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B版)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资料:专项十四-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_第1页
(全国B版)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资料:专项十四-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_第2页
(全国B版)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资料:专项十四-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_第3页
(全国B版)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资料:专项十四-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_第4页
(全国B版)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资料:专项十四-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四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高考历史

(全国通史专用)考点一西方代议制民主的确立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7课标Ⅱ,34,4分)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

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

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五年高考答案

C本题以1800年美国总统罢免内阁成员作为背景材料设置历史情境,考查美国政体

的运作模式,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美国总统享有最高行政权,有权任免内阁成员,内阁成员要对其负责,故题干中亚当斯罢免皮克

林的做法合乎程序,据此分析C项正确。亚当斯的做法属于正常的行政行为,并未加强联邦政

府的行政权力,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未涉及总统与内阁的具体权限问题,故B项错误。题

干材料并未提到皮克林所属的党派,也没有体现出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故D项错误。知识链接

美国总统的权力:美国总统拥有实权,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统帅,

有权任免行政、军队官员。2.(2016课标Ⅰ,33,4分)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

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

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答案

B材料表明,安妮女王可以更换执政党,表明国王仍然拥有较大权力并可干涉行政权,

这体现出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尚不完善,故B项符合题意。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即确

立了议会限制王权的原则,A项错误;英国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是在1721年沃波尔担任内阁首

相后,C项错误;题干无法体现《权利法案》遭到破坏,D项错误。解题思路限制王权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主旨。13世纪英国《大宪章》的颁布、议会制度

的确立,主旨是限制王权。1689年《权利法案》则是多角度限制王权,大部分权力归议会,国王

保留行政权,题目所示内容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从材料看,国王还能干预国事,说明君主立宪

制还没有完善。责任制内阁成立后,行政权转到内阁手中。3.(2015课标Ⅰ,33,4分,0.798)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

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力

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力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

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答案

D由材料信息可知,国王拥有媾和与开战的权力,但都需要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国王

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说明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故选D项。由材料信息可知,议会

有较大的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国王专权,排除B项。18世纪中叶,英国国王并

未控制内阁,故C项错误。解题方法排除法。材料中“媾和与开战的权力”究竟是掌握在国王手里还是掌握在议会

手中呢?分析清楚这一点,就可以排除错误选项了。4.(2014课标Ⅰ,33,4分,0.37)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

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

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答案

B材料中的“所有其他人口”是指广大的黑人。从材料信息可知,黑人并不享有与

白人相同的权利,这显然违背了《独立宣言》中倡导的天赋人权原则,故选B项。其他三项均

与题意不符。解题思路本题要关注题干材料中的细节“自由人”和“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同时要明

白“自由人”指的是哪些人,“其他人口”指的是哪些人,“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的含义是

什么。同时要理解天赋人权原则的基本内涵。5.(2017课标Ⅰ,41,8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

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

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

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

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

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答案(1)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

人权和公民平等。解析(1)从材料一可知,法国的民族主义是在国内反对封建专制、反对等级制度的过程中形

成的,结合法国大革命在反封建过程中的作用回答。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7江苏单科,16,3分)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

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

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答案

C本题考查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反对派议员……采

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表明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C项正确。18

世纪前期“责任制内阁”形成后英国国王“统而不治”,A项错误;英国议会中下院有决定性

作用,B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起来,D项错误。2.(2016北京文综,22,4分)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

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

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这一制度是

()A.邦联制B.两党制C.议会制D.共和制答案

B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分歧”“大选”、选民“分裂成不同的集团”,

由此判断这是美国两党制的起源。美国依据1787年宪法建立了第一届联邦政府,此时美国已

结束了邦联制,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不符合题意。评析本题旨在考查美国两党制的起源,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1796年”

“冲突”“不同的集团”等信息。3.(2016江苏单科,16,3分)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方案二(新泽西方案)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答案

