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冲刺2022年高考生物考前回归教材基础知识自我检测_第1页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冲刺2022年高考生物考前回归教材基础知识自我检测_第2页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冲刺2022年高考生物考前回归教材基础知识自我检测_第3页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冲刺2022年高考生物考前回归教材基础知识自我检测_第4页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冲刺2022年高考生物考前回归教材基础知识自我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1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星础和i只自测

1.不同基因突变的概率是相同的(X)

2.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X)

3.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V)

4.细胞分裂中期不发生基因突变(X)

5.一般来说,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突变才能通过配子遗传给下一代(V)

6.基因突变不仅是可逆的,而且大多数突变都是有害的(J)

7.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DNA复制过程中(V)

8.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控制直毛的基因可以突变为控制长毛的基因(X)

9.获得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的原理是基因突变(X)

10.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之间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X)

11.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V)

12.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重组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X)

13.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增加、缺失或替换等,而基因突变则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

增加或缺失(J)

14.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但只有真核生物能发生染色体变异(V)

15.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其对生物体影响较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其对生物体影响较

大(X)

16.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而基因突变则不能(V)

17.作物育种中最简捷的方法是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科<X)

18.采用克隆的方法培育作物品种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V)

19.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奇数的作物品种都是经花药离体培养得来的(X)

20.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J)

21.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X)

22.基因型为aaaBBBCcc的植株一定不是单倍体(X)

23.基因型为Abed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V)

24.四倍体水稻与二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X)

25.单倍体育种是为了获得单倍体新品种(X)

26.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是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形成新的

基因型(J)

27.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J)

28.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培育成的个体是三倍体(X)

29.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都是高度不育的;多倍体是否可育取决于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

否成双,如果染色体组数是偶数可育,如果是奇数则不可育(X)

30.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论是同源染色体还是非同源染色体间都可能发生部分的交叉互换,这种交换属于

基因重组(X)

31.杂交育种与转基因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与

多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V)

32.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X)

33.由二倍体加倍后产生的四倍体,与原来的二倍体是同一个物种(X)

34.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X)

35.杂交育种一定需要较长时间(X)

36.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是基因突变的结果(X)

37.让高秆抗病(DDTT)与矮秆不抗病(ddtt)的小麦杂交得到Fi,F|自交得到F2,可从F?开始,选择矮秆抗病

的类型连续自交,从后代中筛选出纯种的矮秆抗病品种。类似地,用白色长毛(AABB)与黑色短毛(aabb)的

兔进行交配得到B,B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从F2开始,

在每一代中选择黑色长毛(aaB_)雌雄兔进行交配,选择出纯种的黑色长毛兔新品种(X)

38.若要培育隐性性状植物个体,可用自交或杂交,出现该性状即可(V)

39.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

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V)

40.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V)

41.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无论是自交还是相互交配,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再发生改变(X)

4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V)

43.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要有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X)

44.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V)

45.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都会直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X)

46.长期使用农药后,害虫会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这种抗药性的产生是因为农药诱导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突变

之故(X)

47.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

频率为5.67%(V)

48.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的改变,从而使生物向着

一定的方向进化(V)

49.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个体数量下降而减小(X)

好题晴练

一、单选题

1.既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又为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的是()

A.基因突变B.基因分离C.基因互换D.基因自由组合

2.下列不属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

A.发生频率低B.大多有利C.方向不确定D.随机发生

3.严重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会使患者发生溶血死亡。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

4.多倍体植株的果实富含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目前获得多倍体植株最常用的方法是()

A.用低温处理叶肉细胞B.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C.用X射线照射萌发的种子D.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或萌发的种子

5.下列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A.DNA变成了蛋白质B.DNA变成了RNA

C.基因数目减少D.基因结构的改变

6.果蝇的缺刻翅是由下图所示变异导致的,该变异类型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B.染色体数目变异

C.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增添

D.基因重组

7.下列有关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重组产生了原来没有的新性状

C.基因突变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D.基因突变丰富了种群的基因库

8.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A.易倒伏抗锈病与抗倒伏易染锈病的小麦杂交获得双抗新品种

