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万泉330千伏变电站-雷家洼110千伏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25/00/wKhkGGYE8RSAEcbSAACm_uTOcl0579.jpg)
![渭南万泉330千伏变电站-雷家洼110千伏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25/00/wKhkGGYE8RSAEcbSAACm_uTOcl05792.jpg)
![渭南万泉330千伏变电站-雷家洼110千伏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25/00/wKhkGGYE8RSAEcbSAACm_uTOcl05793.jpg)
![渭南万泉330千伏变电站-雷家洼110千伏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25/00/wKhkGGYE8RSAEcbSAACm_uTOcl05794.jpg)
![渭南万泉330千伏变电站-雷家洼110千伏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25/00/wKhkGGYE8RSAEcbSAACm_uTOcl057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DHJ/2022-035HP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建设单位(盖章):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渭南供电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单位(盖章):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渭南供电公司编制单位: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二、建设内容 6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17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6五、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48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53七、结论 55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561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渭南万泉330千伏变电站~雷家洼110千伏线路工程项目代码2206-610525-04-01-838991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3建设地点陕西省(自治区)渭南市澄城县(区)地理坐标(万泉330千伏变电站);(雷家洼110千伏变电站);建设项目行业类别五十五、核与辐射(161输变电工程)用地面积(m2)/长度(km)建设性质■新建(迁建)O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总投资(万元)环保投资(万元)环保投资占比(%)施工工期9个月是否开工建设O是: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附录B.2.1设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无2其他符合性分析渭南万泉330千伏变电站~雷家洼110千伏线路工程位于渭南市澄城县,主要建设规模为:(1)万泉330kV变电站110kV间隔万泉330千伏变电站~雷家洼110千伏线路工程:本期新建110kV双回雷万线总长2.92km,其中电缆路径长度2×0.33km,架空部分长度2×2.59km,架空部分包括铁塔路径长度2×1.29km,钢管杆长km雷线共塔长度3×1km。1.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渭南万泉330千伏变电站~雷家洼110千伏线路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1年修改版)“第一类鼓励类”中第四条“电力”中第10项“电网改造与建设,增量配电网建设”,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2电网规划符合性分析渭南万泉330千伏变电站~雷家洼110千伏线路工程满足该区域负荷发展需求,加强了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符合区域电网规划。1.3选址选线符合性分析本项目新建输电线路主要沿村镇耕地走线,于2022年3月2日已取得《澄城县自然资源局关于渭南万泉330千伏变电站~雷家洼110千伏变电站输电线路走径的意见》,该函指出原则同意新建线路路径。对照《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中有关选址选线的要求,本项目已按照终期规划进行设计,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0类声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新建线路采用同塔多回设计和电缆敷设,并避让集中林区。1.4与渭南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符合性分析2021年11月28日,渭南市人民政府发布《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渭南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渭政发〔2021〕35号),就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3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制定实施方案。方案要求按照保护优先、衔接整合、有效管理的原则,全市共划定环境管控单元149个(不含韩城),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其中——优先保护单元: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全市划定优先保护单元84个,主要分布在秦岭、黄龙山-桥山、黄河、渭河、北洛河等区域。——重点管控单元:涉及水、大气、土壤、自然资源等资源环境要素重点管控的区域,主要包括城镇建成区、工业园区、主要农业区等。全市划定重点管控单元56个。——一般管控单元:主要是除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区域。全市划定一般管控单元9个。(1)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位于渭南市澄城县,所在区域为重点管控单元,不涉及渭南市生态保护红线。表1-1与渭南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符合性分析管控单元划分依据管控要求符合性重点管控单元自然资源等资源环境要素重点管控的区域,主要包括城镇建成区、重点管控单元应以“双碳”战略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持续推进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不断提升资源能利用效率,解决生态环境质量不优、生态环境风险高等问题。本项目属于输变电类建设项目,后,主要环境影响为电磁、噪声影响,不涉及水、大气、土壤、自然资源等环境要素的影响,符合重点管控单元的管控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本项目为输变电工程,运行期不排放废气、废水,不属于污染类项目,项目建成运行后的主要环境影响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影响,根据预测及定性分析,项目建成后沿线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4(3)资源利用上线本项目属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中输变电项目,项目建设主要为调配电能、满足区域负荷增长需求、保障供电可靠性,项目运行期间不涉及使用煤炭、天然气等自然资源。(4)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本项目属于输变电类建设项目,对照《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渭南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中“渭南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本项目处于渭南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重点管控单元,项目符合重点管控区的空间布局约束要求,满足重点管控区的环境风险管控要求。1.5与陕西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陕西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本项目规划符合性分析见表1-2。