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历史试卷汇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章节综合_第1页
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历史试卷汇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章节综合_第2页
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历史试卷汇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章节综合_第3页
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历史试卷汇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章节综合_第4页
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历史试卷汇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章节综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历史汇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章节综合一、选择题1.(2023秋·北京怀柔·八年级统考期末)下面是同学们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据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剧本名称:第一幕:武昌首义第二幕:民国建立第三幕:清朝告终A.近代开端 B.军阀割据 C.国家统一 D.走向共和2.(2023秋·北京东城·八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一篇历史文章有如下关键词: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该文介绍的最有可能是哪一时期(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时期3.(2023秋·北京东城·八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以下是某同学搜集到的辛亥革命前后的几张图片。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应该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4.(2023秋·北京东城·八年级统考期末)梁启超认为“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因果关系成立的是(

)原因结果A太平天国运动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B义和团运动日军屠杀旅顺居民C护国战争袁世凯取消帝制D北伐战争促进了国共第一次合作A.A B.B C.C D.D5.(2023秋·北京西城·八年级统考期末)黄花岗起义中,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以上叙述可以用来说明黄花岗起义的(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意义6.(2023秋·北京西城·八年级统考期末)通过关键词梳理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发动公车上书”“发表《变法通议》”“筹划讨伐袁世凯”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邓世昌 B.梁启超 C.秋瑾 D.杨靖宇7.(2023秋·北京东城·八年级统考期末)孙中山被认为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孙中山(

)①发动“公车上书”②提出“三民主义”③成立中国同盟会④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2023秋·北京西城·八年级统考期末)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通过以下史料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据不完全统计,1912—1927年间,中国各省区大小兵变共有325起,其中1920年为40起;1922年为45起,是北洋军阀统治期间兵变最多的年代。A.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社会很动荡 B.反对袁世凯的斗争此起彼伏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济停滞9.(2023秋·北京西城·八年级统考期末)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①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了实际的约束效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23秋·北京昌平·八年级统考期末)有学者指出“到1914年底,袁世凯将民主制度的象征性成果悉数破坏,至此,所谓‘中华民国’只剩下了一块空招牌”。以下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通电声明拥护共和

②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宣统帝下诏退位

④武力镇压国民党反袁斗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3秋·北京密云·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发动萍浏醴起义1907年,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1911年,黄兴率领一百余名革命党人发动黄花岗起义A.革命派成立革命团体 B.革命派建立了革命政权C.革命党发动武装起义 D.全国各省陆续宣告独立12.(2023秋·北京密云·八年级统考期末)纪念币通常是为了纪念重大历史事件而发行的。下图纪念币所纪念的历史事件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D.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13.(2023秋·北京昌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刊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是(

)A.《时务报》 B.《民报》 C.《国闻报》 D.《知新报》14.(2023秋·北京东城·八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目睹了辛亥革命的瞿秋白曾用“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形容当时社会的变化,这反映出辛亥革命(

)①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②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③带来了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④是维新变法思想的一次实践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2023秋·北京东城·八年级北京二中校考期末)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同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任。就任后,袁世凯于1914年修订《总统选举法》,不但自己可以终身担任总统,还可以由他的子孙继任,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上述材料中,“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A.民国元年B.民国二年C.民国三年D.民国四年

参考答案1.D【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武昌首义、民国建立、清朝告终均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有关,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因此,剧本名称应该是走向共和,D项正确;近代开端指的是鸦片战争,排除A项;军阀割据出现在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导致军阀割据混战。因此,军阀割据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排除B项;辛亥革命与国家统一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定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二次革命即称讨袁之役,结果失败;袁世凯称帝是在1915年12月;护国战争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锣、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绝望而死。所以该文介绍的最有可能是北洋军阀时期,D项正确;洋务运动时期是19世纪60-9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A项;戊戌变法发生在19世纪末,时间不符,排除B项;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10月11日起义军攻占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据此可知,这几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①,D项正确;ABC项顺序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4.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护国战争中,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因此,护国战争与袁世凯取消帝制存在因果关系,C项正确;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的是辛亥革命,而不是太平天国运动,排除A项;日军屠杀旅顺居民发生在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与日军屠杀旅顺居民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B项;北伐战争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以后,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因,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C项。5.D【详解】根据“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可知这说明黄花岗起义起到了鼓舞全国人民斗志的作用,D项正确;AB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BC项。故选D项。6.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动公车上书”的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变法通议》是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文章,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后,梁启超和蔡锷先后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所以,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人物是梁启超,B项正确;邓世昌是在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的清军将领,排除A项;秋瑾是在1907年夏发动的浙皖起义中被捕遇难的革命党人,排除C项;杨靖宇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往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共产党员,排除D项。故选B项。7.B【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1905年孙中山创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中总结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1911年孙中山又策划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即②③④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1895年,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发动“公车上书”,①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包含①的选项,即排除ACD项。故选B项。8.A【详解】根据“1912—1927年间,中国各省区大小兵变共有325起,其中1920年为40起;1922年为45起,是北洋军阀统治期间兵变最多的年代。”可知,材料反映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社会很动荡,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反对袁世凯的斗争此起彼伏,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排除C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济停滞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9.A【详解】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精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①②③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后被袁世凯废除,没有充分发挥实际的约束效力,④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BCD项。故选A项。10.C【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专制,派人刺杀支持民主共和并意在牵制其权力的宋教仁,以孙中山为首的讨袁战争——二次革命爆发,但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反袁斗争,为了实现皇帝大梦,他还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②④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宣统帝下诏退位、通电声明拥护共和是袁世凯前期在一定程度上拥护民主制度的表现,①③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包含①③的选项,排除ABD项。故选C项。11.C【详解】根据材料“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黄花岗起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前夕,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清朝统治,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革命党人反清起义,而非成立革命团体,排除A项;这些起义大多以失败告终,并没能建立革命政权,排除B项;全国各省陆续宣告独立发生在武昌起义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12.C【详解】纪念币所纪念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根据所学,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C项正确;A项是洋务运动,排除A项;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排除B项;D项是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3.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创办《民报》,这是同盟会的机关报,宣传革命思想,B项正确;《时务报》《国闻报》《知新报》均宣传维新思想,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14.B【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可知,前者反映出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后者反映出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故②③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