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美术基础 课件 第3章 色彩构成_第1页
实用美术基础 课件 第3章 色彩构成_第2页
实用美术基础 课件 第3章 色彩构成_第3页
实用美术基础 课件 第3章 色彩构成_第4页
实用美术基础 课件 第3章 色彩构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美术基础三、色彩构成3.1色彩要素色彩构成3通常我们将色彩的构成要素分为三类:色相、明度、纯度,俗称“色彩三要素”。我们日常所能看到的颜色都是这三种要素综合构成的结果。色彩构成3.1色彩要素3色相的含义“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里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红、白都是对颜色色相的表述。色相是色彩的容貌、相貌,是色彩构成的首要因素,也是色彩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准。3.1.1色相要素色彩构成3.1色彩要素3色相的表述中国色在命名时,通常就是根据色相的差异来指定对应的类别名称。如海棠红、蕈紫、景泰蓝、翠绿,这里的红、紫、蓝、绿就是颜色的色相。这些名称不仅能展示出色彩的类别与特征,还可以引发联想,让我们在脑海中形成美好的画面。中国色中的色相表述色相的表述色彩构成3.1色彩要素3色相数值色相的表述色彩构成3.1色彩要素3HSB色彩模式就是基于色彩三要素构成的,其中H代表色相。色彩构成3.1色彩要素3色相的作用色相是色彩相互区别的首要标准。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所能制作的颜色越来越多,对颜色的研究也越来越科学化与标准化,还根据色彩色相之间的关系制成了标准色环。色相除可以区分颜色,表示相貌之外,还可以引发联想与想象。色相的差别色相的作用:区分颜色色彩构成3.1色彩要素324色色环色环中相邻位置的色相之间具有相同的属性,而相对位置的色相则具有明显的对比与矛盾性。风景照片色相的作用:引发联想色彩构成3.1色彩要素3调整色相后的照片色彩构成3.1色彩要素3明度的含义在色彩学中,明度是指颜色的明亮程度。调色时在颜色中加白或加黑就是对色彩明度属性的改变。3.1.2明度要素色彩构成3.1色彩要素3明度的表述中国色在命名时有时也包含表示明度的字词。如淡蕊香红、暗玉紫、粉团花红、墨紫,其中的淡、暗、粉、墨就是对色彩明度的描述。中国色中的明度表述明度的表述色彩构成3.1色彩要素3明度数值明度的表述色彩构成3.1色彩要素3在HSB色彩模式中,B代表明度含量的百分比。色彩构成3.1色彩要素3明度的作用明度具有较强的独立性,通过对明度的调整可以获得丰富的层次感与空间感。西方的素描与中国的水墨画都是通过明度的变化来塑造对象的。中国水墨画有“墨分五色”之法,即通过水和墨的调和使墨色呈现不同浓淡、干湿的变化。《母亲肖像》(作者:AlbrechtDürer)明度的作用色彩构成3.1色彩要素3《螃蟹图》(作者:齐白石)墨分五色明度的作用色彩构成3.1色彩要素3

《虾图》局部

《虾图》(作者:齐白石)色彩构成3.1色彩要素3纯度的含义在色彩学中,纯度专指颜色的纯净程度,有时也被称为鲜艳度或饱和度。在调色时,混合后颜色纯度的高低与参与混合颜色的占比和数量有关。3.1.3纯度要素色彩构成3.1色彩要素3纯度的表述中国色的命名有时也含有表示纯度的字词。如艳红、烟红、隐红灰,其中的艳、烟、灰就是对该色纯度的描述。中国色中的纯度表述纯度的表述色彩构成3.1色彩要素3纯度数值纯度的表述色彩构成3.1色彩要素3在HSB色彩模式中,S代表纯度含量的百分比。色彩构成3.1色彩要素3纯度的作用纯度可以吸引人的注意,营造色彩氛围,影响观者情绪。通常纯度越高,色彩越鲜明,视觉刺激性越强;反之,纯度越低,色彩就越柔和,视觉刺激性就越弱。插画原图纯度的作用色彩构成3.1色彩要素3纯度降至50%纯度降至0莫兰迪的作品纯度的作用色彩构成3.1色彩要素3调色后的效果设计讨论中国色中的色彩要素从色彩命名、色彩视觉、色彩应用等方面出发研究中国传统色中的色彩三要素。通过搜集资料、阅读文献、小组讨论等步骤,整理色相、明度、纯度在中国色中的表述方式及其与色彩视觉之间的关系。讨论成果:研究报告(图文并茂)讨论建议:可以结合色彩典故、色彩视觉及其应用案例进行研究。设计实践色彩要素渐变设计以色彩要素的变化过程为主,分别进行色相渐变、明度渐变、纯度渐变的设计与制作。设计成果:色彩推移设计作品设计要求:①作品表现形式不限,手绘或计算机辅助设计均可;②色彩要素渐变过程流畅合理,用色清晰准确,具有视觉美感。3.2色彩混合色彩构成3色彩混合是研究颜色融合与色彩生成的规律。大家在绘画时都有过混色经历,这种利用颜料所进行的混色,在色彩学中被称为色料混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混合形式,如色光混合、中性混合。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色光混合的含义

