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化常识竞赛题_第1页
202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化常识竞赛题_第2页
202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化常识竞赛题_第3页
202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化常识竞赛题_第4页
202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化常识竞赛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化常识竞赛题组2

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上班叫"点卯",点卯的"卯"是古代计时中的"卯时",按照

地支的顺序,相当于现在的上午7点到9点。

B.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谷雨;一

季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仲春时节,山花烂漫。

C.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按传统说法是属鼠人的本命年;据此

推算,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也是属鼠人的本命年。

D.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五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

于地支纪时法的丑时,也就是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

2.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

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下

列关于传统节日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

主。

B.七夕节,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习

俗以女子乞巧为主。

C.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

交往为习俗。

D.重阳节,亦称"重九节",主要习俗为登高、赏菊,也有喝雄

黄酒、插茱萸等。

3.与下列诗句中包含的传统习俗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②缠彩遥分地,繁光远缀

犬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④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A.①赛龙舟②赏月③祭土神④观花灯

B.①祭土神②观花灯③赛龙舟④赏月

C.①祭土神②赏月③赛龙舟④观花灯

D.①赛龙舟②观花灯③祭土神④赏月

4.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

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B.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D.男儿酌献女儿避,

酹酒烧钱灶君喜。

5.在"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一回中,贾政看到贾元春岀的灯谜是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

化灰。"这个谜语的谜底是()

A.年兽B.爆竹C.宫廷净鞭D.算盘

6.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是()

A.北国三月沐春风,香车纷然乐踏青。游人谁顾杨柳绿,竞

看佳丽映桃红。

B.乐游原上游人多,重九登高乐如何。留恋夕阳无限好,寸

阴难买莫蹉蛇。

C.采得菖蒲届端阳,酿成美酒送异香。角黍蔗浆祝尔寿,何

妨纵饮入醉乡。

D.时逢满岁戏抓周,罗列书玩并砚筹。原是大人情愿事,今

番却令婴儿求。

7.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

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六部",隋唐至清,中央行政机构分吏部、户部、礼部、兵

部、开(J部、工部。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如礼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

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

禅位、践祚等等。

D."社日",古代祭祀谷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

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8.下列诗歌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的一组是()

①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②梅子金黄杏子肥,麦

花雪白菜花稀。

③东风一夜折梅枝,舞蝶游蜂都不知。④八月湖水平,涵虚混

太清。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下列句子与先秦诸子学说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②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已;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③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

贱,诈不欺愚。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A.①道家②法家③墨家④儒家B.①道家②墨家

③法家④儒家

C.①墨家②儒家③道家④法家D.①墨家②道家

③儒家④法家

10.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

用这种命名法保留下来的地名很多沿用至今。如"洛阳"在洛河的北

面。

B.李商隐《马嵬》诗中"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两

句以,笑牵牛”来写唐玄宗当年与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牵牛,

是指牵牛星。

C.河西是指黄河以西的地区,江左即江东,江表指长江以南地

区。《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的"山"是指泰山。

D.苏轼《赤壁赋》"月岀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

"牛"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这两句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

照邻、骆宾王。古人宴集时,常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为宴

集序,如王勃《滕王阁序》是宴集序,属于骈文。

B.老子又称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

学家、思想家,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二

他与庄子合称老庄,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无为,认为统治者

什么事也不要做,国家就可以治理好。

C.《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

成的语录体散文。《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的

对话体散文。《大学》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中庸》是孔子的孙

子子思的著作。这四本书被称为四书。

D.五音是宫商角徵羽;无色是指青黄赤白黑。社,指土神,稷,

指谷神;后来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祸起萧墙,指内部发生祸乱。

江南三大名楼是指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

12.下列对戏曲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末",角色名,多扮演中年以上的男子;"外"即"外末",扮演

老年男子。

B."旦",角色名,扮演妇女「正旦",角色名,扮演女主角。

C."净",角色名,俗称花脸「丑"俗称小花脸或三花脸。

D."科",戏剧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的用语;"卜丿扮演儿童。

13.下列关于节日习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吃"是节日习俗中一个亘古的话题:正月初一吃年糕,寓意

"年年高";八月十五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B."喝"是节日习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八月十五喝雄黄酒,表

达对亲人的思念;九九重阳节饮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

C.节日习俗中有许多的约定俗成的活动,元宵节赏花灯,舞狮

子;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节赛龙舟。

D.节日习俗常与传说故事相关联:寒食节的吃生食与介子推的

传说说有关,中秋节的亲人团聚则与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的传说有

关。

14.下列各项中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灶:旧俗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灶神升天奏