表1-2与陕西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符合性分析相关规划项目情况符合性《陕西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年)第三章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第二节调整结构强化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提升能源结构清洁低碳水平。加快电源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新增用电需求主要通过新能源电力保障,减少煤电占比。加快替代热源建设,逐步关停10万千瓦以下燃煤小热电机组,研究推动将具备条件的燃煤火电转为应急备用机组。严格控制关中地区新增装机规模,推动煤电布局加速向陕北转移。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提升到16%,可再生电力装机总量达到6500万千瓦。按照煤炭集中使用、清洁利用原则,重点削减小型燃煤锅炉、民用散煤与农业用煤消费量,对以煤、石焦、渣油、重油等为燃料的锅炉和工业炉窑,加快使用清洁低碳能源以及工厂余热、电力热力等进行替代。本期新建渭千伏变电站千伏线路工程。张问题,优化电网结构,提能力。1.6与渭南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渭南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本项目规划符合性分析见表1-3。5表1-3与渭南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符合性分析相关规划项目情况符合性《渭南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年)第三章主要任务第一节严格源头治理,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鉴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以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机制保障为手段,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导、优化和倒逼作用,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积极培育绿色产业新动能,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期新建渭南万泉330千伏变电站~雷家洼110千伏线路工程。本项目建设可有效缓解区域用电紧张问题,优化电网结构,提升电力供应能力。6二、建设内容地理位置2.1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渭南市澄城县。新建线路由万泉330千伏变电站出线(E:109度N5度09分1.400秒)至雷家洼110kV变电站(E:109度57N:35度08分36.074秒)。(1)万泉330kV变电站位于渭南市澄城县雷家洼乡岭上村,站址所在地为建设用地,站址四周为空地。(2)新建110kV线路位于渭南市澄城县境内,线路经过处主要为岭上村、里庄村。图2-1站址四邻关系现状照片项目组成及规模2.2项目概况(1)万泉330kV变电站110kV间隔扩建工程万泉330kV变电站本期扩建3个110kV出线间隔。(2)万泉330千伏变电站~雷家洼110千伏线路工程kV总长2.92km,其中电缆路径长度2×0.33km,架空部分长度2×2.59km,架空部分包括铁塔路径长度2×1.29km,钢管杆长度2×0.3km,与庄雷线共塔长度3×1km。7表2-1项目组成表项目名称渭南万泉330千伏变电站~雷家洼110千伏线路工程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单位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渭南供电公司一、万泉330kV变电站110kV间隔扩建工程工程名称工程类别分项项目内容和规模变电站110kV间隔扩建工程主体工程地理位置渭南市澄城县雷家洼乡岭上村。建设内容本期扩建3个110kV出线间隔。本次间隔扩建在站内进行,不新征占地。依托工程(现有工程)地理位置渭南市澄城县雷家洼乡岭上村。现有规模接线;110kV现有出线14回,采用双母线双分段接线。围墙内占地面积约2.09hm2。化粪池站内现有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本次不新增生活污水量,生活污水利用站内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综合利用,不外排。事故油池站内现有事故油池(60m3)满足要求,事故废油交由有资质单位收集处置。二、新建110kV输电线路工程工程名称工程类别分项项目内容和规模伏变电站~千伏线路工程主体工程地理位置渭南市澄城县建设内容本期新建110kV双回雷万线总长2.92km,其中电缆路径长度2×0.33km,架空部分长度2×2.59km,架空部分包括铁塔路径长度2×1.29km,钢管杆长度2×0.3km,与庄雷线共塔长度3×1km。架空线路新建杆塔6基。导线采用JL3/G1A-300/40钢芯铝绞线。钢管杆基础选用灌注桩基础,铁塔基础选用掏挖基础。电缆线路电缆采用ZR-64/110kV-YJLW03-1×630mm2型号,新建1.0m×1.2m电缆沟道0.33km。工程总占地面积总占地面积为3174m2,其中永久占地274m2,临时施工环保投资总投资145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8万元,约占总投资投运日期023年2.3万泉33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2.3.1建设规模8个出线间隔。本工程至雷家洼变双回线路利用第5、6个出线间隔。本次扩建间隔户外GIS设备基础前期已一次建设完成,土建工程量包括新建避雷器支架及基础3组、电压互感器支架及基础3组等。2.3.2现有工程规模(1)现有规模万泉330kV变电站位于渭南市澄城县雷家洼乡岭上村。万泉330kV变电站现有主变压器两台,为三相双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容量为240MVA;330kV现状为3/2接线,出线2回;110kV现状为双母线双分段接线,现状出线14回。(2)现有环保设施万泉330kV变电站站内建有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生活污水利用站内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综合利用,不外排;站内有垃圾桶,生活垃圾用垃圾桶进行分类收集,定期清运;站内建有事故油池(容积为60m3),用于收集事故状态下主变压器泄漏的变压器油,变电站历史运行期间未发生主变漏油事故。9图2-2本期扩建间隔处现状图及间隔扩建后的110kV出线间隔排列示意图(3)前期环保手续履行情况万泉330kV变电站原名为澄县330kV变电站,2018年9月27日,原陕西省环境保护厅以陕环批复[2018]421号《关于澄县33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对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2021年1月7日,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以陕电科技[2021]1号《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关于印发澄县33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通知》对本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予以批复。(4)变电站前期验收结论由前期验收结果可知:(1)万泉330kV变电站厂界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的范围为12.07~568.20V/m,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的范围为0.040~0.736μT;沿变电站西侧围墙向西断面展开处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的范围为1.42~158.62V/m,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的范围为0.028~0.097μT;监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2)万泉330kV变电站厂界噪声监测值的范围昼间为38.2~44.4dB(A),夜间为36.2~39.2dB(A),监测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要求;沿变电站西侧围墙向西断面展开处噪声监测值的范围昼间为40.3~44.4dB(A),夜间为36.3~39.2dB(A),断面衰减环境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要。(3)万泉330kV变电站施工临时用地已恢复其原有功能,生态恢复情况良好。(4)万泉330kV变电站配备了污水处理设施,站内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不外排。(5)万泉330kV变电站内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定期运往生活垃圾转运点处置;变电站废铅蓄电池的更换、运输及回收处理均由有资质的专业单位完成。站内设有事故油池(60m3),运营单位制定了相应的事故应急操作规程。验收结论:经验收组审核,同意“澄县330千伏输变电工程”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2.4万泉330千伏变电站~雷家洼110千伏线路工程(1)建设规模kV总长2.92km,其中电缆路径长度2×0.33km,架空部分长度2×2.59km,架空部分包括铁塔路径长度2×1.29km,钢管杆长度2×0.3km,与庄雷线共塔长度3×1km。