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检测(二)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检测(二)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检测(二)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检测(二)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检测(二)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检测

(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材料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书法艺术之“真”包含了两个基本含义,即情感之真与自然之真。情感之真

指汉字书写是传达作者内心真情实感的工具,其过程简单自然,不假雕饰。如

东晋士族的尺牍书迹,其内容都是生活之日常,随事而发,随手而书,情感之

真赋予了这些作品动人的气息。

情感之真是书法艺术自然之真的重要基础。在情感真挚的书写中,任何多余

的笔下动作都会妨碍情感的传达,都会使笔下的点画产生令人不适的奇怪变化。

自然率意、真情流露的书写不但不会降低,点画的质量,反而能够极大地增加

其美感,使其具有一种动人的力量。

书法艺术之“真”的意义,在于通过长期的学习与陶冶,洗汰掉心灵中那些

可能存在的不良部分(无论是刚狠、矜敛、脱易、躁勇,还是狐疑、迟重),而

保留纯真的赤子之心。这种赤子之心经过修炼与护持,最终会转化为笔下的典

雅、中和、烂漫,转化为清丽、含蓄、温雅的书卷气,转化为内在品格修养与

外在仪表气质的高度统一,文质彬彬,相映生辉,从而臻于美与善的境界。

所以,研习书法艺术,心灵的陶冶与学养的提高远比技法的学习更重要。技

法只是形而下的基础,短时间内就能明白并加以掌握,心灵的陶冶修炼则需要

长期乃至毕生的时间。

(摘编自雒三桂《书法艺术的真、善、美》)

材料二:

公元755年12月,对大唐王朝来说,如同一场噩梦——手握十五万精锐之兵

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自范阳起兵叛乱,由此拉开了历时近八年的安史之乱的序

幕。

天地浩然气,千秋尚凛然。此刻,颜真卿完全可以选择明哲保身——他曾被

国舅、宰相杨国忠排挤出朝,打发到平原郡。然而,此际,他毅然挺身而出,

高举义旗誓死抵抗叛军……

在中国地理版图中,太行山是重要的地理标志,成为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

分界线——向西,黄土高原;向东,华北平原。巍巍太行,如一道地理屏障,

自古被誉为“天下之脊”。山脉绵延盘亘,中断、裂谷之处称为隆。太行共八

隆,由南至北第五隆为“井隆”,井隆乃连接晋冀鲁豫的至要之地。向东,出

土门关,便一马平川。故此,土门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要塞。

义军与叛军在土门关的战事最为惨烈……义军孤军奋战,苦苦支撑,粮尽援

绝……经此一役,颜杲卿、颜季明父子双双殉国,颜氏家族三十余人罹难。

亲人离去,阴阳两隔,尸骨不全,魂归何处?颜真卿不禁椎心泣血,情不能

已,便奋笔疾书,作文以祭,寄托哀思,是为《祭侄文稿》。

流传于世的《祭侄文稿》作品尺寸并不大,约两张A4纸大小,却堪称伟大

的作品。它烙刻下厚重悲壮的历史记忆,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鹿续了

博大厚重的书法脉络,其情性张力纵贯古今,其正大气息跃然纸上。家国恩仇、

亲情至爱,笔笔传神,字字泣血……其中有书法最为宝贵的东西——笔墨线条形

诸纸端的情性之美。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文字和痛彻肺腑、哀痛欲绝的感情,

使其傲然于宇宙间。展卷凝神,就会与书者一起沉浸于悲痛、郁愤、战火纷飞

的往事——开始落笔厚重工稳,书者极力控制情绪,越到后来,便越渐流畅奔

放、洒脱奔泻,越写越快,情不能抑,甚而援笔蘸墨,落笔成文,直至笔墨干

枯滞涩为止。文末,“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数字,行书掺进草法,笔

走龙蛇,写得汪洋恣肆,荡气回肠,感情到达高潮,意绪难平。

因其神采,历代书家、藏家以争相观瞻、收藏《祭侄文稿》为乐事。张晏仰

慕其已久,曾述逸事:“辛丑岁,因到江浙,得于鲜于家。诸公聚观,以为在

世颜书中第一。”鲜于即元初大书法家鲜于枢。当得筑颜真卿真迹,他逸兴横

飞,提笔直抒胸臆:“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

余家法书第一。”王安石感慨:“鲁公之书既绝伦,岁久更为时所珍。”

立德、立功、立言,历来被视为文人“三不朽”。被贬之地平原郡是颜真卿

心系社稷安危的官宦生涯的立德之地,也是他大义凛然、力挽狂澜、最为壮烈

的抗击叛军的立功之地,更是他创作《祭侄文稿》的立言之地。对书法形体之

美的追求只能让书法流于浅层次,唯有将高洁灵魂与所书文字融而为一,才能

达到不朽境界——历经坎坷磨难而不顾生死、不屑于苟且偷生、重在居仁守义

的忠义节烈形象与其雄浑敦厚的书风相得益彰,令后人仰慕、膜拜!

