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孙镇二期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升压站)环境影响报告_第1页
蒲城孙镇二期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升压站)环境影响报告_第2页
蒲城孙镇二期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升压站)环境影响报告_第3页
蒲城孙镇二期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升压站)环境影响报告_第4页
蒲城孙镇二期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升压站)环境影响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蒲城孙镇二期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升压站)建设单位(盖章):蒲城隆基生态农业光伏新能源有限 编制日期:2020年8月环境保护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按国标填写。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蒲城孙镇二期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升压站)建设单位蒲城隆基生态农业光伏新能源有限公司联系人通讯地址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政府二号楼二楼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715511建设地点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孙镇郭庄村渭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标准文号2020-610526-44-03-009364建设性质新建团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D4420电力供应(平方米)6512绿化面积(平方米)800(万元)2300环保投32环保投资9%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背景太阳能作为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提供新的电源,更重要的是能够减少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的排放,环境效益非常突出。陕西省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总储量2.71×106亿kWh,排全国第11位;可获得太阳能资源9.3×1014MJ,相当于317亿吨标准煤,利用百分之一太阳能所产生的能量比陕西省年产煤量的2倍还多,开发利用前景极其广阔。蒲城隆基生态农业光伏新能源有限公司在蒲城县孙镇郭庄村建设隆基蒲城孙镇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其《隆基蒲城孙镇5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环境影响2报告表》(以下简称“一期项目”)已于2020年3月31日取得蒲城县环境保护局批复文件(蒲环函[2020]57号)。为了实现光伏电场的并网发电,拟配套建设110kV升压站一座。本次环评仅包括光伏电场内的升压站,不包括其送出线路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有关规定,该项目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第五十、核与核辐射、181输变电工程,本项目电压等级为110kV,依据上述规定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蒲城隆基生态农业光伏新能源有限公司委托陕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环评委托书见附件1)。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立即组织环评技术人员赴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踏勘、调查以及资料收集工作。在认真分析项目和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定,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2项目分析判定2.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鼓励类“五、新能源1、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同时本项目已取得渭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蒲城孙镇二期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项目的备案,符合产业政策要求。2.2选址合理性分析①本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②拟建110kV升压站位于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项目一期范围内,站址较为平坦,附近有乡村道路,交通较为便利,能够满足设备运输及消防车通行,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较为优越,有利于工程建设;通过实地踏勘,升压站200m范围内无密集工业区、文教及居民区,500m范围内无生态环境敏感区,站址较为平坦;根据蒲城县自然资源局出具的“关于隆基蒲城孙镇5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用地预审初审意见”文件(见附件3),项目拟用地类型为建设用地,符合蒲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蒲城县城乡规划管理站出具的“关于隆基蒲城孙镇5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选址意见的情况说明”文件(蒲规函[2020]34号)(见附件4),3项目拟选位置位于蒲城县孙镇郭庄村;蒲城县文物局出具的“关于隆基蒲城孙镇5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的复函”文件(蒲文物函[2019]4号)(见附件5),项目用地未发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点;根据渭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具的证明文件 (渭自然资采矿调字[2019]09号),项目选址位于蒲城县孙镇,经市、县两级自然资源部门审核,该工程选址范围内未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综上所述,本项目升压站选址可行。3编制依据3.1法律法规、部门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施行);(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9号;(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令第44号2018年4月28日);(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682号令,2017年10月1(6)《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9年号,2019年11月1日);(7)《陕西省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修订版)》;(8)《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大保卫战2020年工作方案的通知》(陕政办发[2020]9号,2020年5月11日)。3.2评价技术导则、标准规范(1)《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4(6)《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7)《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8)《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9)《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0)《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11)《陕西省行业用水定额》(DB61/T943-2014);(12)《施工场界扬尘排放限值》(DB61/1078-2017)。3.3有关工程设计及其他资料(1)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9年8月编制完成的《蒲城孙镇50MWp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其他基础资料。