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教学支持资源编著:娄成武郑文范ISBN:7-04-010690-6定价:20.40元《公共事业管理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最重要的一门专业根底课程。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了解上述公共事业管理的根本原理,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深刻认识和浓厚兴趣,并为其他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根底。本课程的课时量需要安排72个课时(每周4个课时)。具体安排如下:课时设计目录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学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第一节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公共事业组织的作用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中
的领导、沟通、鼓励、控制与效率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沟通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鼓励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控制第五节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
第一节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和监督机制第二节兴旺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第三节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第五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国外公共事业组织法律制度比较研究第二节我国公共事业组织法律制度概述第三节事业单位法律制度第四节社团的法律制度第五节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律制度第六节基金会的法律制度第六章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和公共事业品德
第一节公共事业伦理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第三节公共事业品德第七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
人力资源开发第一节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第三节加强对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管理的建议第四节各类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第八章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第一节现代事业制度设计——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公共事业管理模式选择第二节实现我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根本途径与对策第三节部门公共事业管理改革第九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开展与创新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开展与创新的背景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开展与创新第三节公共事业的社会化与事业型市场的开展第十章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方法与技术第一节目标管理第二节人力资源测评技术第三节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十一章社区管理
第一节社区管理的意义、内容和特征第二节社区管理体制与社区管理组织第三节社区管理人员及其素质第四节社区管理模式第五节社区管理的开展与创新附录附录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附录二事业单位财务规那么附录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附录四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附录五基金会管理条例附录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一章绪论一、公共事务、准公共事务、企业事务(一)物品的分类1.公共产品:利益不可分割,满足社会共同需要2.私人产品:利益可以分割,满足私人需要3.准公共物品:利益局部可以分割,满足社会部分成员需要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二)事务:
1、公共事务:生产公共物品的活动2、私人事务:生产私人物品的活动3、准公共事务: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
抗“非典”是什么活动?讨论生产物品的活动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义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发动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方案、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物进行协调,从而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保障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1.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2.客体是准公共事务。3.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效益,公共事业管理长久存在。4.职能是通过调节控制使准公共事务表现出有序、有效、可控制的特点。5.负有社会责任和义务。
五层含义三、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区别
