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

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指出,2022年,全球大部陆地气温接近

常年至偏高,平均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大部分海域海表温度接近常年或偏高,但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较常年

偏低。北极和南极的海冰范围均较常年偏小。2022年,全球大部陆地气温接近常年至偏高,其中,亚洲北部、

中亚、西亚东部、欧洲北部和西部、格陵兰大部等地偏高1摄氏度以上。全球年平均陆地气温较1850年至1900

年平均值偏高1.67摄氏度,为1850年以来第四高。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3月20日,有删改)

材料二:以行动履行承诺,为全球气候治理发挥中国作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愿景才能变为现实”。

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

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创新节能减排技术,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上

线交易,业已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

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下降40%〜45%的目标,2021年又同比下降3.8%。同时,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

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推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人工林面积长期居世界首位。

行重于言,全球气候治理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各国能否将承诺转化为行动。中国正以实际行动力争用史

上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会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持续发展作出表率。

(选自《当代世界》2022年第6期,有删改)

材料三:温室效应指的是地球大气层捕获太阳的能量的功能。太阳辐射的能量到达地球的大气层后,被大

气层所吸收,然后再把它向各个方向辐射。这种能量使得地面和地面表层的空气得到二次加热。大气层就相当

1

于给我们的星球裹了一层玻璃,把太阳能暂时储存起来,再慢慢使用。如果没有它,地球的温度会比现在低

30摄氏度。

正是由于这种作用,地球才有了生命的存在。但是近年来,温室效应在不断加强。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

在,地球温度升高了将近1度,而且有加速上升的趋势。这个现象导致了两极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

河流断流,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经研究发现,空气中有些成分,像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甲烷会使温室效应的

作用加强。前两种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引起的,例如煤炭燃烧和排放汽车尾气等;后者则是现代畜牧业发

展,反刍动物的暧气和粪便发酵产生的。

因此,要弱化温室效应必须从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来考虑。一个人的作用是微小的,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

少开一公里车,少用一张纸,多栽一棵树。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就可以为我们生存的环境做出我们力所

能及的贡献。

(选自“百度教育”,有删改)

材料四:

1910-2010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统计图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指出,2022年,全球陆地气温接近常年至偏高,其中,有的地区偏高了

1摄氏度以上。

B.全球气候治理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各国能否将承诺转化为行动。中国正以实际行动力争用史上最短

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2

C.太阳辐射的能量到达地球的大气层后,被其吸收并把它向各个方向辐射。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温度会

比现在低30摄氏度。

D.从1910~2010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统计图来看,百年间全球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区间最大

的阶段是在2000~2010年间。

2.请围绕“温室效应",梳理材料三的行文思路。

3.全球气候治理迫在眉睫,请根据材料二,就如何有效地进行“全球气候治理”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星星维修师

阿英

快跑,你又要迟到了。

小禾把书塞给我,冲我使劲儿挥挥手。小禾瘦得像一把柴,头发又黄又稀。她的身后,是几只吃草的羊。

从家到学校,有好几里路。每天我都会起晚,胡乱啃几口饼,书包拍打着屁股,奔出院门。跑完一条坑坑

洼洼的土路,就到了一个长满草的小山坡。小禾每天等在那里,把我的课本还给我。我放学回来,再把书借给

她。

我曾问小禾,你咋不上学?

小禾答,我爹说了,让我好好放羊,等羊长肥,卖了钱,就供我念书。

小禾的娘有些痴傻,整日瘫在炕上。小禾除了放羊,还要做饭、哄弟弟。弟弟不到一岁,一醒来就哭。小

禾把一小碗粥热好,放勺白糖,搅匀,尝尝温度,喂弟弟吃。弟弟尿了拉了,给他换褫子,哼儿歌哄他睡。弟

弟睡着了,她又要忙着洗洗涮涮。

小禾上不了学,就借我的课本看。被我揉烂的书,她总能变得平平整整,还有一股香味。

小禾一钻进书里,她爹就吼,一个女娃,学那没用的作甚?能变出饭来?