1666年,牛顿的色散实验让我们知道太阳光可以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色光。此后的研究中,又进一步发现这七种色光可以混合产生白光。这种以光为元素的色彩混合形式就被称为色光混合。3.2.1色光混合牛顿色散实验色光混合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色光混合的特征在1861年,麦克斯韦(JamesClerkMaxwell)通过重叠对齐的方法用红、绿、蓝单色滤镜与幻灯片,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在“三种基本颜色理论”之上,通过数学方法推导确定了红、绿、蓝是色光混合的三基色。第一张彩色照片色光混合特征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色光混合的特征在色光混合模拟中,等量的红光与绿光混合,会产生明亮的黄光;等量的绿光与蓝光混合,会产生明度更高的青光;等量的红光与蓝光混合,会产生比红色明亮的品红光;而红、绿、蓝三种色光等量混合则会产生白光。在色光混合时,混入的颜色越多,明度越高,由此色光混合也被称为加色混合。色光混合模拟色光混合特征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色光混合的应用RGB色彩模式就是以色光混合原理为基础来生成颜色的。名称中的RGB分别是红、绿和蓝的英文缩写,代表色光三基色。在RGB色彩模式中,每一种颜色都有一个相对应的RGB强度值,数值范围为0~255。RGB色彩模式色光混合应用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色光混合的应用色光混合原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所应用。例如,电视显色、夜晚灯光秀、舞台灯光设计、庆典光影表演等都是以色光混合为基本原理来显示或混合生成颜色的。夜晚灯光秀色光混合应用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庆典光影表演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色料混合的含义人类对颜色的使用由来已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就利用赤铁矿进行染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染料的制作、提取、混合的技术、工艺、理论知识也更加丰富与精进。这种以物质性染料为基础所进行的色彩混合方式就是色料混合。3.2.2色料混合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色料混合的特征物体之所以能显色是因为物体对光谱中的色光进行了选择性的吸收及反射的结果。不同颜色的物体所吸收的色光也是不尽相同的。例如:白色物体反射了白光中的所有颜色;红色物体则吸收了绿光与蓝光,反射了红色单光;而黄色物体则吸收了蓝光,反射了白光中的红光与绿光。当这些反射光射入视网膜时,可以刺激视锥细胞发生兴奋,然后通过神经通道传入视觉中枢,最终在大脑中生成相应的色彩感觉。物体显色原理色料混合特征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色料混合的特征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研究,人们最终确定青、品红、柠檬黄这三种颜色为色料混合的三基色。等量的青色与品红色混合,会产生明度偏低的蓝色;等量的品红色与柠檬黄色混合,会产生低明度的红色;等量的青色与柠檬黄色混合,会产生比基色明度低的绿色;当青色、品红色、柠檬黄色等量混合,则会出现黑灰色。在色料混合时,混合的颜色越多,反射的色光就越少,混合而成的颜色就越灰暗,因此色料混合也被称为减色混合。色料混合模拟色料混合特征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色料混合的应用CMYK色彩模式就是以色料混合原理为基础来调配颜色的。