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霉素B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术后疗效的研究_第1页
两性霉素B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术后疗效的研究_第2页
两性霉素B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术后疗效的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性霉素B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术后疗效的研究目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目前,对于其发病机制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尚不确切。尽管治愈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炎症迁延不愈或复发等问题仍然存在。有学者提出真菌导致的炎症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病理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鼻内镜手术病理证实含有真菌成分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进行术腔冲洗的临床观察,探讨其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术后疗效。方法一、临床资料以2007年7月——2007年12月期间临床诊断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并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耳鼻咽喉科住院行鼻内镜手术治疗者4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既往鼻内手术史,无变应性鼻炎史,无哮喘病史及自身免疫疾病史,无恶性肿瘤及感染病史,近期无应用类固醇药物。平均年龄45岁,平均病史6.56年。诊断依靠临床表现、鼻内镜检查、CT检查及病理检查。根据1997年海口标准分型分期,本实验研究对象为Ⅱ型1期5例,Ⅱ型2期23例,Ⅱ型3期19例。二、实验方法1、临床取材鼻内镜手术中摘取鼻息肉组织制成组织蜡块,以5um厚度切片。2、组织染色每个蜡块组织分别应用HE染色、GridleyFungus(GF)染色和carbolchrometrope2R染色观察炎性细胞的浸润情况、有无真菌成分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3、实验分组所有患者术后均行常规的生理盐水冲洗术腔。将病理证实有真菌者按入院先后排序,奇数出现者术后加用两性霉素B冲洗术腔,定为A组;偶数出现者不用两性霉素B冲洗,定为B组;其余35位患者组织中不含有真菌。临床实验观察截止时A、B两组各6例,为了达到组间可比性,从剩余35位患者中随机抽取6例作为C组。4、术后冲洗及复查两性霉素B冲洗液,100ug/ml,20ml/侧/次,2次/天,冲洗4周,随访3个月。术后4周及术后3个月复查,经患者同意后由鼻内镜下夹取适量术区组织,同样制成病理切片,通过GridleyFungus(GF)染色和carbolchrometrope2R染色观察真菌及嗜酸性粒细胞,并通过鼻内镜检查记录术腔上皮化的时间。三、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ForWindows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两两比较采用SNK法,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结果1.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疾病程度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2、47例鼻息肉组织中经病理学检测出12例含有真菌成分,占25.53%。3、冲洗4周及冲洗3个月后,A、B、C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均有明显减少(p<0.05)。4、冲洗4周后A组和B组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无显著差异(F=0.097,P>0.05),B组和C组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有显著差异(F=24.043,P<0.05)。5、冲洗3个月后,3组间两两比较,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均无显著差异(F=1.497,P>0.05)。6、3组术腔上皮化时间无显著差异(F=0.193,P<0.05),但是A组的上皮化时间有缩短的趋势。结论鼻息肉组织中可检出真菌成分,占25.53%。本实验研究应用两性霉素B对经鼻内镜手术病理证实有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