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娄底市2024届高考仿真模拟考试(一模)语文 2024.3.2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文学与“世界”构成怎样的关系,文学为什么而作,为什么人书写,关涉文学本质论。这是一个根本问题,在中国文学史上曾引发多次论争,并形成多种不同的观点。苏轼在参透文学主客体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有为而作”的命题。中国古代文论有从“世界”角度来理解文学本质的传统,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感物说”,认为文学源于创作主体对生活的感受,这一观点影响深远。苏轼基本上遵循传统诗学中心物疾感,主客合一的理论观点,认为诗文是创作主体在感受外在世界的基础上内在精神境界的艺术呈现。《南行前集叙》云:“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正是山川风物、贤人胜迹等自然与社会事物激发了作家的创作欲望;在《辨杜子美杜鹃诗》中提出作诗应是“类有所感,托物以发”;在《题渊明〈饮酒〉诗后》中阐述了“境与意会”的妙处。先论因物触兴、有感而发,还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都是创作主体通过诗文折射宇宙、自然之生命精神的基本途径与手段。苏轼强调文学创作是主体情感体验和内在情结的自然流露,但在根本上也离不开对客观世界的感发,这样才能达到主客互融、天人合。眼下,有些创作者忽视中国的现实土壤和传统文脉,简单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在此背景下,苏轼的观念对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中辨清文学的本质,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对文学与“世界”关系的清晰准确的认知,苏轼提出的“有为而作”言之有据、内涵深刻。他在《题柳子厚诗》中认为“诗须要有为而作”,在《凫绎先生诗集叙》中进行较为充分的阐释:“先生之诗文,皆有为而作。精悍确苦,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可以伐病。”苏轼用“疗饥”“伐病”这一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什么是诗文的“有为”。《答虔摔俞括》云:“今观所示议论,自东汉以下十篇,皆欲酌古以驭今,有意于济世之实用。”在《王定国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诗集叙》中评赞王定国的诗“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有为而作”就是强调诗文要具有道德评价与教化的功能,从而有益于国家、社会与民众。在当下,文学的本质要求是要对社会、时代和人民“有为”。新时代的文学需秉持“有为而作”的理念,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来观照世界,从人民的实践和多彩的时代中汲取营养,反映人民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与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为时代和人民放歌。文学创作是文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创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加工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要经历创作动因、艺术构思与语言呈现等复杂过程。“无意为文”是古代诗学中一个影响深远的命题,苏轼极力倡导,体现出他对文学创作重要规律的深刻认识与体悟。苏轼认为诗文创作“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应“有所不能自已而作”,不可勉强刻意为文,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创作妙境。《子思论》有云:“昔者夫子之文章,非有意于为文,是以未尝立论也。所可得而言者,唯其归于至当,斯以为圣人而已矣。”也就是说;孔子为文并非刻意而作,但他所说的都恰到好处。苏轼在《答谢民师书》中认为,诗文创作应“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样就能达到心、手、器高度统一,以致“无思”而“辞达”。又《书黄子思诗集后》云:“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强调诗文创作应以“无意”发之,在物与我、情与境悠然感会之际,自然而发、自然而成,方能成“天下之至文”。情感性是文学审关活动的基本特征。苏轼的“无意为文”还表现在对情感表达的重视,特别强调真情实感的流露与抒发。