4评价因子、评价范围4.1评价因子本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施工扬尘、施工噪声、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等,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事故废油等,其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见表1。表1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评价阶段评价项目现状评价因子单位预测评价因子单位施工期声环境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dB(A)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dB(A)大气环境分析评价施工期扬尘水环境分析评价施工期生活、生产废水固体废物分析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生态环境分析对地表植被、野生动物、土地占用等的影响运行期电磁环境工频电场V/m工频电场V/m工频磁场μT工频磁场μT声环境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dB(A)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dB(A)固体废物事故废油4.2评价范围(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要求,确定以升压站站界外30m范围内区域为电磁环境影响评价5范围。(2)噪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110kV升压站噪声评价范围为站界外200m范围区域。(3)生态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要求,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站场围墙外500m内区域。5隆基蒲城孙镇5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概况5.1一期项目概况隆基蒲城孙镇5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孙镇郭庄村, (1133333m2),占地包括光伏发电区、办公区、农业区及道路等。项目建成首年上网发电量为7520.27万kW▪h,首年利用小时数为1424.1h;运行期25年内的年平均发电量为7002.91kW▪h,年利用小时数为1326.1h。主要工程建设内容包括:①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的太阳能电池阵列由14个3.7MWp左右固定可调式单晶硅电池子方阵组成,每个子方阵由21台175KW组串式逆变器构成,每台组串逆变器由18路光伏组串构成,每路光伏组串由26块390Wp单晶硅组件串联组成。电池组件支架采用固定可调式三角形钢支架,支架布置结合电池板大小布置,基础拟采用螺旋钢桩基础。②农业大棚:项目共布设2500座温室大棚(春秋农业大棚),单座大棚面阳能板支架2m。大棚内种植瓜果蔬菜,主要为西红柿、扁豆、西瓜以及平菇、双孢菇、金针菇等。③农业区:项目区域北侧区域约200亩(333335m2),不涉及光伏组件。MWpkW。⑤箱式升压变压器:每个子方阵设置1台3150KVA,35kV箱式升压变压器,共14台箱式升压变压器。⑥生产管理区:布置有35KV开关柜舱、二次盘柜舱等。⑦生活管理区:布置有中控室、办公室、休息室等。6⑧电气线路:工程在光伏场区内光伏组件所产生的直流电经175KW组串式逆变器,输出交流电至箱式变压器,经箱式变压站将逆变器输出的低压交流电升压至35kV,然后通过4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110kV升压站。110kV升压站及其送出线路不属于《隆基蒲城孙镇5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评价内容,涉及的相关工程建设内容,另行委托环评。⑨道路:管理区设有进场道路,进场道路为混凝土道路,路面宽6.0m,长本项目110kV升压站包含升压变电所及管理生活区所两部分,其中生活区部分(含中控室、办公室、休息室等)已在《隆基蒲城孙镇5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中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本次不再进行评价,故本次环评只评价该110kV升压站变电所电磁辐射、噪声、危废部分。5.2相互依托情况蒲城隆基生态农业光伏新能源有限公司于2019年11月委托陕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隆基蒲城孙镇5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20年3月31日取得蒲城县环境保护局批复文件(蒲环函[2020]57号)。本项目升压站需配备的设施,如办公设施、道路、供水系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站外设施如道路等均依托于一期项目。(1)给排水①给水孙镇集中供水系统。②排水地面排水方式采用地面自然散流排渗,室外雨水由道路雨水口收集后经雨水管网自流排出升压站外。员工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用于绿化施肥,不外排。(2)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依托于一期项目的垃圾收集箱,及时集中清运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3)其他如办公设施、道路等其他也均可依一期项目。76本项目概况6.1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蒲城孙镇二期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升压站)(2)建设单位:蒲城隆基生态农业光伏新能源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新建6.2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本项目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孙镇郭庄村,项目用地范围内为建设用地,南、西、北侧均为一期项目,东侧为乡村道路。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项目场址主要拐点坐标见表2所示。拟建地周边情况见图1。表2项目区场界坐标一览表界址坐标X坐标Y坐标137389266.313874330.36237389340.053874336.38337389332.893874424.07459.143874418.05537389266.313874330.36升压站北侧升压站南侧8升压站西侧升压站东侧图1升压站拟建地周边情况6.3项目组成及主要建设内容1台50MVA主变压器,共计4回35kV线路接入110kV升压站,以1回110kV出线送出。项目升压站按照全自动无人值守户外变电站原则设计。项目由主体工程、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和环保工程组成,围墙内占地面积6512m2。工程组成见表3。本次评价对象仅包括110kV升压站工程,不包括其送出线路部分。表3主要建设内容类别工程名称主要建设内容主体工程主变压器为户外布置,本次拟安装1台三相油浸双绕组升压变压器,型号为SZ110。110kV配电装置采用GIS装置,主变压器低压侧通过共箱母线与35kV开关柜连接,高压侧采用软导线与GIS设备连接;还包括户外SF6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针等。辅助工程道路进站道路由站区东侧已有村道引接进入升压站;站内设有环形道路,以方便设备运输、正常运行、检修和维护。事故油池1座,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30m3。公用工程给水工程孙镇集中供水系统供电工程施工用电电源引自场址附近10kV高压电源,运行期电源由升压站内配电装置引接。采暖各采暖房间均拟采用电加热采暖。制冷制冷主要使用分体空调制冷环保工程危废治理设置事故油池一座,容积30m3,废变压器油排入事故油池后及时收集至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外排。噪声治理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振9依托工程给水孙镇集中供水系统排水地面排水方式采用地面自然散流排渗,室外雨水由道路雨水口收集后经雨水管网自流排出升压站外。员工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用于绿化施肥,不外排。生活垃圾依托于升压站生活区内的垃圾收集箱,定期交环卫部门处置。6.4建设规模本项目110kV升压站采用户外式布置,本期安装1台50MVA主变,共计4回35kV线路接入110kV升压站,经主变升压后以1回110kV出线送出。6.5电气设备、电气主接线①主要电气设备选择主变压器:项目110kV升压站本期安装1台油浸自冷三相双绕组有载调压升压变压器,型号为SZ11-50000/110,电压115±8×1.25%/35,线圈联接组②电气主接线110kV侧接线:本110kV升压站110kV侧共计1回主变进线,1回110kV出线,推荐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接线方式。35kV侧接线:35kV侧电气接线推荐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主变110kV侧中性点为不固定接地方式,110kV中性点配置有隔离开关、中性点避雷器、放电间隙及电流互感器等。