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T-2020(5G)推进组-2022-适配RedCap终端的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_第1页
IMT-2020(5G)推进组-2022-适配RedCap终端的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_第2页
IMT-2020(5G)推进组-2022-适配RedCap终端的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_第3页
IMT-2020(5G)推进组-2022-适配RedCap终端的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_第4页
IMT-2020(5G)推进组-2022-适配RedCap终端的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适配RedCap终端的5G网络升级方案

研究报告

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

适配RedCap终端的5G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

1.RedCapUE应用场景与网络需求

1.1视频监控

视频监控应用广泛,中国每年销售超过1.2亿只摄像头,目前摄像头无线化比例低于3%。

但从公安部门统计,城市安防的有线传输摄像头在线率在70%~90%之间,离线的原因主要是

光纤不可达、传输损坏等,摄像头无线化是刚性需求。不同场景的视频监控对网络的性能需

求如下:

表1-1不同场景的视频监控对网络的性能需求

单摄像头上行通信带

典型场景分辨率帧率时延移动速度覆盖

宽(H.265压缩)

固定监控100万像素25fps2Mbps400ms/室外覆盖

临时布控400万像素25fps8Mbps400ms/室外覆盖

高点巡防1600万像素25fps32Mbps400ms/室外覆盖

普通巡防400万像素25fps8Mbps400ms/室外覆盖

移动执法200万像素30fps4Mbps400ms/室外覆盖

室外、室内

疫情防控200万像素25fps4Mbps400ms/

覆盖

车内监控200万像素25fps4Mbps400ms120km/h室外覆盖

运钞车监控200万像素25fps4Mbps150ms80km/h室外覆盖

电力变电站

200万像素25fps4Mbps400ms/室外覆盖

巡检

地面机器人

400万像素25fps8Mbps400ms1m/s室外覆盖

巡检

无人机巡检2000万像素25fps40Mbps400ms15m/s低空覆盖

矿下安全生

400万像素25fps8Mbps400ms/井下覆盖

移动机器人

30万像素30fps10Mbps20ms/室内覆盖

(AMR)

1.2智能可穿戴设备

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医疗监控设备等,普遍要求设备体积小、

功耗低。其典型业务需求包括:下行参考速率为5-50Mbps、上行参考速率为2-5Mbps,下行

峰值速率为150Mbps、上行峰值速率为50Mbps;电池的理想工作续航为数天甚至1-2周。

1

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

适配RedCap终端的5G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

随着5G网络的规模商用,个人消费类产品正逐步由4G向5G升级换代,其中可穿戴领域

如智能手表、手环、AR/VR等穿戴设备对小尺寸及低功耗要求较高,采用常规的5GeMBB芯

片和终端无法有效满足上述需求,产业也同样期待5G终端能够具备差异化能力,能在尺寸、

功耗和性能之间进行折中,通过剪裁设计,减小终端尺寸,解决可穿戴领域的痛点需求。

表1-2智能可穿戴设备应用场景的关键指标需求

应用场景数据速率电池寿命

参考速率:下行5-50Mbps,上行2-5Mbps

可穿戴设备几天(甚至1-2周)

峰值速率:下行150Mbps,上行50Mbps

1.3工业设备

1.3.1工业无线传感器

工业无线传感器通过内置5G模组或外接5G终端设备采集运行数据,产品形态主要包括

DTU、CPE、工业网关等,如下列举了采矿、电力、港口、工厂等场景工业网关设备典型数

据采集的通信性能要求。

表1-3工业无线传感器典型应用场景通信性能需求

应用场景带宽时延可靠性

采矿设备数采上行速率:<30Mbps<50ms99.99%

用电信息采集(台区)上行速率:2Mbps100ms99.9%

龙门吊远控操作(视频回传)30-100Mbps(注1)50ms99.9%

工厂数据采集上行速率:<30Mbps100ms99.9%

注1:需考虑FDD频段或TDD频段特殊上下行配比,以满足较高上行速率需求。

1.3.2面向电力等控制类设备

控制类场景可分为三类场景:远程操控、逻辑控制、运动控制,RedCap的目标场景聚焦

远程操控场景。如下列举在采矿、电力、港口场景的远程操控场景对通信的要求,总体上保

持20ms时延、99.99%可靠性可满足远程操控场景的性能要求。

表1-4控制类设备典型应用场景通信性能需求

2

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

适配RedCap终端的5G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

应用场景特性带宽时延可靠性

控制台与设备间L2高密4K摄像头实时

采矿行业设备远控互通、上行大带宽回监控,总容<50ms99.999%

传量:>30Mbps(注2)

