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车辆 50Ω阻抗射频连接系统接口 第2部分:测试方法_第1页
道路车辆 50Ω阻抗射频连接系统接口 第2部分:测试方法_第2页
道路车辆 50Ω阻抗射频连接系统接口 第2部分:测试方法_第3页
道路车辆 50Ω阻抗射频连接系统接口 第2部分:测试方法_第4页
道路车辆 50Ω阻抗射频连接系统接口 第2部分:测试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43.040.10

CCST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XXXX.2—XXXX

`

道路车辆50Ω阻抗射频连接系统接口

第2部分:测试方法

Roadvehicles–50Ωimpedanceradiofrequencyconnectionsysteminterface–

Part2:TestProcedures

(ISO20860-2:2009,IDT)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道路车辆50Ω阻抗射频连接系统接口

第2部分:测试方法

Roadvehicles–50Ωimpedanceradiofrequencyconnectionsysteminterface–

Part2:TestProcedures

GB/TXXXX.2—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GB/T1.2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以ISO/IEC标准化文件为基础的标准化文件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GB/TXXXX《道路车辆50Ω阻抗射频连接系统接口》包括以下两部分:

——第1部分:尺寸和电气要求;

——第2部分:测试方法。

本文件为GB/TXXXX的第2部分。

本文件等同采用ISO20860-2:2009《道路车辆50Ω阻抗射频连接系统接口第2部分:测试方

法》。

本文件与ISO20860-2:2009相比,进行了以下编辑性修改:

a)“本文件”代替“本国际标准”;

b)删除了ISO标准化文件的封面、目次和前言,并增加了我国标准的封面、目次和前言;

c)用小数符号“.”代替“,”;

d)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ISO/TS16949的内容(见第2章),并删除了对它的引用(见

第4章);

e)修改了参考文献。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III

GB/TXXXX.2—XXXX

道路车辆50Ω阻抗射频连接系统接口第2部分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道路车辆射频应用上,50Ω阻抗公端和母端连接系统接口的测试方法,确保车辆内

外的通信互联。

本文件适用于所有满足GB/TXXXX.1的要求并应用于道路车辆50Ω射频接口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XXXX.1道路车辆50Ω阻抗射频连接系统接口第1部分:尺寸和电气要求(ISO20860-1:2008,

IDT)

IEC60068-2-6环境试验第2-6部分:试验——测试Fc:振动试验(正弦曲线)(Environmental

testing–Part2-6Tests–TestFc:Vibration(sinusoidal))

IEC60068-2-27环境试验第2-27部分:试验——测试Ea及指导:冲击(Environmentaltesting–

Part2-27Tests–TestEaandguidance:Shock)

IEC60169-10射频连接器第10部分:外导体内径为3mm的卡扣式同轴射频连接器——特性阻抗50

欧姆(SMB型)(Radio-frequencyconnectors–Part10:R.F.coaxialconnectorswithinnerdiameter

ofouterconductor3mm(0,12in)withsnap-oncoupling–Characteristicimpedance50ohms

(TYPESMB))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GB/TXXXX.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术语和定义

3.1.1

适配器1adapter1

Adap1

设备的一端是SMA母端连接器,另一端是符合GB/TXXXX.1要求的公端连接器,该公端连接器应适配

符合GB/TXXXX.1要求的母端连接器。

3.1.2

适配器2adapter2

Adap2

设备的一端是SMA母端连接器,另一端是符合GB/TXXXX.1要求的母端连接器,该母端连接器应适配

符合GB/TXXXX.1要求的公端连接器。

4

GB/TXXXX.2—XXXX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T/A连续性累加器/分析仪

