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5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目标:学习地理的意义教学过程与方法:意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探究法,参与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课本第一页的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讲授新课:揭开地理之“谜”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请同学讨论后提出来。总结后再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地理知识与应用1、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学生活动: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2、地理与生产建设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让学生读一读“荷兰的风车”,提问①荷兰人为什么筑坝围堤,与海争地?②发明抽水风车的目的是什么?=3\*GB3③荷兰的“风车日”是哪一天?鼓励学生:虽然现在还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些问题,通过认真学习地理课,认真钻研地理知识,就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些地理之谜了。以此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地理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上进心。3、地理与风土人情在教学中,利用课件向同学们展示各地的风土人情,并归纳出风土人情指的是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运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等多方面。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自然风光,不同的风土人情。总结: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地理有关,生产建设,工业,农业也与地理知识有关,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经济,政治,体育等也与地理知识有关。让学生读一读“阿拉伯人传统服装与地理环境”,提问:=1\*GB3①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哪里?=2\*GB3②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气候炎热干燥,降水很少)=3\*GB3③阿拉伯人为何身着宽大的白色长袍,头戴头巾?三、布置作业:课本第2页的活动,提到贝贝和玲玲,他们是在北京夏令营认识的,你参加过夏令营,或者其他形式的旅游,都去过哪里?那些地方有什么东西令你印象最深刻?板书设计: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其它其它地理风土人情生产建设日常生活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第1课时)教材目标:1、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各种途径,知道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2、对获得的地理信息,通过对比,进行分析、综合,探究其特征与成因,思考其相互关系,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其相互关系,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尝试组织筹划一次地理野外旅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重点: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教学难点:1、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尝试组织一次地理野外旅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在第一节课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学习地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讨论法,实践练习教学媒体:地理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习了第一节,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身边有很多地理知识,这些地理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究,去分析,学习地理的方法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相信大家会有收获1、学会看地图从身边事入手引入新课:同学们,假期中我们经常要到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旅游,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准确知道每一个景点的位置,设计一条既经济又实用的路线,最好有一份什么?二、讲授新课:我们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介绍“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强调地图的意义,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自己举出不同的地图种类、类型。1、学会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过渡:除了会看地图以外,要学好地理还需要有其他的方法,比如: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等。2、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思考:如果有一次野外旅行会发生什么事情,有什么需要准备?三、布置作业试着绘出学校的平面图,说明要求。板书设计:会看地图不同的地图种类、类型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第2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八个基本方向,掌握八个基本方向的符号,位置关系。知道在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了解在有指向标或经纬线的地图中,方向如何表示。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通过实践学会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对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知道在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了解在有指向标或经纬线的地图中,方向如何表示。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1、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2、通过实践学会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对照。教学方法:读图法,实践法教学媒体:地图,指南针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作业,虽然学生画的都是同一所学校,但是各不相同,为什么?如果一个从未到过我们学校的人拿着你们的地图,能找着北吗?在地图上怎样才能表示出正确的方向?二、讲授新课在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并不是一概的上北下南,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指向标指的方向是北,根据正北再确定其他方向在较为特殊的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线纬线确定方向。过渡:既然知道了在图上怎样表示方向?则我们画的学校平面图上怎样表示呢?要使图的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还必须知道怎样辨认实际中的方向,并学会怎样在地图中标注方向。三、总结:辨别方向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指向标辨别法,二是经纬网辨别法,三是一般辨别法。四、课堂练习:完成P8活动:确定地平面的方向。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判断家,村里的祠堂,商场等场所的方向。板书设计:在一般的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指的方向是北,根据比再确定其他方向。在较为特殊的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线纬线确定方向。用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和手表等确定方向。