小禾抽噎起来。我安慰她说,要不是怕老师拿教鞭抽我,就送给你了。

小禾抹掉眼泪,翻开一页,说,这些星星画得不好看,我改了改。

我低头细看,也发觉书里的星星确实呆气,蹲在纸上,像笨笨的甲虫。小禾只用铅笔在边缘轻扫几下,星

星就不一样了,似乎在拖曳着光芒飞行。

小禾的这根铅笔,是用蝉蜕换来的。放羊时,她爬上树,寻找一种金色的蝉蜕。村东有个老中医专收这个。

你们教室里,有星星吗?

3

我想起屋顶黑褐色的椽楝,夏天漏雨,冬天灌风,常有蜘蛛吊下来。

我梦见教室里长满了星星,小禾幽幽地说。

我望着小禾,星星好像在她眼底闪耀。我忍不住撒慌说,嗯,星星有时会飞进来。

升五年级后,学校担心我们考不上初中,就安排了晚自习。那时候没通电,大伙儿点蜡烛背书。我跟同桌

说好,俩人合买一根蜡烛。天一黑,教室真有星星了。

每天下了晚自习,我才能把书给小禾。她只能夜里看书了。我想切下一截蜡烛送给小禾,同桌舍不得。

小禾求爹买蜡烛,她爹骂她,不务正业。

小禾哭了,说,村里的姐姐们都是小时候放羊,干杂活儿,哄弟弟;大点儿了就去外面打工,月月寄回钱;

再过几年,回老家,嫁人,收笔彩礼,给弟弟盖房娶媳妇用……我不想这样。

哪家女娃不是这样?小禾爹踢翻一只凳子。

小禾的这些话,让我想起我姐。她只有过年时,才能回来几天。她在厂里,每天要踩十二个小时缝纫机。

我不由得难过起来,对小禾说,放心,我有办法。

我跑去教室。每张课桌上,都凝固着前一晚淌下的蜡油,扁扁的一小块。我拿铅笔刀小心刮下来,包在纸

里,连米粒大的碎屑也没放过。有同学忽然说,你爷爷不是木匠吗?你会雕刻吗?给我的蜡烛刻条龙吧。他可

能想起了评书里的盘龙柱。我心中一喜,这样的话,就又能刮一些蜡下来了。我用尽平素所学,刻了一条胖龙,

又把残渣细细收集起来。

下了自习,我去找小禾,小禾爹呼噜打得山响。我小声说,快,把你爹的酒盅找出来。

我把蜡块压到酒盅里,埋进一根棉线,露个小头。火柴一擦,急吼吼地把一簇小火苗喷出来。那根棉线却

懒懒的,不理它。火苗委屈了,缩成一粒小圆球。我向前捅捅火柴,火苗朝棉线拱过去。棉线先是害羞地瑟缩

起身子,而后舒展开,尝了尝味道似的,舔了火苗一口。随即它有了精神头,把脑袋伸进火焰中心,几缕纤维

变得透亮。火柴棍枯萎打卷了,棉线的脑袋上却顶了一颗亮亮的豆子。随着我们的呼吸,那粒小火豆前滚一滚,

后滚一滚,像小羊羔在玩耍。棉线身下的蜡块越来越软,彼此抱在一起。

小禾展开书,兴奋地看起来。

我用烫疼的手指,从她额头拽下几根燎焦的头发。

从此,班里的蜡烛被我雕成各种造型。但我并没有刮得太狠,我还给蜡烛们整容,将多出来的部分削下去

补到凹陷处。同学给我取了个绰号:星星维修师。

不久后,父母带上我,去外地做生意,我再也没见过小禾。听说,她爹卖掉了羊却没真的供她念书,小禾

哭得撕心裂肺。

参加工作后,我又听说,小禾后来真的上了学,考到师范学院,毕业后回乡支教了。

我回去过一次。校园里的操场像开满了花朵,女孩男孩一样多。

4

推开教室的门,我不禁惊呆了——屋顶染成天空的样子,是梦幻般的宝石蓝,饱满的云朵像胖乎乎的绵羊。

最引人注目的,是云朵间的星星,每一颗都不一样,但每一颗都那么亮。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禾告诉"我”她爹承诺卖了羊供她念书,与后文小禾爹食言的情节相承,凸显小禾求学的艰难。

