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维与应用》教案_第1页
《哲学思维与应用》教案_第2页
《哲学思维与应用》教案_第3页
《哲学思维与应用》教案_第4页
《哲学思维与应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3/261领悟人生哲理

细听范例故事

【哲学思维与应用】任课教师:许维安:广东海洋大学法学院2024/3/262有关公选课《哲学思维与应用》的几点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哲学思维与应用》是一门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会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哲学思维能力,学会掌握与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密切相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以指导今后的思想和行动。二、教学的主要内容前言;第一专题: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根本规律;第二专题:中外哲学概略;第三专题:主观与客观的哲学思维与应用;第四专题:人的素质的哲学思维与应用;第五专题:社会关系的哲学思维与应用;第六专题:人生目标与创业的哲学思维与应用;2024/3/263第七专题:细节与创新的哲学思维与应用。三、关于考试与成绩评定的几点说明1.考核方法和考核范围①考核方法:主要考核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运用,考核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哲学思维能力,比方通过对寓于范例中的哲理进行分析,弄清其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展示哲学原理原有丰富多彩和生动的探索过程,然后提炼出其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些世界观和方法论应具有普遍性,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②考核范围:教材所列内容和课堂上教师讲到的内容都属于考试范围。2024/3/2642.考核形式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试室独立完成。考试时间、试室期末另行通知。3、考试题型考查时可从以下题型中选择一种以上的题型进行:问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哲学思维能力运用题等。4、成绩评定总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50﹪﹢平时成绩的50﹪注:平时成绩主要是上课考勤、课堂讨论、提问答复等。2024/3/265四、关于本课程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本课程教材《哲学范例式教学教程》〔2005年12月本书获得广东省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专著三等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正式出版,定价16元,但只售价10元。2、本课程主要参考书①《中国哲学智慧》向世陵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②《西方哲学智慧》张志伟、欧阳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③《哲学与人生》傅佩荣著,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2024/3/266前言一、思维、哲学思维和《哲学思维与应用》三者的含义二、开设本课程的意义三、本课程的教学方式2024/3/267前言一、思维、哲学思维和《哲学思维与应用》三者的含义1、思维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它指在表象、概念的根底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有三大类:①抽象思维:指的是人们的理性认识活动,是对客观存在、物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有人把抽象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哲学思维。但在古代,哲学思维是包括逻辑思维的。2024/3/268②形象思维:指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时候,用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和表述,亦即“具体的东西表示抽象的思维”〔引自拉法格《思想起源论》〕③灵感思维:指长期进行创新思考后出现的一种飞跃,是在逻辑思维遇到困难时发生的一种独立的思维模式。灵感:指人们在久思某一问题时,思绪由于受到某种外来信息的刺激或者诱导,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了方法,对问题的解决产生重大领悟的过程。2、哲学思维的含义: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思维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活动,主要是指理性认识的活动。它是关于世界三大领域即自然界、2024/3/269人类思维和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抽象和把握,是最高层次的理性思维活动。其特点是:①从对象上看,是对世界三大领域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抽象和把握活动。

哲学研究对象有三大领域: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本课程主要讲人类思维和人类社会。②从内容上看,主要是世界观和哲学方法论。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或理论体系。

方法论按其适用范围大小,可分为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科学方法论三个层次。哲学方法论适用范围最大,具有最大的普遍适用性;其次是2024/3/2610一般科学方法论,只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具有普遍适用性;范围最小的是具体科学方法论,只在某一具体问题上具有适用性。本课程所讲的哲学方法论主要是人类社会尤其是人生方面的哲学方法论。③从思维的形式和方法来看,主要是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具体和抽象、历史和逻辑等。本门课程所称的“哲学思维”主要是指哲理上的思维,尤其是人生哲理的思维,即人生哲学方法论。哲理是关于世界〔或宇宙〕和人生的原理。2024/3/26113、《哲学思维与应用》的含义“哲学思维与应用”本门课程的重点是运用人生哲理来认识和处理人生主要问题的思维过程。★重点讲人生哲学思维的应用。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编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在导论中指出:可以说哲学是对人类最根本问题的最根本的思考。哲学的一些根本问题外表上看极为艰深,实际上不过是对人类所面对的一些根本问题的高度提炼和抽象。2024/3/2612二、开设本课程的意义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提高认识能力,坚持认识的全面性,克服认识的片面性,更好地学会全面思考。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从哲学或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提高办事的效率,从而更好地学会有效思考。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领悟人生哲理,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人生问题,加强修身养性,从而更好地学会做人。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正确认识社会和处理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学会理解和尊重别人。2024/3/2613三、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以范例式教学为主,以理论阐释为辅。★《前言》思考题:1、理解思维的含义、类型。2、理解哲学思维的特点。3、请你谈谈学习《哲学思维与应用》的意义。2024/3/2614第一专题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根本规律一、思维的逻辑形式二、思维的根本规律〔一〕概念〔二〕判断〔三〕推理〔四〕论证〔一〕同一律〔二〕矛盾律〔三〕排中律〔四〕充足理由律2024/3/2615第一章专题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根本规律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形成概念,构成判断和推理的理性认识阶段,就是思维的阶段。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的根本形式,也是思维的根本形式。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是任何人进行思维活动时都必须遵守的根本规律。思维的规律是客观物质规律的反映,人们的思维活动如果违反思维的规律要求,思维就要发生混乱。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就会出现失误,乃至改造世界的活动失败。本专题主要介绍概念、判断和推理以及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目的是了解思维的根本形式和根本规律,为哲学思维与应用的学习提供帮助。2024/3/2616一、思维的逻辑形式〔一〕概念1、什么是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是思维的起点,是人们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根本元素。借助概念人们可以从本质上把同类对象联系起来,把不同类对象区分开来。明确概念是正确思维的起码要求。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通常也叫做概念的含义。2024/3/2617〔2〕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也称为概念的适用对象。3、概念的种类: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具体对象的数量不同,概念可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反映只有一个具体对象的概念。〔二〕判断1、什么是判断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对对象有所断定就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或关系。2、判断的根本特征:第一,判断都有所肯定或有所否认。2024/3/2618