NWA网络分析仪

PC印刷电路

RF射频

SMASMA接口

VSWR电压驻波比

4一般要求

应使用由电缆和符合GB/TXXXX.1要求的连接器组成的总成件进行测试。由于测试结果会受到电缆

及其与连接器之间连接质量的影响,制备测试样品时,应使用获得车辆制造企业认可的电缆和获得连接

器制造商认可与推荐的工具和工艺进行,同时,这些工具和工艺应尽可能的与量产状态一致。若需使用

测试板固定连接器,本说明可酌情适用于印刷电路板。

测试过程不适用于超出样品恢复力之外的试验。测试完成后,样品不应出现任何因过负荷而产生的

损坏。

测试样品的生产条件应与常规产品一致。除本文件特殊要求外,不应为了试验单独准备测试样品。

测试步骤的规划应确保测试样品能按一个特定的测试序列进行。除车辆制造企业有特殊要求外,测

试样品在满足个性化要求的前提下可用于多个测试序列。

5测试样品的准备

5.1尺寸要求

测试样品的零件结构应符合GB/TXXXX.1中规定的尺寸、形状和细节属性,并满足制造商最新版可

用零件图纸的要求。

5.2材料要求

每个测试样品使用的材料均应满足GB/TXXXX.1的规定,并符合制造商最新版可用零件图纸的要求。

5.3测试样品的制作

相关测试方法给出了测试电缆总成的数量与制备细节。电缆总成的长度是GB/TXXXX.1中定义的两

基准面之间的距离,精度为±3mm。为了保证每个测试样品在任何测试序列完成后都能被单独识别,应

对所有测试样品进行标记。

5.4测试样品的质量检验

应按照GB/TXXXX.1中给出的尺寸对样品进行测试,保证测试样品的中心导体和外导体均能连续导

电。

注:为了证明测试样品的导电性,公母端连接器的弹性区域可以接触,但不宜在插拔过程中使其暴露。

5.5测试样品的分类

每根测试电缆均应使用唯一的标签进行标识,以便作为记录和保存测试数据的证据。

5

GB/TXXXX.2—XXXX

6目视检测

6.1目的

本试验用于记录测试样品的物理外观,这些被检测的样品将作为其他测试样品的对照组。除特殊情

况外,目视检测应在冷白色荧光灯下由视力正常(包括矫正后的视力)且色觉正常的测试人员完成。试

验通过与RAL色卡对比,验证测试样品外观颜色与RAL色的一致性(RAL的颜色见参考文献[1])。测试样

品的颜色无须与预期的RAL色完全一致,但应能清晰对应。

6.2装置

6.2.120倍放大器(按需)。

6.2.2相机,数码相机或录像机。

6.2.3RAL色卡或RAL-K5色卡对照表。

6.3测试样品

目视检测应是所有测试序列中的一部分,所有样品在测试前后均应进行目检。同时,应检查测试装

置上的电缆和连接器,并进行记录。

6.4参考样本

每个测试组应额外保留一个合适的未测样品作为测试后的物理对照组。推荐使用详细的照片和/或

视频代替额外的参考样本作为更完整的记录方式。

6.5操作步骤

在测试和/或调节前,应对每个测试样品进行目视检查,并记录样品中任何制造或材料缺陷,如:

裂纹、变色、飞边等,特别是在测试样品的接触部分和锁止结构上。

详细记录试验前后的样品状态及任何可能出现的差异。

6.6要求

不应出现任何会影响样品电气性能、机械性能,或降低耐久性的失效。

7连接器电气性能测试

7.1总则

应按本文件第10章中给出的测试序列进行试验。每个测试序列应使用相同的样品。

7.2接触电阻

7.2.1目的

本试验与IEC60512-2-1的方法一致,测试了外导体与其接触面以及内导体与其接触面的接触电阻。

7.2.2装置

一个微欧表,最大开路电压为20mV,最大电流为100mA。

6

GB/TXXXX.2—XXXX

7.2.3测试样品

10根测试电缆样品,每根电缆的绝缘长度为100mm。电缆样品的一端为符合GB/TXXXX.1要求的母

端连接器,另一端为SMA公端连接器。

10根测试电缆样品,每根电缆的绝缘长度为100mm。电缆样品的一端为符合GB/TXXXX.1要求的公

端连接器,另一端为SMA公端连接器。

7.2.4参考样本

3根电缆总成作为参考样本,按GB/TXXXX.1的要求减去匹配连接器的等效长度后,每根电缆总成样

本长200mm。参考样本的两端均为SMA公端连接器。

7.2.5操作步骤

对接两根测试电缆总成,并将余留端的未对配SMA连接器以适当的方式接入测试装置。分别测量整

根电缆上两个SMA连接器之间的中心导体电阻和外导体电阻。

应按相同的方法对参考样本进行测试,得到SMA连接器和电缆自身的平均电阻。接触电阻的阻值应

为两根相连的测试电缆总成的电阻减去参考样本电缆的平均阻值。

7.2.6要求

中心导体和外导体的接触电阻均应符合GB/TXXXX.1的要求。

7.3绝缘电阻

7.3.1目的

本试验与IEC60512-3-1中的方法A一致,用于验证中心接触件与外接触件之间的电阻对破坏性电气

导通的阻断性能。

7.3.2装置

一个兆欧表,能在500V直流电压下检测出25µA及以下的漏电流。

7.3.3测试样品

10组符合7.2.3要求的测试样品。

7.3.4参考样本

无需参考样本。

7.3.5操作步骤

对接两根测试电缆总成,并将余留端的未对配SMA连接器以适当的方式接入测试装置。试验在45%

至75%的相对湿度下进行,试验过程中将直流电压升高至500V并至少持续15s,测量并记录每组被测

样品的绝缘电阻,其中最小的测量结果应满足绝缘电阻的要求。

7.3.6要求

中心接触件和外接触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GB/TXXXX.1的要求。

7.4绝缘耐电压

7

GB/TXXXX.2—XXXX

7.4.1目的

本试验与IEC60512-4-1中的方法A一致,验证了连接器对瞬时过电压的耐受能力。该试验用于评估

连接器内的绝缘材料和绝缘间隙是否满足要求。

7.4.2装置

可调交流电源。

7.4.3测试样品

10组符合7.2.3要求的测试样品。

7.4.4参考样本

无需参考样本。

7.4.5操作步骤

对接两根测试电缆总成,并将余留端的未对配SMA连接器以适当的方式接入测试装置。试验在45%

至75%的相对湿度下进行,试验过程中将交流电压线性升高至500V并持续60s。

7.4.6要求

无电气击穿和闪络出现。

7.5回波损耗(电压驻波比)

7.5.1目的

本试验用于验证50Ω连接系统的射频电气负载。

7.5.2装置

7.5.2.1使用适配器1(固有回波损耗大于34dB1))测试符合GB/TXXXX.1要求的母端连接器。

7.5.2.2使用适配器2(固有回波损耗大于34dB1))测试符合GB/TXXXX.1要求的公端连接器。

测试使用带有标准PC3.5(f)同轴连接器端口的NWA进行,该端口应设置为“一端口”回波损耗测量模

式,并将频率范围设置在50MHz至4000MHz之间。

7.5.3测试样品

10组符合7.2.3要求的测试样品。

7.5.4参考样本

使用符合7.2.4要求的参考样本。

参考样本需经过如下验证。

使用NWA进行测量时,不应使回波损耗在如下范围:

——频率≤2000MHz时,回波损耗≤34dB2);

1)这相当于电压驻波比为1.04。

2)这相当于电压驻波比大于1.04或反射系数大于0.02。

8

GB/TXXXX.2—XXXX

——频率>2000MHz,或频率≤4000MHz时,回波损耗≤30dB3)。

7.5.5操作步骤

测试样品的母端连接器应符合GB/TXXXX.1的要求。

测试样品的一端与NWA测试端口连接,另一端的母端连接器与适配器1相连,该适配器1的SMA连接器

端接50Ω负载(见图1)。

测试样品的公端连接器应符合GB/TXXXX.1的要求。

测试样品的一端与NWA测试端口连接,另一端的公端连接器与适配器2相连,该适配器2的SMA连接器

端接50Ω负载(见图2)。

图1母端连接器的测试装置

图2公端连接器的测试装置

7.5.6要求

回波损耗的性能特性应符合GB/TXXXX.1的要求。

7.6插入损耗

7.6.1目的

本试验用于验证绝缘材料的介电损耗和接触件的电阻损耗。

7.6.2装置

测试使用设置为“二端口”模式的NWA进行,并将频率范围调整在50MHz到4000MHz之间。

3)这相当于电压驻波比大于1.06或反射系数大于0.0316.

