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考试论述题_第1页
园林考试论述题_第2页
园林考试论述题_第3页
园林考试论述题_第4页
园林考试论述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述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答:中国园林从萌芽期、形成期、发展转折期、成熟期、高潮期、新兴期共经历了6个历史阶段。其历史

文化背景各有所异。

(1)萌芽期:中国园林的是从商殷时期开始的,中国园林萌芽与殷周时期,最初的“囿”是让天然的草木和

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们狩猎和游乐。春秋时期神话内容较丰富,对园林的影响较大。模拟

东海仙境成为后世帝王园囿的主要内容。

(2)形成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建的宫室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

——苑,其中有宫室建筑。苑中养百兽,供帝王狩猎取乐。有“一池三山”形式。

(3)发展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属于发展转折期。是历史的大动乱时期,是思想、文化、艺术的重大

变化时期。形成了自然山水园或写意山水园。开始兴建佛寺。

4)成熟期:中国园林在隋唐达到了成熟,主要有唐代山水建筑宫苑,唐代宫苑和游乐园,唐代写意山水园、

北宋山水宫苑。

(5)高潮期:元、明、清时期园林建设达到了高潮,北方是以北京为中心的皇家园林,南方出现了私家园

林。

(6)新兴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园林的到了政府重视,是园林的新兴期,建成了“园林城市”,“园林城

区”当然在“文化大革命”中园林也受到了挫折和损失

2、论述外国园林发展概况及其造园特点。

答:1)外国的古代园林具有代表性的有:日本庭园,古埃及与西亚园林,欧洲古代园林。

(1)日本造园有良好的客观条件,日本喜欢自然式,受中国造园影响。早期有掘池筑岛,饮明天皇时纷纷

营造宅园多以池岛为主题“水石庭”。平安时代后期多按中国蓬莱海岛(一池三山)为模式,武士时代出现

枯山水式庭园,桃山时期以桂离宫等为代表。明治后园林开放。种类有林泉式、筑山庭、平庭、茶亭和枯

山水。

(2)古埃及与西亚园林,埃及最浩大、宏伟的是金字塔,成为墓园,;奴隶主的私园以树木和水池为主要

内容。西亚地区奴隶主的私园是引水筑园,花园修置整齐,有“天国乐园”。

(3)欧洲园林公元前3世纪为有秩序的整形园。古罗马出现了山庄园。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了勒诺特尔风格。

18世纪自然风景园得到发展;私园也开放。

2)外国近现代园林规划布局以自然式为主,只有在中央林荫道是规则式,纽约的中央公园为典范。

3、论述俯景、仰景和平视景观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分别适合于什么场所的造景方法?

答:(1)平视风景是指游人头部不必上仰下俯,就可以观赏到的风景。这种风景给人一种广阔宁静的感觉,

在空间的感染力强。一般用于安静休息处,休息亭廊、休疗场所。

(2)仰视风景:即游人观赏景物时,其仰角大于45。时所看到的景观。它可给人一种雄伟、高大和威严感。

常在皇家园林、纪念性园林中使用。

(3)俯视风景:即视角在人的视平线以下;所看到的风景。给人以“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一般布置于园

林的最高点位置。

4、论述花境的形式和位置有哪些?布置与设计上有什么要求?

答:(1)花境形式可分为单面观赏和双面观赏。

(2)位置:a、设于区界边缘;b、园路两侧;c、设在草坪的边缘;d、设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边缘;e、

花境布设于道路中央。

(3)花境中各种各样的花卉配置应考虑到同一季节中彼此的色彩、姿态、体形及数量的调和对比,整体的

构图应比较完整。要求一年中有季相变化。由于花境布置可多年生长,不需要更换,所以必须对花卉透彻

的了解,并给予合理的安排,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4)花境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花境的朝向,光照条件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植物花卉。同时应考虑环境

空间的大小。一般单面观混合花境4一5m,单面观宿根花境2—3m,双面观花境46m为宜。另外单面观花

境还需要背景,花境背景设计依背景设计场所不同而异。较理想的用绿色的树墙或高篱。花境种植应选择

本地露地越冬,不需要特殊管理的宿根花卉为主。此外花境设计的过程还应具有较好的立面效果,充分体

现群落的美观。

5、论述居住区绿化的作用有哪些?

答:(1)居住区绿化以植物为主体,从而净化空气,减少灰尘,吸收噪音,保护环境作用;改善小气候,

遮荫降温,调节湿度,降低风速等改善作用。

(2)有利于分割空间,增加层次,美化居住区面貌“佳则收之,俗则平之”的作用。

(3)组织、吸收居民的户外活动,可形成良好的心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户外环境。

(4)在地震、战争时利用绿地疏散人口,有防灾难、隐蔽建筑作用,能吸收、过滤放射性物质,保护人体

健康。

6、试述校园绿化的作用

校园绿化与学校的规模、类型、地理位置、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等密切相关。由于各方面条件的不同,其

绿化设计内容也各不相同。

(-)校园绿化的作用

(1)为师生创造一个防暑、防寒、防风、防尘、防噪、安静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2)通过绿化、美化,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习热情。利用绿地开辟英语角、读书廊等活动场所,

丰富学生的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美丽的花坛、花架、花池、草坪、乔灌木等复层绿化,为广大师生提供休息、文化娱乐和

体育活动的场所。

(4)通过校园内大量的植物材料,可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尤其大中专

院校,这种作用更加明显。丰富的树种种群,通过挂牌标明树种,整个校园成为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园地。

(5)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在校园内建造有纪念意义的雕塑、小品,种植纪念树,可对学生进行

爱国爱校教育。

(二)校园绿化的特点

校园建设具有学校性质多样化、校舍建筑多样化、师生员工集散性强及其所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

