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新高考Ⅰ卷)()_第1页
语文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新高考Ⅰ卷)()_第2页
语文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新高考Ⅰ卷)()_第3页
语文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新高考Ⅰ卷)()_第4页
语文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新高考Ⅰ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语文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新高考Ⅰ卷)()语文-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新高考Ⅰ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古籍历久弥新,靠的是一代代研究者、守护者薪火相传。无数人将生命的能量注入薄薄的纸页间,从而让文化传承更有厚度。

输入网址、轻点鼠标,飘逸俊秀的汉隶代表作《曹全碑》书法跃然眼前,经典目录学著作《校雠通义》可逐页在线阅览,一批未经整理出版的日记、书札稿抄本首次公之于世……不久前,国家图书馆等收藏单位第七次联合发布古籍数字资源,6700多部(件)古籍在云端与读者见面。近年来,一批又一批中华古籍借助数字技术加速开放共享,让更多人有机会具象化地了解“典籍里的中国”。

越来越多的古籍向公众开放,得益于古籍数字化的不断推进。对古籍进行数字化转换,不仅方便学者研究,也能降低普通读者接触古籍的门槛。在数字技术条件下,开放共享的资源规模更庞大,渠道也更便捷。比如,在“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公众无需注册,就可以直接登录阅览敦煌遗书等珍贵资料。不只是国内的古籍,那些流布海外、国内缺藏的珍贵汉籍,其数字化回归也令人期待。

扩大古籍资源的开放共享,只是第一步,让古籍里的知识、故事、思想被深刻地理解并传承下去,是更艰巨的任务。我国古籍浩如烟海,无论是保护修复,还是整理研究,都需要巨大投入。要善于发挥数字化技术的长处,在保护的基础上做好系统性研究,提高利用效率。比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文字识别和数据分析,不仅能以很高的准确度给古籍加标点,对人名、地名、官职等进行,还能对古籍内容进行深度处理和知识提取。这有助于提升研究效率,为后续利用、传播创造条件。

更好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还要找准它们与当今时代的结合点,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从各地图书馆依托古籍资源推出文创产品,到《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热播,从通过古籍考证还原古代服饰,到依据古籍版刻设计艺术字,近年来有许多成功的尝试,让古籍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不过,要想让古籍与当下生活产生更大的共振效应,还需要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进入数字化时代,古籍的保护修复、活化利用、普及传播,都产生了新的变化,但古籍中蕴含的思想观念、生活情感,能穿过岁月长河,与当代人产生心灵共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深入挖掘古籍的当代价值,就能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让它们被更多人看见、被更多人喜欢,以蓬勃的生命力活在当下、走向未来。

数字化古籍的确具有显著优点,但无论信息承载介质如何变化,古籍本身的意义和价值都无法取代。

(摘编自智春丽《让古籍与数字化时代共振》)

材料二

2013年8月,《柏克利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藏稿钞校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在这些藏书中,有一套清末文人王韬的《瀛蠕杂志》。在《瀛蠕杂志》中,王韬以体验式的姿态记录了上海的城市变迁与文化转型,该书也因此被称为“缩本上海志”。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这一作品,但他的手稿初稿,却直到东亚图书馆这套书出版才被人们得知,原来藏在伯克利。

8年后,“汉典重光”项目使伯克利收藏的中文古籍以数字化的方式“回归”中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馆长周欣平亲手挑选的首批善本里,就有这套《瀛蠕杂志》。

“汉典重光”海外古籍数字化回归与研究整理平台由四川大学、阿里巴巴集团公益基金会、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发起,将藏于伯克利的20万页古籍善本数字化,并在平台免费共享,其中包括40余种珍贵宋元刻本、写本,明清至民国时期知名学者的抄本、稿本,以及著名藏书楼嘉业堂、密韵楼的抄本等。

“我在伯克利,每年都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他们不远万里坐飞机来到这里,舟车劳顿、费时费力,就是要在东亚图书馆查阅古籍善本和特藏资源。如果我们把这些古籍放在网上公开了,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免费使用,24小时不关门。这将方便读者,大大提高学术研究的效率。”周欣平谈到这次数字化古籍项目时表示。

在他看来,通过古籍的数字化和公开化,让古籍在世界范围内免费流通,可以产生高效的新型学术研究环境。同时,通过对古籍图像做文字识别和文字化,也可以建立起庞大的古代文献全文数据库,揭示历史和文明发展的脉络,“比如,要知道历史上土豆是什么时候被引进中国的,以往需要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寻找相关证据,现在通过对海量数据文本的检索,利用机器助力,很快就能找到明确解析,拿出有力证据,开阔视野。”

