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新疆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新疆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新疆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新疆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单选题

1、春秋时期,诸侯相争,大国肆意僭越礼制。针对这种混乱局面,大批思想家和政治

家极力主张以礼治世。他们活跃于各诸侯国,宣扬礼对政治的作用,或影响当权者的

决策,或直接参与政治,由此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潮流。据此可知当时()

A.礼乐制度破坏殆尽B.社会秩序亟待重建

C.儒家思想逐渐成熟D.思想文化较为繁荣

2、汉王朝以孝治天下,并把孝纳入官吏选举制度之中,成为个人社会评价的重要依

据。士大夫能持服三年者,身价倍增,如桃期为父服丧三年,乡里称之;如果遇丧不

奔,往往身败名裂,如元帝时陈汤“父死不奔丧”,为司隶校尉弹劾而下狱。这说明当

时()

A.治国理念影响社会风气B.选官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C.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D.民众道德水平普遍提升

3、在宋人的诗词中,有许多提及燕然、昆仑、天山、轮台、凉州、居延塞和贺兰山等

地。这些地方自唐朝安史之乱后,先后被吐蕃、回鹘和契丹等游牧民族政权控制,到

北宋范仲淹、王安石时已有300年,到南宋陆游、辛弃疾时已有450年,但这些政治

文化精英对此仍念念不忘。这种现象说明()

A.诗词传诵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B.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C.统一中国的文化认同穿越时空D.文化认同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

4、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威权在上,事皆亲决”。成祖时“奏章皆亲览,不假手他人”。

宣宗时始有票拟之制,“凡有大事皆与群臣商议,面决可否”。宪宗以后“帝渐疏于政

事”,于是票拟、廷议、廷推等决策方式日益重要,并演变成制度。这反映了()

A.制度建设服从皇权需要B.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C.内阁大臣代行丞相职权D.决策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5、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到:“近百年间,欧罗巴之众,高加索之族,借制器以

灭国,借通商以辟地,于是全球十九,归其统辖,智之强也。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

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由此可知,梁

启超主张()

A.提高国民素质是政府的中心任务B.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实现富国强兵

C.效仿西方崛起之路加强对外扩张D.发展学校教育与救之图存相结合

6、张骞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

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

厚资,而巨业为之下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这反映了()

A.企业的兼并破产现象严重B.民族企业发展对政治环境的诉求

C.民族资本家守法意识增强D.司法主权丧失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7、1938年冬至1939年春,有人对147个以师为单位的国民党部队的614名士兵进行

调查。结果显示,士兵知道“中国国民党”的占70%,知道“三民主义”的占48%。即使

知道“中国国民党”和“三民主义”的,他们也很少知道这两个名词以外的内容。这一调

查结果表明()

A.士兵的思想觉悟影响抗战斗志B.士兵出身低微,文化素质低下

C.国民党战时政训工作低效失职D.国民党政权失去了民众支持

8、197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后,中国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进一步提

升,唯有农田机械作业量随着农业机械拥有量的增加呈现出下降趋势。对这一现象的

合理解释是()

A.农业经营规模的缩小B.农业机械使用成本高

C.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D.机械化不适合于农村

9、在罗马法原始文献中,除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影响赔偿额的

确定:对能够避免的损失不作赔偿的原则;赔偿额以债务人在订立合同时可以预见的

损失为限的原则;能力利益照顾的原则等。这说明罗马法()

A.适应了帝国扩张的需要B.具有灵活性且与时俱进

C.旨在维护债权人的利益D.体现公正性和人文关怀

10、17世纪的荷兰,坚持准时、全额还款,让贷款人借款给他们的风险降低。同时,

奉行司法独立,注重保护个人权利特别是私有财产权。于是,资本逐渐流向荷兰这样

愿意遵守法制、保护私有财产的国家。这表明,当时荷兰()

A.最早建立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B.海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荷兰崛起D.因此确立起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H、在1871年的德国国会第一次选举中,社会主义工人党仅有代表2人。到1887