历史条件各不相同等特点。学校园林绿化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精心施工,

才能显出各自特色并取得优化效果。

1.与学校性质和特点相适应我国遍布各级、各类学校,其绿化除遵循一般的园林绿化原则之外,

还要与学校性质、级别、类型相结合,即与该校教学、学生年龄、科研及试验生产相结合。如大专院校,

工科要与工厂相结合,理科要与实验中心相结合,文科要与文化设施相结合,林业院校要与林场相结合,

农业院校要与农场相结合,医科要与医药、治疗相结合,体育、文艺院校要与活动场地相结合等等。中小

学校园的绿化则要丰富,形式要灵活,以体现青年学生活泼向上的特点。

2.校舍建筑功能多样校园内的建筑环境多种多样,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学校其规模大小,环境状

况,建筑风格各不相同,有以教学楼为主的,有以实验楼为主的,有以办公楼为主的,有以体育馆、场为

主的,也有集教学楼、实验楼和办公楼为一体的。一些新建学校,规划比较整齐,建筑也比较一致,但往

往用地面积较小,而一些老学校,面积一般较大,但规划不合理,建筑形式千差万别,校园环境较差,尤

其一些高等院校中还有现代建筑环境与传统建筑环境并存的情况。学校园林绿化要能创造出符合各种建筑

功能的绿化美化的环境,使多种多样、风格不同的建筑形体统一在绿化的整体之中,并使人工建筑景观与

绿色的自然景观协调统一,达到艺术性、功能性与科学性相协调一致。各种环境绿化相互渗透、相互结合,

使整个校园不仅环境质量良好,而且有整体美的风貌。

3.师生员工集散性强在校学生上课、训练、集会等活动频繁集中,需要有适合较大量的人流聚集或

分散的场地。校园绿化要适应这种特点,有一定的集散活动空间,否则即使是优美完好的园林绿化环境,

也会因为不适应学生活动需要而遭到破坏。

另外,由于师生员工聚集机会多,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就显得越发重要。其园林绿化建设要以绿化植

物造景为主,树种选择无毒无刺、无污染或无刺激性异味,对人体健康无损害的树木花草为宜;力求实现

彩化、香化、富有季相变化的自然景观,以达到陶冶情操、促进身心键康的目标。

4.学校所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各不相同我国地域辽阔,学校众多,分布广泛,各地

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各不相同,学校历史年代也各有差异。学校园林绿化也应根据这

些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和植物种类的选择。例如,位于南方的学校,可以选用亚热带喜温植

物;北方学校则应选择适合于温带生长环境的植物;在旱、燥气候条件下应选择抗旱、耐旱的树种;在低

洼的地区则要选择耐湿或抗涝的植物;积水之处应就地挖池,种植水生植物。具有纪念性、历史性的环境,

应设立纪念性景观,或设雕塑,或种植纪念树,或维持原貌,使其成为一块教育园地。

5.绿地指标要求高一般高等院校内,包括教学区、行政管理区、学生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体育

活动区以及幼儿教育和卫生保健等功能分区,这些都应根据国家要求,进行合理分配绿化用地指标,统一

规划,认真建设。据统计,我国高校目前绿地率已达10%,平均每人绿化用地已达4-6n?。但按国家规定,

要达到人均占有绿地7-11itf,绿地率超过30%;今后,学校的新建和扩建都要努力达标。如果高校园林绿

化结合学校教学、实习园地,则绿地率完全可以达到30%-50%的绿化指标。所以,对新建院校来说,其园

林绿化规划应与全校各功能分区规划和建筑规划同步进行,并且可把扩建预留地临时用来绿化,对扩建或

改建的院校来说,也应保证绿化指标,创建优良的校园环境。

7、世界园林发展的趋势如何

(1)最主要的是要亲近自然,注重环保,尊重人文。

(2)“园林”的概念不断扩大从为少数人享用的皇家园林、贵族园林、私人宅园到公园,直至欧姆斯特德规

划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地域扩大到整个城市,建立现代园林学,是一大转折.把园林的工作范围从城市扩

展到更大的区域,包括城市、村镇、原野和一切人类生活和建设活动的地方。1983年我国园林学科带头

人汪菊渊院士提出,园林学科的研究范围是随着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

(3)建筑科技化、精美化趋势。

(4)中西风格融合,体现全球化。

8、论述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区别?

被称为“城市生态一生活细胞”的园林艺术,不但曾经点睛般地灵化了整个中国古建筑体系,而且正在不断

深刻影响着现代建筑、规划工作寻求完美和生态意境的方式、方法。

然而持久引以为荣的古典园林过分孤芳自赏,从宅到城,一个多层次的天人合一系统却被埋没。在诗画意

境里沉醉久了,迷失了精髓、方向,丧失了活力,甚至鲜花变成了鸦片,池水形成了腐沟。

近年来现代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亦趋之若鹫,难逃附庸风雅的嫌疑。亭台乱栽,池潭遍布,全然不顾现实

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经济状况是否相宜,是否允许,结果形成一堆堆令人惋惜的视觉垃圾,造成人力、

物力的巨大浪费,颇有一种“曲径通忧处”的感觉。比如,华北某并不富裕的县级小城市新市长上任后,为

实施“政绩工程”,第一把火便把市政府前近5公顷用地全部建成皇家与江南园林合成型的中式广场和亭台

水榭贯穿的庭园,且简单堆砌,设计拙劣,后果可想而知。尚不论当地的环境是否适合大规模建设违背其

悠久历史形成的自身文脉特征的园林、建筑形式,但就其缺水的自然条件和入不敷出的财力而言,就可判

定这是个不负责任的“糊涂工程”和“腐败工程”,并给后人留下不堪重负的包袱。

看来我们的决策者,特别是设计师们确有必要俯下身,静下心重新领悟中国古典园林的实质和特性,深刻

反思,因为发展中国家经不起缺乏学习和论证的盲目建设造成损失的重大打击。

中国古典园林唯美性形成了其自有而系统的特征,让我们粗略来解读一下。

★首先,“两半之和妙琴琵,对立互掺似博奕”。中国古园林妙就妙在只是半类型,多附于各类建筑,与另

一半主要功能区合而为一,系统优化。中国古建筑两半合一的结构就似琴琵夫妇和阴阳八卦乃至万物,其

半为园,独树一帜,生机盎然。

这背后的深层结构是双重生活合一q劳累与休憩、严谨与随意……入世与出世。人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