(一)与企业管理的区别1.企业管理特点(1)企业管理目标相对单一(2)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3)企业管理具有经济理性(4)企业管理来源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由此委托的经营管理权
2.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1)从管理的目的:是否以营利为目的(2)从管理的运行轨道:法律轨道和利益轨道(3)从物质资源来源:是否是投资回报(4)从效绩评估:社会效绩评估和经济效绩评估(二)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1.管理主体不同:政府机关和公共事业组织2.管理方式不同:等级制和非等级制3.管理的直接性与间接性不同:依法行政和承担具体管理行为4.管理的独立性与非独立性不同:非独立核算和独立核算5.阶级性和社会性:重点不同(三)公共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区别1.管理的范围不同:包含与被包含2.管理的主、客体不同: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组织3.管理教育的重点不同:公务员教育和公共事业组织人员教育4.学科层次不同:二级和三级学科,研究生和本科。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管理非公共管理(企业管理)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学
一、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定义
一般规律:管理规律和公共管理规律特殊规律:公共事业管理规律和部门公共事业管理规律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现象、及其开展规律的科学二、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特点1.跨学科与专门化的统一跨学科:公共行政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专门化:专门研究纲领2.学术性与应用性的统一学术性:对规律总结,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应用性:来源和指导公共事业管理实践3.实证性与标准性的统一实证性:作出预测并得到证实标准性:强调价值和伦理分析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公共性:和政治过程密不可分,立足本国实管理性:研究一般规律和方法,具有国际性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第一节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一、公共事业组织的含义
1、组织
2、公共事业组织
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那么,以独立、公正为原那么,并凭借其特有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效劳的组织。非公共组织——市场组织公共组织——政府组织公共事业组织
3、公共事业组织包括: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4、公共事业组织相当于国外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的五个特点是:
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
二、公共事业组织的分类1、国际上的分类(1)联合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大中型或简称ISIC体系〔十七大类、六十小类〕(2)欧共体经济活动产业分类体系或简称NACE体系〔五类、十八小类〕(3)由美国慈善统计中心设计的免税团体分类体系简称NTEE体系〔二十五大类〕(4)约翰——霍布金斯大学设计的公共事业组织国际分类体系简称ICOPN体系(十二大类、二十四小类〕2、国内分类〔1〕按照市场中介组织与非市场中介组织分类〔2〕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十五类〕〔3〕按登记机关分类:事业类、企业类、公务类〔4〕按从经济来源分类:自给自足型、局部收费型、无偿提供型三、公共事业组织的持征及与其他组织有区别1、公共事业组织的特征(1)组织性(8)自主性(2)非政府性(9)使命感(3)效劳性(10)多样性(4)沟通性(11)专业性(5)非营利性(12)灵活性(6)独立性(13)开创性(7)公正性(14)参与性2、公共事业组织与其它组织区别〔1〕社会公共事业组织与政府的区别第一,有无抽象行政行为第二,是否进行有偿效劳第三,行政诉讼还是民事诉讼第四,是否全额拨款〔2〕公共事业组织与企业的区别第一,组织目标是否追求投资收益第二,效劳是否具有独占性第三,是否按供求关系确定价格
一、现代市场体制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1.市场体制的职能优势(1)信息传递的效率。(2)激发生产社会财富的创造力。(3)有效组织社会经济活动。2.市场体制的局限性(1)市场竞争的不完全。(2)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社会公平。(3)市场体制中,民间企业难以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4)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开展的可持续要求。(5)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第二节公共事业组织的作用——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1.现代国家体制的职能优势(1)提供法律,维护竞争的市场秩序(2)提供和维持市场得以正常运作的稳定的经济环境(3)促进资源的合理运用,保护生态环境(4)从事社会开展活动,提供根本的社会要求(5)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6)应付紧急事件2.国家体制的局限性(1)国家的主观开展努力同以人为中心的开展要求有距离(2)政府不少努力是低效率的(3)国家也可能是不公正的
二、现代国家体制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