《读孟郊诗二首》有云:“孤芳擢荒秽,苦语余诗骚。水清石凿凿,湍激不受篙。”“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苏轼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称许孟郊的诗作情真意切,完全是诗人内在情感与生命情结的真实流露。《录陶渊明诗》又云:“言发于心而冲于口。”不难看出,苏轼是以情感是否真切论诗,认为诗文贵情真,不伪饰,不造作。当前,有些创作者为了快出作品、多出作品,出现模仿抄袭、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等弊端。这类创作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也就很难激发读者共鸣、促进情感交流。那么,诗文创作如何才能做到“无意为文”呢?这涉及文学创作中复杂的精神活动,跟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等密切相关。苏轼对于诗文创作的心理机制有着准确的把握。他认为,在创作中主体内心必须“空”“静”,以充分集纳、感知外物并进而达到自由兴发的直觉表现境界。《送参寥师》云:“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在《超然台记》中主张“游于物之外”,而反对“游于物之内”,对外物采取超然静观的态度。“空”“静”的心理状态,可以排除外界不必要的干扰,使物象保持其自然状态自由地进入主体内心,主体就可以物我两忘、心物合一,凝神观照创作对象。“空静”不但有助于创作主体感知外物,还能使主体超越自我,超然物外,超越时空、因果之限制,促使神思发轫,从而进入自由兴发的直觉表现阶段,这是文学创作臻至得心应手与自由境界的重要前提。(摘编自姜春《有为而作·无意为文·美未忘箴—苏轼诗学理论的当代价值》)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诗学心物交感、主客合一的理论观点,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感物说”认为文学源于创作主体对生活的感受的观点基本一致。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B.当今时代,文学的创作还是需要秉持“有为而作”的理念,对社会、时代和人民“有为”,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C.文学创作过程复杂,苏轼对其规律体悟深刻,极力倡导“无意为文”,认为创作应该做到“有所不能自已而作”,方可达到创作妙境。D.要做到“无意为文”,创作主体内心必须“空”“静”,必须做到外物不入内心,超然物外,超越自我,物我两忘,以促使神思发轫。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按照由总到分的结构,从文学要有“济世之实用”及“无意为文”两方面论述了苏轼诗学理论的当代价值。B.文章在论述“无意为文”时,不仅论述了什么是“无意为文”,还论述了达到“无意为文”的具体措施,议论深刻。C.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观点更具说服力。D.文中将有真情实感的作品和某些模仿抄袭、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等弊端的创作加以对比,孰是孰非显而易见。3.下列选项,能全面而准确概括文中“无意为文”内涵的一项是(3分)()A.文学作品若单纯片面地追求艺术性,完全不顾及其他价值因素,只是专注于炫技与玩弄技巧,就容易变得苍白无力,流于形式,丧失精神。B.“无意为文”是指不可勉强刻意为文,以“无意”发之;将外物、外在情境与自身感悟相融合,自然生发真情实感且无需伪饰地表达情感。C.“无意为文”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以及后来的屈原和汉乐府古诗,这些作品中的诗歌创作态度展现了“无意为文”的理念。D.“无意为文”是指作者在进行创作时不需要用心思考、设计,没有特定的目的或意图,而总能在不经意间达到一种艺术的高境界。4.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B.《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C.《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D.《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5.请结合苏轼“有为而作”的文学创作理论分析《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的“济世之用”。(6分)语文试题第3页(共10页)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飞翔的战马李春雷农历四月,坝上依然整天整夜地刮着大黄风,混混沌沌,天地不分。①张北县西大淖村村头,有一座宽大的宅院。这是1945年5月的一天傍晚,忙碌了一整日的大院要闭门了。柴家当家人柴峻山,是坝上有名的大财主,家里良田数顷,骡马成群。