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以方大集团为例12000字(论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34/0C/wKhkGWYAWn6AHDcrAAJu8u1nWBE026.jpg)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以方大集团为例12000字(论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34/0C/wKhkGWYAWn6AHDcrAAJu8u1nWBE0262.jpg)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以方大集团为例12000字(论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34/0C/wKhkGWYAWn6AHDcrAAJu8u1nWBE0263.jpg)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以方大集团为例12000字(论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34/0C/wKhkGWYAWn6AHDcrAAJu8u1nWBE0264.jpg)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以方大集团为例12000字(论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34/0C/wKhkGWYAWn6AHDcrAAJu8u1nWBE02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以方大集团为例目录一、引言 4(一)选题必要性 4(二)课题研究的基本目的 5二、文献综述 6(一)国外研究现状 6(二)国内研究现状 7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产生原因 9(一)资本市场动机 91.特殊背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特殊偏好 92.骗取上市资格动机 93.获取再融资资格动机 104.虚抬股价动机 10(二)隐瞒关联方资金占用或违规担保 11(三)借款动机 11(四)税收动机 12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手段分析 13(一)伪造凭证,虚构交易、虚构资产 13(二)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 13(三)通过关联方交易完成 14(四)设置账外账 14(五)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 14五、分析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舞弊 15(一)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15(二)方大集团财务舞弊手段 151.虚构交易 152.虚减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 163.少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17(三)方大集团财务舞弊的识别 171.现金流充裕却存在大额借款 17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利润总额相比异常 173.毛利率大幅波动,明显异常 184.与所在行业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185.管理费用激增,和营业收入不匹配 18六、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识别与防范 19参考文献 20摘要国外有安然公司、南方保健、施乐公司等财务舞弊案震惊世界;国内有银广夏、郑百文及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财务造假案等,财务舞弊案层出不穷。财务舞弊使公司的名声受损甚至有可能破产,也给广大投资者造成较大损失,同时,财务舞弊现象严重的干扰了资本市场的秩序,妨碍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于财务舞弊问题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财务舞弊问题也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资本市场是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场所,资本市场的效率就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效率,而资本市场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所接收到的信息的质量,尤其是财务信息的质量。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就如毒瘤般一直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甚至成为了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近期将平安证券卷入行政处罚重灾区的万福生科欺诈上市案。财务舞弊不仅使上市公司自身身败名裂,还严重破坏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和对整个资本市场的信心,可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即便如此,进行财务舞弊的公司仍旧是层出不穷,并没有因为其诸多危害而吸取教训,众多投资者的利益还是被不断的侵害。事实上,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问题已经威胁到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间接地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内容涉及财务舞弊的动因、征兆、识别以及防范等诸多方面。