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 旋毛形线虫、吸虫_第1页
人体寄生虫学 旋毛形线虫、吸虫_第2页
人体寄生虫学 旋毛形线虫、吸虫_第3页
人体寄生虫学 旋毛形线虫、吸虫_第4页
人体寄生虫学 旋毛形线虫、吸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寄生虫学HumanParasitology基础医学系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研室1重点:1.旋毛虫:幼虫囊包形态,生活史,致病,主要实验诊断方法,预防旋毛虫感染的主要措施。2.肝吸虫:成虫、虫卵形态,生活史,致病,预防肝吸虫感染的主要措施。2第七节旋毛形线虫p171简称:旋毛虫成虫寄生:同一宿主小肠幼虫寄生:同一宿主肌细胞致病:旋毛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3形态1.成虫:人体最小线虫,线状,体长

1.5~3.0mm,雌虫子宫较长,其中段含虫卵,后段和近阴道处充满幼虫,新生幼虫自阴门产出(卵胎生)。

♀虫直接产幼虫42.幼虫囊包梭形,位于宿主横纹肌细胞内,内含1~2条幼虫。5幼虫囊包(宿主吞食)成虫(小肠、交配)钙化肠腔肠粘膜肠腔(蜕皮4次)幼虫消化酶新生幼虫卵胎生产幼虫随淋巴、血循环幼虫囊包(横纹肌细胞)更换新宿主半年生活史囊包传染源61.成虫与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体内成虫:小肠幼虫:横纹肌细胞生活史特点寄生部位:活动较多、血液供应丰富的肌肉。(膈肌、舌肌、咽喉肌、胸肌、及腓肠肌,等)2.生活史:无外界自由生活阶段,完成生活史必须更换宿主。3.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保虫宿主:猪、犬、羊、猫、熊、野猪、狼等)。4.感染期:幼虫囊包。5.感染途径:经口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7(主要致病虫期是幼虫--幼虫囊包)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在患病3~7周内死亡食入幼虫囊包的数量幼虫侵犯的部位机体的对旋毛虫的免疫力致病程度与致病81.侵入期(肠型期)致病机制:幼虫囊包内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并钻入肠粘膜发育为成虫致肠粘膜炎症反应(充血、水肿、出血、浅表溃疡)。致病过程分三期:临床表现:急性胃肠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92.幼虫移行期(肌型期)临床表现:血管炎:发热、眼睑或面部水肿等。肌炎:横纹肌纤维变性、横纹消失,全身肌肉酸痛(腓肠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致病机制:新生幼虫随淋巴、血循环到达各器官及侵入横纹肌内发育引起血管炎和肌炎。103.囊包形成期(恢复期)致病机制:囊包内幼虫钙化,受损肌细胞修复。

临床表现:肌细胞膨大呈纺锤形,虫体钙化,急性炎症消退,但肌痛仍可维持数月。11诊断1.询问病史:生食或半生食肉类史。2.病原诊断:活检法查幼虫囊包(取腓肠肌、肱二头肌压片镜检)3.免疫学诊断(辅助诊断):血清检测特异性抗体或循环抗原。临床表现复杂,难以诊断121.流行因素(1)传染源猪、野猪、狗、羊、牛、等120多种哺乳动物可自然感染,猪为主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生食或半生食受染猪肉、野猪肉、涮羊肉、烤肉串。流行132.分布世界性分布。俄罗斯、东欧等国流行严重。我国:云南、广西、四川、西藏;湖北;东北。流行特点:地方性、群体性食源性。我国旋毛虫病的分布14防治1.卫生宣教预防的关键: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不生食或半生食猪肉或其他肉类。2.加强肉类检疫。3.提倡圈养。4.治疗:阿苯达唑、甲苯达唑。15猪肉中的幼虫囊包-15oC存活20天。腐肉中的幼虫囊包常温2~3月。凉干、腌制、熏、烤、涮食不能杀死幼虫囊包。虫体不耐热,70oC以上即可杀死幼虫囊包。旋毛虫幼虫囊包的抵抗力较强16第三篇医学蠕虫学蠕虫:借助肌肉收缩而蠕动状运动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包括:线形动物门

