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桥萧红夏天和秋天,桥下的积水和水沟一般平了。“黄良子,黄良子……孩子哭啦!”也许是夜晚,也许是早晨,桥头上喊着这样的声音。久了,住在桥头的人家都听惯了,听熟了。“黄良子,孩子要吃奶啦!黄良子……”月亮完全沉没下去,只有天西最后的一颗星还在挂着。从桥东的空场上黄良子走了出来。黄良是她男人的名字,从她做了乳娘那天起,不知是谁在“黄良”的末尾加上个“子”字,就算她的名字。“黄良子”这字眼好像号码一般,只要一触到她,她就紧跟着这字眼去了。在初醒的朦胧中,她的呼吸还不能够平稳,她走着,她差不多是跑着,顺着水沟向北面跑去。停在桥西第一个大门楼下面,用手盘卷着松落下来的头发。“怎么!门还关着?……怎么!”“开门呀!开门呀!”她弯下腰去,几乎是把脸伏在地面。从门槛下面的缝隙看进去,大白狗还睡在那里。“怎么!鬼喊了我来吗?不,……有人喊的,我听得清清楚楚嘛……一定,那一定……”她只得回来,桥西和桥东一个人也没有遇到。“这不就是百八十步……多说两百步……可是必得绕出去一里多!”起初她试验过,想要扶着桥栏爬过去。但是,那桥完全没有底了,只剩两条栏杆还没有被偷儿拔走。不是吗?搭上两块木头就能走人的,就差两块木头。她家的草屋正对着这桥,她看见门上的纸片被风吹动。她顺着沟沿往北走,到半里路远的地方——水沟的尽头——再折回来。主人家墙头上的狗尾草肥壮起来了,桥东黄良子的孩子哭声也大起来了!那孩子的哭声会飞到桥西来。小主人睡在小车里面,轮子呱啦呱啦地响着,那白嫩的圆面孔,眉毛上面齐着和霜一样白的帽边,满身穿着洁净的可爱的衣裳。爹爹抱着,隔着桥站着的,自己那个孩子,黄瘦,眼圈发一点蓝,脖子略微长一些,看起来很像一条枯了的树枝。但是黄良子总觉得比车里的孩子更可爱一点。小主人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她哼着:“上桥头,上桥头……”“桥”好像把黄良子的生命缩短了。但她又感到太阳挂在空中整天也没有落下去似的。沿街扫着落叶的时候,她仍推着那辆呱啦呱啦的小车。主人家墙头上的狗尾草,一些水分也没有了,全枯了,只有很少数的还站在风里面摇着;桥东孩子的哭声一点也没有减弱,随着风声送进黄良子的耳里,那声音扩大起来,显微镜下面苍蝇翅膀似的……第二年的夏天,桥头仍响着“黄良子,黄良子”的喊声。尤其是在天还未明的时候,简直和鸡啼一样。第三年,桥头上“黄良子”的喊声没有了。黄良子已经住到主人家里。在三月里,新桥就开始建造起来。夏天,那桥上已经走着车马和行人。黄良子一看到那红漆的桥栏,比所有她看到过的在夏天里开着的红花更新鲜。“跑跑吧!你这孩子!”她每次看到她的孩子从桥东跑过来的时候,无论隔着多远,不管听见听不见,不管她的声音怎样小,她却总要说的:“跑跑吧!这样宽大的桥啊!”主人家墙头上的狗尾草又是肥壮的,墙根下面有的地方也长着同样的狗尾草,墙根下也长着别样的草:野罂粟和洋雀草,还有不知名的草。黄良子拔着洋雀草做起哨子来,给瘦孩子一个,给胖孩子一个。“噬噬,噬噬!”在院子的榆树下闹着,笑着和响着哨子。黄良子觉得两个孩子都可爱,她的两个膝头前一边站着一个。有一天,黄良子发现她的孩子的手上划着两条血痕。“去吧!去跟爹爹回家睡一觉再来……”有时候,她也亲手把他牵过桥去。以后,那孩子在她膝盖前就不怎样活泼了,并且常常哭,并且脸上也发现着伤痕。“不许这样打的呀!这是干什么……干什么?”在墙外,或是在道口;总之,在没有人的地方,黄良子才把小主人的木枪夺下来。小主人立刻倒在地上,哭和骂,有时候立刻就去打着黄良子,用玩物,或者用街上的泥块。“妈!我也要那个……”小主人吃着肉包子的样子,一只手上抓着一个,有油流出来了,小手上面发着光。并且那肉包子的香味,不管站得怎样远也像绕着小良子的鼻管似的。“你要什么?小良子!不该要呀……羞不羞?馋嘴巴!没有脸皮了?”当小主人吃着水果的时候,那是歪着头,很圆的黑眼睛,慢慢地转着。小良子看到别人吃,他拾了一片树叶舐一舐,或者把树枝放在舌头上,用舌头卷着,用舌尖吮着。小主人吃杏的时候,很快的把杏核吐在地上,又另吃第二个。小良子在地上拾起那胖孩子吐出来的杏核。黄良子常常送她的孩子过桥:“黄良!黄良!把孩子叫回去,黄良!别再叫他跑过桥来。”小良子把小主人的嘴唇打破的那天早晨,桥头上闹着黄良的全家。黄良子喊着,小良子跑着叫着:“爹爹呀……爹爹呀……”到晚间,终于小良子的嘴也流着血了,在他原有的,小主人给他打破的伤痕上又流着血了。这次却是妈妈给打破的。黄良子带着东西,从桥西走回来了。她家好像生了病一样,静下去了,哑了,几乎门扇整日都没有开动,屋顶上也好像不曾冒烟。桥下面的水,静静地流着。桥上和桥下再没有黄良子的影子和声音了。黄良子重新被主人唤回去上工的时候,那是秋末,也许是初冬。桥上的栏杆还是照样的红。桥西,人家的房顶,照旧发着灰色。门楼,院墙,墙头的萎黄狗尾草,也和去年秋末一样的在风里摇动。还是没有这桥吧!若没有这桥,小良子不就是跑不到桥西来了吗?她怀念起旧桥来,同时,她用怨恨过旧桥的情感再建设起旧桥来。小良子再没有踏过桥西去,爹爹在桥头上张开两只胳臂。笑着,哭着,小良子在桥边一直被阻挡下来。第二天小良子又是照样向桥头奔跑。“找妈去……吃……馒头……妈有糖……”一面奔跑着,一面叫着。头顶上留着的一堆毛发,逆着风,吹得竖起来了。他看到爹爹的大手就跟在他的后面。桥头上喊着“妈”和哭声……这哭声借着风声;借着桥下水的共鸣,也送进远处的人家去。等这桥头又安息下来的时候,那是从一年中落着最末的一次雨的那天起。小良子从此丢失了。冬天,桥西和桥东都飘着雪,红色的栏杆被雪花遮断了。桥上面走着行人和车马,到桥东去的,到桥西去的。那天,黄良子听到她的孩子掉下水沟去,她赶忙奔到了水沟边去。看到那被捞在沟沿上的孩子连呼吸也没有的时候,她站起来,她从那些围观的人们的头上面望到桥的方向去。那颤抖的桥栏,那红色的桥栏,在模糊中她似乎看到了两道桥栏。于是肺叶在她胸的里面颤动和放大。这次,她真的哭了。(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良子是富人家孩子的奶娘,有人在她男人名字的末尾加个“子”字,就算她的名字,她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B.黄良子期盼桥能通行,一是因为她去桥西乳养富人家孩子时可以不用绕很远的路,二是可以方便她时常照顾自己的孩子。C.主人家的孩子面孔白嫩,衣着沽净,有着丰富的食物;黄良子的孩子却黄瘦干枯,捡杏核,吮树叶,贫富差距十分明显。D.新桥修好后方便了通行,黄良子的孩子却落水淹死,小说以一个令人悲伤的结局揭示“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寓意。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黄良子的主人始终没有正面出场,但那一声声的“黄良子”,以及黄良子对喊声的敏感,衬托出主人专横的威势无处不在。B.“跑跑吧……跑跑吧”“爹爹呀……爹爹呀”,小说借鉴诗歌的复沓手法,多处使用这种重叠词句,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抒情性。C.小说的叙述视角灵活变化,总体上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讲述故事,中间时常转换为以黄良子和小良子的视角叙事,行文摇曳多姿。D.对黄良子这一主要形象,作者没有做冗长的内心独白式描写,而是通过简练的心理刻画,深刻地揭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世界。8.小说多次写到主人家墙头上的“狗尾草”,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用意。9.请从文章构思的角度分析标题“桥”是如何统摄全文的。【答案】6.D7.C8.①以狗尾草的荣枯表现时节的更替变化,推动故事发展。②狗尾草生长在主人家深宅大院的高墙上,显示着主人的气焰和权势。