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3∙黑龙江牡丹江四校联考]原始人类经历了从居无定所到定居,从采集到种植,
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工具的改进B.农业水平的提高
C.人工取火的发明D.建筑技术的进步
2.下面是中国部分早期文化遗址的分布情况。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
文化遗址__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地______________
仰韶文化今陕西省、河南省、山西省
良渚文化今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的太湖地区
马家窑文化今甘肃省、青海省一
大汶口文化今山东省
大溪文化今长江中游的两湖平原地区
河姆渡文化今浙江省东北部的宁绍平原和舟山群岛
A.地域聚集B.区域发展平衡
C.多元一体D.连续未有中断
3.在河南新郑沙窝李新石器时代遗址有一片比较密集的粟的碳化颗粒,在三门峡南交
口遗址的仰韶中期遗存中发现有水稻籽实与粟。此外,在郑州大河村、南阳淅川下王岗、郑
州西山古城等遗址中发现了大型新石器时代定居村落,还发现了同一时期家畜饲养的证据。
这表明新石器时代()
A.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已经出现
B.农业经济活动较为稳定
C.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基本形成
D.农业种植技术出现交流
4.考古发现,夏王朝时期朝廷的官职可分为政务、祭祀、农业、军事等类别。到了商
朝,地方上出现侯、甸、男、卫等行政长官和基层行政官吏。这说明夏商时期()
A.国家管理体制日渐完备
B.摆脱了神权对王权的制约
C.王权具有浓厚神秘色彩
D.官员分工已十分细致明确
5.三代早期,中华大地上各部族的始祖神话大相径庭;春秋以降,“诸夏共祖”说和
“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变法运动的推动B.宗法观念的增强
C.中原地区更先进D.百家争鸣的推动
6.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它们有很大的自主权,
甚至经常与商族处于战争状态。武王伐纣后,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
治格局。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
A.保障了对地方权力的制衡
B.密切了民族交流
C.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扩大了统治区域
7.直到夏、商、周三代,六畜才逐渐齐备。猪、狗、鸡常见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与定居农业生产方式相关;马、牛、羊多见于青铜时代文化遗址,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这
表明夏、商、周时期()
A.是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时期
B.农牧文明在交流融合中发展
C.农业养殖出现并得到了发展
D.游牧文明引领农业文明发展
8.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发掘中,“一陶罐粟在居室内发现,一陶钵粟是作为殉葬物放
在墓葬里”。该信息透露出当时半坡居民()
A.最早培育了农作物粟B.贫富分化已非常明显
C.农业生产已相当发达D.已过上农业定居生活
9∙耿铁华认为,数十万年前,先民们就没有固定在一个地点上。尽管各区域文化发展
不平衡,但在一个古老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体,维系着各区域、
各部落及联盟文化发展的总趋势。这反映出()
A.中华文化起源“单一中心”论
B.中原地区首先进入文明
C.中国古代文明的共同体孕育了中国文明的起源
D.原始农业的发展为文明的起源奠定了物质基础
10.[2023・四川射洪中学月考]下图是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
尊”,尊内底铸有铭文122字,“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
之乂(yi,治理、安定)民”。材料中的“中国”指当时()
青铜器“何尊”“中国”字样
A.统治的地域中心B.汉文化影响范围
C.封建政权的称谓D.中华民族的总称
11.据《左传》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种制度()
A.取消了贵族凭血缘获得的特权
B.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维护了大一统国家的长治久安
12.[2023∙辽宁营口期末考试]西周天子在都城所设大学称“辟雍”,由于有时天子也来
这里射箭或泛舟,所以也叫“大池”。大学教学内容以射、御、礼乐为主,尤以射为重。《礼
记•射义》云:“天子之大射谓之射侯……射中则得为诸侯,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西周大
学以射箭为主要学习内容是为了满足()
A.贵族生活娱乐的需要B.社会政治生活的需要
C.诸侯之间争霸的需要D.宗族权力继承的需要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4分,第14题12分)
13.[2023∙广东茂名高中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半坡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沙河东岸,是一个发达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
从出土器物和居住遗迹来看,其可分成早晚两个时期,早期以木构房屋建筑为主,晚期则多
采用泥土建造房子。在半坡村新石器时代人们遗留的房屋、窖穴中,还发现了很多当时使用
的生产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有石器、陶器、骨器等。
——摘编自《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的发掘》
材料二今甘肃、青海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可追溯到8000年前,据年代早晚可分为大地
湾文化时期、仰韶文化时期、马家窑文化时期等。早在7800年前的大地湾一期文化时期,
这一地区就种植油菜并养猪,人们已经把陶器作为炊具,亲煮食物;仰韶文化时期,人们通
过家养和狩猎,获得了鹿、羊、牛、鸡等肉食,并出现了灶;学者们还发现了马家窑文化时
期的小麦、水稻等丰富的碳化植物。
―摘编自董琦《考古视野下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饮食文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石器时代的经济生活状况。(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半坡遗址和甘肃、青海等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
遗址发现的意义。(6分)
14.文献与考古中的商周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般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摘自《礼记・表记》
材料二下图为西周早期青铜文物召百及铭文拓片,铭文记载了周王将毕地的土地“方
五十里”赏赐给召的史实。
(1)依据材料一,说明殷商在统治思想上有何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中铭文,说明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的特点。(8分)