事的日子,在这天或前一天祭送灶神,叫"送灶"。

B.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

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

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岀"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C.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

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

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D.《四书衬》:清代骆培解说"四书"的一部书。宋代朱熹抽取

《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易经》编在一

起,称为“四书"。

15.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

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

步卒七十二人。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

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C.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

成年。

D.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文中的“小相",是公西华的谦辞。

16.《再论文字下乡》篇中写道:"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

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下列行为不属于"习"的一项

是()

A.每周例行的升旗仪式B.端午节吃粽子C.定时定点投放垃

圾D.新团员学团章

17.下列谚语与乡土社会的人伦关系不相契合的一项是()

A.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B.在家靠父母,岀门靠朋友。

C.物以类聚,人以群分。D.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18.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救造"意为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

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B.《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

弟子编成。全书共7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

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宵柝”是夜间巡逻时

用的梆子,"鸡人"是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是更筹,是敲击报时

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D."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是学校,其中,商代叫庠,周代叫

序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1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和作品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一前208),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早年从荀卿学帝王之

术,后被秦王嬴政任为客卿。

B.《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这里的"书"是书

信的意思,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向帝王

逐条分析事理的一种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似。

C."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句中,"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

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

D.五帝三王,黄帝、颛顼、帝誉、唐尧、虞舜被称为“五帝",

而"三王"则指夏禹、商汤、周武王。

20.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B.妪,先大母婢也(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祖母);先妣(敬称自己已

死去的母亲)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而立之年(指

三十岁)

D.吾妻归宁(旧指女子岀嫁后回娘家);吾妻来归(旧指女子岀嫁)

2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

作之一,与《周礼》《礼书》合称"三礼"。

B.儒家所称道的礼,可谓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政治制度、宗

教仪式和社会风俗习惯等。

C.中国古代礼乐并称,乐其实是礼的一部分,附属于礼,用来

补充仪文(礼仪形式)的不足,以助教化。

D.孔子教导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周朝时,礼、乐

皆为贵族社会专有。

22.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书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

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B.遂通五经,贯六艺:五经,指《诗》《书》《礼》《易》《春

秋》;六艺,就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举孝廉不行: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

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D.天子射上林中:上林,即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

西,周围三百里。西汉司马相如曾作《上林赋》。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

帝京,谪居卧病当潯阳城。"

B.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

歹I」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

中。"

C.除,一般指免去旧职且不授予新职。如果是"左除",则是降

级授职之意。

D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24.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

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B.号,又称别号、表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

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

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

C.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

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

后一天叫朔。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

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如"徘

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5.古诗词中有些常见的意象往往赋予特定的含义,下列各项中

不搭配的一项是()

A.芭蕉、梧桐——孤独、忧愁,离情别绪B.红豆一

一男女爱情或亲情

C.白云、明月一一孤冷凄清、高洁美好、思乡念亲D.梅花、

菊花、蝉——高洁品格

26.下列对教材古诗文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亭是古时设在大

路旁供行人歇息的建筑物,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人们多

在长亭送别。李白《菩萨蛮》中有"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句。)

B."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古时人

们在祭祀、礼佛或举行隆重大典前,要沐浴、更衣、吃素、戒酒、

禁欲并静养身心,以示虔诚,这种做法叫斋戒。)

C."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卿是

古代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

等。秦汉王朝三公以下设有九卿。)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范晔《张衡传》)(古代官员不论

官职、年龄大小,因体弱多病,便上书请求辞职还乡叫乞骸骨,意

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27.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玲珑心地最虚鸣,此是良工巧制成。②一丝通线索,谁不仰头

看?