③以枯黄的狗尾草渲染凄伤的氛围,烘托穷人的悲惨命运。④狗尾草穿插于行文中,增强小说的抒情意味,以景蕴情,含蓄而隽永。9.①串起故事。小说紧紧围绕桥的变化展开故事,无关内容大多舍弃。②联结人物情感与命运。黄良子及其一家的苦恼、期盼与幻灭都与桥有密切关联。③暗示作品主题。贫富差距与阶级对立关系无法靠一座桥来改变,表达出作者对社会矛盾的思考。【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小说以一个令人悲伤的结局揭示‘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寓意”错误,本文这一令人悲伤的结局旨在批判贫富不平等的社会,并没有揭示“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寓意。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中间时常转换为以黄良子和小良子的视角叙事”错,小说没有以小良子的视角进行叙事。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①“主人家墙头上的狗尾草肥壮起来了,桥东黄良子的孩子哭声也大起来了!那孩子的哭声会飞到桥西来”“主人家墙头上的狗尾草,一些水分也没有了,全枯了,只有很少数的还站在风里面摇着”,狗尾草肥壮,表明是春季或者夏季,狗尾草干枯,表明时序已经到了秋季,以狗尾草的荣枯表现时节的更替变化;并且狗尾草的变化连接着孩子的成长,如随着狗尾草的肥壮“桥东黄良子的孩子哭声也大起来了”,“主人家墙头上的狗尾草又是肥壮的”,两个孩子都会跑了,“黄良子拔着洋雀草做起哨子来,给瘦孩子一个,给胖孩子一个”,狗尾草也推动故事发展。②狗尾草长在“主人家墙头上”,这个主人就是黄良子做工的地方,她看护的是这家的小主人,那个胖孩子。狗尾草生长在主人家深宅大院的高墙上,显示着主人的气焰和权势。③小说结尾部分“门楼,院墙,墙头的萎黄狗尾草,也和去年秋末一样的在风里摇动”,后面就是小良子落到桥下水沟里淹死了,这里以枯黄的狗尾草渲染凄伤的氛围,烘托穷人的悲惨命运。④狗尾草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贯穿全文,给小说蒙上一层抒情意味,狗尾草的描写与人物心情命运相关,以景蕴情,含蓄而隽永。【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分析作者构思技巧的能力。①“桥”是贯穿小说全文的物象,串起故事。小说开头写桥很简陋,“完全没有底了,只剩两条栏杆还没有被偷儿拔走”,所以黄良子要从主人家的桥西走到自家的桥东,还得绕一里多路;后来修了新的桥,黄良子很高兴,“黄良子一看到那红漆的桥栏,比所有她看到过的在夏天里开着的红花更新鲜”,两个孩子也长大了,可以在桥上跑;但是主人家的孩子经常欺负黄良子的孩子,黄良子只能让孩子不再过桥来,这时候她反而期盼桥还是原来的桥,好让孩子不能过来;后来黄良子的儿子掉到桥下淹死了,黄良子最后看到的还是桥“那颤抖的桥栏,那红色的桥栏,在模糊中她似乎看到了两道桥栏”。小说紧紧围绕桥的变化展开故事,无关内容大多舍弃。②联结人物情感与命运。开始黄良子苦恼于桥太简陋,根本过不去人,她从桥西走到桥东还要绕一里多路;后来修了新的桥,黄良子的儿子也可以时时过桥来找她,黄良子很高兴;后来儿子总是被主人家的孩子欺负,脸上手上被抓伤,黄良子反而希望桥还是原来的桥,孩子不能过桥来;最后孩子掉下去淹死了,黄良子最后看到的还是桥,“颤抖的桥”,“模糊的桥栏”,代表着黄良子精神的备受打击。总之,黄良子及其一家的苦恼、期盼与幻灭都与桥有密切关联。③暗示作品主题。一座桥隔开了两种生活,桥西是主人家,有着高大的院墙,孩子穿的干净整洁,养的白白胖胖;而桥东是黄良子的家,很贫困,她只能到主人家帮着看孩子,自己的孩子却黄瘦黄瘦。“桥”两端是贫富差距与阶级对立,而最后的悲剧说明,这样的差距和对立无法靠一座桥来改变,表达出作者对社会矛盾的思考。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夜泊秦淮河徐祯霞最初了解秦淮河,是在读杜牧的《泊秦淮》。杜牧在诗中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是一首曲子,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被后人称作是“亡国之音”。秦淮河是一条怎样的河?它都有着怎样的故事,它和女人有什么关系,她们都是一些什么样的女人,那些与这条河流有关的女人,她们都有着怎样的爱恨情愁?凡此种种,都让我思绪起伏,遐想联翩。①秦淮河哟,秦淮河!后来,在书典中知道了一些关于秦淮河的故事,秦淮八艳中的李香君、柳如是、顾横波,以及寇白门、陈圆圆等等,被人誉为“秦淮八艳”的女子们,她们的爱与恨,悲与欢的人生故事。这条河因为女人而出名,而这些女人在生活却饱受了摧残和磨难,她们都是才艺双绝的女子,可是她们的命运却无比的辛酸与坎坷。当那些女子一个个从历史中走来,又在红尘中远去,给我们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的悲情往事,她们是纤弱的,她们却又是坚强的,充满着血性的,虽沦落风尘,却有着高洁的品质和做人的风骨,在那个时代,她们没有社会地位,但是她们一样活得铿锵有声,她们最终以她们的气节和才情赢得了人们的敬仰和尊重,于是历史有了发人深省的味道。历史已在远去,但这些女子却从历史中跳了出来,她及她们用一腔悲情和辛酸的人生打动着一拨又一拨的人们,②让他们越千山,涉万水,来到秦淮河,寻觅她们的芳踪,并为此留连而慨叹,包括我。朱自清写过一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因为对于秦淮河的好奇,这篇文章我反复地阅读过,在那篇文章里,秦淮河是沉寂悲凄萧瑟的,在朱自清的眼里,也见到了秦淮河的女人,但那是兜售生意的歌女,她们只是在乞讨一份生活,与情趣优雅才情美丽都无关,更与家国情仇无关,秦淮河的夜晚,除了那一个个女人,便只有那一盏盏灯笼的光亮,而那灯笼的光亮也还是昏的黄的暗淡的。在彼时,秦淮河的繁华不再,秦淮河的优雅不再,秦淮河里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不再,空留一河冷月与清辉,那是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个夜晚。站在文德桥上,我俯视秦淮河,秦淮河上华灯初启,霓虹闪烁,尽显繁华,那些画舫和摇橹一序儿的排开,在等待着游人的光顾,河对岸的照壁上镶嵌着两条巨大的金龙,二龙戏珠态,灯光透过龙体,放射出金黄色的光芒,二龙戏嬉,凌驾于祥云之上,一派祥瑞之态。这时,我就在想,秦淮河的水为何会这样丰沛,是不是都和秦淮河的女子有关?③十里秦淮,如此绵长;十里秦淮,如此浩荡;十里秦淮,参差了多少人家;十里秦淮,望穿了多少泪眼;十里秦淮,又决别了多少爱恋?我的心也随着那船儿在波浪起伏的河水中迭宕着。这十里秦淮的繁华,可是那些女子的胭脂染红的,可是她们的血和泪染红的?这流光溢彩的秦淮河,里面浸透着多少女子的辛酸悲情与惨烈?这些女子,她们都是一些至情至性的人,她们渴望真情,渴望白首相携的生活,可是她们的爱却非常短暂,如昙花一现,而她们的愁却是无尽的,在光阴和时间的年轮中消殒,甚至是青丝熬成白发,这些风华绝代的女子,尝尽了人情冷暖和世事的艰辛。④秦淮女儿喜,盼得郎君芳心许:秦淮女儿愁,此情可能共白首;秦淮女儿悲,梦断天涯雁分飞。她们的一腔真情,最后却换来的是斑斑泪,滴滴血。秦淮河两岸有很多的夹竹桃,都长得非常的茂盛,有粉红色的,有雪白色的,一河两岸,比比皆是,这是金陵的特色,也是秦淮河的特色。在我的记忆里,夹竹桃都是和女人有关的——那个被男子抛弃的女子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吞食了大量的夹竹桃,离开了人世。