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贯入试验_第1页
标准贯入试验_第2页
标准贯入试验_第3页
标准贯入试验_第4页
标准贯入试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标准贯入试验(SPT)标准贯入试验实质上仍属于动力触探类型之一,所不同者,其触探头不是圆锥形探头,而是标准规格的圆筒形探头(由两个半圆管合成的取土器),称之为贯入器。因此,标准贯入试验就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对开管式贯入器打入钻孔孔底的土层中,根据打入土层中的贯入阻力,评定土层的变化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贯入阻力用贯入器贯入土层中的30cm的锤击数表示,也称标贯击数。标准贯入试验开始与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在国外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我国也于1953年开始应用.标准贯入试验结合钻孔进行,国内统一■使用直径42cm的钻杆,国外也有使用直径50cm或60cm的钻杆.标准贯入试验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设备简单,土层的适应性广,而且通过贯入器可以采取扰动土样,对它进行直接鉴别描述和有关的室内土工试验。如对砂土做颗粒分析试验。本试验特别对不易钻探取样的砂土和砂质粉土物理力学性质的评定具有独特的意义。1.标准贯入试验设备规格标准贯入试验设备规格要符合表8-24的要求.标准贯入试验设备规格 表8-24落锤落锤质量(kg)土落星巨(mm)76土2贯入器长度(mm)500外经(mm)51土1内经(mm)35土1管靴长度(mm)76土1刃口角度18〜20刃口单刃厚度(mm)钻杆(相对弯曲<1%)直径(mm)422.标准贯入试验的技术要求(1)钻进方法:为保证贯入试验用的钻孔的质量,用采用回转钻进,当钻进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外,应停止钻进。为保持孔壁稳定,必要时可用泥浆或套管护壁。如使用水冲钻进,应使用侧向水冲钻头,不能用向下水冲钻头,以使孔底土尽可能少扰动。扰动直径在〜150cm之间,钻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清除孔底残土到试验标高;2)在地下水位以下钻进时或遇承压含水砂层,孔内水位或泥浆面始终应高与地下水位足够的高度,以减少土的扰动。否则会产生孔底涌土,降低N值;3)当下套管时,要防止套管下过头,套管内的土未清除。贯入器贯入套管内的土,使N值急增,不反映实际情况;4)下钻具时要缓慢下放,避免松动孔底土。(2)标准贯入试验所用的钻杆应定期检查,钻杆相对弯曲<1/1000,接头应牢固,否则锤击后钻杆会晃动。(3)标准贯入试验应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并减少导向杆与锤间的摩阻力,以保持锤击能量恒定,它对N值影响极大。(4)标准贯入试验时,先将整个杆件系统连同静置于钻杆顶端的锤击系统一起下到孔底,在静重下贯入器的初始贯入度需作记录。如初始贯入试验,N值记为零。标准贯入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预打阶段:先将贯入器打入15cm,如锤击已达50击,贯入度未达15cm,记录实际贯入度。试验阶段:将贯入器再打入30cm,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既为标贯击数N。当累计数已达50击但外也有定为100击的),而贯入度未达30cm,应终止试验,记录实际贯入度s及累计锤击数n。按下式换算成贯入30cm的锤击数N:

(8-28)式中As――对应锤击数。的贯入度(cm)。(5)标准贯入试验可在钻孔全深度范围内等距进行。间距为或,也可仅在砂土,粉土等欲试验的土层范围内等间距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的目的和范围标准贯入试验可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最适用于N=2〜50击的土层。其目的有:采取扰动土样,鉴别和描述土类,按颗粒分析结果定名;根据标准贯入击数N,利用地区经验,为砂土的密实度和粉土,粘性土的状态,土的强度参数,变形模量,地基承载力等作出评价;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和判定沉桩可能性;判定饱和粉砂,砂质粉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及液化等级。.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的应用标准贯入试验的主要成果有:标贯击数N与深度的关系曲线,标贯孔工程地质柱状剖面图。下面简述标贯击数N的应用。应该指出,在应用标贯击数N评定土的有关工程性质时,要注意N值是否作过有关修正。(1)评定砂土的密实度和相对密度Dr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08--37-94)根据实测的贯标击数N,按式(8-29)进行修正后,用修正后的标贯击数N(修正为上覆有1(8-29)效压力为100KPa的标贯击数)按表8-25评定砂土的相对密度Dr和密实度。(8-29)N=C*N1N式中N――实测标贯击数;C——上覆有效压力的修正系数,可按式(8-30)取值.(8-30)N(8-30)CN=10(1而)或Cn=3」6(1;H)式中O,——上覆有效压力(卜口@);0H——标贯试验深度⑺)。用N1确定砂土密实度和相对密度Dr8-25标贯0<N1<33<N8<N1<25N1>25