年,工人党的选票从1247万张上升到4933万张,代表人数上升到12人。1890年,该

党获得14273万张选票,在国会中占35个席位。这一变化表明德国()

A.议会政治进一步完善B.无产阶级具备和平夺权条件

C.马克思主义日趋成熟D.在欧洲率先实现了全民普选

12、1962年,赫克舍被肯尼迪任命为总统艺术顾问时说:“如果美国要想成为世界名

副其实的领导,对美国生活这一部分也就是现代艺术绝不能忽视,或者至少应与美国

社会的其他方面一视同仁。”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A.利用现代艺术宣扬其治国理念B.企图借助文化主导实现外交战略

C.重视现代艺术在生活中的地位D.对待艺术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

二、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加运河位于山东和江苏境内,竣工于明朝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是

南北走向的京杭大运河中唯一东西走向的一段。加运河开通前,从微山湖到台儿庄的

地势西高东低,湖面比台儿庄高20多米;京杭大运河从徐州至淮安段的河道易受黄河

泛滥的侵扰,经常阻塞;徐州、吕梁有两处急流是大运河上的鬼门关,过往船只稍有

不慎就船覆人亡。隆庆三年(1569年),总河都御史翁大立对徐州等地进行详细考

察,认为“别开一河以漕”,可避黄河运道之险。为解决水流湍急和水源流失的难题,

漕河官员在台儿庄至韩庄的河道上,依次建起八座陡门式船闸。为减少船闸的启闭次

数,每次过闸,船只须结队编组。为此,朝廷设闸官署4处,各设闸官1名。加运河

开通后,不但使京杭大运河避开了165公里的黄河之险,也使台儿庄从一个普通的村

庄发展成运河上的明珠城市,积淀了融南汇北、承东纳西的运河文化,成为“中国建筑

博览城”。

——摘编自杨传珍《加运河的通航与台儿庄的繁盛》

材料二:米迪运河位于法国南部,建成于1694年,与西部的加隆运河相连,沟通

了大西洋和地中海,是目前欧洲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路易十四开凿该运河

的初衷,是为了小麦运输能够绕过伊比利亚半岛从而避开西班牙的关税,也为更便捷

的商业运输和航运安全。米迪运河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有189.43米的水位差。为解

决水位高差和运河供水等难题,工程师里盖经过多年研究,通过运用现代力学原理和

轴承等技术,修建了黑山供水系统和瑙鲁兹分水岭、圣•傅亥奥勒大坝及水库、马尔帕

斯隧道、方塞汉娜级船闸等水利工程,终于建成了这条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整个航运

水系涵盖了船闸、沟渠、桥梁、隧道等328个人工建筑,与周边环境巧妙地融为一

体,从而产生一种和谐美的效果,堪称建筑技术史上的佳作。1996年,米迪运河被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

——摘编自万婷婷、王元《法国米迪运河遗产保护管理解析——兼论中国大运河申遗

与保护管理的几点建议》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珈运河和米迪运河在开凿上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珈运河和米迪运河起到的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运河文化的认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睿智的年月,那是蒙昧的年

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黑暗笼

罩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我们面前无所不有,我们面

前一无所有;我们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们大家都在直下地狱。

——摘编自【英】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

以上材料选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名作《双城记》,作者以辩证法视角概括了一个矛盾

交织的时代。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选取某一时空范围,仿照材料视角拟定一个标

题,予以论述。(标题示例:盛世与危机一3世纪的罗马。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神宗认为:“天下自五代分裂,多置郡县,以固疆圉。由是役繁民困,其