名称中的CMY分别是青色、品红色和柠檬黄色的英文缩写,同时由于三基色混合后无法产生纯粹的黑,所以添加颜色K,代表黑色。CMYK色彩模式中每一种颜色都有一个从0至100的比例值。CMYK色彩模式色料混合应用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色料混合的应用色料混合原理不仅应用于绘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常见。例如,喷墨打印的墨盒由青色、品红色、柠檬黄色和黑色这四种颜色组成。除此之外,在印刷、印染、喷绘领域也可以见到色料混合的影子。彩印墨盒色料混合应用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布料印染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色彩混合。不同于色光混合与色料混合,中性混合并不是将颜色真正地调和在一起,而是通过颜色刺激所形成的视觉混合。其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继时混合与并置混合。3.2.3中性混合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继时混合大家玩过陀螺么?当陀螺高速运转时,表面上的颜色会产生融合,旋转速度越快融合效果就越明显。当陀螺旋转停止时,表面的颜色又会恢复到初始状态。这种由于颜色高速运动,反射光快速交替作用于视网膜上,从而在视觉系统内自然产生的混色形式就被称为继时混合。在继时混合时,混合后的颜色色相与色料混合的结果相似,明度则是参与混色的所有颜色的平均值。而颜色所占面积则相当于色料混合中的占比与强度,会直接影响到混色结果。黄与红继时混合继时混合特征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在黄色与红色继时混合中,当黄色所占面积与红色相近时,会产生橙色;当黄色面积明显小于红色时,会产生橙红色。红与蓝继时混合继时混合特征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红色与蓝色的继时混合会根据面积的不同产生紫色或蓝紫色。多种颜色继时混合继时混合特征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多种颜色的继时混合则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灰色。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并置混合19世纪后期,新印象主义通过对光与色的研究,对传统的绘画技法进行了变革。在绘画时通过小笔触,将各种纯色颜料铺满画面,从远处看时这些色点在眼睛里融合,形成区域上的视觉混色。这种由于小色块的密集并置而导致的在视觉系统内自然产生的视觉混色形式就被称为并置混合。《大碗岛上的星期天下午》

(作者:GeorgesSeurat)并置混合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并置色格马赛克壁画《伊苏斯之战》并置混合应用色彩构成3.2色彩混合3马赛克壁画就是利用并置混合原理构成的。设计讨论橙色、紫色的数值以色光混合、色料混合原理为基础,通过分析色彩混合规律分别推算出橙色与紫色的RGB与CMYK数值。讨论成果:橙色与紫色数值讨论建议:以混色原理为基础,从橙色与紫色的成色过程出发,分析其色彩数值。设计实践陀螺配色设计以继时混合原理为基础,设计指尖陀螺的配色方案。设计成果:陀螺配色创新设计要求:①产品表现以手绘为主;②配色方案多于2种,且制作出实物模型;③在静止与运动状态下,产品颜色具有明显差异,且视觉变化丰富。3.3色彩体系色彩构成3五色体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色彩体系——五色体系。在战国时期,将阴阳五行与五色相对应,形成五行五色体系。在《尚书•虞书•益稷》中:“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孙星衍疏:“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出於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由此可见,这里的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这五种颜色。3.3.1中国传统色五行五色体系五行五色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汉魏时期的语言分类中,就形成了“五色”的明确分类方式。三国《广雅》对汉魏时期颜色词进行了整理,以青、赤、黄、白、黑归纳这一时期若干常见的颜色词,将其一一纳入五色之下。《广雅》卷八《释器》:碧、缥、绀、缲、绿、緅、葱、苍,青也;丹、彤、朱、赩、纁、绛、騂、赪、赫、缇、赭,赤也;斢、驔、黈、、䵍、黅,黄也;皔、皛、皙、皢、皑、的、皏、皦、㓗、皭,白也;黝、黦、黯、䵳、黶、黸、早、涅、元、儵、淄、墨、卢、黧、黬、黥、泑、黚(黔)、獹、鬒、黰、蝇、玈,黑也”。

