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_第1页
隔代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_第2页
隔代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_第3页
隔代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_第4页
隔代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第1章绪论1.1研究缘起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幼儿期是人生的第一阶段,它是养成习惯,形成价值观,巩固学习理念的重要阶段。幼儿教育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初期,在这一时期,培养孩子的好的习惯,激励孩子的好的表现,协助他们适应社会,并在将来有更好的成长。隔代教育在中国广泛传播,引起了社会的大量关注,并日益成为家庭教育的核心模式。然而,在实践中,它应该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如何利用隔代教育的优势,创造一种新型的家庭代际教育,保证互利合作,实现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的双赢,是隔代教育现象的问题。我的研究目的是找出隔代教育中的家庭和儿童,对儿童早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成因,达到儿童早期坏习惯干预的目的,促进家长和儿童的互惠与补充,使儿童能够更好的成长。1.2研究目的及意义我们将借鉴国内外有关隔代教育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切入点,从“隔代教育”的内涵、当前我国儿童早期教育的现状、典型个案的解读等方面,并根据儿童早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行为来分析教育中的问题,以确定问题家庭,从而调查问题的原因,寻求儿童早期干预的有效对策,最终达到儿童早期坏习惯干预的目的,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建议,从而采取适当的行动以发展更好和更有利的幼儿。1.3核心概念界定1.3.1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是一种特别的教育方式,它是在家庭教育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家长有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责任。但是,因为各种因素,家长们必须要面对一个迅速发展和改变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压力在逐步增加。因此,原本应该是父母自己担负起抚养子女的责任,却往往将子女交给爷爷奶奶来照料,这种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普遍。REF_Ref13479\r\h[1]从2010年开始,到2020年,按照第7次普查的基本资料,2020年,中国有4.9416亿个家庭,12.9281亿个人口。0-14岁的人,占全国的17.95%,即2.5338亿。60岁或更老的老人有两万六千四百二十万,占百分之十八点七;而65岁或更老的老人有一万九千六百四十万,占百分之十三点五。根据该报告,0至14岁人口新增了1.35%,60周岁或60周岁以上的老人中,新增了5.44%。随着人口的增加,隔代教育的问题逐渐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1.3.2幼儿行为习惯人类的行为习惯是一种心理倾向的体现,表现为相对固定的自动化动作执行和机械倾向的存在。行为习惯可以影响到个体一生的发展方向,也关系到社会环境的和谐与稳定。根据综合心理学家的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为习惯会逐渐形成,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行为习惯可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便产生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REF_Ref13144\r\h[2]总而言之,在幼儿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幼儿需要培养的行为习惯有很多。在《规程》、《纲要》和其他一些文件也对儿童的一些行为和习惯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真诚勇敢、待人友善、勤奋好学、待人文明为准则,具备懂礼貌、遵守规则的品质。王珊珊还把孩子的生活习惯分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交流习惯。REF_Ref13386\r\h[3]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在隔代教育的背景下,幼儿所表现出的问题行为主要涉及到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的不足、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缺乏礼貌等方面。其次,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机械式的模仿学习,缺乏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操作技能,依赖性较强,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等诸多问题。此外,在社交方面存在着人际交往方面的缺陷,包括缺乏合作意识、异常交往、与父母疏远以及亲子关系淡漠等问题。1.4研究方法1.4.1文献研究法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知网,维普,万方等网上文献的检索渠道进行检索。