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更好的认识财务舞弊的现象,揭示舞弊旳惯用方式,寻求财务舞弊治理的措施,为制止财务舞弊发生、规范证券市场、促使经济健康运行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财务舞弊;舞弊手段;舞弊识别一、引言(一)选题必要性财务舞弊行为在各个证券市场时有发生,上市公司造假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并且侵害了投资者利益。1972年第一例财务舞弊案件从英国报出——南海公司财务舞弊案件成为第一例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公司舞弊案件,1978年英国格拉斯市银行因为董事虚假编制财务报表破产,1925年美国发生斯特恩公司舞弊案件,到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时,大量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造假行为,导致市场中虚假财务信息蔓延,这些虚假信息误导大众投资最后使得大量公司倒闭,2001年安然被爆出造假丑闻,美国开始着手深入调查,随后世通,施乐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布里斯托尔梅尔斯Squibb公司,夫人ED山公司,太阳电力公司,废物管理公司和南方保健等美国十大金融诈骗案件浮出水面。接连爆出的财务舞弊案件极大的动摇了人们对证券市场的信心,给投资者带来了难以补救的损失。随着美国市场遭遇的波折,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欧洲、日本、韩国等地资本市场,给全球经济的发展蒙上阴影。我国证券市场形成较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层出不穷。早在起步阶段就发生了深圳原野财务舞弊事件——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第一起财务舞弊案例,随之市场又相继发生了琼民源、东方锅炉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进入21世纪,证券行业监管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多的舞弊案件被发现,郑百文、黎明股份、猴王集团、麦科特、银广夏、华源制药、天一科技以及有关研究机构发布的“2005年度上市公司十大财务舞弊公司排行榜”等财务舞弊案件相继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时间最近的,2012年云南绿大地财务造假案、重庆啤酒研发疑云等在证券市场接连发生。企业的一系列舞弊行为给投资人、银行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我国证券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对分析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并且通过对比分析寻找其解决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二)课题研究的基本目的虽然说我国证券市场现在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还是非常年轻的市场,市场处于弱式有效阶段,作为重要参与者的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整体素质都是偏低的,表现为明显的非理性行为。一方面,上市公司为了各种目的绞尽脑汁进行财务舞弊;而另一方面,`投资者又对财务舞弊识别能力较差。这种状况不能产生有效的证券市场中应有的“用脚投票”现象,甚至会出现所谓的“劣市驱逐良币”现象,最终使财务舞弊成为证券市场上普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并损害了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本文试图分析总结上市公司常用的舞弊手段和如何从多角度识别财务舞弊,拟为投资者经济决策提供支持,对提高投资者的素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问题展开研究。从会计舞弊的背景及研究意义出发,归纳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原因、手段。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尝试通过解读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手段,探索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方法以及防止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对策。二、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开始出现阐述企业舞弊和反舞弊理论的文献。主要研究重点集中于分析导致公司发生舞弊行为的原因。阿尔布雷克特(Albrecht)和罗姆尼彻林顿(RomneyCherrington)(1980)研究了欺诈的特征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导致舞弊发生的三个因素。认为存在三种因素导致欺诈发生:压力(形势压力)、机会(机会犯欺诈作弊的机会)、个人品质(与个人有关)。阿尔布雷克特(Albrecht)和威廉姆斯(Wemz.Williams)(1985)发表《Fraud:Bringthelighttothedarksideofbusiness》,提出了著名的“舞弊三角”理论:即外在压力、机会和借口在舞弊发生中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末,许多学者的研究开始大量考虑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以及公司的内部组织构架,部分学者又分行业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进行了研究。