第二,判定都有真假。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3、判断的分类: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区别在于,一个判断中是否含有其他的判断。简单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三〕推理1、什么是推理推理是依据的判断得到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分为前提和结论两局部,前提是推理所依据的判断,结论是推理所得到的判断。概念由语词,表达判断由语句,表达推理是由句群表达的。2024/3/26192、推理的分类根据推理中从前提到结论的思维进程的不同,可把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根据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蕴涵关系,可把推理分为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四〕论证论证就是用一个或一些为真的判断确定一个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过程。任何一个论证都是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三个要素构成的。论证和推理有密切联系。推理是论证的工具,论证是推理的应用。根据论证所用的推理形式的不同,可把论证分为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根据论证的方法的不同,可把论证分为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2024/3/2620二、思维的根本规律〔一〕同一律1、同一律的概念和要求〔1〕同一律的概念: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概念、判断等〕与其自身是同一的,它是什么,就该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一谈,使自己的思想具有明确性。否那么,使人产生模棱两可的感觉。〔2〕同一律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概念、判断等〕必须始终与其自身保持同一,不得随意变换。概念、判断、论述等都要始终保持同一。2024/3/26212、违反同一律的主要错误⑴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偷换概念指成心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混淆概念指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⑵转移论题〔也叫离题、跑题或走题〕:指无意识地或成心地违反同一律的要求,使议论离开了议题所犯的错误。⑶偷换论题:成心违反同一律要求用某一论题来暗中代替所要求讨论的议题所犯的错误。3、同一律的主要作用:保持思维具有确定性。⑴遵守同一律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⑵遵守同一律有助于人们正确地交流思想;2024/3/2622⑶遵守和运用同一律,在反驳谬论和揭露狡辩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此生或彼生”的故事〔二〕矛盾律1、矛盾律的概念和要求⑴概念: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认的思想不能同时都是真,必有一假。⑵要求:①概念方面的要求:在同一思想过程中,不能同时用两个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概念指称同一概念,否那么就会出现逻辑矛盾②在判断方面的要求2024/3/26232、违反矛盾律要求所产生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3、矛盾律的作用:主要作用是保证思维具有无矛盾性〔首尾一贯性〕。〔三〕排中律1、排中律的概念和要求⑴概念: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必须成认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即二者必居其一,排除第三种可能性。⑵要求①在概念方面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就同一对象而言,它只能要么是A,要么是非A,二者必居其一。②在判断方面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对象所作的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必须肯定其中有一个是真的。2024/3/26242、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所产生的逻辑错误:模棱两可3、正确理解和运用排中律⑴排中律并不否认客观事物本身可能存在两种以上的情况或者某种中间状态;⑵不要把所谓的“复杂问语”看成是互相矛盾的判断,不应简单地对它做出肯定的或者否认的答复;⑶排中律并不排斥在特定场合下,使用必要的“模糊判断”。4、排中律的作用: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思想的明确性〔四〕充足理由律1、充足理由律的概念和要求2024/3/2625⑴概念: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总是有充足理由的,也就是说,一个论题被认为是真的,一定要由别的用来支持它的判断必然地推导出来。⑵要求:①要有理由,并且理由必须真实;②理由能够必然地推导出论题,即理由与推断之间要有逻辑联系。2、违反充足理由律的要求所产生的逻辑错误⑴理由虚假或者毫无理由。⑵推不出。3、充足理由律的作用主要作用是用来保证思维的论证性。2024/3/2626★本专题思考题:1、什么叫做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是指什么?2、什么是判断?判断分哪几类?3、什么是推理?推理分哪几类?4、同一律的概念、要求和作用分别是什么?5、矛盾律的概念、要求和作用分别是什么?6、排中律的概念、要求和作用分别是什么?7、充足理由律的概念、要求和作用分别是什么?2024/3/2627〔三〕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三〕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给别人留三分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七分余地。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就会发生质变,事情的开展可能适得其反。2024/3/2628〔二〕毛泽东的人生智慧——人格魅力的一个亮点1、内容〔教材《哲学范例式教学教程》P94-97:“毛泽东善于抓住中心的一着高棋”中的哲学寓意。〕2、哲学方法论的分析与应用:凡做事都应留有余地,不能把事做绝;凡对人都应给他留有后路,不能把人逼上梁山。把事做绝,等于同归于尽;把别人逼上梁山,等于把自己推向绝路。李嘉诚:“给人留一分余地,就是给自己多一条后路”。2024/3/2629〔四〕美国国际农机商用公司总裁—西洛斯梅考克善待员工故事1、内容2、哲学思维的分析与应用:与人为善,不管前嫌,宽宏大度,这是赢得人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不要树敌太多,睦邻友好、和平相处以保护自己,从而到达更好开展自己的目的。2024/3/2630〔三〕子弹头上的哲理1、内容P782、哲学方法论的分析与应用联系观的应用。P102〔四〕辩证看待事物1、内容P992、哲学方法论的分析与应用矛盾观的运用。P115〔五〕二那么材料的哲学方法论1、内容〔1〕郑绵绵经营环亚大饭店〔2〕毛泽东、邓小平的“坏事变好事”2、哲学方法论的分析与应用2024/3/2631環亞大飯店隸屬鄭綿綿家族的亞世集團,因為積欠銀行團超過百億元,雇主將飯店盈餘轉作支付集團負債利息,從2000年就開始發生拖欠薪資的情況。2006年,環亞大飯店遭法院拍賣易主。由於舊雇主鄭綿綿不願意解決資遣費問題,新雇主陳得福又未正式入主,不願意和工會有任何的接觸與回應。勞工面臨資遣費無著落、未來工作權不明確的困境,最後,工會採取罷工的方式為權益而戰。2024/3/2632矛盾观的应用:要善于利用矛盾双方力量,尤其是要利用反方的力量来促进事物的开展,到达自己的目标。平时有些人只注意到矛盾〔事物〕的一方面,而无视了另一方面,不善于发现利用另一方面。其实,双方都是相对的,都有可利用的地方,只不过是否善于利用而已。P105-1062024/3/2633【解释】: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答复对方。

【出自】:《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例如】:雯青顾全同僚的面子,也只好~,勉强敷衍。◎清·曾朴《孽海花》第六回