查阅收集国内外参考文献研究我目前幼儿隔代教育以及良好行为养成的文献,正确掌握目前隔代教育下更好的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方法。1.4.2问卷法本研究对幼儿园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参考了《幼儿隔代教育家庭情况调查问卷》和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版)。隔代教育问卷有16道题目构成,随机抽取了天津市某区三所幼儿园的隔代教育家庭,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幼儿家长发放421份,收回335份,有效问卷300份。1.4.3观察法本研究使用了观察法,通过观察来理解幼儿行为问题的,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进行行动研究时,对其行动中的内容进行观察,并对幼儿在行动中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为幼儿在行动中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得到科学有效的结果。第2章隔代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现状分析根据表2-1所示:隔代家庭中有高达70.27%的家庭肩负着教育责任,而其中15.67%的责任则完全由祖辈来承担,而36.3%的责任则由祖辈和父辈共同承担。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家长对孩子进行了良好的教养,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隔代教育已成为大部分家庭的教育模式。表2-1隔代教育家庭占比情况分析家庭结构教育人人数百分比核心家庭父辈6421.3%完全隔代家庭祖辈4715.67%非完全隔代家庭父辈与祖辈共同参与10936.3%父辈5518.3%其他其他258.3%注:核心家庭是由两代人所构成的家庭,其中包括由两位家长及其未婚子女所构成的。在对幼儿家庭隔代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后,作者精选了80个隔代家庭和80个非隔代家庭,《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版)经过修订,共包含48条内容,可以归纳为六个因子,有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标等,全面总结了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并得到了广泛验证。在此基础上编制出一份具有较好区分度和信效度的调查问卷,以了解我国学龄前儿童常见问题及其相关因素。通过回收问卷并运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到表2-2:表2-2隔代与非隔代家庭幼儿问题行为差异分析隔代与否平均值标准差TP品行问题是6.63751.2852023.0270.001否2.33751.06668学习问题是4.20001.1517710.6830.001否2.56250.74364心理障碍是2.60000.83590-0.3730.709否2.65000.85832冲动-多动是2.31251.062521.0980.27续表2-2隔代与否平均值标准差TP否2.13750.95126焦虑是3.88751.0672813.6490.001否1.75000.90707多动指标是7.76251.647748.4160.001否5.72501.40501由表2-2可知: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隔代与非隔代家庭中的幼儿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焦虑、多动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品德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在心身障碍和冲动-多动等方面,两者之间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同时也可以看到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对儿童品行问题产生影响程度有一定区别。据了解,隔代家庭中幼儿的品行、学习和焦虑等行为因素表现出较为显著的问题。同时,由于隔代父母文化程度不同以及受家庭教育方式影响较大等因素造成了隔代家庭中孩子存在着明显的心理健康状况差的情况。在对三所幼儿园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结合作者自身实习的幼儿园,对处于隔代教育背景下的幼儿进行了详尽的观察和研究,对于隔代背景下的幼儿,我们可以将其问题行为总结为行为习惯、学习能力以及社交交往等多个方面。2.1从行为习惯方面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重视对其进行教育,尤其要注重对其家庭教育习惯的培育与提升。当前,幼儿的学习技能和才智开发备受家长关注,然而,对于家庭教育中行为习惯的塑造却被忽视了,这导致了许多孩子在行为习惯上出现了偏差,而这种情况在代际家庭背景下成长的幼儿身上表现得更加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1隔代幼儿的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的不足是一个突出的方面。例如,在我的幼儿园实习中,我经常观察到,当家长送幼儿到幼儿园时,念念总是不情愿地哭闹拉扯着爷爷奶奶,而由父母送来的幼儿很少出现这种情况;我还发现,有些祖辈会主动为幼儿换衣,而一些父辈则不会这样做。在晨操结束后,大部分祖辈会备好纸巾为幼儿擦去汗水,并为其更换运动服和室内服装。相比之下,由父辈带来的幼儿则会接过自己的衣服并独立更换。据观察,隔代教育对幼儿的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相较于非隔代教育家庭的幼儿,隔代教育家庭的幼儿表现出了较低的适应水平。