《礼记•玉藻》的间色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除五正色之外,还有五间色。在《礼记•玉藻》中有:“衣正色,裳间色。”的陈述,孔颖达在疏解时说:“不正谓五方间色也,绿、红、碧、紫、骝黄是也”。而《文选•别赋》李善注引《环济要略》中则记有间色有五:绀、红、缥、紫、流黄也。《环济要略》的间色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艺术作品用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所用颜色也各具特色、绚丽多彩。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汉代的黄釉、绿釉,唐朝著名的唐三彩,汝窑经典的天青色釉,永乐时期盛行的甜白釉,清代的粉彩、珐琅彩等都体现出色彩的繁盛与华美。半山型彩陶双耳罐陶瓷色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唐三彩刻花卉纹三足盘汉绿釉划花水波纹双系陶壶 汝窑天青釉洗陶瓷色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明甜白釉玉壶春瓶雍正款窑变釉弦纹瓶乾隆款珐琅彩花卉纹瓶雍正款胭脂水釉粉彩花蝶纹碗 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艺术作品用色敦煌石窟跨越千年,汇聚各种流派与技法,其壁画造像与用色更是绚丽多姿极具特色。十六国时期,佛教刚传入中原,其壁画用色多受西域影响,以土红色为底,配以石青、赭、白等色;西魏之后,壁画内容受当时审美的影响,色彩趋于雅致,底色转为白色;至隋唐时期,壁画技艺发展至顶峰,石青、朱红、赭石、藤黄等颜色的分染与运用,使整体色调华丽鲜明、色感更加丰富;而两宋时期,用色则多以浅淡的蓝、绿、白色为主,清新淡雅。壁画用色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都督夫人礼佛图》(莫高窟第130窟盛唐) 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艺术作品用色2005年,中国丝绸博物馆以历史档案为基础,从乾隆时期的宫廷丝织品出发,开始推演重建清代宫廷染织色谱、染色原料及染色工艺。目前,科研人员采用红花、苏木、靛青、槐米、姜黄等天然染料已经科学地重建了25种色彩。服饰用色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秋香色缂丝五彩云蝠金龙吉服袍料上25种颜色的重建中国传统色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部分传统红色部分传统黄色中国传统色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部分传统绿色部分传统蓝色中国传统色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部分传统紫色色彩构成319世纪初,美国艺术家阿尔伯特·孟塞尔(AlbertH.Munsell)发现当时所用颜色立体存在变化不均匀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孟塞尔做了大量的实验与研究,最终以色彩三要素为坐标,以色彩视知觉为基础,对颜色进行了重新排列,构建出孟塞尔色立体及其相对应的《孟塞尔颜色图谱》。3.3.2孟塞尔色系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孟塞尔色立体孟塞尔色立体是以色彩三要素为基础进行色彩排列。明度轴贯穿中心,白色明度最高位于顶端,黑色明度最低位于低端;色相环位于最外围,类似于球的表面;纯度则是由外表面到中心轴的垂线。