【近义词】:互通有无、有来有往

【反义词】:一厢情愿、来而不往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际关系

2024/3/2634一、中国古代哲学家简介二、中国哲学经典命题三、西方哲学家简介四、西方哲学经典命题五、中国传统哲学综评第二专题中外哲学概略2024/3/2635第二专题中外哲学概略〔本章由同学们自学,具体内容请看公共邮箱所附的另一WORD文档〕哲学之花在人类文明的百花园中,是花期最长,颜色最为鲜艳灿烂的。不管东方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都是博大精深的,对人类社会文化开展的影响都是持续和深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人类哲学文化深厚的、肥沃的土壤培育出来的一支奇葩。透视中外哲学开展的历程、了解哲学的各种流派以及它的历史地位,对我们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大有脾益。本专题主要介绍中外哲学史上的经典命题,重要哲学流派及代表人物。通过了解哲学史常识,提高文化素养和哲学品格,为哲学思维与应用的学习奠定根底。2024/3/2636一、中国古代哲学家简介1、中国古代第一位哲学家——周公;2、道家开山鼻祖——老子;3、逍遥自然乐观的庄子;4、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5、儒家亚圣——孟子;6、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7、集法家大成者——韩非;8、一代名家——公孙龙。二、中国哲学经典命题〔哲学思想〕1、“柔弱胜坚强”;2、“无为而治”;3、“生而知之”;4、“仁者爱人”;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杀身成仁,舍生取义”;7、“得民心者得天下”;8、“天行有常”;9、“途之人可以为禹”;10、“天下人兼相爱”;11、“法、权、术,三法宝缺一不可”;12、“白马非马”13、“桔生淮北那么为枳”;14、“君权神授”;15、“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2024/3/263716、“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1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8、“经世致用”;19、严复“物竞天择”;20、“行易知难”。三、西方哲学家简介1、泰勒斯2、苏格拉底3、柏拉图4、亚里士多5、伊壁鸠鲁6、黑格尔7、培根8、伏尔泰9、笛卡尔10、康德11、马克思12、尼采13、弗洛伊德14、萨特。四、西方哲学经典命题〔哲学思想〕1、泰勒斯“水是世界的本原”2、克塞诺芬尼“神是人按照自已的形象造出来的”3、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4、柏拉图“知识即回忆”5、亚里士多德“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6、培根“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7、笛卡尔“我思故我在”2024/3/26388、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9、梅叶“人天生都是平等的”10、卢梭“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11、爱尔维修“人是环境的产物”12、康德“道德即自由的自律”13、黑格尔“但凡合理的都是现实的,但凡现实的都是合理的”14、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5、马克思“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16、詹姆士“有用即真理”17、尼采“上帝已死”18、马尔库塞“单面的社会造成单面的人”19、马克思“人类社会的开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20、恩格斯“对立统一”。五、中国传统哲学综评1、中国哲学的起源〔1〕有文化必有哲学;2024/3/2639〔2〕中国古代的哲学流派。2、中国哲学的特质〔1〕以生命为中心的宇宙观;〔2〕以价值为中心的人生观。3、使传统智慧再现生机〔1〕儒家的风格;〔2〕道家的智慧;〔3〕以儒道思想作为生活准那么。★本专题思考题:1、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流派有哪些?2、儒道哲学各有什么特点?对你有何启示?3、中国哲学的特质是什么?2024/3/2640第三专题主观与客观的哲学思维与应用一、主观与客观的哲学思维〔一〕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人必须要有信仰。〔二〕斯大林:一切以条件、地点、时间为转移。〔三〕毛泽东:天地之间人为贵。二、范例分析与讨论〔一〕我国古代哲学史上“肉体”与“灵魂”关系之争〔二〕在回家探亲的路上:一位搭车人的经历〔三〕海岛上的推销员122024/3/2641第三专题主观与客观的哲学思维与应用一、人必须要有信仰〔一〕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人必须要有信仰。《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信仰是指对某人或者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典范或者指南。有了信仰,人就有奋斗目标;就有动力;就有约束;就有归宿。柏拉图:人没有思想,就是行尸走肉。2024/3/2642〔二〕我国古代哲学史上“肉体”与“灵魂”关系之争1、本范例的具体内容唯心主义:“灵魂转世说”唯物主义的神灭论:“薪火之喻”〔东汉哲学家王充〕东晋僧人慧远:“薪火之喻”唯物主义的无神论:“刃利之喻”〔南北朝哲学家范缜〕2、范例的分析与讨论如何看待上述争论?中国对待信仰的态度。TheUnitedStatesofAmericaingodwetrust不要把失败、挫折等归咎为“运气不好”、“倒霉”或“命运不隹”等,而应多加分析,寻找原因,采取正确方法,积极应对。2024/3/2643二、一切以条件为转移〔一〕斯大林: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条件的含义:是事物与其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制约着该事物存在和开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这里的“地点”、“时间”也是条件。为什么要“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1、任何事物都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在一定条件下开展和在一定条件下灭亡的。2、条件是多种多样的。3、条件的创造或者改变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2024/3/2644〔二〕在回家探亲的路上:一位搭车人的经历1、本范例的具体内容2、范例的分析与讨论物质世界又是丰富多彩的,是多样性和条件性统一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坚持根本原那么的集中统一,又要因地制宜;在思维方法上灵活多样,不能因循守旧,“千篇一律”,“一刀切”。否那么,就会犯教条主义错误。“一切皆动,一切皆变”。“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2024/3/2645三、天地之间人为贵〔一〕毛泽东:天地之间人为贵。这里的“贵”指“有价值”的意思。这主要表达在人具有自觉的主观能动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强调精神的作用,但两者有何不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决定精神,但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决定物质”,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正确方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人定胜天”的雄心壮志,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2024/3/2646〔二〕海岛上的推销员1、本范例的具体内容2、范例的分析与讨论从实际出发,选择正确方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事物发生有利变化,收到预期效果,到达自己目的。十八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狄德罗〔下页图片〕说: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说明你是聪明人;知道事物实际上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能做思想上的懒汉,而要想尽一切方法去改变环境,使之有利于自身的开展,以收到预期效果,到达自己目的。2024/3/2647十八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狄德罗法国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又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启蒙运动的三大领袖是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在启蒙运动三大领袖当中,狄德罗〔1713~1784〕的地位是独特的。他博学多才,著作很多,为宣传启蒙思想,反对封建和宗教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著有《百科全书》等多部著作。2024/3/2648“成功者总是不断在找方法,失败者总是不断在找理由”。如何看待“事在人为”?方法的选择有无界限?我的观点:在不违反良知、公序良俗、伦理道德与法律的前提下,可以“不择手段”,去到达自己的目的。2024/3/2649★本专题思考题:1、你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谈谈你如何处理学业和恋爱关系的。3、请你谈谈应如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024/3/2650课堂讨论:你如何看待“心态决定一切”?请谈谈你的观点、理解及理由。2024/3/2651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利·霍夫曼: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他的心态如何。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异在于前者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后者那么以消极的心态对待人生。2024/3/2652第四专题为人的哲学思维与应用一、为人的哲学思维二、范例分析与讨论〔一〕生那么乐生,死那么乐死〔二〕人活着要做自己〔三〕良心比自由更重要〔一〕踩着冰块的女孩〔二〕一鸣论道:三轮车夫〔三〕小米出国前的一场意外交通事故2024/3/2653第四专题为人的哲学思维与应用生与死属于每一个自我都只有一次。因而,对于如何生,怎样面对死的问题从来就是哲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如果我们能以‘生命不息,创业不止”的精神来对待生,那么我们就能以坦然的心境面对死亡的来临。一旦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自我生命就已超越了死亡,而走向了不朽。我们的生命历程也因此有了一个理想的归宿。尼采:你们有成就之死,即对于生者是一个刺激和一个期许。一、生那么乐生,死那么乐死〔一〕儒家、道家生死观:生那么乐生,死那么乐死。生死问题不仅是哲学无法回避的主题,而且构成人生哲学的逻辑归宿。也因此,从先秦时候起,中国哲学便有诸子百家对生死之辩的不同观点。2024/3/2654儒家对待生死的态度:惜生哀死。……道家在生死问题上保持平常心,以一种彻底自然主义的态度对待生和死,应该说到达了生死的最高境界。在我们人生中有一个根本的事实:“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庄子·达生》〕因而,正如我们无法推却自己的降临于世那样,我们也无法逃避死亡的到来。鲁迅:“从幼到壮到老到死,都应欢欢喜喜的过去。”