1.公共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1)非营利性(2)沟通性(3)低本钱2.公共事业组织的局限性(1)志愿活动的狭隘性(2)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3)志愿组织的业余性3.公共事业组织局限性的克服三、公共事业组织(第三部门)职能优势和局限性四、公共事业组织的作用--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1、公共事业组织能承担政府部门具体的执行性,事务性的职能2、公共事业组织能有效地为市场经济提供不可缺少的法律效劳和监督标准企业行为3、公共事业组织能有效地承担社会化效劳,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4、公共事业组织可以有效地和政府合作,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功能:(1)保证决策层令行统一,政出一门,执行层有章可循。(2)能及时发现各管理能级的故障,保证有效,持续地执行行政管理的路线,方针和政策。(3)符合管理智力和权力在质上递增,在量上递减的原那么。(4)职责明确,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瞎指挥,遇事推诿的弊端。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沟通、鼓励、控制与效率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
一、公共事业管理领导权力二、公共事业领导素质三、公共事业领导行为和领导体制四、公共事业管理领导者与工商企业领导者1、素质不同2、工作方式不同3、人事权限不同4、与群众传媒关系不同5、绩效评估不同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沟通一、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含义二、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作用1.使公共事业组织中的人们认清形势2.使决策更加合理3.促进公共事业组织各部门协调开展4.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统一公共事业组织成员的行动。三、公共事业组织中沟通的根本方式
(1)向下沟通1.正式沟通(2)向上沟通(3)横向沟通(1)非正式沟通的作用2.非正式沟通(2)非正式沟通的特点(3)正确对待非正式沟通
1.准确性原那么2.完整性原那么3.及时性原那么4.策略地运用非正式组织原那么四、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原那么五、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效果的方法1.进行信息沟通检查2.尽可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组织层次3.确保正式沟通渠道的主导地位,同时充分利用非正式沟通的辅助作用4.创造良好的沟通气氛5.提高信息的清晰度6.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7.掌握沟通的技巧(1)选择适当的交谈地点(2)选择适当的交谈时机并掌握好时间(3)学会有效地倾听8.运用例外原那么和须知原那么一、公共事业管理中鼓励的含义二、公共事业管理中鼓励的根本原那么1、目标认同原那么〔1〕目标方向要正确。〔2〕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要协调一致。〔3〕目标要明确具体,不要过于抽象笼统。〔4〕目标的价值要大。〔5〕目标的难度需适中,成功概率要大。〔6〕要遵循小步原那么,把一个大目标分成几个阶段,几个小目标,便于逐步实现。
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鼓励2、公平、公正原那么3、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原那么4、随机制宜原那么三、公共事业管理鼓励方式1.内容型鼓励(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鼓励(2)麦克利兰的成就鼓励第一,权利需要第二,友谊需要第三,成就需要2.过程型鼓励(1)期望鼓励(2)公平鼓励3.行为改造型鼓励(1)采取宽容态度(2)教育当事人端正认识(3)改变环境,注意转化(4)精神宣泄法四、公共事业管理中鼓励的方法
1、思想政治工作2、参与管理3、工作丰富化4、提供教育和培训时机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控制一、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含义1.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既包括对现成社会秩序的维护,也包括社会秩序的建立。2.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既包括对越轨行为的惩罚,也包括对遵从社会标准的行为予以奖励。3.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既包括公共事业管理者对一般社会成员的控制,也包括公共事业组织成员之间的互相控制以及公共事业组织成员对管理者的监督。二、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功能1.社会秩序的保障。2.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保证。三、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类型1.根据形式化程度的上下或有无明文规定,将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划分为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2.根据使用手段是奖励还是惩罚,将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划分为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3.根据控制者与控制对象之间的关系,将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划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4.根据控制是否依靠外部力量,将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划分为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5.根据是否使用强制手段,将公共事业管理划分为强制控制和非强制性控制。1.强制性控制方式2.非强制性社会控制方式(1)道德(2)舆论舆论的控制作用表达在:1.引导公共事业管理行为的方向2.监督有关的公共事业管理部门3.预防公共事业管理中越轨行为的发生四、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方式群众性、现时性、迅速性
(1)法律指导作用威慑作用惩罚作用(2)纪律组织性多样性强制性第五节公共事业管理效率
一、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概念二、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特点1.不存在利润指标(1)难于决策(2)难于量化分析(3)难于比较不同单位之间的差异2.对目标与战略有更大的制约3.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4.缺乏竞争5.员工大多数是专业人员三、公共事业管理效率评估
