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离骚》课前导学案刘阳一、课前导入:《史记·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二、作者-屈原屈原(B340—B278),\t"/item/%E5%B1%88%E5%8E%9F/_blank"战国时期\t"/item/%E5%B1%88%E5%8E%9F/_blank"楚国诗人、政治家。\t"/item/%E5%B1%88%E5%8E%9F/_blank"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t"/item/%E5%B1%88%E5%8E%9F/_blank"熊通之子\t"/item/%E5%B1%88%E5%8E%9F/_blank"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t"/item/%E5%B1%88%E5%8E%9F/_blank"楚怀王信任,任\t"/item/%E5%B1%88%E5%8E%9F/_blank"左徒、\t"/item/%E5%B1%88%E5%8E%9F/_blank"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t"/item/%E5%B1%88%E5%8E%9F/_blank"汉北和\t"/item/%E5%B1%88%E5%8E%9F/_blank"沅湘流域。楚国\t"/item/%E5%B1%88%E5%8E%9F/_blank"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t"/item/%E5%B1%88%E5%8E%9F/_blank"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t"/item/%E5%B1%88%E5%8E%9F/_blank"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t"/item/%E5%B1%88%E5%8E%9F/_blank"楚辞”(诗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t"/item/%E5%B1%88%E5%8E%9F/_blank"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t"/item/%E5%B1%88%E5%8E%9F/_blank"离骚》《\t"/item/%E5%B1%88%E5%8E%9F/_blank"九歌》《\t"/item/%E5%B1%88%E5%8E%9F/_blank"九章》《\t"/item/%E5%B1%88%E5%8E%9F/_blank"天问》……。三、《离骚》1、创作背景: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是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由于缺乏可靠的史料,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这首诗本身找证据是最好的办法。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自疏”意味着他对此事持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被放逐之后所作的,但这并不足信。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屈原想象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由此可见,《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2、中心思想:《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楚辞”的代表作品。《离骚》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全诗372句,分93节,共2464字,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哀怨。3、“楚辞”与《楚辞》:(1)“楚辞”、“骚体诗”——诗体骚体诗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由屈原创立,是一种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诗歌。因其中屈原的《离骚》影响最大,后世称这种诗体为“骚体”或“楚辞体”,称这种诗体的诗歌为“骚体诗”,历代文士多有仿作。西汉末年刘向编辑的《楚辞》中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骚体诗作品。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体式,在民歌的基础上又吸取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意味和浪漫色彩。楚国地方特色:宋黄伯思《翼骚序》“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楚辞就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后世因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着明显地区别。浪漫主义精神:楚辞的直接渊源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南方祭歌那神奇迷离的浪漫精神,深深影响甚至决定了楚辞的表现方法及风格特征。代表作家:屈原——《离骚》《九歌》《九章》《招魂》《天问》……宋玉——《\t"/item/%E5%AE%8B%E7%8E%89/_blank"九辩》《\t"/item/%E5%AE%8B%E7%8E%89/_blank"高唐赋》《\t"/item/%E5%AE%8B%E7%8E%89/_blank"神女赋》《\t"/item/%E5%AE%8B%E7%8E%89/_blank"登徒子好色赋》……楚辞的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和《诗经》共同构成了我国诗歌史的源头。“风骚”一词,“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屈原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2)《楚辞》一书:西汉刘向辑屈原、宋玉(屈原学生)诸人作品以及汉代模拟之作(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编成《楚辞》一书。《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和骚体类文章的总集(骚体赋)。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赋注》。4、《离骚》中的“香草美人”《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即“美人”和“香草”。“美人”或是比喻君王,或是作者自喻。