议并省之。''因而进行了州县省废的改革。这场改革主要发生在王安石当政期间,先后

持续十几年,一批州县被合并裁撤,但也有一些州县得以复建和新建,实际废州27

个、复建5个,废县144个、复建和新建28个。王安石指出:“东南州县,大抵患在

户口众而官少,不足以治之而河北所置州县太多河北东西两路是罢废州县的重点,

其中废州1个,废县38个,复建5个,实废33个,占全国实际废县数的28%。东南

地区如两淮、两浙、福建等7路,废州4个,废县3个,不及河北之零头,却又新置4

个。州县并废新建的主要依据是户口,但以神宗元丰初年州县并废后的数据为例,河

北路有2134929户,却有33州106县,平均每县11650户;两浙地区有1778963户,

才有14州79县,平均每县22518户。

——摘编自马玉臣《试论宋神宗时期的州县省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神宗时期州县省废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神宗时期州县省废改革的特点。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0年9月27日,德国与意大利、日本正式签署《三国同盟条约》,希

特勒期望凭借公开缔约的政治姿态威慑美国。1941年初,为促使日本牵制美国,配合

德国的欧洲战略,希特勒开始调整对日政策,要求日本进攻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地,以

此转移美国对欧洲的注意力。尽管日本始终未就参战时间给出明确答复,但希特勒坚

信“德国可更好地引诱日本去攻取新加坡。”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为适应

战争形势变化,德国要求日本向北进攻苏联。面对德国一再施加的外交压力,日本以

“正在进行军事准备”、“避免过早引起苏联注意”等借口敷衍,并不断强调美国对日本

的威胁,实则不打算对苏作战。与此同时,美国趁德国无暇西顾,加大对英国的支

持,使得美德海上摩擦日渐升级。德国只得再次调整对日政策,鼓动日本对美国开

战。12月7日,日军偷袭了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11日,希特勒在帝国议会演说中正

式对美国宣战。至此,德国在尚未征服英国与苏联之际就开始了与美国的战争。

——摘编自李朋、罗一焜《1941年纳粹德国对日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纳粹德国对日政策调整内容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纳粹德国对日政策调整造成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王震(1908-1993年),湖南浏阳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成立

后积极在边疆地区推行屯垦。边疆屯垦以兵养兵的先例古已有之且颇有成效,战争年

代的南泥湾经验也让王震认识到这样的方式行得通。他在1950年《新疆军队生产建设

工作的方针与任务》中特别指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后,军队还不能马上

减少随时警惕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侵袭。同时,须将人民解放军化为带武器的工作队和

劳动队,来消灭封建势力及官僚资本主义的残余势力。”1955年8月,在《王震同志关

于开发北大荒问题向中央的报告》中阐明:以兵开荒,组建农牧企业,每年至少用三

个月的时间来进行军事、政治训练,以培养有素养的有经验的后备军官和技术士兵。

1958年,王震在总结国营农场问题时再次明确指出:“实践证明,在广东海南岛、沿

海各省、东北、西北各省,大规模地发展国营、军垦农场垦荒,是将经济建设和国防

建设相结合起来的正确方针。”

——摘编自李全玲《论王震屯垦思想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震边疆屯垦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震边疆屯垦思想产生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春秋时期,礼乐制度不断受到冲击,并不是破坏殆尽故A项错误;B.根据材

料“春秋时期,诸侯相争,大国肆意衢越礼制针对这种混乱局面,大批思想家和政治

家极力主张以礼治世。由此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潮流。”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

衰微,诸侯不断蟹越礼制,宗法制度遭到破坏,从而为思想家宣扬礼对维护政治秩序

的主张提供了有利条件,故B项正确;C.春秋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兴起,并未成熟,

故C项错误;D.材料强调的是以礼治世的主张,未体现其他思想主张不能说明此时思想

文化较为繁荣,故D项错误。故选:B。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汉王朝以孝治天下,并把孝纳入官吏选举制度之中,成为个人社会

评价的重要依据。士大夫能持服三年者,身价倍增,如跳期为父服丧三年,乡里称之:

如果遇丧不奔,往往身败名裂”可知,汉朝以孝治理国家,把孝纳入选官制度和监督

官员中,促使孝道成为评价个人的重要依据,从而影响社会风气,A项正确;选官制

度重视孝道说明统治者重视官员品行,是进步的表现,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儒家思

想成为官方哲学,但汉朝以孝治天下从汉惠帝就推行了,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对士

大夫和官员的道德影响,而“民众”的范围太广,排除D项。故选:A。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尽管已经过去几百年的时间,宋人的诗词中对于已经在唐朝安史

之乱后被游牧民族政权控制的“燕然、昆仑、天山、轮台、凉州、居延塞和贺兰山等

地”仍念念不忘,这体现了在唐朝和宋朝都有对国家统一的向往和认同,C项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部分宋词内容体现出来的统一中国的文化认同,并非强调诗词对于历史

文化记忆的传承作用,排除A;题干中强调宋朝文化精英对失地的怀念,对统一的文

化认同,并没有体现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也没有涉及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问题,排除B项;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4、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废除丞相,重要政务都亲

自处理决定,之后为了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出现了票拟、廷议、廷推等制度,无论是

丞相的废除,还是票拟等制度的出现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服从皇权需要,故A项

正确;B.相的废除和票拟等制度的出现加强而非制约了皇权故B项错误;C.内阁是辅

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内阁大臣没有法定的决策权,无法代行丞相职权,故C

项错误;D.废除丞相后,军国大事的裁决完全取决于皇帝,同时皇帝在决策过程中或

多或少仍然需要大臣的辅助,而后出现的票拟、廷议、廷推等决策方式虽然一定程度

上强化了臣下对决策的影响,但没有根本上改变皇权专制,仍然是皇帝进行决策,故

D项错误。故选:A。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近百年间,欧罗巴之众,高加索之族,借制器以灭国,借通商以辟

地,于是全球十九,归其统辖,智之强也。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

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可知,梁启超认为欧洲列强

“借制器以灭国,借通商以辟地,于是全球十九,归其统辖”的原因在于“智之强

也”,因此他主张自强首先要开民智,即通过教育启发民众实现救亡图存D项正确;梁

启超认为要自强首先要开民智,而没有认为政府的中心任务是开民智,排除A项;梁

启超认为西方崛起的根源在于“智之强也”,因此要“以开民智为第一义”,开民智

不仅仅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排除B项;梁启超认为西方崛起是“智之强也”,中国应

该学习,开民智以自强,没有主张效仿西方对外扩张,排除C项。故选:D。

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推原其故,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下举,无破产

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可知当时民族企业发展中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

障企业的合法权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和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

性质有很大的关系,国家尚且不独立,没有足够的精力花在正常的经济建设上,而且

民族企业还受到西方企业的压榨,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到“破产法”,不能由此推

断当时企业兼并破产现象严重,排除A项;“民族资本家守法意识增强”不是题干主

旨,题干强调的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性质使得民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排除

C项;材料中没有提到中国司法权丧失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38年冬至1939年春,有人对147个以师为单位的国民党部队的

614名士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士兵知道中国国民党的占70%,知道三民主义的占

48%...他们也很少知道这两个名词以外的内容”及所学知识,可得知在抗日战争期间,

国民党没有很好的对士兵进行相关的军事、政治常识和知识的普及,国民党战时政训

工作低效失职,C项正确;材料表明受调查的士兵缺乏相关的政治、军事常识和知

识,但未表明士兵的思想觉悟高或低并影响了抗战斗志排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证明

受调查的士兵,士兵都出身低微,文化素质低下,以及就算他们出身低微,文化素质

低下,在入伍之后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军事、政治知识的培训学习,材料反映的还是国

民党战时政训工作低效失职,排除B项;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7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后,中国农业现代化综合水

平进一步提升,唯有农田机械作业量随着农业机械拥有量的增加呈现出下降趋势”可得

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后,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在增加,但是农田机械作业量

在减少,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农业经营规模的缩小,农民进行了多种经营,A项正确;

