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案_第1页
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案_第2页
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案_第3页
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案_第4页
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暮江吟》教学设计《暮江吟》是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也是学生进入四年级学习的第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诗的大意是: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让江水受光处呈现出一片红色,未受光处呈现出青绿色。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呀!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这首诗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是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习目标重点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学习该诗拟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找出比喻修辞,赏析古诗重点字词句,反复诵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年级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与积累已初步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能够借助查字典等方法进行自主识字,初步具备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与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觉得古诗晦涩难懂,对古诗的理解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需要教师积极恰当的引导才能顺利理解诗的意境和韵味。本课是一首写景诗,同时学生具有了一定观察能力,教师应入情入境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美、意境美,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做好孩子的引导者,激发学生对于古诗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并积累一定的学习方法。目标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理解“暮”、“瑟瑟”、“可爱”、“真珠”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正确流利朗读和背诵本诗。2、通过课文插图或其他资料理解古诗大意,培养想象能力。3、感悟古诗意境,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受到美的熏陶。1、教学重点:通过课文插图或其他资料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的意境。2、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识作者,悟诗题。1、诗歌引入,认识作者。(1)多媒体出示《忆江南》,让学生说说对该诗的了解,引出作者白居易。(2)学生交流对白居易的了解,教师相机补充。(3)出示作者资料:白居易(公元772—公元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一首风景2、出示诗题,理解题意。(1)解读诗题 1板书诗题,全班朗读。2提问:从《暮江吟》这个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预设1:“暮”表明现在是晚上预设2:“江”表示诗人在江边预设3:“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例如孟郊《游子吟》,于谦《石灰吟》)点拨:“暮”字上面是草字头,太阳正在缓缓下沉,说明太阳落山了,现在自然是傍晚。晚(2)指导书写 2“吟”字右边是“今”不是“令”,要注意辨别。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3)交流题意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意思,并相互交流题意。2指导感情朗读,“吟”字可以读的舒缓。(二)初读古诗,疏通题意。1、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2)注意停顿,读出节奏(3)把古诗读给同桌听一听2、配乐指名生读,师相机正音,特别强调“瑟、似”是平舌音,要读准。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用“/”标注停顿。4、全班齐读,教师相机指导优点和不足。5、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1)出示“日暮西沉图”,理解“残阳”一词指的是夕阳的余晖。(2)结合注释,理解“瑟瑟”“可怜”“真珠”等词语意思。(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理解的古诗大意。【设计意图】本诗诗意较浅显,初读古诗,通过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读准,初步理解古诗意境。(三)图文结合,找出景物特点。1、学习一、二句诗意:“日暮西沉图”(1)自由,大声朗读。(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并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3)出示“日暮西沉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述残阳落下时江面的情景,感悟落日美。(4)思考: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残阳、江水点拨:作者描写了江水颜色的变化,说明作者的观察连续、细致、入微。(5)补充资料:公元822年,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赴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看到眼前的美景,便写下了这一首广为流传的《暮江吟》。【设计意图】将朗读和插图结合起来理解诗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从读准、读通,到借助想象想象画面,促进学生逐步理解古诗所描写的画面和意境。适时的资料补充不仅升华了情感的认识,还链接了单元语文要素。