中国古人总结出了人生中四件最让人快乐的事情: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一方面,死亡作为人的最终归宿,作为已衰败的生命的解脱和休息,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快乐的事;另一方面,快乐包涵于各种各样的死亡之中:寿终正寝2024/3/2655是一种快乐,杀身成仁也是一种快乐,欲望满足后死去是一种快乐,长期生病后死去也是一种快乐。一个人在无所贪恋、无所挂碍、无所恐惧的心境中死去,这是一件最快乐的事情。毕加索:“死亡是一种美”。1、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成功《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生存的一个质的差异就在于人类总能自觉地意识到生命当有所建树。人生应追求建功立业。也就是说,建功立业是我们追求自2024/3/2656我生命的最根本的生存之道。因此,成功不仅是生命价值的自我原体验,而且也是社会和他人对一个人价值的认可标志。追求成功几乎是所有积极人生的一种根本价值取向。成功是一个人追求理想的实现。这个理想可能是很宏大的,需要我们的一生为之孜孜奋斗,也可能是一个很具体的生活目标。但无论如何,只要实现了理想,我们都可以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显然,成功对于自我人生是重要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在成功中我们能感受到人生的欢乐和幸福,更因为社会和他人对一个人价值的衡量往往是以成功作为标准的。2024/3/2657在追求成功的历程中,我们难免遭受失败与挫折。失败是指人生中那种没能如愿的理想追求。一个人追求的理想目标越高,他在追求中遭受的失败便越多。所带给他的痛苦的体验也就越深。因此,就每个人的意愿而言,谁都在自己的人生中忌讳失败。尽管人们可以记住“失败是成功之母”之类的格言,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又总要自觉或不自觉地逃避失败。可能,光临我们人生更多的是失败。失败是痛苦的体验。人生的失败总使许多人消沉。但也因着失败的痛苦,人生便也有了摆脱失败的努力和抗争,故而失败也给许多人带来勇气,使人发奋,使人生在抗争、勇气和发奋中显现出人里真、善、美的气度和风范。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几乎在失败的绝望中写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之著的。2024/3/2658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在现实中,我们见到的更多情形是:人们往往要作出巨大的努力,付出艰辛的劳动,经历无数次的失败,然后才能获得成功。有时甚至只是一点点的成功,也需要我们经历无数的失败和挫折之后才能获得。问题不在于人生存在着失败,失败的存在对自我人生是一个事实。对许多人来说,成认这个结论可能是残酷的,但这却是最终取得成功所必须面临的一个现实。因此,我们别无选择惟有战胜失败。因为无数人生的事实已证明了那些在失败中依然执著坚决地朝自己追求的目标前进的人,才是可能在自己的人生中取得成功的人。罗曼·罗兰说过:“卓越人的一大优点是在失败和艰难的遭遇中百折不挠。”2024/3/2659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在失败面前更是应该充满自信。当我们不可防止地走向失败时,我们固然需要别人的同情、帮助、宽容和鼓励,但我们最需要的无疑还是自己的自信。惟有自信,才能自强不息,也才能励精图治,从而促使我们最终走向成功。甚至是在面临消灭性的失败时,我们也不应悲观绝望。可以这样说,只要生命还存在,只要人生还在继续,那就该相信自己终究能从失败中走出来,最终获得成功。2、成功不是人生惟一的目的和希望如果把成功作为单向的惟一的人生目标,那么失败对我们的打击总是显得特别的沉重。因为失败意味着我们惟一的目标丧失了。这样,我们就无法从失败的抗争中感到人生另一种万在于过程中的对人生价值的肯2024/3/2660定体验,这种体验本应是我们在人生的追求过程中经常地获得的。另一方面,我们还注定要时刻受到自我内心对自己不能成就大事业而苦恼的永久煎熬。所以,必须使我们的人生追求超越于成功与失败的得失之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才华早露还是大器晚成者,他们都有一个普遍性的优点:他们并不顾及自己的人生是短暂忙碌,还是漫长幸运,也不在意自己能否获得成功,抑或注定要失败,他们只是坚决执著地追求和创造。而成功那么往往只是其中的副产品罢了。这种人生无疑已到达一种真正摆脱了一切成功得失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2024/3/2661值得人类尊敬和景仰的并非成功本身,而是成功所赖以实现的成功者的德行、抱负、智慧、品行、才华、毅力等品质。只要是以自已执著的追求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并在追求中表现出那种“生命不息,创业不止”的精神,那么,无论我们成功与否,我们都可以骄傲地说自己的人生是美的和有价值的。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成功者固然伟大,而失败者也未必渺小。伟大勺砂小的区分只在于我们是否有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因而,在历史和现实的人生中,那些并无奋斗和献身精神,只不过是凭侥幸或因投机取巧获得成功的人,我们不但不会尊敬和爱戴他,反而会轻蔑和鄙视他。可以说,在我们人生的追求中,既有失败的挫折和困顿,也会有成功的欢欣和解脱。2024/3/2662如果我们失败了,不要抱怨也不要诅咒,更不要因此而止步不前。失败只是一个事实,但不是最终结论,应坚信正如生活中不会没有失败那样,生活中也不会没有成功。一旦我们获得了成功,也不要占有或享受它,而应该走出成功以及因成功而来的名利的羁圈。坚决地信奉追求本身。惟有不懈的追求才是超越成功与失败的真正契机。失败了继续追求,我们便又走到了成功的起跑线上;而成功了不再追求,我们便又面临着一个失败的开始。因此,在我们的人生实践中,惟有我们有了坚决而执着的追求,我们才能超越成功和失败的得失之上,走向成功人生的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永远立于人生的不败之地。2024/3/26633、面对生与死的辩证法我们的自我人生历程中,无论我们是否己走向成功,但有一个根本的事实却是,总有一天自我生命会走向死亡。死亡的不可回避性对生命而言,几乎构成了一个最残酷的事实。但是,在哲学家们眼中看来,死亡并不可怕。一些哲人甚至把死亡视为人生甜美的归憩。尽管从古到今,有多少人企图使生命水驻,但从来没有一个人真正地做到过。死亡毕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亦即是说,大自然并不因为人类生命的珍稀和可贵,便使生命永驻,而是恰恰相反,在孕育生命的同时,也孕育了死亡。生命和死亡互为因果。这就是生死的辩证法。2024/3/2664一位古罗马哲人说:“从诞生的那一时刻起,自然就挽着我们的手一步步地向死亡走去。”这一点对人生而言似乎是不幸的,因为死亡把人生最珍贵的东西:生命消灭了,随之也把人生所拥有的一切最美好的东西消灭了。但死亡却是不可抗拒的现实。每时每刻,我们都不再是原来的我们,我们一天天消费生命,把属于自己的人生一天天地支出、消耗。为此,法国哲学家蒙田感慨道:“我随时准备辞别人生,毫无惋惜,这倒不是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如果说生赐给我们人生的一切,那么死也意味着这一切的丧失。2024/3/2665在短促的生命之中尽可能多地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因此,珍惜生命就是珍惜人生的创造和奋斗。而这正是罗丹的名言“创造是生命存在的价值”的真实含义。许多人总是抱怨生命太短促了,殊不知就在他们的抱怨中,短促的生命变得更短促。因而,在人生的现实活动中,惟其因为生命的短促才需要我们加倍地努力和创造,使我们在生命的创造中表达其崇高的道德审美价值。只要我们是在创造和奋斗,那么生命是否短促是无关紧要的。因为拥有短促生命的我们却可以“依据美的规律”〔马克思语〕创造出永恒的对象世界。我们正是在这个对象化的劳动创造和艰苦奋斗中,在自己的创造物〔康德称之为“为我2024/3/2666之物”,马克思那么称之为“人化自然”〕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伦理意义和美学价值的。可以肯定地说,如果爱迪生没有他那上千种的创造创造,贝多芬没有他那震撼人心的交响乐;拿破仑没有他叱咤风云的法兰西帝国,马克思没有他的剩余价值学说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那么,爱迪生、贝多芬、拿破仑、马克思的生命就不会具有我们今天所景仰的那种崇高的道德审美价值。没有创造,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人生价值的真正实现。4、珍惜生命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海德格尔的哲学,是教人如何自觉走向死亡的哲学。2024/3/2667“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可能性,为了领悟生命,最好的方法就是果敢地,心甘情愿地选择死亡。谁自觉地走向死亡,谁就获得自由。”作家、诗人也都以自己的作品甚至以自己的生命证明:死亡是对生命痛苦的解脱,故死亡具有永恒的审美价值。一个生命降临人世,没有留下一点自己的痕迹,没有为这个世界增添一点真、善、美的色彩,也没能体验到人世间的许多幸福和欢乐,便无声无息地逝去了,试想人生还有比这更不幸的遭遇吗?“自杀是害怕无比的结果”,这是对生的创造、生的艰难、生的痛苦的一种害怕和逃避。由于这种害怕,自杀者也就无法体验生命的创造所带给人生的无限快乐和幸福。其实,我们的人生恰恰是在对生命的艰难痛苦的超越中创造和表达真、善、美的人生价值的。2024/3/26685、超越死亡,走向不朽《春秋·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对历史的考察使我们发现,中国古代圣哲贤达在自己一生中孜孜以求的莫不和这“三不朽”相关。我们民族历史上那些至今英名永存的人,譬如老子、孔子、李白、杜甫、苏试、文天样、李世民、成吉思汗以及严复、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等人,无不都是以其执着的创造和不懈的奋斗精神,或立德,或立功,或立言,或兼而有之,而使自己永远不朽的。为此,明代哲人罗伦说过如下一段精辟的话:“生而必死,圣贤无异于众人也。死而不亡,与天地并存,日月并明,其惟圣贤乎“!2024/3/2669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是以生命的时限来衡量,而是以他为后人留下了点什么来评判的。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日标无疑应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以自己的创造和奋斗,造就自己伟大、崇高、英名永存的生命,使自己的人生有一个不朽的永恒归宿。正是在这个永恒与不朽的归宿中,我们实现了自我人生最后也是最高的生存价值。〔二〕踩着冰块的女孩1、范例的具体内容2、范例的分析与讨论本范例讲述的感人故事,最令人感动的是母女与病魔作斗争的精神。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的追求,在不断的追求中超越自我、超越死亡。2024/3/2670讨论:有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享受或者享受幸福。这种观点对吗?你如何理解?2024/3/26712024/3/26722024/3/2673