Albrecht和Romney(1986)通过一项问卷调查的研宄发现,考察公司的组织结构、内部控制体系等因素都有助于识别潜在的财务舞弊。Coglitore和Berryman(1988)、Calderon和Green(1994)分别证明了分析性程序在识别财务舞弊方面的有效性。,Wiilingham和Loebbecke(1988)研究了大量的舞弊公司后发现了46个舞弊风险因素,并建立了L/W模型来识别财务舞弊的风险,他们于1989年又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Albrecht,Wemz和Williams(1995)通过研究证实:分析财务报告能够发现其舞弊的征兆,例如,收益质量的持续降低、部分异常的大额交易、关联交易因迫切需要而报告有利收益以及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高额负债或其他利益负担等问题,Persons(1995)通过建立stepwise-丨ogistic模型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Beasley(1996)选取了舞弊样本和非舞弊样本运用回归方法研究了舞弊识别问题,发现了董事会结构、审计委员会、外部董事等因素对财务舞弊的影响,Dorothy等人在1996发表的《内部控制报告和财务报告问题》中也指出审计委员会在防范财务舞弊的作用,Carcello和Neal(2000)也研究了审计委员会的结构对财务舞弊发生的影响。Spathis,Doumpos和Zopounidis(2002)也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得出:利用财务信息,尤其是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比率来判别财务舞弊是较好的选择。Green和Choi(1997)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了舞弊判别模型,认为该模型相对于分析性程序能更有效地识别财务报告舞弊,尤其是在以随机数据为样本时使用更加有效。Summers和Sweeney(1998)采用实证方法研究了财务舞弊中的内幕交易,发现内幕交易变量以及公司具体财务特征可以作为财务舞弊发生的很好的预(二)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公司财务舞弊方面的研究跟我国证券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致性,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对一批又一批的财务舞弊案件的分析研究中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关于上市公司发生舞弊行为的研究大多以其成因为切入点,主要以公司面临的财务成果方面的压力、公司整体组织框架是否完善以及是否建立了有效地内部控制、公司高层的道德素养、外部监管现状等作为财务舞弊识别的标志,并据此构建会计舞弊识别理论与方法。阎达五、王建英(2001)通过对有舞弊嫌疑的上市公司的总体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发现了其中存在的规律。刘姝威(2002)经过蓝田股份财务舞弊案件的检验,用多种分析方法证实了识别财务舞弊时分析性复核方法的有效性。杨镇澜、邓菁晖(2003)则从舞弊公司的外部股价、市盈率等方面研宄了财务报告舞弊的征兆。刘立国、杜宝(2003)选取了舞弊样本和非舞弊样本,研究了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内部控制制度并发现了规律,陈亮、王弦(2003)用同样的对照研宄方法建立了舞弊识别模型,杨清香、俞麟、陈娜(2009)也研究了董事会特征对舞弊发生的影响。方军雄(2003)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构建了线性概率模型(LPM)和Logistic模型,并且得出Logistic模型鉴别效果要优于LPM模型的结论。阮锦勤(2003)也用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16个财务指标作为研究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秦荣生(2005)从财务现象和经营现象方面研究了财务舞弊并发现了规律。朱敏(2005)研究发现多种舞弊识别模型中Logistic模型的效果最好,正确率接近80%。刘君、王理平(2006)通过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发现该模型正确判定率高达93.5%。许存兴、张芙蓉、王大江(2009)发现法人股比例和国有股比例在判别是否舞弊时起到重要作用。余玉苗、吕凡(2010)发现固定资产增长率、经营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每股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每股收益、股权集中度五个财务指标的变动对财务舞弊产生重要影响。王敏、李瑕(2011)研究发现法人股比例越高、监事会会议次数越多、当年的审计意见类型为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越容易发生财务舞弊行为,而现金再投资比率、营业毛利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财务舞弊负相关。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产生原因(一)资本市场动机1.特殊背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特殊偏好现代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企业融资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使企业面临着不同的资本成本和风险结构,如何权衡融资成本和风险以建立最佳融资结构是现代融资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总体而言,现代融资理论认为,出于融资成本和风险的考虑,上市公司再融资应首选内源融资,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外源融资中又以债务融资优先,而把股权融资作为最后的选择,这就是现代融资理论的“融资定律”。