柴老爷子今年已经60多岁了,自从日本人在附近建造两座炮楼之后,他就明显地衰老了,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一家人坐在饭桌前,刚要拿筷子,突然,马倌小郭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对柴峻山说:“当家的,外面来了两个人,什么话也不说,每人拉着一匹马就进院了……”柴峻山心里一惊,迅即整衣下炕。来客跨进门槛,回身关上门,而后走上前去,“咕咚”就跪下了,并哽咽着哭出声来:“孩儿不孝,今儿个回来看望爹!”这时,来人一把扯下假胡须,露出一张年轻英俊的面孔来。柴峻山一看,天啊,竞是自己多年不见的宝贝儿子柴书林!10年前,柴峻山送儿子到北平读书。自从“七七事变”之后,儿子就与家里断绝了联系。柴书林被父亲从地上搀起后,小心翼翼地搀扶着父亲,诉说着自己这几年从北平到延安的经历。接着,他又对父亲说:“爹,我现在是八路军了,这次是奉上级指示,回坝上打鬼子来了。”老人一听,自然是说不出的高兴。他们这里是沦陷区,日军活动频繁,村外五里就有一座日本炮楼。对八路军,他自然从内心钦佩。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就是八路军。②他让人赶紧把院门闩上。柴书林回家,可乐坏了全家人,也忙坏了全家人。柴峻山把那个年轻的后生让到炕上,亲自斟上一碗茶水。母亲拿出一包上等的白蘑菇,叫姑娘们雅了细薄细薄的莜面窝窝。这是柴书林小时候最爱吃的家乡饭……莜面窝窝蒸熟了,热气腾腾地端到了柴书林和年轻后生的面前。柴书林一面喝着香喷喷的羊肉蘑菇汤,一边问起家里近年来的情况。这一问,柴峻山哀叹道:“唉,这年头,可让小鬼子给害苦了……”是啊,日本人侵占坝上不久,就让人动员柴峻山出任维持会会长。他以年老体弱为由,婉言拒绝。从此之后,他也就成了日本人和“皇协军”的眼中钉。有一次,皇协军为了威胁柴峻山,竟在他家门口杀死了两个人,血浆溅满了门前的台阶……可是,柴峻山并不想多说家里的情况,他急着想听听外面的事情,便说:“书林,你说说,内地的战事怎么样了,战争什么时候能有个眉目?”柴书林就等着爹问这句话了。他看看时机已到,就把刚夹起的莜面窝窝又放下去,压低声音说:“爹,经过几年抗战,日本鬼子快要完了!”接着,他又压低声音说:“八路军的大部队,马上就到咱张北了,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向敌后挺进,开辟新区,扩大根据地……”语文试题第4页(共10页)随后,柴书林又小声地向家人介绍了延安和解放区的情况,还说到国际形势……灯油添了两次,窗外的大黄风仍在呼啸着,夜已经很深了。鸡叫头遍的时候,柴峻山看出了儿子还有肺腑之言。这时候,柴书林才对父亲说:“这次回来,一是看看二老,二杂也是回家和爹商量一件事。爹不是最恨日本鬼子吗?爹一定愿意拿出些钱财来支援抗日骑兵支队……”老人点点头:“是的,为了打鬼子,爹是应该出力气……”不知不觉,窗外已经渐渐发亮。老人觉得应该让远道奔波的儿子和小后生休息了,就把他们带到一间偏房,为他们益好被子,让他们足足地睡一觉。又是黄昏的时候,柴峻山把儿子和小后生叫到自己屋里,递过一个沉甸甸的褡裢:“书林啊,这里边有洋钱,有蒙疆票,你拿去吧,能帮助骑兵支队解决些困难,算是爹的一点心意。记住,十天后的傍晚,你再派人来,我想法给你们弄到十来匹可以做战马的上等马……”老父亲的一番话,让柴书林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向爹深深地鞠了一躬。当天夜里,柴书林又扮成一个绅士模样,后边跟着一名侍从,骑马离开了柴家大院。柴书林虽然走了,但这些日子里,柴家人明显感到老当家人变得精神了,也年轻了。吃过早饭,他对老伴说:“③我到东大淖走亲戚,中午不回来吃饭。”说罢,就带着小长工走出门去。一去一整天,天黑才回来。回来时,小长工手里牵着一匹带鞍子的上等马,而跟来送马的人,又悄悄地把柴家的三匹马牵走了。一连好几天,均如此。十天过后的一个清早,当长工们赶着马群出去放牧时,柴峻山嘱咐把那十几匹上等马夹在马群中,一起赶到草滩上。当天傍晚,果然有人敲响柴家大门。走进门来的人,仍是绅士模样。卸掉化装,原来是前些天跟儿子回来的那个年轻后生。年轻后生从衣服里掏出一封信,递给柴峻山。老人接过信看一看,点点头,立即让家人套好马车。接着,他拉着年轻后生上车,悄悄地驶出了柴家大门。柴家放牧的马群,就在大黄风笼罩的黄盖淖畔的大草滩里。④马车到达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在年轻后生的引领下,十几个奉了柴书林书记的指示,刚刚动员参军的骑兵战士,每人拉过一匹马,一个跳步,轻盈跨上,随即拍拍马背。老人微笑着,看着他们和他们的马。那些战马,如同生了翅膀一样,披着夜幕,踩着四月的晚风,向着远处的大囫囵山方向,飞去、飞去……(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柴峻山在日本修炮楼后和儿子回家又离开后的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与柴峻山对待日本侵略者和八路军的态度紧密相关。语文试题第5页(共10页)H.陪伴柴书林的“年轻的后生”至关重要,他是柴峻山父子夜晚交谈、傍晚约定的参与者,也是战马交接的最终完成者。C.小说通过“灯油添了两次”“鸡叫头遍的时候”这些表现时间变化的语句,体现了柴峻山与儿子及小后生交谈时间之长。