公诉人谈亲历“打黑除恶”感想

2010年4月14日下午,文强案宣判结束后,该案公诉人么宁与战友步出法院时,谈了她的感想。

么宁说,作为参加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一名检察干警,此刻她想到了打黑的“苦”。在这场斗争中,她经历了个人办案生涯中最苦的一段时光:同时办理李庄案、文强案,两起案件都很重要,都不容有失,那阵子她只恨分身乏术……

她记得,文强案连续开了五天庭,最后那天凌晨1点多才审完。她单独走在路上,却丝毫不觉得疲惫;她记得,文强案的卷宗有172册,她和战友们一本本吃透,对案情如数家珍、熟练运用,对被告人和辩护人的百般质疑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2024/3/2674

她说,正因为打黑的“苦”,她才感觉到打黑的“甜”。有人问她,面对黑恶势力怕不怕?她答复“我不怕”。有的案件办完后,她也曾遇到过各种压力,但她始终坚信,邪不压正。一名律师曾在四年前和她在法庭上对抗较量过一次,之后就没了联系。让她意外的是,这位曾经的对手前些天突然发来短信,向她表示致敬和祝福,因为他认为检察官“震慑了歪风与邪气、保卫了法律和正义”。她相信该律师说的是真心话。她说,最近看到市政府通报2009年度重庆市群众平安感指数达94.3%,创历年新高。一想到检察官的工作能够让人民满意,这比什么都“甜”。

打黑有“苦”,有“甜”,更有“乐”。她说,自己所在的公诉部门有19名办案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3岁。他们不仅办理了文强、黎强等重大涉黑案9件3052024/3/2675人,同时还办理了许多其他重大刑事案件。打黑除恶让全市检察干警从上到下、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了一起,使她体会到了战斗之乐、友谊之乐。