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第3课时)教学目标:掌握比例尺的定义,了解比例尺的几种表示方法和换算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熟悉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及详略关系的比较了解图例和注记的含义教学重点:1、掌握比例尺的定义和公式2、熟悉图例和注记教学难点:熟悉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及详略关系的比较教学方法:讲解法,实践练习法教学媒体:地图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地图上的方向二、引入新课:当我们拿着我们画的图时,可以看出到哪里去,后该往那里走,但是走多远呢?三、讲授新课:利用学生所熟悉的分数来讲比例尺,总结归纳比例尺的定义公式。反复练习加深印象,通过分数的性质引出比例尺的大小(分子不变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四、举例练习:利用不同的地图观察总结地图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当图幅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如何测量距离计例尺,以及如何利用比例尺量算距离也需要反复练习。五、总结归纳: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六、布置课后作业任选一张旅游地图,设计一条游览路线,沿路线读出方向、图例、比例尺等各要素。板书设计:1、比例尺(1)、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2)、分母比例尺表示实际范围内容越大越小越大越粗略越小越大越小越详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目标: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2、知道地球的大小。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教学重点: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教学难点: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请学生讲述中国古代“盖天说”与“浑天说”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二、讲授新课: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的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地球有多大: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歌诀帮助记忆: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六三七一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出示讨论题: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从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列举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三、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方法归纳: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四、布置作业: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第二节认识地球(第2课时)教学目标: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教学重点: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教学难点: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地球的真实形状描述: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地轴,两极。二、引入新课: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很不规则,在日常生活运用时往往比较麻烦,因而人们常把它化简成为理想化的正球体模型,我们用的地球仪就是这样。三、了解地球仪展开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了解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地轴是一个假想轴。四、完成经线和纬线的表格(表格见板书设计)五、观察地球仪的转动演示地球自转,介绍以右手指示地球仪转动方向:面向赤道(上北下南)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六、达标反馈指导学生上黑板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七、方法归纳:注意观察,多看地球仪,认识和领会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这些基本点及线的重要性,辨认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辨别东经和西经的区别。九、板书设计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轴是假想轴(2)南极S,北极N(3)、纬线和经线经线纬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圆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形状半圆圆长度一样长赤道最长,南北极最短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特殊线0度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极圈分布规律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数值越来越大,0度经线以西为西经,数值越来越大并在180度东西经重合赤道纬度是0度,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逐渐增大,到南北极点为90度半球划分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第三节认识地球(第3课时)教学目标: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或根据方位确定未知点。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地理方法。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教学难点:经纬网定位,读图能力的培养。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在黑板上绘制经纬网图,复习经纬线知识。1、经纬网:由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2、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二、师生互动举例说明,经纬网可以确定位置,它对军事、航海、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用经纬网定位,绘出经纬度,让学生找位置,绘出位置,说出经纬度。三、完成P25页活动题四、方法归纳:运用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多动脑,多动手,在过程中学习地理,在地球仪的经纬网上确定方向和任何一点的位置,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五、板书设计利用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确定位置小地球仪的制作世界的海陆分布(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前面几节课讲的是“地球”,为什么叫“球”,讲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从今天起我们来研究一下“地球”的“地”,为什么叫地球呢?二、创设情境:我们叫地球叫的很习惯,顺理成章,但是有人却偏偏认为,叫“水球”才合理,为什么呢?总结:通过看图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色调的,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广袤的海洋。三、海洋与陆地的分布四、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为两个半球,海陆分布情况如何?