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6《古代诗歌五首》(原卷版+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6《古代诗歌五首》(原卷版+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6《古代诗歌五首》(原卷版+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6《古代诗歌五首》(原卷版+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6《古代诗歌五首》(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赏析:《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悠悠(幽幽)怆(仓)【问题探究】(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参考:“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贤明君主;“来者”是指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参考:两个“不见”相互映照,表达出诗人对贤明君主的钦敬仰慕之情,也表露出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感伤。(3)“念天地之悠悠”,你是怎样理解“悠悠”一词的?参考:“悠悠”一词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之感。(4)“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参考:“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已不复见,后来的贤君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身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面对茫茫宇宙,只感天长地久,而个人在其中是多么的渺小啊,不禁感到孤单寂寞凄凉,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5)《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参考: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于是流下了眼泪。(6)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一下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参考:我看到了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了一个因为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到了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7)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参考:①这首诗传达出时空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

②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诗歌主旨】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天地的落寞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基础检测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字,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朝代)文学家。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传世。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前:(2)古人:(3)来者:(4)念:(5)悠悠:(6)怆然:(7)涕:理解型默写:1、《登幽州台歌》中描绘了诗人孤寂与苦闷心情的诗句是:,。2、屈原《远游》中有诗云:“惟天地之无穷,哀人生之生勤。”《登幽州台歌》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是:,。3、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写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诗句是:,。课内诗歌鉴赏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22.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二)古诗阅读,完成各题。如果陈子昂有微信朋友圈,他在登幽州台后发布了一条新动态,请观察图片,完成下列任务。35.下列诗人中,最有可能看到他朋友圈这条动态信息的是()A.曹操 B.王湾 C.陆游 D.龚自珍选择题5.选出下列对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赏析有误的一项(

