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的古诗文阅读题型_第1页
2024年新高考的古诗文阅读题型_第2页
2024年新高考的古诗文阅读题型_第3页
2024年新高考的古诗文阅读题型_第4页
2024年新高考的古诗文阅读题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新高考最新的古诗文阅读题型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让国,俱逃归周。及至西伯卒,

武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

孝乎?以臣伐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武王既平殷,夷、齐耻之,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

而食之。作歌曰:"登彼西山兮,爰采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

矣。”

(节选自孔颖达《春秋正义》)

材料二:

圣人之道,中而已矣。尧舜禹三圣人,为万世法,一允执厥中也。

不及不谓之中,过亦不谓之中。请即此而论之。伯夷、叔齐,孤竹君

之二子。其父将死,遗命立叔齐。父卒,叔齐逊伯夷。伯夷曰:“父

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立而逃之。其后,周武王伐商,去隐于首

阳山,耻食周粟,遂饿而死。孔子尝称之,曰“古之贤人”,孟子尝

称之,曰“圣之清”。谁得而议之哉?虽然,抑有说也。

先君之国,受之于祖宗者也。父子传次以嫡以长,古之制也,易

此必乱。昔周太王三子:长泰伯,次仲雍,次季历。太王欲传位季历

以及昌,泰伯知之,即与仲雍逃之荆蛮,以顺父志,以成王业。孔子

称之以至德,且曰民无得而称焉。夷也苟知父志欲立齐,当效泰伯顺

父之志,隐然退避于治命之日,不当行己之志,显然辞让于乱命之余

也。叔齐亦不立而逃之,幸有中子以托国焉,苟无其人,其如先君之

社稷何?汤武之征伐,即尧舜之揖让,天下归周,天之命也。洁身自

远斯可已矣,何乃耻食其粟,独食其薇也,庸非周土之毛乎?斯皆过

乎中者也。呜呼,廉顽立懦[注],足可为百世师,过中失正,恐未臻

乎尧舜禹之道。此孟子之所以讥乎其隘而孔子至德之称在泰伯而不在

夷齐也厥旨深矣。

(节选自方孝孺《逊志斋集》)

[注]廉顽立懦:语出《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

夫廉,懦夫有立志。”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

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

分。(3分)

此孟子之所以讥乎A其B隘C而孔子至D德之E称在泰伯F而

不在G夷齐也H厥旨深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让,指谦让,与《汉书•苏武传》中“如惠语以让单于”的

“让”意思不同。

B、叩,指拉住、勒住,与《项脊轩志》中“以指叩门扉”的“叩”

意思不同。

C、兵,指用兵器杀害,用作动词,与材料二“为万世法”的“法”

用法不同。

D、毛,文中指土地上生长的草木,与成语“不毛之地”的“毛”

用法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文王去世之后,周武王东征讨伐商纣,伯夷、叔齐劝阻武

王未果,避世隐居到首阳山,他们作了一首诗批评武王以暴易暴。

B、依照古制,周太王应把王位传给长子泰伯,但他却想传位于

小儿子季历,泰伯得知后就逃跑了,孔子称赞泰伯的德行最高尚。

C、在方孝孺看来,天下需要贤明的君主,因此商汤和周武王征

讨前代暴君与尧舜禅让都符合天道,天下归服于周也是历史必然。

D、伯夷的行为虽然能够使顽夫变得廉洁,使懦夫坚定心志,但

孟子认为,他未能达到尧舜禹三位圣人的境界,不能够为百世师。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伐君,可谓仁乎?

(2)幸有中子以托国焉,苟无其人,其如先君之社稷何?

14、方孝孺对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行为是怎样评价的?请

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言怀

陆游

兰碎作香尘,竹裂成直纹。

炎火炽昆冈,美玉不受焚。

孤生抱寸志,流离敢忘君。

酿桂餐菊英,洁斋二沐熏。

孰云九关远①,精意当彻闻。

捐躯诚有地,贾勇先三军。

不然赍恨死,犹冀扬清芬。

愿乞一棺地,葬近要离坟②。

[注]①九关:指宫阙,朝廷。②要离:春秋末吴国勇士,后世亦

用以称壮烈之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兰碎尘犹香、竹裂纹尚直,诗人赞美它们的品格,以此表述