便有双重生活。相应地,建筑有两种各有侧重的功能区,园是自然性较强的一半。在古代世界,中国古建

筑最充分体现这两半合一的生活模式,而精髓也在于此,贯通古今,昭示未来。

无论是皇宫、王府、陵墓、宅子、酒肆、茶楼、花园甚至风月场都体现了两半合一的建造理念。如:宁波

天一阁藏书楼,有池备灭火,亭廊花木石山俱佳;杨州梅华书院多梅及楼台池榭、庭舍阁道;江宁州县会

馆皆有园;扬州青芝药铺附于“十二间房花园”;重宁寺外古榆数十株,构大戏台于其间;小山园即鱼池;

明北京琉璃厂手工作坊亦是“作房、神祠之外浓荫万态,烟水一泓”;扬州上方寺有八景;慧因寺有鹿苑鹦

林,水局最佳...

而且住宅、寺观等建筑各自都交错多种类型,都有与园融合。以宅院为例:据周维权编著的《中国古典园

林史》记载,全国私家园林绝大多数为宅园,且依附于住宅;苏州中小型园多位于住宅的东或西侧,“皆环

绕着书房或客厅布置”;大型的多位于在后,而且结合颇好,不可孤立言之,以拙政园为代表,都可以从功

能的有机结合、总体空间结构的相融,来认识圆宅中双重生活统一的关系。

总之,园林绝非仅供观赏的艺术,而是内容丰富的生活场所,其中的精神享受也是生活情趣。不一定逢屋

必有园,然而作为类型却普遍与园结合,可见以园为半结合所有类型是中国古建筑主要特征之一。

★再者,“弄真成假诗画误,主次分明文与书”。虽然古典园林的唯美主义大肆强调园林=游憩=观赏=艺

术,实质上即使园大于宅或独立者,其本质不同于诗画。它至少有七大非艺术的特征:一是人工优化的生

态一生活环境;二是体育活动场所;,三为读书工作幽境;四是家人闲暇自娱之处;五供社会交往;六为宗

教之需;七供生财。

园与所有建筑类型合一的模式,成为了城市形态的生活细胞,具有方向性意义。这一点不同于欧洲古典园

林,后者未融于所有建筑类型,未达到在功能及空间上都互相渗透之境,房自房,园自园,拼在一起,凡

尔赛宫亦不过如此。

再从城市总体看,园林渗入所有建筑类型,加上城内与近郊的自然山水,共同形成天人合一的城市结构。

园明三园、颐和园、北京三海及避暑山庄便是很好的的佐证。

★最后,“天地一新误区外”。园林两半合一模式一旦冲出唯美主义的峡谷,顿然天地一新,观念飞瀑。

其一,中国古建筑是综合性大系统,园林作为横向子系统,与其它各类型子系统交织融合,系统优化,活

力倍增,仿如核聚变,启示着类型大综合、多功能变通等新方向。这是欧洲传统各建筑类型之间缺乏渗透

融合,所未具有的特征。

其次,由宅园到城市的多层次天人合一,对于探讨全球性城市生态环境模式,有新的参考价值。

其三,园林不能单独与其他关联割裂,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不可离析。同时工作重于游憩,园附于各

类主要功能区,以便随时调剂生活,就近移换空间,互补互益。若割裂二者则两头皆失,园失广泛依托,

各类型失去优化的生态环境,尤其丧失中国古建筑的精髓与特殊价值。

其四,园内建筑多,一般占地为全院的30%(小型园)或15%(大型园)明显不同于欧、日的古园。中

国古典园林的优点是功能丰富,双重生活空间结构的有机性强,还可以造景;缺点是绿化与水体尚需推敲,

生态功能削弱。所以在保持基本的功能内容的基础上,应当适当降低观赏性建筑比率,尤忌堆砌亭榭,以

增益生态。

其五,叠石为一大特色,作用多,成就高。但是相对而言,建造纯粹的山石往往争夺绿化及水用地,不利

生态与小气候,不如植被土山稍加缀石,既浑然一体又利绿化。

在构成园林的基本元素中,庭院水体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无论是滋养生命、寓刚于柔、提升活力,还是

招引灵气、启迪智慧,水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它既有观赏价值,也有环保价值,甚至可调控小气候。

《皇帝宅经》指出:“宅以泉水为血脉。”因此,完美的建筑群落必须配以水体方能画龙点睛。

作为庭园里的重要装饰品之一,植物也起着非常特殊的作用。植物通常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种植大量的

健康植物,会创造一个清新而充满活力的环境,有助于消减现代家具中各类日用品产生的辐射和静电,也

可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为建筑提供新鲜空气。而许多植物因其特殊的质地和功能,对居住起着保护

作用,有人称之为建筑的保护神看来亦不为过。

其六,经济上讲,叠石与建筑偏多弊大于利,须适可而止,力求以少胜多。琅岳的远道取石之害,至今要

引以为戒。

其七,园与主要功能区在形式上相反相成,为中国古建特色。倘二者只取其一来概括传统,皆失之偏颇。

在西方,古典建筑只注重对称,现代派仅推崇不对称,各趋极端,殊不可取。如果二者各就所宜,巧妙结

合便愈臻妙境。

其八,现存的古园单就类型与风格而论,皆甚残缺,理论发掘也颇片面。主要表现在园内实物类型单一,

风格上难显返璞归真,理念上对天人合一误解较多。

就拿实践比较成功的“北京西山庭院’项目来说,此工程由万科集团开发,给人一种全然一新、“情景体验式”

