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两套)_第1页
部编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两套)_第2页
部编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两套)_第3页
部编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两套)_第4页
部编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两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题序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运用(29分)1.根据注音将相应的汉字写在田字格中。(4分)濠liáng()tiáo()鱼两bìn()修mù()伐xīn()选贤jǔ()能ɡuān()寡孤独伯乐xiàng()马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选贤与能B.才美不外见C.然后能自反也D.系向牛头充炭直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B.亦若是则已矣(这样)C.大道之行也(主干道)D.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食之不能尽其材/林尽水源B.策之不以其道/不足为外人道也C.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道之行也D.虽有嘉肴/虽有千里之能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B.可怜/身上衣/正单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故/人不独/亲其亲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礼记》,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B.韩愈,字退之,宋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5分)(1)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______。(2)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4)《送友人》中,表现“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却又借马的鸣声来寄托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名著阅读。(4分)(1)《名人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姓名),贝多芬在生命最后写出了不朽的名曲《__________》。(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主人公____________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____________、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被誉为“生活教科书”。9.综合性学习。(6分)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源流追踪】(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______________;“(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________________。(2分)(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2分)①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百姓疾苦声。(郑夑《墨竹图题诗》)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行世间】(3)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41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4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0.文中画线句子在诗里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二是烘托出诗人__________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____________的伟大胸襟蓄势。(2分)1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8分)北冥有鱼《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1)志怪者也____________(2)去以六月息者也____________1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作者是怎样描写大鹏的形象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9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马说》)【乙】《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节选自《汉书》)【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故虽有名马卷卷有爷名B.安求其能千里也安知鱼之乐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年且九十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7.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甲】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根据【甲】文和【乙】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甲】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段【乙】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强调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3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④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庶几:差不多。④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20.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不如丘之好学也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不知其善也____________(2)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____(3)其此之谓乎____________(4)今人可不勉乎____________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故曰:教学相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甲、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都和什么有关?有什么不同?(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文,完成题目。(7分)魏甄琛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①执烛,或时睡顿,则杖之。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若读书,执烛即不敢辞,今乃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②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许,假书研习,闻见日优。【注】①苍头:仆役,仆人。②向京:来京。2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则杖之____________(2)今乃围棋日夜不息____________25.给下列句子断句。(只断一处)(1分)琛怅然惭感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颇以弈棋废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从废弈向学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甄琛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习作展示(50分)28.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要求: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叙事完整、清晰,有适当的人物描写。可结合时代背景,恰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不少于600字。(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你看到我的快乐,就像庄子看到了鱼。你不是庄子,我不是鱼。上述诗句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阐述观点。要求: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答案第六单元检测卷1.梁鲦鬓睦薪与矜相2.C(A.“与”同“举”,推举;B.“见”同“现”,表现;D.“直”同“值”,价格)3.C(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4.D(即使;A.竭尽/尽头;B.正确方法/说;C.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5.B(可怜/身上/衣正单)6.C(A.《礼记》是儒家论著;B.韩愈为宋代人;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7.(1)而伯乐不常有(2)其翼若垂天之云(3)零落成泥碾作尘(4)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8.(1)罗曼·罗兰欢乐颂(2)保尔(保尔·柯察金)十月革命9.(1)人人平等(或君民同视,平等对待)博爱、仁爱(或慈善、体恤)(2)示例:爱亲人,爱他人,爱民众,爱万物(或亲亲,仁民,爱物;或血缘之爱,人际之爱,物我之爱)(3)示例:开展“仁”文化思想宣讲活动(或开展讲述古代“仁”人逸闻轶事活动,开展关于“仁”脉相承小论文征集活动,举办“‘仁’在身边”故事会,举行“仁”文化经典朗诵活动等)。10.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11.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了秋雨的细密连绵,侧面表现诗人凄苦的生活。12.(1)记载(2)离开13.当它用力鼓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14.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15.