课时作业(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了人类文明
的不断进步,A项正确。农业水平提高、人工取火发明、建筑技术进步一定程度上都是生产
力发展的结果,故排除B、C、D三项。
答案:A
2.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些文化遗址分布在不同区域,说明中华文明发源地不止一
处,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故选C项;地域聚集说法片面,排除A项;材料只能说明不同
区域有早期文化遗存,未体现出这些文明发展的程度,排除B项;材料信息体现不出连续性
问题,排除D项。
答案:C
3.解析:根据材料中“粟”“水稻”“家畜饲养”可知,此时期已有农业、畜牧业,
再结合大型定居村落可知,当时人们的农业活动具有一定规模,生活较为稳定,B项正确;
材料与精耕细作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粟和水稻的出土地都是在河南省内,不能得出南
稻北粟的种植格局,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农业种植技术的交流,排除D项。
答案:B
4.解析:由材料可知,夏商时期,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逐渐完善,官职有着明确的
分工,说明国家管理体制日益完备,A项正确;先秦时期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B项排除;
神秘色彩只在祭祀类官员中有体现,C项排除;D项“已十分细致明确”说法夸大,排除。
答案:A
5.解析:“诸夏共祖”说或“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即华夏认同观念增强。结合所
学,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社会发展水平较周边少数民族地区高,对周边民族产生了吸引力,
随着民族交往的密切,华夏认同观念增强,故选C项;中原地区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主要在
于农业文明的稳定性,变法运动只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之一,A项排除;宗法观念与民族交
融无关,B项排除;百家争鸣主要是在思想领域,D项排除。
答案:C
6.解析:据材料,商朝的内外服制度下,商王室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西周实行分封
制,通过血缘纽带形成“众星捧月”的政治管理格局,相较内外服制度而言,分封制加强了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周时地方对中央的从属关系,A项中“制衡”
表达错误;材料讲述的并非民族关系、统治区域变化,排除B、D项。
答案:C
7.解析:由材料可知,六畜的齐备体现了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流融合,故B项正
确;中国古代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A项排除;农业养殖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故C项
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游牧文明引领农业文明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B
8.解析:据材料在半坡遗址中出现被收集且定点存放的粟,说明当时半坡居民已过上
农业定居生活,故选D项;我国在半坡原始居民时期便已经开始种植粟,其栽培历史非常
悠久,仅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是半坡居民培育农作物粟的结论,排除A项;私有财产的
出现和差异化分配是贫富分化的表现,排除B项;粟的存放说明定居已出现,不能说明农业
相当发达,排除C项。
答案:D
9.解析:“先民们就没有固定在一个地点上。尽管各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但在一个
古老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体”可见中华文明是由不同地区的
文明共同构成的,故选C项;“数十万年前,先民们就没有固定在一个地点上”可见中华文
明没有一个单一的中心,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中原地区首先进入文明,排除B项;题干
不能反映原始农业发展为文明起源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排除D项。
答案:C
10.解析:题干中铭文的大致意思是,周武王灭商后,就公告天下说:我已据有“中国”,
治理天下的万民。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是指西周的统治中心,所以A正确;西周时期,
“汉文化”还没有形成,排除B;西周属于奴隶制政权,排除C;西周时期,“中华民族”
还没有形成,排除D。
答案:A
11.解析: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度,故选B项;分封制的纽带正是血缘
关系,排除A项;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项;分封制下诸侯具有较
大的自主权,隐含分裂因素,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排除D项。
答案:B
12.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西周大学教学内容以射、御、礼乐为主,射箭技术最重要,
这主要与当时社会政治生活有关,体现了人才选拔、分封诸侯、与周边部落之间的战争等政
治活动的需要,B项正确;满足娱乐需要只是一个方面,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诸侯争
霸割据混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化加油站租赁合同
- 人工智能服务合同
-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教学设计-3.3 多媒体信息处理8-浙教版
- 爱不简单《简·爱》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第六章小结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浙教版2023年 八年级下册 第10课智能创意 教学设计
- 粤教版(2019)必修一 4.3《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教学设计
- 货物商品购销合同(31篇)
- 租赁车合同书范本(3篇)
- 2025年协作合同书之十二
- 车间维修现场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 【全套】医院智能化系统报价清单
-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条款对照表
-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之期中专项练习:分段计费问题(解析版)
- 行政法学基础讲义
- 中建专项施工升降机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 录用通知书offer录取通知书
- Oracle数据库安全配置基线
- 1到六年级古诗全部打印
- PMC部绩效考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