③秋千对起花阴乱,蹴鞠孤高柳带斜。④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

流。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蹴鞠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

③下围棋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蹴鞠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

③蹴鞠④拔河

2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相坐,即"连坐",古时的一种罪名,指一个人犯了罪,有关

的人连同治罪。

B.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辞,表示尊敬对方。

C.黄门,常指宦官,因为汉代黄门令等职常由宦官充任,后来'黄

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

D.年号,帝王用来纪年的名称。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忧外

患等大事、要事时,会更改年号,一个皇帝可能不止一个年号。

29.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

编。墨子宣传"非攻"与"兼爱”,其学说与孔子的儒学在战国时期影响

极大,韩非子将其与儒学并称为“显学"。

B.墨子的‘兼爱"思想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相爱,"爱人若

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

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C."圣人"有多种解释,在"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中,"圣人”指

的是孔子。

D.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被称为“平民哲学家",他的思想学说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平民的愿望,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利益和需

要。

30.下列对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马:班马为离群之马,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如,

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B.洛阳纸贵:晋代左思写就了《三都赋》,洛阳人竞相传抄,

因用纸太多,以致"洛阳为之纸贵"。后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C.椿萱:"椿"字是母亲的代称,因大椿树长寿;"萱"字是父亲

的代称,因古时远行者总要在北堂阶下种萱草以免父亲惦念。

D.柳(杨柳):"柳""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

托依依惜别之情;折柳相赠还有对远行者的祝愿之意。

31.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春秋时期思想家。《荀子》

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其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

点。

B."士大夫"古代指受职居官的人;而"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

子云者"中的"士大夫",则是对社会上层人物的通称。

c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而“六艺经传皆通习

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

经书。

D、干支可用来纪年,如"壬戌之秋";还可以用来纪日,如"戊

申晦,五鼓"。古人还用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加上特

定的"建"字,如"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3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等终军之弱冠弱冠:通指二十岁刚刚成人加冠之时

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古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

盘到头顶上

C.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指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洗马:太子的属官,掌管图书

33.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赞颂诸葛亮的一项是()

A.复汉留长策,中原仗老臣。B.三分割据好筹策,万古云

霄一羽毛。

C.纵论三分天下,审势通策佐先主;长怀一统江山,辅国连治

启后人。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谏议大夫,古代官职,专掌谏浄议论,级别不及负责监察百

官、起草诏命文书的御史大夫。

B.海内,是指国境之内,也就是指九州全境。它与"天下”的意

思始终相同。

C.避席亦作辟席,指离开坐席而伏于地,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

自己的谦逊,是东亚传统的交往礼节之一。

D.万分一,就是万分之一,古代分数的表达形式之一。古代分

数最完整的表达形式是"分母+分+名词+之+分子",除了分母+分子,

其他都有可能省略。

3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设置,

"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后转化为行政区。

B."世子",在先秦时代是君位继承人的封号,汉朝以后用以称

郡王的继承人,以区别皇位的继承人太子,还指藩属国的王位继承

人。

C."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

指帝都长安,"诣阙",指奔赴朝廷、皇宫、或都城。

D."丁内艰",意为遭逢父母丧事。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

官员必须停职,回家守制,又称"丁忧",是传统的道德礼制。

3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粮道",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通路,在古代战争中,凡

属高明的将帅,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

题。

B."迤西",明清时称云南西部地区,大致包括现在大理、丽江、

永昌等地。"道"在秦朝开始岀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

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

C."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

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

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

D."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

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

小功、缄麻五种,此之谓"五服"。

37.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是死亡的忌讳语之一,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

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B.擢指古代官员的职务变动,情况比较复杂,既指选用提拔,

也指平调乃至降职。

C.丞相是中央官职,位高权重,秦汉时代属于三公。后代有

变有废,也称为宰相。

D.单于是汉代匈奴部落联盟首领的称号,后世鲜卑等一些少

数民族首领也称单于。

38.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士院,官署名,掌起草任免将相、号令征伐等机密诏令,

并备皇帝顾问,宋称翰林学士院。

B.转运使,主管运输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宋时该职曾为一个

地区实际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C.遮道,又称"拦路""借留",典岀东汉寇恂,指地方百姓要求

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D.致斋,指精致的书斋学舍,内涵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茗

香绕竹,无不精致,文化韵味浓厚。

39.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

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

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

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

分封为公爵。

C.子:古代对长辈的的尊称。D.寡人:诸侯谦称,寡

德之人。

40.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颖、程颐、朱熹等人

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

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岀"存天理,灭人欲”的主

张。

B.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下属对长官、晚

辈对长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C.缥维:代指书籍。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细,淡黄色的丝织

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

称。

D.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41.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末是女角,正末是女主角,配角有小末(少年男角色)、外

末(老年男子)等。冲末(男配角)。

B.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如李逵、张飞。净的次

要角色称副净。

C.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注:元杂剧原本

无"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增改的)(元杂剧中无"生"

之称「末"即"生"也)