B.还"我”课本时,小禾总能把揉烂的书变得平整,书上还有一股"香味",旨在刻画小禾爱干净的形象。

C.小禾每日面临着繁重的家务劳作,既要放羊,又要做饭、哄弟弟,还要洗洗涮涮,但她仍坚持借书学习。

D.棉线"舔了火苗一口""有了精神头""操场像开满了花朵”等语言生动,使文章更具画面感。

5.文中关于"蜡烛"与"读书"的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和同桌合买一根蜡烛,同桌舍不得切一截蜡烛给小禾,可见当时条件艰苦,念书不易。

B.刮下蜡油、包在纸里、细细收集蜡烛残渣等动作描写,展现了“我"为小禾凑蜡烛的用心。

C."我"用烫疼的手指,帮小禾拽下燎焦的头发,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我"对小禾的关心。

D.同学请"我"给蜡烛上雕刻一条龙的情节,为下文写"我"给蜡烛"整容”因而获得绰号做铺垫。

6.小说中塑造小禾爹的形象有何作用?

7."星星维修师”有哪几层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寻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

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煮处世木工无道则隰有道则至仝于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

日:“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日:“聊欲弦歌以

为三年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日:“汝旦夕之费,自给

为难,今遣此力,助汝哥岑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咒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

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日:“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日:“我岂能为五斗米,

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攀去职,赋《归去来》。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

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

弘至,亦无途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渊明恒不,后为始安郡,经过;寻阳,日造渊明饮焉。

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

5

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

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

率如此。

(节选自《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①秫:可作酿酒原料。

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贤A者B处C世D天E下F无G道H贝!|1隐J有K道L则M至N今。子P生Q文R明S之T世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径,原指西汉蒋诩隐居后在院里开辟的三条小路,后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B.薪水,在文中指俸给,意谓供给柴水等生活上的必需费用,相当于生活费用。

C.解绶,意为解下印绶,辞去官职,和前文中"解归"所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

D.情款,有情意诚挚融洽、真实情况等意思,在本文中为第一种意思。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被任用为州祭酒后,由于不能忍受官吏事务,不久就弃官归家,亲自耕种来维持生活,后来衰

弱生病。

B.檀道济前去看望贫困饥饿中的陶渊明,劝他在当今盛世不应该自己折磨自己,并馈赠了他一些精美饭

食,随后挥手离开。

C.陶渊明起初要把官府的公田全部都种上可以酿酒用的秫稻,在妻子儿女的坚持下他才同意种上一小部

分的粳稻。

D.王弘想结识陶渊明,便让庞通之带着酒具在栗里邀请陶渊明喝酒,而对于后到的王弘,陶渊明也没表

现出抵触情绪。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2)后为始安郡,经过涔阳,日造渊明饮焉。

12.陶渊明喜酒,遇酒便表现出“真率"性情,这种"真率”性情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省试湘灵鼓瑟①

6

钱起

善鼓云和②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④。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这是一首应试诗(又叫"试帖诗"),是钱起在参加由礼部主持省试时所作。"湘灵鼓瑟”是考试约定题目。

湘灵,湘水女神,后人亦称"帝子",舜帝南巡而死,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娥皇、女英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化

为水神。②云和:古山名。③冯夷:传说中河神名。④杳冥:遥远的地方。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概括题旨,照应诗题。暗用《九歌•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语意,点出湘水女神擅长鼓琴

的传说。

B."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写冯夷能够领略湘灵的哀怨心曲,不禁起舞,但楚客并不理解其哀怨。

C."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赋予客观事物以主观情感,表现出湘灵所奏的苦调清音的高妙动人。

D."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此二句,诗人想象瑟声顺着流水、化成悲风吹过洞庭,凄婉幽怨,感人

心魄。

14.结尾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誉为神来之笔,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前后变化强调学习对人的重要塑造作用的句子是",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则说明了李

蟠的儒学素养。

(3)《涉江采芙蓉》中","两句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

的忠贞。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7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语言的变化,_®_,但日子长了就显

出来了。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假如孔子正跟弟子们谈话时,朱熹闯了进去,管

保他们在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不光是古代的话后世的人听不懂,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不