这夹竹桃让我想到了秦淮旧院里的女子,这么多的夹竹桃,会不会是秦淮河的女子用泪水养出来的,要不然,它们何以会长得如此蓊郁和翠绿?秦淮河,一条用泪水浇灌的河水,一个弥漫着胭脂水粉的河水,一条流淌着爱怨纠结的河水,从大明朝流来,一直流到今天。这些夹竹桃丛生的地方,想必便是桃叶渡了。我没有找导游,只是想静静地感受一次夜色下的秦淮河,因为秦淮河的往事我已谙熟于胸,此次前来,我只是想借这条河遥祭一下这些秦淮女子,在故事的生发地与她们一晤,静静地感知一回她们的悲欢往事和风尘人生,凭吊那些已逝的魂灵。女子如此,一生亦不算枉然!而今,在这条河上,已没有了这些另类的女子,红灯区不再,歌乐声弦不再,只有岸边的夹竹桃花在端庄地开放,向人们叙说着那一幕又一幕的悲情往事,在往事的追忆中,那些女子的泪水汇成了汩汩的秦淮河,在岁月的轨道中肆意地流淌,粉饰着太平。这条曾经是达官贵人、王子侯孙、文人才子流连忘返缠绵其中的秦淮河里已不再有那些风尘女子,她们已经成为历史的一个缩影。现在,这儿已经是一个公然开放的旅游景区。看,一河两岸游人如织,宾客云集,霓虹迭起,一片盛世锦绣繁华。如今的秦淮河,能有如此旺的人气,是得益于那些秦淮女子的,是她们用她们的生命乃至鲜血锻造的传奇,为秦淮河增添了经久不衰撼人魂魄的艺术和人文魅力。在桨声里,耳边似乎又响起:“烽火狼烟,河山半壁残,秦淮十里风流散。青楼黯,何须叹?正是男儿驰骋时,羡煞红颜!饮马大江边,请君听阵阵,琵琶轻弹。”这是寇白门琵琶弹唱的一首曲子,此曲道出了寇白门报国无门的无奈与幽思。秦淮女儿,豪情不输男子,却空落珠泪涟涟,唯有仰天长叹,寄情笔端。一世风华,尽被雨打风吹散,云烟过处,已是经年。(摘选自《月照长河》,有删减)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部分引用杜牧《泊秦淮》的诗句和“秦淮八艳”的故事,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也引发了作者的起伏思绪和联翩遐想。B.与朱自清笔下沉寂悲凄的秦淮河不同,作者笔下的秦淮河多了一层优雅情趣与美丽才情,更多了一层家国情仇,立意上更深远。C.亲临秦淮河,作者由秦淮河的繁华联想到秦淮女子的心酸与惨烈,感叹绵绵不绝的河水背后是她们饱尝的人情冷暖与世事艰辛。D.文章将眼前依旧端庄开放的夹竹桃花与先前繁华的歌乐声弦对举,饱含了对物是人非的感叹,也表达了对过往秦淮生活的追忆。7.对文中划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的“哟”,体现了作者对秦淮河的向往与期待,为后文亲临秦淮河做铺垫。B.句子②用短句将亲临过程简单化,既增强了语言节奏感,也细致地体现了作者的急迫。C.句子③反复出现“十里秦淮”,使宏大、开阔、立体而充满故事感的秦淮河跃然纸上。D.句子④中秦淮女儿的小爱与文中多处“血性”“风骨”“豪情”的大爱形成了张力。8.必修上第七单元学习任务中提到“(散文)在写景状物的同时,反映了作者的审美倾向和人生思考”,请你结合“秦淮河两岸的夹竹桃”分析作者的审美倾向和人生思考。9.本文曾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请你以组委会的身份写一段授奖词,要求多角度,有层次,有文采。【答案】6.D7.B8.①审美倾向:作者笔下的夹竹桃茂盛蓊郁、叶绿花嫩,一派清新而富有生机的景象,与女子柔美的特点相映衬,体现了诗性之美。②人生思考:夹竹桃是秦淮女儿的情感凝结,见证了秦淮女儿的喜悦与悲愁、真情与大爱,虽然时移世易、朝代更迭,但这种情感是不减不灭的,秦淮女儿的生命与精神是不会消失的,随着夹竹桃、秦淮河一直延续至今。9.示例:灵动优美的文字,细腻温婉的表达,无处不在的诗意,让读者沉浸在秦淮河的柔波里;跌宕起伏的结构,巧妙自然的安排,层层递进的概叹,毫无刻意雕凿摆龙门阵的有意为之之感;高瞻远瞩的立意,宽阔济世的胸襟,家国情怀追求,命运多舛的秦淮女子们在乱世中依然活得铮铮有声,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家国大任。秦淮女子令人动容,秦淮河让人仰视,《夜泊秦淮河》也让人肃然起敬。【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饱含了对物是人非的感叹,也表达了对过往秦淮生活的追忆”错,文章说“在这条河上,已没有了这些另类的女子,红灯区不再,歌乐声弦不再,只有岸边的夹竹桃在端庄地开放……”,确实有眼前依旧端庄开放的夹竹桃花与先前繁华的歌乐声弦作对比,但更多的是作者对秦淮女子精神的追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当下盛世锦绣繁华的赞美,而这种盛世繁华也是秦淮女子用生命乃至鲜血锻造的,包含着经久不衰撼人魂魄的艺术和人文魅力,表达了作者对秦淮女子的赞美,而非“对物是人非的感叹”,更不是“对过往秦淮生活的追忆”。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B.“也细致地体现了作者的急迫”错,“细致地体现”是长句的作用而非短句的作用。值得一说的是,这段话的目的是为了突出秦淮女子们打动着一波又一波的人们,让他们愿意跋山涉水来秦淮河寻找“踪迹”,即秦淮女子作为历史故事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分析“秦淮河两岸的夹竹桃”中作者的审美倾向和人生思考,答题时要从夹竹桃的描写中概括出夹竹桃的特点,由此分析作者的审美倾向;从作者的议论的句子中分析作者对于人生的独特思考。审美倾向:“秦淮河两岸有很多的夹竹桃,都长得非常的茂盛,有粉红色的,有雪白色的,一河两岸,比比皆是,这是金陵的特色,也是秦淮河的特色”“这夹竹桃让我想到了秦淮旧院里的女子,这么多的夹竹桃,会不会是秦淮河的女子用泪水养出来的,要不然,它们何以会长得如此蓊郁和翠绿”,作者笔下的夹竹桃茂盛翡郁、叶绿花嫩,一派清新而富有生机的景象,这恰好与女子柔美的特点相映衬,体现了诗性之美。人生思考:作者的描述从夹竹桃延伸到秦淮河,“一条流淌着爱怨纠结”“从大明朝流来,一直流到今天”的河水。作者笔下的秦淮河多了一层优雅情趣与美丽才情,夹竹桃是秦淮女儿的情感凝结,见证了秦淮女儿的喜悦与悲愁、真情与大爱。根据“如今的秦淮河,能有如此旺的人气,是得益于那些秦淮女子的,是她们用她们的生命乃至鲜血锻造的传奇,为秦淮河增添了经久不衰撼人魂魄的艺术和人文魅力”可知,秦淮女儿的生命与精神是不会消失的,随着夹竹桃、秦淮河一直延续至今。【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颁奖词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发散性,要求考生以组委会的身份写一段授奖词,其本质是考查考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题干要求“多角度”“有层次”“有文采”,这三个要求看似简单,实则暗藏三个维度要求。“多角度”要求考生能从语言、结构、风格、情感、主旨等多个角度中选取不同角度进行鉴赏,角度之间要求明显的界限;“有层次”要求考生表达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角度之间逐一表达,不重复,不交叉;“有文采”要求考生表达上注意语言修饰,能用修辞、成语或者彰显文采的词汇或手法进行表达。另外,要关注组委会身份,故其语言不能过于幼稚,要有一定的高度。本文语言具有诗意和哲理;结构安排巧妙自然,以唐诗为开端,再现秦淮八艳,由故事联想到秦淮河,并亲临秦淮河,通过写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结构铺排层层递进;情感上既有对秦淮河的喜爱与赞美,也有对秦淮女子们身上的大爱的礼赞;主旨上褒扬了秦淮女子独特的精神,不随历史变迁而改变的精神……答题时注意相关角度分析必须匹配本文特点。