相比之下,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上述“融资定律”存在明显的冲突,即融资偏好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我国上市和拟上市公司十分偏好股权融资,甚至将股权融资视为“免费的午餐”。比如2008年伊始,净资产约为1000亿元的中国平安竟然公告通过公开增发新股融资1200亿元,而此次增发距离此前其发行A股筹资382亿元还未满一年;随后,净资产约为300亿元的浦发银行也拟通过增发新股融资400亿元,我国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如饥似渴”的现象令人叹为观止!!在此背景下,通过财务报表舞弊骗取上市资格和再融资资格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舞弊动机何红(2002)的研究指出,骗取融资资格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最主要原因,所占比例高达82.5%。,这也是我国财务报表舞弊与国外财务报表舞弊的重要差异之一。何红(2002)的研究指出,骗取融资资格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最主要原因,所占比例高达82.5%。2.骗取上市资格动机基于企业在上市之前公开披露的信息较少,投资者与内部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极为严重,通过财务报表舞弊骗取上市资格的案例屡见不鲜。在本文收集的舞弊公司中,有18家舞弊公司在上市前就开始舞弊行为,有20家舞弊公司从上市当年开始舞弊行为,有45家舞弊公司在上市后3年内开始舞弊行为,合计占总舞弊公司数的61%。一般而言,只有经营业绩较好的公司才能够获得上市资格,但如此高比例的舞弊公司在上市后短期内进行财务报表舞弊,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许多上市公司是通过财务报表舞弊骗取上市资格。湖北美尔雅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在我国特殊背景下利用财务报表舞弊骗取上市资格的典型案例。该公司在上市之前曾经风光一时,位列我国服装行业十强。地方政府本应为企业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可地方政府反其道而行之,要求美尔雅集团“以优带劣、加速扩张”。于是,在地方政府的干预下,自1991年至1997年,美尔雅集团先后兼并了7家濒临倒闭企业,付出了2.27亿元的巨额代价。随着美尔雅集团的包袱越来越重,地方政府想到了让其进股市圈钱,把本来属于地方政府的包袱转嫁到公众股东身上。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协助下,美尔雅1997年n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但从上市伊始,财务报表舞弊也如影随形。按有关领导要求,4家亏损企业被捆绑进入上市公司,由美尔雅集团承担债务及不良资产2亿多元。为了符合上市要求,美尔雅只能通过财务报表舞弊将没有任何收入和利润、负债累累的4家亏损企业被包装成盈利大户,虚增收入2.8亿元,虚增利润7342万元,虚增股本3250万股,分别约占上市公司产值、利润、股本的1/5。3.获取再融资资格动机获取上市资格仅仅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敲门砖”,面对着资本市场这一大金矿,任何上市公司都不想空手而归。在我国证券市场建立初期,对于再融资资格并没有具体的限制性规定,使得许多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也可以进行大比例的配股再融资。为了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监管部门逐渐开始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资格进行严格的要求。监管部门为配股增发资格设置刚性的会计指标门槛是为了帮助市场筛选出高质量公司,但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的配股资格要求也在相当程度上诱发了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舞弊的动机。4.虚抬股价动机上市公司股价高低与有关各方的利益密切相关。股价上涨既能够提升公司的形象,还能够提高未来的再融资金额,同时为持有公司股票的内部人带来丰厚的收益,特别是我国的特殊国情使得许多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或当地政府官员拥有大量的内部职工股。因此某些上市公司便有强烈的动机与所谓的“庄家”联手炒作股票,由上市公司发布经过粉饰的虚假会计信息,然后“庄家”乘机托市,虚抬股价。比如东方电子在1997—2001年间共计虚增主营业务收入近17亿元,同时通过高比例配送使流通股本从最初的1720万迅速增长到6亿多,利用疯狂炒作虚假财务信息和高比例配送,东方电子投入数亿资金对自身股票进行炒作,刺激股价的上扬以获利,再将炒股所获收益粉饰成主营业务收入,造成公司主业高速增长的假象,进而进一步刺激股价上扬。通过周而复始的造假行为,东方电子股价上市四年累计涨幅超过了60倍,而在其总股本中有约60%的内部职工股,因此东方电子股价飘升在一夜之间生产出了数百个百万富翁。2000年以440%的涨幅夺得当年沪深两市涨幅“探花”的银广夏事后也被证明是通过虚增利润配合庄家炒作股价。(二)隐瞒关联方资金占用或违规担保关联方的资金占用给上市公司资金的流动性带来沉重压力,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而对外担保给上市公司带来了巨大债务风险,在债务方无力偿还债务的情况下,承担连带责任的上市公司将承受债务压力或被卷入法律诉讼纠纷,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一旦某家公司出现问题必将形成“多米诺骨牌风险”,拖垮或掏空上市公司。陕西达尔曼的衰亡、数码测绘的退市、以及新疆德隆系的崩溃,都与其资金被占用和违规对外担保有着直接关系。