同的变化,久而久之也会这个地方的人听不懂那个地方的话,形成许许多多方言。

古人说的话是无法听见了,幸而留传下来一些古代的文字。受然久手丕趋适言的史实迅了,但是得拿语言

做基种,一甚史直些建通适宣丕衣迹的,—通述这些我们卫必要芟撞工解古冬语言的演变获得二定的外识。为了具

体说明古代和现代汉语的差别,最好拿一段古代作品来看看。

有些字眼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古代席地而坐,没有专门供人坐的家具,后来生活方式改变

了,(2),"椅子""凳子"等字眼也就产生了。

因为汉字不是以标音为主,光看文字看不出古今语音的变化。现代的人可以用现代字音来读古代的书,这

就掩盖了语音变化的真相。③,从几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来。第一,旧诗都是押韵的,可是有许多诗现在念起

来不押韵了。其次,旧诗里边的“近体诗”非常讲究诗句内部的平仄,可是许多诗句按现代音来读是"十冬不理"

的。

16.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语段中加点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日本旧军人的一个组织也送来了信和礼物,还称我是什么"活菩萨"。

B.乡村文化活动火热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乡土文化的“厚积薄发"。

C.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D.是他喊出了"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口号。

17.文中第二段画波浪线部分有病句,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H(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阅读既可以“一卷在手”,享受纸质图书中的"春色无边";也可以"一屏当前",享受数字图书中的"浩瀚无边"。

从"一卷在手"到"一屏当前",变的只是阅读的介质,不变的是阅读的本质。

科技赋能,不只是阅读方式①,数字阅读的场景也更加多元化。下载有声阅读APP,可以听小说、新闻

等,解放了双眼,同样能够起到阅读的效果。在音频和短视频平台成为阅读推广重要阵地的今天,唯有以变应

变,才能跟上时代节奏,满足读者需求。

互联网时代,数字内容的创新表达和呈现方式令人包。书中的人物动起来,演绎精彩故事情节;书中的

8

植物、动物、建筑③,阅读变成了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在近日举行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数字阅读体

验馆设置了数字阅读成果、IP精品等展区,集合了VR阅读、5G高清视频、5G高清听书、AI智能导读等创新

阅读服务,为用户提供丰富有趣的沉浸式阅读新体验。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阅读也成为越来越

多人的重要阅读方式。数字出版形态包括电子书、有声书、视频传播、多媒体课件、虚拟现实3D内容等多元

化呈现方式,也包括个性化内容推荐、用户参与内容创造等新型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

深度融合发展,正成为中国出版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19.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奋斗是时代的底色。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奋斗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艰难困

苦,玉汝于成;创业维艰,奋斗以成。10年来,没有亿万人的“奋斗故事”,就没有“辉煌中国”。正如习

主席所说,“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党和人民一道奋斗出来的”。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参考答案:

1.A2.首先解释了什么是温室效应;然后介绍了温室效应加强会带来的严重后果;接着分析了温室效应

加强的原因;最后呼吁大家从个人做起,为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3.①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

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②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创新节能减排技术。

③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④世界各国要将承诺转化为行动,用最短时间实现碳中和。

【解析】L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A.结合材料一"2022年,全球大部陆地气温接近常年至偏高,其中,亚洲北部、中亚、西亚东部、欧洲北部

9

和西部、格陵兰大部等地偏高1摄氏度以上"可知,"全球陆地气温接近常年至偏高"扩大范围。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由原文“温室效应指的是地球大气层捕获太阳的能量的功能。"可知,材料三第一段首先解释了什么是温室效应;

由原文"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地球温度升高了将近1度,而且有加速上升的趋势。这个现象导致了两极

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河流断流,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可知,"第二段介绍了温室效应加强

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由原文“经研究发现,空气中有些成分,像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甲烷会使温室效应的作用加强。"可知,第三

段分析了温室效应加强的原因;

由原文"一个人的作用是微小的,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少开一公里车,少用一张纸,多栽一棵树。只要我们大

家都行动起来,就可以为我们生存的环境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可知,第四段呼吁大家从个人做起,为

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材料二,结合"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可提建议:坚持