2.1.2隔代幼儿的饮食习惯图2-1隔代与非隔代家庭幼儿问题行为差异分析在问卷调查中,有70%以上的隔代教育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存在暴饮暴食,挑食、吃饭时注意力不集中,吃着饭总是晃晃悠悠不自觉就玩起来的习惯,只有20%左右非隔代教育父母说自己的子女有这一方面的问题。在隔代教育的背景下,不良的饮食习惯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产生了负面影响,这成为了一个显著的问题。不良饮食习惯会影响幼儿正常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严重时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因为祖辈喜欢为孩子购买零食,导致幼儿在该吃饭时没有食欲,对食物产生了挑剔的态度,遂形成厌食的坏习惯REF_Ref2365\r\h[4],导致在家中和所在幼儿园内都不能充分吸收幼儿发展所需的基本营养,从而影响其健康成长。REF_Ref2411\r\h[5]2.1.3隔代幼儿的礼貌问题文明礼貌习惯是针对年龄特征设定出基本的讲礼貌、讲文明的简单常识性标准,以及知晓待人接物的基本准则。REF_Ref13951\r\h[6]据研究表明,隔代家庭中的幼儿中有61.3%的人存在礼貌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成人的提醒下才能礼貌地问候和告别,这种情况在实际生活中并不罕见。在庆祝节日或参加大型家庭聚餐时,许多幼儿不会主动打招呼,而是需要家长进行提醒,“孩子,喊叔叔阿姨了吗”等等,偶尔,孩子会在提醒下与人打招呼,但往往默不作声,过多的话就会开始哭泣。这种情况下,祖辈家长无法忍受,只能购买零食或玩具来哄孩子。上中班的幼儿通通入园时,不仅不会主动向老师打招呼,反而会在老师忙着整理东西的时候趁老师不注意跑到老师身边,大声喊出给老师取的外号。当老师向通通的爷爷奶奶反应通通在园的几次不良行为时,爷爷奶奶感到十分无奈,并表示孩子在家里也会有这种情况,希望老师在学校多帮助矫正孩子的问题。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很多问题行为都是祖辈家长太过宠溺幼儿所导致。2.2在学习能力方面2.2.1隔代幼儿的模仿学习及创造力在美术主题活动《春天来了》中,作者引导幼儿想象春天的景象,并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勾勒出内心深处的春天。当大家纷纷画出美妙的画面时,只有悦悦还未下笔,我走到她身边询问她为何不画,她左顾右盼地轻轻告诉我:“老师,我不知道画什么。”当我告诉悦悦,老师画过的并不是必须的,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发挥时,悦悦还是很为难。最后上交作品的时候,悦悦上交了一份与周围同学相似的图画。悦悦听到老师要求自己想象时不知道如何下手,最后只能照抄了旁边的小朋友的图画,可以看出悦悦是简单的机械模仿学习,在画画方面,缺少创造性能力。在悦悦奶奶退休之前,都由妈妈带,空闲时间会带着悦悦参加一些亲子活动,文化馆有时会组织家长和幼儿去到户外认识大自然和画画简单的风景画,悦悦之前的手工作品和画作也受到了嘉奖,当悦悦妈妈上班忙碌后,奶奶搬来一起住。奶奶自主的退掉了悦悦的课程,在家里陪伴孙女做题。从那以后,悦悦能记住更多的数字成分和拆分,能记住更多的英语词汇,但在创造力上,却没有太大的进步。对于这样的改变,悦悦的班主任也表示认可。2.2.2隔代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依赖性在一次构建游戏中,教师故意将隔代教育和未隔代教育的孩子分成两个小组一起做游戏。在作者实习的学龄前儿童中,18名为隔代儿童,12名是非隔代儿童。在“拼一拼谁又快又好”的建构游戏中,故意把18个隔代家庭的孩子分成一组,用A来代表,把12个非隔代家庭的孩子分成一组,用B来代表。游戏规则是:当第一次拍手操音乐响起时,开始游戏,第二次音乐之前完成的幼儿能得到相应奖励。每一个孩子都必须使用自己的东西,不能从其他孩子那里拿走。当音乐响起游戏开始时,A组的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拼图方式,有的孩子在图案中找到了远处的高山,有的则是先拼起了草丛和花朵。B组的孩子用手胡乱的摆放着拼图,说起话来“我的小溪的怎么找不见了,是不是在你那?”“没有!我才没拿你的”。在受到老师的批评之后,他们逐渐恢复了镇静,并开始积极地展开了自己的活动。第二次拍手音乐响起后,在B组中,有8位儿童完成了一整个拼图,两位虽拼出图案但有小的错误,其中1位幼儿完成了一半以上的图案,而另外1位幼儿则只完成了四分之一。B组拼图正确的幼儿占本组人的66.7%,不正确的幼儿占33.3%。在A组中,7名儿童完成了一整个图案的拼组,有3名幼儿的图案存在错误,5名幼儿完成了四分之三,还有3名幼儿还没开始。A组正确的幼儿的占总数的38.9%,不正确的占总数的61.1%,隔代家庭的幼儿用时比非隔代家庭幼儿的用时更长,推断出隔代家庭的幼儿在动手操作方面表现出相对较低的能力水平,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2.2.3隔代幼儿的自控能力在研究中,作者发现隔代教育下的幼儿还存在缺乏自控力这一问题,作者班级里有一名自控力明显差别于其他幼儿的孩子乐乐,乐乐的父母因为需要承担大家庭生活的重担,忙于工作没空照顾孩子,把村子里生活的祖母接到城里照顾乐乐。乐乐上课下课都特别调皮,这是因为父母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而奶奶则过于放纵了她。当老师在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幼儿在全神贯注的听的时候,乐乐时而用手盖住耳朵,时而捏捏鼻子发出“呜呜”的声音,在被老师批评后,乐乐保持了安静。不久之后乐乐再次挪椅子凑近别的小朋友,并用手掏掏别的小朋友的裤兜,来影响别的小朋友。见其他小朋友不理他,他又蹲到地上自己玩起来了。当老师让全体幼儿站起来一起玩故事中的游戏时,跟着老师做伸腿动作时,乐乐完全不跟着老师做动作,而是自己手舞足蹈了起来。其他幼儿看着觉得有意思,也纷纷效仿。故事活动结束后,在饮水角,乐乐想要航航手里新买的奥特曼水杯,航航不想给他,他就一把抢了过来,于是两个人来回的争抢、推搡。航航被乐乐推倒在地。当老师跟乐乐奶奶诉说这件事时,奶奶表示“小孩玩闹太正常啦,没受伤就成呗。”从这一事件可以推断出,隔代幼儿在上课时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干扰其他伙伴上课、爱打断别人说话、喜欢添乱、有情绪时常兴奋等缺乏自我控制的特征。