(摘编自乐艳娜《瀛懦杂志:数字化助力古籍回归与再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一代代研究者和守护者的薪火相传中,古籍历久弥新其承载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情感也随时代变化而传承发展。

B.数字技术化的应用,不仅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方便,也可以使公众更加便捷地共享珍贵的典籍资料,有机会具象化地了解“典籍里的中国”。

C.数字化技术使古籍的保护、传播方式发生变化,也使其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与人的心灵发生共振,所以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

D.“汉典重光”是一个公开共享的古籍数字化平台,这样一个开放性平台为世界各地学者提供了便利条件,可以提高学术研究的效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古籍数字化的问题,但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古籍数字化降低了普通读者接触古籍的门槛,这样有利于古籍的传承发展。

C.数字技术使古籍走入人们视野,但要真正走进人们生活还需要更多专业人才的努力。

D.王韬《瀛懦杂志》重见天日且实现数字化回归,使流布海外典籍回归成为可能。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一些热门古籍被重复性数字加工,多个古籍数据库收录了《四库全书》《二十五史》。

B.2022年10月,古籍数字化平台“识典古籍”上线,向公众免费开放685部经典古籍。

C.网络上,很多古籍爱好者出于热爱和自觉,建立古籍数据库,如“书格”“殆知阁”等。

D.爱如生公司“中国基本古籍库”收书一万种,既可提供检索的全文,又可提供原版图像。

4.我国应该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解决古籍保护传承和整理研究方面的问题?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

5.雨果曾提出一个深刻的命题:“这个将毁灭那个。”他指的是印刷术将使建筑彻底丧失作为文化载体的功能。如今,人类又发明了数字技术,让人再次想到这一命题。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看法。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像是影子,像是其他

李浩

偶尔,奶奶会只言片语地提到我的爷爷。在我的感觉中,奶奶嘴里的爷爷像是一道影子,或者别的什么——反正,是一种稀薄的、抓不住也摸不到的“飘泊之物”,一种似乎不那么真实的存在。在奶奶的只言片语中,爷爷有太多的名字,譬如“你爷爷”。譬如,“他”。譬如,“不着家的”“特窝棚的”。譬如,“死鬼”“痨病鬼”“胜儿他爹”“瘦兔子”“疯子”。

那个痨病鬼。一天天就是咳,就是咳。他藏着钱呢。我早知道,他藏着呢。可就是不肯抓药。那个痨病鬼。什么也没给家里留下。他还给小花传上了病。

我母亲说,这才是我奶奶心里的“症结”所在,奶奶对爷爷的怨气和愤恨皆是由此而起。母亲说,我爷爷的肺结核没有传给奶奶、我父亲和四叔,却传给了三姑。在三姑咳了几天的时候奶奶到村外的窝棚里去找我爷爷——这并不好找,我爷爷居住的地方常换,十里八村废弃的窝棚都被他睡遍了。奶奶求他,拿出几块银元来给女儿抓药,就算是借他的也行——好说歹说,一脸难色的爷爷终于从一棵槐树的下面扒出了一枚银元:“这不是咱的。你记得,咱得还。咱得还上。”

“其实他有。你爷爷吧,这个人……当年那些人,都这样。也不是他一个。”

爷爷是地下党。1996年出版的《滨州市志》上有他的名字,职务是中共地下党滨州区委副书记。他负责整个滨州区地下党的活动经费——《滨州市志》曾专门地提到一笔,他在负责这部分“党的资产”的时候,没丢过一分钱,也没把一分钱用在自己的身上。

在奶奶的描述中,爷爷在这个家的存在就像是淡淡的影子,有一种似有似无的飘忽感,他的心在别处,身在别处,尤其是后来,日本人占领了之后,尤其是“紧张起来”之后——“里里外外,都得我一个人。你找他?不着家的可不能让你找到。他忙着呢,瘦兔子似的。”奶奶一边纳着鞋底一边自言自语,油灯的细火苗一蹿一蹿,油烟中弥散着混杂了蓖麻油的灯油气味,它早已把整个屋子充满了。“受的那个罪哟。”奶奶说的这句没头没尾也没有主语,我不知道她是在说我爷爷还是说自己。

他在家的时候很少。即使回来,也都是夜间,甚至都是后半夜,那时候我的父亲、三姑和年幼的四叔都已睡去,只有纺线的或者纳鞋底的奶奶还在油灯前醒着,墙上跳动的影子比她更瘦……偶尔,被自己的身体压麻了手臂的父亲翻身,睁一睁眼,他看到爷爷坐在炕沿上的影子——根本来不及说句什么就被自己沉重的眼皮压进了梦乡。

我奶奶不止一次地提到爷爷的“换命”,这是她对爷爷耿耿于怀的另一个缘由,每次说起她都会咬到自己的牙——“这个死鬼!自己的孩子都不管不顾!”

