2024年河北沧州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河北沧州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河北沧州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河北沧州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河北沧州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河北沧州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点燃篝火时,将木柴架空些,目的是A.加快散热速度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降低木柴着火点 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下图是我国《可再生资源法》倡导的碳资源的转化与循环利用示意图。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符的是A.将秸秆加工转化为酒精燃料B.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尿素C.过度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D.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3.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都能用浓H2SO4干燥B.Na2CO3溶液和NaNO3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则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水稀释氯化钠溶液B.在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C.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5.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汽化和氦气的液化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验证Fe、Cu、Ag的活动性C.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D.验证硝酸铵溶于水吸热7.下列鉴别化肥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用观察法可鉴别氮肥和磷矿粉B.用闻气味的方法可鉴别碳酸氢铵和氯化铵C.用加硝酸银溶液的方法可鉴别硝酸钾和氯化钾D.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8.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液体取用 C.量取液体 D.过滤9.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A.若甲是碳酸钙,则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丁可以是单质碳C.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则丁可以是氯化钡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10.下表是各物质所含的少量杂质,除去这些杂质所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其组合正确的是组别物质杂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甲CaCO3K2CO3加适量水,搅拌,过滤,烘干乙NaClMgCl2加适量Ca(OH)2溶液,过滤,蒸发丙CO2H2O(气)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固体丁C粉CuO在氧气流中加热A.甲 B.乙 C.丙 D.丁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认真分析下图回答有关问题:ABCD图A为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由此可知: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图B为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后回答:①x的数值为________;②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这一性质与C、D中的________相似;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请按要求回答问题: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_____。炭雕艺术品可以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_____。生活中常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用稀硫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等,其中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煤块粉碎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_____。如何区分氯化钾、氯化铵、磷矿粉三种化学肥料?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为了除去粗盐水中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MgSO4等杂质,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等,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1)加入足量稀盐酸除去的物质是什么____________?(2)写出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14.2019年是化学元素周期表国际年。下边表格是元素周期表一部分。这些元素均位于第_____周期;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现有相等质量的这几种金属元素,则其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11Na23.0012Mg24.3113Al26.9814Si28.09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实验室有一瓶常用的无色溶液标签模糊了(如图1)。为确定该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提出猜想)猜想1:可能是氢氧化钠;猜想2:可能是碳酸氢钠;猜想3:可能是碳酸钠;猜想4:可能是氯化钠。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稀溶液显碱性;②碳酸氢钠稀溶液不与氯化钙稀溶液反应。(实验探究)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亮同学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猜想1正确,猜想4不正确小丽同学取2mL该无色溶液与试管中,倒入3mL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猜想_____不正确(交流讨论)(1)同学们一致认为小亮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请说出理由:_____。(2)为确定无色溶液到底是什么,小强同学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氯化钙溶液,边加边震荡,观察到_____现象。由此得出猜想3正确,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②另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才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小丽和小强都是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为什么现象不尽相同呢?(延伸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强和小丽分别用下面的数字化技术分别测量密闭容器中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装置(所用的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浓度相同,稀盐酸的浓度也相同)。小强和小丽分别从注射器中缓慢滴入盐酸,记录数据。小强用图2装置得到的数据如图4,小丽用图3装置得的数据如图5。(交流评价)(3)由图4图5可知,所用两种溶液碱性强的是_____(写化学式)。(4)c点的溶质是_____。(5)将图5和图4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判断b点的溶质是_____和_____。此结论可以解释小强第二次实验开始时无明显气泡产生的原因。(6)由图4可知,当稀盐酸加至80mL时,Na2CO3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pH小于7,原因是_____。1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图甲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后,小明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3)[提出问题]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哪些呢?[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猜想二: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_____;猜想三: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氢氧化钙;[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图乙中有气体生成是因为B实验中_____过量。[结论]分析图像数据得出,废液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_____,一定不是_____。[拓展提高]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

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是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详解】A、点燃篝火时,将木柴架空些,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A不正确;

B、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变,故B不正确:

C、木柴的着火点不能被改变,故C不正确;

D、将木柴架空,可以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促进木柴燃烧,故D正确。故选D。【点睛】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能被改变。2、C【解析】

A.将秸秆加工转化为酒精燃料,B.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尿素,D.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均环保,符合本图体现的理念。D.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不符合本图体现的理念。3、A【解析】A.浓H2SO4只能用来干燥不与其反应的气体,二氧化碳和氧气不与浓H2SO4反应,正确;B.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NaNO3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错误;C.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可作保护气的不一定是稀有气体,也可能是氮气,错误;D.酸碱之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错误。故选A。4、C【解析】