(2)线路路径唯一性本工程线路从万泉330kV变电站出线,向西走线至庄雷线,最后接入雷家洼110kV变电站,路径唯一,不存在比选线路。(3)架空线路本项目新建双回架空线路导线对地最低线高度约为19m,与庄雷线共塔三回路段导线(庄雷线一回带电)对地最低线高度约为19m,满足输电线路与居民住宅的距离要求。①导线选型导线型号为JL3/G1A-300/40钢芯铝绞线,单分裂;地线型号为OPGW-48。②杆塔和基础全线共用铁塔4基,双回路钢管杆2基,新建6基塔位于里庄村东侧,万泉330kV变电站西侧。具体型号及参数见下表,铁塔型式图如附图所示。表2-2杆塔型号一览表名称型号水平档距垂直档距转角度数(°)双回直线塔110-DB21S-SZK-3915008000双回路耐张塔110-DB21S-SDJ-2133005000~90双回路钢管杆110-DB21GS-SJG2-2422000~30③基础本工程钢管杆基础选用灌注桩基础,铁塔基础选用掏挖基础。杆塔基础见表2-3。表2-3杆塔基础一览表灌注桩基础掏挖基础灌注桩是一种直接在现场桩位上就地成孔,然后在孔内浇筑混凝土或安放钢筋笼再浇注混凝土而成的桩。具有施工噪音低、振动低、桩端能可靠地进入持力层或嵌入岩层、单桩承载力大、挤土影响小等特点。基础埋深范围内的土层主要为无地下水的硬塑、可塑性粘土及强风化岩石,考虑采用全掏挖基础。此类基础混凝土方量虽相对较大,但基础钢筋用量较少,且能充分发挥原状土的特性,开挖土方量较少,基础较为环保。(4)电缆线路①选型本项目线路电缆均采用110kV单芯铜导体630mm2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护套、阻燃交联聚氯乙烯外护套电力电缆。ZRkVYJLW1×630mm2,电缆参数见表2-4。表2-4电缆参数一览表电缆型号ZC-YJLW03-Z-64/110-1×630mm²额定电压(kV)载流量(A)768外径(mm)01.4标称截面(mm2)630重量(kg/km)14100弯曲半径(mm)导体电阻(Ω/km)0.0319绝缘厚度(mm)0②敷设方式新建1.0m×1.2m电缆沟道0.33km,电缆的排列方式采用电缆三角形布置方式,电缆沟道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开挖方式进行施工。图2-3电缆沟道示意图(5)线路沿线及交叉跨越情况本工程输电线路沿线现状主要为旱地、公路用地、其他草地、农村宅基地,工程输电线路主要交叉跨越统计情况见下表。表2-5本工程线路主要交叉跨越统计表序号交叉跨越名称钻(跨)越次数备注1在建高速公路1在建榆商高速公路2330kV线路1钻330kV蒲万线3110kV线路5钻110kV庄雷线、钻110kV桥泉线、钻110kV万永线435kV线路15低压电力线、通讯线66大车路17大棚38架空光缆52.5万泉33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1)总平面布置330kV屋外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西侧,采用屋外HGIS设备,悬吊管母线中型、断路器三列式布置,主变顺串入串,垂直串、顺串向北、向西、向南架空出线;110kV屋外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东侧,采用屋外GIS设备,向东架空出线;35kV配电装置采用屋内高压开关柜单列布置;主变压器、35kV配电装置、35kV无功补偿装置、站用配电室布置在330kV与110kV配电装置之间。主控通信室布置在站区北侧,紧邻进站大门。变电站平面布置见图2-4。布置本期扩建间隔本期扩建间隔图2-4万泉330kV变电站平面布置示意图(2)土建工程出线间隔。本工程至雷家洼变双回线路利用第5、6个出线间隔。本次扩建间隔户外GIS设备基础前期已一次建设完成,本期土建工程量仅包括新建避雷器支架及基础3组、电压互感器支架及基础3组等。2.6万泉330千伏变电站~雷家洼110千伏线路工程(1)路径线路由万泉330kV变电站110kV侧待建间隔向东架空出线0.05km,经电缆终端塔下地后由电缆敷设,向南绕至万泉变南侧钻越4个110kV间隔架空出线,沿变电站南侧围墙向西走线,电缆路径长度0.33km,随后改为架空线路向西走线,跨越在建榆商高速,通过铁塔架空1.24km走至里庄村东侧线路左转,向南新建钢管杆架空线路0.3km,再利用已建庄雷线四回路钢管杆走线1km至雷家洼110kV变电站进入间隔。(2)施工布置①交通运输本项目位于渭南市澄城县,项目周边有独宜路、在建榆商高速,交通条件较好。②材料来源施工所用河沙、石子、水泥等施工材料均外购。③施工营地设置根据可研资料,本项目临近村庄,施工人员就近租用项目周边房屋,不另设施工营地。2.7项目占地及土石方(1)项目占地本工程总占地面积为3174m2,其中永久占地274m2,临时占地2900m2。本工程共立塔6基,其中铁塔4基,钢管杆2基,铁塔根开为6m,钢管杆直径为1m,根据永久占地=(塔基根开+2)2×塔基数量,计算可得永久占地为274m2,单基铁塔平均施工场地为200m2,单基钢管杆平均施工场地为50m2,计算可得塔基施工场地临时占地为900m2;工程全线共设置牵张场2处,每处占地面积为300m2,牵张场区临时占地共600m2;线路跨越大车路1处,跨越大棚3处,架线时布设跨越施工场地4处,每处占地面积50m2,跨越施工场地占地面积200m2;塔基施工新建施工便道共300m,宽度为4m,施工便道占地面积1200m2。项目占地面积情况见表2-6。表2-6工程占地面积及类型一览表单位:m2项目分区占地类型及面积耕地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小计输电线路区274900牵张场区600600600跨越施工场地200200200施工便道合计317427429003174(2)土石方平衡工程土石方综合平衡后,挖方总量0.29万m3,填方总量0.29万m3,无弃方。项目土石方平衡见表2-7。表2-7项目土石方平衡表33分区挖填总量开挖调入调出外借弃方土方表土土方表土数量来源数量去向输电线路区0.220.080.030.080.03牵张场区0.200.010.090.010.09施工便道0.050.030.050.03合计058014015014015施工方案2.8施工方案(1)变电站施工方式万泉330kV变电站土建施工主要是站区其他附属设施的施工,施工过程中使用商业混凝土进行浇注,施工过程中物料堆放在站区范围内灵活布置,并进行围挡,必要时设置简易工棚;基础施工及建筑物建设完成后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2)110kV线路工程施工方式线路工程施工主环节包括基础施工、组塔、架线安装,沟道开挖及电缆敷设1)基础施工基础施工流程大致如下:①一般区域塔腿小平台开挖。②塔腿基础坑开挖:凡能开挖成形的基坑,均采用以“坑壁”代替基础底模板方式开挖,尽可能减少开挖量。③接地槽开挖:接地沟开挖可不形成封闭环形,以避免沿垂直方向开挖接地沟从而形成冲沟危及塔位边坡的安全。④绑扎钢筋、浇注塔腿基础混凝土,埋接地线材。⑤基坑回填。基坑回填采取“先粗后细”方式,方便地表迹地恢复。2)铁塔组装项目铁塔安装施工采用分解组塔的施工方法。3)架线安装线路架线采用张力架线和无人机放线结合的方法施工,不同地形采取不同的放线方法。线路沿线设置牵张场,采用张力机紧线,一般以张力放线施工段作为紧线段,以直线塔作为紧线操作塔。紧线完毕后进行附件、线夹、防振金具、间隔棒等安装。新建1.0m×1.2m电缆沟道0.33km,开挖前应进行围护工作,开挖时应将路面铺设材料和泥土分别苫盖堆置。待电缆沟道建成后,进行电缆线路分段敷设。施工现场保持整洁,垃圾废料及时清理,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做到文明施工。2.9施工时序本项目建设包括万泉33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和110kV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先进行间隔扩建建设,在间隔扩建建设过程中开始站外电缆沟道与铁塔建设,最终确保间隔扩建与输电线路基本同时完成,保证同时调试投入运行。2.10建设周期本项目建设周期约9个月。其他无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生态环境现状3.1生态环境现状3.1.1主体功能区划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渭南市澄城县境内。对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陕政发〔2013〕15号),本项目区域属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生产区)。表3-1项目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分析表范围功能定位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生产区)西安市的蓝田县和户县,宝鸡市的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和眉县,咸阳市的武功县、三渭南市的富平县、蒲城县、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等16个县。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区,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3.1.2生态功能定位本项目位于渭南市澄城县。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陕政办发〔2004〕115号,2004年11月17日),本项目区域生态功能分区为渭河谷地农业生态区-渭河两侧黄土台塬农业生态亚区-渭河两侧黄土台塬农业区,见表3-2。表3-2项目区域生态功能区划分析表一级区二级区三级区范围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或生态敏感性特征及生态保护对策渭河谷地农业生态区渭河两侧黄土台塬农业生态亚区渭河两侧黄土台塬农业区韩城市大部、黄龙县南部、澄城蒲城县北部、富平县、三原县、岐山县、凤翔县、宝鸡金台区东南部、宝鸡县、眉县、周至、户县、长安区、蓝田、临潼等农业区,土壤侵蚀中度敏感。