作者观察到只有老师特别关注幼儿时才能令其肃静一会,老师不予注意时,仍然会出现不服管甚至冲动的行为。该幼儿的性格和行为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缺陷。可以得出的是,乐乐的问题行为与很少得到父母的教育和奶奶的过度偏爱密不可分,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该幼儿的行为出现了问题。2.3从社会交往方面研究表明,幼儿的社交互动在其社会性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幼儿在人际交往上也越来越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一面。幼儿在社交方面具有独特的天赋,然而,家庭环境、家庭结构以及父母的教育观念等多种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因此,在不同类型的家庭中,幼儿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也不尽相同。根据作者的调查结果,隔代教育背景下存在社交问题的幼儿比例占据56.3%,而非隔代家庭下的幼儿则有不到百分之十五的人存在社交问题。由此可见,隔代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交发展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此外,相较于非隔代家庭中的幼儿,隔代教育背景下的幼儿在社交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2.3.1隔代幼儿与人交往及合作意识在作者进园的第二天,就发现一个小朋友特别乖巧,她叫朵朵,老师们都喜欢他。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当在户外玩耍时,大家都和自己的小伙伴玩起了丢手绢的游戏,朵朵在草丛边转圈,或捏捏长出来的小花朵。我走过去问朵朵:“你在干什么呀?”朵朵小声地说:“我在陪小花晒太阳。”当太阳很晒的时候,我建议朵朵和大家一起玩时,朵朵则摔开我的手离开了。当下午进行区域游戏时,朵朵、壮壮、亮亮、仙仙和依依选择了在建筑区游戏,进入区域,小朋友们兴致勃勃地捡起区域内的小木块,自由地搭建起来,而朵朵在所有小朋友都拿过后,拿出一块圆锥体,摸了摸放在桌子上。壮壮跑到亮亮旁边跟他一起摆放积木,壮壮对亮亮说:“看我盖出的花园,这是花丛,还有一个大喷泉,我们可以把喷泉造的大一点。”“我来帮你吧。”亮亮也开始添砖加瓦。仙仙和依依看到后忙着夸”真好看!”也跑来一起加入。我走到朵朵身边鼓励她来一起玩,朵朵不说话摇了摇头。缺乏社交主动性和良好的合作意识,表现为经常个人游戏和不与他人进行言语交流,即使在老师的鼓舞下也不与他人合作。这种情况是很多孩子都会出现的现象,他们的行为往往是被动的。根据与其家长的交流,得知朵朵在1岁时,母亲去了新加坡工作,爸爸从事管理工作,也不常与朵朵见面,她平时都跟她的奶奶住在一起,她的奶奶性格比较内向,沉默寡言,没事就会看着电视,平时很少带朵朵出门,就算出门也只在她的社区里面,朵朵在亲友眼中都是很听话的,不会惹是生非。却不知道,在听话和听话的背后,却是一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社会问题。2.3.2隔代家庭亲子关系在隔代教育环境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一种较为常见的障碍,这种障碍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文文是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平日与爷爷奶奶同住,双休日则与父母同住。文文的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都很忙碌,根本就没有时间管她,文文从小都是跟着她的祖父母长大,所以,现在文文最信赖的人,就是祖父母了。可是文文的母亲却是一个很严肃的人,对于她的学业非常的苛刻,所以文文对母亲非常的畏惧,不敢和母亲亲近的接触,再加上文文的父亲经常出差,两人很长一段时间都见不到一次,所以文文和父亲之间的感情一直都很淡,文文经常会说:“我最爱跟奶奶在一块,我最怕的就是母亲,也不喜欢父亲。”作者在幼儿园放学时,遇到来接孩子的元宝妈妈,元宝妈妈提起最近家里越来越严重教育问题向作者诉苦:随着元宝的出生,我休息了一段时间,准备开始上班,元宝的爷爷奶奶就搬来一起住了,替我们照顾孩子,做做饭,分担生活中的一切,我与元宝的父亲同样感到心满意足。可是,我却觉得爷爷的教育方式太陈旧。渐渐地,孙子在爷爷奶奶的生活中占据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无论做什么都先惦记着孙子,对我的教育方式不屑一顾。有一次我中午下班回到小区,大中午太阳顶在头上照着,奶奶却给元宝穿了两件长衫还套了个夹克在楼下骑车玩耍,我逮着机会跟奶奶说:“孩子穿的太厚,会捂着的起疹子就不好了。”奶奶都理直气壮地说:“春捂秋冻,春天还没完全过去,你们年轻人不懂。孩子这么小,穿厚点磕碰也不会严重,你是怎么当妈的?奶奶的这些话我听得很是难受。出于对年长者的尊敬,我不便多言。奶奶说她是为了孩子好才这样做的,我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了。元宝的年龄逐渐增长,然而他却对我的话置若罔闻,拒绝与我亲密接触。每当我想要对孩子进行管教时,元宝的爷爷奶奶则一直在保护他,不让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由于文文在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奶奶抚养,并且奶奶对他非常溺爱,因此文文对奶奶的依赖异常强烈。此外,由于文文妈妈对文文的期望较高,要求也非常严格,因此文文对妈妈感到非常害怕,而爸爸经常出差,这导致了亲子关系的疏远。由于对长辈的崇敬之情,元宝的父母长期顺从于祖辈的权威,导致元宝的父母失去了教养的权威,元宝的父母感到难以管理,同时也使得元宝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变得淡漠了。