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一)[基础素养练]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毋吾以也 B.异乎三子者之撰C.然则废衅钟与 D.技盖至此乎B[A项,“以”同“已”,止;C项,“与”同“欤”,语气词,表疑问;D项,“盖”同“盍”,何,怎么。]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①比(等到)及三年②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B.①明(视力)足以察秋毫之末②百姓皆以王为爱(仁爱)也C.①吾与(赞成)点也②其言不让(谦让)D.①乃中(合乎)《经首》之会②族(众)庖月更刀,折也B[爱:吝惜,舍不得]3.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吾一日长乎尔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C.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D.百姓皆以王为爱也C[例句是介词,因为。C.介词,因为。A.动词,用、做。B.介词,用。D.动词,认为。]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端章甫A.曾皙后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C.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D.而刀刃者无厚A[例句是名词作动词,戴着礼帽。A项,是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C项,形容词作动词,远离。D项,形容词作名词,厚度。]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童子六七人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C.依乎天理,批大郤 D.未尝见全牛也A[A项,古义:少年,不到20岁的人;今义:儿童。B项,古义:用来推及到;今义: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和。C项,古义:生理上的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D项,古义:没有曾经,不曾;今义:没有尝试过。]6.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居则曰:“不吾知也。”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D.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C[C是介宾短语后置,其余三句均是宾语前置。]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名丘,字仲尼,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一书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B.孟子名轲,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一书记录了孟子的言行,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C.“庠”和“序”,指的是地方开设的学校,也用来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D.“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其中的“庖”指职业,“丁”是姓。D[“丁”是人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若论“才情”,庄子之“才”自古至今为天下公认,(①),则自古以来庄子基本被视为对世间无情之人。庄子思想因其深刻性以及对社会现实__甲__的批判,在历史上曾受到一些误解。到了清代,一些学者透过庄子看似冷漠无情的处世态度,认识了庄子的真实心境。乾隆年间学者胡文英在《庄子独见》中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他认为庄子对于人世间的态度,是“热肠挂住”与“冷眼看穿”__乙__。对于世间,庄子既是“热肠挂住”,(②)?根本原因在于庄子的救世主张与当时的儒家思想不同。儒家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__丙__地规劝君王实行仁政、德治,希图以此救世。而在庄子看来,这样救世无异于“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是根本行不通的。庄子在《至乐》篇中用一则故事,假托孔子之口,批评了儒家试图通过提倡仁政、德治来救世的主张,(③):救世的根本方法在于“救心”,让人们归心“大道”。所谓大道,就是道家所说的天地万物的根本之道。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解析]甲处语境是指庄子思想对社会现实很深刻的批判,所以应该用成语“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现比喻见解、议论、分析、刻画很深刻。乙处语境是指是“热肠挂住”与“冷眼看穿”同时具备,所以应该用成语“兼而有之”。兼而有之:指同时具备、占有几个方面、几种事物。丙处语境是指儒家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善意的耐心地规劝君王,所以应该用成语“苦口婆心”。苦口婆心:善意的耐心地劝导某人。[答案]甲:入木三分乙:兼而有之丙:苦口婆心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句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运用对比。用冷眼、是非不管与热肠、悲慨万端分别作对比,凸显了庄子外表冷漠无情,内心火热、不能释怀的形象特点;“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句式整齐,节奏感强,音韵和谐。[答案]①对比。用冷眼、是非不管与热肠、悲慨万端分别作对比,凸显了庄子外表冷漠无情,内心火热、不能释怀的形象特点;②句式整齐,节奏感强,音韵和谐。1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①空,前句说庄子之“才”,此句应说庄子之“情”,后文说“自古以来庄子基本被视为对世间无情之人”,所填句应为启后句,故可填写“但就‘情’而论”之类的句子。第②空,此句照应上文“是‘热肠挂住’与‘冷眼看穿’”,句后“根本原因在于庄子的救世主张与当时的儒家思想不同”解释的是“冷眼”的原因,该句为问句,可填写“为何却又‘冷眼看穿’”之类的句子。