把那些只言片语以及我父亲、母亲和四叔的讲述事连起来——于是,我在自己的大脑里搭建了有关爷爷的那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我爷爷有四个兄弟两个妹妹,然而在兵荒马乱、缺衣少食的年代,到我爷爷十三岁那年家里就剩下了爷爷和三爷爷兄弟两个,他们相依为命。后来我爷爷去天津上学,而三爷爷则不知道为何离家出走,当起了土匪——我们当地管土匪叫“仨儿”。三爷爷变成了“林仨儿”。

“这个林仨儿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区委书记梁朝河当着我爷爷的面儿签署了召开公判大会、会后将林仨儿一伙儿六名土匪枪决的命令,他命令我爷爷负责看押和枪决等事宜。据说,我爷爷找到梁书记,建议用活埋替代枪毙——毕竟,子弹要省着点儿用;活埋会比枪毙更有震慑效果,也更能让那些受害人的家属出口恶气——梁书记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好,就这么办吧!你组织咱们的民兵去挖坑!

傍晚,爷爷回家了一趟,他拿走了家里最好用的那把铁锹。如果不是他取走铁锹,奶奶也许不会把后来发生的事那么顺畅而迅速地和爷爷联系在一起——第二天早上,有人发现,埋下林仨儿的那个土丘被人挖开了,里面那么招人恨的、应当挨千刀的林仨儿已经不知去向。

爷爷受到了审查。据说,爷爷在第二天上午就向组织坦白了自己的所做;据说,同样是据说,我爷爷在牢房里,就和三爷爷商量了把三爷爷救下来的计划,不管怎么说,这个让他也咬牙切齿的土匪头目是他的亲兄弟,老奶奶临终前反复可嘱过我爷爷,要看护好他,千万要看护好他。

“你干吗要放他?你要想放他,别抓他啊,让他继续杀人放火多风光啊!这么多年,我真没想到你会是这样的人!”

大约,我爷爷也没有想到奶奶的坚决,平日里她可不是这样。她被林仨儿脱逃这件事儿伤透了。再加上我花儿姑姑的死。爷爷在房子外面徘徊了几日,最后,在门口放下了一堆破破烂烂的东西和三斤小米,又退回到树园子的窝棚里。这一去,便是与家的永别。

在讲述爷爷被拒之门外的片段时,奶奶的语气中怨愤的成分似乎会变得更多,可我母亲却觉得,“你奶奶应是后悔了。”母亲给出的理由是,我爷爷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突然病情恶化,他开始咳血,大口大口地咳,大口大口。奶奶被人叫去,她和我爷爷在窝棚里说了很久,然后,我父亲和四叔也被叫进了窝棚,爷爷就在荒郊的窝棚里咽了气。

我知道的是,据我父亲的讲述而知道的是,奶奶从爷爷的窝棚里出来,径直走到蹲在门外的柳树下吸着旱烟的梁朝河面前:“你给我找两个人。跟着我走。”

他们在果树下,生有三棵白蜡树的艾草地里,桥墩的缝里,以及河边老槐树生着虫子的树洞里,先后找到了二十几枚银元,和一小包被蓝布包裹着的东西。它们,被交到了梁朝河的手上。

“他没动过一分一厘。你清点一下。”奶奶认认真真地对梁朝河说着,“他说,等胜利了,就再也没有穷苦人了,就都能有饭吃了——是这样吗?”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奶奶最初深明大义,积极支持革命工作,后来因爷爷给小花传上病后变成埋怨,再后来“换命”把爷爷赶出了家。

B.爷爷虽然主管活动经费,但他没动过一分一厘,即使小花患病在家人百般恳求下也只是借了点钱,最后还是还上了。

C.跟奶奶对林仨儿的决绝态度不同,爷爷觉得林仨儿是有苦衷的,他对林仨儿还抱有一点同情,最终放走了他。

D.爷爷临死前交代遗言,叫奶奶把珍藏的经费交到组织手里,爷爷所作的一切最终打动奶奶,使她成长为一名战士。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用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奶奶、父亲母亲等人口中的爷爷,在这些断断续续的讲述中,革命者的形象逐渐血肉丰满。