击数N11«8密实度松散稍密中密密实相对密度20203535—65>65备注本表适用于正常固结的中砂;对于细砂取方对于粗砂取表中数值乘以员中数值乘以,(2)评定粘性土的状态冶金部武汉勘察公司提出标准贯入击数N与粘性土的状态关系,见表8-26.太沙基(Terzaghi)和佩克(Peck)提出N与粘性土稠度状态关系,见表8-27。标贯击数N也粘性土液性指数Il的关系 表8-26N<22—44—77—1818—25>35IL>11——0<0稠度状态流塑软塑软可塑硬可塑硬塑坚硬太沙基和佩克关于N与粘性土稠度状态关系 表8-27N<22—44—88—1515—30>30Qu(kPa)<2525—5050—100100—200200—400>400稠度状态极软软中等硬很硬坚硬(3)评定沙土抗剪强度指标中佩克的经验关系:①=+27 (8-31)迈耶霍夫(乂©丫©山。。的经验关系:当4<N<10时:3=5N/6+80/3 (8-32)当N>10时;①=N/4+ (8—33)当式(8-32)和(8-33)用于粉砂应减5°,用于粗砂、砾砂应加5°。日本建筑基础设计规范采用大崎的经验关系:中二、领+15 (8—34)日本道路桥梁设计规范:①=%;'15N+15 且①4450 (8—35)式(8—35)中N>5。日本国铁路基础设计规范:①=1.85(100N)0.6+26 (8—36)o,+70v0式中o,——有效上覆压力(卜口@)。v0在地震研究中采用的中值上限为:①二+24 (8—37)(4)评定粘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Cu(kPa)太沙基和佩克:C=(6~6.5)N (8—38)u日本道路桥梁设计规范采用:C=(6~10)N (8—39)u(5)评定土的变形模量E0和压缩模量Es我国用标贯击数N确定土的变形模量和压缩模量的经验关系见表8-28。N值与E0或Es的关系(MPa) 表8-28关系式适用条件来源Es二粉细砂埋深H015cm埋深H>15cm上海〈〈岩土工程勘探规范〉〉Es二十中南、华东地区粘冶金部武勘公司

性土Es=+唐山粉细砂西南综勘院Es=+粘性土、粉土湖北水利电力勘测院(6)确定地基土承载力我国根据标贯击数N确定土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的方法见表8-29。N值与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的关系 表8-29*的关系式(kPa)适用条件来源72+粉土铁道部第三勘探设计院222粉细砂850中粗砂+中南、华东地区粘性土、粉土N=3〜23冶金部武勘公司N/(+)粉土纺织工业部设计院10N+105细、中砂+80一般粘性土3<N<18武汉市建筑规划,设计院等+老粘性土 18<N<22太沙基的经验关系(安全系数取3)对于条形基础:f=12N(kPa) (8—40)对于独立方形基础f=15N(kPa) (8—41)日本住宅公团的经验关系f=8N(kPa) (8—42)(7)估算单桩承载力将标贯击数N换算成桩侧、桩端土的极限摩阻力和极限端承力,再根据当地的土层情况,就可以估算单桩的极限承载力。例如:北京市勘察院的经验公式为:Q=pxA+U(ZpxL+ZpxL)+C—Cx(8—43)ubpP fcc fss1 2式中:p——桩尖以上以下4D(D为桩径或边长)b范围N平均值换算的极限桩端承力(卜口@),见表8-30;p/p,———分别为桩身范围内粘性土、砂土的N值换算fcfs成桩侧极限摩阻力(卜口@),见表8-30;L、L——分别为粘性土层和砂土层的桩段长度(m);csC——经验系数(口),见表8-31;1c——孔底虚土折减系数(口刖),取;2x——孔底虚土厚度,预制桩x=0;当虚土厚度>,取乂二,但端承力p=0。b(8)判定饱和砂土的地震液化问题对于饱和的砂土和粉土,当初判为可能液化或需要考虑液化影响时,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进一步确定其是否液化。当饱和砂土或粉土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N值小于公式(8—44)确定的临界值Nr时,则应判为液化土,否则为不液化土。■丁N=N[0.9+0.1(d-d)]■一 (8—44)cr0 ^wpc式中d――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sd――地下水位;wp――饱和土粘粒含量百分率,当p(%)<3时,取p=3;c ccN——饱和土液化判别的基准贯入锤击数,可按照表8-32采用;0N――饱和土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crN与p、p和p(kPa)的换算表fcfs bN124681111122228制桩预]fcp71235679041171301fp12345678890711512bP40460680810013201540176019801I420264028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