材料表明农业机械拥有量在增加,若农业机械使用成本太高使农民无法承担,农民则

不会购入农田机械,故农田机械作业量下降不是因为农业机械使用成本高,排除B

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生产积极性是大大提高而不是

下降,排除C项;材料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后,中国农业现代化综合水

平进一步提升,机械化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对能够避免的损失不作赔偿的原则,赔偿额以债务人在订立合同时

可以预见的损失为限的原则,能力利益照顾的原则等”可知,反映了罗马法对赔偿人

及其赔偿能力的照顾,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赔偿能力有限的人的利益,体现了罗马

法具有一定的公正性和人文关怀,D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当时是处于罗马共和

国时期,还是罗马帝国时期,不能看出是否适应了帝国扩张的需要,排除A项;材料不

能体现与时俱进,排除B项;C说法错误,排除。故选:D。

10、答案:C

解析:A.金融体系只能体现部分材料内容,无法反映全部材料故A项错误;B.材料强调

的是荷兰的营商环境,并未提到海外扩张,故B项错误;C.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荷兰

的金融稳定、司法独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荷兰的崛起,故C项正确;D.荷

兰并未确立起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故D项错误。故选:C。

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在1871年的德国国会在国会中占35个席位。”可知,1871年至

1890年德国工人党获得的选票数量大幅增加,在国会中占有的席位数量也在增加,说

明工人党在国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这体现了德国议会政治的进一步完善,A项正

确;无产阶级具备和平夺权条件与题干信息不符,无产阶级是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

阶级政权,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日趋成熟”与题干信息不符,此时德国走的是资

本主义道路,排除C项;此时德国并未实现全民普选,材料并未涉及其他欧洲国家的

代议制信息,排除D项。故选:A。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62年会的其他方面一视同仁”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冷战时

期,美国政府极力扶持现代主义艺术的创作,其目的在于宣传美国的价值观和意识形

态,反映了当时美国对待艺术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D项正确;当时美国利用现代

艺术宣扬其价值观和冷战意识,而不是治国理念,排除A项;当时美国对待艺术的态

度受冷战意识影响,未体现美国企图借助文化主导实现外交战略,排除B项;当时美

国重视现代艺术是受冷战意识影响,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

13、答案:(1)相同点:都面临水位落差等难题;采取修建船闸等先进技术;有运输

物资和维护航运安全的目的;连接已有运河;政府主导开凿。

(2)作用:珈运河:保证京杭大运河的畅通;加强南北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孕育胎儿

庄等沿岸城市的繁荣;丰富运河文化的内涵。米迪运河: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促进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现代技术进步;建筑艺术成为后世宝贵财富。

(3)认识: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进行宏观规划和长远考虑;因地制

宜;加强古运河遗产的利用和保护。

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多置郡县由是役繁民困,其议并省之”得出原有州县设

置不合理,民众赋役繁重,根据材料“河北东西两路是罢废州县的重点”“州县并废

新建的主要依据是户口,河北路有2134929户,却有33州106县”,结合所学得出北

方战乱,北民南迁:根据材料“东南州县,大抵患在户口众而官少,不足以治之”,结

合所学得出经济重心南移;结合所学,裁并州县目的之一是减少冗官,解决财政危机,

故可得出政府财政危机严重;根据材料“州县省废的改革主要发生在王安石当政期间”

得出王安石变法推动。

(2)特点:根据材料“役繁民困,其议并省之”得出目标明确,根据材料“一批州县

被合并裁撤,但也有一些州县得以复建和新建”得出手段多样:根据材料“先后持续十

几年”得出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根据材料“废州27个、复建5个,废县144个、复

建和新建28个”得出改革力度大,效果显著,根据材料“河北东西两路是罢废州县的

重点”“东南地区废州4个,废县3个,不及河北之零头,却又新置4个”得出因地

制宜,根据材料“但以神宗元丰初年州县并废后的数据为例,河北路平均每县11650

户;两浙地区平均每县22518户”得出南北州县与户口数量不均衡的矛盾依然存在。

(3)认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总结。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生