的感觉。“北京西山庭院”地处颐和园北,设计师出于承担文化的使命和对地脉的尊重考虑,精心布置26栋

错落别致的单体建筑,从商业街开始,沿绿轴步移景异,巧借布局和园林规划,围合成13各主体院落。除

了其技术创新的建设构造外,为了营造“人文大宅”的味道,原创者还在诸多细部上下足了功夫:满北京淘

来的栓马石和垂花门;外立面选用传统的片石镶嵌;移植适合当地气候的古树;减少园林中构架的尺度,

亲切宜人……总体形成厚重、含蓄、尊重历史、依托现实、实用美观的完美风格。

概言之,重新认识中国古建筑园林,透过形式,超越诗情画意等浅层内涵,深入实质,廓清主要特征,便

可拓出一片新天地。我们不必自囚于唯美主义的高强深院之中,艺术至上的偏爱抹煞了园林的生机,不客

气的可称为园林艺术的“艾滋病”,是园林艺术的灾难。仅就园林与其他建筑类型的两半合一来说,这种城

市生态一生活细胞的模式,有广泛的现实性。比如当代流行的共享空间、室内或屋顶花园、架空及下沉式

绿化与建筑的关系,揭示了许多新机会与方向,暗合着中国古建筑的精神实质。

留给我们的只有清醒、看准和善于把握!

9、论述我国园林树木资源存在问题及如何解决

园林苗圃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从总体上看,今春全国各地绿化苗木产业的发展势头不错,不仅大多数苗木产销两旺,有些品种还出现供

不应求的局面。但与此同时,苗木行业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也值得关注。

各地苗木种植面积均在快速增长。浙江80万亩,江苏54万亩,河南46万亩,辽宁39万亩,山西36万

亩……耐人寻味的是,在这些数字中,竟有20%-30%的份额是去冬今春增加的。去年国家林业局对全国苗

木产业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发现国有种苗场圃每年提供种苗360亿株,只占全国1000亿株上市种苗的

1/3左右,非公有制苗圃已经成为绿化苗木产业主体。这些由千千万万农户组成的产业主体,大多处于盲目

跟风的生产状态,起点低,规模小,抗市场风险能力弱。预计今年的种苗上市量应该在1200亿株以上,

市场真的能消化得了吗?

今春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苗木结构性过剩的问题。这就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国家生态和园林建设需要苗木,

但不是什么苗木都需要。特别是常规树种、小规格苗木和低质种苗的市场需求不再旺盛。从北方的杨树、

柳树过剩到南方的蜀桧、龙柏过剩,我们依稀看见某些苗木过剩已经不是部分地区的问题了。今春全国各

地普遍出现的小苗滞销现象,一方面是小苗多了,绿化工程一时还用不上;另一方面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

出人们普遍对五六年后绿化苗木市场的担忧。大规模苗木已连续几年紧俏了,今春也不例外,这是城市绿

化和美化工程直接拉动的结果。而杨梅、花椒、核桃、大枣等经济林苗木出现紧缺,则是国家退耕还林政

策直接拉动的结果。“彩叶树种”、“欧美品种”、“珍稀树种”、“名贵品种”,各种苗木品种满天飞。当今春传

来北海道黄杨、美国红植、洒金柏同杨树、侧柏、雪松一起价格下滑的消息后,才知道肥了大胆炒作的,

苦了盲目跟风的。

现在,绿化苗木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十几个省市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在今春苗木业展现出来的

面积普遍暴增、价格大幅下降、品种结构过剩、高品质苗受宠、出口创汇看好等主要特征的背后,我们看

到绿化苗木市场还远未成熟。

苗木生产的根本目标是应用,而应用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园林设计。

园林设计中与植物关系最为紧密的是植物造景,也就是种植设计。苗木生产者如果对植物造景有一定的理

解,有意识地把苗木生产与植物造景联系起来,生产就更会有的放矢。就目前我国植物造景设计的现状来

说,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苗木生产者特别予以关注。

首先,植物的功能性日益受到关注。植物改善环境的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树叶较厚、枝下高较低、

枝叶比较密集的减噪音植物,如南方的珊瑚树,海桐,山茶等;可以吸收有害气体的植物如夹竹桃等,是

设计师在道路以及居住区绿化设计中非常需要的品种。

其次,要深刻认识植物造景的功能和特性。从应用植物完善空间构架的角度讲,很多园林设计师非常需要

高度超过25米的高大乔木来增大空间的体量,而这样的植物种类现在苗圃里面非常少,成品苗就更少。当

前的园林植物造景中青睐季相变化明显的树种,而这一点在目前的苗木生产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从

园林设计的角度看,设计师更愿意使用能够呈现“春景秋色”变化的植物品种。从体现地方特色的角度讲,

我们的园林设计越来越强调体现场地的地域性和独特性,这就必然需要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而从全

国的苗木生产情况看,我们的苗圃恰恰面临着品种单一,乡土植物品种缺乏的问题。一些生产技术不难、

又有相当适应性的乡土树种却很难买到。

再次,植物是野生动物的生存基础,目前,规划设计师们不仅强调要以人为本,也非常强调要给动物也创

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而实现的主要手段就是建造适当的植物群落。而这个群落里面,一定就会有可以

给小动物提供食物的植物,吸引鸟类筑巢的植物等等。我们的苗木生产者一方面一定要知道在一个地区到

底什么样的植物可以有这样的功能,从而确定自己的生产目标.