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结合"不断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创新节能减排技术,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业已成为全球

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可提建议: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创新节能减排技术;

结合"同时,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推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开展大规

模绿化行动,人工林面积长期居世界首位"可提建议: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结合“行重于言,全球气候治理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各国能否将承诺转化为行动。中国正以实际行动力

争用史上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会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持续发展作出表率"可提建议:世界各

国要将承诺转化为行动,用最短时间实现碳中和。

4.B5.C6.形象:小禾爹是个简单粗暴、重男轻女、思想落后的家长。作用:①凸显主要人物小禾

的形象。营造了小禾求学艰难的处境,烘托了小禾顽强求学的形象。②推动情节发展。小禾爹多次阻挠小禾

求学,才有了小禾借书、"我"为小禾凑蜡烛的情节。③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反映了特定时代重男轻女的落后

观念,突出了小说主题的现实针对性。7.①"星星"指"我"课本里画的星星,小禾用铅笔修改后,"星

星就不一样了,似乎在拖曳着光芒飞行",象征着小禾用坚持、努力、刻苦追逐着改写命运的梦想,她是自己

梦想的"维修师"。②"星星”是指点燃的烛光,"我"因为雕刻蜡烛,被同学们称为“星星维修师"。③"星星"象征

了小禾的"梦想","我"通过借书给小禾、用蜡油和蜡屑为其做蜡烛等事,帮助小禾追逐求学之梦,"我"是小禾

梦想的"维修师"。④"星星"也象征了众多乡村孩子的"梦想",小禾选择当一名支教教师,帮助更多孩子实现读

10

书的梦想,小禾也成为众多孩子梦想的"维修师"。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旨在刻画小禾爱干净的形象"说法错误。根据文意,应该是旨在刻画小禾珍视课本、尊重知识的形象。

故选Bo

5.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情节的理解能力。

C."主要是为了表现,我,对小禾的关心"说法错误。"我"用烫疼的手指,帮小禾拽下燎焦的头发,主要是为了从侧

面表现小禾专注于读书,表现她内心对知识的渴求。

故选Co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及作用的能力。

人物形象:从文本"小禾一钻进书里,她爹就吼,一个女娃,学那没用的作甚?能变出饭来?""小禾求爹买蜡

烛,她爹骂她,不务正业”可以看出,小禾爹说话时经常是"吼""骂",是个简单粗暴的家长。从文本“一个女娃,

学那没用的作甚?能变出饭来?""哪家女娃不是这样?小禾爹踢翻一只凳子""她爹卖掉了羊却没真的供她念

书”可以看出,小禾爹认为女孩子上学没用,就应该小时候放羊,干杂活儿,哄弟弟;大点儿了就去外面打工,

月月寄回钱;再过几年,回老家,嫁人,收笔彩礼,给弟弟盖房娶媳妇用,所以说他重男轻女、思想落后。

作用:

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小禾,小禾爹在文中是次要人物,其主要作用是塑造和衬托主人

公的形象,通过文中“小禾一钻进书里,她爹就吼,一个女娃,学那没用的作甚?能变出饭来?""她爹卖掉了

羊却没真的供她念书,小禾哭得撕心裂肺,绝食好几天"等情节可知,他不支持小禾读书,认为女孩子读书没

用,营造了小禾求学艰难的处境;小禾在这种情形之下依然没有放弃读书,最后学业有成,烘托了小禾顽强求

学的形象。

情节作用:根据文中"我爹说了,让我好好放羊,等羊长肥,卖了钱,就供我念书""小禾求爹买蜡烛,她爹骂

她,不务正业”等情节可知,小禾爹多次阻挠小禾求学,才有了后文中“小禾上不了学,就借我的课本看"和"我"

为小禾凑蜡烛等情节的出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更加合理,更有张力。

主题作用:小禾爹重男轻女,认为女孩子根本不需要读书,这种思想落后的家长在过去的时代、甚至现在在一

些贫困地区也普遍存在,这就使小说的主题更具现实意义,突出了小说的现实针对性,深化了主旨。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