笔底乾坤,心中道义。颜真卿以书法为念,把信仰与准则、家国大义和道德

操守刻进历史深处,留在中华儿女心里……

从这个意义来说,《祭侄文稿》存世,就多了一扇窗户——透过它,我们看到

中国的精神、价值、力量永在。

(摘编自李昕《一门忠烈千秋颂——读〈祭侄文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艺术中,情感真实是自然真实的基础,真情流露的书写能使书法作品

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B.练习书法,可去除心灵中的“杂质”,可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气质提

升,进而达到美与善的境界。

C.颜氏《祭侄文稿》堪称伟大的作品,不仅仅因为其麋续了中华书法要义

等,还在于其间喷薄而出的家国情怀。

D.材料二高度赞扬颜氏忠义节烈的光辉形象,并中肯评价了《祭侄文稿》的

历史、社会等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书法中蕴含的情感,不过二者的写作目的并不相

同。

B.研习书法艺术重在心灵的陶冶与学养的提高,赏鉴《祭侄文稿》应侧重其

中的情性美。

C.材料二说明太行山重要的地理位置,意在为下文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

提供情感内核。

D.材料二以文学性语言描述《祭侄文稿》创作的历史背景,激发了读者的阅

读兴趣。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东汉崔暖《草书势》:“狡免暴骇,将奔未驰。”

B.唐代孙过庭《书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蚓于毫

芒。”

C.元代陈绎曾《翰林要决》:“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

穷。”

D.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凡学书,须求工于一笔之内……而后逐笔求

工。”

4.孔颖达云:“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请结

合材料二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5.如何透过《祭侄文稿》,“看到中国的精神、价值、力量永在”?请结合材

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吴市⑸

冯至

子胥心里盘算着,若不是在下午,必定就是在晚间,一个新兴的城市就要呈

现在他的面前。刚过中午不久,他就遇见些从市集归来的人,三三五五地走着,

比他所期望的时间早得多,忽然一座城在望了……

子胥正以他好奇的眼光观看一切,忽然听到一片喧哗,看见在不远的地方聚

集着一堆人。这些人围拢在一家门前,门前站立着一个高大的男子,那男子满

脸怒容,发出粗暴的声音说:

“放着眼前这一片空阔的广场,你们不去摆你们的摊子,偏偏摆在我的门前,

摆完了又不替我打扫,在白石的台阶上丢下些鱼鳞虾皮就走了,弄得我的房里

充满了腥气。”

他这样喊着,四围的人听了只是嘻嘻地笑。这无异于在他的怒火上加油,他

的牢骚越发越大:

“我住在这里,本来是清清静静的,不想沾惹你们,天天早晨打开门,门外

是一片绿油油的田野。但这几年来,城里不知为什么容不下你们了,你们在我

的四周左盖起一所房子,右盖起一所房子,把我这茅屋围得四周不透气。我住

的本来是郊,不知怎么就变成了郭了。我当然无权干涉你们,但是你们真会搅

扰我。一清早就有女人们唱着不知从哪里学来的外国歌,那样不自然,像是鹦

鹉学人说话;晚上又是男人们呼卢喝维的声音。弄得我早晨不能安心研究我的

剑术,晚上不能睡眠。你们这些人——"

他的憎恨使他的语言失却理性,大部分的人还是嘻嘻地笑。但是住在近邻的

几家人有些受不住了:

“你这自私的独夫,我们在晚间消闲解闷,干你什么事?难道因为你住在我

们的近邻,我们就不作声?”

“你们这群败类,”他的愤恨促使他说出更粗野的话,“你们就和这些腐烂

的鱼鳞虾皮一样的腥臭。”

这句话激怒了群众。“他侮辱我们!”“他骂我们!”“我们要和他到官府

去解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有的向后退了两步,有的又挤上前。这人看

着这群激动的人,便挽起袖子,他的两只胳膊上露出来两条毒龙。当他拔出他

腰间的匕首时,四围又是一片暂时的平静,平静中含着一些悚惧。正在这瞬间,

门内走出一个老太婆——

“专诸,进来吧!你又在闯什么祸?”