9

GB/TXXXX.2—XXXX

7.6.3测试样品

5组符合7.2.3要求的测试样品,另外还需10根符合如下要求的电缆总成:

——5根100mm长的电缆总成,每根总成含有两个符合GB/TXXXX.1要求的母端连接器;

——5根100mm长的电缆总成,每根总成含有两个符合GB/TXXXX.1要求的公端连接器。

7.6.4参考样本

使用3根电缆总成作为参考样本,减去符合GB/TXXXX.1要求的三组连接器的等效长度后,每根电缆

样本长400mm,其两端均为SMA连接器。

参考样本需经过如下验证。

使用NWA进行测量时,不应使回波损耗在如下范围:

——频率≤2000MHz时,回波损耗≤34dB4);

——频率>2000MHz,或频率≤4000MHz时,≥回波损耗≤30dB5)。

7.6.5操作步骤

按图3所示,将三组连接器依次串联起来进行试验。

图3插入损耗的测试装置

将一组待测样品两端的SMA连接器接入NWA中,分别读取5组待测样品插入损耗的平均值。再对3组400

mm长的参考样本进行测试,读取这3组参考样本插入损耗的平均值。测试样品与参考样本的平均插入损

耗之差除以三,即为每组公端和母端连接器的插入损耗。

7.6.6要求

插入损耗的性能特性应符合GB/TXXXX.1的要求。

7.7射频泄露(屏蔽效能)

7.7.1目的

本试验用于验证连接器的射频泄露,测量单位为dB。

注:针对连接器射频泄露的验证也被称之为屏蔽效能。

本测试应为线对线连接器的孤立试验,并要求每种类型的电缆样品均合格。为了减少射频泄露的影

响,电缆样品应尽可能的短。

7.7.2操作方法

4)这相当于电压驻波比大于1.04或反射系数大于0.02。

5)这相当于电压驻波比大于1.06或反射系数大于0.0316。

10

GB/TXXXX.2—XXXX

如下标准给出了射频泄露的测试方法:

a)IEC61726(混响室法);

b)EN122001(三同轴法);

c)IEC61196-1(匹配三同轴法);

d)IEC60512-23-2(线注入法)。

7.7.3要求

射频泄露的性能特性应符合GB/TXXXX.1的要求。

8连接器机械性能测试

8.1采用机械测量装置的拉力测试

8.1.1目的

采用机械测量装置的拉力测试应作为一组连接器接触部分弹性和电气触件长期可靠性的评判准据。

8.1.2装置

8.1.2.1符合IEC60169-10规定的中心导体标准测量装置,重0.28N(相当于28.5g)。

8.1.2.2符合IEC60169-10规定的外导体标准测量装置,重2N(相当于204g)。

8.1.2.3具有峰值读取功能的插入力/拔出力测试装置。

8.1.3测试样品

10组符合7.2.3要求的测试样品。

8.1.4参考样本

无需参考样本。

8.1.5操作步骤

应使用新的母端连接器作为测试样品,测量并记录中心接触件与外接触件之间的标准拉力。每个母

端测试样品应与相匹配的公端连接器插拔25次后,再连接到测试装置上进行性能评估。

8.1.6要求

当保持在垂直位置进行试验时,测量装置不可从样品中脱落。

8.2连接器插入力/拔出力

8.2.1目的

本试验验证了手动插拔一组连接器总成时的插入力和拔出力。设计连接器时,插入力是确定其在生

产使用中的适配性的重要考量因素;拔出力则是确定连接器可靠性,并保证其在整车生命周期内始终保

持匹配状态的重要考虑因素。

8.2.2装置

具有峰值读取功能的插入力/拔出力测试装置。

11

GB/TXXXX.2—XXXX

8.2.3测试样品

测试样品要求如下:

——10根测试电缆总成,一端为符合GB/TXXXX.1要求的母端连接器,另一端连接器的性能和电缆

总长不作要求;

——10根测试电缆总成,一端为符合GB/TXXXX.1要求的公端连接器,另一端连接器的性能和电缆

总长不作要求。

8.2.4参考样本

无需参考样本,因本试验的关键条件是使用全新连接器进行首次匹配。

8.2.5操作步骤

公端和母端连接器各一个固定在插入力/拔出力测试装置的夹具中。调整测试装置,将公端连接器

直接插入母端连接器中,为了避免侧向负载和约束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务必确保此插入过程直线啮合。