辽宁省部分校2024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千年古莲万宁这些日子,郁澍在村里散步,走着走着,就走到麦家祠堂,也就是他和村人正在筹建的古罗村村史馆。他不是古罗村人,只因妻子蓝青林在这租了院子,在院前开了个叫“古罗旧事”的卖工艺品的店铺,巧的是租的房子正好是蓝青林外婆麦含芳小时候待过的房子。几个月前,他们把外婆接了过来。早几天,一家人围着火炉烧水煮茶。外婆在一旁清理着她的一口黄色皮箱,她从里边的隔层找出一本纸相册。照片里有一张很特别,是一个青年,留着西式分头,穿着浅色西装,侧着身子,很严肃地站在麦家祠堂开满荷花的池塘边。外婆拍着蓝青林:“这是我四叔麦加洪,我祖父讲他净做空事,他在日本学习植物学,特别痴迷古植物,最后好像去了美国,好多好多年没有联系了,怕是不在世上了。”故事从外婆嘴里缓缓流出。20世纪二十年代初,四叔在省会枫城洋人办的学堂念书,暑假时,他带回两位老师,一个美国人杰克西,一个日本人田边一郎,他们随他来看罗水湖上的悬棺。他们晚上住在麦家,白天就驾着木船在罗水湖上勘察。他们从绝壁悬崖上进到一个岩洞里,发现了古墓。一副棺材放在正中间,四周摆满坛坛罐罐,坛罐里除了装着五谷,还装了各种植物种子。四叔用布袋子装下几个坛罐,小心翼翼地怀抱了出来,其中一罐是黢黑的带壳莲子。四叔从古墓里出来,对这些个种子陷入一种痴迷的状态,他足不出户,做着各种培植试验。他在莲子的外壳上钻一个小洞,或者用锉刀把莲子两头锉开一至两毫米,还将它们浸泡在清水里,他做梦都想这些莲子能够发芽。四叔没有等到这些莲子发芽,就离开了古罗村。他走了后,不再有人惦记水缸里的莲子。只是在一个初夏,四叔做梦都想着的莲子有了动静。它们在石缸里发芽,展叶,舒苞,开花,结籽。在那些个日子里,一波又一波的荷叶,舒展开来,亭亭玉立。一朵又一朵荷花,慢慢盛开,女神般迎风摇曳,它们在人们眼睛里美丽着,却又仅仅只是静静掠过。直至有一天,四叔从日本写信回来,问及石缸里的莲子是否发了芽。众人这才恍惚,一院子里的人惊讶起来,大家一致做证,这莲子发了芽开了花。听说四叔在日本收到回信后,高兴得手舞足蹈,然后又痛哭流涕,他后悔自己没在古罗村,没有拍下照片,错过了这神话般的盛开。收到信的时候,正是寒冬腊月,还是夜晚。他捏着信一路狂奔,大声呼喊:“老师,老师,古莲子开花了。”从房子里出来的田边一郎,站在屋檐下,很是恍惚,但他只有片刻的呆愣,便伸出双手,要看麦加洪手中的家信。田边一郎是一位研究古植物的专家,当年,他也从古墓里带回一坛莲子,他没有培植,只是用专业的考古设备检测古莲子的年龄。检测的结果是这些莲子上千岁了。千年的古莲子复活,开花结籽,这意味着什么呀?外婆的四叔以一份加急电报惊扰了古罗村人。他说,石缸里的荷花,是千年前的古莲子开的,要好好保护。长出来的莲子,要收集保存好,来年播种到水塘里,让这些荷花开遍古罗村。麦家祠堂前的池塘里,在那个时候也播种下这些千年前的古莲长出来的莲子。郁澍听闻这个故事时,他完全惊呆了。几天后,他站在麦家祠堂石坪前泮池中间的拱桥上,隆冬的凛冽使得他全身一哆嗦,哆嗦之中,他的眼睛忽然一闪:一望无际,竟是一片荷海。郁澍像被电击中了一般,忽然全身抖动!用麦加洪的故事,引出千年古莲!在古罗村的村史馆前辟出几十亩地来,种上这些千年古莲。郁澍想早点回家,去听外婆再讲讲她这位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潜心研究古植物的四叔。外婆与赵妈在厨房里做着灌肠的扫尾工作,一到腊月,古罗村家家户户都开始忙乎起来,灶台上方,挂起了腊鱼腊肉腊鸡腊鸭腊鹅,每天烟熏火烤的。这天晚上,忙了一天的外婆才在火塘边坐下:“我家都从简了,都没蒸酒,也没做米粿,不知祖宗会不会生气?”“您的四叔会回来吗?”郁澍问着自己的心事。外婆若有所思:“他会回来的。因为他的胞衣还在麦家大院厨房里的灶火旁,我母亲讲过,一个人不管去了哪,到最后他还是要回来取这件衣服。”郁澍知道古罗村有个习俗,每家每户,房子无论怎样修缮,但厨房的灶台与地面是不能动的。因为灶台边的地底下,埋着家人的胞衣,只要是在这屋里出生的,他们的胞衣都会由族人存放在这。凌晨过后,郁澍钻进被窝。忽然郁澍看见外婆的四叔,他说想看那片欲要开种的荷田,说着说着,他的脸竟成了一朵纯白色的荷花。这年六月,古罗村举行了千年古莲乡村旅游节。村史馆大受欢迎,馆前拱桥下的泮池里,荷花气势恢宏地开出了千年前的时光味。有位神秘的嘉宾,带来他爷爷麦加洪的若干笔记,关于那年寻访古墓的,关于培植古莲的。他说这些纸片一直在波士顿他家楼阁上沉寂。只有放到村史馆,纸片上的每个字才会璀璨。郁澍却想,有这些纸片的到来,千年古莲就不是传说了。(选自《小说月报》,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婆由一张麦加洪站在开满荷花的池塘边的照片,开启了对千年古莲的故事的追述。B.绝壁岩洞、悬棺古墓等一系列独特的地域性景致,为外婆讲述的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C.田边一郎觉得古莲子不可能复活,因此他没有进行培植,只是简单检测了古莲子的年龄。D.麦加洪想让麦家祠堂前的池塘里长满千年古莲的愿望,最终被素未谋面的郁澍实现了。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古罗村村史馆的筹建开头,以建成的村史馆大受欢迎结尾,这样设置使得小说首尾呼应,内容完整,结构严谨。B.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只问不答,引导读者深刻思考千年古莲子复活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小说意蕴的拓展。C.小说运用梦境幻觉法对郁澍的心理进行描写,既表现了他筹建村史馆的尽心尽力,又表现了他对麦加洪的敬仰之情。D.小说在现实情节和历史回忆的交替进行中展开,突破了时空的束缚,这使得麦加洪和外婆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完整。8.小说结尾部分对古罗村埋胞衣习俗的介绍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小说标题“千年古莲”具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C7.D8.①从情节发展角度看,为下文麦加洪的孙子从国外带回麦加洪的笔记作铺垫。②从形象塑造角度看,烘托了麦加洪虽身在海外却魂牵故里的人物形象。③从主旨表现角度看,揭示了叶落归根的家国情怀,丰富了小说的主旨。9.①“千年古莲”指麦加洪从悬崖古墓中带出来的植物种子,在经过麦加洪的各种培植试验后,千年古莲重新焕发生机。②“千年古莲”象征着高洁、坚韧的精神品性,也隐寓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专注于古植物研究的麦加洪具有这些纯粹的精神品质。③历经千年而复活的“千年古莲”体现出了永不枯竭的生命力,象征着华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以及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田边一郎觉得古莲子不可能复活”错误,于文无据,文中只写到田边一郎没有培植古莲子,并未提及他不培植古莲子的原因。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这使得麦加洪和外婆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完整”错误,小说现实与回忆交织的叙事方式主要是凸显了麦加洪的人物形象,历史回忆中外婆并未出现,外婆只是引出麦加洪。