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1_第1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1_第2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1_第3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1_第4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古代诗歌阅读

山东省枣庄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此词写于作者被主和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以首句中“甚爱"二字统摄,次句用“千丈翠奁开”之比喻,盛赞带湖景色之胜,说明了“甚爱"的原因。

B.“先生”句写面对如此美景,先生手扶竹杖,脚穿麻鞋,一日千百次绕湖徘徊,用夸张手法来表达“甚爱"的程度。

C.鸥鸟立于水边苍苔之上,“破青萍,排翠藻”,窥伺水中鱼。词人认为这是一种“痴计",心情复杂而付之一笑。

D.词人关注点从“废沼荒丘”到“明月清风",感叹人世沧桑,欢乐和痛苦相继,以栽树语作结,进一步抒发了愁情。

16.这首词和黄庭坚的诗《登快阁》都提到了鸥,请分别分析作者为何想与鸥“盟”。(6分)

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次韵元翁从王夔玉借书黄庭坚

为吏三年弄文墨,草莱心径失耕锄。

常思天下无双祖[注],得读人间未见书。

公子藏山真富有,小儒扪腹正空虚。

何时管钥入吾手,为理签题扑蠹鱼。

[注]无双祖:禅师名,诗人曾随其学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随好友元翁拜访高士王夔玉,并依元翁所作之诗的韵和用韵次序写下了此诗。

B.在第一句中,诗人自言为官多年,忙于处理公务,暗含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C.诗人说自己无暇读书,心径长满荒草,为写羡慕王家藏书丰富、渴望借书做铺垫。

D.诗人用“常思"“得读”二词,表达了自己对无双祖和曾经读书生活的深切怀念。

16.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读书、借书的渴望的?请结合最后两联简要分析。(6分)

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城南·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楼》前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了急雨来临前的景象。

B.《西楼》第三句是由写景转向抒情的过渡,同时又照应了题目。

C.《城南》前两句写春雨迅猛,池塘水满,群山高低不齐,两边山路崎岖。

D.《城南》这首诗清新隽永,婉曲蕴藉,寓意深刻,与《西楼》风格不同。

16.有人认为,曾巩这两首诗,《西楼》充满“情趣",《城南》充满“理趣”。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三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写怀①(节选)

杜甫

劳生共乾坤,何处异风俗?

冉冉自趋竞,行行见羁束。

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

万古一骸骨,邻家递歌哭。

【注】①此诗为代宗大历二年(767)冬,作者寓居夔州时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使用一个问句,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劳苦这一生存状态普天皆是的慨叹。

B.三、四句将富贵之人争名逐利的丑态与贫贱之人处处受制的窘态并提,对比鲜明。

C.诗人道出的芸芸众生的辛劳困苦,也是自己一生颠沛流离、无所寄托的真实写照。

D.本诗一改杜诗“多言事而罕及理"的特点,偏重说理,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16.明代文学家王嗣爽认为,此诗后四句“可谓达人之大观”。请简要说明“大观"的具体内容。(6分)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蚕麦①二首(其一)

苏辙

疏慵自分人嫌我,贫病可怜天养人。

蚕眠已报冬裘具,麦熟旋供汤饼新。

撷桑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

家家辛苦大作社②,典我千钱追四邻。

【注】①苏辙晚年免官赋闲在家,一家老小主要靠种地为生。②社:此处指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

登场八月,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祀土地神报谢。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诗人自认为因懒散招致别人嫌弃,但是好在上天顾怜自己家贫病苦。

B.蚕吐丝作茧冬裘已备,麦子成熟新汤饼可供食用,全诗洋溢着蚕麦丰收的喜悦之情。

C.早出采桑,拾穗暮回,诗人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务农时期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家家户户作社感谢土地神,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6.诗人曾发出议论“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6分)

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摸底质量检测(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读曹公传

黄庭坚

南征北伐报功频,刘氏亲为魏国宾。

毕竟以丕成帝业,岂能于汉作纯臣。

两都①秋色皆乔木,二祖②恩波在细民。

驾驭英雄虽有术,力扶宗社可无人。

[注]①两都:西汉都城长安与东汉都城洛阳。②二祖:汉高祖刘邦和汉世祖刘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诗人阅读曹操传记后所写,写作的侧重点放在了对曹操历史功业的赞美上。

B.诗人认为曹操虽自己未称帝,但依靠曹丕间接成就帝王之业,不能算汉朝忠臣。

C.曹操的《短歌行》与本诗第七句,分别写出他寻求人才的急切和使用人才的得法。

D.本诗中诗人从多个角度写出对曹操的认识和评价,可以看出诗人具有辩证思维。

16.请谈谈你对“两都秋色皆乔木,二祖恩波在细民"两句诗的理解,并分析其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

古代诗歌阅读

山东省枣庄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此词写于作者被主和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以首句中“甚爱”二字统摄,次句用“千丈翠奁开"之比喻,盛赞带湖景色之胜,说明了“甚爱”的原因。

B.“先生"句写面对如此美景,先生手扶竹杖,脚穿麻鞋,一日千百次绕湖徘徊,用夸张手法来表达“甚爱”的程度。

C.鸥鸟立于水边苍苔之上,“破青萍,排翠藻",窥伺水中鱼。词人认为这是一种“痴计”,心情复杂而付之一笑。

D.词人关注点从“废沼荒丘"到“明月清风”,感叹人世沧桑,欢乐和痛苦相继,以栽树语作结,进一步抒发了愁情。

16.这首词和黄庭坚的诗《登快阁》都提到了鸥,请分别分析作者为何想与鸥“盟"。(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D(词人关注点从“废沼荒丘”到“明月清风"的昔今变化,感叹人世沧桑,欢乐和痛苦总是相继变化的,却没有进一步抒发愁情,而是以栽树语作结)