1.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的意义2.公共事业管理绩效的评估方法
(1)定性的方法(2)定量的方法四、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措施1.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2.建立公共事业组织承担责任的机制3.分权4.电子化建设5.加强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考核
(1)考德(2)考能(3)考勤(4)考绩(1)提高为社会效劳的效率(2)顺应了网络时代的要求(3)提高办事效率(4)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开展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一、公共责任1.承担公共责任的行为主体2.公共责任的内容3.公共责任的客体第一节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和监督机制二、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
1.保障效劳的提供2.保障捐助者的利益3.保护效劳对象的利益4.保护公共事业组织人员的利益5.保证政府提供资助的“资金的价值”6.维持公平竞争环境,保护与公共事业组织竞争的私营机构的利益三、公共事业组织公共责任的监督机制
公共责任关注的焦点是谁〔主体〕对谁〔客体〕负有哪些责任,而公共责任机制关注的核心是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使得行为主体切实承担应承担的责任。第二节兴旺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一、兴旺国家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的早期努力1.英国“行政监督模式”确实立2.美国非管制模式确实立及其特点二、兴旺国家监督机制框架1.监督主体2.监督规那么(1)注册登记制度(2)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
(3)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规那么第一,盈余分配约束第二,支出比例规定第三,行政开支比重规那么第四,帐目公开规制(4)对公共事业组织的投资规那么第一,投资和贸易的划分第二,董事会负责制第三,专业咨询和投资经理制第四,投资的根本原那么第五,投资类型的限制(5)对公共事业管理“不公平竞争”的规制3.开展趋势(1)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管理的强化(2)多元监督体系的完善和强化舆论监督机制市场监督机制客户监督机制(3)公共事业组织自律机制的强化(4)公共责任层次由低到高的重点转移第三节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
一、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社会腐败对公益机构的侵蚀(1)违规从事盈利性商业活动(2)财务管理混乱带来的违规与腐败(3)公共事业组织的官僚化倾向
2、“道德滑坡”——公共事业组织所面临的道德危机3、薄弱的社会监督4、“组织缺位”——监督主体多元化与鼓励缺乏5、“角色冲突”——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6、“双重俘获”——监督疲软的必然结果(1)党政机关干部兼任社团领导职务(2)社团成为安置闲散人员的分流渠道(3)社团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主管部门的开明程度7、市场约束软化—限制竞争的副产品二、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措施
1.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组织立法2.减少公共事业组织登记限制,简化登记程序。3.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日常监督(1)确立公共事业组织章程的最低要求(2)增强年检的可操作性(3)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监督(4)对公共事业组织财政优惠的制度化
4.明确界定政府监督主体,加强监督力度。5.营造竞争环境,促使公共事业组织动作透明化。6.建立公共事业组织行业监管,完善自律机制。第五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根底第一节国外公共事业组织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公共事业管理法律制度主要是调控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各种关系和行为,在公共事业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一、登记要求二、登记条件
(1)禁止公共事业组织参与任何具有商业目的的活动或商业活动(菲律宾)。(2)禁止与非营利目的商业活动(新加坡)。(3)允许商业活动,条件是商业活动所得用于更广泛的非营利目标(澳大利亚、泰国、越南)。(4)允许商业活动,条件是商业活动所得用于更广泛的非营利目标,而且事先要获得相关政府部门批准(韩国)。
(5)允许商业活动,条件是不与营利企业竞争,同时,保证商业支出少于50%,公益性支出至少为总支出的50%(日本)。(6)作为合法行为的商业活动不受限制(印度尼西亚)。3、对个人额外经济收入的限制。4、登记时限的限制。
三、免税
1.免税幅度2.影响免税的因素3.捐赠4.被动收入5.商业收入6.免税资格与登记注册7.对免税资格的限制四、减税五、资金构成
六、内部管理七、责任制度与报告八、解散1.MAE法2.严格的法律诠释3.对国外资金的限制第二节我国公共事业组织法律制度概述
1.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法律沿革
(1)新中国成立以前(2)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3)改革开放时期
1989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年修订后《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2.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1)归口登记和双重管理体制(2)分级管理体制(3)限制竞争原那么(4)年度检查制度(5)财务监督第一,非营利性的约束第二,受赠财产支出比例约束第三,财务公开制度(6)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约束(1)公共事业组织单行法的缺失(2)立法权威性的缺失(3)实体法的缺失(4)立法内容的缺失3.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中存在的问题第三节事业单位法律制度