C美国制宪会议中,围绕国会建设问题提出了几种不同方案,最终方案的确定兼采了

几种方案的合理之处,体现了妥协的艺术,故应选C项。A、B、D三项都不符合材料主旨。4.(2015北京文综,22,4分)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国会同意拨款的前

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

国宪法,随后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答案

A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议案,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

多数通过议案,则议案自动生效,据此可知本题正确选项为A。5.(2014北京文综,20,4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

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

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D

本题以欧洲联合为切入点,实质考查美国的联邦制。美国联邦制的特点是在强化

中央政府权力的同时,保留了地方各州一定的自主权。故②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正确。6.(2014天津文综,4,4分)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

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

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B.不具有普适性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具有借鉴意义答案

B题干材料信息表明:美国的联邦宪法虽好,但它是美国国情的产物,最适合美国,不适

合他国照搬,因此B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题干强调的重点,排除;美国联邦宪法虽然能促进资

本主义发展,但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恰好相反,排除。7.(2018江苏单科,23,9分)(节选)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1790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

求的立法都一一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

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

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

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材料二

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

校。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

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

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上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1951年

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

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完成下列要求:(2)据材料二,指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的两次判决有何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说明这两次判决

的不同目的。(6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运行中的作用。(3分)答案答案要点:(2)变化:由肯定变为否定(由合法变为违法)。原因:黑人力量(平等意识)的增强;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法官不再固守传统。目的:第一次:维护种族主义者利益;第二次:缓和种族矛盾。(3)作用:完善分权与制衡的机制;有利于社会稳定;有时也有碍民主公正。解析(2)变化依据材料关键信息可得出结论;变化的原因要从黑人力量增强、黑人争取权利

的斗争及法官态度的变化等角度分析。目的分别围绕维护种族主义者的利益、缓和种族矛

盾归纳总结。(3)最高法院是美国最高司法机构,是三权分立体制中的重要一环。答题时要围绕完善分权与

制衡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及有时也会妨碍民主公正等分析。8.(2015山东文综,40,4分)(节选)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二《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第一编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章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第三章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第四章法国大革命第五章法兰西第一帝国维也纳会议第二编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第三编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一编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第二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第三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一)优势的基础第十章科学革命第十一章工业革命第十二章政治革命一、政治革命的格局二、英国革命三、启蒙运动四、美国革命五、法国革命……——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2)据材料二,指出两本著作对英国革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4分)答案(2)前者强调英国革命的开创性,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后者也承认英国革命的重要性,但只把它作为政治革命的一部分。解析(2)首先看英国革命在目录中的位次,再从两个目录各自的主要内容出发进行分析,阐明

英国革命在不同目录中的地位即可。9.(2015浙江文综,39,10分)(节选)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

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

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

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

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10分)答案(2)制定联邦宪法。确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调和中央与地

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爱迪生发明电灯等,创建第一个发电厂;贝尔发明电话机;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德雷克

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解析(2)第一小问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回顾教材基础知识作答。C组

教师专用题组1.(2015上海单科,15,2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阐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原则的政治纲领是

(

)A.《权利法案》B.《王位继承法》C.《独立宣言》D.《人权宣言》答案

C美国的《独立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阐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原则的政治纲

领,故C项正确。英国的《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奠定了

法律基础,A、B两项错误;《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主要体现的是对人权

的诉求,D项错误。2.(2013课标Ⅰ,27,4分,0.68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

(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答案

D本题考查英国光荣革命,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准确理解材料。光荣革命赶走詹姆士二世后拥立其女儿玛丽为女王,体现了光荣革命对英国

君主世袭制传统的尊重,显示了光荣革命的合法性,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着重强调威廉与玛

丽二人的身份,体现的是英国议会对内部延续性的考虑,A项不符合题意;通过材料,不能得出B

项的结论;双王是夫妻关系,无法达到C项所述的效果。3.(2013课标Ⅱ,33,4分,0.423)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

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

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答案

D材料信息反映了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独立后的美国仍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