育苗是基础,应用是目的,只有卖出苗木,苗圃生产者才有收入。苗木能否卖得出去,主要取决于苗木在景观绿

化中能否被应用上。苗圃生产者不仅要在苗木培育管理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走出苗圃,走向城

市,参观考察园林绿化景观规划,在苗木应用中观察学习,从中找出自己苗圃生产中的差距和问题。

当前,结合城市绿化建设,在苗圃育苗生产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育全冠或半冠大规格苗木。由于城市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要求工程竣工后,马上投入运行,园林景观

能立刻见到效果才行,因此全冠或半冠大规格苗木在工程中比较受欢迎。此类苗木起苗时,要提前2年断根并

进行适当修枝,故苗圃生产者要提前进行规划。

二、适当培育一部分容器大苗。当前的工程建筑项目竣工后需要接着进行绿化施工,而建筑项目不可能都赶

到春季竣工,因此绿化工程反季节施工较多,采用容器苗是提高苗木成活率和快速体现绿化效果的重要手段。

三、培育抗性强、适应性广、养护成本低的苗木。用于城市绿化的树种,要适应城市的立地条件。城市的空

气相对干燥,昼夜温差小,环境污染较重,光照较弱,而且土壤板结、透气性差、肥力差。在城市园林绿化中,

不可能为了栽活一棵树或者让某一树种正常生长而改造城市的环境,使城市的立地条件适应该树种的生态

特性,因此那些抗寒耐热、抗旱耐湿、抗病虫耐污染的树种在城市绿化中就占有一定优势。建议苗圃在选择

树种的时候,着重培育一些耐干旱、节水的苗木,使其适应城市环境条件的需要。

四、培育非常规树种、品种的苗木。不要争着上热门苗木,可以改变策略攻冷门。几年前,杨树苗一哄而上,

法桐的大面积培育,紫叶李、美人梅等彩叶树种几乎每个苗圃有。但是,再热门的苗木生产过多,也会造成互

相压价,这种现象苗圃生产者要引以为戒。春天开花的树种的确俏销,但一年两季、三季开花的树种观赏效果

更好。大自然造就了万物生长,科学的发展观需要我们培育多样性的品种,以适应在多种自然环境的生长。因

此,苗圃生产者可以尝试从事稀有苗木的生产,如观赏果树中的木瓜、海棠、山楂、石榴、柿等;观赏竹类的

淡竹、紫竹、金镶玉竹、刚竹、罗汉竹等;藤本攀援植物中多花蔷薇、爬山虎、五叶地锦、凌霄、常春藤、

爬行卫矛、红花忍冬、络石等;地被植物中的紫叶矮樱、绣线菊、红王子锦带、矮牵牛、三色堇、景天、紫

露草、石竹、福禄考、萱草、金叶藐、醉鱼草等;水生植物中千屈菜、荷花、睡莲、水葱、花叶芦竹、水芹、

再力花、梭鱼草和屋顶绿化常用的佛甲草等。这些花木品种目前在苗圃中培育的比较少,将来需求会逐渐增

加。

五、苗木规格与培育密度要适合城市应用。一般说来,大乔木胸径为7厘米〜9厘米和10厘米〜16厘米,

中乔木5厘米〜6厘米和8厘米左右,小乔木2.5厘米〜3厘米和4厘米左右,没必要培育再大规格的。为充

分利用土地资源,大规格苗木培育前期可在苗圃地内套种地被、花灌木。如果培育胸径12厘米以上的大规

格乔木,可分两个阶段进行。开始按每亩222株的密度栽培,等培育到胸径7厘米以上后,可隔行卖掉一半苗

木,然后剩下的继续培育。

六、外来品种苗木的培育要谨慎行事。在引进外来物种进行大面积推广前,国家规定必须经过评估论证、引

种评审、隔离试种、驯化试验、鉴定认定和严格检疫等一系列过程。前几年,一些苗圃引进了不少外来树种,

大部分未经正规渠道,有些树种不适应我国生态环境;有些还带有传染性病虫害;有些树种虽然表现较好,但适

应生长的范围较窄;有些树种观赏价值确实较高,但栽培水平要求高,栽培成功的工程大苗较少,因此价格也较

高,工程上应用也少。由此看来,规模较小苗圃应慎重发展新品种,经济实力较强的苗圃可选择优良的外来树

种从事专业生产。

绿化苗木价格是每个生产者都关心的问题,根据多年园林绿化苗木生产、营销来看,苗木价格的构成因素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苗木的珍贵程度

苗木同样有审美情趣和文化背景,审美情趣愈高,传统栽培愈久,其价位往往较高,如罗汉松、银杏、桂

花等树种。特别是大树,古朴苍劲,富有浓厚的文化韵味和内涵,是园林植物造景中的精品。

二、苗木的树体特征

苗木的树体特征,主要包括苗木的干径大小、冠围丰满程度和大小、树木长势以及枝条生长情况和树木健

康状况等。

三、苗木自身的生长速度

园林树木可分为慢生和速生树种。生长速度慢,生长周期长,价格较高,如大中型罗汉松、桂花、松柏类

树木。生长速度快,生产周期相应较短,则价格较低,如木芙蓉、天竺桂等。

四、苗木的繁殖方法和繁殖材料的来源

苗木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种、嫁接、分株和杆插等方法。如果一种苗木主要以杆插方法进行繁殖,且成活

率很高,则价格肯定会走低。

五、苗木的生熟

生树是指异地树木,以及一直在原生地生长和多年(至少5年以上)未进行翻植的树木。此类树木一旦移植

至绿化工地栽植,死亡率较高。熟树是指在本地且经过苗圃培育的、反复移植或多次作过断根处理的树林,

因其须根发达、土球紧实,移植成活率很高。同一规格,同一长势的同一树种,因生熟有异,价位相差一

般较大。

六、绿化工程对苗木的特殊要求

因规划设计方案不同,树木的配置千差万别,其中自然式绿地的树木配置情况有时非常特殊,它要求树木

的姿态、长势独特,一地一景,避免重复。目前,园林苗圃地生产的苗木,多以同规格、同形态为多,生

产方和需货方很难合拍,这就给个别在姿态和长势上奇特的树木留下了较多的高价位空间。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北京申奥成功及各大中小城市绿化速度及质

量的提高,大川大河治理,天保、长防、退耕等六大林业工程全面启动,各种规格的园林绿化苗木将继续

走俏,价格会继续上升,园林绿化苗木正面临发展良机

答案补充

存在问题:1.缺少树木资源及树苗。2.大量砍伐导致树林减少。3.害虫太多,危害大量植被,特别是频危树

木。4.大气污染严重,酸雨,二氧化流等有害气体污染严重。

解决:1.大量栽种树苗,限制砍伐数量,砍伐后要重新栽种;2.保护动物,以生物治害是最好的方法;3.