一、事业单位的概念1.是以公益为目的的组织2.事业单位的业务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效劳活动3.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二、事业单位的范围1.行使行政职权的事业单位2.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事业单位三、事业单位的成立1.事业单位成立条件(1)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2)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3)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经费来源(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事业单位成立的程序(1)审批机关批准成立(2)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四、事业单位的财产关系
1.事业单位的收入
2.事业单位的支出(1)经营支出(2)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3)上缴上级的支出
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第四节社团的法律根底一、社团登记的法律制度1.登记和管理机关2.登记条件第一、符合法律规定第二、有相当的代表性第三、有一定数目的成员并具备足够的广泛性第四、能够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3.登记程序(1)负责人签署的登记申请书(2)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审查文件(3)社会团体的章程(4)办事机构的地址或联络地址(5)负责人的姓名、年龄、住址、职业和简历(6)成员数额和经费情况4.变更登记二、社团财务管理的法律根底1、财产、经费的筹集(1)会员的出资(2)捐赠和资助(3)开展有偿效劳的收入(4)经营收入(5)其他收入2、财产的使用三、社团内部管理的法律制度1.管理模式2.内部关系(1)社会团体的组织结构
会员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理事长秘书长(2)社会团体负责人的选任
(3)社会团体分支机构(4)社会团体内党组织的设立问题关于党政领导的兼职关于社会团体负责人的选任程序四、对社会团体的行政管理1.重大业务活动报告制度2.年度检查3.清理整顿4.进行行政处分(1)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2)自取得《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之日起1年内未开展活动的;(3)涂改,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印章的;(4)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5)擅自设立机构的;(6)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五、社会团体的变更六、社会团体的终止1.社会团体终止原因(1)完成社会团体章程规定的宗旨(2)自行解散(3)分立,合并(4)其他原因2.社会团体终止的程序(1)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2)进行清算(3)向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3.社会团体终止后剩余财产的处理第五节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律础一、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概念1.以公益为目的2.进行社会效劳活动3.利用非国有资产创办4.举办者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范畴三、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成立1.申请条件(1)经过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2)有标准的名称,必要的组织机构(3)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4)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合法财产(5)有必要的场所2、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的程序
(1)向业务主管单位申请(2)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
登记申请书场使用权证明
验资报告拟任负责人的根本情况、身份证明章程草案3.民办非企业单位不予登记的理由(1)在申请时弄虚作假的。(2)在同一行政区域内曾经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形式处分,或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3)拟任负责人正在或者曾经受到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分,或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4)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的。四、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体制五、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民事主体地位六、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财产关系七、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分支机构问题第六节基金会的法律制度一、基金会的概念
二、基金会的行政管理体制1.以公益为目的2.财产来源多方面3.非营利性法人三、基金会的成立1.性质,宗旨和基金来源符合规定。2.有人民币10万元以上注册基金。3.有基金会章程管理机构和必要的财务人员。4.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四、基金会的组织结构及管理1.董事会组成:基金会创立者本人或家族成员工业、金融业著名代表人物、各领域专家学者代表、传媒界代表。2.经理部3.监事会五、基金会的财产
