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月考试试卷_第1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试卷_第2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试卷_第3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试卷_第4页
高二语文月考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情景默写1按要求填空。(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在评价《国风》《小雅》作品风格的基础上评价了《离骚》的作品风格,能表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概括《离骚》的行文特点(文辞)和内容特点(志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屈原列传》中用比喻的手法赞美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过秦论》中写秦国有统一天下野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过秦论》中用夸张手法写秦国毫不费力就打得诸侯疲惫不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君子不器,做自由的专业人孙焘①在“国学复兴”的氛围中,一些人拾起了膜拜“圣人”的老传统,急切塑造“大师”。被奉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却说圣人早已见不到了,只希望社会上多一些君子。《论语》中上百次言及“君子”,并没有后来那种道貌岸然、不近人情的形象。②“君子”常与“小人”对举。这对概念最初没有道德褒贬之意,只表示阶层和身份。《诗经》里常出现的“君子”多是宗法等级社会里充当社会管理者的中上层贵族,而“小人”则是承担着繁琐职事的下层贵族和掌握专门技能的劳动者。在“小人”之下,还有大量既没有身份地位也没有专业的一般劳动者,被称作“民”。无论何时,这个意义的“君子”“小人”和“民”都是必不可少的社会阶层,有着相对固定的比例。在大变动的东周时代,以血缘划分的阶层界限逐渐模糊,曾被官方垄断的知识技艺也流向民间。孔子兴办私学,就是要突破体制束缚,向一切好学者敞开上升的通道。也从那时起,“君子”和“小人”的内涵开始脱离外在的等级地位和职业,逐渐指向个人的见识、教养。身份低微而心胸广大的人也可称作君子。这种君子当然是越多越好了。③成为君子的前提是能以专长立身,这是跟“小人”的相似点;跟“小人”的不同点是君子还能突破自己的立身处。孔子本人就是一个榜样。他所属的“儒”原本是一个带有知识、技能水准的职业群体,以民间的治丧顾问和官方的外交礼官为主。丧事和外交都有繁琐复杂的礼数。有哪些流程,各人站什么位置说哪些话,一般人都不甚了然。这需要有提供指导的专门人士,就是“儒”。儒者以自己的专业收获了社会声望,也作为中间阶层对社会文化发挥着影响。孔子之难能可贵在于认识到本专业的局限性,超越“中人”而取法乎上。他做了一个“君子儒”与“小人儒”的区分:人如果被专业里过于琐碎的东西占据,不能跳出自己的专业边界,就是“小人儒”。“君子儒”则代表着一种理想:他们精于礼仪的技艺,也关心这些技艺、专业所赖以成立的社会整体规则和文化氛围。他们还能把立身的技艺与个人的整体生活结合起来,体现出文雅优美的风度。④如何突破专业的局限?孔子提到一个重要的原则:“君子不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是各种用具,也是具有专门用途的各种技能。人很容易放大自己的某项特殊技能的应用范围,也容易满足于做一个好用的工具。“如果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形象地道出了这种局限性。如今,“专家”这个词已带有负面色彩,因为有些所谓专家的公开发言着实让人质疑其心智水平。当然,有些人失言是由于忽视了专业内部讨论和大众传播有着不同的语境,有的则是言不由衷,主动把自己当成了代言工具。这都体现了“小人”的局限性。古希腊人对自由人和奴隶的区分标准是能否不作为工具来生存。启蒙时代的康德提出“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也跟“君子不器”的思想隐然相应。⑤君子之能不器,需有些对于普遍事物的追求。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话虽平易,却难做到,因为我们很难确切地知道“知”与“不知”的边界。关注普遍的规律、道理,可以让人从有限的“知”当中发现通向更广大的“不知”的道路。