发展以节水灌溉为中心的农业和果业,建设绿色粮油和果品生产基地。加强绿化和塬边沟谷的治理,保水固土,控制以重力侵蚀为主的土壤侵蚀。对照《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渭南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本项目位于渭南市澄城县,属于重点管控单元,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重点管控单元管控要求为:重点管控单元应以“双碳”战略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持续推进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不断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解决生态环境质量不优、生态环境风险高等问题。本工程运营期污染物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噪声,无大气污染物、废水产生,不会产生生态环境问题,与管控要求相符。3.1.3土地利用现状本项目未进入生态环境敏感区,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变电站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站场围墙外500m范围区域,新建线路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输电线路两侧300m带状区域。据调查,本项目所在区域土地利用现状以旱地、公路用地、其他草地、农村宅基地为主,土地利用现状见图3-1。旱地公路用地其他草地农村宅基地图3-1本项目土地利用现状照片3.1.4植被现状本项目涉及区域植被主要为杂草、行道树、人工种植的农作物,区域未发现珍稀保护野生植物。本项目植被现状见图3-2。人工种植的农作物行道树杂草图3-2本项目植被现状照片3.1.5动物资源现状现场调查期间,项目周边动物主要以人工饲养家禽、家养宠物、鼠类和蛇类等常见动物,周边未发现珍稀保护动物。3.2地表水环境本项目不涉及相关地表水,工程区域无大型河流水体。203.3电磁和声环境现状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于2022年7月1日对本项目所在区域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数据来源于《渭南万泉330千伏变电站~雷家洼110千伏线路工程环境现状检测报告》(XDHJ/2022-060JC),见附件4。3.3.1声环境现状声环境现状评价采用现状监测的方法,对该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现状进行监测,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定量评价项目所在地声环境现状。依据《澄城县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工作报告》中关于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的规定,并结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本项目输电线路部分位于榆商高速以西,属于《澄城县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工作报告》中2类标准适用区域;诚信制药、供电局材料厂办公区位于南部工业园区,属于《澄城县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工作报告》中3类标准适用区域;万泉330kV变电站及万泉330kV变电站出线段新建线路不在澄城县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范围内,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属于2类标准适用区域。(1)监测项目声环境:昼、夜各监测一次,每个测点连续监测1min。(2)监测点位及布点方法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中的规定,万泉33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处布设1个监测点,输电线路沿线布设6个监测点位,本项目共布设7个监测点位。监测点布设见表3-3,监测点位示意图见图3-3。表3-3本项目声环境监测点布设一览表测点编号监测地点布设理由1万泉33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处万泉33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处现状监测2电缆转架空处线路沿线现状监测3里庄村马某家架空线路西侧约10m声环境保护目标4里庄村高某家架空线路西侧约8m声环境保护目标5里庄村空房跨越声环境保护目标6诚信制药架空线路南侧约3m声环境保护目标7供电局材料厂办公区架空线路南侧约2m声环境保护目标21图3-3本项目声环境监测点位示意图(3)监测仪器表3-4监测仪器一览表名称测量范围仪器编号证书编号证书有效期至AWA6228+型声级计声压级:20~132dB(A)00316214ZS20211663J日AWA6021A型声校准器94dB1009397ZS20220432J2023年3月22日(4)监测质量保证①监测单位: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已通过中国计量认证,证书编码为182712055043。②监测仪器:监测仪器定期校准,并在其证书有效期内使用。每次监测前后均检查仪器,确保仪器处在正常工作状态。③人员要求:监测人员已经过业务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了岗位合格证书。现场监测工作由3名监测人员共同完成。④检测报告审核:检测报告实行三级审核制度,确保了监测数据和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监测环境条件表3-5监测环境条件监测时间天气温度℃监测条件对照情况月1日晴21.5~35.3满足(GB3096-2008)、(GB12348-2008)中监测时应在无雨、无雪、无雷电的天气进行,环境风22速应在5m/s以下的要求(6)现状监测结果声环境监测结果见表3-6。表3-6本项目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测点编号测点位置测量值/dB(A)备注声环境功能区/标准限值(dB(A))昼间夜间1万泉33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处9:18~9:194022:06~22:0737/2类(60/50)2电缆转架空处9:44~9:453822:19~22:2035/3里庄村马某家9:30~9:313922:38~22:3936/4里庄村高某家9:38~9:393922:47~22:4836/5里庄村空房3922:58~22:5937/6诚信制药4123:15~23:1637/3类(65/55)7供电局材料厂办公区4223:27~23:2837/由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可知,万泉33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处昼间噪声值为40dB(A),夜间噪声值为37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由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可知,输电线路沿线电缆转架空处噪声值昼间为38dB(A),夜间为35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要求;输电线路沿线声环境保护目标处里庄村噪声值昼间为39dB(A),夜间为36~37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要求;诚信制药和供电局材料厂办公区噪声值昼间分别为41dB(A)、42dB(A),夜间均为37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限值要求。3.3.2电磁环境现状万泉33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处工频电场强度为90.84V/m,工频磁感应强度值0.135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频率为50Hz时,以4kV/m作为工频电场强度控制限值、100μT作为工频磁感应强度控制限值要求。输电线路沿线电缆转架空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42.90V/m,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1.034T,监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T的限值要求;输电线路沿线敏感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1.17~31.67V/m,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0.066~0.258μT,监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23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电磁环境现状评价详见文后《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与项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经过现场踏勘,项目周边区域主要存在道路交通噪声和扬尘。