随后,以不超过50mm/min的匀速插入,记录每组连接器推进到锁止位置并完全匹配时的插入力。

使用仍固定在测试装置夹具上的同一根测试样品进行拔出力测试。在进行拔出过程之前,先解开其

中5组样品的锁止结构。随后,以不超过50mm/min的匀速拔出,记录每组连接器完全分离时的拔出力。

8.2.6要求

连接器插入力/拔出力的性能特性应满足GB/TXXXX.1的要求。

8.3防错结构的有效性

8.3.1总则

若护套的防错结构有效性已得到证明,则无需进行该试验,提交测试结果即可。

8.3.2目的

本试验是为了避免护套与其对配件以错误的方向匹配,或护套匹配了任何非对配件的情况出现。一

个连接器插入非对配件时,所需的施加力应显著高于相互匹配的连接器对接时所需的力。试验用于验证

与正确匹配方向有90°偏差或与非对配件对接时的错配力。

8.3.3装置

8.3.3.1具有峰值读取功能的插入力/拔出力测试装置。

8.3.3.2可调电源。

8.3.3.3电路指示器。

8.3.4测试样品

测试样品要求如下:

——GB/TXXXX.1中定义的各种防错结构的母端连接器各一个,并与相适配的电缆组装。电缆长度

不作要求,另一端简单剥离即可;

——GB/TXXXX.1中定义的各种防错结构的公端连接器各一个,并与相适配的电缆组装。电缆长度

不作要求,另一端简单剥离即可。

8.3.5参考样本

12

GB/TXXXX.2—XXXX

无需参考样本。

8.3.6操作步骤

将连接器(公端和母端各一个,均带有护套)固定在插入力/拔出力测试装置的夹具中,使其在相

匹配的条件下以尽可能小的插入力对插。将电缆总成自由端的中心接触件与电源相连,记录两个连接器

电接触瞬间测量到的电流。以不超过50mm/min的匀速对配连接器。若一组防错结构不匹配的连接器能

以低于40N的力进行对配,则继续这个对配过程直到电流显示有电接触产生,记录此时的施加力。

试验应在所有防错结构均相互匹配的情况下进行。

8.3.7要求

一组连接器的错配力应超过40N;若装配力没有超过40N,连接器之间不应建立电接触。

8.4机械拔出测试

8.4.1目的

本试验验证了连接器锁扣、端子保持系统和电缆附件受到机械应力时,能保持连续性并且不会中断。

8.4.2装置

8.4.2.1具有峰值读取功能的插入力/拔出力测试装置。

8.4.2.2CT/A或瞬断测试仪。

8.4.2.3NWA。

8.4.2.4欧姆表。

8.4.3测试样品

测试样品要求如下:

——10组符合7.2.3要求的测试样品;