“道”即寓于这种普遍事物之中。每个专业都有其核心的“门道”。它们奥妙而并不玄秘,让善于琢磨的人寝食难释——玩游戏的对此最能体会。各领域的“门道”还是相通的。人如能触类旁通,就可以把一个专业的经验、造诣迁移到其他专业当中,以应对世事环境的变化。越广阔地掌握了“道”的人,也就越能够驾驭众多的“器”。如果把从专业、技艺中得到的体悟进一步扩展到对于整个世界、人生的理解,就是孔子说的“吾道一以贯之”了。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闻道最终归为生命的自觉,其本身就是目的,治国平天下等等都还在其次。⑥专业并不孤立存在,容量越大的专业越需要有良好的外部支持。君子是以高度关切公共领域的规则,追求清明宽稳的社会环境。《论语》多次提到,“邦有道”,君子当进取有为;“邦无道”,君子则退守待时。进退的前提是君子基于各自专业而独立判断“道”是彰显还是隐伏。即便在艰难的岁月里,“德不孤,必有邻”的信念也让他们隐忍自守,不泯灭对未来的希望。(有删改,《南方周末》2016年10月27日)2对标题中的“君子”的含义阐释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是宗法等级社会里充当社会管理者的中上层贵族。B君子是脱离外在的等级地位和职业,身份低微而心胸广大的人。C君子是以专业收获社会声望,影响社会文化的社会中坚人士。D君子是能以专长立身,并能突破自己的立身处的的儒者。3能够根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A从东周起“君子”是以等级地位、职业作为划分的。B“小人儒”的技艺水准不如“君子儒”高。C“君子不器”的思想在东、西方哲学中殊途同归。D未必在“邦有道”时,君子才能做到“不器”。4关于“君子不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证明人易满足于做一个好用的工具。B君子不应该甘心沦为工具来生存,君子应该以“闻道”为生命的自觉。C康德的“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可以充分证明孔子的观点“君子不器”。D如果“专家”注意专业技能的应用范围并且不做“代言工具”,那么就做到了“不器”。5下列对第③段论证充分性的评述,错误的一项是()A本段论述从“君子”到“儒者”再到“君子儒”,分析逐层深入。B本段以孔子践行“君子儒”的理想为例,论据典型且有权威性。C本段将“君子儒”与“小人儒”比较,突出君子能突破立身之处。D本段虽有举例,但缺少道理论据,对论点的分析和阐释不够充分。6下列对本文的论证思路表述错误的两项是()A第1段由“国学复兴”的氛围,引出对“君子”的思考。B第2段以“君子”与“小人”对举,提出“君子”的内涵和外延。C第3段提出,要成为“君子”既要以专长立身,又能突破专业的局限。D第4段进一步阐述君子如何突破专业局限的原则即“君子不器”。E第5段并阐述了如何做到“君子不器”,即“需有些对于普遍事物的追求”。F第6段补充论述专业技能与求道之间的关系,全文层层递进,论证周密。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九嵕山之侧①我慢慢走上这座高耸的丘陵还是感到有些惊讶的,横亘在咸阳原上的一座座唐陵几乎都是依山而筑,帝陵周边也安息着一个个如雷贯耳的皇亲重臣,当然绝大多数随着岁月风烟的砥砺,都已化为尘埃消失在茫茫的田野中了。②然而,走在翠绿的山坡上感觉历史还是垂青杰出的,这条羊肠小道就是通向魏征陵的,可见这位被选进凌烟阁的丞相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了。只是这条小路太细了,沿途都被郁郁葱葱的酸枣树掩映起来,一颗颗玛瑙般的小红果在秋风里挑逗着人们的耐力。我想摘两颗扔到嘴里,却被荆棘锐刺扎破手指,一不留神裤腿又被挂住,稍一用力便是一道口子,似乎这座匍匐在九嵕山下的高岭因了酸枣树的漫延而多了几分威严。③我知晓魏征的名字,还是唐太宗目送简朴的送葬队伍发出的那一段感叹:“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那日翻阅《魏征传》,想不到丞相在朝上疏二百多道奏折,几乎全被唐太宗在金殿上采纳了,这绝对称得上是一个传奇了,阻敌之策,粮草之疏,关禁之论,选人之要,贪腐之弊,直感觉这位耿直的老臣一心一意操持着大唐社稷,开国大治确实应该写上他的名字。你看长乐皇后嫁女众臣力劝,圣上嫁女嫁妆应厚,只有魏征进言万不可开此恶例。我忖皇后闻听此言,即使表面应允心里也会埋下心结的,你个大丞相管天管地,还管到我皇家后院来了?想不到皇后居然赠以绸缎四十匹以示彰扬,如此胸怀大唐天下怎能不海晏河清?小事尚且如此,大事便更是严谨了,齐家治国平天下,于是在那天清阔朗的氛围里,贞观之治也就应运而生了。④我在一株孤高的酸枣树前停下了,叶儿是绿的,枝儿是铁的,一颗颗小红果在浓浓的草色里跳跃,阳光下闪烁着媚人的光泽。