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以从情节本身、人物、主题等角度分析。①从情节发展角度看,介绍埋胞衣的习俗时外婆说“他会回来的。因为他的胞衣还在麦家大院厨房里的灶火旁,我母亲讲过,一个人不管去了哪,到最后他还是要回来取这件衣服”,而下文外婆的四叔虽然没有回来,但他的孙子带着他的笔记回来了,也算是印证了这个习俗。因此对古罗村埋胞衣习俗的介绍为下文麦加洪的孙子从国外带回麦加洪的笔记作铺垫。②从形象塑造角度看,四叔麦加洪在这里出生,他的胞衣就埋在这屋里的灶台下,后文他的孙子带着他的笔记回来,这应该是麦加洪的嘱托,表明他虽身在海外却魂牵故里的人物形象。③从主旨表现角度看,胞衣埋在出生的屋里的灶台下,人无论在哪里都要回来取这件胞衣,其实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叶落归根,这段关于埋胞衣的习俗的介绍,揭示了叶落归根的家国情怀,丰富了小说的主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标题内涵一般要由浅层到深层,深层含义一般与人物精神、主题等有关。①浅层涵义。小说写麦加洪等人从古墓中取了一些植物种子,其中就有“千年古莲”的种子,麦加洪精心培育这些种子,“他足不出户,做着各种培植试验。他在莲子的外壳上钻一个小洞,或者用锉刀把莲子两头锉开一至两毫米,还将它们浸泡在清水里,他做梦都想这些莲子能够发芽”,后来他去了日本,再后来人们发现石缸中的古莲真的开花了,“它们在石缸里发芽,展叶,舒苞,开花,结籽。在那些个日子里,一波又一波的荷叶,舒展开来,亭亭玉立。一朵又一朵荷花,慢慢盛开,女神般迎风摇曳”。“千年古莲”指麦加洪从悬崖古墓中带出来的植物种子,在经过麦加洪的各种培植试验后,千年古莲重新焕发生机。②深层含义之一。田边一郎用考古设备检测过这些种子,发现这些莲子都上千岁了,后来古莲开花,田边一郎也不敢相信,他“站在屋檐下,很是恍惚,但他只有片刻的呆愣,便伸出双手,要看麦加洪手中的家信”,千年古莲还能开花,足见这些种子的坚韧顽,生命力之顽强;而荷花自古就是高洁的象征,郁澍想象中四叔和荷花融为一体“忽然郁澍看见外婆的四叔,他说想看那片欲要开种的荷田,说着说着,他的脸竟成了一朵纯白色的荷花”,表明荷花和麦加洪的精神品质一致,都坚韧而高洁。麦加洪“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潜心研究古植物”,即使离开了祖国仍然心系古莲,潜心研究,因此“千年古莲”象征着高洁、坚韧的精神品性,也隐寓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专注于古植物研究的麦加洪具有这些纯粹的精神品质。③深层含义之二。古莲历经千年依然能够复活,生机勃勃,开花结子,这正如我们中华民族,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历经苦难依然延续;也如我们的中华民族的精神,生生不息,世代传承,不会枯死。因此历经千年而复活的“千年古莲”体现出了永不枯竭的生命力,象征着华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以及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二)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礼拜二午睡时刻(节选)[注][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神父打量了她一眼。那个女人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住神父。神父的脸唰地一下子红了。他低下头准备填一张表。一边填表一边询问那个女人的姓名、住址等情况,她毫不迟疑地、详尽准确地做了回答,仿佛是在念一份写好的材料。神父头上开始冒汗了。女孩子解开左脚上的鞋扣,把鞋褪下一半,用脚后跟踩在鞋后帮上。然后把右脚的鞋扣解开,也用脚跟拉着鞋。事情发生在上礼拜一凌晨三点钟,离开这里几条街的地方。寡妇雷薇卡太太孤身一人住在一所堆满东西的房子里。那一天,在细雨的淅沥声中雷薇卡太太听见有人从外边撬临街的门。她慌忙起来,摸着黑从衣箱里拿出一支老式手枪。这支枪自从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那时候起就没有人用过。雷薇卡太太没有开灯,就朝大厅走去。她不是凭门锁的响声来辨认方向的。二十八年的独身生活在她身上产生的恐惧感使她不但能够想象出门在哪里,而且能够准确地知道门锁的高度。她两手举起枪,闭上眼睛,猛一扣扳机。这是她生平第一次打枪。枪响之后,周围立刻又寂然无声了,只有细雨落在锌皮屋顶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她随即听到在门廊的水泥地上响起了金属的碰击声和一个低哑的、有气无力的、极度疲惫的呻吟声:“哎哟!我的妈!”清晨,在雷薇卡太太家的门前倒卧着一具男尸。死者的鼻子被打得粉碎,他穿着一件花条的法兰绒上衣,一条普通的裤子,腰中没有系皮带,而是系着一根麻绳,光着脚。镇上没有人认识他是谁。“这么说他叫卡洛斯·森特诺。”神父填完表,嘴里咕咕哝哝地说。“卡洛斯·森特诺,”那个女人说,“是我唯一的儿子”。神父又走到柜子跟前。在柜门里钉子上挂着两把大钥匙,上面长满了锈。在小女孩的想象中公墓的钥匙就是这个样子:女孩子的妈妈在小的时候也这么想过。神父本人大概也曾经设想过圣彼得的钥匙就是这么个样子。神父把钥匙摘下来,放在栏杆上那本打开的笔记本上,用食指指着写了字的那一页上的一处地方,眼睛瞧着那个女人,说:“在这儿签个字吧!”女人把皮包夹在腋下,胡乱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小姑娘拿起鲜花,蹑拉着鞋走到栏杆前,两眼凝视着妈妈,神父呼了一口气:“您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他引上正道吗?”女人签完字回答说:“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神父看看那个女人,又看看那个女孩子。看到她们根本没有要哭的意思,感到颇为惊异。那个女人还是神色自如地继续说:“我告诉过他不要偷人家的东西吃,他很听我的话。过去他当拳击手,有时候叫人打得三天起不来床。”“他没有办法,把牙全都拔掉了。”女孩子插嘴说。“是的,”母亲证实说,“那时候,我每吃一口饭,都好像看到礼拜六晚上他们打我儿子的那个样子。”“哎!上帝的意志是难以捉摸的。”神父说。神父本人也觉得这句话没有多大的说服力,一则是因为人生经验已经多少把他变成一个怀疑主义者了,再则是因为天气实在太热。神父叮嘱她们把头包好,免得中暑。他连连打着哈欠,几乎就要睡着了。他睡意朦胧地指点母女俩怎样才能找到卡洛斯·森特诺的墓地。还说回来的时候不要叫门,把钥匙从门缝下塞进来就行了。要是对教堂有什么施舍,也放在那里。那个女人注意地谛听着神父的讲话,然后向他道了谢,脸上没有丝毫的笑容。在临街的大门打开之前,神父就觉察到有人把鼻子贴在纱门上往里瞧。那是一群孩子。大门敞开后,孩子们立刻一哄而散。在这个钟点,大街上通常是没有人的。可是现在不光是孩子们在街上,在杏树下面还聚集着一群群的大人。神父一看大街上乱哄哄的反常样子,心里顿时就明白了。他悄悄地把大门关上。“等一会儿走吧,”他说。说话的时候,他没有看那个女人。神父的妹妹从里面的门里出来。她在睡衣外面又披上了一件黑色的上衣,头发散披在肩上。她一声不响地瞅了瞅神父。“怎么样?”他问。“人们都知道了。”神父的妹妹喃喃地说。“那最好还是从院子的门出去。”神父说。“那也一样,”他妹妹说,“窗子外面净是人!”直到这个时候,那个女人好像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她透过纱门朝大街上看了看,然后从女孩子的手里把鲜花夺过去,就向大门走去。