《离骚》前半部分,屈原将楚王作为男性形象,其自我形象是女性,美人是其自喻。以男女婚娶喻君臣相契,以男方的变卦喻楚王的疑忌贤臣、对自己不能始终信任的事实,所以才有了“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感叹。《离骚》后半部分,屈原又将自身形象转为男性,“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而将君王喻为美人。他四处“求女”,即寻求圣主贤君。然而,周围都是些蔽美嫉妒的小人或庸臣,理想求而不达。《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有“芰荷、江离、蕙、菌桂、白芷、兰、椒、菊、芙蓉、杜衡”等四十多种。这些“香草”,寄寓着诗人独特的心理特征,是“志洁”的象征。《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使得诗歌蕴藉且生动。屈原借“香草美人”明志,满腔的热情楚怀王视而不见,“上下求索”,气而之下决定去国远游,但真正离开之时,强烈的爱国之心告诉他不能这样做。屈原最终选择留下来,生命对于爱国的他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国家的兴亡存败,他宁愿用死来告诫那些昏庸的统治者。通过“香草美人”可以看出,诗人不懈追求“美政”的理想,从而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5、《离骚》文言知识总结(1)通假字
错:偭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邑:忳郁邑余侘傺兮(通“悒”,忧愁苦闷)
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2)一词多义
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
以为: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3)词类活用
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
(4)古今异义
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
改错:偭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
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
流亡:宁溘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5)句式
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四、拓展延伸屈原隐居花园洞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流放,从荆州过长江,渡洞庭,经常德,到汉寿,出十里柳溪到桃江羞女山,寻访隐居在羞女山的楚狂陆接舆遗踪,留下了“接舆髡首兮”的诗句。进入桃花江后,屈原弃舟登岸,骑马沿着望浮古驿道的崎岖山路继续南行,“旦余济乎江湘”“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在桃江停下流浪的脚步。在今天的桃江花园洞村,留下了许多屈原隐居的遗迹和传说。村口的“下马坪”和“下马石”是客人拜访三闾大夫下马的地方,村后有为纪念屈原而取名的“端阳山”,村里有多处“三闾桥”。在杨家仑上的山腰有“屈女墓”,当地群众称“屈原小姐”墓,相传屈原的宝剑给爱女绣英陪葬,有四块金砖垫棺;墓在竹林中,竹叶盖满芳冢。据传还有“鸟嘴山”是屈原养鸟的地方,“鸭嘴塘”是屈原养鸭的地方,“放牛冲”是屈原养牛耕作之地。屈原酷爱兰花,读书写作之余,种了很多兰花,“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离骚》),相传“花家坪”就是他的花圃。屈原种下的兰花代代相传,如今,花家坪已成为兰花种植基地,所培育的兰花品种繁多,优雅芳香,闻名海内外。屈原隐居在花园洞,过着恬静的田园生活,创作了不朽的诗篇。《离骚》中很多诗句直接描述了桃花江一带的风物。如“黄荣可以盈室兮”,“荣”音绿,就是桃花江山中到处都有的淡竹叶;还有“荪”,溪荪,就是溪边长的石菖蒲;“摘琮枝以为羞兮”,羞通“修”,即腊肉;“户服艾以盈要兮”,是典型的益阳、桃江风俗。楚地尚巫,千百年来在益阳民间都有“收魂”的风俗,而且流传至今。屈原受这种风俗的影响,在去往汨罗投江明志之前,为自己写了《招魂》:“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五、课后练习《离骚(节选)》中既表现了屈原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了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的句子是“,”。《离骚(节选)》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写屈原认为自己不仅有“内美”,而且有“修能”的句子是“,”。我们可以从《离骚》中“,”。这两个句子看出,屈原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说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庸误国、保守落后的句子是:“,”。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崇仰真理,当仁不让,有强烈的道德觉醒意识的句子是:“,”。《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咨询行业商业模式创新-深度研究
- 2025年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2016-2024)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平顶山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子显示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山东外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Z银行A分行零贷客户经理绩效管理优化研究
- 桥梁段声屏障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樟茶鹅香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茉莉花-附指法钢琴谱五线谱
- 结婚函调报告表
- SYT 6968-2021 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水平定向钻穿越设计规范-PDF解密
- 冷库制冷负荷计算表
- 肩袖损伤护理查房
- 设备运维管理安全规范标准
- 办文办会办事实务课件
- 大学宿舍人际关系
- 2023光明小升初(语文)试卷
- GB/T 14600-2009电子工业用气体氧化亚氮
- 申请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征求业主意见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