③无功补偿根据《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4-2012)的要求,一定规模的光伏发电站无功功率应当能够在其允许的容量范围内进行自动调节,使光伏发电站的功率因数或变电站高压侧母线电压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或为某一给定值,补偿总容量暂按变压器容量30%考虑,即15Mvar,无功补偿范围为感性15Mvar~容性15Mvar。本工程选用一套水冷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SVG),满足本期工程要求。6.6事故油池升压站配套建设事故油池一座,容积设计为30m3,布置于地下,可满足升压站事故排油的要求。6.7消防升压站内设置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等要求,生活区均室内配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主变附近配置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及消防砂箱,生产区均配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和推车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在生活区设置水消防系统。此外,站内还应配有一定数量的消防铲、消防斧及消防铅桶等消防器材。6.8厂区平面布置升压站总占地面积6512m2,升压站呈矩形布置,东西宽74m,南北长88m,全站自南向北依次布置生活管理区和生产区(升压站变电所),生活管理区主要为生活用房、水泵房等,升压站变电所自南向北依次为SVG预制舱、继电器室、35kV配电室、主变压器、110kV户外配电装置。进站道路由站区东侧已有乡道接入升压站。全站设有环形道路,以方便设备运输、正常运行、检修和维护。整个站区布置紧凑合理,功能分区清晰明确。升压站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4,本项目110kV升压站总平面布置见附图表4本项目110kV升压站土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升压站围墙内占地面积m265122站内道路及广场面积m220503建筑物占地面积m24站内绿化面积m28005站外进站道路面积m23006站外进站道路用地面积m220050m混凝土道路7围墙长度m3168钢围栏m729站内电缆沟长度其中:1400×1400m301000×1000m60800×800m70600×600m6.9职工定员及工作制度本工程采用“无人值守”模式,依托一期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项目运行人员进行升压站的运行监控、日常保养、故障维修和事故报告等。6.10工程投资本项目规模总投资2300万元,20%由企业自筹,其余由贷款解决。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工程属于新建项目,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是输变电工程,运行过程中不涉及水和气的环境污染问题,项目完工后会有一定的电磁辐射和噪声影响等。自然环境现状简况自然环境现状(地形、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蒲城县地处陕西省的关中平原东北部,位于东经109°20′17″至109°54′48″,kmkm,总面积1584km2。北部丘陵,中部塬地,南部平川;东临大荔、澄城,西接富平,北依白水、铜川,南接渭南。本项目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孙镇郭庄村,场址中心点坐标为东经109°47′34.19″,北纬34°59′28.14″,项目所在地地势平坦,无地质灾害。地理位貌蒲城县位于关中盆地北部,是关中平原与陕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交界处,北部山丘、沟壑纵横。地质构造属祁连山、吕梁山、贺兰山脊型构造的前弧的东翼和新华夏平原一级沉降带。其基本构造为古生代奥陶系灰岩,上覆新生代第三代、第四代系沉积物。由于山字形构造及汾渭地堑的影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从北往南以此形成北部山丘地,山前洪积扇群,黄土台塬和渭、洛河阶地。本项目位于蒲城县的黄土台塬区,地势平坦。3、气候与气象蒲城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全年多东北风。其特点是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偏少。日照2282.4小时,总辐射127.29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219天。春季气温多变,夏日多雨伏旱,秋凉阴雨少晴,冬季干燥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1℃,最冷月平均气温-11.2℃,最热月平均气温降水日数83.7天,极端最大雨量876.1mm,最少雨量271.8mm。多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NE),年平均风速2.2m/s。蒲城境内有洛河及其支流白水河和大峪河。洛河发源于定边界南部王盘山,在蔡邓乡三眼桥以北进入蒲城,流经蔡邓、西头、永丰、东陈、平路庙、龙阳、年平均流量27.3m3/s,最大年平均流量62.4m3/s,最小年平均流量1.27m3/s;最大洪峰流量5400m3/s,最枯流量1.33m3/s。白水河,又名南河,发源于宜君县云梦山南麓,由高阳镇洼里村北入境,至蔡邓乡三眼桥汇入洛河,境内总长15km。本项目距最近地表水为3500m处的洛河,距离较远。本项目拟建地属蒲城县城农村地区,天然植被已基本绝迹,区内植被以农作物蔬菜为主,木本植物有杨、柏树种散落于村落、渠旁和路边,区域内无大型野生动物,常见的鸟类有麻雀、家燕等,此外还有鼠类等小动物。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电磁环境现状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和《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HJ681-2013)有关规定,委托陕西晟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20年7月20日对升压站拟建地的电磁环境现状进行了实地监测。(监测结果见电磁专项评价)监测结果表明,本项目升压站站址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平均值为12.3~77.47V/m、工频磁感应强度平均值为0.0122~0.1015μT,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规定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综上所述,监测数据表明拟建工程升压站所在区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电磁环境质量良好。(详见电磁影响专项评价)。2声环境质量现状为了解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现状,委托陕西正泽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对项目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见附件。(1)监测方法①监测点位:设4个监测点位,分别位于厂界四周。②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③监测时间及频次:监测1天。在2020年7月22日,昼、夜分别各一次连续等效A声级。④监测仪器及方法:监测仪器为AWA6228+型多功能声级计,监测方法按照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相关方法进行。(2)监测结果环境噪声监测结果及分析如下:表5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表监测监测点位监测结果标准值达标情况2020.72东49426050达标南47406050达标西46396050达标北48416050达标(3)分析评价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结果表明项目建设地声环境质量良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本工程环境保护对象包括:工频电磁场评价范围内,重点保护该区域内的公众;声环境评价范围内,主要为站址周边地区的公众。(1)电磁环境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110kV升压站电磁环境:站界外30m范围内区域。(2)声环境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及《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声环境》(HJ2.4-2009),110kV升压站声环境:站界外200m范围内。经现场勘察,本项目升压站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特殊环境敏感区域,也无军事电台、导航站、雷达站等电磁敏感点。