保护环境,减少和净化化工生产时产生的废气。4.加强政府管理力度。

答案补充

树木在补充答案里有啊!!就上面那段!

存在问题:1.缺少树木资源及树苗。2.大量砍伐导致树林减少。3.害虫太多,危害大量植被,特别是频危树

木。4.大气污染严重,酸雨,二氧化流等有害气体污染严重。

解决:1.大量栽种树苗,限制砍伐数量,砍伐后要重新栽种;2.保护动物,以生物治害是最好的方法;3.

保护环境,减少和净化化工生产时产生的废气。4.加强政府管理力度。

10、论述:园路设计怎样做到以人为本

园林道路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同时是把植物、建筑、

装饰装置等综合在一起的造型艺术。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强调与生活、文

化的紧密联接。在设计住宅小区内的景观道路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讲

究空间分割;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园林景观中。

一■、景观小区道路---园路

园路,是指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是园林的骨架、网络。园路的规划布置反映不同的住宅

小区园林面貌和风格。

现代住宅小区景观大部分是在设计中利用地形、建筑、植物结合道路把全区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

同时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不但可以使整个绿地成为一个整体,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和划分空间达

成统一的景观效果,为住户、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引导他们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来游赏景物;

从而形成路随景转,景因路活,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园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

二、景观住宅小区园路的布局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中居住区景观规划布局应达到以下的要求:①满足功能要求,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根据居

民的不同要求布置休息、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儿童游戏及人际交往等活动场地和设施。②满足园林审美

和游览要求,以景取胜,充分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及园林建筑,营造园林景观,创造园林意境。园林空

间的组织与园路的布局应结合园林景观和活动场地的布局,兼顾游览交通和展示园景两方面的功能。③形

成优美自然的绿化景观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居住区公园应保持合理的绿化用地比例,发挥园林植物群落载

形成公园景观和公园良好生态环境中的主导作用。景观住宅小区园路有其相应的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园路的布局设计上,除了依据景观建设的规划形式外,必须结合地形地貌设计,一般园路宜曲不宜直,

贵在合乎自然,追求自然野趣,依山随势,回环曲折;要自然流畅,犹若流水,随地势就形。

2.满足实用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园林中园路的设计要遵循“人行走为先”的原则。修筑的园路必须满足导游和组织交通的作用,要考虑到

人的行走习惯,所以园路设计必须首先考虑为人服务、满足人的需求。否则就会导致修筑的园路少人走,

而园路的绿地被踩出了园路的状况。

3.园路要具有环绕性,切记设计无目的、死胡同的园路

园路中的道路应形成一个环状道路网络,四通八达。道路设计要做到有的防矢,因景设路,因游设路,不

能使游人正在游兴时“此路不通”。使路与景相通的同时要使路和其他造景要素很好的结合,使整个园林更

加和谐,并创造出一定的意境来。

在景观道路的布局中可以根据景观绿地内容和游人的容量大小来决定。主次分明,因地制宜,密切配合。

在设计园路通往大建筑时,为了避免路上游人干扰建筑内部活动,在建筑面前设集散广场,使园路由广场

过渡再和建筑物联系,园路通往一般建筑时,在建筑面前适当加宽路面,形成分支,以利游人分流。同时

园路一般不穿建筑物,而从四周绕过。在圆路的设计中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大面积绿化,

行道树可与两旁绿化种植相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就是我

们所说的夹景。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

明又一村”的意境。

三、园路铺地设计的基本方法

园路设计中可根据景观要求选择提高路面的艺术效果,将路作为景的一部分来创作。园路中用图案来衬托,

美化环境增加园林特色。长方形的空间中装饰重点在道路的两侧或对整条道路进行装饰,或强调某路的起

点。圆形、方形、十字型等形式的空间,具有向心的指向性,重点在中心。L形的空间具有转角的指引性,

也是装饰的重点。园路的铺地场地应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确定其结构和饰面,面层材料应与景观园林风格

相协调。如休息场地的地面,设计成带状图案的地面,或卵石镶嵌成各种纹样材料的选择,看是否与环境

协调,一般选用自然化、乡土化、石才、石板、天然石块、鹅卵石等在清静、淡雅、朴素的林间小道,设

计嵌草路面在草坪中点缀步行石,石的坚硬强壮的质感和草坪柔软光泽的质感相对比,从不同素材中看到

了美。健康步行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以日本枯木石山水的造园方法,将卵石铺地配

以山石和日本式的石灯既满足了居住区居民的健身休闲的目的。在园路景观设计中,运用植物材料和地形

相结合,做到疏密有致层次丰富,及园林学中所说的“疏可走马,密不容针”,形成空间开合,在有限的范

围内,利用自然条件,在景观住宅小区建设中本着“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小区内的

有限空间,实施绿化、力求营造“绿树成荫、花木扶疏、鸟语花香、缓坡清流、阳光草坪、生机盎然”的人

间仙境。

11、论述生态园林与城市园林的生态化建设

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

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

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

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运用。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

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

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运用等)

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

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

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

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

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以谋求优良的生存

环境,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

素,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

二生态园林的主要功能

生态园林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讲,主要体现在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景观方面。

(一)调节小气候

L.J.Batten认为:小气候主要是指从地面到10余米至100米高度空间内的气候,这一层正是人类生活

和植物生长的区域和空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深刻影响着小气候。

植物叶面的蒸腾运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运用。

探讨资料表明,当夏季城市气温为275C时,草坪表面温度为20°(:〜24.5℃,比裸露地面低6℃〜7℃,

比柏油路面低8℃〜20.5℃,而在冬季,铺有草坪的足球场表面温度则比裸露的球场表面温度提高4℃左右。

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运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据观测,绿地的

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10%〜20%,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