第③空,句后为具有解释说明作用的冒号,而后句“救世的根本方法在于‘救心’,让人们归心‘大道’”阐释的是庄子在写《至乐》时,包含了救世主张,故可填写“同时表明了自己的救世主张”之类的句子。[答案]①但就“情”而论②为何却又“冷眼看穿”③同时表明了自己的救世主张[综合素养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材料一:襄子围于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曰②:“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孔鲋,孔子八世孙。1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韩非书eq\x(A)云夫子eq\x(B)善之eq\x(C)引eq\x(D)以张本eq\x(E)然eq\x(F)后难之eq\x(G)岂有eq\x(H)不似哉?CEG[解答此题,可结合语意和固定结构进行断句。从语意上看,“韩非书云”的意思是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其后应跟说的内容,结合材料一《韩非子·难一》中的“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韩非书里记载的内容,应作“云”的宾语,“韩非书云夫子善之”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材料一中韩非先引用孔子的观点,然后加以批驳,这就是“引以张本”,“然后难之”,故“引以张本”后应断开。从固定结构上看,“岂……哉”为反问句式,其前应断开。]1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B[B项,“与……中的‘劝’词义不相同”错误,“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是“鼓励、劝勉”的意思,和文中的“劝”词义相同。D项,现代汉语中“诬蔑之辞”指以捏造事实来诋毁别人名誉的话。]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C[“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错误,根据材料二中的“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可知,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争取民众信任的是“好事而穿凿者”,而非“世人”,选项扩大范围。]1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骄侮”(高傲轻慢)、“唯”(只有)、“是以”(因此,所以)、“先”(以……为先)](2)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一隅”(一小部分,一个方面)、“审”(仔细考察)、“信”(真实)]15.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材料二中的“韩非书云……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可知,子鲋批驳韩非书云“夫子善之”是欺诈之言,由“何以明其然?”引出子鲋批驳韩非“实诈”的事实依据。根据“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这一时间上的梳理,以及“此先后甚远”的总结可知,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子鲋便是用这一事实依据来批驳韩非的。[答案]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能对此表达意见。[参考译文]材料一: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中,晋阳解围后,他奖赏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是受赏者中功劳第一的。张孟谈说:“晋阳城突围的事,高赫没有大功劳,现在却在受赏者中功劳排第一,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城被围一事上,我的国家形势危急,社稷危亡啊。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善于奖赏啊,赵襄子!奖赏一个人后天下做臣子的都不敢失礼了。”有人说:孔子不懂得什么叫善于奖赏。善于赏罚的,(使)百官不敢超越自己的职权,群臣不敢失掉君臣的礼节。主上设置了有关法令,而臣子没有奸诈的想法。像这样,就可以叫作善于赏罚了。赵襄子有君臣关系密切的恩泽,执行着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的法令,如果还有高傲轻慢的臣子,这是赵襄子失去了处罚的原则。做臣子的,参议政事并且有功劳的就奖赏。现在高赫仅仅因为不高傲轻慢,赵襄子就奖赏他,这就奖赏错了。所以说:孔子不懂得什么叫善于奖赏。材料二:陈郡有个叫武臣的,对孔鲋说:“韩非确立法度,他和孔子不同的言论太多了。我常常探究他们言论的内涵并比较他们所做的事,发现它们历久不变、长久流传,在遏制奸邪、劝勉行善方面,韩非未必是错误的,孔子未必是全部合适的。像韩非那样的人,也是当代的圣人了。”孔鲋说:“如今世人说到高的一定要说达到了天的顶点,说到低的必然要说深渊。那些喜欢多事而且喜欢穿凿附会的人,一定会引述经书中的话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援引圣人的话来显示自己贤明,他们想以此取得愚昧民众的信任从而使自己的学说有所依托。就像诸子的书,里边的道理都是这样。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武臣说:“好。”孔鲋说:“从前赵、韩一起吞并知氏,赵襄子进行奖赏,首先奖赏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然后才奖赏有功劳的臣子。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孔子认为赵襄子奖赏得好’,引用孔子的话来为自己的观点张本,然后非难孔子的说法。(韩非书里说的和孔子的意思)怎么会有不同呢?然而实际上是欺诈之言。用什么来证明我说的是对的呢?我的祖先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去世,到哀公二十七年荀瑶和韩、赵、魏三家讨伐郑国,遇到陈恒(率齐国军队救郑)而返,那时孔子去世已经十一年了,而晋国四卿都还在世。再往后到鲁悼公十四年,知氏才灭亡。这两件事情前后相隔很远,而韩非(在书里)公然将两件事情合为一件来说,竟然没有惭愧之意。由此可见世上有这么多好事之徒,都是韩非的罪过。所以我因此对韩非这样的小道沉默不言,对诸子的学说堵住耳朵不听已经很久了。但是你立起很短的表来计量天的高度,竖起寸长的手指来测量深渊,在大道上蒙昧而不能醒悟,相信胡说妄言而怀疑圣人,这当然不是我所希望的。”