你仔细看了就会发现每颗红枣都有锐刺护卫,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手持长矛防范着侵犯。想那唐太宗对魏征怎一个信字了得,入宫必见,凡奏必允,可见君臣之间似乎达到了心有灵犀的默契。且魏征敢于在那朱红的宫墙里犯颜直谏,也不仅仅是胆魄使然,应是丞相自律自信无私无畏呀。所以,魏征辞世遗嘱薄葬,唐太宗把他的墓穴指定在了九嵕山旁,暗喻两人入土之后方便串门议政,甚至破例亲撰祭文刻于墓前,以彰表对魏征一生的追念。当那摇摇晃晃的送葬木车驶出长安城内的永兴坊,皇上又亲率众臣注目相送,让一介老臣享受了莫大的哀荣。以至当地百姓至今对魏征墓呼之为魏陵,体现了流淌在血脉里的忠信仁义,也是生民对一个忠臣盖棺定论之誉。⑤远远就望见丘陵顶上立有一方高大的牌坊,这应该就是皇上御赐的石碑吧?待走近了却发现龟背上不见一字痕迹。我问当地人为何是这般情形?交流过后竟爆出这方无字碑背后的故事。那年,魏征逝后宫里发生太子谋逆事件,朝廷发现魏征生前举荐的两个大臣参与其中,唐太宗闻之龙颜大怒,即刻命人将魏征祭碑推倒毁掉文字,还褫夺了魏门嫡子的爵禄。老丞相绝想不到忠贞一生,却因一个举荐引来皇上咬牙切齿。当地人执拗地说,应是千年的风雨冲刷模糊了石碑字迹。而旁边的墓碑重修记言,这尊承载了荣耀和屈辱的石碑,直到上世纪末才又重新被魏家后人竖立起来。⑥我望着那斑斑驳驳的无字碑,已无意去追讨这通碑的遭遇,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真真想不到那位敢谏敢为的一代明臣,仅仅因为生前一个动议而毁了一世英明,还使得自己死后也不得安宁,岂能不叫人唏嘘矣?那以人为鉴的感叹犹在耳,就被唐太宗自己愤然摔碎了。不过,史家记述,唐太宗征伐归来也有醒悟,如魏征在仗不会这般艰难,又口谕竖起倒塌的石碑,但没见到恢复碑文的记载。我以为那通石碑无字可辨,不可能是风雨蚀毁的,君不见碑林里多少千年石刻字迹清晰,这通碑怎能面目全非?所以,皇上当年尽管口谕复碑,却仍旧对人生了戒心,碑立了字未刻。这一段唐太宗的懊悔之说,多少也是人们为完善两人形象的善良补缀,且不知酸枣树下的老丞相得知这番情形,会不会摔烂茶碗仰天长啸?⑦可见破镜重圆只能是人们一个善良的愿望矣。⑧我沿着那条一尺宽的小路缓缓退下了,发现漫山遍野的酸枣树几乎覆盖了整个陵丘,又小心摘了一颗小枣放到嘴里,酸酸的,甜甜的,还有点发涩,恍然感觉在那风中飘摇的酸枣树,似乎正象征了魏国公的命运呢。⑨呜呼,苍天在上,完人何求?选自《美文》2018年12月7第三段画线句语言富有表现力,请选出你认为恰当的分析()()()A“你个大丞相”、“还管到”一系列口语化的表达,平易风趣,极具表现力。B“你看”、“我忖”在人称的变化中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人倍感亲切。C运用反问句,揣测皇后听魏征进言后的反应,突出了魏征不顾情面、耿直忠诚的形象。D从皇后对魏征进言不怒反赏的态度中,我们可以领悟唐朝国力强盛与君主开明密不可分。8以下对第五段画线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有()()A当地人不顾事实真相,坚持自己对魏征墓前无字碑的理解,表明了魏征在百姓心目中的高大形象。B当地人的执拗思想,赞美魏征身上不会被掩盖的忠诚爱国的品质,同时暗示魏征后人继承了魏征坚贞正直的精神。C当地人认为不是唐太宗命人推碑毁字,而是千年的雨水冲刷模糊了石碑。这既是对上文内容的呼应,更引出了下文对无字碑意义的探究思考。D千年的风雨冲刷了石碑的印记,但当地人心中依旧保留对魏征形象的赞扬,表明无论史书如何忽视事实,后人自会公正的评价。9酸枣树意蕴丰富,下列分析正确的有()()()()A文章第②段描写了通往魏征陵的小道边上的酸枣树,它的漫延、荆棘让人有畏惧之感,突出了安葬魏征的九嵕山的威严高峻。B酸枣树作为线索贯穿全文,长在弯曲的道路上,象征魏征正直的品格也随一生坎坷而改变。C文章第④段描绘酸枣树果实的样子,用比喻的修辞描写有四周长满尖刺的果实,象征着魏征用自己的胆识、忠诚、无私无畏、自信自律捍卫着大唐天清阔朗的气氛。D第④段酸枣树的果实状态亦指唐太宗对直言不讳,敢于进谏的魏征的爱护和看重。E文章第⑧段描写酸枣甜酸中带涩的味道,来象征魏征生前荣耀和死后太子谋逆事件造成的太宗对魏征的不信任,表达作者对魏征命运的感慨。F第⑧段写酸枣树的果实酸酸甜甜,象征唐太宗与魏征一生的君臣关系时而亲近时而疏远。10下列选项中对文本的思想意义分析正确的有()()()A本文借拜谒魏征陵,回顾了魏征与唐太宗之间的君臣往事,表现了君臣相得的千古佳话。B本文写了魏征忠诚耿直,但也通过无字碑表现了唐太宗对忠贞一生的魏征的猜忌和戒心。C唐太宗对魏征态度的前后反差启迪我们:应用人不疑,至于当下更应呼吁社会的包容性。D通过魏征生前死后无限荣光毁于一次推荐,告诫我们要小心谨慎,切不可对人交浅言深。