城市的带状绿地,如道路绿化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

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减低风速,发挥防风运用。

(二)改善环境质量

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有关资料表明,每ha绿地每天能吸收900kgec)2,生

产600kgO2,每ha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kgC02,生产750kg02,供1000人呼吸所需要;

生长良好的草坪,每ha每小时可吸收CO215kg,而每人每小时呼出的CO2约为38g,所以在白天如有

25m2的草坪或IOm2的树林就基本可以把一个人呼出的CO2吸收。可见,一般城市中每人至少应有25m2

的草坪或10m2的树林,才能调节空气中CO2和02的比例平衡,使空气保持清新。如考虑到城市中工业

生产对CO2和02比例平衡的影响,则绿地的指标应大于以上要求。

2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很多,主要有SO2、NOx、CI2、

HF、NH3、Hg、Pb等,在一定浓度下,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对它们具有吸收和净化能力。有探讨表明:当

SO2通过树林时,浓度有明显降低,每公顷柳杉林每年吸收720kgs02。臭椿、夹竹桃、罗汉松、银杏、

女贞、广玉兰、龙柏等都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3吸滞粉尘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由于树木有强大的树冠,

叶片被毛和分泌粘性的油脂使得树木具有滞尘运用。

4杀菌运用由于绿地上空粉尘少,从而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细菌;另外,还由于许多植物本身能分泌

一种杀菌素,而具有杀菌能力。据测定,在百货商店每m3空气中含菌量高达400万个,林荫道为58万

个,公园内为1000个,而林区只有55个,林区与百货商店的空气含菌量差7万倍。

5衰减噪声植物,特别是林带对防治噪声有一定的运用。据测定,4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

15分贝,3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6〜8分贝,4.4m宽的绿篱可减低噪声6分贝。树木能减低噪声,

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枝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而减弱。

(三)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

生态园林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使建筑“锦上添花”,把城

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

三,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一)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

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

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

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

态平衡。近年来,濮阳市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大园林道路的探索。

(二)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

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运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

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

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

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

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如濮阳地区为了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城市,降低绿化养护成本,在城区对原来栽种的喜

肥喜水、容易引起病虫害的白三叶更新为,抗旱性、抗病虫能力强,易管理、易繁殖的地被植物——麦冬。

在绿化建设中,可以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

(三)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

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

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

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荚、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运

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胡桃和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

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蕨类植物狗脊和里白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这些都是园林绿

化工作中必须注意的。

(四)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化程度或均匀度,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与

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们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各种群对

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系统愈复杂也就愈稳定。因此,在

城市绿化中应尽量多造针阔混交林,少造或不造纯林。

四生态园林建设的类型

不同的城市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等自然条件布局形式和环境状况都有不同的特点。近年来,我们对

濮阳市生态园林建设类型进行了探索:

(一)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中植物利用和配置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将景观、生态和人的心理、生

理感受进行综合探讨。

1美学原则的应用运用节奏与韵律,统一与微差,对比与协调等美学原则,采用有障有敞、有透有

漏,有疏有密、有张有弛等手法造景,富有季相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2意与形的统一强调意与形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利用植物寓意联想来创造美的意境,寄托感情。如

利用优美的树枝,苍劲的古松,象征坚韧不拔;青翠的竹丛,象征挺拔、虚心劲节;傲霜的梅花,象征不

怕困难、无所畏惧;利用植物的芳名:金桂、玉兰*牡丹、海棠组合,象征“金玉满堂”;桃花、李花象征“,

桃李满天下”;桂花,杏花象征富贵,幸福;合欢象征合家欢乐;利用丰富的色彩:色叶木引起秋的联想,白

花象征宁静柔和,黄花朴素,红花欢快热烈等。

(二)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

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是以保护城乡环境,减灾防灾、促进生态平衡为目的的植物群落。

濮阳市以生态园林理论为指导,以提高绿化生态目标和绿化效益质量为目的,根据濮阳的生产情况和环境

的污染情况选择配置了许多吸收有害气体或吸附粉尘能力较大的植物。如:垂柳、银杏。

(三)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

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是利用植物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态结构,从而利用植物的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

物质,达到增强人体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

例如:桃树、葱兰、银杏、广玉兰、桂花、蜡梅、月季;

其中广玉兰散湿风寒,许多香花树种如桂花等,均能挥发出具有强杀菌能力的芳香油类,银杏叶含有氢鼠

酸,故保健和净化空气能力较强。

(四)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

指运用植物典型的特征建立起各种不同的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中获得知识,

激发人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如:绿色庄园、濮上园等,可使游人在观赏植物的同时学习到有关植物学的不少知识;提议在有条件的

中、小学校园内普遍建立科普知识型生态园。

(五)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

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建设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发展具有经济价值的乔、灌、花、果、草、药和苗

圃基地,并与环境协调,既满足市场的需要,又增加社会效益。

(六)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

特定的文化环境如历史遗迹、纪念性园林、风景名胜、宗教寺庙、古典园林等,要求通过各种植物的

配置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环境氛围,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从而使人们产生各种主观

感情与宏观环境之间的景观意识,引起共鸣和联想。

不同的植物材料,运用其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组合、不同的布局则会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和环境气氛,

如常绿的松科和塔型的柏科植物成群种植在一起,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气氛,开阔的疏林草地,给人以开

朗舒适、自由的感觉,高大的水杉、广玉兰则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感觉,银杏则往往把人们带回对历史的回

忆之中。因此,了解和掌握植物的不同特性,是搞好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城市园林的生态化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对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的合理保护与提高,园林绿化更是在城市这个人工环境

中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是对园林植被(花、草、树木)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的合

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于是,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就成为一项关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急切任务。

现代城市园林不仅美化城市环境,为人民群众创造休憩园地,而且其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习性

也随着人居环境的恶化,显得尤为重要。

1、树立“以植物造景为主”的设计思想

众所周知:植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原始创造者。植物每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人类需要的氧气,维持碳氧