自己的心志。

B、第六句中的“敢”意为“岂敢”,以反问直抒胸臆,语气强

烈,掷地有声。

C、诗人虽然远离朝廷,但认为自己的拳拳报国之心应是为天下

人所共知的。

D、这首五言古诗运用比兴手法,巧妙化用典故,反复咏怀,风

格质朴刚健。

16、诗人先说“捐躯诚有地”,又说“愿乞一棺地”,你对此如

何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工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南粤中学的校训中有“自强”“弘毅”四字,前者语出《周

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后者则出自《论语》的

“,,

,O

(2)杜甫在《登高》中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两句描写了自己晚年孤独病弱的境况,其《登岳阳楼》中

“,”两句也写出了类似的境况。

(3)学校的“文学廊”为古今诗人制作名片,文佳想引用两句

诗来概括曹操的形象,陈老师提醒他用曹操自己写的诗就很合适,比

如“,“。

答案

10、(3分)CFH[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3分)C

12、(3分)D

13、(8分)(1)父亲死了不(好好)安葬,就要发动战争,

可以称得上孝吗?以臣子的身份去讨伐君主,可以称得上仁吗?[4

分。大意2分,“干戈”“以"各1分。]

(2)幸亏有次子交托社稷啊,如果没有这么一个接任国君的人,

那又能把先王的社稷怎么办呢?[4分。大意2分,“幸”“苟”各1

分。]

14、(3分)①洁身自好(保持高洁);②过中失正。

[答出任意一点2分,两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5、(3分)C

16、(6分)①诗人先假想自己有一天能实现为国杀敌的理想,

那他必勇冠三军,哪怕捐躯亦在所不惜;②但如果报国理想落空,也

希望能葬在吴国勇士的坟边;③两句诗前后相连,抒发诗人生死不变

的忠诚之情,体现始终如一的气节。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

给分。]

17、(6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亲朋无一

字老病有孤舟

[每空1分。凡错、漏、多字,该空不得分。]

(3)示例一:老骥伏杨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示例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示例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每空1分。凡错、漏、多字,该空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符

合要求,可给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子贡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选自《论语•雍也》,有删改)

材料二: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

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

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

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

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

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

下治。

(选自《墨子•兼爱》,有删改)

材料三: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

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

王日:“王政可得闻与?”

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

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

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

斯四者。《诗》云:'符矣富人,哀此茕独。'"王曰:“善哉言乎!”

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粮粮,于

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

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

王何有?"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对日:“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

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

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

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

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

分。(3分)

仕者A世禄B关C市讥D而不征E泽梁F无禁G罪H人不孥。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之,此处为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现代

汉语的助词“的”,与《五石之瓠》中的“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中的

“之”意义和用法不同。

B.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场所,凡朝会、祭祀等重大典礼

都在明堂举行。

C.耕者九一,指井田制。土地分为井字形九区,周边八区为私

田,中间为公田,公田八户共同耕种,此即九分抽一的税率,是孟子

以为最理想的土地制度。

D.“内”与后文的“外”是针对男女而言的,意义与《人皆有

不忍人之心》中的“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中的“内”意思相

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重点谈论儒家学说中两个重要的道德范畴“圣”与“仁”。

孔子认为“圣”是人格修养中最高的境界,就连尧舜也难以达到。

B.材料二中,作者从正面立意,假设天下人“兼相爱”,就能

消除种种乱象,使天下大治。

C.材料三中,有人劝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拿不定主意,咨

询孟子,孟子趁机向齐宣王宣传王政主张。

D.材料三中,齐宣王肯定孟子的王政主张,但又不想实行,辞

以“好货”“好色”,孟子说,只要“与百姓同之”就行,最终说服

了齐宣王。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4分)

(2)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

者。(4分)

14.这三则材料既体现了孔孟儒家思想的一脉相承,也体现了儒

墨两家思想的相通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三则材料思想的相同点。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别

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涧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张长江空自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

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

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

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

不同。

16.尾联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在抒情方式和表达效果上都有所不同,请结合

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述而》中的“我欲仁,斯仁至矣”,与《论语•颜

渊》中的“,”,都强调了提高自

我修养依靠自觉的儒家思想。

(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以“,

”批评当时存在的不正“士风”。

(3)炮哥在整理高考诗词笔记时,想给“对写”这一手法找几

个具体的例子,但苦思冥想,还是想不出来,作为他的好朋友,你

推荐的句子是“,

答案:

10.BEG

11.D

12.D

13.(1)看待子女、弟弟、臣下就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做出不

慈爱的事?所以不孝不慈的现象都没有了。[“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