B.在奶奶的嘴里,爷爷有很多名字,如“死鬼”“疯子”等,似怨实怜,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奶奶对一心为革命的爷爷的态度。

C.小说反复强调爷爷像影子,是一种不真实的存在,由此可见爷爷干革命工作的游刃有余,卓有成效,仿佛生来就是干革命的。

D.小说结尾处,细致描写了爷爷藏银元的地方——都是些窝棚边极易被人忽略的地方,从中可见爷爷的用心,对革命的忠诚。

8.有批评家说,小说中“放走林仨儿”这一情节“勾勒出复杂和极端境遇下的人性纠葛”,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9.结合全文,探究题目“像是影子,像是其他”中“其他”的内涵。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汉兴,接秦之弊,作业剧而财匮。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当此之时,宗师有上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无限度。及匈奴绝和亲,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日滋。财略衰耗而不赡。从建元以来,用少,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间盗铸钱,不可胜数。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今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及盗为之。是时山东被河菑,及岁不登数年,方一二千里。天子怜之,下巴蜀粟以振之。元封元年,桑弘羊领大农。弘羊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故腾跃,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县置均输盐铁官。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天子以为然,许之。一岁之中,太仓满。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是岁小旱,上令官求雨。卜式言曰:“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烹弘羊,天乃雨。”

(节选自《史记平准书》)

文本二:

青苗、均输、市易、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立淮、浙六路均输法条例司言:“今浙、淮发运使实总六路赋入,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因近易远。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诏以发运使薛向领均输平准。范纯仁言:“今乃效桑弘羊行均输之法,而使小人掊克生灵,敛怨基祸。事大者不可速成,傥欲事功急就,必为憸佞所乘。”留章不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B.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C.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D.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胜数”与“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两句中的“胜”字含义相同。

B.“天子怜之”与“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怜”字含义不相同。

C.“天乃雨”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两句中的“乃”字含义不相同。

D.“敛怨基祸”与“成不敢敛户口”(《促织》)两句中的“敛”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奢侈攀比直接导致西汉再次陷入立国之初财用匮乏的困境,当政者积极应对,通过财政方面的改革较快扭转了被动困窘的局面。

B.西汉朝廷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改由国家统一铸造,并废除各郡国所铸的钱,基本解决了民间私铸、盗铸钱币的问题,币制归于统一。

C.桑弘羊建议增设大农部丞负责调剂物资运输,平抑物价,有效打击了富商的投机倒把活动,稳定了物价,增加了朝廷财政收入。

D.王安石效仿桑弘羊的均输政策在淮、浙六路推行均输法,由发运使总管赋税收入,成效显著,百姓不但不用增交赋税,而且财富得以充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时山东被河菑,及岁不登数年,方一二千里。

②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因近易远。

14.卜式如何评价桑弘羊的改革?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对王安石的哪一点责难相似?请简要说明。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夏赠韦南陵冰(节选)①

李白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②生阳春。

山公③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④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⑤。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①韦南陵冰:李白的故人,时任南陵县令的韦冰。②寒灰重暖:汉代韩安国身陷囹圄,自信死灰可以复燃。③山公:指晋人山简。④头陀:僧寺名。⑤鹦鹉洲:因东汉末年作过《鹦鹉赋》的祢衡被黄祖杀于此地而得名。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闷”“苦辛”两句以短促的五言入诗,直抒胸臆,表述诗人因际遇坎坷而产生的愁苦与酸辛。

B.诗中运用山简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打击时通过饮酒来消解苦闷的乐观与豁达。

C.“捶碎黄鹤楼”与“倒却鹦鹉洲”是诗人因自己与被贬友人同受命运不公而发出的愤激之语。

D.“赤壁”句与“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梦”表述人生失意的感悟。

16.有人评价这首诗“气吞云梦,笔扫虹霓”,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

(2)姜夔的《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假如这位多情的诗人今日再重游故地,他也必定会为今日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心。

(3)芙蓉花大而艳丽,是古代文人借以抒怀的典型意象。《红楼梦》中贾宝玉也曾为晴雯写过长篇祭文《芙蓉女儿诔》。请举出带芙蓉二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阳春白雪》是汉族古琴十大名曲之一,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旋律①,节奏轻松明快。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当歌者唱“下里巴人”时,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③”。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当歌者依次唱‘下里巴人’‘阳阿薤露’‘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越来越少。”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述效果更好?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下里巴人”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B.船上人听到水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出“二老,二老,你真能干”。

C.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D.1966年5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何解锁数字教学和学习潜能,使数字学习更加普及,成为全面提升教育体验的有力支柱?

