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0:诗歌鉴赏之边塞征战类—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一、(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
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中的“秋色”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二、(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南园(其一)[唐]
李贺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注释】此诗是李贺组诗《南园》之一,大约写于元和十年春,李贺辞官离京,回到故乡昌谷,闲居南园之时。3.请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诗人由花朵的艳丽联想到江南女子的容颜,以人面喻花面,用语新奇。B.“可怜”意为可惜,此句描写了日暮时分花落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情感。C.此诗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南园风光描绘得生动传神。D.全诗意象丰富,色彩缤纷,视听结合,画面感强,给读者以美的感受。4.同一位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会写出风格迥异的诗歌。请比较此诗与《雁门太守行》在内容与情感上的不同。三、(2022·江苏宿迁·统考中考真题)朗诵小组选定下面这首诗参加校古诗朗诵大赛,请你参与。度关山[唐]李端雁塞日初晴,狐①关雪复平。危楼缘广漠,古窦②傍长城。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③鸣。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注】①狐:一作“孤”。②窦:沟渠。③羽:箭尾上的羽毛,即箭翎,引申为箭。5.文博找到下面两幅图,你认为哪幅图更适合作为朗诵时的背景?请说明理由。选择______图,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朗诵颈联时,文栋想要增强诗歌感染力,请你为他配上适宜的表情、动作。表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朗诵尾联时,文博对重读词语把握不准,请你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选择一个词语即可)四、(2021·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8.明代的瞿佑在《归田诗话》中说:“予久羁关外,每诵此词,风景宛然在目,未尝不为之慨叹也。”词中,“宛然在目”的风景有怎样的特点?9.“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五、(2022·河北石家庄·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甲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乙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0.下面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与《十五从军征》属于乐府诗,乙诗属于格律诗,乙诗作者是唐代的李贺。B.这两首诗都表现出战争的旷日持久和惨烈悲壮,都表现出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C.甲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众多的铺陈排比,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D.乙诗颈联调动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形象地表现出因敌军偷袭导致士气低落的情形。11.任选一处画波浪线的诗句,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其呈现的画面。12.小明在吟诵乙诗结尾句时将重音放在“为”字上,小亮认为这样处理不妥,请你代替小亮说给小明听。六、(2022·陕西宝鸡·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3.全诗共三层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新消息,与题目紧紧相扣。14.结合全诗,说说尾联诗人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七、(2022·河北唐山·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5.《使至塞上》的作者唐代“山水诗人”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作者是唐代的李贺。1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单车欲问边”写诗人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表现出诗人形单影只的情状,表达了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B.“角声满天秋色里”从正面写战争的惨烈,“角声满天”与美丽的“秋色”凝于一句,展现出一种雄浑壮烈之美。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之士的典故,表现了全体将士的忘身报国之情。D.这两首诗均为军旅边塞诗,《使至塞上》写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雁门太守行》描绘了悲壮的战争场面。17.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加横线句子呈现的画面。八、(2022·湖北十堰·统考三模)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8.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B.颔联以“征蓬”“归雁”自比,抒写了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也透露了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激愤和抑郁。C.颈联一个“直”字,一个“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D.尾联写诗人终于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却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情绪更加的低沉失落。1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描写的塞外风光有何异同?试简要分析。九、(2022·河北邯郸·统考二模)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0.下面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共三个画面:一个在白天,表现敌军云集而来,官军戒备森严;一个从白天到黄昏,表现战争的惨烈;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B.《江城子·密州出猎》融叙事、言志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C.“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用“半卷”的红旗暗示将士们萎靡不振的作战状态。D.“千骑卷平冈”形容人马众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21.古诗词中常常使用典故来表达情感,请分别指出这两首诗词中运用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每首作品中指出一处即可)。十、(2022·浙江宁波·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渡易水陈子龙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注释】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丹分别,前往刺杀秦王。临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22.诗中“易水”一词,出自《史记·刺客列传》“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2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24.《雁门太守行》和《渡易水》都引用了“易水”一词,抒发的情感却不相同。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十一、(2022·黑龙江大庆·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25.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B.颈联中“半卷”二字写出了黑夜行军的谨慎,“临易水”既表明了交战的地点,又暗示了将士们壮怀激烈的豪情。C.尾联运用曹操在黄金台上延揽天下之士的典故,契合古人“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含蓄表达了忘身报国之情,感人至深。D.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26.