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五、陆地与陆地的差别,海洋与海洋的差别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大洋:海洋的主体部分,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海:海洋的边缘部分,靠近大陆,面积小,深度浅海峡:沟通两大海洋的狭窄水道六、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顺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七、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板书设计:1、地球,水球2、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大陆,岛屿,海峡,大洲,大洋,海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轮廓,分布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掌握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2、进一步熟悉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3、逐步养成阅读地图的习惯教学重点:1、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2、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3、阅读地图习惯培养教学难点: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总结上节课所学内容情况二、引入新课: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从亚欧大陆包含亚洲和欧洲两个大洲入手讲解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三、讲授新课引导学生读图找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观察里海和黑海,区分他们的本质差别(湖,海),观察图2-22四、亚洲与非洲、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引导学生得出亚洲与非洲之间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五、北美洲与亚洲,南极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之间的分界线北美洲与亚洲之间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六、大洲与大洋的位置关系太平洋被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亚洲环绕大西洋被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所环绕印度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非洲所环绕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所环绕七、作业利用地图册,填充图册等反复练习八、板书设计亚洲与非洲、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北美洲与亚洲,南极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之间的分界线大洲与大洋的位置关系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4、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教学重点: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总结作业情况二、引入新课:我们在地球上主要生活在陆地上,而我们生活的陆地,比如我们周围,有上坡有下坡,整个陆地表面并不像海平面则平,有很多高低起伏。三、讲授新课:1、地形就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2、相对高低: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3、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4、五种陆地基本地形海拔高度(米)平原:<200高原:>500山地:>500坡度较陡丘陵:<500相对高度<200盆地:中间低,四周高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了解海底地形四、课堂小结:利用板书中间知识点,强调读书,学习的方法五、课后作业布置阅读“世界地形图”从中找出世界著名的高原,平原,盆地,山脉,熟读名称,记清位置六、板书设计陆地地形海拔,相对高度五种基本地形类型海底地形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3、能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4、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教学重难点: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①海拔,②相对高度,③五种陆地基本地形,④世界之最2、引入新课要了解地形,就要有工具,立体的地球仪不常见,沙盘模型更少见,而且都不便于携带。所以人们就研究出一种把地形表现在平面当中的方法地形图3、讲授新课一、地形图1、等高线:在陆地上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就叫等高线。2、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绘制成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二、海底地形1、等深线,2,大陆架,3、大陆坡,4、海沟,5、大洋中脊三、世界两大山脉带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①东岸:北美洲—落基山脉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最长山脉)合称:科第勒拉山系(最长山系)②西岸: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①喜马拉雅山脉(亚洲)(最高山脉),珠穆朗玛峰(最高山峰)②阿尔卑斯山脉(非洲)3、课堂小结4、课后作业:布置反复看图板书设计:学看地形图地形鸟瞰图,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制作原理,看色规律,优点,缺点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3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3、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2、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一、组织教学(提问):等高线,世界两大山脉带二、引入新课三、讲授新课学看地形图1、看图名通过图名了解地图的类型,位置,范围2、看方向复习前面所学知识3、看比例尺进行实际量算4、看图例(1)等高线的读数颜色的深浅陆地上随着海拔的升高,颜色由绿色系过渡到黄色系再过渡到红褐色系,绿色越深,海拔越低,越趋向于黄色,红色,颜色越深海拔越高。海洋用蓝色表示,蓝色越深,海底越深(2)等高线的分布(疏密)颜色的多少等高线越密集,地面起伏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地面越平坦(3)等高线的走向判断当等高线圈闭,出现的地形区,山地的走向等山地的各组成部分①山峰:(山顶)山的最高处②山坡:陡坡—等高线密集处,缓坡—等高线稀疏处③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鞍部:两山峰之间的地方陡崖:(悬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5、课堂小结6、布置作业第四节海陆变迁(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方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2、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星海湾新旧图片的对比,探究星海湾的变化二、讲解新课1、海陆在变迁①通过实例研究海陆在变迁②演示海陆变迁的动态效果,探究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③地壳变动④海平面升降⑤人类活动2、海陆怎样变迁大陆漂移假说①通过拼合游戏,研究怎样寻找大陆相连的证据②通过对各种证据的筛选和“大陆漂移假说”的演示,使学生掌握并会运用这一假说解释一些现象③阅读魏格纳的故事3、学生质疑4、小结板书设计:第四节海陆变迁海陆在变迁,地表形态变化海陆怎样变迁大陆漂移假说第四节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知道火山好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初步学会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重点:大板块示意图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教学难点: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在上节课里我们学习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有谁能来说一说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内容呢?二、总结学生的答案过渡三、板块构造学说1、显示P35图2-48“六大板块示意图”及4道题2、小结四、海洋生成和发展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海洋都会经历一个生成和发展的阶段。