(6)体会“铺”字的精妙。 1引导学生感受“铺”字:太阳都是照射的,为什么作者用“铺”呢?引导学生“铺”字组词(铺床单,铺被褥),感悟“铺”字的平缓,柔和。2提问:是否可以将“铺”字换成“照”,“映”等字。3点拨:请学生用手势动作感受“铺”,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4师总结:“铺”字突出了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诗人的遣词造句非常精彩,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美景,以至于历经了九百多年,我们还能感受到它的美妙。【设计意图】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还是得从文字中切入,抓住最有特色的字词引导学生品读理解,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还能感受到诗文用字用词的巧妙。(7)指导朗读:朗读古诗第一二句,边读边做出“铺”的动作,拉长“铺”的读音,读的舒展和平缓。“瑟瑟”要读得轻而短,读出江水的不同颜色。【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做动作等多种方式理解古诗,抓住景物特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表达的准确生动。2、学习三、四句诗意:晚夜月露图(1)学生自由表达对这两句诗的理解。(2)正确理解“可怜”在诗中意思,与现在“可怜”的意思相区分。理解“真珠”含义,注意与现在“珍珠”写法相区别。(3)圈画诗句描写的景物,明确写作时间。(4)根据作者运用的修辞写法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残阳落下后,露水和月亮的画面美,进一步品味大自然的美丽。(5)说一说:说一说作者分别把露水和月亮比做成什么?通过这两句诗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吗?(6)指导朗读:小组赛读,这么美的夜晚,来读读这两句诗,读出作者的心情。【设计意图】通过反复朗读来展开想象,走进古诗意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诗歌的韵味。(四)想象画面,个性诵读。1、创设情境,展开想象:(1)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白居易,站在宽阔的江边,看残阳缓缓落下,江面平缓,残阳好似铺在江面上,江面一半青绿一半红,夜晚露水晶莹好似珍珠,月亮弯弯好似弯弓,你的心情怎样?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设计意图】真正走进诗句描写的美好意境,需要代入感,即把自己想象成诗人,想象自己与诗人一起伫立在江畔,从夕阳西沉一直到夜幕降临,用眼睛观察,用心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描述,走进景物画面,感受诗人创作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交流:江水的青绿和红色像什么?点拨:红如,青绿如。(3)走进诗境: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晖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江水似乎分成了两半,这一半是青绿青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站在江边,久久不忍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2、朗读全诗,熟读成诵:(1)回顾全诗,配乐朗诵。(2)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欣赏了美景,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再来读出这份美。(3)想象诗中景物,填空并朗诵。一道()()铺水中,半江()()半江()。可怜九月初三夜,()似()()()似()。(4)你能根据脑海中想象的画面和书中的插图,尝试将这首诗背诵下来吗?(引导学生背诵古诗)【设计意图】从朗读到背诵,根据诗歌具有画面感的特点来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的景物,并且设计有梯度的想象练习,帮助学生记忆,最终达成理解诗意,从而自然而然地背诵。(五)总结全文,情感升华。1、指名学生说一说对这节课的感受和收获。【设计意图】总结可以让学生从表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加深对古诗的理解。2、提问:说说你还学过哪些景物诗。预设:《登鹳雀楼》3、总结:这是一首写景诗。前两句是写残阳落下时的江面的情景(板书:残阳落时),后两句是写残阳落后露水和月亮的情景(板书:残阳落后)。通过对景物的细致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热爱自然)3、动手操作:将自己喜欢的诗词画成一副美丽的图画,也可以编一个小故事。七、板书设计(一)学生主体,理解诗意。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积累还不丰富,语言感悟能力也没有这么强,他们学古诗时在理解词义、诗句方面会有较大困难,该让学生理解的就要想办法让他们理解古诗里到底有什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预习时就让孩子借助图画帮助他们去理解古诗。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设计让孩子先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他所理解的古诗词,这时候就少不了小组合作环节,让孩子们可以通过合作把任务都完成,并绘声绘色的说着自己的理解。其实老师只需要引导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畅游在诗词世界,有时学生的理解可能更深刻。我们不能成为诗人本人,谁也无法真正的站在诗人的角度去理解诗词,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引导着学生可以站在诗人身边,进一步的切身体会。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教师应该有所作为。 (二)走进诗人,品味诗境。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古诗必然是一个由言到意的过程。学生要进一步的理解诗词,就必然要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通过了解背景来感悟诗词才能更准确的站在诗人身边。在教学中我让孩子把自己当做诗人白居易的朋友,和他一起漫步江边,配上背景音乐,面对此情此景来朗读、背诵。让学生身临其境一次,把诗词诵出来,美丽的景象也将不请自来。在感悟中让学生和诗人做朋友,找到与诗人同乐的乐趣。(三)多样诵读,感悟诗情。依据课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以及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