从描写角度入手赏析本诗的颔联,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十二、(2022·山东德州·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注】①牙璋:古代发兵所用的兵符。这里指奉命出征的将帅。②凤阙: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27.两首诗在题材上同属于_______,前诗“临易水”引用的是________的典故。28.两首诗展现的战地图景声色俱备,请根据要求将表格补充完整。赏色彩之美析手法之妙《雁门太守行》(1)夸张,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形势危急《从军行》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黯然失色,烘托环境恶劣(2)29.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两位作者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十三、(2022·陕西渭南·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30.“羌管悠悠霜满地”这一句写景,在表现人物方面有什么作用?3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下片重在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B.秋来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的长烟和孤城,都体现了塞下秋景的寥廓荒僻、萧瑟悲凉。C.“长烟落日孤城闭”,颇得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二者有着相似的意境。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凄婉,形象鲜明生动,语言凝练清新,是宋词中的精品。十四、(2022·江苏南通·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塞下曲[东汉]张衡①悠悠羌管动边愁,二月冰寒水不流。回首家园春色断②,有人掩泪独登楼。渔家做·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注】①张衡: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②断:隔绝。32.这两背古诗词分别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象?33.两首古诗词中都有“羌管”意象,结合这两首古诗词,简要分析“羌管”意象在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十五、(2022·湖北襄阳·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两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34.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中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词人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B.“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C.辛弃疾作词多用典故,这首词成功的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霹雳”等多个典故。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战斗的激烈和顺利。35.请你为这首词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句名句点赞,请写出你点赞的理由。十六、(2022·河南安阳·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辛弃疾的两首词,完成后面小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①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②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36.小文同学在语文学习中发现,辛弃疾写词善用典故,这样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请你从这两首词中的画线句任选一处,对他的看法加以印证。37.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认为,“虚实结合”是中国诗词创作中的重要写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就运用了这一写法,请你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2022·山东德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乙】诉衷情【南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38.【甲】【乙】两首词的词牌不同,根据字数划分,《破阵子》属于____________;《诉衷情》属于____________。39.两首词均写梦之境,细读之下,内容上却各有所侧重,试做一阐释。40.余秋雨先生曾用文学化的语言评价两位词人:“极文极武,极壮极悲,极梦极醒,又诉之极度的开阔和潇洒”,请你根据这句话,分析这两首词所蕴含的情感。参考答案一【答案】赞美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誓死报国的决心)。(意思对即可)
2.示例一:肃杀的景象。从本诗中“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看,此时天气已非常寒冷,可以想见当时的边塞应是草木凋零、一片萧条的肃杀景象。示例二:绚烂的景象。本诗多处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形成一种浓墨重彩、雄浑悲壮的美,秋色的绚烂可与整首诗画面风格一致。示例三:两种理解都可以。无论哪种理解都有助于表现战争的悲壮惨烈,绚烂的景象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肃杀的景象则可以从正面烘托。【解析】1.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地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第三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从诗人对战斗场面以及对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的刻画可看出诗人对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的赞美之情。2.考查对诗句的鉴赏。“角声满天秋色,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的意思是: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秋色”一词可理解为秋天的色彩,这个词点明了当时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可据此分析“秋色”应该理解为肃杀的景象。结合“角声满天”“半卷红旗临易水”及“报君黄金台上,提携玉龙为君死”可知,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写出了将士们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的精神。“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秋色”更能衬托出战争的悲壮及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可据此分析“秋色”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二【答案】3.D
4.(1)内容:①《南园》通过“花枝”“草蔓”等意象,描绘了生机盎然的田园之景,表现出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②《雁门太守行》则通过“黑云”“角声”“燕脂”“夜紫”等意象,描绘了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情感:①《南园》抒发了诗人对南园风物的喜爱之情,委婉地流露出归隐情绪,也隐含着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无奈;②《雁门太守行》则赞扬了唐军将士英勇无畏、报效国家的精神。【解析】3.考查诗歌的理解与赏析。D.“视听结合”有误,本诗没有听觉方面的描写;故选D。4.考查比较阅读。本诗: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日莫暮花落,纷飞如雨。作者从视角角度落笔,表现出田园生活的美好。《雁门太守行》: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这是两诗内容上的不同。本诗:前两句写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表现了作者对南园风物的喜爱之情。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隐含了作者对仕途的无望与无奈之意。《雁门太守行》: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这是两诗情感上的不同。三【答案】5.