第3章隔代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问题分析3.1从祖辈方面分析3.1.1祖辈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根据作者的调查结果,隔代教育家庭的祖辈年龄多集中在55岁至65岁之间,这些祖辈的学历普遍偏低,高中学历的仅占一小部分,而拥有大学或以上学历的祖辈更是寥寥无几,具体见表3-2所示。表3-1隔代家庭祖辈年龄分布表年龄分类人数占比45岁以下1511%45岁—55岁1813.1%55岁—65岁8764%65岁以下1712.4%表3-2隔代家庭祖辈学历分布表学历分类人数占比小学3525.5%初中2115.3%高中2316.7%大学及其以上1510.9%没上过学4331.3%由表可知,由于祖辈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不高,所以他们在老年时往往会呈现出思想固执,脾气暴躁,还有着焦虑压抑的负面心理。另外,由于老人的身体素质比较弱,与孩子们的活力相比,老人们在照料孩子方面的能力有限,孩子们的活动能力也有限。幼儿因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其大动作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同时也可能导致其身体素质较为脆弱,容易患上多种疾病。由于幼儿长期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境中,缺乏与外界的互动,因此他们的视野可能会受到限制,缺乏活力,不敢面对陌生人,适应能力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表现出社交退缩的行为。爷爷奶奶的文化程度比较低下,他们的知识范围比较窄,教育理念也比较过时。在与儿童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陈旧观念灌输到儿童身上,这样的行为不但会对儿童的认识产生负面的影响,还会使儿童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增大。另外,一些祖辈在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时存在着片面性,他们往往片面强调智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其它因素如心理等方面的发展。一些祖辈对幼儿的学习兴趣不够重视,认为只要把书读到能背就可以了,没有什么值得培养的地方。有些祖辈注重培养孩子的身心健康,而轻视教育和精神修养,这部分祖辈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常常忽视教育问题,只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成长。3.1.2祖辈对幼儿过于溺爱,过度保护当前,许多祖辈家族成员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期望将他们年轻时对后代的亏欠全部弥补到后代身上,以弥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不公,父辈对孙辈的爱也多表现为一种“父爱”,即“对孩子无微不至”。随着岁月的流逝,社会蓬勃发展,孙辈常常收到祖辈的宽容和无尽的溺爱。这种过度的爱往往会致使幼儿出现问题。祖辈无微不至地呵护着幼儿,承担着孩子的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于衣着、玩具、饮食等,甚至还会怕孩子摔倒而不遗余力地抱着他们上楼。这样做是非常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果果在我们幼儿园的生活中,由于奶奶的过度溺爱,导致她在上了大班后,依然存在不会自己穿衣,睡觉需要人哄等问题行为。祖辈往往只顾对孩子需求的充分满足,而忽略了这种满足是否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3.1.3角色定位有问题,易发生家庭冲突隔代教育原本应是亲子教育的有力补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祖辈角色定位出现错误,亲子教育地位被危及,这种情况长期存在,亲子关系将不容乐观。另一方面,也会使年轻一代对自己的父亲失去信任感。祖辈认为自己多年累积下来的经验足够照顾幼儿,对新的理念表示拒绝,总是不满年轻一代教育幼儿的方式,插手幼儿的教育工作。此外,祖辈与外祖辈之间不同的教育见解所带来的冲突,可能会对下一代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3.2从父辈方面分析3.2.1父辈基于现实因素,教育角色缺失据作者调查所知:在隔代家庭中,65%的父母因工作原因而对孩子担负不起责任;百分之十五的父母,在二孩政策放开之后,不得不把自己的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百分之十的家长因为年龄小,过分追求享受而没有认识到作为家长应尽的义务;百分之五的父母因为生病等原因,被迫将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抚养。在隔代家庭中,父母因为种种现实因素,会主动地放弃对子女的养育,将子女的教育和养育责任全部交给爷爷奶奶,这也是导致幼儿问题行为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家长在这方面的作用不可缺少,从埃里克森个性发展的角度来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安全感是极为重要的。从家长那里可以得到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儿童可以与别人相对来说更加的友善,而没有安全感的儿童会对自己的环境以及别人都是不信任的,因此会有一定的退缩或者是攻击的行为。大班的文文经常会说:“我最爱奶奶,最怕妈妈,我也不喜欢爸爸。”因为家长长期不在身边,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感情就会被冲淡。陈红梅对父母的职业和孩子们的不良行为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她指出,现在的社会,由于工作的压力,孩子们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孩子们的沟通和沟通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是造成孩子们的不良行为的一个因素。