一、______①_________;必须通过数字学习平台,向所有学习者、教师及其他有需要者提供高质量与课程相关的数字教学和学习内容。二、提升数字技能:必须加强使用数字技术改进学习的能力,以确保教师、学习者和其他教育利益相关者拥有利用数字工具进行学习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在全世界范围内,_______②________是使用互联网进行教育和实现其他目标的最常见障碍之一。据统计,有1/3的人甚至缺乏最基本的数字技能,________③_______,与男性相比,女性知道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基本目标的可能性要低25%。这就需要发展相关数字能力,以实现有效的基于证据的数字学习,而这将带来远远超过学业成果的益处。三、确保互联网连接:数字化连通有助于确保所有学校和个人都能受益于优质互联网连接带来的教育优势。

数字学习方面的投资和行动应以以最边缘化学习者为中心,开发免费、高质量的数字教育内容和平台,促进教学创新和变革为原则。“数字空间”是一个更大、更有价值的路径,可以培养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习者的创造力,扩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培养出负责任的数字公民,从而提高教育公平性。

21.请在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紧密,不超过10个字。

22.请以“数字空间”为主语,将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改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完成作文。

生活在不同的高度,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样

请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表述你对学习与生活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解析:

1.C2.D3.A4.①利用数字技术,将更多的古籍向公众开放共享。②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流布海外、国内缺藏的珍贵典籍的回归。③发挥数字化技术的长处,在保护的基础上做好系统性研究,提高利用效率。④找准古籍与当今时代的结合点,利用数字化手段更好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5.①“这个将毁灭那个”体现的是新旧技术间的更新与替代。古籍数字化是信息承载介质演进的一个表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②古籍是一代代研究者、守护者薪火相传保留下来的文化精华,彰显了文化传承的厚度;数字技术的运用只代表信息承载介质的变化,不能取代古籍。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数字化技术……也使其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与人的心灵发生共振”“所以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错,不存在这种逻辑关系;同时,因果关系不成立,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与数字化技术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使流布海外典籍回归成为可能”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数字化回归”成为可能。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体现的是古籍数字化中出现的重复性建设的问题,在材料一中并未提到。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结合“一批又一批中华古籍借助数字技术加速开放共享,让更多人有机会具象化地了解‘典籍里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古籍向公众开放,得益于古籍数字化的不断推进”“在数字技术条件下,开放共享的资源规模更庞大,渠道也更便捷”可知,利用数字技术,将更多的古籍向公众开放共享。

结合“那些流布海外、国内缺藏的珍贵汉籍,其数字化回归也令人期待”可知,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流布海外、国内缺藏的珍贵典籍的回归。

结合“要善于发挥数字化技术的长处,在保护的基础上做好系统性研究,提高利用效率。比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文字识别和数据分析,不仅能以很高的准确度给古籍加标点,对人名、地名、官职等进行,还能对古籍内容进行深度处理和知识提取”可知,发挥数字化技术的长处,在保护的基础上做好系统性研究,提高利用效率。

结合“更好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还要找准它们与当今时代的结合点,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可知。找准古籍与当今时代的结合点,利用数字化手段更好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题干“‘这个将毁灭那个。’他指的是印刷术将使建筑彻底丧失作为文化载体的功能”中雨果这句话指的是,印刷术改变建筑文化载体的功能,“这个将毁灭那个”体现的是新旧技术间的更新与替代。结合材料一“进入数字化时代,古籍的保护修复、活化利用、普及传播,都产生了新的变化”“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可知,古籍数字化是信息承载介质演进的一个表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②结合材料一“古籍历久弥新,靠的是一代代研究者、守护者薪火相传。无数人将生命的能量注入薄薄的纸页间,从而让文化传承更有厚度”可知,古籍是一代代研究者、守护者薪火相传保留下来的文化精华,彰显了文化传承的厚度;结合材料一“数字化古籍的确具有显著优点,但无论信息承载介质如何变化,古籍本身的意义和价值都无法取代”可知,数字技术的运用只代表信息承载介质的变化,不能取代古籍。