当笔者问她这次办案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她答道:“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公诉人,指控犯罪是我的本职工作。我之所以热爱这份工作,因为它让我从一名害羞内向的女大学生,变成了在法庭上指控犯罪的共和国检察官。这让我感受到,能够维护公平正义是多么荣耀而自豪的事情!让我感到幸运的是,我亲历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见证了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变得更加光明美好。我会记得那些披星戴月的日子,那种辛苦付出仍然无怨无悔的情怀,那么多人的关心和祝福……这些,是我人生最美好的回忆。所以,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好好工作,将自己的所学所获,真正用来为人民效劳。”

2024/3/2676“现在感到名利不可能给人带来幸福”

邵建伟,原任职务:山西省临汾市公安局局长,2005年11月,因犯受贿罪被阳泉市中级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九年。

犯罪事实:1992年12月至2004年3月,邵建伟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62.6万余元、美金1万元和价值29万元港币的高档手表5块。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法治中国》传媒记者采访了正在监狱服刑的邵建伟。能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

自从邵建伟入监后,他的家人每个月都会坐上三个小时的汽车来到地处偏远的监狱探望他。来探望的人中,除了妻子、孩子,还有邵建伟年近八旬的老母亲。2024/3/2677

记者:听说你的老母亲最近刚来探望过你?

邵建伟:拿个纸巾吧。谢谢。〔擦泪〕

记者:是不是一提到她,你就会特别有感触?

邵建伟:唉,太伤感了,太愧疚了!她老人家78岁了,已是风烛残年,我最担忧的就是她能不能等到我出狱的那一天。每一次会见她都来,我在监狱里面服刑,她老人家的心也跟着我服刑。唉,所以说违法犯罪就是最大的不孝!

以前我以为名利能给人带来幸福,现在感觉到,名利不可能给人带来幸福。我想不止我一个人,恐怕在监狱里面的人,都会对幸福的理解有一个质的变化。

记者:那现在你理解的幸福是什么?

2024/3/2678

邵建伟:撇开自由不讲,如果要在外头,那肯定就是尽自己最大所能去做好每一件事情,然后就是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生活吧。其实幸福是很简单、很普通的。现在想来,以前对名利、金钱的追求,其实是很浅薄的。

记者:就像你自己说的,一直在追求幸福,但是道路却南辕北辙。

邵建伟:对。如果思想上、认识上发生了偏差,有些事情看起来你是向那个地方靠近了,其实是越走越远了。

记者:我知道你每接受一次这样的采访,可能对你来说就像是又揭了一次伤疤,但勇于面对自己过去曾经犯下的错误,其实也是为了更好地面对将来。

邵建伟:是这个道理。如果说我的事情对其他人能有帮助有教育,我还是愿意做这个事情的。2024/3/2679二、人活着要做自己〔一〕萨特:人活着要做自己让·保罗·萨特,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萨特认为,人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自由。他说,人的本质不可能由某个在人之外的创造者如上帝来决定,人没有先天固定不变的本质。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有怎么样的规定性,这完全由他自己的自由选择和行为来规定。2024/3/2680人可以绝对自由地选择他所需要的本质。选择何种生活方式,即他可以选择已有的社会价值标准或者自由地创造新的价值标准来使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萨特的自由观,强调了人有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人生意义的自由。每个人究竟打算成为什么样的人,选择什么样的前途,要靠自己的行动。他说:“是懦夫把自己变成懦夫,是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而且这种可能性是永远存在的,即懦夫可以振作起来,不再成为懦夫,而英雄也可以不再成为英雄。”2024/3/2681每个人自由选择的本质〔或生活方式〕必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与社会公共价值尺度一致,于是自我就会被社会所认可;另一种可能是与社会公共价值尺度不一致,那么自我就不会为社会所容,就会与社会发生冲突。而且,这种冲突实际上是不可防止的,是人际关系的根本。☆所以他提出:“他人就是地狱”这一存在主义名言。后来萨特对自己的上述观点作了某些修正,他开始成认个人的自由与他人的自由不可分,他说:我在追求自由时,“我就非得同时把别人的自由当作自己的自由追求不可”。因此,萨特强调个人在选择自己自由的时候,要为人类承担应有的责任。2024/3/2682要承担对家庭、社会的责任,包括要遵守道德、法律标准、公序良俗等。卢梭:自由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干自己所想干的事情”。认为:如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或剥夺他人的利益和社会利益,即便做到了自己所想干的事情,并因此获得所谓的自由,但由于这种自由是建立在不道德的根底上,因而是一种不道德的自由。2024/3/2683〔二〕一鸣论道:三轮车夫1、本范例的具体内容2、范例的分析与讨论柏拉图:自己是自己的主人。首先,要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和如何成为应该成为的人。其次,要抵挡来自欲望的各种强烈诱惑。为此,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使自己具有理性。2024/3/2684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所有的福特汽车都是一样的,却没有两个人完全一样。……年轻人应发挥自己的独特性,使自己与众不同,并开展出自己的价值。社会与学校可能意图消灭人的个性,因为它们总是使每个人像从同一个模子铸造出来。可是我想指出的是,绝不要丧失自己的个性,因为那是你唯一真正重要的地方。”2024/3/2685三、良心比自由更重要〔一〕哈佛格言:良心比自由更重要没有良心,一个人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过度的放纵会使他放弃寻找;过度的贪婪会使他的幸福得而复失。做人要有良知,这是为人的一个根本要求,也是一个人根本的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说良知也是良心。良心就是被现实社会普遍认可并被自己所认同的行为标准和价值标准。2024/3/2686详细解释1.本谓天然的善良心性。《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於木也。”朱熹集注:“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2.多指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仆固怀恩叛唐,李日月为朱泚将,而其母皆知逆顺之理,良心不可泯也。”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彼岂有真才实学,能起死回生耶?徒以人命为孤注耳,良心安在!”巴金《灭亡》四九:“但是她一旦离开了他,特别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便感觉到剧烈的良心上的痛悔。”3.好心。2024/3/2687良知是感性上对各种关系内在真理的理解和把握。也是对人的各种行为举止和人的本身的理解。它不会随国家、民族和时间改变而改变。

良知和道德是不同的。道德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时间、阶级、环境以及人们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变化。良知是绝对的,它是不变的。良知,是人的一种天赋观念,即孟子所说的“不虑而知”,王阳明所说的“不假外求”,是生而知之,而且是“被圣灵充满”的优良之知。如“人皆有之”、“非由外铄”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等。