五、过渡:我们刚才说到,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而地壳的活跃,就造成了地表的火山地震。六、火山和地震分布与板块的关系提问:我国为什么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七、细讲地震讲述:世界平均每年发生大约500万次地震,则,是不是每一次地震都象我们刚才看到的地震破坏性则大呢?地震前兆和进行防震教育八、小结本堂内容板书设计:第四节海陆变迁三、板块构造学说1、地球岩石圈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2、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目标: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原因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教学准备:资料,图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时至今日,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考察,发现在宇宙中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惟有地球,她像天使一般精心为人类营造了一个适合于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应该说,地球是我们人类美好的家园,她为人类提供了一切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生活在这个美丽星球上的特殊生命人类的有关知识。1、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阅读P39图3-1,并思考(1)世界人口增长可以分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人口增长有何特点?(2)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人口每次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3)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增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怎样来进行定量分析呢?(学生回答)(展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思考题。2、世界人口的分布读P41“世界人口分布图”,看一看人口密度在2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有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人口密度在1人/平方千米以下的主要有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稀少?第二课时1、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世界人口数量和增长的知识,请大家回忆世界人口增长有何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2、引入新课: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人口增长极为迅猛,这种增长又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具体表现在: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较慢,出现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3、世界的人口问题什么是世界的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除了带来图4.7中提到的问题外,还会带来什么问题?请你再举出几个例子(2)关于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有不同的说法,你还能举出一些实例来说明吗?板书设计: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1、世界人口的数量1999年:60亿2、人口增长速度:1800年二次世界大战人口增长极为缓慢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增长速度迅猛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4、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二、世界人口的分布1、人口密度2、人口稠密区3、人口稀少区4、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三、世界人口问题1、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全球性问题(1)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为主乡村:生态破坏为主(2)交通拥挤,居住困难(3)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2、世界人口增长过慢部分国家经济发展受限制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资源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其它社会问题:如老年人生活孤单,人口抚养系数增加对策: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第二节世界的人种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重要特点,以及不同人种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贡献。2、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3、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各民族之间一律平等。教学重难点: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世界人口的总数?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3、世界的人口问题有哪些方面?二、引入新课创设情境:世界上则多人可不可能全都是一副模样?以河北为例,由于河北的飞速发展,来河北旅游或投资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以此为例分析外貌上的不同。搜集有关人种的材料进行展示。三、讲授新课(1)世界三大人种1、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2、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3、人种与地理环境的联系4、人种没有优劣之分(2)世界三大人种的地理分布1、黄色人种的地理分布2、白色人种的地理分布3、黑色人种的地理分布(3)课堂练习(4)小结:利用板书进行小结(5)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人种的分类外貌的不同人种与地理环境人种的分布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第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记住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及其主要能使用地区2、记住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其主要分布地区教学重点:1、世界上使用汉语,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的国家和地区的分布2、世界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教学准备:世界政区图,世界语言,宗教分布图课时安排:2课时引入新课:教师讲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在世界上的朋友越来越多,到我国访问,经商,投资,旅游的外国人也将越来越多,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将更加频繁深入,因此,了解世界上的语言,宗教等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这两方面的知识。一、世界的语言1、你知道的语言有哪几种?2、有谁知道世界上有多少语言?学生看图3-9教师提问: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哪一种语言(汉语)?2、它除了在中国使用外,还有哪些国家使用?为什么?(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华人聚居的地方)教师可作提示:1、除我国外,哪些地区有华人的分布?2、世界上华人所占比例较高的国家有哪些?3、学生对照“世界政治地图”和图3-9,说出除我国以外,华人分布较多的国家及东南亚的一些使用汉语的国家,找到这些国家。