A、氯化钠是中性溶液,pH=7,加水稀释后,pH值不会改变,不符合题意;B、在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硝酸钾不会再溶解,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会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C、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一开始无沉淀产生,待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逐渐增加,待氯化铜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变,符合题意;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应该降低,不符合题意。故选C。5、A【解析】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都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都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6、B【解析】

A、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后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实验过程中,左边试管铁表面析出红色固体,说明铁比铜活泼,右边试管铁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说明铁比银活泼,不能判断铜和银的活泼性,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实验过程中,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产生气泡速率比没有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快,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能够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实验过程中,U型管中红墨水液面出现左高右低,是因为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导致瓶中气压减小,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7、D【解析】

A、常见的化肥中氮肥一般是白色晶体,磷肥是灰白色粉状固体,因此可通过观察鉴别出氮肥和磷肥,选项A正确;B、碳酸氢铵不稳定,容易生成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碳酸氢铵通常情况下就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而氯化铵常温下比较稳定,无刺激性气味,因此用闻气味的方法可鉴别碳酸氢铵和氯化铵,选项B正确;C、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硝酸银溶液加入氯化钾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硝酸钾不能和硝酸银反应,硝酸银溶液加入硝酸钾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因此用加硝酸银溶液的方法可鉴别硝酸钾和氯化钾,选项C正确;D、熟石灰与硫酸铵和氯化铵反应都能生成氨气,因此不能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选项D错误。故选D。8、B【解析】试题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9、C【解析】

A.若甲是碳酸钙,则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过程中放热,因此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选项A正确;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水分解生成氧气,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碳和水也能反应,因此丁可以是单质碳,选项B正确;C.若甲是碳酸钠,如果跟硫酸反应则乙是硫酸钠,但硫酸钠转变成的丙不能和氯化钡反应,则丁不可以是氯化钡,选项C错误;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熟石灰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熟石灰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是复分解反应,选项D正确。故选C。10、A【解析】

A、K2CO3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烘干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MgCl2能与适量Ca(OH)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粉在氧气流中加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40.0820失去C【解析】

(1)由元素周期表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2)①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2+8+8+2=20;②钙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而形成带着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钙离子;C为原子,该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D微粒的最外层为8个电子,化学性质稳定,故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这一性质与C、D中的C相似。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NaHCO3+HCl=NaCl+H2O+CO2↑Fe2O3+3H2SO4=Fe2(SO4)3+3H2O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观察颜色,灰白色固体为磷矿粉,然后取适量的两种白色晶体于试管中,分别与适量的熟石灰混合、研磨,能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反之为氯化钾。【解析】

(1)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2)炭雕艺术品可以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3)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4)用稀硫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反应的原理是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Fe2O3+3H2SO4=Fe2(SO4)3+3H2O;(5)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6)煤块粉碎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粉碎后煤的表面积增大,因而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7)氯化钾、氯化铵都是白色晶体,磷矿粉是灰白色固体,看颜色能将磷矿粉区分出来;取适量的两种白色晶体于试管中,分别与适量的熟石灰混合、研磨,能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反之为氯化钾。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氢氧化钠和碳酸钠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BaCl2═BaCO3↓+2NaCl【解析】

为了除去粗盐水中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MgSO4等杂质,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等,其中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将氯化镁除掉;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将硫酸镁除掉,但又引入硫酸钠;再加的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氯化钡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后在滤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加入足量稀盐酸,将氢氧化钠、碳酸钠转化成氯化钠。所以:(1)加入足量稀盐酸除去的物质是氢氧化钠、碳酸钠;(2)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Ba2CO3+CaCl2==BaCO3↓+2NaCl。14、三钠>镁>铝>硅【解析】

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钠、镁、铝、硅都有三个电子层,均位于第三周期;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其原子的实际质量也越大,现有相等质量的这几种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小的原子个数多。则其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钠>镁>铝>硅。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1、4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①产生白色沉淀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NaCl、HClNaClNaHCO3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使溶液显酸性,所以pH小于7【解析】

[实验探究]加入盐酸后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氢根离子,而猜想1、4都不含有碳,所以可以将其排除;(1)实验中加入酚酞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可显碱性,也可使酚酞变红,所以不能排除猜想2、3,因此说小梁结论不严谨;(2)猜想3是说明有碳酸钠的存在,因此加入氯化钙有沉淀生成,说明有碳酸钠的存在,证明猜想3的正确,所以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碳酸钠遇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