态保护的关系,进行宏观规划和长远考虑:因地制宜:加强古运河遗产的利用和保护。

14、答案:示例一:标题:辉煌与衰败一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论述:公元前5世

纪,雅典历经多轮改革,民主政治建立并到达顶峰,商品经济繁荣,人文思想活跃,

精神文化领域成就斐然。但是,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

患;小国寡民的城邦,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苏格拉底面对世风日下、道

德沦丧的社会现象,发出重建道德的呼吁,但也无法挽救衰颓中的雅典城邦。最终,

辉煌一时的雅典被马其顿所灭。示例二:标题:光明与黑暗——19世纪上半叶的英

国;论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所奉行的自由主义思想在欧美盛行,代议制民主政治趋于

完善;物理学、生物学等取得重大成就,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艺术领域巨匠辈

出。然而,伴随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

阶级矛盾激化,周期性经济危机发生,工人运动频现;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

环境破坏和生存恶化;对亚非拉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示例三:标题:盈

与亏——20世纪中后期的美国;论述:20世纪中后期,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经济、政

治和军事强国。美国扶植西欧国家,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控制联合国,发

动冷战,加速全球扩张,力争世界霸权;引领第三次科技革命,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然而,6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和欧共体的崛起,特别是“滞

胀”阶段的到来,美国的霸主地位遇到挑战,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

溃;美苏争霸消耗其大量国力,多极化趋势增强也迫使美国调整对外策略;现代主义

艺术的发展,反映出美国社会精神危机的加剧。止匕外,贫富差距、种族歧视、社会犯

罪等问题日益严峻。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双城记》说“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

代”,也即19世纪时期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

面又带来种种罪恶和劳动人民生活的贫困化,是一个美好与罪恶并存、矛盾交织的时

代。按照题目要求,选取一个既有进步和积极意义又存在局限和弊端的时代,分析其

正反两个方面的情况。如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民主政治到达顶峰古典文化空前繁

荣,但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和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成为古代雅典衰落的隐患。如19世

纪上半叶的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代议制民主政治趋于完善,自然科学取得重大

成就,文学艺术领域巨匠辈出,同时也存在贫富差距拉大、阶级矛盾激化、环境破

坏、血腥殖民掠夺等问题。如二战后的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强

国,但60年代以后国内出现了经济滞胀、社会问题严重等问题,国际上霸主地位遇到

挑战。从其他角度论述言之有理也可。

15、答案:(1)背景:原有州县设置不合理;民众赋役繁重;北方战乱,北民南迁;

经济重心南移;政府财政危机严重;王安石变法推动。

(2)特点:目标明确;手段多样;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改革力度大;因地制宜;效

果显著,但南北州县与户口数量不均衡的矛盾依然存在。

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多置郡县由是役繁民困,其议并省之”得出原有州县设

置不合理,民众赋役繁重,根据材料“河北东西两路是罢废州县的重点州县并废新建

的主要依据是户口,河北路有2134929户,却有33州106县,结合所学得出北方战

乱,北民南迁:根据材料“东南州县,大抵患在户口众而官少,不足以治之”,结合所

学得出经济重心南移;结合所学,裁并州县目的之一是减少冗官,解决财政危机,故可

得出政府财政危机严重;根据材料“州县省废的改革主要发生在王安石当政期间”得出

王安石变法推动。

(2)特点:根据材料“役繁民困,其议并省之”得出目标明确,根据材料“一批州县

被合并裁撤,但也有一些州县得以复建和新建”得出手段多样:根据材料“先后持续十

几年”得出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根据材料“废州27个、复建5个,废县144个、复

建和新建28个”得出改革力度大,效果显著,根据材料“河北东西两路是罢废州县的

重点”“东南地区废州4个,废县3个,不及河北之零头,却又新置4个”得出因地

制宜,根据材料“但以神宗元丰初年州县并废后的数据为例,河北路平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