女孩子跟在她的后面。“等到太阳落山再去吧!”神父说。“会把你们晒坏的,”神父的妹妹在客厅深处一动也不动地说,“等一等,我借给你们一把阳伞。”“谢谢!”那个妇女回答说,“我们这样很好。”她挽着小姑娘的手朝大街走去。(节选自加西亚·马尔克斯《礼拜二午睡时刻》)【注】本文讲述了一位母亲,在一个闷热的夏日下午,穿着黑色丧服带着女儿坐火车去一座陌生小镇的教堂公墓,祭奠上周因被视作小偷而遭枪杀的儿子。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表面平静,面对丧子的苦难命运,她表现出一种非凡的忍受能力,内心却隐藏着无比的悲痛和宽广的爱。B.神父本来是以普通人对小偷的态度来看待“小偷”家属的,但面对眼前的母女俩,神父还是逐渐改变了看法。C.第二段在叙述方式上采用补叙,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D.文中贫穷、愚昧、麻木的“小镇”只是散布在原野上无数普通小镇的一个缩影,管理上几近瘫痪状态。7.下列对小说结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母女直接走向墓地为结尾更突出了这位母亲的从容坦然,表现出其强忍着丧子的巨大悲痛,直面人生超常的勇气。B.大人和孩子都聚集在街上,等着看这位母亲的笑话。此处作者用克制的笔调,表达了对卡洛斯·森特诺母子遭遇的深切同情。C.《礼拜二午睡时刻》与《百年孤独》都以哥伦比亚为背景,作者都力图写出人们内心麻木昏昧并为民族寻找出路。D.《礼拜二午睡时刻》的人物除儿子和杀人者外都没名字,这个小镇与其他小镇也无区别,这是作者特意模糊的表达,其深层用意是证明看客的特殊性。8.在一次小说阅读体验分享会上,王同学指出,小说标题应改为“祭奠”,你是否支持他的看法?请说明理由。9.校刊向大家征集一篇与本文相关的文学短评,关键词包括“母亲形象”“悲悯情怀”“零度写作”。请你任选一个关键词,完成文学短评提纲。(二)现代文阅读Ⅱ6.C7.D8.示例一:不支持。①“礼拜二”和“午睡时刻”表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②“礼拜二午睡时刻”具有象征含义:小镇人在“午睡时刻”处于昏睡的混沌和麻木状态;昏睡的不仅仅是人的身体,更是人的同情心、悲悯之心,是人性;③从小说要表达的主旨来看,“午睡时刻”小镇人的麻木和母亲的清醒形成强烈对比,母女的行为将唤醒这里沉睡的人们,从而反映了作者对人民觉醒的渴盼和一个伟大作家的良心。示例二:支持。①情节上:故事的主线是母亲去祭奠儿子,小说都是围绕祭奠展开。②人物上:在母亲去祭奠儿子的过程中,母亲的形象得以凸显。③主旨上:母亲去祭奠儿子,得以和神父交谈,神父态度的转变,显示出作者的悲悯情怀。9.示例一:“母亲形象”:母亲是一个慈爱、坚强、自尊、坚忍,有抗争精神的伟大女性。①慈爱:对儿女慈爱,理解儿子做小偷的无奈,维护儿子的尊严。②自尊:不被贫穷所打垮,不被世俗的眼光所击倒。③坚忍:面对贫穷和丧子的苦难命运,她表现出一种非凡的忍受能力。④抗争精神:当众人围观的时候,她“夺”过鲜花,走向大街,显示出无所畏惧的母爱和对冷漠的人们的有力抗争。示例二:“悲悯情怀”:①悲悯情怀是人类最高尚的一种胸怀,对世间苦难有一种博大的爱的眼光,使人们关注那些苦难中的同类,关怀和同情弱者。②神父由起先的不关心、冷漠、而后变为不安、愧疚,最后变为感慨、同情。③母亲的镇定坦然与神父的关切之语,显示出宽容和慈悲,超越了世俗与道德的藩篱,令我们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感到一丝暖意。示例三:“零度写作”:①在人称视角上,叙述者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客观地描述母亲的和神父的动作、语言,展现其心理。②在语言(叙述腔调上)上,很少使用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词语,多是客观、冷静、克制、平实地叙述。③在主旨呈现方式上,在故事的讲述中呈现主旨,没有结论式的评价,而是在平静的叙述中表现小镇居民精神上的愚昧、麻木,体现作者对拉美人民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关注。④在情节安排上,叙述过程克制审慎,开放式结尾意味深长,给读者多种想象的可能。【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第二段在叙述方式上采用补叙”表述错误,节选部分第二段的相关叙述为“事情发生在上礼拜一凌晨三点钟,离开这里几条街的地方……”,这种叙事方式属于插叙。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D.“其深层用意是证明看客的特殊性”说法有误。小说中其他人都没有名字,是作者想要说明每一个人可能都是这镇上的看客,其深层用意是证明看客的普遍性。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无论是否定或肯定皆可,重点是要能结合文章分析出能够以此为标题的意义和作用。比如,若选择认同“礼拜二午睡时刻”作为标题,就要挖掘出这一环境与时间对文章情节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背后的深刻内涵。比如,从小说基本要素来说,“礼拜二”和“午睡时刻”点明了日期与一天中的时间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除了这一表层意义之外,作者以此为标题,显然还在其中寄寓了更深层的含义。“他连连打着哈欠,几乎就要睡着了。他睡意朦胧地指点母女俩怎样才能找到卡洛斯·森特诺的墓地”等可以看出,母亲冒着炎热的天气前来扫墓,神父一开始却毫无同情、怜悯之心,只想要午睡不想被打扰,不想让母亲回来后再敲他家的门。昏睡的不仅仅是人的身体,更是人的同情心、悲悯之心,是人性。围绕“午睡”这一行为,作者在文中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连连打着哈欠,几乎就要睡着了”“睡意朦胧”的神父,代表的是小镇人的麻木。一个小偷被打死,被草草埋葬,在他们心里翻泛不起一点涟漪,他们对生与死并不真正地关心,只是惯性地活着。而此处无比清醒的母亲,显然是作者想要讴歌、赞扬的对象。作者通过这一强烈对比,意在表现母女的行为将唤醒这里沉睡的人们。从主旨情感上,作者以此为题,反映了作者对人民觉醒的渴盼和一个伟大作家的良心。若认同以“祭奠”为题,则可围绕这一事件行为对于文章的作用。结合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来看,母亲出现在小镇,是为了“祭奠”自己被打死的儿子;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叙述母亲找到神父去祭奠的内容。可见,故事的主线是母亲去祭奠儿子,小说都是围绕祭奠展开。从人物形象来看,进行祭奠这一行为的,主要是死者的母亲。而作者想要表现的主人公也是母亲这一形象。因此,以“祭奠”为题,可以突出母亲去祭奠儿子这一过程,并使得母亲的形象加以凸显。从文章主旨来看,原先人们对死者的态度是认为他是一个小偷。但正是通过前去祭奠的母亲之口,神父开始冒汗,甚至劝母女两人过会儿再走,态度开始转变。这其中,也借助神父的反应,显示了作者的悲悯情怀。9.本题考查学生写文学短评提纲的能力。示例一:“母亲形象”:由文中母亲劝诫儿子、挽着女儿的手等内容可看出,母亲对于儿女关怀备至。而对于被误解的儿子,母亲也能毫不犹豫地说出“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可知,母亲对儿女慈爱,理解儿子做小偷的无奈,维护儿子的尊严。