B.用激光照射小麦种子获得抗寒新品种

C.一棵桃树经嫁接长出十几个品种的果实

D.秋水仙素诱导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

9.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④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④

10.某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个。如图中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11.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是常用的现代育种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C.杂交水稻的育种方式是杂交育种

D.除X射线外,用于诱变育种的其他物理诱变因素还有紫外线,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

12.下列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中一般发生频率最高的变异是()

A.染色体片段位置颠倒B.染色体片段的增加

C.基因重组D.染色体片段的缺失

13.雄蜂是单倍体,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卵细胞能发育成雄蜂的根本原因是()

A.蜂巢中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B.卵细胞中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套遗传信息

C.卵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卵细胞中含有核糖体等结构

14.秋水仙素能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

A.抑制染色体着丝粒分裂B.诱导染色体多次复制

C.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D.促进细胞融合

15.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有42条染色体,它的单倍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及染色体条数依次是()

A.3、7B.1、7C.3、21D.1、21

16.夏黑是一种三倍体无籽葡萄,果质酸甜可口,在江苏有广泛的种植。育种过程的原理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变异D.基因工程

17.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及多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包括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

B.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D.四倍体葡萄的果实比二倍体葡萄的果实大

18.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数目变异不改变生物性状

B.三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C.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有可能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

D.单倍体由末受精的卵发育而成,自然界中无正常的单倍体动物

19.与常规的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

A.提高了变异的频率B.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提高了新品种的蛋白质含量D.增强了新品种的抗病能力

20.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通过某种育种方法培育出以下基因型的个体:①aaBB、②Aabb,则获得①②

个体最适合采用的育种方式分别是()

A.诱变育种杂交育种B.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

C.杂交育种诱变育种D.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

21.低温诱导和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能对植物细胞产生类似的影响使得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这种影响是

()

A.抑制纺锤体形成B.促进染色体复制

C.抑制细胞有氧呼吸D.促进细胞分裂

22.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产生变异B.出现地理隔离

C.出现生殖隔离D,数量迅速增加

23.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叙述错误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B.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4.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种群内的个体彼此可以交配

C.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机械集合D.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25.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

A.表现型B.基因型

C.不利变异的基因D.肽链结构

2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内容的是()

A.基因多样性B.种群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27.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A.基因突变B.染色体变异C.随机交配D.自然选择

28.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哪三个层面()

A.物种、种群、群落B.细胞、物种、生物圈

C.基因、染色体、细胞D.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29.下列有关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枯叶蝶的翅很像一片枯叶,这是枯叶蝶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适应有相对性

C.个别生物不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D.适应有局限性

30.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基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31.青霉素的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万古霉素是一种新型的抗生素,其结构与作用原理类似

于青霉素,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万古霉素因干扰细菌增殖而发挥抗菌功效

B.万古霉素的使用使细菌产生抗万古霉素的变异

C.青霉素过敏者一般不建议使用万古霉素

D.万古霉素的使用会使细菌群体中抗万古霉素的基因频率提高

3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型

B.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生物的进化

C.捕食者不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依据

33.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为显性。人群中,蓝眼个体占30%,褐眼个体占70%且其中显性纯

合子20%。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

A.0.7和0.3B.0.50和0.50

C.0.45和0.55D.0.55和0.45

34.下列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模型的是()

A.过度繁殖一遗传变异一生存斗争一适者生存

B.遗传变异—过度繁殖一生存斗争一适者生存

C.过度繁殖T生存斗争T遗传变异一适者生存

D.遗传变异T生存斗争T过度繁殖T适者生存

35.关于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了“收割理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捕食者的出现不会影响被捕食者的进化和发展

C.捕食者往往优先捕食个体数量相对较少的物种

D.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36.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频率为

60%,Aa基因型的频率为4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的基因频率为()

A.1/6B.1/5C.2/5D.3/5

37.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蟆表现为共同进化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

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38.下列各组不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A.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B.黑种人和白种人

