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2-6第二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_第1页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2-6第二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_第2页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2-6第二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_第3页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2-6第二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_第4页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2-6第二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科学精神: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法治意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坚持真理,反对谬误。公共参与: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政治认同: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1.知道真理的含义。2.了解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难点)3.理解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重点)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①正确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②客观性。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能有一种③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④平等。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⑤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⑥谬误。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⑦客观、理论与⑧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⑨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⑩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⑪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的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⑫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1.理解真理的属性内涵方法论要求关键词句提示客观性强调真理的内容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即实践的客观性;真理作为正确认识与谬误有严格界限,这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要坚持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只有一个具体性强调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随着过程的推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反对因循守旧和盲目冒进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条件性强调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要把握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反对不顾条件和范围的主观随意性适用条件、范围1凡是看到强调认识与客观事物相符合,或者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时候,一般体现的是真理具有客观性。2凡是看到认识需要发展,或者真理在某种情况下会转化成谬误的时候,一般体现的是真理是具体的和有条件的。3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不能混淆①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有两方面含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理。其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它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从认识的广度上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其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也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在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的正确反映。[易混易错](1)不能认为有用就是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使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因而它是“有用”的。但“有用”的不一定都是真理。“有用就是真理”是一种典型的主观真理论,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真理的客观性,把真理当作随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的确是有用的,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2)不能认为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东西就是真理①把真理归结为多数人公认的东西,把真理局限于主观认识范围以内是错误的。某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并不在于承认它的人数的多少,而在于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②真理是客观的。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能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来确定真理。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一次,亚里士多德看到,羽毛比铜球在空中落下得慢,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这种观点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亘古不变的真理。1589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当着其他教授和学生面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同时下落的结论,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1900多年之久的错误结论。牛顿为了验证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原理,做了真空管试验,发现在真空中,石头和羽毛同时落地。如果不考虑地球引力,在真空中,石头和羽毛均不会落地,而是飘浮在空中。(1)什么是真理?有人说,罗马教廷虽烧死了布鲁诺,却烧不死“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真理。这说明了什么道理?(2)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的认识,谁的认识是真理?这说明了真理的什么特点?提示:(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罗马教廷烧不死真理,说明真理具有客观性,这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2)都是真理,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在既有空气阻力,又有地球引力的情况下,重物体比轻物体先落地;在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的真空管中,二者同时落下;既没有地球引力又没有空气阻力,如在失重的太空舱中,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也就失去了意义,牛顿的结论是正确的。上述材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2.全面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①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里的“人”是指单个人。单个人由于受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制约,在一定时期内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只能达到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阶段。②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这里的“人”指的是人类。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辨别认识的特点:凡是看到认识的过程出现困难或者曲折的时候,一般体现认识具有反复性;凡是看到认识需要进一步发展,或者说认识出现了发展,一般体现认识具有无限性;凡是看到认识在创新、发展等,一般体现认识具有上升性。3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既要看到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又要看到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4回答“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这一设问时,可从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角度思考。在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世界顶级天文学家通过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为“矮行星”。冥王星被降级后,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海王星也正面临着被开除的危险。这反映了真理发展的什么特点?提示:上述事实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的发展受以下两方面因素制约:第一,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客观条件:具体的实践水平,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主观条件: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第二,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体系结构][核心必背]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知识整合]1.真理的特征与认识的特点名称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内容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方法论真理是客观的,所以我们要坚持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错误倾向把真理主观化、绝对化的观点认为认识是一蹴而就的,是直线发展的2.真理与谬误真理谬误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与客观现实不相符合的认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能混淆联系①真理和谬误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②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如果超出了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为谬误;随着条件的变化,谬误也可能变成真理。③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地对待错误[例1](2019·浙江选考)入侵物种水花生的蔓延导致洪湖水质恶化、鱼蟹死亡。在相继使用物理和化学手段防治水花生蔓延的努力失败后,当地政府在专家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引进专食水花生的叶甲,终于用生物防治手段遏制了水花生的蔓延。这表明()①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了人们的认识②不成功的实践也能推动人们的认识③实践可以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④事物的发展程度制约了人们的认识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人们在相继使用各种方法失败后,最终引进的叶甲解决了相关的问题,说明了不成功的实践也能推动人们的认识,②正确;通过实践,人们逐渐了解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说明了实践可以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③正确。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仅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且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①和④过于片面。[答案]C[例2](2018·江苏卷)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B.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D.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解析]本题考查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22年前,美国用胚胎分裂技术克隆羊,22年后,中国科学家采用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这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A、B、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答案]C[例3](2018·全国卷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本题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创新性论断为材料,考查考生对认识论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说明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改革发展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①②符合题意。规律具有客观性,③中“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表述错误;真理具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④中“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表述错误。故选A。[答案]A[例4](2017·全国卷Ⅲ)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认识和真理的有关知识。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①符合题意;认识虽然有局限性,但人们依然能够获得真理,②观点错误;认识是上升的、开放的,③说法错误;④符合认识无限性的观点,体现了题意中旧问题解决新问题不断产生的观点。[答案]B1.面对网络民主的发展,有人担心地提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的热议中走失”。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它没有认识到(A)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真理都是有条件的C.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D.真理都是具体的解析: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真理有且只有一个,所以真理不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的热议中走失。该题突出反映了真理的客观性。2.读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时,小华觉得诗人写错了,应该深草才能没马蹄。后经查阅才明白诗人描写的是早春景象,“浅草”是刚生长出来的草,“才能”是刚刚好的意思。由此可见(C)A.真理总是相对而言的B.纠正谬误是获得真理的基础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超越历史条件才能获得真理解析: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A错误;实践是获得真理的基础,B错误;D违背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原理,表述错误。3.传统观念认为,勤洗手、减少与细菌接触,就能减少疾病。近期,中美科学家合作研究发现,被大多数除菌产品列为首个需要杀灭的细菌——葡萄球菌,不仅能起到消炎的作用,还能保护人体免受大范围炎症的困扰,它是人体皮肤的忠实“卫士”。这说明(D)①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发现,体现了②;人们对葡萄球菌的认识在不断发展,体现了④。葡萄球菌对人体的作用并没有发生变化,①不符合题意;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③错误。4.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