D小说在叙事时详略得当,详写了柴书林回家、与父交谈、柴峻山十日找马,略写了柴书林北平读书、与家人断绝联系。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宽大的宅院”为柴峻山出场造势,显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人物的身份。B.句子②中“赶紧”体现出了当时抗日形势的紧张和儿子回来后柴峻山内心的愉悦。C.句子③在语意上体现了柴峻山出门去找上等马时的保密性,即便对亲人也是如此sD.句子④中“天已经完全黑下来”时间承接上文父子傍晚之约,便于战马交接与转移。8.“老人微笑着,看着他们和他们的马”这个段落,写出了柴峻山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5分)9.小说既有对过去的回忆,又有对现实的描写;既有对坝上遭受日本侵略情况的交代,又有对外面抗日形势的介绍……在众多的内容叙说中,小说是如何做到结构严谨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孔子曰:“驱之!驱之!前有异人音。”少进,见之,丘吾子也。拥镰带索而哭。孔子辟车而下问曰:“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对曰:“吾有三失。”孔子曰:“愿闻三失。”丘吾子对曰:“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亡,一失也;事君奢骄,谏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后绝,三失也。树欲静乎风不定,子欲养乎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得再见者,亲也。请从此辞。”则自刎而死。孔子曰:“弟子记之,此足以为戒也。”于是弟子归养亲者十三人。(选自《说苑·敬慎》)材料二:万幸①问曰:“舜往于田②,号泣于旻天③,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④也。”万章曰:“(曾子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曰:“长息⑥问于公明高语文试题第6页(共10页)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恕,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选自《孟子·万章上》)【注】①万章:孟子的弟子。②舜往于田:相传舜曾在历山耕田。③旻天:即天。④怨慕:怨,怨恨;慕,思慕、依恋;朱熹注:(舜)怨己不得其亲而思慕也。据《史记》记载,舜的父亲不喜欢舜,和舜的弟弟象多次加害于舜,舜却不计前嫌。⑤长息:公明高的弟子;公明面,曾子弟子。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帝使其子九男二女A百官牛羊仓廪B备C以事D舜于畎亩之中E天下之F士G多H就之者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辟,指打开,《促织》中“唇吻翕辟”中的“辟”表示张开;两者词义相同。B.不我爱,指不爱我,和苏轼的《赤壁赋》中“而又何羡乎”句子结构相同。C.迁,基本义指变动,本文中“迁之焉”是指尧将整个天下都禅让给了舜。D.妻子,和现在的“妻子”词义相同,和“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不同义。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和弟子出行,听到悲伤的哭泣声,孔子前去探看,看到了抱着镰刀哭泣的丘吾子。孔子询问丘吾子,家中并非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伤悲。B.丘吾子认为他的人生有三次过失,一是没有来得及向亲人行孝,二是没有极力劝谏自己的君主不要骄奢,三是与朋友交情深厚但最终又绝交。C.舜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欢心,而像困穷不得志的人一般心无归所;即使尧帝将天下都交给舜来管理,但这也不能解除舜因为父母而生的忧愁。D.树想要静下来而风却不停止,孩子想要孝顺父母而父母却已离世,丘吾子感念于此;舜到了五十还依恋父母,舜和丘吾子都是重孝的伟大之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亡,一失也。译文:(2)不可得再见者,亲也。请从此辞。译文:语文试题第7页(共10页)14.请分析孔子的弟子为什么要归养亲人?(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子规吴融①举国②繁华委③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诗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本诗从蜀帝杜宇.离开故国死后魂化杜鹃的故事落笔。②国:指故国。③委:舍弃,丢弃。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典故,暗指杜宇离国之事,开篇就营造了悲凉、哀伤的氛围。