孟塞尔色立体构架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孟塞尔色立体孟塞尔色相环是以红(R)、黄(Y)、绿(G)、蓝(B)、紫(P)五色为基色,再将其两两混合,产生YR、GY、BG、PB、RP五种间色,这十种颜色就构成了孟塞尔基础色环。孟塞尔基础色环孟塞尔色立体:色相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孟塞尔全色环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孟塞尔色立体孟塞尔色立体的明度被分为11个等级,其中0为最低明度的黑色,10为最高明度的白色,中间为不同明度的灰色。孟塞尔色立体的纯度轴线由外围色环向明度轴线垂直过渡。不同色相的颜色能够达到的最大纯度等级也各不相同。例如,正红色的纯度等级最高为14级,正蓝紫色的纯度等级最高为12级,因此形成了外表面参差不齐的立体形态。孟塞尔色立体红色剖面孟塞尔色立体:剖面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孟塞尔色立体剖视图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孟塞尔色系颜色标注在孟塞尔色系中,每一种颜色都有一个独有的标号用以标注颜色。无彩色系的颜色是在其明度等级前加大写字母N,如白色是N10,黑色是N0,不同明度的灰分别是N9、N5、N3等。有彩色系的颜色以色相、明度、纯度的顺序进行标号的。例如,5R4/14号色,其中5R表示色相是5号正红色,4表示明度等级为4级,14表示纯度等级为14级。色彩构成3NCS是NaturalColorSystem的简称,也被称为自然色彩系统。NCS最早完成于1979年,以德国生理学家赫林(E.Hering)提出的四原色理论为基础,其他颜色则是根据与四原色、黑、白的相似程度来排列的。3.3.3NCS色系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NCS色立体NCS色相环以红、黄、绿、蓝四色为基色,将色环分为等大的4个象限,每一象限又等分为10个等级,其中每个等级的颜色都根据其与基色的关系进行标注。NCS色立体中还有两种标尺:明度标尺与纯度标尺。明度标尺表示某颜色的含黑程度;纯度标尺则表示某颜色的纯度含量。而黑度与纯度均被等分为100阶。同时,在NCS色系中,颜色的含黑度、纯度含量与含白量相加的总值等于100。NCS色环NCS色立体:色相、等色面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NCS等色相三角形Y30R就表示该颜色位于Y-R象限,并且从黄色开始向红色移动30个等格。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NCS色系颜色标注在NCS色系中,无彩色系的颜色以含黑度加字母N为基础,范围从0500-N(白色)到9000-N(黑色)。有彩色系的标注方式则以含黑度、纯度含量、色相标号为基础。NCS中的颜色标号NCS颜色标注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S1040-Y90R,前缀S表示是NCS第二版中的色样,10表示含黑量是10%,40表示纯色含量是40%,Y90R是色相标号。色彩构成3PCCS是PracticalColorCoordinateSystem的缩写,也被称为日本色研配色体系。不同于其他表色系,PCCS色系以色调调和为目的将色彩三要素与色调相结合,是一种实用较强的配色体系。3.3.4PCCS色系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PCCS色立体PCCS色相环以心理四原色红、黄、蓝、绿为基础形成24色基础色环,每一种颜色都有一个以字母和数字混合的标号。PCCS色立体将明度分为18个等级,把最高明度的白设为9.5,最低明度的黑设为1.0。PCCS色系的纯度被分为9个等级,且进行等距过渡。PCCS基础色环PCCS色立体:色相、等色面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PCCS剖面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PCCS色调PCCS色调图是按照色立体的基本构架完成的。最右端是纯色色调;从纯色向左上方延伸是加入不同比例的白色所构成的明清色调;从纯色向左下方延伸则是加入不同比例的黑色所构成的暗清色调;中间部分则是在纯色中加入不同比例的灰色,所形成的中间色调。PCCS色调图PCCS色调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PCCS色调在PCCS中每种色调都有其对应的名称。