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2、电磁环境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相关规定:公众曝露工频电场强度限值为4000V/m,公众暴露工频磁感应强度限值污染物排放标准(1)工频电场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规定的标准,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电场强度限值200/f(4000V/m)作为评价标(2)工频磁场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规定的标准,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工频磁场限值5/f(100μT)作为评价标准。2、噪声排放:施工期厂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中相关规定;运行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3、固废排放:一般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中规定;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中有关要求。总量控制指标根据本项目排污特征,不涉及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1升压站施工期产污环节分析升压站工程施工主要施工准备、基础施工、设备安装调试、施工清理等环节。主要环境影响为土地占用、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影响及施工产生的噪声、扬尘、少量施工废水及调试安装产生的安装噪声。升压站施工工艺及产污环节施工准备基础施工设备安装工程竣工植被破坏声扬尘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施工噪声扬尘交通噪声施工废水图2升压站施工期产污节点图2升压站运行期产污环节分析升压站在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由主变及电气设备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噪声,其产污环节见图3。配电装置主变压器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设备噪声、变压器废油配电装置主变压器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设备噪声、变压器废油35kV配电装置图3升压站运行期产污节点图主要污染工序:1升压站施工期1.1施工期扬尘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土方的挖掘扬尘及现场堆放扬尘;白灰、水泥、沙子、石方、砖等建筑材料的现场搬运及堆放扬尘;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扬尘;人来车往造成的现场道路扬尘。1.2施工期废水施工废水主要由少量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组成。生产废水主要包括土石方阶段排水,结构阶段混凝土养护排水及各种车辆冲洗水,主要污染物1.3施工期噪声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包括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和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施工场地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物料装卸碰撞噪声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噪声。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主要是各施工阶段物料运输车辆引起的噪1.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及损坏或废弃的各种建筑材料。2升压站运行期升压站运行期的主要污染因子有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噪声,其次有变压器产生的事故废油等。2.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升压站运行时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和电流互感器、架空母线、架空出线及连接的架空连线等这些暴露在空间的带电导体上的电荷和导体内的电流在升压站内产生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2.2噪声升压站内的噪声主要是由变压器产生的噪声。变压器的噪声以中低频为主,一般在60~70dB(A)。本工程设计主变压器选择低噪音的油浸风冷有载调20压自藕变压器,根据设备说明,一般额定噪声值为70dB(A)。2.3固体废物变压器为了绝缘和冷却的需要,装有矿物绝缘油即变压器油。变压器在事故和检修过程中可能有废油的渗漏。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废矿物油属于有毒性、易燃性的危险废物,类别代码为HW08(废矿物油),废物代码为900-220-08(变压器维护、更换和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废变压器油),应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升压站直流系统设有免维修铅蓄电池,升压站内铅蓄电池寿命约8~12年,当铅蓄电池因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无法继续使用需要更换时会产生废旧的铅蓄电池。对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废弃的铅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49其他废物,当需要更换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21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扬尘、机械和机动车尾气微量微量水污染物施工期生活污水COD、BOD5、NSS1.8m3/d施工营地设置旱厕,定期清掏外运用作农肥。盥洗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道路浇洒抑尘。生产废水BOD5、石油类少量在施工场地附近设置施工废水沉淀池,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运行期////固体废弃物施工期施工活动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少量定点收集、定期清运运行期变压器废油根据设备具体检修情况及非正常工况产生量不定统一收集并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蓄电池室废蓄电池少量统一收集并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声施工期主要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施工噪声;运行期升压站内的噪声主要是由变压器和配电装置等电器设备所产生的噪声,升压站的噪声以中低频为主,一般在60~70dB(A)。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主要生态影响:本项目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对其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期的土地占用、地表植被破坏以及由于施工作业而引起的水土流失等。22(1)土地占用主要表现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其中临时占地一般指堆料场、施工便道等用地;根据工程特点,施工作业主要在站址拟建地进行,占地面积较小、相对比较的集中,且仅限于施工期间;待施工结束后,均可恢复原状,恢复其原有功能。(2)在施工期间,由于站址的开挖等土建工程量,因此开挖地表、土方挖掘、回填等势必对原有地貌和植被造成直接破坏。升压站站址比较的集中,所以对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影响较小。23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基础开挖、土地平整、设备运输以及施工机械的作业等,均会产生施工扬尘、施工废水、施工噪声、施工垃圾等污染物影响环境。(1)施工扬尘分析对整个施工期而言,施工产生的扬尘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阶段,按起尘的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其中风力起尘主要是由于露天堆放的建材(如黄沙、水泥等)及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尘由于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风力扬尘;动力起尘,主要是在建材的装卸、搅拌的过程中,由于外力而产生的尘粒再悬浮而造成,其中施工及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最为严重。扬尘量大小主要取决于风速及地表植被、地表干湿状况。