REF_Ref14935\r\h[7]如果把所有的养育责任都交给了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又会担心会因为照料不当而产生各种问题,从而对爷爷奶奶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对儿童进行了过分的保护,让他们失去了积极地去探索和发展的权力,从而导致儿童在行为习惯上、在学习能力上产生了各种问题。第4章隔代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的策略4.1祖辈端正家庭角色,更新知识观念4.1.1把握好自己角色,做好配角不越位两代人的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但由于他们生活在一个不一样的年代,所以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也会有所差异。老年人对幼儿的教育中,情感色彩浓厚,祖辈在照顾孙辈的过程中,需要恰当地扮演自己的角色,既要坐在适当的位置,又要保持适当的平衡。REF_Ref28878\r\h[8]根据法律规定,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是他的父辈,因此在抚养、照料和教育上,祖辈只是“协助者”,无法“代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因此,父母们应当尊重祖辈的劳动价值,应该怀着感恩之心,不能将其视为理所当然的职责。在现实生活中,祖辈往往时孩子的“保护伞”和“庇护所”,这不仅会对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有所影响,同时还会给孩子的教育带来更大的挑战。因为幼儿年纪轻,对是非辨别不透彻,还没有正确认识对错,这使得他们的认知和判断受到了限制。当父母对孩子进行管教时,祖辈不应不分青红皂白的当起幼儿的“庇护所”,而是应该客观的分析对错,若是幼儿的问题,祖辈应与父辈一同战线,平心静气地向孩子传授道理,尽力使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若是父辈的问题,应私下讨论,不要在幼儿面前争吵。生活中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祖辈的知识和观念所固有的限制,因此父辈相对科学的育儿知识和先进的育儿方法是充分可信的,让他们成为我们孩子的良师益友。4.1.2祖辈需大胆放手,疼爱有度儿童心理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孩子早期,他们有很好的自我认识,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去做他们喜爱的事。所以,在对孩子进行照料的过程中,祖父母应该对孩子的自理、独立有很深的认识,应该敢于放手,并激励孩子进行持续的探求,不因保护而进行过分的干涉。一是要给予孩子自主决策的权利,让其自主完成个人事务。祖辈应尽可能地给予幼儿参与活动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在照料孙辈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不要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或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而剥夺他们自主探索和动手的能力。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可能会自己做饭,会自己洗衣服,会自己穿衣服等等。年幼的孩子缺乏自理能力,无法独立完成衣着、衣物、饮食、饮水、排泄等日常生活活动;祖父母可以关注幼儿行为,并引导他们如何去独立完成。在儿童想要自己动手做的时候,应该顺从他们的想法,这样既可以调动积极性,增加儿童的自信心REF_Ref30295\r\h[9],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二是鼓励幼儿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儿童的自觉性是伴随著他们的成长而成长的,他们的自觉性也是逐渐提高的。父母要给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和良好的氛围。他们的好奇心超越了家长允许的界限,对周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们逐渐认识到许多事情已经不再需要依赖成年人来完成,因此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意愿,祖辈应该勇敢地放手,鼓励孩子积极探索。REF_Ref2594\r\h[10]让他们慢慢地在自己的探索中慢慢地长大,不要害怕自己的小孩会惹出什么乱子。三是学会要求孩子做能够做到的事。在年龄介于三岁至四岁之间的阶段,孩子们已经掌握了诸如漱口、饮食喝水、整理书桌收纳积木等技能;在年龄介于四岁至五岁之间的阶段,孩子们能够初步折叠衣物、擦拭餐盘、分类书本等多种技能;生活中清洗餐具、整理物品和做简单家务等技能则是幼儿五岁到六岁能够做到的,以上技能的发展需要祖辈及时提出要求,一味的宠溺会导致其独立能力逐渐丧失。为了确保孩子的健康发展,详细告知他们所采取的措施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4.1.3主动学习,改变陈旧教育理念,与时俱进祖辈陈旧的思想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我们作为长辈,应该积极主动地汲取新的育儿智慧,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领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以现代化的视角看待当今的孩子,从而提高我们的科学育儿水平。对于爷爷奶奶们来说,阅读一些书籍,并学会使用现代电子产品,也是他们学习和更新知识观念的另外一种重要途径。对于拥有一定学历的祖父母,可以积极地去图书馆借阅一些育儿书籍,让自己在学习中跟上时代步伐。对于文化水平较差的爷爷奶奶来说,他们可以多听听声音读物或收音机,增加他们的知识量。