2024/3/2688良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知耻”。知耻,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知耻,在中国传统美德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早在春秋时期,管子就说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把耻列为维系社会、国家存亡的支柱之一。以后的长时期中,耻也都列为孝悌忠义廉耻八德之一。

有羞耻心,人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2024/3/2689管子简介管子〔公元前725-645年〕,即管敬仲,春秋初期颖上人。名夷吾,字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哲学家。2024/3/2690王守仁简介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学”创始人。2024/3/2691在做了有违道德的事时就于心不安,自觉不做会招人瞧不起的事。知耻,才能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才能行之皆宜。相反,人假设无耻,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不可救药。这就是“人无廉耻,无法可治”。二是“知愧”。知愧,就是知道惭愧,知道内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知愧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西方古代格言说:“做坏事的人最受做坏事的苦。”所谓愧那么有悔,愧那么有疚,悔疚那么伤及神明,内心的安宁从此遭到破坏,整日处于恐惧之中,这惩罚并不算轻。知愧而忏悔,知愧而努力,良心的安妥比任何物质利益都值得珍视。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高官厚禄、锦衣玉食,也并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而是四个大字:问心无愧。2024/3/2692三是“知恩”。知恩,就是常怀感恩之心。这是人生的一种姿态,是人性的一种证明,是一种社会行为的反省和成熟。日月生辉,雨雪滋润,大自然哺育了万物生灵;父母养护,师长教诲,亲朋们扶助着我们成长。人生在世,谁能够离开社会而生存,谁没有受过别人的恩惠?“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倘假设连起码的感恩之心都没有,假设非自大狂,便是愚陋不堪了。毛泽东说:“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1959年阔别故土32年第一次回到韶山时〕毛泽东把父母的养育之恩放在首位,同时,把爱父母同爱党、爱同志、爱老师、爱朋友统一起来,表现出共产党人崇高的人性美、人情美。2024/3/2693一个人,干了坏事知道羞耻,做了错事知道愧疚,受人恩惠知道报答,这就叫有良知。当然,关键是要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什么叫恩,什么叫仇,这种分辩是非的能力的形成还是要靠后天的培养。良知教育的失败导致良知的沦丧,也就必然导致人性的泯灭。良知的作用:第一、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行为是否正确。第二、使我们无法无视行为的任何一面。第三、能净化人们的心灵,能使人们迷途知返,从而实现真正的自我。2024/3/2694〔二〕小米出国前的一场意外交通事故1、本范例的具体内容2、范例的分析与讨论小米最后良心发现,做了她该做的事。怎样做一个有良心的人?2008年9月21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市医院、社区和商场,看望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患病的儿童,检查医院和商场的工作时说:“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保证以后不再发生这样的事。在这起事件中,暴露出政府监管不力,也反映出一些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没良心’。我们不仅要追究领导责任,对这样的企业,也要坚决整顿、处理,一个也不放过!”2024/3/2695★本专题思考题:1、人的素质的含义是什么?2、一个人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3、应如何看待人的素质的作用?4、如何在竞争中获得“双赢”?5、辩证观点包括哪些主要的内容?2024/3/2696第五专题处世的哲学思维与应用一、处世的哲学思维二、范例分析与讨论〔一〕礼之用,和为贵〔二〕观过,方知仁矣〔三〕中庸处世,过犹不及〔一〕一件名誉侵权案〔二〕爱因斯坦父亲与杰克大叔清扫大烟囱的故事〔三〕做人何必太露锋芒2024/3/2697第五专题处世的哲学思维与应用一、礼之用,和为贵〔下页对“礼”和“仪”的解释〕〔一〕孔子:“礼之用,和为贵”意译为:一位知礼守礼之人,一定要善于与其他人进行合作,并坚持以和为贵、与人为善。1、出处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_____《论语,学而第一》2、词语解释〔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标准。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标准。2024/3/2698★什么是“礼”和“仪”?金正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全国著名的礼仪与公共关系学家〕的解释:“礼”指的是人人所应具备的一种内在道德修养,即敬人之心。“仪”指的人们在其交往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表达自己敬人之意的约定俗成的标准化形式。由此可见:“礼”是“仪”之本,“仪”那么为之表现形式。即“礼”是内容,“仪”是形式。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无“礼”那么无“仪”,而无“仪”亦无“礼”可言。因此,每一位有教养的人都必须“礼”与“仪”兼修,方能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坚持尊重为本,也要提倡善于表达,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2024/3/2699金正昆教授简介浙江东阳市人,生于1959年11月6日。金正昆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金正昆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研究。已出版专著、教材12部,发表文章近百篇,共350多万字。是国内知名礼仪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政府多部门参谋。

金正昆曾屡次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播送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播送电台等知名媒体的礼仪节目中担任主持人或嘉宾。2024/3/26100孔子,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和大哲学家。2024/3/26101〔2〕和:调和、和谐、协调。〔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5〕节:节制,和前面的礼字是分开的。3、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珍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管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方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4、评析“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2024/3/26102那么。孔子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异,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孔子这个观点是有其当时现实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那么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对此,有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至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2024/3/26103辩证看待这个问题,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那么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2024/3/26104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24/3/26105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24/3/26106〔二〕一件名誉侵权案1、内容2、范例分析与讨论与别人和谐相处的好处:一方面,既可以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有愉快心情做好自己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要注意讲话的分寸,防止伤和气。如何把握?2024/3/26107如何掌握好说话的度〔说话的分寸〕?答:该说就说,该沉默就沉默。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地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地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过去的事,由人去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2024/3/26108二、观过,斯知仁矣。〔一〕孔子:观过,斯知仁矣。出自《里仁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翻译:“为人做事的失误,各有种种不同类型,观察各种做人做事的错误,就知道仁道的修养了。”

