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课 孙权劝学 七年级语文 列(部编版)_第1页
第04课 孙权劝学 七年级语文 列(部编版)_第2页
第04课 孙权劝学 七年级语文 列(部编版)_第3页
第04课 孙权劝学 七年级语文 列(部编版)_第4页
第04课 孙权劝学 七年级语文 列(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司马光第一课时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朗读名言,说说下面名言的共同点。朗读名言劝

学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字词、成语。2.朗读课文,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大意。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人物介绍孙权(182~252),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人物介绍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他出身贫苦,少年时未曾受教育,依孙策部将邓当,后从孙权攻占各地。曾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人物介绍

鲁肃(172~217),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他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移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作者简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司马光登进士第。宋神宗时,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宋哲宗即位后,司马光主理国政,尽废新法。司马光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传世。司马光(1019-1086)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作品简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本书按时间先后叙述史实,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借鉴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作品简介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通史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国语》相传是左丘明所著,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以历史事件为主记叙史实。将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的顺序编写,可补编年、纪传体之不足。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史书体例史书体例: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断代体、通史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朗读课文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ɡ]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qǐ]欲卿治经为[wéi]博士邪[yé]?但当涉猎[shèliè],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jí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朗读课文

初,权/谓吕蒙[méng]曰:“卿[qīnɡ]/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qǐ]欲卿/治经为[wéi]博士邪[yé]?但当/涉猎[shèliè],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jí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疏通文意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五字翻译法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疏通文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过去的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的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对……说,告诉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当道,当权推托用事务古代王侯自称“孤”难道研究儒家经典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只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谁,哪一个比得上认为于是,就从事学习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疏通文意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到,等到讨论议事非常,十分如今,者,现在,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读书人重新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刮,擦拭长兄,对朋友辈的敬称知晓事情于是,就连词,表顺承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总结归纳当涂掌事一词多义但当涉猎当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与蒙论议,大惊曰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掌管,主持应当了解知晓十分,非常敬辞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总结归纳古义:

今义:古今异义古义:今义:卿今当涂掌事博士往事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学位的最高一级历史过去的事情通假字“涂”通“途”,道路,仕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总结归纳

卿: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孤:

古代王侯自称“孤”。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三个称谓三个语气词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止语气“罢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啊”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后作业1.读熟课文,理解文意。2.背诵重点文言字词的翻译。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板书设计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司马光第二课时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吴下阿蒙:成语释义刮目相待: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比喻人学识尚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人物关系孙权吕蒙鲁肃朋友君臣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孙权劝说的艺术。3.理解文章主旨,学习人物精神,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感知情节明特色

从人物关系的角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动词。理清情节孙权(

)学吕蒙(

)学吕蒙(

)学鲁肃(

)学鲁肃(

)友劝拒就赞结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感知情节明特色★以上各部分情节是如何安排详略的呢?体会特色孙权劝学(详)吕蒙拒学(略)吕蒙就学(略)鲁肃赞学(详)鲁肃结友(略)★文章为什么要详写“鲁肃赞学”?侧面烘托吕蒙才干增长,学习后变化之大。特色1:详略得当特色2:侧面烘托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感知情节明特色★鲁肃为什么赞学?

吕蒙才干增长,学习后变化之大。★鲁肃如何知道吕蒙才干增长的?

“与蒙论议”★议论的内容是什么呢?体会特色特色3:留白手法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感知情节明特色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陈寿《三国志▪吕蒙传》节选)体会特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感知情节明特色

译文: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陆口驻屯,经过吕蒙所在的屯下。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为邻对峙,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鲁肃轻率地回答:“事到临时怎么适宜就怎么办吧。”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就这个时机吕蒙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来到吕蒙身边,拍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能己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体会特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朗读对话析人物场景一: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原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改句:“卿今当涂掌事,必须学。”双重否定,加强需要学习的语气,加之感叹号,感情更强烈,有不容拒绝的意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表达了孙权对吕蒙的厚望。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朗读对话析人物“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用感叹号而不用问号,是因为孙权想要表达的不是单纯的反问意思,而是反问中的强烈肯定。“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降低难度,可以打消吕蒙的畏难情绪。“卿言多务,孰若孤?”以身示范,从感叹号到问号,让吕蒙不得不接受。“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给鲁肃现身说法,易于接受。体会劝说艺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朗读对话析人物场景二: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无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表现出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的长进。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朗读对话析人物★“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写出了什么?

这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说明了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也表现出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什么?

这句话表现了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而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示反问的语气,相当于“呢”。吕蒙与鲁肃的对话有一种调侃的意味。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的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之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朗读对话析人物★比较:上面两个场景,有什么异同?

场景一多采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场景二不仅有语言描写,有动作描写、神态,还有背景的交代,更加详尽。

场景一中只有孙权的语言,而没有吕蒙的语言,而场景二中虽有吕蒙语言但都较为简略。

比较场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朗读对话析人物金碧辉煌的大殿里。孙权坐在龙椅上,微皱眉头。孙权:(自言自语)

。(设计独白)吕蒙:从门外大步进入大殿,跪下)大王,不知您找微臣有何事?孙权:(语重心长地)

。(设计独白)吕蒙:(面有难色推辞)

。(设计独白)孙权:

(说话语气)

。(设计独白)吕蒙:(不住地点头):听您这么一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