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16.B(怎么、哪里;A.有名的/名字;C.犹,尚且/将近;D.通晓/中空)17.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18.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意思对即可)19.①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③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意思对即可)【乙译文】《诗经》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说:“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些都是实话呀。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传》上说:“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英才。20.(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不如/丘之好学也21.(1)好(2)勉励(3)大概(4)勤勉,努力22.(1)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2)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23.都和学习有关。甲文:教和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一半;乙文:做学问不进步就会退步(或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开阔眼界,出门学习)。【乙译文】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仍要广泛地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探究考察,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那就是不学而见识浅薄的人,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勤勉努力吗?24.(1)用杖打(2)却,竟然25.琛/怅然惭感26.(他)因特别喜爱下围棋浪费了很多时间。27.知错能改、迷途知返。【译文】北魏的甄琛应试秀才来到京都,(他)因特别喜爱下围棋浪费了很多时间,通宵达旦都不停止,让仆役给他执掌蜡烛照着下棋,仆役有时困倦到了极点,打起瞌睡,他便用杖责打他。仆役说:“郎君辞别父母来京都进取做官,如果因为读书,差我替你执掌蜡烛,我当然不敢推辞,但现在你却日夜不停下围棋,这难道是你来京都的原意吗?”甄琛听了感到很惭愧,于是(开始悔改),到赤彪跟前去借书研习,从此学问一天比一天长进。28.略。第五单元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告诫(jiè) 弥漫(nímàn)霎时(shà)推推搡搡(sǎnɡ)B.虔诚(qián) 蠕动(rú) 蜷卧(quán)接踵而至(zhǒnɡ)C.翌日(yì) 灼热(zhuó) 俯瞰(kàn) 沟壑(hè)D.草甸(diàn) 蘸到(zhàn) 渠水(qú) 翡翠(fěi)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寒噤 迂回 前呼后拥 怒不可遏B.蜿蜒 演绎 穿流不息 厉厉在目C.缭绕 妩媚 轻歌曼舞 纷至沓来D.闸口 硕大 亭台楼阁 五彩斑斓3.根据句意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________入砚池中,被________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________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________进了渠中。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A.掺 蘸 摆 投B.混 蘸 摆 投C.混 蘸 挂 没D.掺 蘸 挂 没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B.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C.由于几日来连续的强降雨,街道都已经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D.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眉山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6.根据所提供的情境按要求表达。(6分)2017年8月9日晚,“中国横渡第一人”张某经过36个小时奋战,成功横渡兴凯湖,完成了人类不间断畅游最长淡水湖的挑战。(1)你作为一名中学生,请给张健发条短信,向他表示祝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假如你是××学校派出的小记者,对张健进行采访,你该怎么说?(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前不久,媒体报道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将为感谢公安部门而送的锦旗上的“捍”错写成了“撼”,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5分)(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代表故宫博物院向社会致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说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谈一谈你的看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44分)(一)阅读《壶口瀑布》选段,回答问题。(14分)黄河在这里由宽变窄,由高而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8.对下列句子的表达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②黄河在这里由宽变窄,由高而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③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④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A.说明 描写 记叙 议论B.记叙 抒情 记叙 议论C.记叙 抒情 抒情 描写D.说明 描写 抒情 议论9.作者为什么说壶口“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作者想通过描写壶口瀑布的壮美和柔美,表达怎样的心声呢?(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请谈谈我们中华民族哪些事例能体现出黄河的这种个性。(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三峡之秋①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现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②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③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④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⑤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轮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⑥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过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这一天,正是中秋。12.三峡秋天总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文中摘要填空)(2分)13.本文在写法上随着时间的推进而转移观察点并选择富有特征的典型景物,多角度表现三峡之秋的各自情态。请你根据选文填空。选文描写三峡秋天的早晨、中午和下午的景色,分别突出了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多角度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14.“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这句话意思是()(3分)A.月亮出现的时间不确定,估计不准。B.山太高,挡住了月亮,看见时,它和山崖贴得那样近。C.作者一时没有注意看,月亮很快便升到了山顶。15.指出文中第③、④、⑤自然段加点的三个代词所指代的是什么?(6分)(1)“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它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叶子时期的梅①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②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我后悔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我忽略了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我记得,它长在一丛丁香的身旁。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落尽,丁香的叶子我同样分辨不出。我是多么无知。③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不然,我就不必再费周折。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零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留连驻足的行迹。都被风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泥土啊,你什么都知道,可你什么也不告诉我。后来,我发现了枝头残存的花穗,虽已干枯,但我认得那细小的模样就是丁香。找到了丁香,也就找到了默然的梅。④可爱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但我还是找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脸吗?叶子是你的衣裳吗?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⑤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从深春到晚秋,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⑥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⑦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开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梅花,“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⑧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绝不是这样!我不怀这样的心思来看它。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