1781年3月开始生效的《邦联条例》确定美国是一个邦联国家,是一个松散联盟,各州保持相

对独立,中央政府软弱无力。这种政治体制使美国面临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急需建立一个强

有力的中央政府,故“彻底变革”是指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选D。A、C与史实不符;B属于17

87年宪法的内容,与题意不符。4.(2013山东文综,15,4分)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

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

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答案

A本题考查美国联邦制取代邦联制这一知识点。由时间可知该事件发生在美国1787

年宪法颁布之后,由“万世联合”与“地方偏见、不和”的对比,可知前者是联邦制,后者是邦

联制,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体现。5.(2015四川文综,14,12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

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表: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序号批准时间条文节录41791年人民之人身、住宅、文件与财产不受无理搜查扣押之权利不得侵犯101791年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151870年第一款合众国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前此曾为奴隶之关系而拒绝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221951年第一款无论何人,当选担任总统职务不得超过两次261971年第一款年满十八岁或十八岁以上之合众国公民之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关系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否定或剥夺——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美国“修宪”的因素;(4分)归纳上表中美国宪法修正案

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选取相关条款分别予以说明。(8分)答案(1)因素:美国宪法第5条提供法律依据;美国宪法内容的缺陷;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4

分,任答两点)说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如第4条规定保障人身自由、财产权等。(4分)完善国家权力制度,如第10条强调各州保留相应权力。(4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美国宪法条文、部分宪法修正案内容等角度,结合所学归纳促成

美国“修宪”的因素;从法律条文的具体内容中归纳修正案的两个基本方面,选取相关的条款

分别予以说明。6.(2013课标Ⅱ,41,12分,0.5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1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图2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8分)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

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2)概括综合。(4分)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作答,可加2分,但本题

总分不得超过12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

主道路。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推陈出新,角度独特,难度中等,解题的

关键是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陈述史实,进而找到中英政治的对比项,尤其应当注意题干提示

的视角“建筑与政治关系”,否则此题极容易偏离主题。第一层面注意从图文呈现出的信息归纳,第二层面要从题干的视角延伸出物化的政治制度、

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等开放性答案。7.(2013安徽文综,36,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

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

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

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

才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们的自由。”——摘编自[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英国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10分)答案(1)君权神授,君权至上。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的关系。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第(1)问第一小问要求概括材料要点作答,可

先划分材料的层次,然后归纳层次大意。第二小问要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回答。考点二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8课标Ⅱ,33,4分)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答案

A图中信息表明,奴隶贸易中贩运的奴隶数量在16—18世纪不断增加。据此联系所

学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早期资本主义扩张阶段,而奴隶贸易正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之

一,故A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项错误。“日不落帝

国”的产生主要是靠抢占殖民地而非奴隶贸易,故C项错误。奴隶贸易达到极盛的原因是美

洲种植园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非白银开采的需要,故D项错误。方法技巧

数据统计图(表)选择题的解题技法数据统计图(表)所呈现的基本上是经济方面的数据,往往考查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原因、影响

等。有表格、坐标轴图、柱状图、饼状图、函数图等几种形式,以表格最常见。数据的分析

方法可以归纳为“减一减,除一除”,不仅要看具体的数据,更要注意数据之间的关系。“减一

减”可知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增长了还是下降了,“除一除”可知增长或下降的幅度、所占的

比重。比较时不仅要与本身所在项的数据进行对比,也要和其他项的数据进行对比。2.(2015课标Ⅱ,32,4分,0.68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

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答案

D

茶叶从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变成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表明茶叶供应量大大增加,