)A.前两句“古人”和“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表现出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B.“念天地之悠悠”中“念”字表达了诗人囊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悠悠”一词与下句“独”字互为映照,增强了反衬效果。C.“独怆然而涕下”把个人放到广袤无限的宇宙空间中,使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顿时神韵飞动。D.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含蓄地表达了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的孤寂郁闷之情。6.下面对《登幽州台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豪迈与乐观的情感跃然纸上。B.前两句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C.天地之“悠悠”与诗人之“独”影互为映照,衬托出诗人的“渺小”。D.全诗语句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语言苍劲奔放,意境雄浑,极富感染力。7.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幽州台,即蓟北楼,又名蓟北楼、燕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筑。从诗题看,这是一首古体诗。B.联系诗人的境遇和心情,可将“古人”理解为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是指自己这样有抱负、有才能的文人。C.“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涕”就是眼泪。D.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岁月漫长;第三句写天高地迥;第四句描绘苦闷情绪;全诗笼罩一股悲壮苍凉的气氛。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本诗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前六句实写泰山之景。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第二句的“齐鲁青未了”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未了”是表现山势坐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三、四两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五、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曾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像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顶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顶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诵不绝。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曾(层)眦凌(临)(一)(4分)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望岳》作者是唐朝的_______,“岱宗”是指“五岳之首”的_______。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二)阅读下文,完成9-10题(4分)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9.“造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0.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人由远及近,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象。B.“割昏晓”一句凸显大自然赋予山南山北不同风光的神奇魅力。C.“决眦入归鸟”写诗人在清晨的浓雾下,张大眼看归巢的群鸟。D.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意欲登上泰山之巅,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本诗中“阴阳”的意思是_________。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C.荡胸生曾云,决趾入归鸟。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0-11题(4分)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0、诗中“会当凌绝顶”一句中,“会当”的意思是,“凌”的意思是。(2分)1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B.首句以设问的方式体现了诗人乍见泰山时的惊叹。C.末句描写诗人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景象,极富哲理。D.全诗由远望到近望、细望,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五)阅读《望岳》,完成问题。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俊,用笔不凡。C.第三句话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全是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赏析: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高耸云天的气势吧!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对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容易出现的错别字:自(只)身(生)(一)(10分)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____(人名),。3.下列对上述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诗是一首登高诗,乙文是一篇富含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B.甲诗通过山上寻塔经历表现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C.乙文层次清晰,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其行文结构。D.甲诗和乙文通过写景或叙事,意在向世人揭示深刻的哲理。5.作者不怕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自己的眼睛,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二)【甲】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乙】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甲】诗作者是______(人名),【乙】诗中“钟”的意思是______。3.下列对两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B.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现景物。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均可表现“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后俯视群山的豪迈气概。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赏析: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是陆游的名篇之一。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腊月所酿的酒。豚,是小猪,这里指猪肉。足鸡豚,指菜肴丰足。说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农家祭社祈年,满怀对丰收的期待。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即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诗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诗人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诗人于家乡淳朴的生活之中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一)(4分)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2.本词作者是宋朝__________,词中“闲乘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4分)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7.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的(2分)8.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显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B.首句“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C.颔联既写出山西村曲折多变的景色,又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D.颈联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表现了村民勤劳勇敢的品质。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广大无边。“白日斜”,夕阳西斜。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杭州故里,心情是十分苦闷的。诗中用“浩荡”来形容离愁,说明愁绪之深。这个“愁”不是个人私怨,而是对国事的忧虑,爱国之心显而易见。“浩荡离愁”又用夕阳西斜来烘托,更为愁绪抹上一重浓浓的色彩。“吟鞭东指即天涯”一句是说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地方。才离京城何来“天涯”呢?这是作者的心态所致。因为这次离京意味着告别朝廷,远离仕途,不再回来了,所以作者产生了有如天涯漂泊的心绪。“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落花。“红”,比喻理想与信念。“落红”,是作者自比脱离官场。这两句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上写“落花”,花虽落但仍然依恋故枝,心系故枝,并且要化成泥土滋养故枝,实际上是借以表露诗人的情怀。诗人虽然像一朵落花辞别故枝一样地离别了京师,但他并不是无情的,他的心依然留在京城,留在朝廷,依然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龚自珍对当时社会现实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明知前途困难重重,他仍执着地“化作春泥更护花”,这种对理想的坚定追求,高度的爱国热忱,崇高的献身精神令人感佩不已。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涯(崖)作(做)(一)古诗文鉴赏【甲】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乙】爱莲说(节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甲】诗中的“落红”是_________的意思。【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人名)。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菊之爱,陶后鲜有闻。4.下列选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前两句抒情叙事,只是抒发了作者离开京城的忧伤之情。B.【乙】文的标题“爱莲说”的意思是“说一说自己喜爱莲花的原因”。C.【甲】诗后两句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成为传世名句。D.【乙】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了内心正直,不拉拢勾结的品质。5.【甲】诗和【乙】文的作者都以花明志,你会以什么花来明自己的什么志呢?课堂练习(一)《登幽州台歌》练习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诗人俯仰古今,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之情的诗句是:

。2.登楼眺望,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情绪的诗句是

。3.本诗与屈原《远游》中:“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意境相近的诗句是:

。4.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望岳》练习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分)2.“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3.“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的特点。(2分)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

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意的人生哲理是什么?(2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三)《登飞来峰》练习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面的练习。1.写农家朴实好客的句子:

。孟浩然《过故人庄》热情好客的句子:

。2.不仅反映诗人对前途所抱希望,也说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性诗句:

。描绘南宋农村风俗画的句子:

。3.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可引用本诗中的诗句是:

。这两句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现在有什么含义?答:

6.你是怎样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答: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题。(3分)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人名)。(1分)2.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2分)答:作业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2题(4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诗中“阴阳”的意思分别是和。(2分)2.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远望泰山时惊叹它的雄壮险峻。B.颔联写近望泰山赞叹其神奇秀丽巍然耸立。C.颈联写久望层云归鸟而心胸激荡眼眶欲裂。D.尾联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壮志豪情。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守旧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2.请你从运用夸张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可见其热情好客。B.春社祭日临近,村民们穿着布衣,戴着素帽,你吹着萧,我击着鼓,一起快乐地庆祝丰收——村子里依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C.“拄杖”说明诗人年老体弱。虽然诗人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是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下面不恰当的一项是()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A.诗的前两句叙事兼抒情,既有离别的忧伤,又含离别的轻松,在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诗人的豪放与洒脱。B.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了他不愿离京及远离官场之后的失意与惆怅。C.龚自珍虽然离开官场却依然心系国家,这首诗表达了他至死不忘报国的一腔热情。D.本诗构思新颖,一反历代文人对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格调,歌颂了落花的积极意义。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赏析:《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悠悠(幽幽)怆(仓)【问题探究】(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参考:“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贤明君主;“来者”是指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参考:两个“不见”相互映照,表达出诗人对贤明君主的钦敬仰慕之情,也表露出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感伤。(3)“念天地之悠悠”,你是怎样理解“悠悠”一词的?参考:“悠悠”一词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之感。(4)“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参考:“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已不复见,后来的贤君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身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面对茫茫宇宙,只感天长地久,而个人在其中是多么的渺小啊,不禁感到孤单寂寞凄凉,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5)《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参考: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于是流下了眼泪。(6)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一下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参考:我看到了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了一个因为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到了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7)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参考:①这首诗传达出时空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

②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诗歌主旨】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天地的落寞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基础检测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字,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朝代)文学家。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传世。【答案】陈子昂伯玉唐代唐代陈伯玉集【解析】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前:(2)古人:(3)来者:(4)念:(5)悠悠:(6)怆然:(7)涕:【答案】(1)向前看。(2)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贤明君主。(3)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4)想到。(5)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6)悲伤的样子。(7)眼泪。【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理解型默写:1、《登幽州台歌》中描绘了诗人孤寂与苦闷心情的诗句是:,。2、屈原《远游》中有诗云:“惟天地之无穷,哀人生之生勤。”《登幽州台歌》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是:,。3、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写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诗句是:,。【答案】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解析】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怆”“涕”等字词的正确书写。课内诗歌鉴赏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答案】B【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CD三项正确。B项错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统治者(贤明君主)。22.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答案】【示例】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赏析。“独怆然而涕下”的意思是“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可以看出“独”字,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然后结合全诗分析感到孤独的原因。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体现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二)古诗阅读,完成各题。如果陈子昂有微信朋友圈,他在登幽州台后发布了一条新动态,请观察图片,完成下列任务。35.下列诗人中,最有可能看到他朋友圈这条动态信息的是()A.曹操 B.王湾 C.陆游 D.龚自珍【答案】B【解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登幽州台歌》的作者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A.曹操(东汉末年);B.王湾(唐代诗人)C.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D.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据此,陈子昂与王湾都是唐朝人,故答案为B。选择题5.选出下列对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赏析有误的一项(