6.B7.C8.①放走林仨儿,于私是完成老奶奶的嘱托;于公,则是公然违犯纪律,这体现了人性纠葛,突出复杂和极端境遇。②奶奶原先对爷爷是理解和体谅的,可是后来她因爷爷放走林仨儿而感到特别愤怒和不可理解,个人的情感产生冲突。③爷爷放走林仨儿,全了他的手足之情;但对于极其痛恨林仨儿的奶奶来说,是不顾两人的夫妻之情;难以简单判断对错。9.①忠于职守、大公无私的革命品质。爷爷掌管着经济大权,但即使是自己或是家人生病,都舍不得拿出一星半点来治病;即使拿出来一点,也说是“借”的。②舍家为国、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爷爷有家,但为了革命,神出鬼没,只能趁深夜回家看上一眼,到后来是寄居在各处窝棚里。③理想至上、心有大爱的精神坐标。爷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了奶奶,奶奶到后来也理解了爷爷,并用行动完成爷爷的嘱托。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奶奶最初深明大义,积极支持革命工作”理解错误,文中没有相关内容,属于过度解读文本。

C.“爷爷觉得林仨儿是有苦衷的,他对林仨儿还抱有一点同情”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内容“不管怎么说,这个让他也咬牙切齿的土匪头目是他的亲兄弟,老奶奶临终前反复可嘱过我爷爷,要看护好他,千万要看护好他”可知,爷爷放走林仨儿的原因是因为亲情。

D.“使她成长为一名战士”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爷爷使奶奶成长为一名战士的内容。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C.“由此可见爷爷干革命工作的游刃有余,卓有成效,仿佛生来就是干革命的”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在奶奶的描述中,爷爷在这个家的存在就像是淡淡的影子,有一种似有似无的飘忽感,他的心在别处,身在别处,尤其是后来,日本人占领了之后,尤其是‘紧张起来’之后”可知,强调爷爷像影子,是为了凸显干革命工作的艰辛和不容易。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①根据原文“不管怎么说,这个让他也咬牙切齿的土匪头目是他的亲兄弟,老奶奶临终前反复可嘱过我爷爷,要看护好他,千万要看护好他”可知,爷爷放走林仨儿,于私是完成老奶奶的嘱托;根据原文“爷爷受到了审查。据说,爷爷在第二天上午就向组织坦白了自己的所做”可知,爷爷放走林仨儿,于公,则是公然违犯纪律,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在于私和于公两方面做出抉择是艰难的,体现了人性纠葛,突出复杂和极端境遇。

②根据原文“在奶奶的描述中,爷爷在这个家的存在就像是淡淡的影子,有一种似有似无的飘忽感,他的心在别处,身在别处”可知,奶奶原先对爷爷是理解和体谅的,根据原文“我奶奶不止一次地提到爷爷的‘换命’,这是她对爷爷耿耿于怀的另一个缘由,每次说起她都会咬到自己的牙——‘这个死鬼!自己的孩子都不管不顾!’”“大约,我爷爷也没有想到奶奶的坚决,平日里她可不是这样。她被林仨儿脱逃这件事儿伤透了”可知,奶奶后来因爷爷放走林仨儿而感到特别愤怒和不可理解,当时在让爷爷是否进家门的选择上个人情感产生了冲突。

③根据原文“据说,同样是据说,我爷爷在牢房里,就和三爷爷商量了把三爷爷救下来的计划,不管怎么说,这个让他也咬牙切齿的土匪头目是他的亲兄弟”可知,爷爷放走林仨儿,全了他的手足之情;根据“‘你干吗要放他?你要想放他,别抓他啊,让他继续杀人放火多风光啊!这么多年,我真没想到你会是这样的人!”’“大约,我爷爷也没有想到奶奶的坚决,平日里她可不是这样。她被林仨儿脱逃这件事儿伤透了”可知,对于极其痛恨林仨儿的奶奶来说,是不顾两人的夫妻之情;爷爷放走林仨儿,奶奶在这件事后不原谅爷爷,他们的做法让人难以简单判断对错。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①根据原文“母亲说,我爷爷的肺结核没有传给奶奶、我父亲和四叔,却传给了三姑”“奶奶求他,拿出几块银元来给女儿抓药,就算是借他的也行一一好说歹说,一脸难色的爷爷终于从一棵槐树的下面扒出了一枚银元:‘这不是咱的。你记得,咱得还。咱得还上。’”可知,当时爷爷掌管着经济大权,但即使是自己或是家人生病,都舍不得拿出一星半点来治病;即使拿出来一点,也说是“借”的。据此可知,这里“其他”的内涵是指爷爷忠于职守、大公无私的革命品质。

