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修复技术-土壤污染论文-农学论文_第1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修复技术-土壤污染论文-农学论文_第2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修复技术-土壤污染论文-农学论文_第3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修复技术-土壤污染论文-农学论文_第4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修复技术-土壤污染论文-农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修复技术-土壤污染论文-农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已严重影响到环境与人类健康,其修复过程主要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本文综述分析了各修复技术的利弊及优缺点,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科学完善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农业投入品的广泛使用,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已迫在眉睫。目前,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

1、物理修复

物理修复主要是利用物理方法、工程措施等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浓度,降低污染程度。

1.1、换土、客土和翻土法

换土法是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换为未污染土壤,客土法是将重金属未污染土壤覆盖于污染土壤的表层,翻土法是将重金属污染的表层土壤翻到深层,换土、客土和翻土法均可降低表层土壤的重金属浓度,减少作物吸收利用。工程措施修复方法见效快、效果好,但实施工程量较大、投资成本较高,且易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

1.2、电动修复法

电动修复法是将合适的阳极和阴极置于地下,施加低功率电场,使重金属离子定向迁移,富集在电极区域,然后收集处理。电场强度、电极材料、电极布置方式等会影响重金属的富集。电动修复法成本低,适用性广,对环境友好,容易自动化操作,但对于重金属污染物的选择性不高,容易引起土壤pH值变化,涉及技术问题复杂,研究还需完善。

1.3、热处理法

热处理法是利用高频电压对土壤进行加热,使低熔点、易挥发重金属(如汞)从土壤中挥发出来。Kunkel等利用热解析法对土壤中汞的去除率达到了99.8%。热处理法工艺简单,但费用高,耗能大,易造成二次污染。

1.4、淋洗法

淋洗法是利用硝酸、盐酸、磷酸、硫酸、草酸、柠檬酸、氢氧化钠、EDTA和DTPA等,淋洗剂将土壤中重金属活化、萃取、解析、置换,然后,分离、移除。武迎飞研究表明,利用0.1mol/LEDTA溶液淋洗,土壤中重金属铅、镉去除率分别可达52.27%、83.65%。淋洗法工艺简单,污染物去除彻底、时间快,但易破坏土壤结构,二次污染严重。

2、化学修复

化学修复是利用石灰、碳酸钙、磷酸盐、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绿肥等改良剂将土壤中重金属氧化、还原、沉淀、吸附、抑制,降低其生物可利用性。刘永红等研究表明磷矿粉和活化磷矿粉可降低污染土壤中铜的活性,具有修复效果。化学修复在土壤原位中进行,操作简便,技术成本低,对大面积低程度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优越性,但化学修复仅改变了土壤重金属的赋存形态,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容易活化继续造成污染。

3、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吸收、富集、转化土壤中的重金属,降低重金属污染程度。Huang等研究表明玉米和豌豆对铅有良好的吸收效果。陈娴等研究表明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对水稻土中镉有显着的富集作用。Polti研究表明从甘蔗中筛选出的链霉菌(Streptomycessp.MC1)能有效降低土壤中Cr(Ⅵ)的生物利用率。植物修复成本低、生态效益好,但是周期长、效率低;动物和微生物修复成本低、对环境扰动少,但是稳定性差、容易变异,受环境影响显着。生物修复可在土壤原位进行,且对环境友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展望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其修复技术也在逐步发展,从单一修复技术向联合修复技术发展,异位修复技术向原位修复技术发展,破坏、扰动修复技术向绿色、环境友好修复技术发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过程中,应根据重金属污染特点,探索、优化、筛选修复技术,为土壤综合利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陈煌,郑袁明,陈同斌.面向应用的土壤重金属信息系统(SHMIS):以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3,22(3):272-280.

[2]ZhuY,ZhaoY,SunK,etal.Heavymetalsinwheatgrainandsoil:Assessmentofthepotentialhealthriskforinhabitantsinasewage-irrigatedareaofBeijing,China[J].FreseniusEnvironmentalBulletin,2011,20(5):1109-1116.

[3]樊霆,叶文玲,陈海燕,等.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修复技术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3,22(10):1727-1736.

[4]杨小敏,何文,简红忠,等.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绿色科技,2017(14):140-141.

[5]魏树和,徐雷,韩冉,等.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3(01):154-160.

[6]黄益宗,郝晓伟,雷鸣,等.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3):409-417.

[7]AMKunkel,JJSeibert,LJElliott,etal.RemediationofElementalMercuryUsinginSituThermalDesorption(ISTD)[J].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06,40(7):2384-2389.

[8]武迎飞.EDTA淋洗修复Pb、Cd重金属污染土壤[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2):-66.

[9]刘永红,冯磊,胡红青,等.磷矿粉和活化磷矿粉修复Cu污染土壤[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1):180-186.

[10]JWHuang,JChen,WRBAnd,etal.PhytoremediationofLead-ContaminatedSoils:?RoleofSyntheticChelatesinLeadPhytoextraction[J].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06,31(3):800-805.

[11]陈娴,王晓蓉,季荣.蚯蚓(Eiseniafoetida)对水稻土中Cd的富集及其氧化应激[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08):14-146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