鲜艳色调,纯度最高,颜色常给人以活泼、醒目、刺激的感觉。而从强烈色调到明灰色调,颜色越来越灰亮,有肃静、淡雅的效果。从明亮色调到淡色调,颜色越来越明亮,有清冷、轻柔的效果。从强烈色调到灰色调,颜色越来越灰暗,有朴素、暗淡的效果。从深色调到暗灰色调则颜色越来越暗沉,给人以肃穆、深沉、阴暗之感。PCCS色调名称PCCS色调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PCCS色彩标注在PCCS色系中,每一种颜色都有一个唯一的标号。无彩色系的颜色以字母N加明度等级为基础,如N-4.5,N-8.0,N-9.5。有彩色系的颜色以色相、明度、纯度组合为基础。以8:Y—8.0—9S为例,8:Y表示色相标号,8.0表示明度等级,9表示纯度等级。色彩构成3CIE是国际照明委员会的缩写。为了进一步便于色光的测量、交流和客观评价,CIE规定了包括测量、基本数据和计算方法的标准,称为CIE标准色度系统。1931年CIE制定了“CIE1931RGB色度系统”和“CIE1931XYZ色度系统”。3.3.5CIE色度系统色彩构成3CIE1931XYZCIE1931XYZ色度图中,红色波段位于色度图的右下角,绿色波段在左上角,蓝色波段在左下角,形成一个马蹄形。马蹄形边上各点代表380nm的紫色到780nm的红色之间所有的纯色光。标准色彩系统的马蹄形是由三维曲线组合而成的。我们看到的色度图其实是标准色彩系统在平面上的投影。3.3.5CIE色度系统CIE1931XYZ色度图

CIE色度系统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CIE色度系统应用根据行业与领域的不同,CIE系统应用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色彩标准,其中最常见的是sRGB、DCI-P3、AdobeRGB色域。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CIE色度系统应用绘图软件中的Lab色彩模式是依据1976年的CIELAB颜色空间制定的。Lab模式中的L参照颜色空间中的明度轴线,表示从纯黑到纯白的明度分量;ab参照颜色空间中的色度面,表示颜色分量,其中a分量表示从红色到绿色的范围,b分量表示从黄色到蓝色的范围。CIE色度系统的应用色彩构成3.3色彩体系3Lab数值设计讨论设备显色差异为什么同一张图片在不同设备显示的颜色会有差异?从设备型号、色彩标准、显色范围出发,分析不同设备间存在色差的原因。讨论成果:分析报告(图文并茂)讨论建议:从实践出发,先观察不同设备显色差异,再进行研究讨论。设计实践色立体明度变化制作以孟塞尔色立体的基础色环及明度分级为基础,制作基础色环的明度变化步级表。设计成果:明度步级表设计要求:①明度变化符合色立体建构规律,等级分布合理,色彩设置准确;②建议用计算机软件辅助制作。3.4色彩搭配色彩构成3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常常需要进行多种颜色的搭配与组合,如房间的布置、衣服的穿搭、PPT的制作、广告页的设计等。经过长时间的实践,逐渐总结出一些常用的配色技巧和规律,主要包括色相配色,明度配色和采集配色。色彩构成3统一效果配色统一效果配色强调色相间的一致性,在色相配色时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同一色相配色和邻近色相配色。统一效果的色相配色,其色相相似性极高,有利于色彩间的融合及画面的协调,但对视觉的刺激性与吸引力较弱。3.4.1色相配色同一色相配色色相配色色彩构成3.4色彩搭配3同一色相通常是指表色系中属于同一等色面内的颜色。这类颜色间的差异多由明度和纯度的变化形成。邻近色相配色色相配色色彩构成3.4色彩搭配3邻近色相是指在色环中位置相邻的色相。这类色相组合搭配时,色相间的统一性强烈,差异性微小。色彩构成3适度效果配色适度效果是指色相间的统一与对比程度比较平衡恰当,是常用的配色方法。在色相配色时主要包括两种形式:类似色相配色和中差色相配色。类似色相配色色相配色色彩构成3.4色彩搭配3类似是指大致相像。以24色色环为例,通常是间隔45°左右的色相。这类色相共同使用时,色相差别适度,色调和谐。中差色相配色色相配色色彩构成3.4色彩搭配3中差是指中度差异。以24色色环为例,通常是间隔60°~110°的色相。这类色相进行组合时,色相区分明确且视觉效果丰富,既有差异又不失和谐。色彩构成3对比效果配色对比效果配色强调的是色相间的矛盾与对照性。在色相配色时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对照色相配色和互补色相配色。对照色相配色色相配色色彩构成3.4色彩搭配3对照是指对立参照。