经过现场监测,本项目周围电磁环境及声环境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生态环境保护3.4评价范围(1)电磁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中评价范围的规定。本项目电磁环境评价范围如下:330kV变电站:变电站站界外40m范围区域;110kV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110kV电缆线路:电缆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5m(水平距离)。表3-7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分类电压等级评价范围交流330kV变电站:站界外40m110kV电缆线路: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5m(水平距离)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2)声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如下:输变电》(HJ24-2020)中评价范围的规定。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分类电压等级评价范围交流110kV电缆线路:地下电缆可不进行声环境影响评价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330kV变电站:站界外200m(3)生态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中评价范围的规定。本项目生态环境评价范围如下:330kV变电站:变电站站场围墙外500m范围区域;24输电线路:本项目不涉及生态敏感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0m内的带状区域。表3-9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分类电压等级评价范围交流330kV变电站:围墙外500m110kV输电线路:未进入生态敏感区的输电线路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0m内的带状区域3.5环境敏感目标(1)环境敏感区经调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第三条(一)中的环境敏感区,即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仅涉及第三条(三)中以居住、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2)生态保护目标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本项目不涉及生态保护目标。(3)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和声环境保护目标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根据现场踏勘情况,万泉330kV变电站评价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有一处沥青搅拌站,其不属于依据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等确定的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故不列为声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新建线路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有里庄村、供电局材料厂办公区、诚信制药。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和声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10,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和声环境保护目标分布见图3-4,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和声环境保护目标与项目位25图3-4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和声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里庄村马某家里庄村高某家里庄村空房诚信制药26供电局材料厂办公区图3-5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和声环境保护目标现状评价标准3.6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执行2类、3类标准限值要求。3.7污染物排放标准(1)施工期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相应标准限值。运行期变电站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2)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依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频率50Hz的工频电场、磁场公众暴露控制限值,以4000V/m作为工频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以100μT作为工频磁感应强度控制限值。架空输电线路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满足工频电场强度10kV/m的限值要求。(3)施工期扬尘排放执行《施工场界扬尘排放限值》(DB61/1078-2017)。(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执行(GB18599-202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中的标准要求。其他无总量控制指标。27表3-10电磁环境、声环境敏感目标序号名称行政区评价范围内的数量最近点经纬度功能建筑物楼层、高度线高最近点与项目位置关系(变电站和边导线)影响因子声环境标准备注1里庄村渭南市澄城县8户马某家东经109°57′57.510″居住2层平顶约5m架空线路西侧约电磁、噪声2类同杆双回高某家北纬35°8′57.050″东经109°57′54.940″居住2层平顶约5m架空线路西侧约m电磁、噪声2类同杆三回空房北纬35°8′40.690″东经109°57′47.330″暂无人居住2层平顶约6m屋顶相对高跨越电磁、噪声2类同杆三回2诚信制药渭南市澄城县//北纬35°8′31.780″东经109°57′44.540″办公架空线路南侧约3m电磁、噪声3类同杆三回3供电局材料厂办公区渭南市澄城县//北纬35°8′35.620″东经109°57′41.350″办公架空线路南侧约2m电磁、噪声3类同杆三回28图3-6万泉330kV变电站评价范围图2930313233图3-7里庄村与线路位置关系图3435图3-8敏感目标与线路位置关系图36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生态环境影析4.1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本项目万泉330kV变电站扩建间隔的110kVGIS设备基础前期已一次建设完成,本期土建工程量仅包括新建避雷器支架及基础3组、电压互感器支架及基础3组,变电站间隔扩建施工工艺及产污环节见图4-1;本期新建1.0m×1.2m电缆沟道0.33km,电缆线路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4-2;架空线路工程施工主环节包括基础开挖、组塔、架线安装等,架空线路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4-3。图4-1万泉330kV变电站间隔扩建施工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图4-2电缆线路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扬尘声植被影响施工噪声扬尘声植被影响施工噪声基础开挖组塔架线图4-3架空线路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4.1.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总占地面积为3174m2,其中永久占地274m2,临时施工占地2900m2。施工期具体生态环境影响如下:(1)占地影响37本工程建设会永久和临时地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使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面积发生变化,对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一定影响。本工程永久占地包括输电线路塔基区占地,临时占地包括牵张场、施工便道等占地。项目总占地面积m久占地274m2,临时施工占地2900m2。施工结束后,除塔基四个支撑脚占地外,其余均采取土地整治,并积极恢复原有地貌。