②根据原文“这并不好找,我爷爷居住的地方常换,十里八村废弃的窝棚都被他睡遍了”“在奶奶的描述中,爷爷在这个家的存在就像是淡淡的影子,有一种似有似无的飘忽感,他的心在别处,身在别处,尤其是后来,日本人占领了之后,尤其是‘紧张起来’之后——‘里里外外,都得我一个人。你找他?不着家的可不能让你找到。他忙着呢,瘦兔子似的。’”可知,爷爷有家,但为了革命,神出鬼没,只能趁深夜回家看上一眼,到后来是寄居在各处窝棚里。据此可知,这里“其他”的内涵是指爷爷舍家为国、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

③根据原文“我爷爷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突然病情恶化,他开始咳血,大口大口地咳,大口大口。奶奶被人叫去,她和我爷爷在窝棚里说了很久,然后,我父亲和四叔也被叫进了窝棚,爷爷就在荒郊的窝棚里咽了气”“他们在果树下,生有三棵白蜡树的艾草地里,桥墩的缝里,以及河边老槐树生着虫子的树洞里,先后找到了二十几枚银元,和一小包被蓝布包裹着的东西。它们,被交到了梁朝河的手上”“‘他没动过一分一厘。你清点一下。’奶奶认认真真地对梁朝河说着,‘他说,等胜利了,就再也没有穷苦人了,就都能有饭吃了——是这样吗?’”可知,爷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了奶奶,奶奶到后来也理解了爷爷的做法,并用行动完成爷爷的嘱托,把爷爷保管的经费一分一厘不差的交给了组织,并转达爷爷的理想,希望抗战胜利,再也没有穷苦人了,百姓都能有饭吃了。据此可知,这里“其他”的内涵是指爷爷理想至上、心有大爱的精神坐标。

10.D11.D12.B13.①这时山东遭受黄河水灾,接连几年没有收成,灾区方圆一二千里。

②凡是上供京师的货物,都可以从贵处转到贱处购买,用近处货物替换远处的货物。14.第一问:卜式认为桑弘羊的改革是在与民争利,违背天理。

第二问:与司马光“征利”的责难相似。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到当今皇上即位几年后,汉朝建立以来这七十多年之间,国家太平无事,如果没有水灾旱灾,百姓就可以人给家足,各郡县的粮仓都装满,府库中贮存了很多财物。京师积存的钱累积到了亿万,穿钱的绳子腐烂,无法数清。

“至今上即位数岁”,“数岁”是补充“即位”的时间,不能断开,排除BC;

“汉兴七十馀年之间”是时间状语,可单独断开;“国家”是“无事”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A。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胜”字含义相同,都是尽、完。句意:多得数不清。/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B.正确,“怜”字含义不同。怜惜;可爱。句意:天子很怜惜他们。/姿态可爱无比。

C.正确,“乃”字含义不相同。才;竟然。句意:天才会下雨。/如今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

D.“含义相同”错误,“敛”字含义不同。制造;征敛。句意:制造怨恨祸乱。/成名不敢向自己管辖的村民征敛。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奢侈攀比直接导致西汉再次陷入立国之初财用匮乏的困境”错误。原因除了奢侈攀比外,还有和匈奴的年年战争。

C.“增设大农部丞负责调剂物资运输,平抑物价”错误。平抑物价的官职是“平准”。

D.“成效显著,百姓不但不用增交赋税,而且财富得以充盈”错,原文是“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庶几”表明是期待能够实现,并非已经实现。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被”,遭受;“登”,庄稼丰收;“方”,方圆。

②“徙贵就贱”,从贵处转到贱处购买;“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近处、远处;“易”,替换。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要点的能力。

第一问:结合“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可知,卜式认为桑弘羊的改革是在与民争利,违背天理。

第二问:结合《答司马谏议书》中“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可知,与司马光“征利”的责难相似。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汉朝兴起,承接了秦朝的衰敝,战争越频繁而财用越匮乏。到当今皇上即位几年后,汉朝建立以来这七十多年之间,国家太平无事,如果没有水灾旱灾,百姓就可以人给家足,各郡县的粮仓都装满,府库中贮存了很多财物。京师积存的钱累积到了亿万,穿钱的绳子腐烂,无法数清。在这时,受有封邑土地的宗室及公卿大夫以下的人,都竞相奢侈,没有限度。等到匈奴断绝了和亲,战争接连不断,没有止息,天下百姓苦于繁重的劳役,而战事却与日俱增,官府财物匮乏不足。从建元以来,由于财用少,政府常常就近到产铜多的山铸钱,百姓们也有偷铸钱的,多得数不清。于是给所有的郡国下禁令,不许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下令天下不是三官钱不能使用,各郡国以前铸的钱都作废销毁。而百姓铸钱的更少了,因为计算一下盗铸的费用超过钱的价值,只有那些技术高超的大奸商才盗铸。这时山东遭受黄河水灾,接连几年没有收成,灾区方圆一二千里,天子很怜惜他们,运来巴、蜀的粮食来赈济他们。元封元年,桑弘羊兼任大农。桑弘羊因为各官府都作买卖,互相争利,所以物价上涨,于是奏请设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管各郡国,各郡县一般都设置均输盐铁官。在京师设置平准官,总管收受各地运来的货物。大农所属各官完全掌握天下的货物,贵时卖出,贱时买进。这样一来,富商大贾无法牟取大利,于是返本务农,而物价不会上涨。因为抑制了天下的物价,所以称为“平准”。天子认为桑弘羊说的对,准许他实行。一年之内,太仓都装满了。百姓不用增加赋税而国家财用充足。这一年小旱,皇上命百官求雨。卜式进言说:“政府只应当靠租税来维持用度,现在桑弘羊让官吏们置身于市井商贾之中,做买卖赚钱。烹杀桑弘羊,天才会下雨。”