总结后又提问:1、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2、它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找到这些国家3、为什么它能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学生活动:(学生读图3-9,完成活动,填表后交流)语言:主要分布的地区和国家汉语:亚洲,东南亚等地,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地区,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俄语:欧洲的东部,亚洲的西北部,北部地区,主要是俄罗斯法语: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非洲的一些国家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西亚,北非教师讲述:汉语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以及华人聚居的地区,这说明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主张文明反对战争的国度,过去,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现在,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长,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国家不断增加。板书设计: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一、世界的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准备:1、教师自制幻灯片若干以及三大宗教的某些“神”的形象的图片2、学生收集三大宗教有代表特征的建筑,服饰,饮食,生活习惯,传统节日等方面的有关资料3、收集宗教在当地有哪些典型的建筑物等资料第一步:教师在授课两周前向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找有关三大宗教的材料和信息(附查询提纲)查找三大宗教的创始人,形成地,现分布地,标志,倡导的思想收集三大宗教的主要节目及一些大型的庆典活动了解三大宗教的服饰特点及饮食习惯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情况搜集世界各地由宗教活动沿袭下来的风俗民情第二步:教师搜寻相关的音像材料第三步:课前,教师准备分组标牌和记分卡四道竞赛题目,让各组任选题目,教师演示课件出示题目,比赛就此开始结束后,教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有些同学还跃跃欲试,意犹未尽,不过没关系,如果大家感兴趣,下节课我们还可以接着研究。现在我们来看看哪组获胜?请各组组长把手中记分卡的数值累积起来。(各组计算汇报分数,分发奖品,结束本课)板书设计世界的宗教发源地,标志,倡导的思想,主要节日及现分布地区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学目标: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教学重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分组合作法,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前准备:(1)搜集城市与乡村的不同景观图片,分析城市与乡村有何差别(2)搜集民居建筑图片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料,分析形成建筑特色的原因(3)复习前面世界人口分布知识,了解人口密集地区的地形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二、讲述新课1、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教师展示城市与乡村差别表格:房屋道路教育条件信息流通快慢物质娱乐生活城市密集高密,交通方便好快丰富多样乡村分散矮稀疏,不方便差慢较贫乏2、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人口规模,从事的生产劳动等方面来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3、教师展示动画:课本P52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讨论城市发展过程,简要分析城市发展条件小结:聚落的形成受水,地形,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区易形成聚落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当地的居民建筑有何特色呢?(学生回答)4、讲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我们研究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民族风情等有着重大的意义,特别当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改造自然,提供宝贵的材料!三、课堂总结(即板书内容)板书设计:一、聚落的形态1、什么是聚落2、聚落的形式3、城市与乡村的差别二、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1、聚落的形成与发展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1、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气候图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教学难点: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教学过程:1、引入:去海南犯愁带什么服装?为什么?同时要关注天气预报,天气和气候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有关的天气和气候。2、天气的概念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天气的特点时间短,变化快3、讨论①谁能说说,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什么密切的关系?②晴天对人有什么好处?什么事情必须要在晴天做?③下雨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下雨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下雨时,人们必须保护什么东西不被淋湿?④下雪能给人带来什么好处?下雪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暴风雪来临前,牧民必须做什么?⑤孩子们在雪天喜欢做什么?下雪的时候,应主意什么?⑥大风能给人类什么好处?大风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⑦大雾,冰雹,雷电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4、小结5、天气预报活动一:识别天气符号(打开课本P58主要天气符号图)活动二:记忆天气符号,讲解卫星云图活动三:展示教材P58“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你能学做天气预报员吗?6、气候的概念及特点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特点:长时间,稳定性7、了解天气与气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8、天气和气候还在科学研究上有很大的作用板书设计:一、天气1、概念2、特点二、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三、气候1、概念2、特点四、天气和气候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教学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日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教学重点: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能够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教学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能够根据教学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教学方法:启发式,分层次教学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辨认,绘制常见天气符号二、引入新课: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三、讲授新课:1、气温:顾名思义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这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对,包括:气温的单位摄氏度,符号℃2、测定气温设问:则气温是怎样测出来的?