如风速较大,地表干燥,扬尘量必然较大,将对站区及周围(特别是下风向)环境空气产生影响;当风速小,加之地表较湿,施工过程不易产生扬尘,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为减少施工期扬尘对其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加强扬尘污染控制,根据《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陕西省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2018-2020年)(修订版)》等要求,本次环评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如下措施:①施工期间采取施工场地围挡,以减少尘量。根据天气情况,定期对裸露的施工道路和施工场地进行洒水,裸露地面及垃圾覆盖、道路硬化等措施减少扬尘对环境的污染。②加强现场监管。向出土工地、拆迁工地作业现场派驻监管人员,加强渣土车运输监管,车辆必须全部安装卫星定位系统,杜绝超速、超高装载、带泥上路、抛洒泄漏等现象。③强化扬尘治理日常监管。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频次,通过定点值守、机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监管。严格执行“三个一律”,全面落实建筑施工“六个100%管理+红黄绿牌结果管理”的防治联动制度,施工工地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主管部门管理平台联网。④建设施工由建设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控制扬尘污染措施的实施。24⑤施工过程应及时清理堆放在场地上的弃土、弃渣和道路上的抛撒料、渣,适时洒水降尘,防止二次扬尘。⑥施工场地施工道路的扬尘可采取洒水和清扫的措施予以抑止,出现四级以上大风天气时,禁止进行土方和拆除施工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作业,并应当采取防尘措施。⑦施工过程中受环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是施工人员,施工单位应着重的对施工人员采取防护和劳动保护措施,如发放口罩或者缩短工作时间等。⑧对工地四周进行100%围挡设置连续封闭的围墙(档),主干道围墙(档)高度3米,次干道围墙(档)高度2.5米,围墙(档)间无缝隙,底部设置防溢座,顶部设置压顶;项目竣工后30日内,施工单位应当平整施工工地,并清除积土、堆物。⑨运输车辆必须进行加盖封闭,保证渣土、垃圾等不露出。车辆应当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运输,避免扬尘无组织排放,影响周围的大气环境质量。(2)施工机械废气影响分析施工建设期间,废气主要来自施工机械排放废气、各种物料运输车辆排放、汽车尾气等,对周围环境空气形成影响。车辆尾气中主要污染物为CO、NOx及HC化合物等,间断运行,工程在加强施工机械、车辆等运行管理与维护保养情况下,可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对环境影响小。施工单位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后,施工扬尘和施工机械废气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对周围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小,并且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扬尘和机械废气污染也随之结束。2水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升压站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来自临时生活区,按施工高峰时总的施工人员约30人,每人每天生活污水产生量60L计,最高生活污水总量约1.8m3/d。在施工生活区应设置旱厕,粪便处理后用于周围农田施肥,施工人员洗漱废水用于场内降尘洒水,不外排。(2)施工生产废水25施工期生产用水主要用于混凝土搅拌、养护和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冲洗等,施工废水主要是在上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泥浆或砂石的工程废水,该部分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不含其他有毒有害物质,采用沉淀池进行澄清处理后贮存,用于施工场地、道路洒水降尘。由于施工布置较为分散,范围也较广,而且施工废水产生时间不连续,基本不会形成水流,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施工期生产、生活废水均可得到合理处置,废水对环境影响较小。3声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场地噪声和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1)施工噪声影响分析施工期的噪声主要分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机械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所造成,如挖土机械、升降机等,多为点声源;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指一些零星的敲打声、装卸车辆的撞击声、吆喝声等,多为瞬间噪声;施工车辆的噪声属于交通噪声。在这些施工噪声中对声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机械噪声。本项目施工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土石方阶段、基础施工阶段、设备安装、室内外装修阶段。这四个阶段所占施工时间较长,采用的施工机械较多,噪声污染比较严重,不同阶段又各具其独立的噪声特性。项目施工过程中噪声较高的为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在考虑本工程噪声源对环境影响的同时,考虑点声源到不同距离处经距离衰减及叠加后的噪声,并对其进行分析。噪声距离传播衰减模式为:LA(r)=LA(r0)-20lg(r/r0)-△L式中:LA(r)——距离声源r处的A声级,dB(A);LA(ro)——距声源r0处的A声级,dB(A);r0、r——距声源的距离,m;△L——其它衰减因子,dB(A)。由上公式计算出本评价区域施工场地噪声衰减结果见表6。表6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衰减值及叠加值单位:dB(A)声源名源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26称强20m40m50m00m200m推土机666054524642.540装载机9090706458565046.544挖掘机645852504440.538混凝土振捣器605448464036.534运输车辆655953514541.539根据噪声叠加公式:式中:Li——其中单个噪声源的声级数,dB(A)Leq——噪声源叠加后的值贡献值叠加结果见表7。表7贡献值叠加结果一览表距离(m)1204050200Leq(dB(A))49.65本项目施工期仅在昼间进行,项目夜间不施工。据表7,在考虑距离衰减的情况下,施工噪声在约50m处能够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经现场踏勘,选址200m范围无居民居住,故项目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2)施工期声污染防治措施工程施工期声污染控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制定严格合理的施工计划,集中安排高噪声施工阶段,便利合理控制;②事先公告施工状况,以征得周围居民的谅解;③施工区应实施严格的隔离措施,降低施工噪声影响;④所有高产噪设备的施工时间应安排在日间非休息时段,在集中居住区夜间禁止施工,控制施工场界噪声不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昼间≤70dB(A),夜间≤55dB(A);⑤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施工设备选型上应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如振捣器采用变频振捣器等;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因设备常因松动部件的震动或消声器破坏而加大其工作27时的声级;尽量少用哨子,喇叭等指挥作业,减少人为噪声;⑥对位置相对固定的产噪机械设备,能设在棚内操作的应尽量进入操作间,不能入棚的也应适当建立围割声障,此措施对涉及敏感区的建设内容由为重要;⑦对物料、土方等运输过程产噪的控制首先应根据运输路线选择周围敏感目标分布少的路线,其次应严格实施运输过程管理,敏感路段应限速,物料装卸应规范操作;⑧建设施工期,工程业主和有关管理部门应设立举报途径,并应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发现违规行为应及时纠正,以确保工程施工阶段的声环境要求。施工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只是暂时的,会随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减轻施工期噪声对周围声环境保护目标造成的影响。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以及建筑垃圾。