这是英国扩大与东方贸易的结果,故D项符合题意。商品消费对象的变化与商品的供应量有

关,与等级观念没有必然联系,A项错误;仅一种消费现象不足以说明当时的英国对东方生活方

式的崇尚,B项错误;对同一种消费品的共同需求,也不能说明贫富差距的缩小,C项错误。误区警示本题易错选A项。考生误认为饮茶之风从上流社会移至普通民众说明等级观念被

改变,殊不知这其实是茶叶供应增长的结果。结合时间信息和国际市场扩大等知识即可正确

解答。3.(2018课标Ⅰ,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

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

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

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

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

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

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

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

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略解析本题涉及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宗教改革等知识。可以从材料中的某一情

节入手,如“航海冒险”“贩卖黑奴”“自己阅读《圣经》”等,联系所学知识,概述并评价该

事件,要注意史实正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命题评审

本题以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为背景材料,考查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

事件。试题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要从材料中的关

键信息入手,透过现象分析问题的本质,要注意史论结合。4.(2017课标Ⅰ,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时间中国外国14—15世纪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废除丞相制度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16世纪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17世纪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茶叶大量输往欧洲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郑成功收复台湾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

民活动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上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

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仅供参考)论题:明清农耕文明的辉煌、迟滞与西欧工业文明的曙光。角度1:将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辉煌、迟滞(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中外交流等)与西

欧工业文明的曙光(科技、经济、殖民扩张、世界交流等)对比关联说明。角度2:任选一个方面,如从经济发展、中西贸易方面;从科技发展、中西科技文化交流方面作答。解析本题为开放式主题论述型题目。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注意三个时间阶段(14—15世

纪、16世纪、17世纪),联系当时中国、世界的历史发展趋势,提炼论题。然后围绕论题,迁移

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方法技巧论证类试题的答题技巧(1)提炼论题,表明观点。围绕所给材料提炼论题,切忌偏离材料。(2)用史实论证所提炼的主题观点。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入手。①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②内因、外因。③国际因素、国内因素。④与该事件有关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⑤以时间为线索选取史实论证。⑥中外对比关联。(3)组织答案。要求围绕论题,史论结合,语言精练、准确,论证充分。5.(2017课标Ⅲ,40,15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

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

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

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

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

退兵,被拒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

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

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15分)答案(1)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

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解析本题以荷兰侵占台湾、澎湖列岛和郑成功收复台湾为切入点,全面考查学生理解材

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17世纪初的世界形势、荷兰和中国

的社会状况,从西方世界、荷兰和中国这三个角度回答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列岛的历史

背景;根据材料信息,结合荷兰、西班牙殖民扩张的表现和两国的争夺,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

与澎湖列岛的目的。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6北京文综,20,4分)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

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④海外殖民掠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D荷兰与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依托大西洋沿岸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进行海外殖民

扩张,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经济的高增

长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海外殖民掠夺,①④符合题意。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于19世纪

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时间上排除②③。评析本题旨在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

时间限制语“16—18世纪”。2.(2015天津文综,4,4分)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

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

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答案

C在1650年后的一个世纪里,英国在殖民扩张中崛起,先后打败竞争对手荷兰、法国,

对外贸易取得较大发展,英国和亚洲的商业贸易联系加强,亚洲的茶叶大量进入英国,茶叶由奢

侈品逐渐成为普通消费品,故C正确。评析

本题以茶叶在英国由奢侈品演变为普通消费品切入,形式新颖,难度较大。解题关键在

于理解殖民扩张的影响。3.(2015福建文综,21,4分)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

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答案

A17世纪上半叶,世界海上霸主是荷兰,荷兰通过设立据点,基本垄断了东亚海上商路,

故A项正确。B项发生于18世纪中后期,C项发生于19世纪中期,均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当时

世界贸易中心在大西洋沿岸,并没有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故D项错误。4.(2014天津文综,3,4分)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

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飘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

应属于

()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答案

B

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南美洲东部”,这一地区是今天的巴西。

结合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史实可知,当时葡萄牙在美洲占据巴西,因此B项符合题意。5.(2015安徽文综,37,8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在16—19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