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书愤》【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①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②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③,揾英雄泪?【注解】①岑:远山。②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③红巾翠袖:女子衣物装饰。11关于这两首作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书愤》从诗歌体裁角度来看是一首律诗。B《书愤》一诗中有三个韵脚。C《水龙吟》按照字数分类是一首长调。D《水龙吟》从风格上分类属于婉约词。12结合这两首作品的具体内容,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书愤》虚实结合,既回忆了过往的战争岁月,又抒发了必将必收复失地的雄心。B《书愤》尾联感叹诸葛亮出师雄文,表达自己虽年老亦渴望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C《水龙吟》上阕“玉簪螺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秀美山河。D《水龙吟》下阕连用张季鹰和刘备的典故,表达愿躬身入局,护守河山的雄心壮志。E《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和《水龙吟》中“倩何人”一句都运用了借代的手法。F《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和《水龙吟》中“把吴钩看了”一句,都流露出壮志未酬之感。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过秦论》【汉】贾谊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3实词解释(1)下列句子中“而”与“吞二周而亡诸侯”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C子路率尔而对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利。(《六国论》)(2)下列句子中“因”与“因河为池”中的“因”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鸿门宴》)B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C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苏武传》)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3)下列句子中“将”与“将数百之众”中的“将”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五代史伶官传序》)B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C与卫律所将降者。(《苏武传》)D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前赤壁赋》)(4)下列句子中“使”与“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中的“使”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B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列传》)C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鸿门宴》)D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谏逐客书》)1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瓮牖绳枢”中的“瓮、绳”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单于壮其节(《苏武传》)B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C忧劳可以兴国。(《五代史伶官传序》)D上称帝喾,下道齐桓。