16.①辛词用与鸥鸟结盟表示想与白鸥常来常往,不要再互相猜疑;期待鸥鸟能邀请白鹤一同前来。②黄诗用与白鸥订盟表示归隐之志已决,再无俗念牵挂,永诀机心。(每条3分,意对即可)

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次韵元翁从王夔玉借书黄庭坚

为吏三年弄文墨,草莱心径失耕锄。

常思天下无双祖[注],得读人间未见书。

公子藏山真富有,小儒扪腹正空虚。

何时管钥入吾手,为理签题扑蠹鱼。

[注]无双祖:禅师名,诗人曾随其学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随好友元翁拜访高士王夔玉,并依元翁所作之诗的韵和用韵次序写下了此诗。

B.在第一句中,诗人自言为官多年,忙于处理公务,暗含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C.诗人说自己无暇读书,心径长满荒草,为写羡慕王家藏书丰富、渴望借书做铺垫。

D.诗人用“常思”“得读"二词,表达了自己对无双祖和曾经读书生活的深切怀念。

16.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读书、借书的渴望的?请结合最后两联简要分析。(6分)

15.B[解析]“暗含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错,于文无据。

16.①运用对比手法表达对读书的渴望。赞美对方虽隐于山中,但因书多而为富有公子,自己身在仕途,是腹内空虚的小儒。两者对比,表达了对读书的渴望。②用谦虚的口吻、幽默的语言,委婉表达借书的渴望。诗人说可以为对方掌管藏书楼的钥匙,整理签题、清扫蠹虫,谦虚幽默,表达委婉。

【评分标准】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城南·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楼》前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了急雨来临前的景象。

B.《西楼》第三句是由写景转向抒情的过渡,同时又照应了题目。

C.《城南》前两句写春雨迅猛,池塘水满,群山高低不齐,两边山路崎岖。

D.《城南》这首诗清新隽永,婉曲蕴藉,寓意深刻,与《西楼》风格不同。

16.有人认为,曾巩这两首诗,《西楼》充满“情趣",《城南》充满“理趣”。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15.C解析:“两边山路崎岖"错误。

16.①情趣:急雨将至,诗人反而挂起帘子,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1分)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其内心的豪情,一个“卧"字,也尽展诗人的雍容气度。(2分)

②理趣;诗人将桃花,李花容易凋谢与小草青色长久相对比。(1分)暗示了这样一个哲

理:平凡的事物往往有更强的生命力。(2分)

(意思对即可)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三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写怀①(节选)

杜甫

劳生共乾坤,何处异风俗?

冉冉自趋竞,行行见羁束。

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

万古一骸骨,邻家递歌哭。

【注】①此诗为代宗大历二年(767)冬,作者寓居夔州时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使用一个问句,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劳苦这一生存状态普天皆是的慨叹。

B.三、四句将富贵之人争名逐利的丑态与贫贱之人处处受制的窘态并提,对比鲜明。

C.诗人道出的芸芸众生的辛劳困苦,也是自己一生颠沛流离、无所寄托的真实写照。

D.本诗一改杜诗“多言事而罕及理”的特点,偏重说理,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16.明代文学家王嗣爽认为,此诗后四句“可谓达人之大观"。请简要说明“大观”的具体内容。(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B(理解错误。此二句意为“人们竞相奔趋,便处处为名利所累,陷入羁束,失去自由"。)

16.(6分)①看轻贵贱,不艳羡高贵,身处卑贱也不悲伤;②看淡贫富,不追求富有,身处贫穷也自感满足;③看透生死,坦然面对,不以生喜,不以死悲。(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蚕麦①二首(其一)

苏辙

疏慵自分人嫌我,贫病可怜天养人。

蚕眠已报冬裘具,麦熟旋供汤饼新。

撷桑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

家家辛苦大作社②,典我千钱追四邻。

【注】①苏辙晚年免官赋闲在家,一家老小主要靠种地为生。②社:此处指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

登场八月,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祀土地神报谢。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诗人自认为因懒散招致别人嫌弃,但是好在上天顾怜自己家贫病苦。

B.蚕吐丝作茧冬裘已备,麦子成熟新汤饼可供食用,全诗洋溢着蚕麦丰收的喜悦之情。

C.早出采桑,拾穗暮回,诗人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务农时期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家家户户作社感谢土地神,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6.诗人曾发出议论“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6分)

15.B

解析:“全诗洋溢着喜悦之情"错误。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从注释和诗歌

内容看,全诗感情既有苏辙对自己在仕宦中认为被嫌弃的自嘲,又有贫病之忧,还有劳动的辛

苦。

16.政令繁多对百姓劳作没有任何帮助,风调雨顺才是对百姓最大的帮助。(意思对3分,

重点词语能译出2分,基本抄句子1分,只引用0分)

作者通过实地劳作表达出对政令繁多的不满和怨愤(1分,或对政令繁多无益百姓的慨

叹),农人早出采桑露水湿足,捡拾麦穗日暮方归,劳动原本就非常辛苦(1分),希望风调雨顺表

现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和渴望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