(三)借款动机我国的证券市场仍属于新兴市场,其深度和广度不能与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相提并论,因此上市公司需要的资金仍然有很大部分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等信贷部门风险意识在不断增强,在向上市公司提供贷款时越来越注重通过财务报表数据来评估公司的偿债能力,亏损、盈利状况不佳的企业往往难以获得信贷资金。因此,为了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上市公司有动机实施财务报表舞弊。特别是对于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上市公司,为了继续在资本市场中生存下去,急需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其经营业绩往往无法符合配股增发的条件,因此银行贷款成为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在此情况下,上市公司可能不惜挺而走险,利用财务报表舞弊骗取银行贷款。典型案例包括,2001年3月的郑百文(600898)通过财务报表舞弊骗取建设银行承兑汇票111.6亿元和贷款20多亿元;加02年1月的蓝田股份(600709)通过财务报表舞弊总计骗取10家金融机构贷款达22.78亿元;号称“中华珠宝第一股”的达尔曼(600788)利用业绩造假骗贷金额超过20亿。(四)税收动机尽管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日趋分离,但应税所得额基本上仍以财务会计上的利润为基础,通过一定的纳税调整程序,将会计利润总额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率而得出的。因此财务会计上的利润,直接关系到纳税的金额与时间分布。为了能够减少或递延纳税,在其他条件保持相同的情况下,企业一般愿意选择能够报告较少盈利或将报告盈利由本期推迟至未来期间确认的会计程序或做法,甚至采用财务报表舞弊手段隐瞒或递延利润的确认。但是,税收策划动机往往会受制于其他报表粉饰动机,因为税收策划动机与财务报表舞弊的其他动机如资本市场动机、债务动机、政治动机等经常相互抵触。因此,企业最终是否选择最低限度地降低税收现值的会计政策或做法,取决于对其他报表舞弊动机的权衡和抉择。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手段分析(一)伪造凭证,虚构交易、虚构资产对于业务量多且繁杂的生产经营型企业来说,伪造原始凭证能够达到粉饰财务报表而不被轻易发现的目的。同时,由于资产就是指那些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资产的规模和质量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未来期间的盈利能力,因此很多企业通过虚构资产、将对企业不再有利用价值的虚拟资产常年挂账而不注销等手段来达到虚增资产和利润的目的。其中虚拟资产,主要包括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己经没有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已经超过受益期限的待处理财产损失和待摊费用等项目。此外,通过少计成本与期间费用虚增利润也是主要使用的舞弊手段。上市公司通常采用少计广告费、少计提折旧、费用资本化、以资金占用费直接冲减财务费用的方式达到虚减期间费用的目的。例如,2005年两面针通过少计广告费用的方式虚增利润58,326,200.70元;锦州港公司2000年及以前年度将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予以资本化,少计财务费用4,945万元,由于工程完工转入固定资产不及时,折旧计提起始月份不准确及港口设施、设备资产分类不适当等导致2000年度少计提折旧780万元,相应少计主营业务成本等780万元。(二)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整会计盈余是上市公司经常使用的舞弊手段,经常涉及的会计科目有“坏账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比如,威达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对深圳广渊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甘肃金土地农业开发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未计提减值准备;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通过费用资本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不当确认投资收益等方式,虚增该年度利润总额共计37,186,597.53元;六安华源有限责任公司在没有充足依据的情况下,冲回已计提的2004年度坏帐准备,990,037.68元和存货跌价准备774,463.83元从而虚增利润。(三)通过关联方交易完成通常,上市公司会采用以下几种关联交易来虚构利润:虚构销售业务、转让资产、受托经营、资金往来、费用分担。当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佳时,为了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可能就会利用关联方之间的资金往来虚构收入、以不合理的价格转让或租赁资产、与关联方之间达成不合理的受托经营协议、上市公司母公司替其承担相关费用或者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费用标准等舞弊手段来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如,紫鑫药业2010年、2011年通过其关联方“通化系”、“延边系”八家壳公司和两家房地产公司进行人参的自买自卖虚增收入和利润。具体是这样操作的:紫盡药业先提前预付“延边系”壳公司人参采购款,然后该笔釆购款再通过房地产公司等渠道转至“通化系”壳公司,最后“通化系”壳公司再充当采购商的角色向紫義药业购买人参,于是这笔款项又回到紫鑫药业的手中并且虚增了收入和利润。(四)设置账外账许多公司采用了设置账外账的方式进行财务舞弊,如转移帐内资金进行非法委托理财、以账外账中的资金支付成本费用、隐满债务等。