捐助捐赠存款利息进行证券投资的收入六、基金会资助的领域主要在教育、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基金会资助大学、科研机构工程时,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况:第一、所资助的工程由一个大学或研究机构单独完成;第二、所资助工程由承担者采取内外结合的形式完成;第三、基金会本身作为工程主持人,负责聘请有关大学科研专家学者分工负责,作工程最后交出成果。第六章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和公共事业品德第一节公共事业伦理
一、公共事业伦理的含义1.公共事业伦理定义2.公共事业伦理与个人伦理区别(1)两者的主体不同(2)两者的调节范围不同(3)两者的内容和研究领域不同二、公共事业伦理的构成1.公共事业伦理意识
2.公共事业伦理实践3.公共事业伦理评价伦理准那么意识伦理责任意识伦理目标三、公共事业伦理的特点
1.公共事业伦理标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公共事业伦理标准是他律与自律的统一。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
一、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重要性1.缺乏“效劳第一”的观念,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官本位”意识。2.尚未确立正确的权力与业务观念。3.没有按照公共事业所特有的行为标准来开展工作。
二、加强公共事业管理建设原那么1.效劳原那么2.效率原那么3.公正原那么4.开拓创新原那么三、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从道德驱动的自律到制度化自律1.自律分析2.道德驱动的自律与制度化自律3.制度化自律的实现(1)建立完善的法制框架(2)完善和改进机制(3)政府自身的完善第三节公共事业品德
一、公共事业品德的特征1.整体性2.稳定性3.转换性二、公共事业品德的价值1.公共事业教育培养机制2.公共事业习惯形成机制3.公共事业良心调控机制三、公共事业品德的养成机制
二、公共事业品德的价值三、公共事业品德的养成机制1.公共事业教育培养机制2.公共事业习惯形成机制3.公共事业良心调控机制
第七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第一节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
一、21世纪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人才培养需求二、公共事业管理的人才培养素质
政治素质体格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三、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方式1.跨学科交叉培养2.学位层次统筹培养3.校际间联合培养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原那么1.培养全面开展的人才,课程体系整体化2.培养富有创造性人才,课程设置要创新3.处理好课程体系、内容的厚与薄的关系二、公共事业管理课程设置的对策措施1.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框架2.打通专业壁垒,加强文理渗透3.重视根底训练,抓好核心课程建设第三节加强对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管理的建议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二、加强对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管理的建议1.设置原那么2.具备条件设置统筹规划重视人才变化和遵循市场律专业结构协调优化学科优势师资优势专业优势科研优势第四节各类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
一、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二、体育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三、文化艺术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第八章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第一节现代事业制度设计——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公共事业管理模式选择
1.公共事业活动的非经济化2.公共事业机构的行政化3.公共事业资源配置非社会化4.公共事业运行机制非效率化5.公共事业管理非法制化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二、现代事业制度设计1.现代事业制度的根本概念2.现代事业制度的根本框架与主要特征(1)健全的事业法人制度(2)多样化的事业组织模式(3)多元化的事业投资与经营补偿制度财政投资与补偿事业经营补偿社会投资与补偿事业政策补偿(4)科学民主的事业领导制度
(5)新型的事业人事管理制度第一,事业组织享有充分的用人自权。第二,建立事业机构各类人员的考核,晋升,奖励,惩罚和辞退制度。第三,建立多样化的事业人员工资分配制度。第四,建立社会化的事业人员工资分配制度。(6)新型的事业财务管理制度第一,建立标准化的事业组织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第二,建立事业组织的本钱核算制度第三,建立统一的事业组织经费收入与支出管理制度(7)多元化的事业监督管理制度第一,实行事业目标管理第二,实行事业编制约束管理第三,建立标准化的事业财务审计制度第四,建立事业评估制度三、人员分流1.加速改革我国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2.加速建立和完善新的社会保障制度3.大力开展各类人才市场和保障市场四、培育市场1.加速“事业”产品与效劳价格改革,为实现有局部“事业”产品的商品化创造条件2.改变事业单位的效劳对象与经营范围,使其逐步转向市场开展自主经营。3.加强国民消费教育,合理引导居民消费投资方向,促进有关事业产品和劳务市场的发育与开展。五、财政对策第二节实现我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根本途径与对策一、转换观念1.并非所有的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活动都不能实现商品化与市场化。2.并非所有的社会公益事业都必须由政府直接举办。二、政事分开1.政事职责分开2.政事机构和人员编制分开3.政事经费分开4.政事管理方式分开第三节部门公共事业管理改革
一、科学技术事业管理改革1.根底研究管理模式
2.应用研究管理模式3.效劳研究管理模式二、教育事业管理改革