其产生的建筑垃圾统一收集后运送到市政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置;产生的建筑装修废油漆桶等收集后暂存危废间,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故施工期固体废物均得到有效处置,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5生态影响分析本工程升压站永久占地约6512m2,工程施工过程中将进行土方填挖,包括变压器基础施工、配电设施基础施工等工程,不仅动用土方,而且有施工机械及人员活动。本项目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表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及水土流失,工程建成后对原有土地类型的改变等。①对植被的影响分析升压站的建设将破坏地表原有植被。本工程所在区域位建设用地,站址范围内没有珍稀的植物。升压站建成后,站内绿化用地采用点带结合绿化,充分利用站址和道路两侧空地,补偿对生态植被的破坏②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工程建设中将扰动、破坏原地貌及其植被,特别是工程活动形成的开挖破损面极易产生新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但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落实一系28列水土保持措施后,土壤侵蚀度和水土流失量将极大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③工程占地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工程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两部分。升压站永久占地面积较少,临时占地只在施工期占用,施工结束即恢复为原地貌,所以对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小,不会整体改变当地的土地利用现状。④对动物的影响工程占地范围较小,施工工期短,站址周边无受保护的国家、省级珍稀濒危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因此对当地动物影响极小。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项目运行期主要污染因素为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等,具体分析如1电磁环境影响分析对本项目110kV升压站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等电磁环境的影响预测,本次评价主要采用类比监测的方法(监测方法与现状监测相同)。类比监测方法,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HJ681-2013)的要求进行。本项目升压站选取已投运的陕西华电榆阳小壕兔光伏电站110kV升压站进行类比分析。类比监测结果:小壕兔光伏电站110kV升压站四周距围墙5m处的工频电场0.0231~0.1561μT。各监测点位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公众暴露控制限值:工频电场强度4000V/m限值、工频磁感T因此,本工程拟建110kV升压站建成运行后,在升压站站址周围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标准的要求,对升压站周围的电磁环境影响较小。(详见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2声环境影响分析预测拟建升压站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在各个厂界外1m处的贡献值是否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要29求。求(1)预测点选择预测点包括厂界外噪声预测点:东厂界、西厂界、南厂界、北厂界噪声预测点和声环境敏感目标处共计4个,详见表8。表8项目110kV升压站噪声预测点位统计表序号预测点噪声源距预测点距离约(m)1北厂界22.3652西厂界35.53南厂界65.6354东厂界38.5(2)噪声源强本工程升压站内噪声污染源主要来自主变噪声,升压站的噪声以中低频为主,声压值一般在60~70dB(A),本工程预测时噪声源强保守取设备外1m处噪(3)预测方案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因此预测升压站建成运行后,在厂界外1m处产生的噪声贡献值是否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限值要求。不考虑地面植被等引起的噪声衰减、传播中建筑物的阻挡、地面反射作用及空气吸收、雨、雪、温度等影响。(4)预测模式根据噪声源的声压级,按照在自由场中声压随距离衰减的公式计算:其中:Lp2-距声源r2米处的声压级,dB(A)Lp1-距声源r1米处的声压级,dB(A)r2-为主要噪声源距各厂界的距离。(5)声环境影响理论预测结果及分析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要求,根据源强及声源距预测点距离,计算噪声源在拟建升压站四周厂界处的贡献值,预测结果30表9本项目110kV升压站噪声影响预测结果单位:dB(A)位置贡献值标准达标情况昼间夜间昼间夜间东厂界38.296050达标达标南厂界33.666050达标达标西厂界39.006050达标达标北厂界43.016050达标达标由上表理论计算结果可知,本项目建成后,拟建110kV升压站四周厂界外噪声贡献值为33.66~43.01dB(A),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2类区标准限值要求。因此,本项目建成后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3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变压器废油和废蓄电池。变压器为了绝缘和冷却的需要,装有矿物绝缘油即变压器油,变压器在事故和检修过程中可能有废油的渗漏。本项目110kV升压站设事故油池1座,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事故油池容积为30m3,满足事故排油要求。变压器废油属于危险废物(HW08),环评要求事故油池的废油及时收集至危废暂存间,定期交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不外排。升压站直流系统设有免维修铅蓄电池,升压站内铅蓄电池寿命约8~12年,当铅蓄电池因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无法继续使用需要更换时会产生废旧的铅蓄电池。对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废弃的铅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49其他废物,当需要更换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对外环境影响较小。4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建成运行后,建设施工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基本得到消除。在工程施工期的开挖面已由建(构)筑物所取代或全部回填,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逐步发挥作用,对临时占地进行原貌恢复,控制了水土流失,故本工程运行期对植被产生的负面影响很小。升压站站址周边主要为农田,野生动物较少,建成运行后不会对周边动物产31生影响。5环境风险影响分析升压站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引发环境风险事故隐患主要为变压器油外泄。变压器油属危险废物,如不收集处理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主变压器发生事故或重大故障时,变压器可能产生漏油(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油排至事故油池储存,废变压器油属于危险废物,最终交有资质单位处置。升压站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无变压器油外排;在变压器等带油设备出现故障或检修时会有少量含油废水产生。检修时,设备中的油被抽到站内专门设置的贮油罐中暂存,检修完后予以回用。本项目110kV升压站新建一座容积为30m3的事故油池。事故油池为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基础埋深约4.5m。主变压器底部设有贮油坑,贮油坑的四周设挡油坎,高出地面150mm,坑底设有排油管,能将事故油及消防废水排至事故油池中。事故油池与油坑均采用钢筋砼结构,池底板及池壁采用标号不小于C30的混凝土,并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确保防渗等级不低于P8,以杜绝渗漏。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事故油池可满足不小于单台设备油量60%的规范要求,形成的废油交由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不外排。