那人听见母亲在门内呼唤他,他的愤怒立即化为平静,他把匕首插入鞘中,

向人群投了一个轻蔑的眼光,走进去了。

众人望着专诸走进门去,人人的心也都松下去。等到专诸的家门紧紧关住了,

才有几个人用一句轻薄的话遮饰他们当时的恐惧:

“这人这样顺从他的母亲,看来也没有多大本领。”

同时又是一片轻薄的嬉笑。

子胥在一旁看着这幕剧,心里有些惊奇。他想,这人最初一定是与世无争的,

在郊外盖下这座茅屋,和他的母亲过着平静的生活。他并不寻找纷扰,但是纷

扰找到他的门前,当年的郊变成今日的郭了。那些卖鱼卖虾的、呼卢喝维的、

唱外国歌的……从早到晚在搅扰他,使他不能清静地生活,如今他不能不愤怒了。

这愤怒,谁能平息呢?只有那被和平围绕着的老母。子胥立在街头沉思时,那

群人早已散开了。

有人在拍子胥的肩,使子胥吓了一跳,这对于他是多么生疏,他久已不曾经

验过这肩上的一拍了。他悚惧地回转头来,面前是一个久已忘却的面貌。他端

详一些时间,才认出这是少年时的一个同学,以研究各国的国风见称,后来各

自分散,彼此都已忘记,不知什么样的运命把他送到吴国来了。那人望着子胥,

半惊半喜地说:“我看你有些面熟,我不敢认,你莫非是精于射术的子胥吗?

你怎么也会到这里来呢?”子胥还没有回答,那人接着说:“我在这里已经很

久了,这里的同乡并不少。我在这里教音乐,你知道,一个新兴的国家是怎样

向往礼乐的……”

子胥不愿意遇见熟人,他听了这话,面前好像又看见有一片污泥,同时他想

起方才专诸所骂的外国歌,必定是这类人给传来的。那人不管子胥在想什么,

却兴高采烈地说下去:

“我还记得,你的射术和剑术都很好,你不愁没有饭吃。我除却教授音乐,

还常常作几首诗刻在竹板上,卖给当地的富商们,他们很愿意出重价呢……”

子胥听着这些话,真是闻所未闻,好像另外一个世界里的事,他无法回答。

那人也觉得两人中间好像有些话不大通似的,又看了看子胥,说了一句:“我

看你这样子,也很匆忙,我们明天再见,我还要赶忙去教某某小姐鼓瑟。”说

完他便匆匆地走了。

子胥望着那人走远。他想,在林泽,在田野,复仇的事无从开始;一到人间,

就又难免遇到些拖泥带水的事,听到许多离奇古怪的话。他意想不到,这里也

有这样多的楚人,为了避免无谓的纠纷,他不得不隐蔽他的面目;但为了早一

日达到目的,他又急切地需要表露他的面目。在这又要隐蔽、又要表露的心情

里,他一步步地进入吴市。

(有删改)

【注】历史小说《伍子胥》写于1942〜1943年,取材于春秋时期伍子胥复仇

的故事,叙述他由楚至吴的辗转逃亡经历。小说共九节,《吴市》为第九节,伍

子胥跋涉多天,终于到达吴国。文中的专诸为刺客,后与伍子胥相交,刺杀了

吴王僚。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胥辗转逃亡、跋涉多天才到达吴国,心情稍显愉悦。突然被"一片喧

哗”惊扰和吸引,而忘记了来吴市的初衷。

B.文章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专诸的粗暴、易怒的形象,也通过神态描写刻

画专诸的孝顺的形象,强化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

C.文章改写仅选取两个场景:专诸与邻人吵架、子胥他乡遇故知。描写的场

景让人如身临其境,刻画的人物形象如在眼前。

D.文章采用全知视角的手法叙述,一是借助子胥的眼睛,写吴市的人与事;

二是结合子胥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想法。

2.关于文中子胥与同学相遇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见到子胥非常惊讶和高兴,而子胥见到同学并不高兴,甚至不愿见

到。

B.文章借同学之口说明来吴市的很多人追求的只是生存或生活,讽刺味浓。

C.子胥偶遇同学,他也很想同同学交流,但又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

D.子胥对同乡们传来的类似“专诸所骂的外国歌”,心理上一定程度地厌

TQj'O

3.进入吴市后,子胥的心情波动着。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文章意在写伍子胥进吴市,却以不少篇幅写专诸,这一写法带来了怎样的文

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曰:“自从先君文王以至不谷之身,亦有不为爵劝,不

以禄勉,以忧社稷者乎?"对曰:“君王将何问者也?彼有廉其爵,贫其身,

以忧社稷者;有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有断腹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

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有劳其身,愁其志,以忧社稷者。”王曰:“大夫此

言,将何谓也?“对日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

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月之积昔者叶公子高,定白公之祸,宁楚国之事;恢先君

以掩方城之外。食用六百畛。昔者吴与楚战于柏举,两御之间夫卒交。莫

敖大心抚其御之手,顾而大息曰:’嗟乎子乎,楚国亡之日至矣!吾将深入吴

军,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与大心者也,社稷其为庶几乎!’昔吴与楚战于

柏举,五战入郢。君王身出,大夫悉巧,百姓离散。冰冒勃苏日:‘吾被坚

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于是赢粮潜行,上峥山,逾

深溪,遮穿膝暴,七日而薄秦王之朝。水浆无入口。秦王闻而走之,冠带不相

及,左奉其首,右濡其口,勃苏乃苏。秦王身问之:’子孰谁也?‘对日:

‘臣非异,楚使新造瞽券冒勃苏。且求救。‘秦王顾令之起:’寡人闻之,

歹枣之君,得罪一士,社稷其危,今此之谓也。’遂出革车千乘,与吴人战于

浊水而大败之。”王乃大息日:“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耶?”对日:

“华闻之,其君好发者,其臣抉拾。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四臣者,

皆可得而致之。”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对日/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

夕/无一月之积/

B.对曰/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

夕/无一月之积/

C.对曰/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

夕/无一月之积/

D.对日/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

夕/无一月之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谷,是“不善”意,在文中是威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

自己。

B.田,指田野。畛,指田间小道。文中“食田六百畛”形容叶公子高受赏的

田地广大。

C.“大夫悉属”中的“属”指“这类人”,与《师说》中“郑子之徒”中

“徒”的含义相同。

D.万乘即一万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千乘”“万乘”常被用作兵力

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威王向莫敖子华询问,从先王起到自己这一辈,是否真有不为了爵位或

俸禄而为国家安危忧虑的臣子。莫敖子华认为有,并列举了四种类型的这样的

臣子。

B.莫敖子华认为令尹子文属于为官清廉,安于贫困,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大

臣;叶公子高属于为了提高爵位,增加俸禄,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大臣。

C.吴、楚两国交战,短兵相接。莫敖大心告诉驾车人,自己要与敌人拼命,

并鼓励他打倒一个敌人就是对自己的帮助,楚国也可能由此不会灭亡。

D.秦王听说梦冒勃苏的行为后大为感动,立即左手捧着他的头,右手给他灌

水,并派出千辆战车的兵力,与吴军于浊水之上发生战斗而大败吴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断腹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2)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

5.莫敖子华运用了什么案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四、诗歌鉴赏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鸥坞天•己巳生日自作

郭应祥

屈指新年五十三。未嫌垂领雪绕绕,设弧2届旦人交贺,题座无功我自惭。

荣莫羡,富休贪。寿龄也不慕彭聃3。只思了却痴儿事,一榻香凝晓梦酣。

【注】①绕匏:毛发、枝条等细长的样子。②设弧:古人生男子设弧于门左,

生女子设悦于门右。后遂以“设弧”指男子的生日。③彭聃:彭祖与老脚的并

称。传说二人均极长寿。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出生在己巳日,五十三岁的这一天,他掰着手指头数自己的年龄。

B.生日这天,虽然词人的白发已长得垂到衣服领子上,但词人并不在意。

C.词中“设弧”一词透露出当时的民风民俗,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

D.本词以记叙开篇,交织着许多人生感悟,词人看淡生活,追求人生的享

乐。

2.词人感觉自己年老体衰,自惭无功,但依然能洒脱地面对生活。请结合词的

下阕内容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

(2)音乐是中国诗词里常见的内容,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洞箫音乐效果

的两句是“,"o

(3)“莲”自古以来便因其清姿素容、淡淡清香、千姿百态而受到文人墨客的

喜爱。古诗词中描写莲的诗句有“,”。

六、语言文字运用I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推开宇宙之门的那一刻,我(指王亚平)感觉自己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

宇宙之美①,而我们居住的蓝色星球悬居其间,美丽而祥和——这是

属于我们神舟十三号乘组的高光时刻……不会忘记,20时28分,我从节点舱舱

门出舱,稳稳地将双臂支撑在环形扶手上,身体完全处于浩瀚的太空中。我激

动地报告:“02已出舱!”那一瞬间,如果不是听到同伴的呼叫,如果没有耳

罩里从地面飞控中心不时传来的声音,我几乎忘记了外界的存在,全然融入到

一个全新的自我当中。

阳光不露声色地从我的后面辉映过来,将我和空间站,将舱外服的“金”和

宇宙的“深邃”,将地球的“湛蓝”交织、融合在一片静谧之中。我的眼眶充

盈着泪水,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大美太空,我来了!”

千百年来,无论是对嫦娥奔月的浪漫想象,还是对星汉灿烂的②,中华民族

从未停止问天的脚步。今天,中国空间站建设③……我们这些太空探索者,

时刻准备着,去完成神舟十四号进驻天和核心舱、发射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

舱,建成中国的空间站等祖国交给我们的各项光荣任务!——为了实现人类拥

抱星辰大海的梦想。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

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

达效果。

七、语言文字运用I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有年龄,先,就像树的年轮。血管年龄决定人的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