第一、根底教育管理模式第二、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第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模式三、文化事业管理改革1.文化事业中各类管理的范围2.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第一、艺术事业管理模式第二、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文物保护事业的管理模式第三、新闻出版事业管理模式第四、播送电视事业管理模式3.改革对策与措施四、体育事业管理改革1.改革目标模式第一,体育组织管理模式第二,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第三,体育竞赛管理模式2.改革的对策第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第二,加速培育,开展和标准各类体育市场第三,统一规划投资建设公共体育设施第四,建立现代体育组织制度
五、卫生事业管理改革1.改革的目标模式
医疗机构管理模式卫生防疫与保健机构的管理模式社会医疗保障机构的管理模式2.改革对策与措施(1)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转变观念。(2)合理划分和标准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卫生事权与财权。(3)全面推进医疗药品和效劳价格体制改革(4)加速公费医疗和劳保制度改革,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化医疗保险制度。(5)大力调整和优化布局与结构。(6)加快公共卫生立法工作。第九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开展与创新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开展与创新的背景
一、经济体制转换的背景
1.社会开展战略的调整2.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3.社会管理体制的转轨二、社区对社会开展和社会稳定作用的加强1.对深化体制改革的作用加强2.对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作用加强3.对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作用加强4.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加强5.对维护社会稳定作用加强三、生产力的加速开展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开展与创新一、公共事业管理开展的含义二、公共事业管理开展的准那么1.良性互动原那么3.制度化原那么2.稳定性原那么4.适度化原那么三、公共事业管理的创新1.管理观念的开展与创新(1)从静态管理观念向动态管理观念转变。(2)从“命令”管理向“效劳”管理观念转变(3)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观念转变。2.管理手段的开展与创新(1)作到依法治理依法管理(2)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网络化(3)管理手段多样化3.管理内容的开展与创新第三节公共事业的社会化与事业型市场的开展一、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1.社会力量成为举办公共事业的主体2.市场化运营成为公共事业开展的一种机制3.多元约束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根本特征二、事业型市场的开展
特殊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精神产品为主要经营内容2.交换行为大多伴随传播活动3.交换过程中产品所有权不发生转4.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与可分性并存第十章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方法与技术第一节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的含义1.目标2.目标管理3.目标管理的特点〔1〕分权与自我控制的管理〔2〕参与式管理三、目标实施权限、分配资财、控制四、成果评价和支付报酬1.成果评价2.支付报酬五、目标卡片的制作与填写1.目标卡片的使用目的2.常用的目标卡片格式3.目标卡片的填写方法第二节人力资源测评技术一、人力资源测评的对象分析1.素质特点分析2.素质的类型3.素质分析方法4.绩效特点分析5.绩效分析方法
二、素质测评的方法与技术三、绩效测评的方法与技术
1.素质测评及其作用2.测评类型3.测评内容与目标4.主要测评方法
1.测评标2.测评原3.测评主体4.测评方法四、人力资源测评评判技术
1.相比照较评判2.因素分解综合评判3.因素综合评判法4.常模参照与效标评判第三节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一、抽样调查方法二、问卷法三、观察法四、文献调查法五、访谈法第十一章社区管理一、社区地位的变化1.政府和企业转出的职能需要社区去承担2.区域化的管理方法使管理工作的重心向社区转移3.社区对居民生活需求的满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日益重要的意义第一节社区管理的意义、内容和特征二、社区管理与街道管理
1.管理主体不同2.管理目标的设定方式不同3.管理对象不同4.管理方式不同5.管理机制不同6.管理内容不同
三、社区管理的内容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超德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 2024年度公务员劳动合同范本社保福利全面保障3篇
- 2024年设备分期购置与节能改造技术服务合同3篇
- 2025版钢琴教师培训及认证服务合同示范文本3篇
- 2024年行政单位合同业务流程创新与执行标准协议3篇
- 2025版家政钟点工服务合同-含雇主隐私保护承诺3篇
- 物流行业前台工作总结
- 皮肤科护士的工作点滴
- 广州中医院护理工作总结
- 超市前台收银工作总结
- 芳疗与中医课件
- 医院护工培训-教学课件
- 考研考博-英语-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考试押题卷含答案详解
- 栏杆百叶安装施工方案
- 低压配电电源质量测试记录
- 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和建筑材料试验服务收费标准
- 2022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OA协同办公系统运行管理规定
- 某小区建筑节能保温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污水处理中常用的专业术语
- 外市电引入工程实施管理要求(重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