6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6.1输变电项目环境管理规定参照《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和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建设单位应当遵守并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接受环境保护部门对其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做好电磁辐射活动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发生电磁辐射污染事件,影响公众的生产或生活质量或对公众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时,环境保护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调查处理。6.2环境管理内容(1)施工期的环境管理32项目施工期建设单位应引进专业的环境监理单位,重点监督施工单位占用土地情况,严格控制临时占用土地范围。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施工单位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确保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全部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妥善处置,大气环境、声环境质量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破坏的植被及时得到恢复。(2)运行期的环境管理结合一期工程的环境管理统一协调,一期项目设有环境管理部门,配备相应的环境管理人员,该部门的职能为:①制定和实施各项管理管理与监督计划;②建立输变电磁环境影响监测的数据档案,并定期与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数据沟通;④经常检查环保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监督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⑤不定期的巡查升压站;⑥协调配合上级环保主管部门进行的环境调查等工作;⑦负责办理建设项目的环保报批手续。6.3环境监测计划环境监测是企业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掌握内部生产工艺流程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制定控制和治理污染方案的有效依据,也是建立健全环保监测制度与计划,预防环境污染,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本工程运行期环境监测计划见表10。表10运行期监测计划表类别监测项目监测点位置监测点监测频率控制措施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升压站厂4个竣工验收时及有投诉时《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频率为50Hz的电场、磁场公众暴露控制限值,即以4000V/m作为工频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以100T作为工频磁感应强度控制限值。声环境厂界噪声升压站厂4个竣工验收时及有投诉时《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348-2008)中2类标准337环保投资和竣工环保验收清单7.1环保投资本工程总投资2300万元,工程环保投资估算为32万元,占工程总投资表11环保投资估算表序号环保投资项目治理措施费用(万元)1施工期施工废水施工场地设置防渗漏临时沉淀池,施工生活区设防渗旱厕32施工扬尘场地洒水降尘、物料苫盖等防尘措施23施工固废施工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收集外运至指定的垃圾处理场处理24施工噪声使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设置围挡等35运行期声主变压器选用低噪声变压器增加费用、基础减振66危废1座30m3事故油池、1间危废暂存间8绿化绿化面积800m249总计327.2竣工环保验收清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国环规环评【2017】4号),本工程的建设应执行污染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如实查验、监测、记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及调试情况,编制验收调查报告。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通过后,建设单位方可正式投产运行。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的内容见表12。表12本项目110kV升压站的环保设施验收清单(建议)类别位置验收清单验收标准污染防治设施名称数量声升压站厂界低噪声变压器、减振措施(GB12348-2008)2类标准升压站内30m3事故油池不外排主变压器油坑不外排34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升压站厂界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相关规定生态环境升压站升压站内空地进行绿化环境管理设环保管理人员,定期环境监测8污染物排放清单本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清单见表13。表13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清单污染类别污染源污染排放源强环保设施及运行参数数量执行标准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架空母线等工频工频磁场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100μT选择低电磁辐射的主变及配电装备,对设备的金属附件确定合理的外形和尺寸,避免出现高电位梯度点;做好设备的检修,确保设备在良好状态下运行。《电磁环境控制限规定的标准限值声主变压器声70dB(A)选用低噪声变压器、基础减振、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围墙隔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区标准限值危废主变压器废变压器油/事故油池30m3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处置率%危废暂存间1间35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防治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机械和机动车尾气、地面扬尘加强保养使机械、设备状态良好;汽车运输的粉状材料表面应加盖蓬布、封闭运输,防止飞散、掉落。最大限度减少尘污染,满足环保要求。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生活污水COD、BOD5、NHN、施工营地设置的旱厕,定期清掏外运用作农肥。盥洗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道路浇洒抑尘。废污水不外排,对水环境不会产生影响。施工废水BOD5在施工场地附近设置施工废水沉淀池,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废弃物施工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定期清运运行期主变压器变压器废油事故油池收集、危废间暂存,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蓄电池室废蓄电池统一收集,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声施工期施工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声①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格夜间作业、合理规划施工场地;②对施工机械采取消声降噪措施;③对施工机械经常进行检查和维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运行期升压站选用低噪声变压器、基础减振、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围墙隔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368)2类标准运行期升压站场、工频磁场选择低电磁辐射的主变及配电装备,对设备的金属附件确定合理的外形和尺寸,避免出现高电位梯度点;做好设备的检修,确保设备在良好状态下运行。电磁环境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项目建设在采取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后,可有效减轻水土流失,项目建设使土地利用类型原来的农田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向建筑用地、道路用地和人工绿化用地发展,但这些影响可通过绿化措施得到减缓,项目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大。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大。