本工程不会明显改变工程沿线土地利用结构,对工程沿线土地利用影响轻微。(2)施工对土壤表层结构的影响线路经过区为农田,在杆塔基础施工过程中,开挖、对土壤表层结构破坏。线路施工时采用表土剥离,单独堆放,最终覆于地表。就整体而言,线路施工占用土地、塔基开挖和弃土堆放占地,只要处理得当,对环境影响较小,不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生产力下降。上下土层的扰动,对植被的恢复可能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影响范围小,线路对土壤表层结构影响是很小的。(3)植被影响本工程沿线植被类型以农业植被为主。本工程输电线路需占用耕地和草地作为塔基建设地和临时用地。农田植被为人工栽植植被类型之一,其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多是由人工控制,因而对农田植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农田面积的影响,以及由此造成的生物量与生产力损失。本工程线路塔基占地为永久占地,占地面积较小;在耕地施工时,对农作物青苗会造成一定的毁坏,沿线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本工程塔基占地有限,完成建设后还可以耕种,不会对地方粮食生产带来的影响,更不会对农业生态系统产生大的影响。临时占地会对一段时期农田的收成带来影响,但这种影响相对较小,通过后期的管理与恢复,影响极其轻微。因此采取一定保护措施后,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对植被损坏的数量有限,输电线路经过处无珍稀濒危植物,因此施工对植被的影响不大。(4)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线路施工对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机械、施工人员的进场,土、石料在堆积场的堆积,施工人员临时宿舍的布置,施工噪声等改变或破坏了动物原有的生存环境,使个别区域的动物不得不迁往别处。38输电线路途经耕地、草地及部分村庄,除家养的畜禽外,评价区内没有大型野生哺乳动物存在,只有啮齿类动物等(鼠类、野兔等)小型哺乳动物,以及少许鸟类。本工程输电线路平均约每隔350m建一座铁塔,杆塔基础占地约60~220m2,土建施工在塔基处进行,局部工作量小。本地区没有珍贵野生动物出没,一般动物虽会在施工期间受到影响,但由于施工周期短,施工过程中通过加强对施工人员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自觉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线路施工不会对动物有明显的影响。综上所述,本工程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是短暂的、可逆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动物仍可回到原栖息地区域栖息,对环境的影响也将消失。4.1.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变电站基础开挖、土建施工产生的扬尘,电缆沟道、塔基基础开挖产生的扬尘,建筑材料的现场搬运、堆放过程产生的扬尘,施工垃圾清理及堆放产生的扬尘,以及运输车辆造成的现场道路扬尘。通过施工现场设置围挡、苫盖、定期洒水抑尘、加强施工管理等,可大幅度降低施工扬尘造成的影响,使得施工期扬尘能够满足《施工场界扬尘排放限值》(DB61/1078-2017)中标准限值要求。4.1.3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会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以及构筑物的养护排水工艺中产生的排水、少量运输车辆的冲洗水等生产废水。施工期的生产废水排放量较少,废水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全部回用。施工人员租住当地民房,施工期生活污水利用当地的排水系统处理。施工期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杜绝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的无组织排放。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4.1.4声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需动用部分车辆及施工机具,噪声强度较大,在一定范围内会对周围声环境产生影响。施工机械设备一般露天作业,无隔声与消声措施,声源较高,噪声经几何扩散衰减后到达预测点。主要施工设备(声源中心)与施工场界、周边敏感目标之间的距离一般都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2倍,因此,施工设备可等效为点声源。由于施工场地内机械设备大多属于移动声源,要准确预39ddd测施工场地各场界噪声值较困难,故对施工期声环境的影响分析,本次针对各噪声源单独作用时预测点处的声环境进行影响预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ddd计算公式如下:Lp(r)=Lp0-20lg(r/r0)式中:Lp(r)—距离声源r处的声压级,dB(A);Lp(r0)—参考位置r0处的声压级,dB(A);r—预测点至声源设备距离,m;r0—已知参考点到声源距离,m;本项目主要施工机具噪声水平依据《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确定。通过上述噪声衰减公式计算其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限值(70dB(A)、55dB(A))要求的距离,计算结表4-1施工机械满足70dB(A)、55dB(A)时距离计算结果施工设备名称距声源5m声压级(B(A))取值依据HJ2034-2013衰减至70B(A)时距离衰减至55B(A)时距离液压挖掘机32m78m推土机29m59m商砼搅拌车40m224m混凝土振捣器26m41m重型运输车32m78m根据现场调查,渭南万泉330千伏变电站~雷家洼110千伏线路工程评价范围内声环境保护目标里庄村距离线路西侧约10m,经过计算,本项目声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噪声预测值见下表。表4-2声环境保护目标处施工机械噪声预测结果声压级dB(A)施工设备名称5m声压级dB(A)里庄村(距离约10m)液压挖掘机推土机79商砼搅拌车混凝土振捣器78重型运输车由上表可知,施工期施工噪声对声环境保护目标蔬菜基地办公楼影响较大,因此,后期项目施工大噪声设备如液压挖掘机、推土机、商砼搅拌车、重型运输车布置应与里庄村的距离大于40m;在施工建设阶段应避免夜间(22:00至次日406:00时段)施工建设,施工期间施工车辆经过村庄慢行,减少鸣笛次数,降低施工车辆对居民点的噪声影响。4.1.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施工产生的少量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应分别堆放并按要求分类收集,按照现有“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及时清运至环卫部门指定位置;施工期间产生少量的土石方,施工过程中用于路面基础铺垫,无土方外弃;施工结束后及时做好迹地清理工作。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影响有运营期生态环境影析V配电装置330kV主变压器330kV配电V配电装置330kV主变压器330kV配电装置330kV电网110kV电网生活污水、垃圾电缆线路运行期架空线路运行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设备噪声kV图4-4变电站运行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图4-5本项目新敷设电缆线路运行期产污环节示意图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声图4-6本项目新建架空线路运行期产污环节示意图4.2.1电磁环境影响分析(1)间隔扩建工程通过类比已运行的富平330kV变电站电磁环境监测结果,富平330kV变电41站站界各测点的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为12.41~401.93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44~0.735T,监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T的限值要求。由以上分析可知,本项目万泉33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投入运行后,变电站四周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均能够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T的限值要求。(2)输电线路本项目新建110kV输电线路分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两部分,本次环评对架空线路进行理论计算预测,电缆线路进行类比和定性分析。具体理论计算预测、定性分析见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1)架空线路根据模式预测,本项目架空线路投入运行后,架空线路沿线各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磁场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架空输电线路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满足工频电场强度10kV/m的限值要求。