(《屈原列传》)15下列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特殊句式类型相同的一句是()A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B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C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16以下选项符合选文观点的是()()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过秦论》中篇【汉】贾谊A秦王为人贪婪狭隘,行事严苛,以暴治天下,不具备王者仁心。B秦王深知:兼并天下得靠战斗实力,而安抚天下贵在顺应权宜。C秦国能用诈力统一天下,却不能用仁义安抚天下,故无法长久。D秦国的统治者们骄奢淫逸,盲目自信,不具备居安思危的远见。17联系选文比较《过秦论》和《阿房宫赋》在文体、写法、主旨上的异同:()()()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唐】杜牧A《过秦论》是篇政论文,《阿房宫赋》是篇辞赋,两者在文体上存在区别。B《阿房宫赋》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毁灭的描写,揭露了秦亡国的历史教训。C《过秦论》先铺叙史料写秦发展一统的过程,再层层说理,最终阐明观点。D《阿房宫赋》认为秦国灭亡的原因是自我满足,未能总结前朝灭亡的经验。E《过秦论》认为秦国灭亡原因在于,统治天下的方法与当下形势不相匹配。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得树轩记【清】吴省钦①应城①于春秋为浦骚,今隶德安府,南北百里,东西九十里。其民淳,其俗愿。明陈士元心叔著书数十种,百数十卷;其子阶亦著《日涉编》十二卷。往予与程进士大中游,多其好读书,诗若文,有根柢,有家数,以予所见楚士大夫,未能或之先也。②同年王君少林,令应城及三稔。即署后隙地,支俸钱八百缗,不足又益以私钱百余缗。庀工饬材,向阳结三楹,曰得树轩。③轩西有屋三,其最西曰竹深荷净舫。舫故无竹,而池可荷,池广二仞,长倍半之。其艮隅有泉二窦,剔自淤秽,涓涓暗输,一碧不可唾。舫南有亭如笠,受三四辈弦酌。亭北即池极南,亭之南废圃椭且坦,黄花散金,小桃六七株映其畛,澹冶翛旷,仿佛野人村聚。出亭循篱而东,可数弓②,即轩前也,杂花四缀,罂粟苗沃然被畦,少林言去年夏盛开若云锦。④轩与墙峙,墙西南扉□,母夫人版舆③便出入。盖予叹养志之难,世所征版舆事,乃潘岳五十时闲居所为。直以蹇于进取,不得已而优游养拙,托之孝乎。惟孝,君子所不取。少林未四十而禄养,未五十而即禄养之地为园,其养志岂岳可比?乃不著园而著轩,若自比于高明之居,览者抑以知政通人和之效□。⑤辛丑三月二十日,予假馆就宿,风发瓦竟夕,树大者不二围,故无摽者。记之以塞其请云。【注】①应城,旧属楚地。陈士元,程大中等都是应城人。②旧时丈量地亩用的器具。③版舆:古代老者乘坐的轻便木车。18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处的虚词依次是()A耳、也B焉、矣C耳、哉D焉、哉19第①段写陈士元和程大中其人其事的用意是()A说明两人在著书读书方面的成就给予作者启示。B表现应城人杰地灵,显示了王少林的治政之效。C暗示王少林建轩,并将其命名为得树轩的原因。D彰显一直以来应城“其民淳,其俗愿”的传统。20对第③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用词准确,语言简洁,融记叙、描写、说明为一体。B方位交代清楚,景物描写细腻,体现了游轩的乐趣。C选景富有深意,既突出主人的雅趣,又彰显其旷达。D欲扬先抑,骈散结合,景物有季节特点,别具匠心。21本文的写作意图有()()()A以陈士元和程大中著书与读书的成就自勉。B表达对得树轩周围美景及建筑布局的喜爱。C赞扬王少林建高明之居,能孝养,善养志。D批评潘岳以行孝为借口,躲避官场而闲居。E赞美了王少林使应城政通人和的治理才能。六、材料作文2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屈原列传》屈原和渔父的这段对话内涵丰富,体现了儒道思想的不同,亦是两种人生观的碰撞。请你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谈谈对这两种人生观的思考。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淫、诽、兼、辞、廉、濯、淖、蜕、秽、囊、荒、镞。2D3D4B5D6BF【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君子是宗法等级社会里充当社会管理者的中上层贵族”错误,原文是“《诗经》里常出现的“君子”多是宗法等级社会里充当社会管理者的中上层贵族”,选项以偏概全。B.“君子是脱离外在的等级地位和职业,身份低微而心胸广大的人”错误,原文是说“‘君子’和‘小人’的内涵开始脱离外在的等级地位和职业……身份低微而心胸广大的人也可称作君子”,选项以偏概全。C.