示例:选B,
首联、颔联中“红日”“狐关”“危楼”“广漠”“长城”等,描绘了雄浑壮阔的边塞图景;颈联中“拂剑”“弯弧”,展现了一位卫国杀敌、豪气万丈的勇士形象。图B中的画面符合本诗的内容与意境。
6.
示例:表情:表情严肃,眼神坚定。
动作:拔剑、拉弓。
7.示例1:宜重读“系虏”,可以突出英雄壮举,体现豪迈气概。示例2:宜重读“贾谊”(或“书生”),可以凸显诗人虽是书生,但仍可以杀敌报国的志气与豪情。示例3:宜重读“谁知”,说明人人皆可成为报效国家的英雄,引发读者思考。【解析】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扣住画面,进行描述。根据诗歌内容,首联“雁塞日初晴,狐关雪复平”中的“雁塞”“红日”“雪”展现的是边塞雪后初晴的景象;颔联“危楼缘广漠,古窦傍长城”,高楼、大漠、长城展现了边塞特有的雄浑壮阔的图景;颈联“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拂剑”“弯弧”刻画了一位挽弓射箭的英雄形象;尾联“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意思是俘获敌人的人竟然是个少年儒生,表现的是作者对卫国杀敌、豪气万丈的勇士的赞美之情。据此分析,图B中的画面符合本诗的内容与意境。6.本题考查朗读的技巧。要根据诗句所展现的意境或是情感,注意朗读的语气、重音和朗读时的动作。“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中,“拂剑”是拔剑的意思,“金星出”写出拔剑时迅速,刚劲有力;“弯弧玉羽鸣”写拉弓射箭,箭呼啸而出。这两句诗刻画了一位卫国杀敌、豪气万丈的勇士形象。据此分析,朗读时应该用坚定的眼神,严肃的表情,配以拔剑、拉弓的动作,展现为国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7.本题考查朗读重音的处理能力。重音是朗读时,为了传情达意的需要,对某些词或短语进行重读,加以强调。要结合语境分析,做到言之有理。①可重读“系虏”,意思是俘获敌人,写战场上打了胜仗,俘虏了敌人,更能突出英雄壮举,体现豪迈气概;②可重读“书生”,说明诗人虽然是一介书生,但仍可以上战场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③可重读“谁知”,意思是哪里知道,说明报效国家的英雄竟然是少年儒生,出人意料。四【答案】8.寥廓荒僻、萧瑟悲凉。
9.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争的厌恶和无奈,以及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解析】8.本题考查概括景物特点。作答此题,要抓住词句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军中的号角声响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长烟落日”,写出塞外的壮阔风光,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景色。从“边声“角起”“落日”“孤城”可见荒僻、凄凉、萧瑟,从“千嶂里“长烟”可见寥廓。9.本题考查词句蕴含的情感。注意题干关键词“哪些”,表明蕴含多种情感。“人不寐”,人难以入睡,表明彻夜未眠,原因是什么呢?联系上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由词句可知,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将军白发征夫泪”,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白发未归,是因为战争,与家人久别,一定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暗含对战争的厌恶和无奈。五【答案】10.D
11.示例一:战场上,木兰一行人正在修整,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只听得到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声,寒冷的月光照在铠甲上!北方夜晚的寒风冰凉刺骨,月光显得如此清幽,宿营地旁将士们裹紧铠甲,蜷缩在地上,巡夜的士兵用打更的梆子到处巡逻。示例二: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12.小明,“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的是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壮志豪情,故重音应在“君”字上。【解析】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理解和分析不正确。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意思是“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而非“表现出因敌军偷袭导致士气低落的情形”。故选D。1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从甲乙两文中任选一处画波浪线的诗句,根据诗意,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其呈现的画面。甲文画波浪线诗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意思是: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乙文画波浪线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意思是: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示例1:北方天寒地冻,空旷无人,寒冷的气流随着打更声遥遥传来,更显孤单清冷;冷冰冰的月光照在冷冰冰硬邦邦的盔甲上,一个字:苦啊!示例2:在万木摇落的深秋,在号角声的鼓舞下,唐军将士士气高昂,奋力战斗,与敌人从白昼一直厮杀到黄昏。褐色的塞土上洒下了殷红的血迹,夜雾中紫红的颜色显得更加浓重。12.本题考查朗读重音。口语交际题,注意称呼和用语得体。小明,你最后一句将重音放在“为”字上不合理,因为乙诗结尾句“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是: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抒发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和豪情,故重音应在“君”字上,你说对吗?六【答案】13.