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随处都是手机、电脑、相机、摄像机等电子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非常普遍的使用。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的爷爷奶奶们要摆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地进行学习,不能带着抗拒的心态。在这个过程中,爷爷奶奶们可以向自己的儿女、亲人,甚至孙子们寻求帮助,既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技术,又可以巩固他们的感情。爷爷奶奶们学习使用后,不但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而且更易于接受新的东西。此外,家长们还可以通过照相机、摄像机以及网络视频等现代化的工具,将自己的孩子的成长和变化进行记录,从而能够随时翻看幼儿地各个时期。爷爷奶奶可以到老年大学进行学习。在国家的号召下,为了让父母能够“建立起科学的养育意识,提升父母的养育水平”,社会上出现了以此为目标的公益培训,祖辈一方要积极地参与其中,感受科学的养育思想,并多向专业人士咨询一些养育方面的问题,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养育水平。此外,老人大学、也为爷爷奶奶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4.2父辈明确教养责任,构建和谐家庭4.2.1主动承担教育责任,加强亲子关系作为幼儿的监护人,父辈肩负着教育的重任,这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们应当尊重祖辈的劳动价值,对于老年人帮助照顾子女,要心生感恩,不能将其视为理所当然的职责,父母应该首先尝试努力创造和保持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们感到温暖和快乐,在这样温暖的家庭中,情绪稳定,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互动,这样可以提高孩子们对家庭的依赖,自尊、自我激励,萌发自信心,也帮助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另一方面,父辈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可以从多种途径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要点,帮助祖辈树立起科学的培养理念,全方位开发幼儿对不同活动的兴趣。最后,父辈拥有优秀的身体素质和充沛的精力,他们和幼儿一样充满活力,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对孩子的需求也更易于理解。为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塑造良好的个性,父母应该定期带孩子到户外进行各种活动和旅游,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和知识面,还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格。避免与子女产生过度的分离,即使工作繁忙,也要时刻牢记与子女保持密切联系。4.2.2日益进步,创造隔代教育新模式在进行儿童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们必须在思想、认知和行为三个方面达成一致,以确保教育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相互合作,将家中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形成一种共同的力量,让孩子们可以朝着自己的目标去不断前进,对待容易听取别人意见的老人,可以心平气和地沟通,切记对事不对人。如果母亲同意而父亲反对,如果奶奶指责而爷爷夸奖,都会让孩子陷入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儿童会抓住成人在行为与需求上的差异,表现出任性与顽固的不顺从。在请求不统一的情况下,小孩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举例说明:“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了,红红”妈妈叫红红,“妈妈,我还想再看会电视”红红对妈妈说。“今天已经看了很久电视了,长时间看电视对你的眼睛不好,明天再看把”妈妈回答。“让她再玩会吧,孩子正看得高兴呢!”爸爸袒护她,最终红红还在看电视,也就不会有好的作息习惯。父母与爷爷奶奶互相合作,父辈的学历和学习能力方面具有相对较强的优势,同时更易接受新思想和事物。当祖辈在育儿过程中遭遇问题和矛盾时,不要“以老为尊”,要主动思考父辈做法是否更具合理性。在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时,不能一味的指责,而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分析,通过各种途径向父辈讨教解决方法,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两代人相互协作,充分发挥教育的效力,以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4.3幼儿教师,关注幼儿做好沟通家庭教育应与学校的培育结合起来。幼儿园要与父母保持密切的接触,让家长对孩子在园的习惯行为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且家庭要与幼儿园的规划和目标保持一致,不能与幼儿园相反。举个例子来说,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到了应该午睡的时间,孩子们就会去午睡,但是到了家中,孩子们就不会轻易地去做这些事情了,当孩子假期结束回到园内,到了睡觉的时间,孩子们还是无法入睡。一名幼儿园老师表示,每当假期结束或者是周末结束后,儿童的生活习惯就会变得不好。究其原因,家长意志不坚定,没有遵守家庭规范,对子女的行为有较强的宽容、迟疑和疏忽。