2)电缆线路根据类比及定性分析,可以预测本项目电缆线路投入运行后,电缆线路沿线和环境敏感目标处的电磁环境能够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分析具体见《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4.2.2声环境影响分析(1)间隔扩建工程根据现状监测,万泉330kV变东南侧噪声值昼间为40dB(A),夜间为37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万泉330kV变电站噪声主要由330kV的带电设备产生,110kV带电设备产生的噪声对整体变电站的噪声贡献有限,本项目仅在110kV出线侧预留位置扩建3回出线间隔,不增加主变等设备,故运行期基本不会增加变电站对周围声环境42的影响水平,变电站厂界噪声监测值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3)输电线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110kV架空线路声环境影响采用类比分析,110kV电缆线路可不进行声环境影响评价。a同塔双回1)类比对象选择的原则类比对象选择环境条件相近,电压等级相同,架线方式、导线型号、运行工况等因素类似的架空线路。2)类比对象选取本项目同塔三回架空线路选取影响较大的同塔四回路110kV苏统I、II线(统阿I、II线)进行类比分析,同塔双回架空线选取110kV西重I、II线进行类比分析。本项目新建线路与类比对象的可比性分析见表4-2和表4-3。表4-2本项目输电线路(同塔四回)与类比对象相关情况比较一览表项目110kV同塔四回路本项目线路(备用一回)电压等级10kV10kV导线型号JL3/G1A-300/40JL/G1A-300/40架线型式同塔四回路(备用一回)同塔四回路排列方式逆相序逆相序架设高度9m地理位置渭南市澄城县西咸新区表4-3本项目输电线路(同塔双回)与类比对象相关情况比较一览表项目110kV同塔双回路本项目线路电压等级导线型号JL3/G1A-300/40JL/G1A-300/40架线方式同塔双回路同塔双回路排列方式逆相序逆相序架设高度9m地理位置渭南市澄城县韩城市3)类比对象的可比性分析由表4-2和表4-3可以看出,选取的类比输电线路和本项目线路都位于关中地区,所处地理环境条件与本项目新建线路所处环境条件基本类似;电压等级、43架线型式、排列方式均与本项目拟建线路相同;本项目输电线路架设高度大于或等于类比线路,故线高方面的影响因素基本相当。对象是可行的,选用110kV西重I、II线作为同塔双回线路类比对象是可行的。4)类比监测因子5)监测方法类比监测方法采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6)类比监测单位、监测时间、监测仪器①监测单位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②监测时间110kV西重I、II线,110kV苏统I、II线(统阿I、II线)类比监测时间为③监测仪器110kV苏统I、II线(统阿I、II线),110kV西重I、II线类比监测仪器信表4-4类比监测仪器一览表名称测量范围仪器编号证书编号证书有效期至AWA6228+型声级计20~132dB(A)00316214ZS20201690J日7)类比监测工况及监测期间环境条件①监测工况表4-5110kV苏统I、II线(统阿I、II线)监测期间运行工况一览表项目U电压(kV)I电流(A)P有功功率(MW)Q无功功率(MVar)117.3277.517.984.26117.0875.34-7.86117.2882.4149.32117.4081.07-0.39表4-6110kV西重I、II线监测期间运行工况一览表项目U电压(kV)I电流(A)P有功功率(MW)Q无功功率(MVar)44113.758.89113.869.210.93②监测期间环境条件表4-7110kV西重I、II线监测期间环境条件项目天气温度℃湿度%风速m/s数值晴16.4~17.638.2~45.60.2~0.4表4-8110kV苏统I、II线(统阿I、II线)监测期间环境条件项目天气温度℃湿度%风速m/s数值晴18.7~19.333.6~39.20.4~0.58)类比监测布点类比线路噪声贡献值:以类比对象导线弧垂最大处线路中心的地面投影点为监测原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进行,测点间距为5m,依次监测至评价范围边界。9)类比监测结果分析110kV苏统I、II线(统阿I、II线)、110kV西重I、II线断面展开声环境监测结果见表4-9和表4-10。监测数据来源于《西安渭北330kV变电站110kV送出工程环境现状检测》,见附件5。表4-9110kV苏统I、II线(统阿I、II线)断面展开声环境监测结果点位描述昼间测量值dB(A)距中心线地面投影0m41.45m39.639.320m37.925m37.630m37.535m37.3注:沿苏统I、II线28~29号塔(统阿I、II线4~5号塔)间线路弧垂最低位置处档距对应两杆塔中央连线对地投影0m处向南展开,线高19m。表4-10110kV西重I、II线断面展开声环境监测结果点位描述dB(A)昼间距中心线地面投影0m39.9455m39.638.320m37.825m37.630m37.535m36.040m35.745m35.4注:西重I、II线28号~29号塔之间向北展开,线高13m。I、II线断面展开噪声贡献值分别为37.3~41.4dB(A)、35.4~39.9dB(A),断面展开噪声随着与线路中心距离的增大,基本呈降低趋势。由类比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新建的同塔双回、同塔四回(备用1回)架空线路运行期其下方的声环境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标准限值要求。10)环境敏感目标处预测结果分析表4-11环境敏感目标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A))序号环境敏感与工程位置关系现状值贡献值预测值较现状增量超标和达标情况昼间夜间昼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里庄村马某家架空线路西393638424034达标2里庄村高某家架空线路西393640424135达标3里庄村空房跨越393741434245达标4诚信制药架空线路南413740444235达标5供电局材料厂办公区架空线路南423740444225达标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进行敏感目标声环境影响评价时,以声环境敏感目标所受的噪声贡献值与背景噪声值叠加后的预测值作为评价量”的规定,通过上表可知,输电线路沿线声环境敏感目标里庄村声环境预测值昼间为42~43dB(A)、夜间为40~42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46(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要求;诚信制药和供电局材料厂办公区声环境中3类标准限值要求。4.2.3水环境影响分析万泉330kV变电站本期进行间隔扩建,工程在原站内预留位置扩建,不新增站内人员,不会新增污水量。输电线路运行期不产生废污水,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4.2.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万泉330kV变电站本期进行间隔扩建,工程在原站内预留位置扩建,不新增占地,不新增站内人员,不会新增固体废物量。输电线路运行期不产生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4.2.5环境风险分析万泉33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变压器无改动,因此本次扩建工程不会增加变电站变压器绝缘油外泄的环境风险。47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4.3选址环境合理性分析表4-12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的符合性序号环境保护技术要求本项目情况符合性分析1输变电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避让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确实因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无法避让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的输电线路,应在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对线路方案进行唯一性论证,并采取无害化方式通过。本项目不涉及生态环境敏感区。符合2变电工程在选址时应按终期规模综合考虑进出线走廊规划,避免进出线进入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符合3户外变电工程及规划架空进出线选址选线时,应关注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电磁和声环境影响。万泉330kV变电站出线已尽量避让环境敏感目标。符合4同一走廊内的多回输电线路,宜采取同塔多回架设、并行架设等形式,减少新开辟走廊,优化线路走廊间距,降低环境影响。本项目线路采用同塔双回架设。线路架设已优化了线路走廊间距,减少对环境影。符合5原则上避免在0类声环境功能区建设变电工程。场调查情况,本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2类、3类区。本项目避让了0类声环境功能区。