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最大剥削者。下表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1562年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1583年英国人开始在北美殖民1600年伦敦商人组建东印度公司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17世纪中后期三次英荷战争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1742年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1825年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的“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8分)答案(1)答案示例: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理由: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有利于其海外扩张。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理由:导致“蒸汽时代”的到来。解析(1)要补充的两件大事必须是能够推动英国前进的代表性事件。说明理由时一定要充

分合理,言简意赅。6.(2015四川文综,13,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10分)答案(1)新航路开辟;(2分)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4分)物种交流密

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4分)解析第(1)问解读“新世界”与“旧世界”的交流与联系,迁移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物种交

流、疾病传播等角度说明。7.(2014广东文综,39,8分)(节选)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

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

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

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1)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

大发现”的历史影响。(8分)答案(1)知识进步的角度,孔多塞描述历史事件时注重它们对知识的影响。(4分)影响:增进世界各地的交往和文明融合,西欧崛起,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带来灾难,世界市场略见

雏形。(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增进了人们的

知识”可知孔多塞是从知识进步的角度来概述历史的。第二小问要从其他角度,如全球史

观、文明史观等角度来论述“地理大发现”的影响。C组

教师专用题组1.(2014大纲全国,20,4分)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

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答案

A15世纪中叶,西欧局势动荡,各国斗争激烈,西班牙、葡萄牙已经完成中央集权,统治

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故A正确。除西、葡外,还

有一些西欧国家濒临大西洋,排除B。当时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已经发展起来,排除C。对金

银的需求量大是西欧各国的普遍现象,排除D。2.(2013江苏单科,14,3分)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

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

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答案

D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黄金流入西班牙,但这些黄金并没有给西班牙增加资本积累,也

没有使西班牙国力增强、贸易发达,故A、B、C三项与史实不符。黄金流入西班牙后,造成货

币贬值,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

级实力上升,故D项正确。3.(2013福建文综,22,4分)图1、2、3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其突出反映了

(

)A.英荷争当世界霸主B.英国想方设法压制荷兰C.荷兰不满英国制裁D.荷兰想独霸贸易市场图1图2图3答案

B对话中英国主张荷兰商品无论从本土还是外邦运往纽约都要用英国船只,这突出

反映了英国想方设法对荷兰进行压制,故选B。4.(2013广东文综,38,6分)(节选)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

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

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

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

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

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

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据《白银资本》等(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6分)答案(1)亚洲;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6分)解析

本题以世界贸易中心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中西方经济发展趋势的对比及当今世界经

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可推断出,13世纪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

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洲;第二小问要结合16世纪欧洲开辟新航路

及殖民扩张的影响分析。考点三人文主义的发展与科技文艺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8课标Ⅲ,33,4分)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

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

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答案

A材料表明,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知识分子热衷于各种沙龙聚会,谈论的话题广泛,突

破了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活跃,这反映出启蒙思想逐渐流行的特征,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

体现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思想的活跃,不能说明专制王权已经衰落,也

不能说明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C、D两项错误。解题指导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围绕“18世纪前半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

考分析。2.(2017课标Ⅱ,33,4分)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

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

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答案

A本题以欧洲中世纪后期佛罗伦萨市政府扩建教堂的公告作为背景材料,考查欧洲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同时考查学生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政府

公告中“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它揭示出政府开始重视市民

的呼声,而这背后正是该市工商业阶层的日益壮大,迫使政府不得不考虑市民的意愿。据此分

析,A项符合题意。当时人文主义还没有广泛传播,故B项错误。题干主题是强调与市民意志

保持一致,与教会权威提升无关,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未涉及新教理论初步形成,故D项错误。误区警示思维定式影响判断:本题中的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之一,受此影响,考生容

易误选B项。这就提醒我们,在解题时一定要从时间、“市民的意志”这些关键的信息入手

进行分析,不能脱离材料。3.(2017课标Ⅲ,33,4分)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

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

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三权分立B.君主立宪C.人民主权D.法律至上答案

C本题以雨果的小说《九三年》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国民公会由人民的代表组成,既代表人民又受人民监督,体现了人民主