(阅读62页活动)3、世界气温的分布①等温线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等温线②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A、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B、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气温比周围低C、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世界之最:A最炎热的大陆非洲B最寒冷的大陆南极洲C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书63页活动1分析: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的事实同纬度海洋与陆地的差别,简单介绍其中原因1月气温7月气温海洋高低冬暖夏凉陆地低高冬冷夏热4、内容小结:利用板书,强调重点四、课后作业:总结整节课重点,加深印象五、课后小结: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备课讲课,可以活跃课堂板书设计气温:概念,表示方法,观测方法气温分布规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复习提问: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之最?引入新课:研究天气和气候的时候,除了要掌握气温的资料,数据外,还要知道降水的情况讲授新课一、降水降水顾名思义就是天空中水分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水分有可能是雨水,还有可能是雪或冰雹1、形成条件A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B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2、主要类型A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对流雨B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山的迎风坡产生降水叫地形雨C锋面雨:当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根据降水类型形成条件,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家乡主要属于那种降水类型,为什么?3、降水量的测量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推算:月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年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内容小结:通过板书中间重点课后作业:复习巩固板书设计: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降水量的测量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复习提问: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三种主要降水类型?讲授新课:1、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等降水量线: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等降水量线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A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C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西岸降水比东岸少2、世界之最A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印度东北部乞拉朋齐,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B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地区:南北两极和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及内陆地区C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南美洲出示8道选择题作为练习课后作业:复习并预习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板书设计:世界降水的分布:等降水量线,降水的分布规律第四课时教学设计复习提问:有关气温和降水的内容引入新课:前面几节课讲的是世界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我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在世界的某一地点,我们要学习在某一地点怎样通过当地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研究当地的气候特点讲授新课:1、绘制方法:事先在黑板上画好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坐标底图,为学生讲解坐标图的各个部分,使学生明白其含义用同样的方法逐月绘制表示降水量的柱状图(承接)统计图表是绘制出来了,怎么用呢?我们不光要会画,还要会用!2、阅读方法:学生合作利用书66页乌兰巴托和昆明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做练习活动A乌兰巴托的最高气温约为19℃,最低气温约-22℃,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昆明的最高气温约28℃,最低气温约16℃,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乌兰巴托的温差为41℃,昆明的温差为12℃B乌兰巴托的年降水量约300mm,昆明的年降水量约1100mmC冬夏季气温的高低不同,温差不同,降水量不同等等教师总结:分析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方法夏季气温热还是凉爽?冬季气温冷还是温和?温差较大还是较小?平均气温较高还是较低?降水量较多还是较少?分配平不平均?利用这一方法分析美国西海岸洛杉矶的气候特征内容小结:学生复述,强调分析气候的方法板书设计: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气温年变化曲线,逐月降水量,分析,图表绘制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教学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教学难点: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教学时间:5课时13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赤道和两极气温和降水方面的不同设问: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气候的千差万别呢?一、地球的形状和气候问题:1、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怎样?2、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活动:想一想早上我们影子的长短和感觉到的气温高低与中午时有什么不同?讨论:假如地球不是球体而是平面,太阳照射时,各地照射角度的大小有区别吗?各地的气温高低会有不同吗?小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低,太阳辐射弱。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内各地太阳高度角不同,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气温高低不同。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1、自转:演示:手电筒配合地球仪演示“昼夜交替现象”活动:当北京是正午12点时,美国纽约是什么时间?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讨论地球自转,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气温会发生什么变化?想一想:当太阳照射地球时,世界各地会同时出现早上,中午和晚上的变化吗?2、公转:演示:电脑多媒体课件“地球的公转”提问:a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公转时是直看身子还是斜看身子?b太阳直射点会在什么范围之间移动?哪些地区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学生合作探究活动,完成下题:春分:月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昼夜夏至:月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昼夜秋分:月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昼夜冬至:月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昼夜你能说出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变化的原因吗?小结: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除赤道地区外,各地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接受太阳辐射的强度不同,各地获得的热量不同,中纬度地带产生了明显的四季更替。课堂总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造成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太阳照射情况不同,获得的热量也不同,从而导致了各地气候的有规律变化。