)A.前两句“古人”和“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表现出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B.“念天地之悠悠”中“念”字表达了诗人囊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悠悠”一词与下句“独”字互为映照,增强了反衬效果。C.“独怆然而涕下”把个人放到广袤无限的宇宙空间中,使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顿时神韵飞动。D.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含蓄地表达了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的孤寂郁闷之情。【答案】D【详解】D.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第四句“独怆然而涕下”则直接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表达了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的孤寂郁闷之情。选项“含蓄”赏析有误,应为“直接”。故选D。6.下面对《登幽州台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豪迈与乐观的情感跃然纸上。B.前两句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C.天地之“悠悠”与诗人之“独”影互为映照,衬托出诗人的“渺小”。D.全诗语句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语言苍劲奔放,意境雄浑,极富感染力。【答案】A【详解】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所以A项“豪迈与乐观的情感跃然纸上”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A。7.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幽州台,即蓟北楼,又名蓟北楼、燕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筑。从诗题看,这是一首古体诗。B.联系诗人的境遇和心情,可将“古人”理解为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是指自己这样有抱负、有才能的文人。C.“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涕”就是眼泪。D.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岁月漫长;第三句写天高地迥;第四句描绘苦闷情绪;全诗笼罩一股悲壮苍凉的气氛。【答案】B【详解】【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B“来者”应理解为“后来的贤明之主”。因此,B项理解不准确。A、C、D正确。故答案为:B。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古代齐、鲁两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故感到眼角几乎要裂开。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赏析:本诗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前六句实写泰山之景。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第二句的“齐鲁青未了”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未了”是表现山势坐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三、四两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五、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曾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像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顶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顶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诵不绝。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曾(层)眦凌(临)(一)(4分)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望岳》作者是唐朝的_______,“岱宗”是指“五岳之首”的_______。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答案】2.①.杜甫②.泰山3.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视一切,才能欣赏到绝美的风光的哲理。【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3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一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蕴含了只有不畏艰难的去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才能俯视一切的哲理。(二)阅读下文,完成9-10题(4分)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9.“造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0.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人由远及近,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象。B.“割昏晓”一句凸显大自然赋予山南山北不同风光的神奇魅力。C.“决眦入归鸟”写诗人在清晨的浓雾下,张大眼看归巢的群鸟。D.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意欲登上泰山之巅,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答案】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9.大自然10.C(不是清晨,而是黄昏)(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本诗中“阴阳”的意思是_________。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C.荡胸生曾云,决趾入归鸟。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答案】宝山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3.D【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在古文中,山南水北是阳,山北水南是阴。中国位于北半球,阳光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由南方照射中原大地,所以山的南面被阳光照射,是阳面,水则与之相反。有很多地区以此命名,如在衡山南的“衡阳”,长江南岸的“江阴”,华山北的“华阴”。【3题详解】A.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B.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C.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D.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故选D。(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0-11题(4分)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0、诗中“会当凌绝顶”一句中,“会当”的意思是,“凌”的意思是。(2分)1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B.首句以设问的方式体现了诗人乍见泰山时的惊叹。C.末句描写诗人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景象,极富哲理。D.全诗由远望到近望、细望,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答案】浦东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学科10、终当、终要;登上。11、C(五)阅读《望岳》,完成问题。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俊,用笔不凡。C.第三句话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全是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答案:(1)C(2)这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解析】(1)本题题考查诗中重点词的理解和句意理解。C.有误,第三句中的“造化”是错误,“造化”是大自然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大自然把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故选:C。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赏析: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高耸云天的气势吧!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对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容易出现的错别字:自(只)身(生)(一)(10分)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____(人名),。3.下列对上述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诗是一首登高诗,乙文是一篇富含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B.甲诗通过山上寻塔经历表现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C.乙文层次清晰,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其行文结构。D.甲诗和乙文通过写景或叙事,意在向世人揭示深刻的哲理。5.作者不怕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自己的眼睛,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答案】2.王安石3.B4.高瞻远瞩【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登飞来峰》的诗意为: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没有山上寻塔经历的描绘,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主旨理解。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可知站得高看得远,或高瞻远瞩。(二)【甲】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乙】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甲】诗作者是______(人名),【乙】诗中“钟”的意思是______。