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材料一: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数非能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党有庠,于乡有序,于国有学,于教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度,几杖有铭,盘杆有戒。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而非其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动于四体,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故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选自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有删改)材料二: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选自欧阳修《琴说》,有删改)1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段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既eq\x(A)而eq\x(B)学eq\x(C)琴eq\x(D)于eq\x(E)友eq\x(F)人eq\x(G)受eq\x(H)宫eq\x(I)声eq\x(J)数eq\x(K)引eq\x(L)久eq\x(M)而eq\x(N)乐eq\x(O)之eq\x(P)不eq\x(Q)知eq\x(R)其eq\x(S)疾eq\x(T)之eq\x(U)在eq\x(V)体eq\x(W)也GLP[“既而学琴于友人”中“于友人”是句子的后置状语,正常语序是“既而于友人学琴”,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应该从“友人”后断开,选G;“受宫声数引”是指学习内容,“宫声数引”是“受”的宾语,在“引”后面断开,选L;“久而乐之”是学琴时间长了内心的感受,“久”是“乐之”的状语,“乐之”是动宾结构,后面应该断开,选P。]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意思相同。B.五礼,古代的五种礼制,文中指古代汉族礼仪总称,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C.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与“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意思相同。D.治,在本文指“医治、治疗”;与“举地千里,至今治强”的“治”意思不同。A[A.错误。“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乐》。B.正确。C.正确。“谨庠序之教”句意:注重乡校的教育。D.正确。医治、治疗;安定。句意:没有医治好。/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开端论述古学者在学六艺时并非只关注其一,而是注重多方交融,如在学习礼乐中学习射御等。B.材料一中先贤们的几案、手杖上刻有铭文,器皿上铸有戒条,乘车、行走、宴请时都有琴瑟之音的伴随。C.材料一题为“听琴”,作者化实为虚,着眼于义理之阐述,语言质朴自然,可谓别开生面之作。D.材料二中,欧阳修开头描述自己以琴养心疗疾的经历,又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C[“作者化实为虚”理解错误,材料一作者由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谈论琴声,可见是化虚为实。]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书法不是能纵笔就可以了,还应当能辨别它的体式并都能做到通达其中的意蕴。(2)(让年轻人)为人正直而温和,宽容而谨慎,性情刚正不阿而不暴烈,态度磊落而不傲慢。20.曾巩和欧阳修都谈到了音乐的作用,但两人的观点并不相同?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曾巩认为音乐不仅仅能够祛除不良习气,还可以用来矫正一个人偏狭的性情,然后使他们进入中正的状态。②欧阳修认为音乐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遣忧郁,散发幽思,往往感动人心,极为深切。[参考译文]材料一:古代求学之人对于六艺,射要能做好射箭之事,还应当擅长那些作揖谦让的礼节;御要能做好驾驭车马之事,又要擅长那些策马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省本溪市2024-2025学年初三中考全真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江阴山观二中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化学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青岛39中重点达标名校2025年初三5月基础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5年第一次中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牡丹江市阳明区2024-2025学年数学三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查生物试题含解析
- 代收款委托合同协议书范例
-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2025年五下数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 食品油购销合同范本
- 高铁采购合同成为国内外市场的桥梁
- 乙方和甲方对赌协议书范本
- 《跨境直播运营》课件-海外社交媒体电商直播
- 2024-2030年中国企业NAS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申报表
- 光伏区电气设备安装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表
- 封口费的合同
- 【小型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14000字(论文)】
- 初中生劳动教育实践研究课题(3篇模板)
- 汽车设计(第6版) 课件全套 闵海涛 第1-9章 汽车总体设计、离合器设计 - 制动系统设计
- 田径运动会各种记录表格
- 保密技术管理岗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