D.杂,杂角。如:李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

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徒儿(小厮、小

男孩)等。

42.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斋戒:指不吃肉而吃素。B.列观:一般的宫殿。观,宫

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C.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司

空、司徒、司寇、司马)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候者

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D.汤镶: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43.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株,本指露岀地面的树根,

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

B.《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东汉的历史,作者范晔。

C.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在

今陕西西安附近。

D.太学:古代设在乡里的最高学府。

44.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替国君主持赞礼盒司仪

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B.五经:《诗》《书》《礼》《史记》《汉书》五部经书。

C.六艺: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

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

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

记》《乐经》《春秋》。

D.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

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45.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公署。

B.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也称"二京"。

C.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作"附会"。

D.公车:指官员所使用的朝庭的交通工具。

46.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B.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C.下车:官吏被撤职。D.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47.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

体,回家乡去。

B.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

(《后汉书》)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

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

度。

C.东宫:宫女们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宫女。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建储指确

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48.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B.故事:先例。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

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C.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

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

时被废除。

D.太牢:即古代老百姓祭祀天神时,牛、马、鸡、豕(shi,猪)

四牲全备为“太牢"。

49.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郎: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以行

第称呼韩老成。"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

B.李父:伯父。古代兄弟排行以季、伯、仲、叔为序。

C.古代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如伯夷、

叔齐,再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

D.孟者,《说文》:"孟,长也。"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长的。

50.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语岀《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失怙,指死了母亲;失恃,指失去父亲。

B.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

的女子。

c.孤:此处,专指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D.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

人。

51.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古代称候王死叫薨,唐代及以后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

4

B.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

制度,《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

C.大夫死曰不禄,士曰死,庶人曰卒。D.少年:古代指青年

男子,与"老年"相对。

52.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部:又称秋官、宪部。六部(吏、户、礼、兵、开IJ、工)

之一,掌管全国刑法、狱讼之事,是清代最高司法机关。

B.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锭选之制,考课黜陟之

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类似现在的组织部、纪委等部

门。吏部尚书还被称为天官。

C.户部拿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类似现在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部门。

D.孩提:幼儿,儿童,一般指7~8岁。

53.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拿典礼事务与学校事。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

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类似现在的外交部等部

门。

B.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其长官为

兵部尚书。兵部又称夏官、武部,兵部尚书又称夏卿。类似今天的

解放军总政治部或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

C.刑部: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

院管稽察、大理寺学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类似现在的司法部和公检法部门。

D.工部: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

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

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

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度量衡。类似

现在的工信部、水利部、城乡建设部。

54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汉朝一种地方官的名称。

B.五城御史司坊:即五城御史衙门的监狱。清时京城设巡查御

史,分管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所以叫五城御史。

C.九门提督:是中国清朝时期的驻京武官,正式官衔为"提督九

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设立于康熙十三年。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

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

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

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

D.十四司正副郎:清初刑部设十四司,每司长官,正职为郎中,

副职为员外郎,总称为郎官。

55.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辟:斩首。古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

隋后泛指一切死刑。

B.中国古代的五刑是五种刑罚的统称,可分为奴隶制五刑和封

建制五刑。

C.奴隶制五刑是指墨、鼻!](音易)、刖(音月)、宫、大辟。

D.墨刑又叫做縣(qing)开ij,先割掉人的头,然后涂墨,伤好

后留下深色的伤疤。

56.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奴隶制五刑中除了大辟即死刑外,其他四种又叫做肉刑。

B.封建制五刑指笞、杖、徒、流、死。奴隶制五刑在汉文帝之

前通行,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之后通行。

C.汉文帝废除肉刑后,经过魏晋隋唐,都没有此刑,但五代和

宋又恢复,辽金元明清都有刺面刑,但有的轻罪则刺胳膊。到清末

光绪末期,彻底废除。

D.大辟,指割鼻子,汉文帝废除肉刑后,用笞三百代替,后来,

又减少了笞数。此后,该刑不再岀现。

57.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刖刑,夏朝称膑,周时称刖。是指斩掉左脚、右脚或者斩双

脚。有的说称膑是去掉膝盖骨。秦朝称为斩趾。

B.宫刑又叫淫刑、腐刑、蚕室刑。宫刑是五刑中仅次于死刑的

一种重刑。东汉时曾经用这种刑罚来作为死罪减等刑。隋朝法律正

式废除。

C.大辟,即死刑。秦汉以前的死刑种类很多,如戮、烹、车裂

(五马分尸)、枭首(砍头后悬挂示众)、弃市(闹市斩首后暴尸

于众)、绞、陵迟(也写作凌迟)等。

D.大决: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冬季行刑,叫大决,

又叫冬决。

58.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勾决:皇帝在犯人的名字上画钩,批准立刻行刑。清制,每