父母要想清楚,当一个系统的规则被建立起来之后,他们要让自己的孩子严格按照这个系统和规则来行事,例如,在作息习惯上,反复的打破一个人的固定的作息是错误的,要让幼儿有一个正常的作息和生活方式。因此,家庭、幼儿园、家庭成员对儿童行为的要求上要坚持统一的原则,防止儿童认知冲突,导致行为混乱,全面做好幼儿的发展和教育工作。作为学前教育的观察者,教师们应当将孩子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与父母保持紧密的沟通,以便在家庭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幼儿园教师需要通过自身对幼儿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符合幼儿教育需求的教学策略。经过系统专业培训,具备授课技巧和教学素养。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去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找到学习兴趣,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对孩子们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我们与他们的家长进行了商讨,并请求他们提供合作,以达到教育的目标。第5章研究总结隔代教育成为一种普遍的早期家庭教育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孩子们会出现一些显著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了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其中自理能力差、饮食习惯差、不礼貌、操作性差、不能主动探究学习方法、缺少自我控制能力、没有合作意识、不会沟通等问题都会给幼儿带来巨大影响。在隔代教育过程中,造成孩子问题的原因如下:从祖辈的视角来看,爷爷奶奶的年纪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对幼儿的关爱越多,对孩子的教育角色定位错误;从家长的视角来看,家长一方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对长辈一方比较顺从;以实际为基础,缺少父母角色的教育等。要想将儿童的问题行为矫正过来,让家庭的隔代教育变得更加完美,作者从爷爷奶奶、父母两个角度,给出了相应的建议:首先,爷爷奶奶要正确对待他们在家中的作用和位置,持续地对他们的知识认识进行更新。第二,家长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教养职责,致力于构建一个和睦的家庭。第三,幼儿教师也要与家长密切联系,积极沟通,做好幼儿全面发展和教育工作。参考文献李晴霞.试论幼儿教育中的隔代教养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15.安馨.小组工作介入易地搬迁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1.王珊珊.幼小衔接中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江晖.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现状的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8.张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现状调查与分析——以E幼儿园为例[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7.林崇德.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品德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3.陈红梅,孙英荟.3——6岁幼儿问题行为的状况与教育指导[J].中国校外教育,2014.王青.隔代教育背景下幼儿问题行为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曹勇,丁为秀.3~6岁儿童行为问题状况与隔代教养关系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王畅.农村学前留守儿童隔代教养的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吴旭辉.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其应对策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刘国贤,徐敏,郭静雅,刘雨.隔代教育对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基础教育研究,2016.高桦,刘苓.芜湖地区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2.黄婷婷.城市家庭祖辈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陈韦,王祖芳.论强化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的作用与运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MaximilianeESzinovacz,StanleyDeviney,MaxinePAtkinson.EffectsofSurrogateParentingOnGrandparents'Well-being[J].TheJournalsofGerontology:SeriesB:PsychologicalSciencesandSocialSciences,1999,54B(6):376-389.WaldropD.P,WeberJ.A.FromGrandparenttoCaregiver:TheStressandSatisfactionofRaisingGrandchildren[J].FamiliesinSociety,2001(82):461-472附录A幼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