B.颔联中“花成血”极写他山之花的衰落,和旧苑“草似烟”的繁茂对比鲜明。C.颈联中的“暗”字贴切地描绘出光线不足的情境,给人以压抑的感受✔D.诗人从正面和侧面渲染子规鸟凄切的叫声,避免了叙述的单调和死板。16.阅读全诗,针对诗人塑造的子规这个艺术形象的内涵,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贾谊《过秦论》中,“,”两句交代了秦孝公当政时在地势上的有利形势。(2)《五代史伶官传序》紧紧围绕“人事”来谈论五代后唐庄宗宠幸伶人带来的后果,最后主题升华,得出两句结论“,”,结尾“岂独伶人也哉”发人深省。(3)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两句,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中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语文试题第8页(共10页)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人类只不过诞生了几百万年,为什么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就成了地球的主人呢?这主要是人类选择的进化方向不同,在人类诞生之初,身体方面不仅不占任何优势,反而劣势明显。地球上面有很多生物种类从外形上面讲可以完全碾压人类,因此人类为了生存。必须A。自从人类诞生开始,就知道自己身材太过矮小,很难敌过周围的大的物种,因此,人类很早就开始了群居的生活。①在群居的过程中,②人们通过相互的交流与沟通,③慢慢地产生了语言,④学会了慢慢地制造工具。后来,⑤人们发现一个好的工具要比一个强大的身躯有用得多,因此,⑥恐龙的进化和人类不同,⑦人类选择了另外一个方向,⑧开始向智慧生物进化,⑨从而放弃了向身材方面的进化。⑩这样的结果大家都众所周知了,⑪人类慢慢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⑫从古老的原始社会慢慢地过渡到了现在的科技社会。因此人类与恐龙相比,虽然最后都成了地球的主人,但是人类的身躯在恐龙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同样的,B也可以说是忽略不计的。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花瓣①地飘下来,像一层层的云,驿路在云中伸展。地上片片白了,说不清是雪还是梅。馨香随着山风灌得满怀,深吸一口,就吸进了梅岭诗意盎然的早晨。路前面出现了一个弯,而后又一个弯,拐过去就看到了融在风景中的风景。能让一个个朝代为之倾目的地方,一定有它的②之处。秦始皇派十万大军进入岭南,汉武帝出兵征讨南越,都是翻越梅岭山隘。由于大运河的开凿,中国运销国外的商品也都是逾梅岭进入韶关然后到达广州入海。不管是出去还是进入,梅岭都是当时的③,只是自秦汉开拓的山路险峻之极,需要拓展得更顺畅。这项不大好干的工作一直拖到了唐代开元四年,唐玄宗安排给了老家在韶关的张九龄,艰难可想而知。写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宰相诗人,硬是率民工在梅岭留下了一首仄仄平平的经典。语文试题第9页(共10页)梅岭,是在梅中开了路,还是因路神了梅?不好找到确切的答案,路与梅就此相伴千年。坚硬与柔润、古朴与馨香和谐地融为一体,一些梅老去,新的梅长出来,石头将梅的根压住了,会抬一抬身子,让那些根舒展,抬起身子的石头有一天走失。新的石头还会补缺上去。2θ,下列句子中的“安排”与文中加点的“安排”,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新来的领导很有一套,把单位里的刺头安排得妥妥帖帖,XB.城市规划局对那个地段作了整齐划一的安排。C.先师有遗训,万事忌安排。——宋·陆游《兀坐久散步野舍》D.吃过了饭,铁蛋的妈给铁蛋安排日程:“今天夜里淘一点麦子…”—赵树理《杨老太爷》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3分)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2023年12月18日,第二十五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正式开园,开园首日刚3小时,当日的预约游玩人数就已达到4万。如此庞大的游客规模,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始料未及,以至于“没接住”,导致大量游客因排了长队却没有玩到项目、园区内部分设施尚未完备、游览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在现场高喊退票。哈尔滨也因此被“骂上热搜”,这极大可能会影响到珍贵而短暂的冰雪季旅游市场。材料二:深陷舆论旋涡的哈尔滨,毫无抱怨之蛰,而是以诚恳的姿态接纳了所有的批评与建议。退票事件发生的当日,哈尔滨市文旅部门就第一时间来到冰雪大世界开展现场督导;次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向游客诚恳致歉,反思并连夜整改,为了让大家都玩上大滑梯,取消了项目的预约制,现场直接排队。