C.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D.开红花的月季和开黄花的月季

39.有人将某种昆虫移入新的地区后,发现它在形态上与原物种有了明显差异。科学家将它与原物种交配,

结果仍然能产生可育后代,因而认定它们仍属于同一物种。认定的理由是它们之间不存在()

A.基因交流B.基因突变C.地理隔离D.生殖隔离

40.研究发现,某金鱼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与体色有关的等位基因A、a,且A、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一段时间后,若a的基因频率变为95%,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此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一定为5%

B.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C.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较大改变,一定产生了新物种

D.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环境导致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

4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强

C.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二、综合题

42.下图所示的是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原图解。请据图回答:

蛋白质正常异常

氨基酸谷氨酸颈氨酸

[②t

rnRNACDA.④

to丁

DNACTT③CAT

GAA~~*GTA

(1)该病的根本原因是:DNA发生了③。此病十分少见,说明该变异的特点是。

(2)由图可知,决定缴氨酸的密码子为

(3)该病例表明,基因通过改变红细胞中______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3.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

色体上,实验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

AABBXaabb

丫射线②I

AaBb

③⑥

AaBB

aaB_⑤aB

@10⑦|

aaBBAAaaBBbbaaBB

(1)过程②—③一④的育种方法是,其原理是。

(2)过程②—⑤的育种方法是,过程⑤使用的试剂是。

(3)过程②一⑥一⑦的育种方法是,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最大的优点是

参考答案

1.A

【分析】

1、生物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2、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这

三者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其中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详解】

A、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

B、等位基因分离没有产生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C、基因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是基因突变才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

源,C错误;

D、基因的作用组合属于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D错误。

故选A»

2.B

【分析】

基因突变的特征:①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②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③基因突变的频

率是很低的;④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详解】

A、自然情况下,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A错误;

B、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突变后的基因是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B正确;

C、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错误;

D、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D错误。

故选B。

3.A

【分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细胞水平的表现为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分子水平的改变表现为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被

替换。

【详解】

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其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对碱基的替换,该变异属于基因突

变,A正确,BCD错误。

故选Ao

4.D

【分析】

多倍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获得多倍体,应设法是细胞中的染

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

A、叶肉细胞高度分化,不在分裂,低温不能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B、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不能获得多倍体,B错误;

C、用X射线照射萌发的种子会使之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

D、秋水仙素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或萌发的种子,可获得多

倍体,D正确。

故选D。

5.D

【分析】

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

变异的根本来源。

【详解】

A、DNA控制蛋白质合成,但不可能变成蛋白质,A错误;

B、DNA通过转录合成RNA,但不可能变成RNA,B错误;

C、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所以基因数目不会减少,C错误;

D、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由于碱基对的替换、缺失或增添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D正确.

故选D。

6.A

【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详解】

由图可知,由正常翅变成残翅的过程中,含有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了,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

失,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D

【分析】

基因重组:在生物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自由组合。

类型:①减I后期,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②减I前期(四分体时期),随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交换。

特别提示: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从分子水平上看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可以发生在发育的任何时

期,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而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详解】

A、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错误;

B、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而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性状组合,B错误;

C、因为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C错误;

D、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使基因库内的基因更丰富,D正确。

故选D。

8.B

【分析】

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出现了新的性状;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染色体变异使

得染色体结构变化或染色体数目变化,从而导致基因数目变化或基因排列顺序改变。

【详解】

A、易倒伏抗锈病与抗倒伏易染锈病小麦杂交获得双抗新品种属于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

B、用激光照射小麦种子获得抗寒新品种属于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B正确;

C、一棵桃树经嫁接长出十几个品种的果实,为无性繁殖,不能产生新基因,C错误;

D、秋水仙素诱导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染色体变异,不能产生新基因,D错误。

故选Bo

9.B

【分析】

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一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是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应用基因重组原理的有杂

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利%

【详解】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①符合题

总;

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的育种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其原

理是基因重组,②符合题意;

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③不符

合题意;

④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④不符合题意。

综上分析可知,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①②。

故选Bo

10.C

【分析】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

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

有几个染色体组。

【详解】

A、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分为2种形态,则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

B、细胞中也含有4条染色体,2对同源染色体,则染色体组为2组,B错误;