年秋季,由刑部会同九卿各官,详审全国判死罪者的名册,一一详

议,分别归入"情实""缓决""可矜""可疑"四类,情实者奏请勾决。

B.木讯:指用板子、夹棍等木制的刑具拷打审讯。

C移关:指移文、关文。旧制,对不相统属的官署用"移",百

官互相质询用"关清时"关"已不局限于质询。移关诸部,发给平行

各部的文书。

D.梏:古代铁制的手铐。

59.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劫火:佛家以为坏劫中有水、风、火三劫灾。劫,梵语"劫簸”

的略称。劫簸是一大段时间的意思。

B.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

家。乘,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

一乘。

C.宗庙:百姓供奉天地神灵牌位的处所。

D.会同: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会,诸侯相见。同,诸侯共同

朝见天子。

60彳艮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岀下列诗句

涉及的节日名称。

①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

佳期又一年。

②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

闻灯不看来。

③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

须插满头归。

④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⑤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

蓬蒿共一丘。

①②③④⑤

61.一份古老的中国历法“二十四节气”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许是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阅读

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①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

天气日初长。

②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岀门前望野田,月明

养麦花如雪。

③戌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④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

不敢先开花。

⑤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请根据诗歌描写的内容,推断诗歌对应的序号分别是二十四节

气中的哪个节气,请按顺序依次写在横线上。

①②③④⑤

62.根据古代文化常识,从下列相应序号后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

的,把正确的选项填写在横线上。

假如你穿越到了唐代,成为礼部的一位副职长官,你的官职名

应是①,你处理的日常事务中不包括②,你一生中拥

有的名号不会包括③;仲夏之夜,星河璀璨,你不禁吟诗一

首,你会用④—来指代银河,当时的情景令你想起尚在家乡的

妻子,于是你写信给她,说你会于元朔时归家,你回家的日子实际

是⑤—,你家住河内,那么你家应位于黄河以⑥O

①A.尚书B.侍郎C.员外郎D.郎中②A.礼仪B.祭享

C.贡举D.武官选授

③A.尊号B.别号C.谥号D.表字④A.翼轸B.云汉

C.玉衡D.金乌

⑤A.当月十五B.下月初一C.正月初一D.大年三十

⑥A.东B.西C.南D.北

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

1工【解析】A卯时应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点到7点。B清明节

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D"三更"应大致相当

于地支纪时法的子时,而丑时指的是"四更",即凌晨1点至3点。

2.D【解析】重阳节,有喝菊花酒的习俗,喝"黄酒是端午节的

习俗。

3.D【解析】①"鼓声""两龙"表明是端午节的赛龙舟习俗;②诗

句的意思是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甚至一直

绵延不绝地与昊昊天穹连成一片。"繁光"表明是观花灯习俗。③"春

社"表明时间,"箫鼓""古风"都表明祭土神习俗。④细月如钩,一天

天变圆,仿佛织成的团扇。"扇”是比喻,表明月亮越来越圆。这表

明是赏月习俗。故选:Do

4.B【解析】岀自晚唐诗人王驾的《社日》,从“春社"可以看岀

描写的是春社。A项岀自宋代毛滂的《元日玉楼春》,从“一年滴尽"