、37结论1、项目概况蒲城孙镇二期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升压站)项目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孙镇郭庄村,本期安装主变压器1台(型号SZ11-50000/110kV),容量本次评价对象仅包括110kV升压站工程,不包括输电线路工程。本项目总投资2300万元,环保投资估算为32万元,占总投资1.39%。2、环境质量现状(1)电磁环境现状根据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本项目升压站站址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平均值为12.3~77.47V/m、工频磁感应强度平均值为0.0122~0.1015μT,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规定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2)声环境现状升压站拟建地噪声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的要求,表明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3、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1)施工期环境影响施工期主要的环境空气污染源是施工扬尘,主要的废水污染源是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主要的固体废物污染源是施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主要噪声源为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由于施工期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同时在施工期针对不同污染情况,本项目将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减轻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2)运期环境影响①电磁环境预测与评价结论通过类比已运行的陕西华电榆阳小壕兔光伏电站110kV升压站可知,本项目110kV升压站投入运行后,站界的工频电场强度满足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100μT的公众暴露控制限值要求。38②声环境预测与评价结论通过预测,拟建升压站运行后,主变噪声源在四周厂界外1m处噪声贡献值为33.66~43.01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区标准限值要求,因此,本项目建成后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③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本项目配套建设事故油池1座,容积30m3,布置于地下,可满足事故排油的要求。变压器废油属于危险废物,当事故检修产生的废油全部排入事故油池并及时收集至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不外排;升压站更换产生的废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也交由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不外排。④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本工程施工占地、开挖,对环境影响较小,不会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本工程施工期在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后,施工对植被的损坏极其有限,且工程区域无珍稀濒危植物,因此施工对地表植被影响较小。本项目符合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在贯彻执行国家“三同时”制度的前提下,充分落实设计要求和环评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使其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从满足区域环境质量目标要求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39公章月日公章月日40公章月日41释对环境造成的影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3生态影响专项评价4声影响专项评价土壤影响专项评价固体废弃物影响专项评价。蒲城孙镇二期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项电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8月1蒲城孙镇二期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升压站)项目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孙镇郭庄村,本期安装主变压器1台(型号SZ11-50000/110kV),容量为50MVA共计4回35kV线路接入110kV升压站,以1回110kV出线送出。本项目总投资2300万元,环保投资估算为32万元,占总投资1.39%。本次评价对象仅包括110kV升压站工程,不包括其送出线路部分。(1)站址拟建地升压站站址区域围墙内占地面积6512m2。站址东侧紧邻乡村道路,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升压站的范围坐标见表1。表1升压站场址坐标界址坐标X坐标Y坐标137389266.313874330.36237389340.053874336.38337389332.893874424.07459.143874418.05537389266.313874330.36(2)主变压器项目110kV升压站本期安装1台油浸自冷三相双绕组有载调压升压变压器,型号为SZ11-50000/110,电压115±8×1.25%/35,线圈联接组别YN,d11,Uk%=10.5。(3)电气主接线110kV侧接线:本110kV升压站110kV侧共计1回主变进线,1回110kV出线,推荐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接线方式。35kV侧接线:35kV侧电气接线推荐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主变110kV侧中性点为不固定接地方式,110kV中性点配置有隔离开关、中性点避雷器、放电间隙及电流互感器等。二、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2、《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3、《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2三、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1.评价因子(1)工频电场,单位(kV/m或V/m)。(2)工频磁场,单位(mT或μT)。2.评价标准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频率0.025kHz-1.2kHz的公众暴露控制限值的规定,确定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如下:(1)工频电场:200/f为输变电工程评价标准,即频率f=50Hz时,工频电E0V/m。(2)工频磁场:5/f为输变电工程评价标准,即频率f=50HZ时,工频磁场1、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依据见表2。表2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据分类等级工程条件评价工作等级交流变电站户内式、地下式三级户外式二级本项目110kV升压站为户外变,因此本项目两个升压站的评价等级均为二级。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要求,确定本工程评价范围为:110kV升压站站界外30m范围内区域。标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升压站站界外30m范围内区域为工频电场、磁场的评价范围。经过现场调查,升压站评价范围内未见易受干扰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导航台、雷达站、短波无线电测向台、短波无线电发射台(收信台)、居民点等电磁敏感目标。磁环境现状评价3本环评委托陕西晟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20年7月20日对升压站拟建地的电磁环境现状进行了实地监测,测量时天气晴,环境温度34.6℃,空气相对湿度为工频电磁场:测量离地1.5m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测仪器测仪器见表3。表3监测仪器序号测量项目仪器名称及型号测量范围检定/校准证书编号检定/校准有效期1工频电场电磁辐射分析仪(电磁场探头)仪器型号:SEM600/LF-010.5mV/m~100kV/mXDdj2019-0083042工频磁场30nT~3mT、监测方法执行《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测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