以24色色环为例,通常是间隔110°~165°的色相。这类色相进行组合搭配时,色彩特征更加凸显,颜色活跃,刺激性较强。互补色相配色色相配色色彩构成3.4色彩搭配3互补色相通常是互不包含。以24色色环为例,通常是间隔180°的色相。这类色相进行组合搭配时,色相鲜明并相互排斥,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色彩构成3明度配色是指以颜色的明度差异为主进行的配色。根据明度等级、明度对比的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基调与效果。3.4.2明度配色色彩构成3明度等级根据颜色的明暗程度,通常将其分为三个等级: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以孟塞尔色系为例,7至10级之间的颜色通常属于高明度范畴,这类颜色明度高、色感纯净、光感较强。4至6级之间的颜色通常属于中明度范畴,这类颜色明度比较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温和自然。0至3级之间的颜色通常属于低明度范畴,这类颜色明度低、光感弱,昏暗朴素。3.4.2明度配色明度等级明度配色色彩构成3.4色彩搭配3色彩构成3明度对比明度对比是由明度间的差异形成的。根据差异程度的不同,明度对比主要分为三种强度:长调、中调与短调。长调对比明度配色色彩构成3.4色彩搭配3长调通常是指明度等级相差5级以上的颜色对比。这类明度组合明度反差较大,明快清晰,层次分明。中调对比明度配色色彩构成3.4色彩搭配3中调是指明度等级相差3至4级的颜色对比。这类明度组合差异自然适度,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平稳协调。短调对比明度配色色彩构成3.4色彩搭配3短调是指明度等级相差3级以内的颜色对比。这类明度组合等级相近,差异微弱,层次模糊。色彩构成3配色形式在明度配色中,为了便于实践将明度等级与明度对比相结合,形成了9种配色形式,分别是高明度等级与对比强度相结合的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中明度等级与对比强度相结合的中长调、中中调、中短调;低明度等级与对比强度相结合的低长调、低中调、低短调。高明度基调明度配色色彩构成3.4色彩搭配3高明度基调的三种配色以高明度区域颜色为主,画面光感强烈,色感轻柔。高长调配色通过强烈的明度反差使低明度颜色突出并形成焦点;高中调配色颜色明快清晰;高短调配色由高明度颜色组成,画面色感朦胧。中明度基调明度配色色彩构成3.4色彩搭配3中明度基调的三种配色以中明度区域颜色为主,颜色稳定自然。中长调配色为最低明度或最高明度颜色,对比比较明显,颜色明朗,具有力量感;中中调配色对比适中,颜色清晰协调;中短调配色由中明度颜色组成,颜色含蓄沉着。低明度基调明度配色色彩构成3.4色彩搭配3低明度基调的三种配色以低明度区域颜色为主,颜色深沉厚重。低长调配色通过低明度与高明度颜色的对比形成局部色彩的刺激性与爆发性;低中调配色颜色差异适中、庄重朴素;低短调配色由低明度颜色组成,颜色寂静、沉闷、昏暗。色彩构成3采集配色是一种以生活中的优秀配色方案为素材,进行色彩搭配设计的方法。变化万千的大自然、优秀的民族文化、异国的风俗建筑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配色的素材。在具体运用时,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色彩收集、色彩归纳、色彩重构。3.4.3采集配色色彩构成3采集收集在配色之前,我们先要将优秀的配色方案收集起来,形成资料库。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写生、摄影、临摹、剪贴。色彩构成3色彩归纳色彩收集好后,我们要对素材中的色彩与配色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具体包括色彩的种类与数量、色彩的用量与比例、色彩的位置与关系、色彩的统一与对比关系等。这种分析归纳的过程也是一个观察、挑选、概括的过程。色彩归纳色彩归纳色彩构成3.4色彩搭配3色彩构成3色彩重构色彩重构是在前期色彩收集、色彩归纳的基础上,将配色运用到新作品中的过程。根据目的与创新程度的不同,将重构方式分为三种:移植重构、变调重构、情调重构。移植重构色彩重构色彩构成3.4色彩搭配3移植重构是指将原素材中的配色关系直接转移到新作品中。重构后作品所用色彩、色彩位置、用色比例都与原素材高度相似。