“君子是以专业收获社会声望,影响社会文化的社会中坚人士”错误,原文是说“儒者以自己的专业收获了社会声望,也作为中间阶层对社会文化发挥着影响”,选项偷换概念。D.依据“成为君子的前提是能以专长立身,这是跟‘小人’的相似点;跟‘小人’的不同点是君子还能突破自己的立身处”,君子是能以专长立身,并能突破自己的立身处的的儒者。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A.“从东周起”错,依据“在大变动的东周时代,以血缘划分的阶层界限逐渐模糊,曾被官方垄断的知识技艺也流向民间”可知。B.“技艺水准不如”错,依据“他做了一个‘君子儒’与‘小人儒’的区分:人如果被专业里过于琐碎的东西占据,不能跳出自己的专业边界,就是‘小人儒’。‘君子儒’则代表着一种理想:他们精于礼仪的技艺,也关心这些技艺、专业所赖以成立的社会整体规则和文化氛围。他们还能把立身的技艺与个人的整体生活结合起来,体现出文雅优美的风度”可知,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技艺水准的高低。C.“‘君子不器’的思想在东、西方哲学中殊途同归”无中生有,原文是说“启蒙时代的康德提出‘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也跟‘君子不器’的思想隐然相应”。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证明人易满足于做一个好用的工具”错,依据“人很容易放大自己的某项特殊技能的应用范围,也容易满足于做一个好用的工具。‘如果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形象地道出了这种局限性”,还有“人很容易放大自己的某项特殊技能的应用范围”。C.“可以充分证明”错,依据“启蒙时代的康德提出‘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也跟‘君子不器’的思想隐然相应”可知。D.“如果……那么就”说法绝对,依据“君子之能不器,需有些对于普遍事物的追求”可知。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但缺少道理论据,对论点的分析和阐释不够充分”错,本段基本是道理论据,对论点的分析和阐释充分。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B.“内涵和外延”错,主要是论述清楚内涵,没有提及外延。F.“与求道之间的关系”错,无中生有,原文没有提及“求道”。故选BF。7ABD8AC9ACDE10ABC【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语言的能力。C.“不顾情面”错误,突出了执政者心胸宽广,胸怀大唐天下。故选ABD。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B.“同时暗示魏征后人继承了魏征坚贞正直的精神”错误,原文只是说“直到上世纪末才又重新被魏家后人竖立起来”,不能看出魏征后人继承了魏征坚贞正直的精神。D.“表明无论史书如何忽视事实,后人自会公正的评价”错误,文中只是说石碑无字,又讲述了石碑无字的故事,没有说史书忽视事实。故选AC。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事物形象的能力。B.“酸枣树作为线索贯穿全文”错误,文中并未时时提到酸枣树;“象征魏征正直的品格也随一生坎坷而改变”错误,魏征的品格自始至终不曾改变。F.“象征唐太宗与魏征一生的君臣关系时而亲近时而疏远”错误,象征了魏国公的命运。故选ACDE。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丰富意蕴的能力。D.“告诫我们要小心谨慎,切不可对人交浅言深”错误,魏征推荐本无私心,是唐太宗因为太子谋逆事件对魏征产生了怀疑,因此意在启迪我们:应用人不疑,至于当下更应呼吁社会的包容性。故选ABC。11AC12BCDF【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B.“三个韵脚”错误。应为五个韵脚。即:艰、山、关、斑、间。D.“婉约词”错误,《水龙吟》从风格上分类属于豪放词。故选A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A.“必将必收复失地的雄心”错误。应为壮志难酬的感慨。E.“都运用了借代的手法”错误,“楼船夜雪瓜洲渡”没有借代。故选BCDF。13DBCA14B15C16AC17ABC【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例句:表并列,并且。句意: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A.表转折,但是。