注释:“过”即过错、失误。“于”、“其”:自己的。“党”是类型,或者同类之意。“观”即观察,“仁”指仁道的修养,即为人处世的修养。

“仁”是孔子人生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是孔子以人为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其核心那么是“仁者爱人”的思想,具体包括“博施”、“济众”。2024/3/26109观过知仁,简而言之就是从他人或自身社会生活实践的失误中认识人性,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知道为人一生的修养,因而掌握人生的成就。历史上很多的失败,都因为自私过头而导致。例如中国社会历次的人民革命,皆由贪污腐败而激起。“智者为人的心境”:帮助人们发现过错、改正错误。君子是改出来的,圣人是悟出来的。只有从心里认错、改错,才能走向成功。有人问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困难?答:认识你自己。2024/3/26110孔子:“过,那么勿惮改。”〔《子罕》〕“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灵公》〕有了错误还不改正,那就成了真正的错误。他说:“能补过者,君子也”〔《左传》昭公七年〕能对自己的过失加以弥补,才是君子所该做的。当时许多人不敢面对自己的过错,孔子感慨道:“已矣乎,吾末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我没有见到能看到自己的过错而在内心里作自我批评的人。2024/3/26111横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上联:己难自明最贵自明严律己下联:人费理解要善理解宽待人孔子认为,做人的关键是严格要求自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即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孔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我每天要屡次地反躬自问:为人做事做到尽心竭力了吗?与朋友交往做到老实可信了吗?老师传授的学业复习了吗?这成为古人律己修身的座右铭。2024/3/26112孔子认为:“宽那么得众。”〔《尧曰》〕以宽厚的态度待人,就会取得众人的拥护。“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佾》〕宽这一待人原那么,曾受到当时以人为本思潮中的各思想家的普遍重视和推崇,这一原那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开展的客观需要。把“宽”应用于政治生活中,曾对历史开展、文化繁荣,起过不可无视的重要作用。2024/3/26113〔二〕爱因斯坦父亲与杰克大叔清扫大烟囱的故事1、内容2、范例分析与讨论拿别人做镜子是靠不住的。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2024/3/26114三、中庸处世,过犹不及〔一〕孔子:中庸处世,过犹不及孔子特别推崇中庸之道。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翻译:中庸作为一种品德,是最重要的了。在人民中已很少看到它了。中庸,有人解为折中、调和,其实,这是对孔子的误解。孔子的另一段话,是对中庸的最好注解,当子贡问他,他的学生孙师和卜商两个人谁更强一些的时候,孔子答复说,“师也过,商也不及”〔《先进》〕,子张有些过分,子夏又有些赶不上。子贡又问,然而子张强些吗?孔子答:“过犹不及。”2024/3/26115过分和赶不上同样不好。从这一问答中可以看出,孔子赞同的品德是,既不过分,也不不及,而是适中、恰如其分,这应当就是中庸的含义了。孔子提倡的中庸哲学,应当理解为对待事物既不过分,也无不及的适当,恰如其分,而不是折中。适中、恰如其分,有免除偏激过分的正确含义,如果以左、右论,就是既不过左,也不过右,而是适当,适中。所以这是包含有辩证法因素的思想。因为,真理再前进一步,很可能就是谬误了。2024/3/26116〔二〕做人何必太露锋芒1、内容:战国时期郑庄公准备讨伐许国。颍考叔争做先行官。2、范例分析与讨论但凡太张狂、太露锋芒,就会招来别人的嫉妒,受到小人的陷害。一个聪明人要懂得收敛。只有如此,才能有效保护自己,并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即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2024/3/26117第六专题待人的哲学思维与应用一、待人的哲学思维二、范例分析与讨论〔一〕“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二〕百行之本,忍之为上〔三〕礼尚往来〔一〕一位女大学生被害的背后〔二〕〔三〕“最伟大的推销员”——乔治赫伯特2024/3/26118第六专题待人的哲学思维与应用处理好待人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处理好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本质、类型、哲学根底和原那么〕1、什么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什么?有人说关系是生产力,有人说社会关系是竞争力。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打破了阶层、民族、国家的壁垒。人际交往较之传统社会更频繁,意义也更重要。任何人的生存开展都无法离开人际交往,离开社会关系。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个人、群体、国家的成功就是社会关系的成功。良好的社会关系为人的生存和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要生存、开展,必然2024/3/26119和周围的人发生形形色色的联系、沟通和交流。于是,就形成了各种形式的人际关系。2、社会关系的本质人际关系是交往主体之间的联系。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关系的本质,在于组成社会和集体,在于促进个体的自我完善。换而言之,正是人际关系使社会朝着有秩序的方向开展,使人类能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使人们能够共同挑起促进社会开展的重担。3、社会关系的类型按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从交往双方人数分,个体与个体关系;个体与团体关系;团体与团体关系等。2024/3/26120●从交往双方的生理特点分,异性之间,恋人、夫妻、男女知己,忘年之交,青梅竹马等。●从双方的社会角色分,上下级、师生、上下辈;朋友、同事、同学、恋人、夫妻等;工作主体与客体、医生与病人、警察与罪犯等。●从交往时间分,临时相依;长期相依;终身相依等。●从交往频率分,亲密朋友;普通朋友;一面之交等。●从传统习俗分,老乡;血缘;法定;职业;同路人等。4、社会关系的哲学根底〔1〕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每一事物都与它周围的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周围事物的存在、2024/3/26121开展、变化,必然作用、影响该事物的存在和开展,反之亦然。世界上没有绝对孤立的事物存在。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系统中,必然作用、影响他人,反之亦受制于他人。〔2〕矛盾特殊性到的原理。世界上事物千差万别其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即事物的个性。事物的个性使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并决定了是它自己而不是别的。这表现在事物的联系上便有联系的多样性:外表联系、本质联系;外部联系、内部联系;直接联系、间接联系;因果联系、形式联系;物质联系、情感联系;经济联系、政治联系、军事联系、外交联系……2024/3/26122矛盾的个性表现在人际交往关系上也是丰富多样的:交往类型、形式、方式、手段、内容、结果、目的……各具其特点。人际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应该重视它,积极探讨它的内在规律,帮助我们取得人生更大的成功。5、处理社会关系的原那么〔或技巧〕〔1〕平等交往原那么平等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情感的根底,是人际交往的根本原那么。每一个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敬的需要,交友和受人尊敬的希望都非常强烈。尊重别人的人格是对对方最重要的尊重,是双方平等交往的前提。善于聆听对方的说话,对对方真诚的感兴趣。2024/3/26123看着别人眼睛说话,微笑。记住对方的名字、专长、优点。批评要以称赞和诚挚的感谢作为开场白,多作自我批评。对下级多启发、暗示,少直接下命令。少讥讽,多赞扬、肯定;对上级多请示、汇报,间接提醒,给台阶下。尽量保持失败者的尊严和面子。〔2〕求同存异原那么求同存异是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具体化。求同,根本方向一致作为交往的根底。“目标”、“方向”、“整体利益”成为交往双方的共同价值追求。存异,保存分歧点,如习惯、兴趣、爱好、性格、脾气等。宽容大度,从大处着眼,理解包容,善于妥协。与人为善,心态平和,个性健康。要尽量防止争论,不苛求对方,不要轻易指责对方。2024/3/26124〔3〕互惠互利原那么考虑双方的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满足共同的心理需要,使双方在交往中都能得到实惠和好处。大多数人的交往是互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