C、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则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4条形态不同的染色体,而且是一组非同

源染色体,C正确;

D、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内4条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11.C

【分析】

杂交育种就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诱变育种就是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错误;

C、中国荷斯坦牛、杂交水稻的育种方式是杂交育种,C正确;

D、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属于化学因素,D错误。

故选C。

12.C

【分析】

1、基因重组的两种类型:

(1)在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这样,

由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就可能具有与亲代不同的基因型,从而使子代产生变异;

(2)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

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2、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四种类型。

【详解】

ABCD、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是时候,一定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基因

重组,即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以发生基因重组的概率是最高的,ABD错误,

C正确。

故选C。

13.B

【分析】

1、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己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

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2、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

单倍体。

【详解】

卵细胞能发育成雄蜂的根本原因是卵细胞中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故选Bo

14.C

【分析】

多倍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体细胞在正常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已经复制,但由于受到某些外界环境

因素(温度、湿度骤变等)的影响,使得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受阻,染色体不能分配到子细胞中去,于是

形成染色体加倍的细胞.在此细胞基础上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即可形成加倍的组织或个体。

【详解】

A、抑制着丝粒的分裂不能是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B、秋水仙素只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不能诱导染色体多次复制,但能诱导基因发生突变,B错误;

C、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

极,从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

D、促进细胞融合的化学物质是聚乙二醇而不是秋水仙素,D错误。

故选C。

15.C

【分析】

1、单倍体概念: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特点(以植物为例):与正常植株相比,植株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

【详解】

配子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含有3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因此,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培育出小麦幼苗是单

倍体,其体细胞含三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6.C

【分析】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是染色体变异;多倍体育

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详解】

三倍体夏黑无籽葡萄是二倍体与四倍体葡萄杂交培育获得的,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育种原理是染色体

变异,C正确。

故选C。

17.B

【分析】

染色体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套非同源

染色体。

单倍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个体。

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详解】

A、一个染色体组中包括一套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A正确;

B、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如单倍体小麦,B错误;

C、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只有一个染色体组,C正确;

D、多倍体植物有果实和种子较大的特点,D正确;

故选B。

18.C

【分析】

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两者均能改变生物的性状,严重可能使生物死亡;

由于受到外界因素和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

异。

2、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若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则为二倍体,若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则

为多倍体。

3、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如:蜜蜂中的雄蜂。

【详解】

A、染色体数目变异也会改变生物性状,A错误;

B、三体是指生物体细胞中某一号染色体有三条,B错误;

C、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可能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C正确;

D、雄蜂就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单倍体动物,D错误。

故选C。

19.B

【分析】

关于“单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

正常植株的染色体的数目;

(3)特点:明显的缩短了育种的年限;获得的种都是纯合的,自交后产生的后代性状不会发生分离。

【详解】

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首先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取单倍体,然后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诱

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二倍体。单倍体育种可以再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发

生性状分离,因此与常规的杂交育种相比,其主要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正确。

故选B。

20.C

【分析】

诱变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原理是基因突变,优点是能提高变异频率,

加速育种过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缺点是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

和性质不能控制。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获得所需

要的表现型类型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方法:杂交•自交—选优,优点是能根据人的预见把位

于两个生物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于一身,缺点是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

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染色

体变异,优点是可大大缩短育种时间。

【详解】

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植物要培育出①aaBB的个体,可采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方法,但

诱变育种的成功率低,单倍体育种涉及组织培养,滴加秋水仙素的过程,相比杂交而言要麻烦得多;故适

合采用杂交育种;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植物要培育出②Aabb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无b基因,

所以培育出②Aabb要经过诱变育种。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

故选C»

21.A

【分析】

低温或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后期分开的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引起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

倍。

【详解】

低温诱导和秋水仙素处理原理相同,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着丝点是正常分裂的,由于着丝点分裂后姐

妹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所以形成染色体加倍的细胞,A正确,BCD错误。

故选Ao

22.C

【分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

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3.B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

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A正确;

B、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错误;