权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和法律至上理念,A、B、D三

项错误。易错提醒本题易错选D项,主要原因是没有全面把握材料的含义。4.(2016课标Ⅰ,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

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

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

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

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略)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式论述题,解答前一定要认真审题,严格按试题要求作答。首先选定一

个合适的论题,所选论题必须符合材料的主题,并且要观点鲜明、语言专业。然后用史实论证

所选论题,史实的选取要有针对性,能够充分证明所选论题。同时注意不要单纯罗列史实,要体

现出逻辑推理过程,做到有史有论、史论结合。方法技巧开放式论述题确定论题至关重要,拟定论题的最基本的原则是要对所选论题非常

熟悉,自己头脑中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来支撑自己所选论题。自己掌握的史实越多,论证起来

就越容易、越充分,得分率也就越高。5.(2014课标Ⅰ,40,25分,0.29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

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

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

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

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

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

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

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

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

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

的背景。(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答案(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解析(1)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天工开物》即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从材

料一信息“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入手,联系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特征回答宋

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回忆教材知识,结合牛顿“钻研科学”,在前人科技成果基础上取得重

大突破等知识回答牛顿科技成果的特点。从二人所处时代特征入手,结合二人的活动概况分

析“出现的背景”。(2)可以从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状况和17世纪英国社会状况入手,联系当时

中西方生产方式、文化政策、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同特征分析回答。规律总结归纳特点类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

料中的信息及问题赋分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思考并总结特点。一般

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背景、目的、过程、程度、影响等。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8天津文综,3,4分)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

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

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答案

B19世纪中期,达尔文挑战宗教神学创世说,并没有遭到像16世纪的塞尔维特一样的

人身迫害,原因在于经过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冲击后,教会失去原有权威,故B项正确。2.(2018江苏单科,15,3分)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

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答案

C题干材料“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体现了罗马天主教会

的腐败。这些谚语反映出人们对天主教会统治的不满,故C项正确。3.(2017天津文综,3,4分)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

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

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答案

D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题干信息表明,马丁·路德改革既得到了下层人民群众的

支持,也得到了上层王公贵族的认可。据此可以得出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故D项正

确。王公贵族与下层民众的目标并不相同,故A项错误。B项只强调了宗教改革对王公贵族的

影响,并未涉及其他阶层,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4.(2017江苏单科,15,3分)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

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

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答案

A据材料中的“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

类理性的最高法则”可判断,这位17世纪的科学家是牛顿,他的经典力学体系揭示了基本的宇

宙法则,故应选A项。B项是指相对论和量子论;C项是哥白尼的成就;D项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

贡献。5.(2016江苏单科,15,3分)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

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

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答案

C

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理性计划设计”并结合所学

可知,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社会,

故答案为C项。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6.(2015天津文综,3,4分)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

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

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答案

A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依据材料中“14—15世纪意大利”“注重发

展学生个性……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等信息,可判断其反映出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A

正确。评析

本题以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切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解题关

键是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7.(2015北京文综,20,4分)1521年,德国维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

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

这幅画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答案

A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而教皇却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联系题干中的

“1521年”“德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故正确选项为A。8.(2015山东文综,20,4分)“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

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答案

D这场运动强调“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

体现的是崇尚科学和理性的启蒙运动的特点,故D项符合题意。9.(2015江苏单科,15,3分)“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

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

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普朗克答案

A从题干材料信息可知,这一“科学革命”挑战了宗教神学的权威,使人类第一次用

新的视角认识自然,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符合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影响,A项正确。10.(2015福建文综,22,4分)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

圣化的认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

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

()A.进化论B.万有引力定律C.量子论D.相对论答案

B17世纪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认识的一大飞跃,故B正

确。进化论、量子论和相对论的提出均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要求,故A、C、D可排除。11.(2015重庆文综,10,4分)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

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

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C.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D.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答案

