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的脚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时间的脚印
教学目标
1.筛选信息,感知课文内容。
2.寻找关键,理清文章思路。
3.赏析妙点,探索表达之趣。
教学重点
1.寻找关键,理清文章思路。
2.赏析妙点,探索表达之趣。
教学难点
寻找关键,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高士其《时间伯伯》
时间怎么会有脚步?时间的脚印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中去寻找答案。
二、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出版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火山和地震》《多变的地球》等科普读物。
三、析题、确定学习目标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题目《时间的脚印》就先声夺人,引发了我们的兴趣。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脚印"又是什么意思?
明确:拟人。痕迹、印迹、踪迹。“时间的脚印”就是地球变迁留下的印记。
究竟哪里潜藏着时间的印记呢?大家自读“阅读提示"回答:从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看,应重点学本文的什么?
阅读提示:
本文为我们解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岩石仿佛是原始的“钟表",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无声地讲述着自然传奇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大量信息。这样的“石头记”,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书,可以引导我们寻找“地下的宝库",为人类造福。
作者在文中,始终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将静态观察与动态分析、历史思考与现实认识融为一体,赋予大自然中“时间的脚印”更为深广的意义。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大量独立成段的单句,有提示重点内容、标示层次结构等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便于阅读理解。
明确:内容: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结构:理清本文清晰的说明脉络;语言:品析生动有趣语言。
出示学习目标——
1.筛选信息,感知课文内容。
2.寻找关键,理清文章思路。
3.赏析妙点,探索表达之趣。
四、发现时间的脚印
默读全文,找出文中的独句段分别是哪些?结合其它语段的内容,思考这些独句段中哪些语段起到了承上或启下的作用?你能由此理清文章的内容层次吗?
明确:独句段:1、5、7、11、13、18、22、24、27
承上作用:“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18)
“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24)
启下作用:“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5)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7)
承上启下作用:“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22)
“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27)
第11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与第13段“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是对第7段的进一步阐述。
文章的层次: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说明岩石“是记录时间的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
第二部分(第5至第29自然段)详细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第30、31自然段)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
小结: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
五、探索时间的脚印
1.研读课文8至18自然段,说说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说说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运动规律:岩石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
形成过程: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
作者并不是以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岩石的变化,而是将岩石的变化纳入辩证唯物主义的宏观视野中,这是一种辩证的科学主义精神。
2.请以沉积岩为例,说说为什么根据岩石的形成过程,我们能知晓过去的年月。
明确:岩石是由泥沙等落入湖海中的沉积物不断积累达到一定量时自身产生重压,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使泥沙胶结而形成的。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小结: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一种方式。
3.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的、生物的痕迹,那岩石保存了哪些痕迹?默读第22至29段,找出答案。
明确:岩石记录了地壳的活动、气候的变化、古代生物的状况、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自然界某些转瞬即逝的活动。
小结:这一部分详细地展现“时间的脚印",作者先介绍非生物的情况,其中先讲侵蚀作用对岩石的破坏,再讲新岩石的生成,最后讲地壳活动在岩石上留下印记;然后讲生物化石的例子,灵巧的结构,精心的安排,使本文虽然内容丰富却无纷繁杂乱之感。
六、欣赏时间的脚印
科学小品文,逻辑周密,语言严谨的同时,不乏形象具体的描绘。
(一)作为科普作品,首先要准确客观的介绍说明的内容。本文哪些语句体现出了说明的准确?
(1)说明方法的使用
①举例子。在讲到人对岩石的破坏时,举了建筑兰州铁路时,一个山头几分钟就被炸掉的例子;在讲到泥沙沉淀的后果时,举了我国洞庭湖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两个例子。这些例子都很简洁,有力地说明了问题。
②打比方。如课文中在说明风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把刮风沙比作“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在说明海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把冰河缓慢地移动比作“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生动形象。
③分类别。课文在说明岩石遭受各方面的“攻击”时,说明岩石保存了更多的历史痕迹时,都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2)起限制作用的词语的运用
如:“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二)难以察觉的地球时代的变迁,作者如何用形象具体的文字描绘出其深深浅浅、清晰明了的脚印的?跳读课文,划出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时间的脚印的句子,做简单的欣赏。
明确:文章在讲述中大量运用拟人化的写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
(1)将“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以及风雨等对岩石的破坏说成是“攻击”,仿佛是有意识的行为。这样就强化了它们与岩石的敌对性。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无时无刻不经受着磨难"。
(2)三个并列短语构成排比句,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几种自然力的气势。“冲来了"“爬来了”也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述,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挡的威力。
(3)说“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轻小的沙砾”去“旅行",也是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这样写,增强了事物的主动性(沙砾)或被动性(石块),生动有趣。
(4)用“躺”字形容岩层的生成状态,化动为静。准确而又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新生的过程。
小结: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把时间拟人化,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一种亲切感。
七、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让我们把眼光聚集到标题:《时间的脚印》仅仅五个字也会有无限趣味。请根据你对全文内容的把握,拟写一个副标题,作为你对课文标题的理解。
时间的脚印
——就是_____的印记
预设:
时间的脚印就是岩石里的印记;
时间的脚印就是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留下的印记
时间的脚印就是地壳变化留在岩石里的印记
时间的脚印就是地球将发展的过程留在岩石里的印记
时间的脚印就是时间流逝所留下的印记
八、明晰心中的脚印
作者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宏观视野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二零二四年计划的环保技术研发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物流服务合同的物流服务范围和质量标准3篇
- 2024年度热泵节能改造合同3篇
- 2024年度广告投放合同:商场广告位租赁及发布合同2篇
- 2024年度人脸识别技术校园门禁系统安全评估合同
- 2024年度教育培训服务合同标的万名员工培训
- 2024年度体育赛事组织合同竞赛规程3篇
- 2024年度旅行社服务合同(出境游)2篇
- 石灰粉购销合同
- 消火栓购销合同
- 工程创优监理方案
-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生登记表
- 管道阀门更换施工方案
- DB34-T 4700-2024 智慧中药房建设与验收规范
- 物流行业人员培训:仓储与库存管理
- 物流管理职业生涯规划
- 师范类专业职业规划
- 《拼多多运营方案》课件
- 《道路客运输驾驶员两客一危安全警示教育培训》心理健康课件
- 21《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冬歇期安全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