同时为了让游客们能够尽兴,还特地推出了延时服务。哈尔滨也因此开启了走红之旅。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试题第10页(共10页)娄底市2024届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D【解析】“必须做到外物不入内心”理解错误,文章最后一段是说“使物象保持其自然状态自由地进入主体内心”,而不是“不入内心”。2.A【解析】“按照由总到分的结构”分析错误,文章只是写了两个方面,没有总说。3.B【解析】A项,强调文学作品不可片面地追求艺术性,单纯炫技。C项,是“无意为文”思想的起源。D项,“在进行创作时不需要用心思考、设计”,曲解文意,任何文章的创作都需要用心思考。4.A【解析】B项,论述屈原做《离骚》的缘由。C项,是诗文的“有为而作”。D项,叙事中蕴含了作者的感情。A项,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主客互融、天人合一,与第三段的观点一致,故选A。5.①苏轼的“有为而作”文学创作理论强调文学作品要具有道德评价与教化的功能,从而有益于国家、社会与民众。②《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③《五代史伶官传序》这篇作品能够针砭时弊,有教化的功能,有益于国家、社会与民众。有“济世之用”,称得上是对社会、时代和人民的“有为之作”。(每点2分,能结合《五代史伶官传序》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其“济世之用”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迁移能力。首先要明确文本中所论述的“有为而作”的内涵;然后再结合学过的教材中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内容,概括其主旨、写作意图;最后再联系“有为而作”的内涵对其“济世之用”加以分析即可。6.D【解析】“详写了……柴峻山十日找马”错误,结合“吃过早饭,他对老伴说:‘我到东大淖走亲戚,中午不回来吃饭。’说罢,就带着小长工走出门去。一去一整天,天黑才回来。回来时,小长工手里牵着一匹带鞍子的上等马,而跟来送马的人,又悄悄地把柴家的三匹马牵走了”“一连好几天,均如此”“十天过后的一个清早”分析可知,关于“柴峻山十日找马”,小说只是比较详细地写了第一天,其余几天均为一语带过式的略写。7.B【解析】第②句话体现“儿子回来后柴峻山内心的愉悦”分析不当。结合前文“他们这里是沦陷区,日军活动频繁,村外五里就有一座日本炮楼。对八路军,他自然从内心钦佩。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就是八路军”分析可知,此处的“赶紧”闩上院门的动作反映了父亲对儿子及家人的保护,体现了抗日形势的紧张,和“儿子回来后柴峻山内心的愉悦”无关。8.①柴峻山完成了儿子交给他的任务之后的愉悦与高兴;②柴峻山将战马平安交给骑兵战士之后的轻松与惬意;③柴峻山对自己能为抗日做出一份贡献的自豪与得意;④柴峻山对投身于抗日战争的中国青年的欣赏与佩服。(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给满5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①首尾呼应。结尾部分“就在大黄风笼罩的黄盖淖畔的大草滩里”“踩着四月的晚风”呼应文首“农历四月,坝上依然整天整夜地刮着大黄风”,使文章结构严谨;②线索贯穿。小说以柴峻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为线索,将文意贯穿起来,使文章结构严谨;③情节紧密关联,主旨明确突出。全文围绕“抗日”这一主题,将儿子参加抗日队伍、回家寻求父亲的抗日支持、父亲帮助抗日等情节巧妙地组织在一起,使文章结构严谨。(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ACE【解析】“其子九男二女”为一个完整语意,“九男二女”是“其子”的补语;“帝使其子九男二女”为主谓宾结构;“百官牛羊仓廪备”为一个完整语意,是主谓结构;“以事舜于畎亩之中”为一个完整语意,“以事舜于畎亩之中”为介词结构后置句。原文标点为: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给分。)11.D【解析】文中的“妻子”和现在的“妻子”词义不同,和“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妻子”含义相同,是“妻子和子女”的意思。12.B【解析】“事君奢骄,谏不遂”意思为:我侍奉的君主骄奢淫逸,劝谏不成功。所以“二是没有极力劝谏自己的君主不要骄奢”说法不正确。13.(1)我年少时爱好学问,周游(遍游)整个天下,回去后,我的亲人死了,这是第一个过失。(关键词:“少”“周遍”“亡”各1分,句意1分)(2)不能够再次见到的,是亲人。请(允许我)从此离别人世。(关键词:“再见”古今异义词,“不可得再见者,亲也”判断句,“辞”各1分,句意1分)14.丘吾子因不能侍奉双亲而非常遗憾,孔子告诫弟子要以丘吾子为戒,弟子们感触很深,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便决定归家奉养亲人。