句意: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B.表转折,却。句意:有了疑问却不去问老师,这种疑问,始终得不到解决了。C.表修饰,不译。句意:子路轻率匆忙地回答。D.表并列,并且。句意: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故选D。(2)例句:依靠。句意:依据黄河为城池。A.趁机。句意:沛公(指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便把樊哙叫出来。B.依据。句意: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C.通过。句意: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D.凭借。句意: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故选B。(3)例句:动词,率领。句意:率领着几百人的队伍。A.将要。句意: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B.愿,请。句意:请二位快点喝酒吧,举起酒杯不要停下来。C.统率。句意:卫律带领投降的人。D.把,拿。句意:如果把事物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故选C。(4)例句:假使。句意: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A.假使。句意: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B.派遣。句意:楚怀王派遣屈原起草法令。C.让。句意:沛公打算在关中称王,让子婴为丞相。D.让。句意:让天下有见识的智士退缩不敢西来,止住脚步不再踏入秦国的国土。故选A。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名词作动词,用破瓮做,以草绳系。句意:用破瓮做窗户、用草绳做户枢。A.意动用法,认为……壮烈。句意:单于认为他的节气很壮烈。B.名词作动词,登上。句意: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兴。句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D.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句意:它向上追溯到帝喾,向下称述齐桓公。故选B。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是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A.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村中好事者少年驯养一虫”。句意:在村子里,有一个爱多事的少年,饲养了一只蟋蟀。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而刀刃若新于硎发”。句意: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C.判断句,无标志。句意: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在安哉”。句意:(曹操)本来是当世的英雄,然而现在又在哪呢?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根据“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可知,秦王为人贪婪狭隘,行事严苛,以暴治天下,不具备王者仁心。C.根据“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可知,秦国能用诈力统一天下,却不能用仁义安抚天下,故无法长久。故选AC。1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D.“《阿房宫赋》认为秦国灭亡的原因是自我满足,未能总结前朝灭亡的经验”错误,根据“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可知,《阿房宫赋》认为秦国灭亡的原因是不能“爱人”。E.“统治天下的方法与当下形势不相匹配”错误,根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可知,《过秦论》认为秦国灭亡原因在于不施仁义。故选ABC。参考译文: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