3.下列对两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B.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现景物。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均可表现“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后俯视群山的豪迈气概。【答案】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2.①.王安石②.聚集3.D【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意思是: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这两句诗描写泰山的近景。“钟”指汇聚,聚集。这个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3题详解】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有朝一日,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尾联写诗人并不满足望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会当”意即“一定要”,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所以“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后俯视群山的豪迈气概”分析有误;故选D。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足。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时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趁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赏析: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是陆游的名篇之一。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腊月所酿的酒。豚,是小猪,这里指猪肉。足鸡豚,指菜肴丰足。说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农家祭社祈年,满怀对丰收的期待。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即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诗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诗人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诗人于家乡淳朴的生活之中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一)(4分)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2.本词作者是宋朝__________,词中“闲乘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答案】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15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①.陆游②.趁着月明来闲游3.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4分)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7.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的(2分)8.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显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B.首句“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C.颔联既写出山西村曲折多变的景色,又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D.颈联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表现了村民勤劳勇敢的品质。【答案】上海市上南中学南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7.宋陆游(1空1分,2分)8.D(“村民勤劳勇敢”有误)(2分)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广大无边。“白日斜”,夕阳西斜。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杭州故里,心情是十分苦闷的。诗中用“浩荡”来形容离愁,说明愁绪之深。这个“愁”不是个人私怨,而是对国事的忧虑,爱国之心显而易见。“浩荡离愁”又用夕阳西斜来烘托,更为愁绪抹上一重浓浓的色彩。“吟鞭东指即天涯”一句是说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地方。才离京城何来“天涯”呢?这是作者的心态所致。因为这次离京意味着告别朝廷,远离仕途,不再回来了,所以作者产生了有如天涯漂泊的心绪。“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落花。“红”,比喻理想与信念。“落红”,是作者自比脱离官场。这两句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上写“落花”,花虽落但仍然依恋故枝,心系故枝,并且要化成泥土滋养故枝,实际上是借以表露诗人的情怀。诗人虽然像一朵落花辞别故枝一样地离别了京师,但他并不是无情的,他的心依然留在京城,留在朝廷,依然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龚自珍对当时社会现实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明知前途困难重重,他仍执着地“化作春泥更护花”,这种对理想的坚定追求,高度的爱国热忱,崇高的献身精神令人感佩不已。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涯(崖)作(做)(一)古诗文鉴赏【甲】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乙】爱莲说(节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甲】诗中的“落红”是_________的意思。【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人名)。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菊之爱,陶后鲜有闻。4.下列选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前两句抒情叙事,只是抒发了作者离开京城的忧伤之情。B.【乙】文的标题“爱莲说”的意思是“说一说自己喜爱莲花的原因”。C.【甲】诗后两句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成为传世名句。D.【乙】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了内心正直,不拉拢勾结的品质。5.【甲】诗和【乙】文的作者都以花明志,你会以什么花来明自己的什么志呢?【答案】上海市黄浦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2.①.落花②.周敦颐3.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有听说。4.A5.言之有理即可,写清楚什么花,明什么志,可以和《爱莲说》中重复。【解析】【2题详解】第一问,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整句诗的意思,“落红不是无情物”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第二问,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关键词和句式。本题中的关键词: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鲜,少;闻,听说。【4题详解】A.错误,说法太绝对,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故选A。【5题详解】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示例:梅花,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独放,表示不管遭到任何险恶的命运,甚至粉身碎骨,自己对理想、信念的追求都不会有丝毫的改变。【点睛】译文【甲】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乙】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就很多了!课堂练习(一)《登幽州台歌》练习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诗人俯仰古今,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之情的诗句是:

。2.登楼眺望,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情绪的诗句是

。3.本诗与屈原《远游》中:“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意境相近的诗句是:

。4.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4.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二)《望岳》练习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分)2.“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3.“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的特点。(2分)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

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意的人生哲理是什么?(2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望

高大雄伟2.高大雄伟3.神奇秀丽4.参天耸立5.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6.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三)《登飞来峰》练习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1分)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2分)(四)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面的练习。1.写农家朴实好客的句子:

。孟浩然《过故人庄》热情好客的句子:

。2.不仅反映诗人对前途所抱希望,也说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性诗句:

。描绘南宋农村风俗画的句子:

。3.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可引用本诗中的诗句是:

。这两句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