从文中可以看出,死者一家并不富裕,尽管如此,母亲还是劝告儿子,“我告诉过他不要偷人家的东西吃,他很听我的话。过去他当拳击手,有时候叫人打得三天起不来床”。由此可见,母亲不被贫穷所打垮,仍然保持尊严,更没有被世俗的眼光所击倒,就放弃对儿子的爱。面对丧子之痛这一巨大的打击,母亲仍能坚持到小镇上来祭奠儿子,并且在面对神父的询问时,还能“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住神父”“她毫不迟疑地、详尽准确地做了回答”。可知,母亲面对丧子的苦难命运,她表现出一种非凡的忍受能力。文章最后,面对围观的小镇居民,以及神父、神父妹妹待会再走的劝告,母亲并没有畏惧、妥协,而是“从女孩子的手里把鲜花夺过去,就向大门走去”“挽着小姑娘的手朝大街走去”。从中可以显示出母亲无所畏惧的母爱和对冷漠的人们的有力抗争。示例二:“悲悯情怀”:“悲悯情怀”是人类的一种伟大情怀,也是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告诉、引导读者的真理。因此,若选择此点,答题时首先可以解释“悲悯情怀”这一伟大情感的意义,然后分析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悲悯情怀”。比如,从文章的另一主人公神父身上,我们可以从他一开始“您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他引上正道吗?”心怀质疑和“他睡意朦胧地指点母女俩怎样才能找到卡洛斯·森特诺的墓地。还说回来的时候不要叫门,把钥匙从门缝下塞进来就行了”的冷漠,到后来“哎!上帝的意志是难以捉摸的”的感慨,以及最后劝告他们“等一会儿走吧”“等到太阳落山再去吧!”的同情的变化,感受到他作为旁观者对母女两人逐渐产生悲悯情怀。文中虽然出现了诸多看热闹的冷漠的小镇看客,但作者全副精力,仍然放在那个面对一个当小偷而被打死的儿子,始终保持尊严的母亲形象;以及面对一个罪犯的母亲,逐渐开始产生宽容慈悲之情,并关怀起她的神父形象。这一切,超越了世俗与道德的藩篱,让我们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感到一丝暖意。示例三:“零度写作”:若选择这一点,则首先要阐释这一写作手法的内涵,如如何在叙述人生、语言、情节等方面体现“零度”。从叙述人称的角度,可以看出作品通篇采用第三人称旁观叙述者的角度,几乎是一种纯客观的摄像式的描写。对于母亲、神父这两个主人公,作者也并没有直接用心理描写,而是通过诸如对母亲“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住神父”“她毫不迟疑地、详尽准确地做了回答”的外貌、行为描写,以及对神父多次问话以及最后劝告母女两人晚点再走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从文章语言的角度,可以看出全文语言非常节制、冷漠、淡然,对于母亲只是写其“毫不迟疑地、详尽准确地”,不直接显露同情之意;对于看客只是说“那是一群孩子”“一群群的大人”,而不通过一些负面形容词来表现批判之意。这和作品内在的激情形成极大的反差,具有强烈的陌生化效果和透视作用。在主旨呈现方面,文章从头到尾都只是在叙述故事,重点表现母亲、神父这两个主人公的语言、行动,而从不出现任何议论成分。但正是通过人们的言行举止,我们可以看出小镇居民精神上的愚昧、麻木,也能充分感受到作者对拉美人民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关注。在情节安排上,文章选取的只是母亲找神父要钥匙这一看似普通的情节,而不直接选用看似能够表现更多情感激荡的祭奠环节。而且,当门口、街上全是看客时,母亲毅然决然地“夺”过鲜花,走向大街。那么,她们走向大街之后,看客们会有怎样的表现,母女两人会有怎样的遭遇?文章只给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开放式结尾,给读者多种想象的可能。辽宁省大连八中等三校2024年高三联合模拟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绝墨谈歌
民国三年冬月,保定下了第一场大雪。“飞云酒楼”老板侯洪志让伙计去请城内几位丹青高手,来酒楼品酒论画。
十几个丹青高手先后踏雪赶来,众人就在楼上饮酒论画。洪志乘兴涂抹出几枝梅花,众人齐声喝彩。洪志得意,唱了一段二黄原板,高亢响亮。一曲唱罢,楼下有人喝彩。洪志探头一看,是个黄脸汉子,就请他上楼叙话。
黄脸汉子朝洪志一拱手:“老板果然好唱家,可否乘兴再唱一曲?”洪志笑道:“侯某今日就为客官助兴。”就又唱了一段西皮。黄脸汉子击掌赞叹,走到桌案前,捉起笔,饱蘸了墨,就在纸上涂抹了一张画。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就见汉子笔墨雄浑,气势磅礴,一幅“高山流水图”跃然纸上。汉子掷笔拱手:“侯老板,今日就以此画相赠吧。”洪志苦笑道:“侯某做了多年井蛙。今日得遇大手笔,方知天外有天。明日,我就关闭酒楼,专意丹青。”
第二天,“飞云酒楼”果然改了字号,挂出“洪志画坊”牌匾。洪志从此终日躲在楼内作画,如此过了两年,“洪志画坊”在保定画坛声名大噪。
那天,洪志正在作画,忽听有人哈哈大笑:“侯老板果然长进。”正是当年那个黄脸汉子。洪志起身拱手:“请多指教。”汉子四壁看看,失笑道:“侯老板果然生意人。”洪志一怔:“此话怎讲?”
汉子哈哈笑道:“我看到四壁皆是浓浓的商贾气。”洪志就白了脸,木在了那里。汉子笑:“不日我也开一画坊,还请侯老板多多照应。”说罢,唱一个喏,转身走了。过了几天,洪志画坊对面,果然开了一座画坊,字号“山月画店”。门前一副对联:笔贵丹心一寸,墨崇碧血千秋。
起初两店不分高下。后来,洪志的生意就淡下来,眼睁睁看着汉子那边的生意火爆起来那汉子似乎成心与洪志作梗。洪志画梅,他便也画梅。洪志画花鸟,他便也画花鸟……洪志开始还忍让,到后来就找到那汉子店中。
洪志恶笑道:“你逼得我无路可走,就不怕我杀了你?”汉子笑道:“自古作丹青者,都是斯文中人,侯老板怎会用屠夫手段?侯老板心灵聪慧,一味争强斗狠,笔下自然呆滞,难脱俗气。”侯洪志一愣,脸就红了。
汉子道:“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仗笔走天涯。积一世心血,积劳,积思,积墨,积石成山,积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喜忘忧忘梦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犹忘。”洪志朗声而笑,拱手道:“多谢指教。”
那一日,来了一客商,自言河南画贩,姓李。张口要买洪志“梅花图”,讲好要十种梅花姿态。并说只要画得好,每张按一百大洋收购。当场放下五百定金,洪志点头应下,写了收据,洪志至此闭门谢客,画了两个月。姓李的客商前来取画,细细看过,微微皱眉道:“怒我直言,侯老板是认真用了心力,只是仍旧呆滞了些,少了灵气。”
洪志冷笑一声:“但请指教。”李客商从怀中取出一张画来,竟是一张红梅图。画中大雪纷飞,梅花争奇斗妍,一朵朵迎风欲动。两下比较,洪志那些梅花确有些呆傻了。洪志脸涨红了,朝客商拱手道:“此画让我大开眼界,若兄台再宽限两月,十张画我可重新画过。”
李客商道:“只要画得精湛,再等两月,并无妨碍。”
转眼两月过去,十张梅花图画毕,却不见李客商来取货。这一天,洪志听到有人叩门,竟是那个黄脸汉子:“听说侯老板近来笔下功夫精进,也让我一开眼界。”
汉子四壁观看,笑道:“今日与侯老板切磋画艺,该弄些酒菜才对。”洪志怔了怔,便到楼上搬下酒菜。汉子坐下独饮。洪志笑道:“你不怕侯某酒中下毒?”汉子笑道:“你四壁画中已全无杀气,莫再饶舌,一同坐下饮上几杯。”二人就埋头吃酒。汉子自斟自饮,渐渐面色潮红,饮尽最后一杯,一张口,一口血喷出来。洪志惊了脸:“先生怎么了?”