出使线路
沿途风光
14.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将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迎面碰到前线的巡逻兵,从“候骑”口中得知“都护在燕然(前线)”,抑郁孤寂的凄然之情即刻被兴奋昂扬的爱国之情所淹没。【解析】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意思为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欲问边”交代了此次出使的目的,“过居延”交代了出使路线。颔联和颈联交代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这两句展现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意为: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交代了战事最新消息。14.本题考查诗歌情感。诗人只身来到塞外,看到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联想到自己形单影只,难免感到孤独抑郁。但是当诗人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诗人都护已在燕然。“燕然”指的是窦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的典故,通过此典故表达了诗人昂扬的爱国之情。七【答案】15.王维
16.B
17.敌军如黑云压城,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金光闪闪耀人眼目,他们拔坚执锐,严阵以待。(关键词落实,意思对即可)【解析】15.本题考查诗人和作品的识记。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创作的记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故这里应为“王维”。1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B.“角声满天秋色里”意思是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这句用来形容边塞地区战况的惨烈,但作者不从正面写战争的惨烈,只是用“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这属于侧面描写。故选项中“‘角声满天秋色里’从正面写战争的惨烈”一句不正确;故选B。1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画面美。解答时,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大意,然后抓住关键景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黑云压城”采用了比喻的修辞,“甲光”指铠甲上的太阳光,“金鳞”指闪闪发光的鳞片,画面感极强,在解答时需重点描绘。示例:黑压压的乌云正汹涌地翻滚着,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八【答案】18.D
19.都描写了边塞奇景,凸显空旷、阔大的边塞特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绘景为主,凸显边塞风光奇美、壮丽、深邃的特点;《渔家傲》里描写边塞苍凉又悲壮的风光,隐含军事态势严峻、戒备森严的情形。【解析】18.本题考查诗文鉴赏。D.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意思是: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燕然勒石”常用来指保卫国家,立功边疆。都护正处在“燕然”,诗人情绪高涨起来,似乎为前线大捷而欢呼鼓舞,个人的失意情绪在大漠雄浑的景象中已经消散,表达出诗人的达观;“情绪更加的低沉失落”表述有误;故选D。19.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诗人通过“直”“圆”直接展现“烟”“日”的特点,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孤烟直上,一个“直”字写,既表现了孤烟的劲拔与坚毅,又暗含作者因出使边塞内心孤寂,抑郁的心情;接下来写落日,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似又有圆满之意,带来亲切温暖的感受,大漠中太阳渐渐落又有苍茫之感。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风光奇美、壮丽、深邃)。《渔家傲•秋思》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意思是: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联系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可知,边塞边声四起,孤城紧闭,暗示军事态势严峻、戒备森严,将士们还未击退敌人,功业未成,不能离开,描绘边塞苍凉又悲壮的风光,表现了作者凄凉悲怆的情感。据此可知其共同点是:都描写了边塞奇景,凸显空旷、阔大的边塞特点。九【答案】20.C
21.示例:“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诗人引用这个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解析】20.本题考查诗文鉴赏。C.“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意思是: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黑夜行军,偃旗息鼓而“半卷”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更是表明交战的地点,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豪情;“‘半卷’的红旗暗示将士们萎靡不振的作战状态”表述有误;故选C。21.本题考查用典。“用典”是一种写作手法,多见于诗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雁门太守行》用典的语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其意思是:为报答国君招纳重用贤才的诚意,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君王血战到死!“黄金台”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后用来指招揽贤士的地方。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不畏生死,面对战争毫不畏缩,将士们愿意为了国家统一,将生死置之度外(誓死报效国家)的英雄气概,同时表达了诗人勇往直前,愿以死报国(立志报国)的决心。