符合6变电工程选址时,应综合考虑减少土地占用、植被砍伐和弃土弃渣等,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符合7输电线路宜避让集中林区,以减少林木砍伐,保护生态环境。本项目输电线路选线过程中不涉及集中林区,沿线土地类型主要为耕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符合8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输电线路,应按照HJ19的要求开展生态现状调查,避让保护对象的集中分布区。本项目输电线路未涉及自然保护区。符合48五、主要生态保护措施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5.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5.1.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期应避开雨季和大风季节。(2)合理组织施工,减少临时占地面积;严格按设计占地面积、样式要求开挖,避免大规模开挖;缩小施工作业范围,施工人员和机械不得在规定区域外活动。施工材料有序堆放,减少对周围的生态破坏。(3)施工占用农田时,应做好表土剥离、分类存放和回填利用,施工结束后复垦。(4)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因地制宜的恢复土地功能。(5)基础开挖时,严格控制开挖量及开挖范围,最大限度降低项目建设对项目区域地表扰动。(6)挖方等作业应避开大风天、雨天等不良天气,对于堆积土方应进行苫盖,减少水土流失及扬尘,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7)施工期做好环保监督工作,禁止乱堆乱弃,加强临时堆土的拦挡、苫。(8)施工结束立即进行土地整治、恢复植被。(9)施工时,挖土采用表土剥离,及时进行土地整治、复耕,临时占地进行彩钢板围护,密目网苫盖。(10)建设单位必须配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工作,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进度,落实各项环保制度和措施。使施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11)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进一步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把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5.1.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现场应设置围栏或围墙,缩小施工现场扬尘扩散;土方开挖时进行湿法作业,临时堆土进行拦挡和苫盖,减少扬尘,减少对周围环境敏感目标影响,如遇重污染天气时,及时按照《渭南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相关要求采取措施。49(2)装运土方时控制车内土方低于车厢挡板,减少途中撒落,施工现场抛洒的砂石、水泥等物料应及时清扫,砂石堆场、施工道路应定时洒水抑尘。(3)本项目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减小了对环境的影响。搅拌水泥砂浆应在临时工棚内进行,加袋装水泥时,尽量靠近搅拌机料口,加料速度宜缓慢,以减少水泥粉尘外扬。(4)运输车辆和部分施工机械在怠速、减速和加速时产生的污染最为严重。故施工现场运输车辆和部分施工机械一方面应控制车速,以减少行使过程中产生的道路扬尘。另一方面缩短怠速、减速和加速的时间,增加正常运行时间。(5)在较大风速(4级以上)时,应停止施工。(6)加强各类非道路移动车辆的排放管理,督促非道路移动车辆所有人加强维护保养,确保使用过程中尾气排放符合标准,接受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通过加强施工管理,采取以上一系列措施,施工期扬尘排放能够满足《施工场界扬尘排放限值》(DB61/1078-2017)中标准限值,可大幅度降低施工造成的大气污染。5.1.3声环境保护措施本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和物料运输交通噪声。(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午休时间以及夜间施工。(2)加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保养,减小机械故障产生的噪声。设备选型时,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选取噪声小、振动小的先进设备。(3)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尽量减小受噪声影响的范围和人群,控制高噪声设备施工时间,高噪声设备尽量放置在远离居民的位置。(4)加强车辆运输管理,运输任务尽量安排在昼间进行,运输车辆经过项目附近居民区,应采取限速、禁止鸣笛等措施。同时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建设围墙,确保施工过程中施工场界噪声不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限值要求。在严格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施工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5.1.4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的生产废水排放量较少。施工人员租住当地民房,施工期生活污水利50用当地的排水系统处理。施工期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杜绝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的无组织排放。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5.1.5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增强环保意识,禁止乱堆乱放。施工期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定期清运。施工期间产生少量的土石方,施工过程中用于路面基础铺垫,无土方外弃。采取这些措施后,对环境影响很小。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5.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5.2.1电磁环境保护措施(1)电气设备户内布置,配电装置采用GIS设备和开关柜设备,所有设备和元件设计合理、安装精良、连接精密,尽量避免或减小电晕和火花放电。(2)在运行期,应加强环境管理,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工作,保证工频电磁场强度小于公众曝露限值。(3)电磁环境监测计划1)监测点位:330kV变电站站界及站界外40m区域内环境敏感目标处,110kV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带状区域,110kV电缆管廊两侧边缘各5m带状区域内的环境敏感目标处。2)监测项目:工频电场、工频磁场。3)监测方法:《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4)监测频次和时间:工程建成投运后第一年内结合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一次,正式运行后纳入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监测计划(每4年监测一次);主要设备大修后,对变电站站界、线路及敏感目标处进行监测。5)执行标准:工频电磁场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20008-3:2024 EN Information security - Anonymous digital signatures - Part 3: Mechanisms using multiple public keys
- 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合同
- IT系统开发与维护服务协议
- 互联网医院合作协议
- 合法的商品买卖合同
- 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应注意的事项
- 项目总结报告及未来发展方向展望与分析
- 教育培训行业在线课程服务合同
- 联合采购协议书
- 基于用户需求的移动支付应用创新方案设计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文本版(附答案)
- 颈椎张口位课件
- 拆迁征收代理服务投标方案
- 说课的技巧和方法专题讲座
- 园林景观工程报价表
-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单招数学摸底卷(含答案)
- 浙江台州仙居富民村镇银行2023年招聘人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答案带详解
- 教科版六下科学全册课时练(含答案)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PPT(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简便运算课件
- 非遗申请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