这种重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素材的配色特征和配色美感。变调重构色彩重构色彩构成3.4色彩搭配3变调重构是指根据设计需求在重构时有目的地挑选颜色,并对原素材中的配色比例与空间位置进行再设计的重构方式。变调重构打破了原素材中用色比例、位置的限制,使重构后的画面具有新意,效果更加丰富。情调重构色彩重构色彩构成3.4色彩搭配3情调重构是指参考原素材配色风格所进行的“神似”重构。重构后的画面用色比例及位置与原素材差异明显,但其色彩风格与意境表现趋于相似。这种方法需要设计者对素材中的色彩美感与配色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新。设计讨论色彩调和技法研究以色相配色中的对比效果配色为基础,从案例分析、资料查找、设计实践等方面,寻找对比色相的配色协调技法。讨论成果:研究报告(图文并茂)讨论建议:在讨论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总结相关技法。设计实践传统丝织品采集配色以清代丝织品为素材,运用采集配色的方法进行色彩的重构设计。设计成果:色彩重构作品设计要求:①重构作品尺寸大于20cm×20cm;②色彩归纳技法运用合理,色块标注明确,数量多于8种;③重构后的作品内容完整,配色协调,展现出原素材的色彩美感。3.5色彩感知色彩构成3色彩除能引发视觉反应外,还会引发人的知觉反应,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会左右我们的感知判断与心理情绪,有些属于直接的刺激,有些需要间接联想,甚至涉及文化、信仰、社会环境等。色彩构成3视认性视指视觉,认指辨认、辨识。视认性通常是指在远距离或复杂环境中,信息与色彩的可读取程度。经过大量实践发现,视认性与色彩间的差异密切相关。通常主体色与背景色、环境色差异越大,视认性越强,相关内容与信息越容易被人辨识。3.5.1色彩视觉感知色彩视认性:色相差异视认性色彩构成3.5色彩感知3色彩视认性:明度差异视认性色彩构成3.5色彩感知3色彩视认性:纯度差异视认性色彩构成3.5色彩感知3色彩构成3诱目性诱是指吸引,诱目是指色彩引人注意的属性。经过大量实践发现,色彩的诱目性与色彩的色相、纯度密切相关。在多彩的环境中,波长长的色光穿透力强、吸引力高;波长短的色光穿透力弱、吸引力低。同样,纯度越高的色彩越鲜艳,刺激性越强,诱目性也会相应增强。色相与纯度的诱目性诱目性色彩构成3.5色彩感知3色相诱目性诱目性色彩构成3.5色彩感知3色彩的诱目性还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色彩构成3同化性同化是指不相似或不相同的事物逐渐变得相似或相同的现象。在现代色彩学中,同化是指因周围色彩的影响产生的色彩视觉感知的偏移。色相同化同化性色彩构成3.5色彩感知3纯度同化明度同化色彩构成3残像效应由于视觉的强刺激与视觉疲劳所形成的图像残留就被称为残像效应。在色彩学中,残像效应并不是图像的简单残留或复制,而是形成颜色补偿,即原素材的颜色会转化为其补色或对比色。残像效应色彩构成3.5色彩感知3蓝点残像黑白残像色彩构成3温度感温度感是指由色彩所引发的人们对色彩的冷暖感受。通常能引起人们温暖感受的色彩被称为暖色,能引起人们寒冷感受的色彩被称为冷色。色彩的温度感主要取决于色彩的色相要素。除色相外,色彩的温度感还会受周围其他颜色的影响。3.5.2色彩知觉性冷暖色系温度感色彩构成3.5色彩感知3浅黄色与黄绿色浅黄色与橙黄色以黄红为中心的大半个色环的色彩属于暖色系,以蓝色为中心的小半个色环的色彩属于冷色系,冷暖色系交互处的绿色系与紫色系,是没有明显温度感的中性色系。色彩构成3重量感色彩的重量感是指由色彩所引发的轻重感觉。经过长期实践发现,色彩的重量感与明度密切相关。一般而言,明度较高的色彩光感强烈,让人感觉轻盈;明度较低的色彩光感昏暗,让人感觉沉重。重量感色彩构成3.5色彩感知3重量感色彩构成3空间感色彩的空间感包括由色彩引发的远近、前后、上下、膨胀收缩的感受。从色相要素而言,暖色系的色彩给人以前进、膨胀的感觉,而冷色系的色彩则给人以后退、收缩的感觉。从明度要素而言,淡、浅、高明度的色彩会给人以向上、前进的感觉,暗、深、低明度的色彩给人以下沉、后退的感觉。从纯度要素而言,鲜艳、高纯度的色彩给人以前进、靠近的感觉,灰暗、低纯度的色彩给人以后退、远离的感觉。空间感色彩构成3.5色彩感知3空间感色彩构成3软硬感色彩的软硬感是指由色彩引发的柔软、坚硬的触觉感受。这一属性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要素。有彩色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