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循环系统_第1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循环系统_第2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循环系统_第3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循环系统_第4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循环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循环系统目录contents循环系统概述心脏结构与功能血管结构与功能血液成分与功能循环系统调节机制常见循环系统疾病及其防治策略01循环系统概述定义循环系统是一个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复杂网络,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通过心脏泵血,将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等输送到全身各部位。在毛细血管处实现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血液中的白细胞和抗体能够抵御病原体入侵。通过调节血流量和血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1.运输3.防御4.调节2.交换定义与功能作为循环系统的动力源,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心脏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分别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从全身回收血液到心脏以及在组织和器官间进行物质交换。血管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具有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功能。血液组成部分循环系统为全身各组织和器官提供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细胞代谢和生命活动。维持生命活动通过调节血流量、血压和血液成分,循环系统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调节内环境稳定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和抗体能够抵御病原体入侵,保护机体免受感染。防御功能循环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生理需求和外部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的运行状态,保证机体在各种环境下的生存和适应能力。适应环境变化生理意义02心脏结构与功能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约2/3在正中线左侧,1/3在右侧。心脏呈倒置的圆锥形,前后略扁,心尖指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心脏表面有三条沟,分别为冠状沟、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是心脏表面分界的标志。心脏位置及形态心腔结构特点01心脏内部被分为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02心房和心室之间通过房室口相通,房室口附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房室瓣为二尖瓣,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房室瓣为三尖瓣。03心肌细胞分为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两种类型。工作细胞主要负责心肌的收缩功能,具有兴奋性和收缩性。自律细胞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包括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心肌细胞类型及其特性心脏传导系统是由位于心肌内能够产生和传导冲动的特殊心肌细胞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右束支、左束支和Purkinje纤维等。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右侧心内膜深面,冠状窦口前上方。房室束又称His束,起自房室结,穿过中心纤维体,沿室间隔膜部后下缘前行。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界沟上1/3的心外膜深面。心脏传导系统03血管结构与功能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位,管壁较厚,弹性大,可分为大、中、小动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将血液从全身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管壁较薄,弹性小,可分为大、中、小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细小血管,管壁极薄,通透性强,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030201血管分类及分布血管壁结构特点单层扁平上皮,具有抗凝、抗炎、调节血管通透性等作用。位于内皮细胞下方,由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等构成,具有支撑和保护作用。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外基质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由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等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内皮细胞基膜中膜外膜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血管收缩;副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血管舒张。神经调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可引起血管收缩;一氧化氮、前列环素等舒血管物质可引起血管舒张。体液调节当动脉血压升高时,血管平滑肌可发生自身调节性舒张,以降低血压;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血管平滑肌可发生自身调节性收缩,以升高血压。自身调节血管舒缩调节机制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微循环的调节对于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淋巴循环指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形成的循环。淋巴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运输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调节体液平衡以及参与免疫防御等。微循环与淋巴循环04血液成分与功能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血浆占55%,血细胞占45%。血液呈弱碱性,比重约为1.050-1.060,粘滞性、渗透压和凝固性都有其特定的生理意义。血液组成及理化性质理化性质血液组成生理特性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具有变形性和悬浮稳定性。功能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血红蛋白与氧气的可逆性结合实现。红细胞生理特性及功能白细胞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免疫作用白细胞可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三类。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具有吞噬和杀菌作用;单核细胞可转化为巨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参与特异性免疫。分类白细胞免疫作用及分类血小板能黏附在血管破损处的内皮下胶原上,形成止血栓。黏附血小板之间通过GPⅡb/Ⅲa等黏附蛋白相互连接,聚集在一起,加强止血效果。聚集血小板活化后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ADP、5-HT、血小板第4因子等,进一步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释放血小板内的收缩蛋白发生收缩,使血凝块回缩,封住血管破口。收缩血小板止血机制05循环系统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途径和效应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如心率、心肌收缩力和血管张力等。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通过神经纤维与心血管系统相连,对心血管活动进行精细调节。效应器包括心脏、血管平滑肌等,接受神经调节信号后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03血管活性肽如内皮素、一氧化氮等,具有舒张或收缩血管的作用,参与血压和血流量的调节。01儿茶酚胺类激素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通过激活受体来调节心血管功能,增加心率、心肌收缩力和血管张力。0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通过调节血容量和血压来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体液调节因子及其作用心脏与血管的相互作用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血管则通过调节自身的张力和容量来影响心脏的输出量和血压。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内分泌腺体的分泌活动来影响体液调节因子的水平;而体液调节因子又可以反过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循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循环系统为其他系统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并带走代谢产物;同时,其他系统的功能状态也会影响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节。例如,运动系统活动时,肌肉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循环系统就会通过增加心率和心输出量来满足这种需求。组织器官间相互作用关系06常见循环系统疾病及其防治策略高血压病主要是由于心脏输出血量增加、血管阻力增大或血容量增多等因素导致。遗传因素、饮食、生活习惯等也与高血压病发病密切相关。发病机制高血压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使用降压药,如利尿剂、ACE抑制剂、钙通道拮抗剂等。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治疗方法高血压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冠心病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危险因素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精神压力等。预防措施预防冠心病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如保持血压、血脂、血糖在正常水平,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适量运动,减轻精神压力等。临床表现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根据病情不同,还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心悸等症状。治疗方法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使用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拮抗剂等。非药物治疗包括心脏再同步治疗、心脏移植等。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的一种疾病,可引发心绞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