C、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Bo

24.C

【分

同一种群的不同个体相互联系,并通过交配保持一个共同的基因库,因此,种群不是个体的机械集合。

【详解】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A正确;

B、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可以随机交配,B正确;

C、种群并不是同种个体的机械集合,而是可以自然交配的一个群体,C错误;

D、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种群,D正确。

故选C。

25.A

【分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

存;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详解】

自然选择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对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选择,具有更多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

特征的生物更容易在环境中生存下去,而生物的这些特征都是生物表现型的不同方面。

故选A»

26.B

【分析】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A正确;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包括种群多样性,B错误;

C、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B正确;

D、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故选B。

27.C

【分析】

本题是对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的考查。若一个种群数量足够大,在下列假设成立的情况下,群体的基

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的频率将世代相传,保持不变。即群体遗传结构处于平衡结构状态中。假设成立的条

件是:①有性生殖繁衍、②世代相互不重叠、③群体规模很大、④完全随机交配、⑤没有发生突变、⑥没

有出现迁徙、⑦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

【详解】

A、基因突变往往突变为它的等位基因,所以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A错误;

B、染色体变异会导致基因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可以改变种群基因频率,B错误;

C、随机交配不会产生新的基因,也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c正确;

D、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错误。

故选CO

28.D

【分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

及其变化。

2、基因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

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D

正确。

故选D。

29.C

【分析】

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适应具有普遍性、相对性和局限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解】

A、枯叶蝶的翅很像一片枯叫,这是枯叶蝶对环境的一种适应,A正确;

B、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具有相对性,B正确:

C、所有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C错误;

D、生物特有的形态结构只利于所处的环境,具有局限性,D正确。

故选C。

30.B

【分析】

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

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隔离:指不同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

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长期的地理隔离有可能导致生殖隔离进而产生新物种。

【详解】

A、隔离阻止了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

B、有些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B错误;

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导致基因库发生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C正确;

D、植物多倍体的形成过程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D正确。

故选B。

31.B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青霉素和万古霉素都可以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导致细菌失去了细胞壁的保护作用,

不能进行增值等生命活动。

【详解】

A、万古霉素因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导致细菌不能增值而发挥抗菌功效,A正确;

B、万古霉素不能使细菌产生抗万古霉素变异,只能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B错误;

C、由于万古霉素与青霉素的结构相似,因此青霉素过敏者不适合使用万古霉素,C正确;

D、万古霉素的使用会使细菌群体中抗万古霉素基因的基因频率提高,D正确。

故选B。

32.C

【分析】

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生物进化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

高等的过程,从中呈现生物进化生物进化出一种进步性发展的趋势。

【详解】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

B、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能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生物的进化,B正确;

C、捕食者往往捕食一些老、弱、病、惨的个体,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C错误;

D、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

的重要依据,D正确。

故选C。

33.C

【分析】

1、基因频率是在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

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详解】

已知褐色(A)对蓝色(a)为显性,人群中,蓝眼(aa)个体占30%,褐眼个体占70%且其中显性纯合子

20%,即Aa占50%,AA占20%,则A的基因频率=20%+50%+1/2=45%,a的基因频率=30%+50%+1/2=55%,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4.C

【分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1)过度繁殖: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

同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2)生存斗争: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

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生存下来。(3)遗传变异: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

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4)适者生存: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解】

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

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达尔文的进化论是:过度繁殖一生存斗

争T遗传变异T适者生存。C符合题意。

故选C。

35.D

【分

1、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详解】

A、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但不都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有些是在与无机

环境的斗争中而进化,A错误;

B、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存在自然选择的作用,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影响

被捕食者的进化和发展,B错误;

C、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C错误;

D、根据收割理论可以确定,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36.B

【分析】

基因频率指的是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详解】

由题干信息“AA基因型的频率为60%,Aa基因型的频率为40%”可推知A的基因频率为(60%+40%xl/2)

=80%即4/5,进而推知a的基因频率为1-4/5=1/5,该种群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基因频率不变,故随机交配

繁殖一代后a的基因频率仍为1/5。

故选B。

37.C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

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

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详解】

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叫做共同进化,而黑色与灰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