文本二:

青苗、均输、市易、方田诸役等法,相继被制定出来,号称新法,被颁发推行于天下。立淮南、两浙六路均输法。条例司说:“现在浙、淮发运使实际总管六路的赋税收入,凡是上供京师的货物,都可以从贵处转到贱处购买,用近处货物替换远处的货物。或许国家费用可以充足,百姓的财物不至于匮乏。”诏令以发运使薛向主管均输、平准,范纯仁上言说:“现今效法桑弘羊实行均输法,而使小人搜刮百姓,制造怨恨祸乱。事情重大不可以速成,倘使想要急于成就事功,必定会被谄媚的奸邪之徒钻空子。”神宗留下奏章而不下达。

15.B16.“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两句体现了诗歌的“气吞云梦,笔扫虹霓”的风格特点。“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运用夸张手法,大胆新奇,感情激烈,气势如虹;同时借用仙人乘鹤的传说和祢衡被杀的典故表述诗人被流放、韦冰遭贬谪,两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悲愤之情。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述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打击时通过饮酒来消解苦闷的乐观与豁达”错误。此句意为“别是一番贤主人的风流倜傥之举”,是赞美山简的风流倜傥的。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风格特点的能力。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是本篇感情最激烈的诗句,也是历来传诵的名句。“黄鹤楼”因神仙骑鹤上天而闻名,“鹦鹉洲”因东汉末年作过《鹦鹉赋》的祢衡被黄祖杀于此洲而得名。一个是令人向往神仙,一个是触发不遇的感慨,虽然是传说和历史,却寄托了韦冰和李白的情怀遭际。此句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运用夸张修辞,想象奇特,大胆。李白以知己的情怀,对彼此的遭际表示极大的激愤,因而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不再怀有梦想,不再自寻苦闷。然而黄鹤楼捶不碎,鹦鹉洲倒不了,诗人极大的愤怒中包含着无可奈何的悲伤。

17.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覆,涉,芙,蓉,雕,饰。

18.①清新流畅/清新悠扬/悠扬婉转

②和风淡荡/惠风和畅/百花齐放

③曲高和寡19.原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节奏鲜明,句式整齐优美;原句突出强调了随着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越来越少。20.D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推断旋律是优美流畅的,故可填写“清新流畅”或“清新悠扬、悠扬婉转”等之类的成语。“清新流畅”:乐曲典雅而顺畅。“清新悠扬”:形容声音高低起伏、悦耳和谐而传播很远,多指歌声悠扬。“悠扬婉转”:委婉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

第二空:依据“《阳春》取万物知春”推断应该填写关于春天的成语,故可填写“和风淡荡”或“惠风和畅、百花齐放”。“和风淡荡”:很柔和的微风,渐渐的消逝。“惠风和畅”:指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

第三空:依据“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和“即”可知,后面内容是前文内容的意思总结,故可填写“曲高和寡”。“曲高和寡”:原意是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原文连用三个“当……,国中和者……”构成排比句,使得原文节奏鲜明,句式整齐优美;

叙事的排比句的优势是可使描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突出强调了随着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越来越少。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下里巴人”的引号作用是特定称谓。

A.引号作用是表示讽刺和否定。

B.引号作用是表示引用。

C.引号作用是表示引用。

D.引号作用是特定称谓。

故选D。

21.①提供数字化学习内容②缺乏数字技能③这方面性别差距很大22.数字空间是培养学习者的创造力、扩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提高教育公平性、从而培养出负责任的数字公民的路径。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根据后面的“提升数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