例如,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期间,聚友网络控股子公司上海聚友宽频网络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宽频)向银行借款12笔共计24,000万元,期间陆续归还借款9,700万元。上海宽频对上述银行借款的取得及资金使用情况未纳入正常账务核算,而是设置了帐套名为“银行”的账外账对其进行记录。(五)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此类的手段很多,如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来虚增资产、变更或选用不当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和合并政策来虚增利润、变更或选用不当的折旧方法和存货计价方法来在不同的会计年度之间转移利润、选用不当的减值准备计提方法来虚增利润等。五、分析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舞弊(一)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大集团)于1991年12月创立于深圳,前身系深圳方大建材公司,集团总部位于深圳南山区,在深圳、南昌、沈阳建有大型生产基地,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南京、武汉、厦门等30多个城市和香港等境外地区设有子公司及分支机构,是国内知名的大型髙新技术企业。方大集团现有节能环保、轨道交通设备和半导体照明产业等三大产业体系,是我国节能减排行业的“领头羊”。方大集团在1995年10月9日改组成股份制企业,分别于1995年11月和19%年4月15日,B股和A股在深交所上市(A股代码000055、B股代码200055)。(二)方大集团财务舞弊手段1.虚构交易(1)虚构销售收入以及工程收入2001年5月至12月,方大集团先是通过伪造虚假出库单据的手段虚构对深圳恒源发展等单位销售商品交易5笔,虚增主营业务收入831.05万元(含税销售额为972.32万元),然后方大集团又通过伪造银行进账单据虚构从上述公司收回款项972.00万元。实际上,该批收回的款项中的726.16万元是由方大集团的子公司方大经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深圳恒祥经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大经发)转入,另外的245.84万元是由另一家子公司方大海跃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大海跃)转入的。而在2001年1月至11月,方大安防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大安防)也利用先虚构销售收入再虚构账款收回的手段虚增了销售收入836.07万元(含税销售额978.20 万元)。此外,2001年和2002年间,方大安防还利用在正常销售业务中多确认销售收入的手段虚增销售收入378.11万元(含税销售额442.38万元)。1997年和1999年,方大集团子公司方大装饰在为方大经发子公司江西方大新型锡业有限公司和江西方大建材装饰有限公司实施办公楼及厂房装饰工程时,虚报安装工程产值从而先后虚增工程收入2,100.36万元和837.63万元,并将其转入与方大经发的往来。2001年至2003年期间,方大装饰利用此手段累计虚增工程收入5,546.29万元,其中2001年虚增1,911.39万元、2002年虚增3,067.56万元、2003年虚增576.34万元。(2)虚构材料采购以及主营业务成本2001年5月,方大集团通过伪造材料入库单据虚构向深圳市嘉辉化工有限公司采购材料432.82万元,12月又伪造银行付款单据,虚构向供货方支付款项432.82万元,该款项实际上支付给了方大海跃。同年,该批虚假材料被结转销售,虚增销售成本432.82万元。2.虚减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1)虚减应收账款余额19,716.38万元,少提坏账准备502.73万元1996年至2001年期间,由于方大装饰当时的会计政策规定对“其他应收款”余额不计提坏账准备,所以方大装饰就利用该政策调低应收账款年末金额,从而少提坏账准备。具体做法是:年末将应收客户的“应收账款”调整为应收关联方,如方大海跃及方大经发的“其他应收款”,次年再将相关贩项予以调回。方大装饰利用此手段累计少提坏账准备502.73万元。(2)虚构收回应收账款、冲回已计提坏账准备。2003年11月,方大意德和方大安防分别通过伪造银行进账单据,虚构从北京市中安装饰安装公司和深圳市蛇口招商港湾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收回应收账款5笔和57笔共计167.00万元和298.51万元,该两笔款项共计465.51万元实际上都是从深建华辉公司转入的。同年的7月至8月,方大装饰也是用的该手段,虚构从深圳市金鹏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收回应收账款5笔共计200.63万元。上述虚构收回的应收帐款在以前年度都己经全额计提了坏账准备,因此方大集团这3家子公司通过虚构收回应收贱款、冲销己提取的坏账准备就虚增了666.14万元的利润。3.少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2001年5月,方大集团投资705.70万元设立的上海飞翼公司终止经营并进行清算,2002年12月,该公司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方大集团在2002年末仅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累计提取减值准备505.33万元,少提200.37万元。(三)方大集团财务舞弊的识别1.现金流充裕却存在大额借款方大集团2001年至2003年的货币资金和短期借款数据见下表5-1,在有着十分充裕的现金流的情况下还大规模举债似乎不太合情理,尤其是2001年和2002年,货币资金额甚至超过了短期借款额。出现这种情况就发出了其可能舞弊的信号,说明账上的货币资金很可能是虚构的或者己被挪作他用。证监会的调査验证了这一点,例如:处罚书中表明,2003年7月至8月,方大集团下属子公司方大装饰通过伪造银行进账单据,虚构从深圳市金鹏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收.回应收账款5笔共计200.63万元,实际上该笔款项并未收到。