——10根100mm长的电缆总成,每根总成的两端分别为符合GB/TXXXX.1要求的公端连接器和母端

连接器。

8.4.4参考样本

一根300mm长的电缆总成,两端均为SMA连接器。

8.4.5操作步骤

按7.2.5和7.6.5给出的要求,分别测量测试样品与参考样本的接触电阻和回波损耗,并进行记录。

按图4连接测试样品,并通过SMA连接器接入导通性测试仪。检测对配连接器中心接触件和屏蔽层的

连续导通性。依照图4,抓住两个SMA连接器的肩部,施加平行于连接器轴线的拉力作用于锁止状态的连

接系统上。

测试样品所受的拉力匀速增加至100N并持续5s,监测此时电缆总成的导通性。应使用相同的方法

测量参考样品。

完成试验后,再次测量测试样品与参考样本的接触电阻和回波损耗,并进行记录。按照本文件第6

章给出的要求,测试样品接触对配并进行目视检测。

13

GB/TXXXX.2—XXXX

图4测试模型-测试设置

8.4.6要求

测试过程中,任何被测样品的连续导通性不可中断,也不可检测到误码。

若所用的电缆类型无法承受该拉力,应通过目视检查证明电缆编织层虽完全撕裂但压接未受到影响。

接触电阻和回波损耗的性能特性应符合GB/TXXXX.1的要求。

拉力测试后,连接系统的任何部分不得出现可见损伤。

9环境测试

9.1振动与机械冲击

9.1.1目的

本试验模拟了连接器系统加速暴露在实际车辆条件下承受的变化性振动。这些振动和冲击会导致端

子接口磨损、间歇性电接触或连接系统机械部件故障等问题。本试验用于证明测试样品不会出现这些失

效情况。

9.1.2装置

9.1.2.1电源(0V~20Vd.c.)。

9.1.2.2微欧表。

9.1.2.3NWA。

9.1.2.4振动试验台

9.1.2.5振动控制器

9.1.2.6CT/A或瞬断测试仪

9.1.2.7加速器

9.1.3测试样品

20组符合7.2.3要求的测试样品。

9.1.4参考样本

无需参考样本。

9.1.5操作步骤

14

GB/TXXXX.2—XXXX

9.1.5.1总则

装置的组装和固定应尽可能减少谐波、阻尼和共振等附加影响。对配连接器应直接固定到振动台的

安装支架上,且不要使用杉树卡或其他类型的固定装置。测试会以适当的方式通过SMA连接器建立电接

触,考虑到SMA接触件是固定点,应将它牢固安装在振动台上。

应按照9.1.5.2和9.1.5.3给出的测试方法进行试验。

9.1.5.2冲击

冲击试验应按照IEC60068-2-27描述的方法测定:

——三个轴向方向各进行10次;

——半正弦加速度为35g;

——持续时间为10ms。

9.1.5.3振动(正弦曲线式)

振动(正弦曲线式)试验应按照IEC60068-2-6的描述的方法测定:

——频率分类:应符合表1和图5的要求;

——持续时间:在每个相互垂直的轴向上,以每分钟1倍频程的速度振动8h。

表1振动(正弦曲线)

频率功率谱密度

Hzg2/Hz

5.00.00200

12.50.24800

77.50.00320

145.00.00200

200.00.01180

230.00.00032

1000.00.00002

注:g(r.m.s)=1.81。

标引序号说明:

15

GB/TXXXX.2—XXXX

X——频率,单位为Hz;

Y——功率谱密度,单位为g2/Hz。

图5振动试验分类

9.1.6要求

试验过程中电气中断不可超过1µs。

9.2热冲击

9.2.1目的

本试验将连接器总成置于极端温度循环中,使得连接器系统中使用到的各类材料膨胀或收缩,在端

子到端子的接口产生加速磨损。

9.2.2装置

9.2.2.1电源(0V~20Vd.c.,0A~150A)

9.2.2.2微欧表

9.2.2.3CT/A

9.2.2.4可选:瞬断测试仪

9.2.2.5恒温恒湿箱(-40℃和105℃)

9.2.3测试样品

20组符合7.2.3要求的测试样品。

9.2.4参考样本

无需参考样本。

9.2.5操作步骤

每组公端和母端连接器各进行一次完全对配和解除对配的操作。开始试验之前,将其中一半的测试

样品再进行十次对配和解除对配操作,并最终再次对配用于试验。将测试样品放置于试验箱内,使得穿

过样品及其周围的气流不会受到实体障碍物的阻挡,样品之间也不相互接触,电流维持在100mA。

将测试样品置于-40℃的冷室中至少15min,随后移动样品至105℃的热室中放置至少15min,然

后再将样品移回冷室。样品从冷室到热室的转移过程(包括从热室回到冷室)不超过30s(见图6)。

此过程重复100次。

16

GB/TXXXX.2—XXXX

标引序号说明:

X——时间,单位为min;

Y——温度,单位为℃;

a——转移所需最大时长为30s。

图6热冲击的温度循环

9.2.6要求

试验过程中电气中断不可超过1µs。

9.3温度循环和湿度循环

9.3.1目的

本试验模拟实际操作下温度和湿度变动引发的老化影响,对连接系统的电气耐久性进行评估。高温

和高湿环境会加剧端子的电偶腐蚀和电解腐蚀,导致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的损伤。温度循环可能加速接

触面的相对移动,测试样品应能抵抗这类移动产生的磨损和接触腐蚀。

9.3.2装置

9.3.2.1电源(0V~20Vd.c.,0A~150A)

9.3.2.2CT/A

9.3.2.3可选:瞬断测试仪

9.3.2.4温湿交变箱(-40℃~105℃,相对湿度在0%~95%)