可以看岀描写的是除夕。C项描述的是过年贴秦琼、尉迟敬德门神

像习俗。D项岀自宋代范成大的《祭灶词》,描写的是过年祭灶习

俗。

5.B【解析】这一内容岀自《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

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在这一回中,贾母、贾政的谜语之后,

就是众姊妹们的谜语了。"如雷"是形容声音之大,"已化灰”是爆竹炸

过后的情形。"妖魔"当象征贾家的政敌。当贾家家运兴旺、势力短

赫的时候,谁不惧怕他家?特别是元春当了娘娘,贾家成了"皇亲国

戚"。秦氏岀丧、元妃省亲之类的盛大举动正是"一声震得人方恐"之

时,上自王公贵族,下迄市井小民,然而否极泰来,烈火烹油的盛

举之后,接着就是烟消火灭之时,元春的谜语成了她的家族命运的

极恰切的谶语。

6.D【解析】由"抓周"可知,这与民间习俗"婴儿抓周"有关,无

关传统节日。A由"踏青”可知,与传统节日'上巳节"或"清明节”有关。

B由"重九登高"可知,与传统节日"重阳节”有关。C由"端阳"可知,

说的是"端午节"。

7.B【解析】A"进士"错,应是"贡士C"禅位错,是退位的意

思。D"谷神"错,应是"土地神”。

8.B【解析】①"茱萸"〃登高”提示是九月九日重阳节,秋季。②"梅

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提示是夏季。③“东风"指春风,是春季。

④"八月"提示是秋季。

9.A【解析】①这句话是讲无用之用,看似无用的东西却有大用

处,是庄子的观点,是齐物论,所以是道家。②这句话是表明法术

的作用是治乱,有是非时要赏罚,所以是法家。③这句话强调天下

之人要兼爱非攻,所以是墨家。④这句话强调对老人对孩子的态度,

体现了儒家的仁的观点,所以是儒家。故选:Ao

W.C【解析】"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的"山"指的是靖

山。

11.B【解析】"认为统治者什么事也不要做,国家就可以治理好"

不妥。

12.D【解析】"‘卜儿’,扮演儿童"错误卜儿",扮演老年妇人。

13.C【解析】A应该是正月十五吃汤圆。B应该是端午节喝雄

黄酒,是为了用以驱虫解五毒;D错误;应该是七夕节与牛郎织女

的传说有关。

14.D【解析】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

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15.C【解析】"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错,应该

是"周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二

16.D【解析]"新团员学团章",是新团员刚刚入团时,要学习

团章,这是一时的,不能属于"习"。A"每周例行”强调的是习惯性,

是说每周都要做,使一个人惯于一种做法,属于"习"。B"端午节吃

粽子",是说每年五月初五都要吃粽子,这是中国人的习俗,属于"习"。

C"定时定点",强调时间和地点的惯常性,是说每到某个时间点人们

要去某个地点做什么事,属于"习"。

17.C【解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谚语是说同类的东

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这句谚语只

是客观地表达同类的人或物易于聚在一起,所以不属于乡土社会的

人伦关系。"乡土社会的人伦关系”应指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

系等。A"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谚语里明确提到了"兄弟"

和"父子",非常契合乡土社会的人伦关系。B"在家靠父母,岀门靠

朋友",这句谚语里包含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有“朋友"关系,

契合乡土社会的人伦关系。CD"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谚语比

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了势,而"和他有关系

的人"往往是他的父母、兄弟、儿女、朋友等,所以这句谚语非常契

合乡土社会的人伦关系。

18.D【解析】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19.B【解析】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

20.C【解析】束发指十五岁,男孩子成童的标志,二十岁行加

寇礼才是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

21.A【解析】《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22.B【解析】六艺,有时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

艺,但文中的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

《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

23.C【解析】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但如

果是"左除",则又表示"降级被贬"。

24.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C项,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最后一天叫晦,选项对"晦""朔"

的解释颠倒了。

25.B【解析】红豆一一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26.D【解析】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叫"乞骸骨"。

27.D【解析】①联系"虚鸣""良工巧制成",再结合平时积累,

可知是"抖空竹"。②前面说"线索",后面说"仰头看",说明那东西在

天上这样的"体育活动"是"放风筝"的可能性最大。③诗句中就有"蹴

鞠"。④有"长绳""贯索",又是"体育活动",根据选项提供的内容可

知,就是"拔河"了。

28.C【解析】本题C项"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有误。黄

门,官名。黄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的简称。汉有黄门令、小黄门、

中黄门等,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以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宦官为

黄门。官署名。指天生没有生育能力的男子。

29.C【解析】"'圣人'指的是孔子"错误。本文中的“圣人"指把治

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

30.C【解析】"椿"字是父亲的代称;"萱"字是母亲的代称。

31.A【解析】“春秋时期"错,应为"战国末期"。

32.C【解析】晦,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每月的第一天。其他

选项都正确。

33.D【解析】是文天祥表达自己气节的。

34.B【解析】"它与‘天下’的意思始终相同"说法有误。天下,是

东亚民族对宇宙的专有概念。字义上的意思为“普天之下",没有地

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语境可以不断扩展的词。(1)多指中

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全国。(2)世界、人世间、社会上(3)自

然界、天地间。(4)其他:指国家的统治权;中国人的精神信仰,

仁义道德;特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