《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典的词句有“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其意思是: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我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英姿。孙郎指孙权,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记,孙权曾经“亲乘马射虎”。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典的词句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其意思是: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遣冯唐”出自《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辩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仕途坎坷,此时调任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表现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杀敌报国的豪情。《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典的词句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意思是: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天狼”为星名,《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词中“天狼”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词人将弓箭拉成满月的形状,侧面展现词人力量之雄劲,虽然年迈却又十足的把握“射下天狼”,意指虽然年迈依然能够征战沙场,杀敌立功,充满信心与激情,表现了词人的豪迈,体现了词人的雄心壮志。十【答案】22.荆轲刺秦
23.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选取以上任一角度作答即可)
24.《雁门太守行》引用“易水”,写出战士如同荆轲一样义无反顾,奔向战场,誓死杀敌,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表达对战士的赞美之情。《渡易水》写易水慢流,天青草绿,河山依旧,可惜再找不到像荆轲那样的壮士。抒发了诗人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慨。【解析】2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诗中“易水”一词是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丹分别,前往刺杀秦王。临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与《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的故事有关。荆轲受燕国太子丹所托,以樊於期之头与督抗地图为饵求见秦国国君。意图刺杀秦君以消解国家灭亡的危机。荆轲易水离别后,决心为之牺牲生命。在大殿之上,荆轲沉着冷静,展开督抗地图的最后,图穷匕见,秦王长剑一时无法拨出,左右卫士在殿堂之下,秦王急起绕柱跑荆轲追不及,又受左右人的干扰,秦王拔出剑斩杀荆轲,荆轲死前奋力掷匕首,不中秦王。秦王经此事件后决心立刻灭燕国,燕国国君杀太子丹以求和。2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示例一: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把“敌军”比作“黑云”,又运用“城欲摧”来极言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把“铠甲”比喻成“金鳞”,赞颂守城将士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两句诗写出两军对垒的紧张气氛和危急的形势。示例二:从“炼字”的角度看,一个“压”字,写出了敌军人多势众,状写出兵临城下、大兵压境的情形,突出表现了危急的情势。从色彩运用上看,“黑”字突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金鳞”中一个“金”字,与“黑”字对照,表现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精神饱满、严阵以待的状态,从而突出地表现了危急的情势。24.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主旨。“半卷红旗临易水”意思是: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半卷红旗”与担负的任务有关,都与实战的氛围契合。突现了战事的紧张状态。“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像荆轲一样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誓死杀敌,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表达对战士的赞美之情。《渡易水》中的“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意思是:易水慢慢地流着,天青草绿,河山依旧,可惜到哪里再去找荆轲那样的壮士,来为他送行呢?诗人借易水兴感,显然是为了说明那些统治者醉生梦死,意志消沉,一味宴安享乐,早就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可怜”一词,仿佛是为荆卿惋惜,其实,正是为了抒发那种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懑。十一【答案】25.C
26.示例:“角声满天秋色里”从听觉的角度勾画出战争的规模宏大,军号响亮震天动地;“塞上燕脂凝夜紫”从视觉的角度衬托了战地的悲壮场面,战士鲜血凝成暗紫色。这两句从侧面写出了战争的残酷、惨烈。(意思对即可)【解析】2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C.“报君黄金台上意”是用典。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聘人才、招揽隐士。“尾联运用曹操在黄金台上延揽天下之士的典故”理解有误。故选C。26.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从描写角度看,诗的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从听觉的角度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塞上燕脂凝夜紫”从视觉的角度衬托了战地的悲壮场面。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两句诗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和战斗的惨烈。十二【答案】27.