B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参加牛顿的葬礼,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并聆听了苹果

坠地的故事,而伏尔泰又通过著作使苹果坠地的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说明跨国文化交流可以

促进科学思想的传播,故选B项。A、C、D三项不能在材料中反映出来,排除。12.(2015江苏单科,17,3分)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它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

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

路。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答案

A材料所述的美术流派“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把未来理想化”,充满浪

漫主义色彩,故A正确。B、C、D三大流派的艺术特征与题干材料所述不符。13.(2015广东文综,21,4分)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

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他的文学理念属于

()A.浪漫主义B.现代主义C.现实主义D.古典主义答案

A“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意为把文学作为革命武器,“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

意为消灭阶级压迫,“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表现了充满激情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这些符合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表达的文学理念不符。14.(2014江苏单科,13,3分)“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

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

文主义者

()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答案

D“反对对财富的谴责”“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表明人文主义者不

反对对财富的追求,不主张清贫的生活,故D项符合题意。“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

法”,说明贫穷只是显示品德的方法之一,不能说其鄙视贫穷,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财富与道德

的关系,B项错误;人文主义者将自己建立的学说借上帝之名义说出,不是揶揄上帝,C项错误。

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15.(2014山东文综,22,4分)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答案

C哥白尼的日心说打破了教会宣扬的地心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推翻了教会宣

扬的神创论,这两种学说在不同的领域为人类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故C项符合题意。16.(2018北京文综,40,8分)(节选)中国和意大利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既是歌剧的发祥地,更是文艺复兴的重镇。(2)简述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8分)答案(2)背景:意大利保存了大量古罗马文化的遗存;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产

生;新兴资产阶级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意义:文艺复兴运动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大量文

化遗产。解析(2)本问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历史事物的能力。文艺复兴的历史背

景要结合14世纪意大利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分析;文艺复兴的意义要从对当时和后世的

影响方面分析。17.(2017江苏单科,23,14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

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

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

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

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

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

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

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

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

的。——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

原因。(7分)(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4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3分)答案答案要点:(1)差异: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2)内容: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

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3)评析:消除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对立;防止滥用科学;赋予科学主义以人文精神(情愫)。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1)第一小问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理解。依据材料可知,文艺复兴

强调人性,但未摆脱神学观;而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第二小问应从启蒙运动兴起的时

代背景角度进行分析。(2)由“科学的人文主义……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可知,其内容为

树立科学的自然观;由“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可知,其内容为

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从“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

可知,其内容为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从“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

的”可知,其内容为提倡科学的人性化。(3)把握“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就可以准确地对其定性并做出评价。18.(2016北京文综,41,8分)(节选)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

“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广为宣传。

《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成汉语出版。(2)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原因。(8分)答案(2)参考答案要点: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倡导平等、自由,提倡天赋人权,倡导主权在民。原因:中华民族危机严重,需要政治变革;政治变革需要新的理论指导;西方民主思想成为中国

政治变革的理论武器。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两部著作,结合启蒙思想的基本内容进行概括。第二小问应

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从政治、思想两个方面分析。评析本题从中法文化交流的角度考查启蒙思想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旨在考查考生

调动和运用知识概括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熟悉启蒙思想的基本内容,把握19世纪

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阶段特征是解题关键。19.(2016浙江文综,39,10分)(节选)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

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

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

出现了”。——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

在政治理论层面又作了怎样的探索?(10分)答案(2)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人的权利;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反对封

建王权;“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解析(2)第一小问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加以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实际考查卢梭的主要政

治思想,回顾教材知识即可作答。20.(2015广东文综,38,6分)(节选)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

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据《外国教育史》(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答案(1)人文主义。中世纪西欧教育长期被教会垄断;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运

动兴起。(6分)【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运动,属基础题,结合材料内容即可解答。第二小

问,历史背景需从西欧中世纪后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概括回答。21.(2015浙江文综,39,10分)(节选)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

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

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

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