(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5.B【解析】“‘花成血’极写他山之花的衰落”理解有误。颔联写杜鹃离开家乡在异地花丛中悲哀啼叫的凄凉之景和旧苑春日绿草如烟的充满生命的美景形成对比,更加强化了杜鹃鸟的悲情。“花成血”运用了杜鹃鸟啼叫出血,鲜血染红花朵的典故,突出了杜鹃的悲情;并未表现花儿的衰落。16.诗中的子规鸟离开故国,年复一年,漂泊无依,在浓绿的树上,在月明的夜里,在日暮的江边,执着地凄切地叫着;(3分)这个孤苦、悲伤的形象寄寓着诗人流落他乡的悲愁和无奈。(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每空1分)18.(示例)A:寻找另外一种进化之路B:恐龙的智商在人的面前(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9.(1)④将“慢慢地”移到“学会了”之前(2)⑥将“恐龙”与“人类”互换位置(3)⑩将“众所周知”改为“知道”(每处2分,指出序号1分,修改正确1分)20.D【解析】文中加点的“安排”与D项中的“安排”,都是动词性的,意为“布置”。A项中“安排”意为“整治”,B项中“安排”意为“规划”,C项中的“安排”,意为“施以心思人力,与纯任自然、不加干预相对”。21.①纷纷扬扬②与众不同③必由之路(每空1分,其他答案符合文意也可得分)22.①比喻。本体是梅岭驿路,喻体是仄仄平平的经典,把驿路比作仄仄平平的经典,其中“仄仄平平”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驿路的崎岖险峻(或:开路艰难),“经典”一词体现了驿路从古至今,一如既往的重要作用。②引用。引用张九龄本人的诗句,既增加诗意与文化气息,又表达对张九龄的崇敬、赞美之情。(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3.【写作指导】本题是一则时事类材料作文题。读懂材料是正确立意的关键。本题有两则材料,材料一介绍了2023年12月第二十五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因为种种原因而没能让游客满意进而被骂上热搜的事件,游玩不尽兴、设施不完备、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让游客高喊退票并将其骂上热搜,甚至可能严重影响到冰雪旅游市场,哈尔滨深陷舆论旋涡,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材料二讲述了哈尔滨深陷舆论旋涡后的做法,它没有选择抱怨,更没有选择躺平和忽视,而是第一时间诚恳接受批评建议并立即整改。综合两则材料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两则材料属于互补型,材料一陈述危机,材料二指出哈尔滨应对危机的做法,两则材料合并思考,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应对危机的启示,比如:面对危机我们应该积极应对、以真诚化解危机等,据此展开立意并写作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运河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物流2024年度智能物流系统合同
- 池塘租赁合同协议书
- 二零二四年度北京市装修工程供应链管理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船舶货物装卸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物业维修基金管理合同
- 2024年度存量房买卖合同(买卖双方身份证信息核实)
- 二零二四年货币赔偿及合同权益保障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艺人经纪合同范本(经纪活动范围与分成比例)
- 二零二四年度大型仓储物流搬迁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许可合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
- 2024消防知识培训
- 客户服务标准化服务流程
- 机械CAD、CAM-形考任务一-国开-参考资料
- 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人力资源管理的课件
- 中小企业用工招聘问题及解决的案例分析报告-以青岛平安保险公司为例12000字
- 个人返利合同模板
- 场地运营授权合同模板
-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行政执法卷)及答案解析
- 【高考英语】备战高考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1 定语从句(4大陷阱)含答案及解析
- 2025届广东省东莞市实验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