板书设计:地球形状世界各地的气温:低纬度地区高,高纬度地区低地球运动气候差异降水: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45课时教学设计引入新课:情境导入实验演示:标新立异(1)器材:两个烧杯,细沙(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温度计,酒精灯(代表太阳)(2)步骤:在两个烧杯里各放约占烧杯容积的四分之一的细沙和水,并分别在沙中和水中安置两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哪支温度计的温度上升的快,接着熄灭酒精灯,观察哪支温度计降得快?请学生描述“夏天中午和晚上站在沙上和水中的感觉”思考:纬度相同的地方,哪个季节陆地上的气温比海洋上的气温高?哪个季节陆地上的气温比海洋上的气温低?海洋的高温月份和低温月份,比陆地出现的早还是迟?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三、观察对比,找出共性演示实验:器材:电吹风(吹冷风表示有冷气流经过,吹热风表示有暖气流经过),挡板一个(代表山脉),温度计两支,蜡烛两支(代表太阳辐射)步骤:请四位同学上来读数挡板放中间,温度计放两边,先把电吹风调到冷风档,然后请两位观察员读出各自的度数,再把电吹风调到热风档,两位观察员报出度数,关掉电吹风后,点燃两支蜡烛并放在挡板的一侧,请观察员报出度数。教师: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长驱直入,使山脉两侧的气温不同。山脉也会阻挡太阳的辐射,影响山脉两侧的温度,一般而言,山地的阳坡温度高于阴坡。投影:南美洲地形图以及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的植被景观思考讨论:纬度相同而且都靠近海洋,为什么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植被会出现不同的景观?讨论山麓和山顶气温的不同,得出结论: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课堂练习:课后活动(可自选)A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为什么会逐渐降低B什么叫臭氧空洞?它是怎么形成的?C假如全球气温升2-5摄氏度,世界将会变得怎样?板书设计:海陆分布与气候:1、夏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2、海洋气温最高月份和最低月份比陆地出现得迟地形地势与气候1、山地阳坡气温高于阴坡2、山地迎风坡第降水多于背风坡3、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人类活动与气候改变地面状况,可影响局部的气候市区的气温高于城郊的气温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目标:1、重点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差异及其分布规律2、能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对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描述3、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知识如何指导生活实践4、世界13种主要气候类型进行总结归纳,进一步明确各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教学重点:1、用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出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名称2、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出气候类型的特点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掌握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出气候类型的特点2、把气候类型的特点与实际生活的影响联系起来教学过程: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气温和降水以及影响气候的因素。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有关气候类型的知识,先来看看这些景观图,说说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总结各个景观的特点后再提问:为什么在热带各地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教师活动:A这些气候类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终年高温)B这些气候类型的不同点是什么?C则这些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哪个地方气候类型分布最广?亚热带气候类型(1)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最低气温0℃以上(2)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提问:1、上面两种气候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夏季高温,冬季温和不同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地中海气候夏季少雨,冬季多雨。2、这两种气候的分布纬度与主要位置?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澳大利亚等沿海地区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最为典型学生反思,这节课的收获,疑惑教师小结板书设计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对应景观分布地区分布最广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相同点不同点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知识目标:1、了解如何描述地球上形形色色的国家和地区,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国家和地区2、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并初步了解“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3、使学生认识世界各国虽然存在着经济发展差异,但各主权国家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教学准备:1、世界政区图2、课前搜集相关国家(美国,中国,尼泊尔)的经济发展资料及数据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世界上目前有多少人口?多少国家和地区?二、讲授新课1、不同类型的国家(1)我们到世界的几个角落去看一看(课件展示贫富差异图片)(2)世界各国存在哪些差异呢?(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最小的国家,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人口最少的国家(4)国家之间还有其他的差异?(经济水平的差异)(5)教师讲述: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板书本书课题)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1)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发达国家?(2)学生讨论:南北差距与南北对话中的“南”与“北”各指什么?为什么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机构办公室租赁合同样本3篇
- 按揭合同补充协议的签订注意事项列举3篇
- 改扩建工程施工合同的模板与填写3篇
- 教育培训合作合同范本3篇
- 摄影器材融资租赁合同3篇
- 文化艺术品展览居间合同3篇
- 工业用地及厂房销售3篇
- 房屋买卖合同解除的程序解析3篇
- 新版委托进口代理协议3篇
- 工业设备拆解合同范本3篇
- 《英语演讲》课件-Task 2 Case Studies-1of English Speech and Debate
- 2024年度石料供应框架协议
- 2024年中国PVC鞋底料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卧式椭圆封头储罐液位体积对照表
- Unit 3 The Internet Reading for writing 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 商业街价格策略与收益预测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上学期元月调研模拟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度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合同
- 全国自考社会经济调查方法与应用真题
- 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完美版)课件
- 箱式变电站设备维护保养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