表层含义:根据文中"小禾抹掉眼泪,翻开一页,说,这些星星画得不好看,我改了改。我低头细看,也发觉,

书里的星星确实呆气,蹲在纸上,像笨笨的甲虫。小禾只用铅笔在边缘轻扫几下,星星就不一样了,似乎在拖

曳着光芒飞行"可知,"星星"指"我"课本里画的星星;"星星维修师"指的是小禾,因为小禾用铅笔修改后,"星

11

星就不一样了,似乎在拖曳着光芒飞行"。

比喻含义:根据文中“那时候没通电,大伙儿点蜡烛背书。我跟同桌说好,俩人合买一根蜡烛。天一黑,教室

真有星星了”可知,“星星”指点燃的烛光;"星星维修师"指"我",因为"我"雕刻蜡烛,被同学们称为“星星维修

师"。

象征义:文中"小禾只用铅笔在边缘轻扫几下,星星就不一样了,似乎在拖曳着光芒飞行”被赋予了象征意义,

"拖曳着光芒飞行”的星星是经过小禾用铅笔修改过的,象征着小禾是自己梦想的"维修师”,她用坚持、努力、

刻苦追逐着自己的梦想,改写着命运;由文中“我梦见教室里长满了星星,小禾幽幽地说"可知,"星星"也象征

了小禾的"梦想",而"我"是小禾梦想的"维修师",通过借书给小禾、用蜡油和蜡屑为其做蜡烛等事,帮助小禾

追逐求学之梦。

主题义:从这篇小说的现实意义看,"星星"也象征了众多像小禾一样的乡村孩子的"梦想",小禾通过坚持不懈

的学习,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她最终又选择成了一名支教教师,帮助更多孩子实现读书的梦想,从这个

意义上说,小禾也成为众多孩子梦想的"维修师"。

8.DJN9.B10.B11.(1)陶渊明少年时就有高雅的志趣,学识广博,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

卓尔不群,任性率真,不受拘束。

(2)后来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济阳,每天都到陶渊明那里喝酒。12.①朋友赠钱,悉送酒家;②遇酒

便酌,醉酒而归;③不晓音律,酒酣辄奏;④设酒待客,酒醉遣客。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贤能的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

己呢?”

"贤者处世","处世"作"贤者"的谓语,句意完整,后面D处断开;

"无道则隐""有道则至",句式对称,句意相关,中间J处断开;

“今子生文明之世","今"为副词,一般放在句首引出后面内容,其前N处断开。

故DJN三处需要断句。

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薪水,在文中指俸给,意谓供给柴水等生活上的必需费用,相当于生活费用”错。薪水,在文中指打柴汲水。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挥手离开"错。文中意思是"陶渊明挥手让檀道济离开”。

故选Bo

12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高趣",高雅志趣;“属文",写文章;"任真",任性率真。

(2)"为",担任;"日",每天;"造",到,前往;"焉",兼词,"于此”。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原文"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可见,陶渊明朋友赠钱,悉送酒家;

②由原文"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可见,陶渊明

遇酒便酌,醉酒而归;

③由原文“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可见,陶渊明不晓音律,酒酣辄奏;

④由原文"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可见,陶渊明设酒待客,酒醉

遣客。

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潺阳柴桑人。陶渊明少年时就有高雅的志趣,学识广博,擅

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不受拘束。家境贫困,父母年迈,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不能忍

受官职事务,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他也不去就任。亲自耕种,自谋生计,于是变得衰弱

多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饥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能的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

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么敢自认

是贤士呢,我的志向没那么高。”檀道济送给他一些精美的饭食,他却挥手让檀道济离开。后来担任镇军、建

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想暂且做几天官吏,换取归隐生活的费用,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就

让他去做了彭泽县令。他不让家眷跟随,送了一个劳力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生活费用,难以自给,

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人家父母的儿子,你要好好对待他。”陶渊明让把官府的公田

全都种上(可以酿酒的)秫稻,妻子、儿女坚持要求种粳稻,于是他才让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秫稻,五十亩种

粳稻。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县吏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穿戴整齐去面见他。”陶渊明感叹说:

“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人屈身行礼呢!”当天就解下印绶,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江州

刺史王弘想结识他,未能找到机会。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带着酒具,在半道栗里

(地名)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弟子和两个儿子用轿子抬着。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