平衡;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

阳辐射热,调节小气候;利用植物,衰减噪声等作用。因此,可以说没有植物就没有人类。城市园林的生态效益,

主要取决于植物和水体的质和量;园林中的建筑、山石、道路铺装等非生物因子的生态效益,表现为负值。因

此,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应着重于全面安排园林绿地的植物构成与种植结构,力求提高植物覆盖率,多层次

地进行空间生态组合和植物配置,以提高单位面积绿地的绿化效益,提高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

在某些地方的园林建设中,大兴土木,叠石堆山,过度的建筑、山石、道路铺装等非生物因子的堆砌,不仅

提高了单位面积造价,丧失了自然之趣,更严重的是破坏了生态效益,实在是得不偿失的。

2、力口强“大树引入城市”的观念

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各种有毒气体,蒸腾水分增加空气湿度,

炎夏降低植物周围的温度,吸收噪音及吸滞粉尘等基本上全靠叶面积来完成,故生态效益与单位绿地的叶面

积成正比。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增加生态效益就增加叶面积。乔木、灌木和草坪所具有的叶面积是大不相同

的。乔木的叶面积,可达到它树冠正投影面积的20倍左右,灌木只有5〜10倍,草坪更小。因此,高大乔木的

生态效益高于灌木更高于草坪。

据有关树木产生生态效益的测算资料介绍,每公顷树木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6吨,产生氧气12吨;可吸

收二氧化硫300kg;滞尘量可达09吨,蓄水1500m3;蒸腾水分4500~7500吨。成片树林在调节气温方面,

夏季比空旷地低3℃〜5℃,冬季高2℃〜4℃,降低噪音26〜43分贝,削弱风速效40%〜60%;空气中的含菌

量减少29%〜65%。可见,树木,特别是大规格的乔木在城市生态效益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此还要特别强调保护城市大树的作用。首先,绿色植物中高大的乔木所具有的叶面积系数最大,本身净

化效率高;改善生态,气候功能显著。其次,由于城市中高大建筑的大量涌现,只有大树才能与其相匹配,使城市

景观更加壮丽。

3、增加城市园林生物的多样化

城市园林绿地生物种类越丰富,园林绿地结构越复杂,园林绿地系统也就越稳定,这符合“多样性导致稳

定性”的生态学原则。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乔木、灌木、草坪以合适的比例搭配,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上

的绿量,提高群落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城市园林生物的多样化,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审

美情趣、爱好的需要;有利于满足城市不同环境状况的需要,符合“适地适树”的原则。

4、建立完备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一般是由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街坊庭院绿地、风景旅游区

等部分组成。相对于独立的植物群落而言,其各项生态效益的发挥水平不仅由于绿地规模和植被数量的不同

而有所差异,而且也随着空间距离的加大而逐渐减弱而丧失。测定表明:由一定数量的植被所构成的绿地,其

生态效益存在一定的“影响范围”,表现为与其规模相对应的“局部性”。

在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带状绿地的联结,使园林绿地组成一个

完整的绿地网络系统,让城市与绿地融为一体,不仅对增加城市总的园林植被数量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扩大其

总体生态效益方面作用明显,而且对保持城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归结起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存在如下共性问题。

⑴重置草坪而轻种乔木受草坪热的影响

人们用草坪作为包装,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等种植草坪时过多、过滥,造成城市园林单调雷同。这样做既

不适应城市的需求,又造成养护的费工费力尤其对缺水的北方城市来讲,实为一种高度消费。由于乔木少,

遮荫、降温效果差,夏季人们在园林中漫步时无处纳凉,同时也达不到城市环境健康的目的。造成这种状

况的原因是在设计规划时忽略了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其乔、灌、草植物未能合理配置。

⑵重栽培常绿树轻种落叶林秋季落叶是落叶树木的共性。

不少地方在作城市园林树种配置时都轻视落叶树种。在选择种植的植物材料时,局限在常绿苗木范围内。

这不仅使植物配置应有的四季季相变化得不到展示,居民小区因受单一常绿树木遮挡,住房屋内采光差,

给居住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以致再次投资,费时、费财、费力。

(3)重外来树种轻乡土树种

轻视本地的有应用价值的乡土树种,不惜花巨资,从外地移植外来树种,成为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的时尚。

一些外来的大树在运输途中难免树体受伤,所以栽植后常难以成活;一些树木因不适宜环境条件,种植后

明显地显示生长不良,慢慢变成小老头树,直到死亡。重用外来树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盲目决策,盲

目攀比。

(4)重种植轻管理

轻视乡土树种的这种做法,不仅加大了城市的园林绿化的费用,而且还得不到好的效果。不少地方养护不

到位,致使园林内树形杂乱、杂草丛生,随之而来的是病虫害增多。同时,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

原本不多的城市绿地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生态效应,因而直接影响到城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这种状况

的原因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城市园林养护的重要性,管理不到位。

2)采取的对策

针对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

⑴加强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领导,挖掘当地植物资源优势,建立相应的法规体系,以法治绿。

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制定各种用途绿地的实施方法,配给足额经费,增加苗圃地。苗圃的生产应

注重培育大苗,注重对乡土树种的推广应用。城市园林绿地坚持以人为本,倾听市民的心声,既为市民创

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时又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⑵城市园林绿化应以树木为主,不能盲目泛建草坪。草坪投资大,养护费高,其消音、滤尘、防风的效果

差,综合效率远不如树木,且单一的草坪绿量不足,还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城市园林绿化不能以

草代木,泛建草坪,应选择多种种植形式,多栽生态效益高的乔木。对已建成的草坪要适量增植树木。当

前,在一些层次单调乏味,空间缺少变化的广场上,建议以乔木为主体,用地被和草坪植物作绿地的底色,

这样既可以看到开敞的空间,又能凸现夏季遮荫的效果,集自然、通透、开放于一体。

⑶选择植物科学化,种植植物形式多样化。

城市园林绿化在植物的选择上要做到科学搭配,尽量减少形成单一植物种类的群落。注意常绿和落叶树种

的搭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