汉子惨笑:“我将不久人世,日后不会再逼你了。今日来是要看看你那十张梅花图画得样了?”洪志一时呆住。汉子掏出一张纸来,洪志定睛看去,正是给李客商的收据。洪志顿泪如泉涌:“洪志浅薄愚昧,误解了先生一番苦心。”汉子笑道:“侯老板莫做女儿态,请拿纸笔来。”
洪志忙送上笔墨,将宣纸铺上桌案,一旁垂手侍立。汉子起身站定,拈过笔来,就在砚中饱蘸了,却不落笔。目光迷离,悲喜全无。侯洪志刚要说什么,汉子一张口,一口血就喷在了洁白的宣纸上,只见红红的暴浸开来。汉子大笑一声,伏身在案,笔走龙蛇。就着那血,勾一幅梅花斗寒图。洪志看得眼呆,失声叫一句:“先生就是……”汉子似用尽了全身的气力,软软坐下,脸似纸白。
洪志猛地跪倒:“请收洪志为徒。”汉子笑笑:“你我早已师徒一场,你画梅花,便要化为梅。所谓出神入化,才可纵横无忌。”洪志怔怔的,听得如痴如梦。汉子仰天笑道:“幸甚至哉!惟笔在握,守拙不移,痴心不易,梅花香自苦寒来!”笑罢,起身,出门。
第二天,“山月画店”就关了张,汉子不知去向。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侯洪志“唱了一段二黄原板”,丰富了人物的文人特性,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小说写黄脸汉子听完西皮后,挥笔赠上一幅高山流水图,暗含对侯洪志的欣赏,认为他是个可塑之才。
C.画线处的神态描写主要刻画了侯洪志因争强好胜的心思被黄脸汉子一语言中而变了色、一时发愣的情形。
D.小说以画梅花为主线,叙写了黄脸汉子和侯洪志之间的传奇故事,突出了在技艺精进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守拙不移、痴心不改。
(2)对文中“梅花斗寒图”这一段的场面描写的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铺”“垂”“待”等词语,体现了侯洪志内心对黄脸汉子的恭敬之情。
B.“目光迷离,悲喜全无”传神地写出黄脸汉子弥留之际为了这一绝笔之作心力交瘁。
C.作者善于调动色彩,“洁白”“红红”“纸白”,对比鲜明,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D.“先生就是……”作者运用留白手法,在戛然而止中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含蓄蕴借。
(3)小说结尾黄脸汉子说“你我早已师徒一场”,联系小说题目“绝墨”,说说黄脸汉子为师之道“绝”在哪里。
(4)学校读书小组要召开读书分享会,请向没有读过本文的同学进行推荐,从自己体会最深的三个方面写出推荐要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对场面描写的鉴赏能力。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概括。
(3)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对小说的审美鉴赏能力。可以从揭示文章主题、概括文意、表现行文思路结构、传达作者情感和吸引读者兴趣等方面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拟写推荐要点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小说,整体理解把握文本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理解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主要写作手法,领悟小说主旨,明确探究方向。【解答】(1)C.“侯洪志因争强好胜的心思被黄脸汉子一语言中而变了色、一时发愣的情形”错误,画线处的神态描写主要表现的是侯洪志争强好胜的心理。
故选C。
(2)B.“弥留之际”“心力交瘁”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其“不久人世”,这里表现的是黄脸汉子绘画时心无杂念、物我两忘的境界。
故选B。
(3)①“绝”在激励反省。结合“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就见汉子笔墨雄浑,气势磅礴,一幅‘高山流水图’跃然纸上。汉子掷笔拱手:‘侯老板,今日就以此画相赠吧’”可知,酒楼论画不动声色,留画相赠,让侯洪志知道山外有山,激发其斗志。②“绝”在注重磨砺。结合“自古作丹青者,都是斯文中人,侯老板怎会用屠夫手段?侯老板心灵聪慧,一味争强斗狠,笔下自然呆滞,难脱俗气”可知,逐步消除侯洪志画作时的商贾气、求胜斗狠心。③“绝”在正面引导。结合“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仗笔走天涯。积一世心血,积劳,积思,积墨,积石成山,积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喜忘忧忘梦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犹忘”可知,通过一定的方法正面引导侯洪志技艺达到出神入化、物我两忘的境界。
(4)①选材富有传奇性。结合“民国三年冬月,保定下了第一场大雪。‘飞云酒楼’老板侯洪志让伙计去请城内几位丹青高手,来酒楼品酒论画”可知,以民国时期保定为背景,讲述民间平凡小人物的奇闻异事。(或选材以小见大。通过小人物学画,彰显艺术精进、文化传承主题。)
②语言典雅。结合“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仗笔走天涯。积一世心血,积劳,积思,积墨,积石成山,积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喜忘忧忘梦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犹忘”可知,多使用文言语体,多处引用古诗文。(或语言以对话串联情节,使文章结构紧凑。或语言简洁,多用短句。)
③情节富有悬念。结合“不日我也开一画坊,还请侯老板多多照应”可知,黄脸汉子出场画画便技术不凡,赠高山流水图后又开店相“逼”,表明意图后,作者又留白,悬念迭出。
答案:
(1)C
(2)B
(3)①“绝”在激励反省。酒楼论画不动声色,留画相赠,让侯洪志知道山外有山,激发其斗志。②“绝”在注重磨砺。逐步消除侯洪志画作时的商贾气、求胜斗狠心。③“绝”在正面引导。通过一定的方法正面引导侯洪志技艺达到出神入化、物我两忘的境界。
(4)①选材富有传奇性。以民国时期保定为背景,讲述民间平凡小人物的奇闻异事。(或选材以小见大。通过小人物学画,彰显艺术精进、文化传承主题。)
②语言典雅。多使用文言语体,多处引用古诗文。(或语言以对话串联情节,使文章结构紧凑。或语言简洁,多用短句。)
③情节富有悬念。黄脸汉子出场画画便技术不凡,赠高山流水图后又开店相“逼”,表明意图后,作者又留白,悬念迭出。【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战袍(节选)【注】何骑鳌乌云一早便沉沉地压在山顶,午时终于大雨倾盆。①山中五月干旱,难得来了这么一场暴雨。父亲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提了锄头冲出家门。母亲说你们哥儿几个好好在家待着,一会儿雨停了我跟你爸要去抢施背包肥。雨还未停,母亲就打着伞背着碳酸氢铵往山腰芭谷地去了。何小成猫了身,躲过哥哥们的目光蹿出后门,从一家又一家的屋檐下溜出村子,去稻田缺口处逮鱼。何小成出了村,才知雨实在太大,风又有些猛刮,躲在竹林边的岩石下不敢动弹,痴想那些缺口处冲下来的鱼儿,②要乖乖地待水凼里,别跟着漫开的水去了稻田里哦!透过雨幕,山沟景色朦胧。禾苗与树木在风雨中吹淋的动态,越发显得对岸人家的房屋木讷,一动不动地静穆而呆傻,像二公公坐在保管室的门槛上闲得没事就打瞌睡。往菜园下面的干田看,父亲正忙着刨土捅沟,截住那些高处的水流去往田里,仿佛做着连环画上“三国归晋”一样的事情。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父亲做完收归流水的工作,双手撑着锄头,望望水流,望望一田中似乎立马便郁郁葱葱起来的稻苗,又望望天。斗笠扇动,蓑衣做出鹰翅羽翼的状态,像战袍。何小成看得发呆,似乎连环画又被打开了、父亲手中的锄头,可是那方天画戟?丈八长矛?青龙偃月刀?父亲就缺一匹怒马。如果这时候有一匹马在狂风暴雨中哒哒而来,一骗腿,大喝一声“呀呔”,定能鏖战个天昏地暗。第二天早晨醒来,何小成爬到屋后的山坡上,仔细打量起自己的村庄:田垄里禾苗青葱,瓦房上炊烟袅袅,鸡犬的啼唱伴着轻风蝉鸣,晨岚在山麓飘荡,朝霞在枝头的露珠里色彩斑斓,树重影,雾重光……四面青山把一幅柔美的田园包裹在盆地里,像婴儿酣睡在母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AI智能收银机一体称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按钮模具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二零二五年防火门窗行业环保材料应用与推广合同3篇
- 2025-2030全球智能员工服务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食品加工用果酱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巴伦西亚橘烯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版房地产开发商与中介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食堂个人承包餐饮卫生安全责任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汽车钣金件采购与销售合作协议2篇
- 二零二五版开荒土地生态补偿承包协议书3篇
- Python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 GB/T 21835-2008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
- 消防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 GB 19079.6-2005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6部分:滑雪场所
- 1超分子化学简介
- 聚酯合成副反应介绍
- DB37-T 1342-2021平原水库工程设计规范
- 电除颤教学课件
- 广东省药品电子交易平台结算门户系统会员操作手册
- DB32T 3960-2020 抗水性自修复稳定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 大断面隧道设计技术基本原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