表5-1充裕的现金流和巨额贷款(元)2003年12月31曰2002年12月31日2001年12月31日货币资金298,446,517.28260,482,164.20416,193,143.00短期借款434,472,857.50247,500,000.00212,500,000.00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利润总额相比异常2003年方大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_93,633,184.31元,而2003年的净利润为9,947,294.75元。由前面的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应该是大于净利润的,而方大集团2003年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且高达_93,633,184.31元的情况下仍然产生了9,947,294.75元的净利润,不禁让人对其报表数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3.毛利率大幅波动,明显异常2002年度方大集团的销售毛利率为13.10%,同年其所属行业即金属制品业平均销售毛利率为24.10%,方大集团在行业中排最后一名(行业按照聚源二级行业分类,同行业的有中集集团、新兴铸管、华神集团、新钢股份、安泰科技、苏泊尔等公司)。而从方大集团自身来看,2001年销售毛利率为28.19%(在行业13个企业中排第七名),2002年为13.10%(在行业14个企业中排最后一名),2003年为18.97%(在行业16个企业中排第11名),金属制品业属于较成熟的行业,一般来说同一个企业的毛利率不应该有太大的波动,而方大集团在2002年的毛利率明显异常,这可能暗示着舞弊的嫌疑。4.与所在行业实际情况严重不符2002年方大集团的财务报告称:报告期内,由于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产品价格不断下滑,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主要产品盈利能力下降,本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747.39万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7.50%,实现净利润-17,338.27万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582.43%。如果是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产品价格不断下滑,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那么应该是对整个行业都有影响的,行业的盈利水平都应该大幅下降,而2000年、2001年、2002年金属制品业的平均销售毛利率为26.64%、27.45%和24.10%,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并没有像报告所称的那样大幅下降。这不能不让投资者怀疑财务数据是否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了某种调整。5.管理费用激增,和营业收入不匹配2002年的营业收入和前两个年度基本持平,但管理费用却接近以往年度的四倍,高达189,266,434.11元,其他年度管理费用一般都在五千万左右,如2001年为49,992,814.00元,2003年为58,600,071.32元。奇怪的是,如此巨额的管理费用并没有在2002年度财务报告附注中予以解释和说明,而2001年和2003年度财务报告附注中均包含了管理费用的解释说明。六、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识别与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是有迹可循的,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对外财务报表,着重关注一些财务指标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的舞弊迹象是可以预见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大多集中于多增资产、少计费用、隐瞒负债来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家庭教育的创新实践案例分享
- 电子商务直播销售模式的优势与挑战
- 2025年气管插管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学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范文
- 四川省成都市2024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 成都东部新区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 电商平台的广告营销与盈利关系研究
- 经济师基础题库含参考答案
- 中南大学《环境监测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建筑学前沿及研究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2年安徽阜阳太和县人民医院本科及以上学历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顶管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标准
- 护理团体标准解读-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
- 【基于现金流的企业财务风险探究文献综述4100字】
- TD/T 1036-2013 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正式版)
- 安全警示教育的会议记录内容
- 2024年度-银行不良清收技巧培训课件(学员版)
- 燃烧爆炸理论及应用 课件 第1-3章 绪论、燃烧及其灾害、物质的燃烧
- 装饰装修施工新工艺
- 事业单位网络安全知识培训
- 克罗恩病肛瘘诊断和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