9.3.3测试样品

10组符合7.2.3要求的测试样品。

9.3.4参考样本

无需参考样本。

17

GB/TXXXX.2—XXXX

9.3.5操作步骤

每组公端和母端连接器各进行一次完全对配和解除对配的操作。开始试验之前,将其中一半的测试

样品再进行十次对配和解除对配操作,并最终再次对配用于试验。将测试样品放置于试验箱内,使得穿

过样品及其周围的气流不会受到实体障碍物的阻挡,样品之间也不相互接触,电流维持在100mA。

测试从最低温开始,按图7要求的温度和湿度循环周期进行。最高温度设定为105℃,测试过程按

此顺序连续循环30次。

试验参数应维持在图例所示的线内。

标引序号说明:

X——时长,单位为h;

Y1——温度,单位为℃;

Y2——湿度,单位为%;

a——湿度试验结束后4h。

图7温度和湿度循环周期

9.3.6要求

试验过程中电气中断不可超过1µs。

9.4高温暴露

9.4.1目的

本试验评估了连接器总成长时间暴露于高温下所受的影响。热老化可能会引起金属和塑料材料的变

化,包括端子及其所在连接器上重要弯曲结构的应力松弛。这些可能的电气性能和物理性能损伤不得出

现在测试样品上。

9.4.2装置

18

GB/TXXXX.2—XXXX

恒温恒湿箱

9.4.3测试样品

10组符合7.2.3要求的测试样品。

9.4.4参考样本

无需参考样本。

9.4.5操作步骤

每组公端和母端连接器各进行一次完全对配和解除对配的操作。开始试验之前,将其中一半的测试

样品再进行十次对配和解除对配操作,并最终再次对配用于试验。将测试样品放置于试验箱内,使得穿

过样品及其周围的气流不会受到实体障碍物的阻挡,样品之间也不相互接触,电流维持在100mA。

将测试样品在温箱中放置1008h,温箱的最高温度稳定在105℃,无需持续监测测试样品是否出现

开裂。

9.4.6要求

测试样品应按照图9所示测试序列5进行后续试验。

10测试序列

图8给出了特殊测试序列和测试序列0的内容。图9是其他必要的测试序列,在开展测试序列1至5之

前,所有样品应首先完成测试序列0。特殊试验应在单独的测试样品上进行。

19

GB/TXXXX.2—XXXX

图8测试序列0和特殊测试

20

GB/TXXXX.2—XXXX

图9测试序列1至5

21

GB/TXXXX.2—XXXX

参考文献

[1]IEC60512-2-1Connectorsforelectronicequipment—Testsandmeasurements—Part2-1:

Electricalcontinuityandcontactresistancetests—Test2a:Contactresistance—Millivolt

levelmethod

[2]IEC60512-3-1Connectorsforelectronicequipment—Testsandmeasurement—Part3-1:

Insulationtests—Test3a:Insulationresistance

[3]IEC60512-4-1Connectorsforelectronicequipment—Testsandmeasurement—Part4-1:

Voltagestresstests—Test4a:Voltageproof

[4]IEC60512-23-3Electromechanicalcomponentsforelectronicequipment—Basictesting

proceduresandmeasuringmethods—Part23-3:Test23c:Shieldingeffectivenessofconnectors

andaccessories

[5]IEC61196-1Coaxialcommunicationcables—Part1:Genericspecification—General,

definitionsandrequirements

[6]IEC61726Cableassemblies,cables,connectorsandpassivemicrowavecomponents—

Screeningattenuationmeasurementbythereverberationchambermethod

[7]EN122001Blankdetailspecification:CECCmilitaryspecificationforradiofrequency

connectors(typeMIL-C-39012)

22

GB/TXXXX.2—XXXX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4

2规范性引用文件.......................................................................4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4

3.1术语和定义.......................................................................4

3.2缩略语...........................................................................5

4一般要求.............................................................................5

5测试样品的准备.......................................................................5

5.1尺寸要求.........................................................................5

5.2材料要求.........................................................................5

5.3测试样品的制作...................................................................5

5.4测试样品的质量检验...............................................................5

5.5测试样品的分类...................................................................5

6目视检测.............................................................................6

6.1目的.............................................................................6

6.2装置.............................................................................6

6.3测试样品.........................................................................6

6.4参考样本.........................................................................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