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目标】1、立足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2、认识各国政治制度的局限性,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3、联系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各国依据各自国情确立的政治制度。【重点难点】1、重点: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基本内容。2、难点:欧洲思想解放与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之间的历史逻辑。【教学过程】导入:资产阶级影响力的扩大与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是密不可分的。所谓“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正是在思想解放的影响之下,资产阶级逐渐站上世界舞台中心,深深影响历史发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资产阶级是如何站上历史舞台,又是如何站稳脚跟的,即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新课:一、“理性”的狂飙----打碎旧世界(一)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厘清概念】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殖民)社会制度的革命。其目标是推翻封建(殖民)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其实质是以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旧的生产关系的阻碍,引起阶级(民族)矛盾的激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根本: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激化了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之间的矛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以和平手段,把英国改造成君主立宪制国家,为英国开辟了和平渐进的发展之路。特点:长期性、曲折性反复性、妥协性【问题探究】结合教材知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取得了哪些成果?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为:革命成果:1689年《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1701年《王位继承法》,限制天主教权利,限制王权。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并确立。思维拓展:关于“光荣革命”【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采用“不流血”方式的原因,并思考如何理解“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PPT展示材料】材料:光荣革命”其实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说其“光荣”就在于它不流血。其原因在于国家的统治阶层已齐心协力,下决心要把詹姆士搞下台。他们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虽然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或总结为:原因:政治方面,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统治阶层内部达成妥协;宗教方面,天主教的复辟,会迫害清教徒;社会方面,不愿下层民众的参与;经济方面,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缓慢,资产阶级实力比较薄弱。理解:社会性质上,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政治制度上,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的转变;国王权力来源上,由“君权神授”向议会授予的转变。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原因:(1)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根本)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启蒙思想的影响过程:1775.41776.7.417811783莱克星顿发表《独立宣言》约克镇英英国承认枪声战争宣告美国独立军投降美国独立开始性质: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意义:美国独立(美洲第一个),它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提供了先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815--1848--1875)原因:(1)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根本)(2)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3)启蒙思想的影响过程:(曲折复杂,政权更替频繁)【问题探究】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曲折反复的原因?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为:政治:君主制传统强大;经济:小农经济长期存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思想:皇权思想浓厚;国际:外国势力对法国的干涉。(二)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全球扩展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原因:①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②阶级矛盾尖锐;③克里米亚战争的战败。(2)内容(“二一九法令”)A.经济改革:废除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通过赎买得到土地;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B.政治改革: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3)评价: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1)背景: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矛盾尖锐。(2)过程:A.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B.林肯总统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1865年,内战结束。(3)意义:(评价)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3、意大利的统一根本:19世纪中期的分裂状态(缺乏统一市场)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4、德意志的统一根本:国家分裂(缺乏统一市场)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式:三次王朝战争,武力统一成立帝国:1871年,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在巴黎凡尔赛宫宣布建立德意志帝国成立。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二元制”)特点: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5、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1)背景:①根本原因:幕府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19世纪中期,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③1868年“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前提)内容:(明治天皇大刀阔斧改革)A.建立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即废藩置县、四民平等)B.推行三大政策:“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C.1889年颁布宪法,确立了近代天皇制政体;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是天皇权利的代行机构(“二元制”君主立宪)(3)影响:明治维新推动日本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二、“理性”的实践------建设新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传统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模式为:生产资料私有制+市场调节+资产阶级政权。(一)英国:君主立宪制(议会制)1.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1721年)【问题探究】根据图示结合教材所学知识,探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①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地位更突出;②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③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④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融为一体的混合物。2.两党制日益完善(19世纪)托利党托利党辉格党保守党自由党保守党工党(二)美国:共和制(总统共和)1787年宪法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四大原则:分权制衡、联邦制、共和制、主权在民分权制衡分权制衡联邦政府三权分立: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局限性:承认奴隶制;性别和种族歧视。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三)法国:共和制(议会共和)共和制的确立标志: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宪法)1875年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法国共和政体图示法国共和政体图示【问题探究】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875年宪法的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为:法国1875年宪法特点:①总统是国家元首、三军统帅,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②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拥有立法权,是权力中心。③总统和内阁共同拥有行政权。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握了众议院(国民议会)、参议院、内阁和总统等关键职位,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二元制)阅读教材P56【学思之窗】并结合图示,思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如何评价?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为:特点:①立法权不独立,受到行政权的制约。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二元制);②保留了深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③实行联邦制,普鲁士在帝国中占主导地位。评价:积极: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德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局限: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五)日本:君主立宪制(二元制)《大日本帝国宪法》,是日本基于近代立宪主义而制定的首部宪法,颁布于1889年2月11日,并于1890年11月29日施行。很多情况下,该部宪法也被称作《明治宪法》或《帝国宪法》。这部宪法在伊藤博文的德意志调查之后,通过天皇向黑田清隆首相亲手递交的方式发布,即所谓"钦定宪法"。该宪法标志着日本开始有限的宪政统治。【问题探究】阅读材料,思考日本1889年宪法的特点,如何评价?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为:特点:1889年颁布宪法,确立了近代天皇制政体;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是天皇权利的代行机构。评价: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本课小结】相对于封建制度而言,资产阶级共和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