边塞诗
荆轲刺秦王
28.(1)黑云,渲染氛围,展现出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2)颈联用了烘托手法和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表现了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
29.例:“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实则是表现了作者立志报国的远大志向。杨炯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作结,表达了以作者为代表的初唐广大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的共同心愿。有力地突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解析】27.本题考查对诗歌体裁和典故的熟记。(1)《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从军行》是唐代诗人杨炯的诗作。此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从两首诗题目中的“行”字,可知都属于歌行体;从内容都写边境战斗情形看,属于边塞诗;(2)“临易水”用了《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的典故。描写的是荆轲刺秦王之前,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太子丹和宾客以及荆轲的几个朋友,全体穿戴起白衣白帽来送行到易水旁边。2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根据表格中的要求分析作答。(1)根据题干“析手法之妙”中“夸张,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形势危急”的提示,赏色彩之美应分析《雁门太守行》开头两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着意于气氛的渲染,给读者勾勒了这场战争紧张的形势。首句用“黑云”作为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再以“压”这个动词来加强此种势态之描写,然后以“欲摧”两词,来补足这种来势之猛烈,并直接刻画了危险的情状。第二句写我方军容整肃,军威雄伟,有临危不惊之气概。这两句的画面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感人: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诗的一开始通过对照表现了形势危急,又表现了我军将士的英雄气概。(2)根据题干“赏色彩之美”中“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黯然失色,烘托环境恶劣”的提示,析手法之妙应分析《从军行》中“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一联,这两句写战斗,但是诗人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杼,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可由此可知,在写法上运用了烘托,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大雪弥漫,风鼓交织的悲壮激烈的战争场面。29.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雁门太守行》的最后两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是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直接抒发了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从军行》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意思是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表达了诗人忠贞的报国之心。十三【答案】30.体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戌守的艰辛,烘托他们功业未成、归期无计(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31.D【解析】30.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结合“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可知,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据此可知,写景是为了抒情,“羌管悠悠霜满地”这一句写景,体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戌守的艰辛;“羌管悠悠”是守边将士“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守边将士“不寐”时之所见,“羌管悠悠霜满地”烘托了他们功业未成、归期无计(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31.本题考查赏析诗词。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凄婉”“语言凝练清新”赏析不正确。这首词的意境沉雄开阔,气概苍凉悲壮,形象鲜明生动,语言凝练质朴,是宋词中的精品。故选D。十四【答案】32.分别描写了早春(春)、秋两个季节。
33.《塞下曲》,从“边愁”“回首家园”“掩泪”“独”等词均可看出(结合《塞下曲》,如果翻译这一句也可);《秋思》,从“孤城闭”“家万里”“归无计”“征夫泪”等词亦可看出(结合《秋思,如果翻译羌管那一句也可)。羌管在古诗中是戍边将士经常使用的乐器。其音色深沉低厚,听起来天生带有浓重的苍凉感。其意象以表达将士们背井离乡的孤独悲愁或者思乡怀人之情为主。(意对即可)【解析】32.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概括。《塞下曲》“二月冰寒水不流”诗句意思为:二月的水还是温度比较低,不能够流动,由此可知是“早春”;《渔家做·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意思为边塞的秋天景色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由此可知写得是“秋天”。33.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内涵。由诗歌内容可知“羌管”出现在《塞下曲》的第一句“悠悠羌管动边愁”,意思为:悠悠的羌管声引起了词人的愁绪,由此可知,“羌管”代表的是愁苦之情,由“回首家园春色断”意思是“回看回忆自己的家乡应该又是一年春景来”,可知应该是“对于家乡的思念”;《渔家做·秋思》“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意思是“悠悠的羌管之声,冰霜满地,头发花白的将军,默默地在夜晚流泪,睡不着觉”可知“羌管”表达的是诗人心中的郁闷以及对于年华易逝的感慨;“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是“喝了一杯酒勾起了思乡之情,可怜家乡远在千里之外,我还没有建功立业,也无法回到家乡”,可知这是诗人表达对于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十五【答案】34.C
35.这句词的意思是: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率师北伐,统一南北。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达到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所以我为这句名句点赞。【解析】34.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C.“这首词成功的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霹雳’等多个典故”表述错误。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故“八百里”是典故;“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沙场”指战场;“霹雳”指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故“五十弦”“沙场”“霹雳”不属于历史典故;故选C。35.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结合诗意着重体会句中的关键词语,联系语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分析。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
- 数字电路及模拟电路项目电子技术基础课件
- 铁道机车专业教学郑州铁路张中央77课件
- 双语列车长空调故障的应急处置课件
- 铁路货物运输保险YourSiteHere课件
-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李笑娜课件
- 丙烯花卉儿童课件
- 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生物化学与生物分子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翻译学院《中医药与健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智能传感器销售合同
- 临床合理用药指导
- 口腔科院感知识培训课件
- 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要点及质量管控措施
- 城市更新项目投标书
- 2025年山东潍坊市再担保集团股份限公司社会招聘11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瑞安大桥管理养护维修手册
- 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层训练 6.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同步练习 (含答案)(人教版)
- 帝国的兴衰:修昔底德战争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DB35T 1964-2021 森林抚育技术规程
- 小学英语名词专项训练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