线虫纲(已介绍)扁形动物门

吸虫纲

绦虫纲17第一节概论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重要虫种:肝吸虫、姜片虫、肺吸虫、日本血吸虫第十二章吸虫(P85)生活史有性世代(脊椎动物体内)如:人无性世代(软体动物体内)如:螺18大多数叶状、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少数呈圆柱形(血吸虫)。具口、腹吸盘。肠管分左右两支达虫体后端呈盲端,无肛门。大多雌雄同体(血吸虫雌雄异体)。形态复殖目吸虫模式图19特点:世代交替(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宿主转换(终宿主、中间宿主)模式:

受精卵幼虫期(蚴)成虫(中间宿主)(终宿主)

第1第2脊椎动物淡水螺鱼、蟹、虾人幼虫期包括: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生活史20幼虫期包括: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无性繁殖无性繁殖21常见吸虫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自学)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22第二节华支睾吸虫(肝吸虫)p89成虫寄生:人体肝胆管内。致病:肝吸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23形态1.成虫体型狭长,10~25mm×3~5mm,状似葵花子仁。雌雄同体。雄性生殖器官:睾丸1对,分支状,在体后1/3处,前后排列。雌性生殖器官:卵巢1个,位于睾丸之前。24华支睾吸虫252.虫卵小,形似芝麻(27~35)m×(12~20)m,黄褐色,前端较窄且有卵盖,卵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疣。卵内已含有毛蚴。26肝吸虫卵27肝吸虫卵30×16um肺吸虫卵90×55um姜片虫卵135×82um血吸虫卵89×67um28受精蛔虫卵蛲虫卵未受精蛔虫卵鞭虫卵钩虫卵29生活史肝胆管内成虫虫卵产出随胆汁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出,入水被第1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豆螺、沼螺毛蚴胞蚴雷蚴尾蚴第2中间宿主:淡水鱼虾囊蚴(肌组织内)人猫、狗吞食(保虫宿主)小肠脱囊30三种螺的大小区别纹沼螺赤豆螺长角涵螺31第一中间宿主:豆螺、沼螺、涵螺第二中间宿主:1.淡水鲤科鱼类(草鱼、青鱼、鲢鱼、鲫鱼)2.淡水虾32终宿主:人或一些哺乳动物(猫、狗)33生活史小结:1.两个中间宿主和一个终宿主2.成虫寄生:肝胆管内3.感染期:囊蚴

4.经口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34致病1.致病机理机械刺激、代谢产物、分泌物等诱发超敏反应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的炎性反应胆管局限性的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

(主要为肝受损)病变形成35(1)胆囊结石死虫、虫卵、脱落的胆管组织→结石核心→胆囊结石(2)胆囊炎(3)胆汁性肝硬化(4)原发性肝癌等362.临床表现轻度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中度感染: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常见体征:肝肿大(左叶)。严重感染:头晕、消瘦、浮肿和贫血等,晚期出现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误诊:肝炎,急、慢性胆囊炎等。37诊断1.询问病史: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史。2.病原学检查(查虫卵)(1)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易漏诊)集卵法(常用):饱和盐水浮聚法水洗离心沉淀法(2)十二指肠引流胆汁

离心沉淀检查,检出率100%,技术要求高,患者难以接受。382.免疫学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

金标快速免疫诊断(胶体金技术)3.影像学检查

B超、CT检查391.分布:主要在亚洲。感染较高国家:中国、日本、朝鲜、越南、东南亚。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有不同程度流行。

广东:高发区,平均感染率16.42%,与饮食习惯有关。流行2.流行环节(1)传染源:病人、家畜、野生动物(人兽共患寄生虫病)(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