不一会儿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抵触的情绪。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在溥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

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潺阳,每天都到陶渊明那里喝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

整天都等不到他。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两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到卖酒的那里,以便一来就能喝

酒。曾经在九月九日出来在屋旁菊花丛中闲坐,很久之后,满手握着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

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乐,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酣畅时,总是弹拨一番来抒发情怀。来拜

13

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

他的真诚直率达到这种地步。

13.B14.①以景结情:描写了曲终人散之后,只有一川江水,几处青山。表现了湘灵的哀怨融入山水之

中,成为永恒的传说。省净明丽的画面令人回味无穷。②首尾照应:全诗以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

消失告终,形成一个首尾圆合的有机整体,使诗歌结构更加完整。③虚实结合:乐曲在高潮中戛然而止,诗

境从虚幻世界突然回到现实世界,出人意料。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但楚客并不理解其哀怨"错,"不堪听"应理解为"不忍听"。"楚客"领略了湘灵深藏在乐声里的哀怨心曲,禁

不住悲从中来,不忍卒闻。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以景结情,余音袅袅。诗的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的画面着力抒写湘水女

神的哀怨之情,结尾一笔跳开,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这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

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或许湘灵的哀怨之情已融入了湘江绵绵不断的流水,或许湘灵美丽的倩影

已化成了江上偶露峥蝶的数峰青山,或许湘灵和大自然熔为一体,年年岁岁给后人讲述她那凄艳动人的故事,

或许湘灵的瑟声伴着湘江流水歌吟,永远给人们留下神奇美妙的遐想。

呼应开头,首尾圆合。全诗从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虚实结合,突然转折,出人意料。在尽情地描写乐曲的表现力之后,使乐曲在高潮中嘎然而止,这是一重意外;

诗境从虚幻世界猛然拉回到现实世界,这是又一重意外。

1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绳""砺""艺

16.B17.文字虽然不是语言的如实记录,但是得拿语言做基础,其中有些是离语言不太远的,通过这些

我们可以对古代语言的演变有一定的认识(或: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古代语言的演变情况)。

18.①虽然短时间内不容易觉察到②坐具产生了③其实古今的差别是很大的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平仄不调”引号作用是表示强调。

14

A.表示特殊含义。

B.表示强调。

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引用。

故选Bo

17.本题考查学生辨识和修改语病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语序不当,主语相同,应把"虽然"移到"文字”的后面。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古代语言的演变获得一定的认识”句式杂糅,改为: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对古代语

言的演变有一定的认识(或: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古代语言的演变情况。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据前文"语言的变化"和后文"但日子长了就显出来了"可知,此处是说语言变化的特点,可以推知应填:

虽然短时间内不容易觉察到。

②处,据前文"没有专门供人坐的家具,后来生活方式改变了"和后文"椅子〃凳子’等字眼也就产生了"可知,此

处是说有了坐具,可以推知应填:坐具产生了。

③处,从后文"从几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来",以及后文阐述的语音的变化的内容,可以推知应填:其实古今的

差别是很大的。

19.①更新换代②耳目一新③栩栩如生20.①借代,"一卷在手"指代纸质阅读,"一屏当前"指代数字

阅读。②比喻,"春色无边"喻指内容精彩美好,"浩瀚无边”喻指内容丰富广博。③写出了两种阅读方式的不

同特点,突出了两种阅读方式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语言生动形象。21.等于"心"加"鬼",即因为

心里有鬼而感到惭愧。等于"耳"加"止(心)",即听到批评后内心感到羞愧。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空,本处是说科技赋能导致由阅读纸质图书到浏览数字图书的转变,是阅读方式的不断改变,以新代旧,

故可填"更新换代"。更新换代:用新的来代替旧的,亦指产品升级。

第②空,本处是说互联网时代,数字内容的创新表达和呈现方式令人有了欣喜的发现,故填写“耳目一新”。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

第③空,根据前文所举的“书中的人物动起来,演绎精彩故事情节"可知,此处是说书中的植物、动物、建筑,

通过互联网,呈现出的像活的一样,也更加生动形象,可填"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

逼真,像活的一样。

15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一卷在手"中"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