(电网)精准负荷控数据隔离实现生产大

上行速率<2Mbps<50ms99.99%

制区和管理大区隔离

数据隔离实现生产大

区和管理大区隔离、

配网差动保护上行速率>3Mbps<15ms99.99%

提供12us级时钟同步

信号

控制台与设备间L2

港口龙门吊远控50-100Kbps<20ms99.99%

互通

注2:需考虑FDD频段或TDD频段特殊上下行配比,以满足较高上行速率需求。

2.支持RedCapUE关键技术分析

2.1支持RedCapUE的关键特性

2.1.1接入控制与RedCapUE识别

RedCapUE是否可以接入一个小区,主要是根据3GPPTS38.300、38.304和38.331协议中

相关的参数和规则确定。

SIB1中的参数cellBarredRedCap1Rx/cellBarredRedCap2Rx指示本小区是否允许1Rx/2Rx

天线的RedCapUE接入。参数halfDuplexRedCapAllowed指示本小区是否允许仅支持半双工的

RedCapUE接入,此参数只适用于FDD制式。SIB1中的参数intraFreqReselectionRedCap指示

当小区为barred状态时,RedCapUE是否可以在300秒后选择或重选本小区,以及如何在同频

段搜索其他可接入的邻区。如果SIB1中没有出现intraFreqReselectionRedCap,本小区禁止

RedCap终端接入。

RedCapUE应判断上述指示信息,当满足允许接入的要求时,才可以在小区驻留和发起

随机接入。

3

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

适配RedCap终端的5G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

RedCapUE的识别策略是,基站在UE的接入阶段尽早识别出该终端为RedCapUE。在随

机接入过程中,SIB1中配置RedCapUE专用PRACH导频序列,基站通过检测到MSG1/MSGA

使用的专用PRACH导频序列识别RedCapUE。SIB1中还可以配置RedCapUE专用的PRACH

时机,基站通过检测到MSG1/MSGA所在的专用PRACH时机识别RedCapUE。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RedCapUE发送MSG3/MSGA需要使用特定LCID标识CCCH(CCCH

或CCCH1),网络可以通过RedCapUE使用的LCID来识别RedCapUE。

UE能力上报信息中redCapParameters-r17参数给出了终端的RedCap特性支持情况的信息。

2.1.2独立初始BWP

相比non-RedCapUE,RedCapUE的最大带宽能力大幅降低(如FR1从100MHz降低至

20MHz),所以在网络侧通过SIB1配置的初始上下行BWP大于RedCapUE带宽能力的情况下,

RedCapUE无法与non-RedCapUE共享该初始上下行BWP,即这种情况下RedCapUE没有有

效的上下行资源来执行后续接入。由此,引入了RedCapUE的独立初始上下行BWP。

针对RedCapUE的初始BWP,有两种配置方式:

方式一:RedCapUE和non-RedCapUE共享相同的初始上下行BWP。

方式二:为RedCapUE配置独立初始BWP。

由于RedCapUE支持的带宽较窄,与non-RedCapUE共享相同初始上下行BWP资源可能

导致过多的用户聚集在相同的窄带资源内造成拥塞,引入独立初始BWP可避免该情况。网络

设备可以给RedCapUE配置1个独立的初始上行BWP或1个独立初始下行BWP,或同时配置

1个独立的初始上行BWP与1个独立初始下行BWP。具体又分为两种情形,一是独立初始下

行BWP包含CD-SSB/CORESET0,二是独立初始下行BWP不包含CD-SSB/CORESET0。

RedCapUE的接入具体流程见图2-1。

4

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

适配RedCap终端的5G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

图2-1RedCap接入流程图

为了避免RedCapUE引起的上行资源碎片化问题,协议中针对独立初始BWP引入了

RedCap场景下公共PUCCH不跳频的配置,详见图2-2。

图2-2RedCapUE与nod-RedCapUE上行资源示意图

2.1.3激活BWP

RedCapUE默认支持BWP包含NCD-SSB(Non-CellDefiningSSB:非定义小区的SSB)的

功能,该功能为RedCapUE激活BWP的选择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

对于RedCapUE激活BWP的部署建议,期望根据网络中RedCap用户规模、业务量等因素

按需增加或减少专用BWP的数量。

一种可能的部署方式如下所述(具体见图2-3):

5

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

适配RedCap终端的5G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

(a)网络中RedCapUE数较少、业务量较低的情况下

建议RedCap的专用BWP包含CD-SSB(CellDefiningSSB:定义小区的SSB)。

(b)网络中RedCapUE数较多和/或业务量较高,或者业务出现拥塞的情况下

建议配置1个包含CD-SSB的专用BWP+1个或多个包含NCD-SSB的专用BWP。

图2-3RedCapUE专用BWP的配置示意图

2.1.4RRM测量与切换

在R15/R16标准定义中,UE对服务小区的测量都是基于CD-SSB(CellDefiningSSB:定

义小区的SSB)进行的。RedCapUE由于最大支持20MHz带宽,为了网络侧的负载均衡,

RedCap引入了独立初始BWP,支持了包含NCD-SSB的专用BWP的配置,需要RedCapUE支

持在连接态基于NCD-SSB进行服务小区测量。同时也对服务小区测量配置、同频/异频测量

的定义以及切换流程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和增强。

测量配置方面,在BWP配置参数中新增了servingCellMO信息,可以用于指示该专用BWP

上NCD-SSB的频域位置。当激活BWP中配置了该参数,RedCapUE使用该参数指示的SSB作

为参考SSB进行服务小区的测量;如果没有配置该参数,则继续使用小区公共参数中的

6

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

适配RedCap终端的5G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

servingCellMO作为参考SSB进行服务小区的测量。

基于如上原则,重新定义同频/异频测量如下:

同频测量:邻小区测量配置中的SSB的中心频点及子载波间隔与服务小区参考SSB的

中心频点及子载波间隔相比,两者都相同。

异频测量:邻小区测量配置中的SSB的中心频点及子载波间隔与服务小区参考SSB的

中心频点及子载波间隔相比,其中至少有一项不同。

在切换流程方面,如下4种切换场景都是支持的,但前提是网络发送给UE的切换消息中

携带的目标小区的firstActiveUplinkBWP上应关联用于随机接入的RACH资源。

1)在原小区上工作于包含CD-SSB的BWP,切换到目标小区中包含CD-SSB的BWP(现

R15/R16已支持流程)。

2)在原小区上工作于包含CD-SSB的BWP,切换到目标小区中包含NCD-SSB的BWP。

3)在原小区上工作于包含NCD-SSB的BWP,切换到目标小区中包含CD-SSB的BWP。

4)在原小区上工作于包含NCD-SSB的BWP,切换到目标小区包中含NCD-SSB的BWP。

2.2RedCapUE相关的其它NR特性

2.2.1VoNR语音

RedCap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视频监控、智能可穿戴设备、工业无线传感器等工业设备。

面向2C领域,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对语音业务有较强的要求,随着VoNR业务的全面

商用,RedCap终端支持VoNR可减少终端NR/LTE的频繁切换,提高语音业务的连续性,

RedCap终端建议支持VoNR以保障用户高品质语音通信需求。

面向2B领域,视频监控和工业场景,RedCap终端可根据需求选择支持VoNR。

7

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

适配RedCap终端的5G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

2.2.2NR/LTE双模

RedCap终端的主要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工业传感器、视频监控等行业应用,以及穿戴类设

备的消费类应用。面向行业应用的RedCap终端大部分是无人值守场景,需要通过远程升级

和维护,因此,终端对网络覆盖和连接的可靠性要求较高。

RedCap设备的规模化应用依赖于5G网络的大范围覆盖,鉴于5G商用网络覆盖要达到4G

商用网络的广度和深度覆盖还尚需时日,并且支持RedCap终端的接入也需要对5G现有商用

网络适配和升级。可以预见,4G、5G连接将成为蜂窝物联网的发展主力,因此,在5G网络

未完全实现广度和深度覆盖时,对网络覆盖连续性和移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建议

RedCap终端兼容支持4G模式接入,一方面可以提高RedCap终端的更广泛的业务接入和处理

能力、以及远程升级和维护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更广泛的接入能力带动规模化发

展,来进一步降低终端的成本。

2.2.3小数据包传输

对于RedCap终端的工业无线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应用场景,存在大量的小包业务传输,

例如可穿戴设备的即时通信、心跳/保活、推送通知等业务,传感器的定期或者事件触发数据

传输、温度/压力读数等业务。因此间歇性小包业务传输特性对于RedCap的这些场景有着重

要应用价值。

5GR15/R16版本中RRC_INACTIVE状态并不支持数据传输,处于该状态的终端在进行任

何上行或下行数据传输之前,必须恢复连接,转换到RRC_CONNECTED状态,数据传输完

成后再释放连接。这些过程带来了不必要的信令开销。

为了更高效地支持间歇性小数据的传输,R17引入了基于RA(随机接入)的SDT(小数

据包传输)以及基于CG(配置授权)的SDT(二者同时配置时,CG的SDT优先),可以让

终端在RRC_INACTIVE状态进行数据传输,减少信令开销和降低终端能耗。对于基于RA或

CG的SDT传输有时间限制,定时器从由SDT触发的RRC层RRCResumeRequest或者

8

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

适配RedCap终端的5G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

RRCResumeRequest1发送开始计时,到SDT传输完成后的RRCRelease结束。

下面分别介绍基于RA的SDT与基于CG的SDT:

(一)基于RA的SDT

1)小包业务传输条件

对于小包业务传输,有一定的使用条件:(1)所有承载上等待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数据量

门限(协议参数);(2)DLRSRP高于配置门限(协议参数);(3)有可用的有效SDT资源。

2)资源配置

对于RA资源,协议给出了用于SDT的特定PreambleID段配置,可配置该特性的起始

PreambleID以及连续PreambleID数目。除此以外,如果每个SSB映射的RO个数大于1

(ssbPerRachOccasionAndCbPreamblesPerSsb<1),则可以通过索引配置用于SDT的RO。

对于SDT,协议支持配置专用的搜索空间,用于上下行动态调度。

3)小包业务传输过程

(1)终端通过在配置的RA资源上发起RACH;

(2)终端会通过Msg2的授权携带一部分上行SDT数据;

(3)如果Msg2的授权量不足以进行数据传输或者有下行SDT业务,通过在SDT的专用

搜索空间进行上下行动态调度来完成后续的小包业务传输。

(二)基于CG的SDT

SDT-CG,即小业务时的上行免授权,UE处于RRC_INACTIVE状态下,可以通过上行免

授权方式发送PUSCH。

1)SDT-CG免授权发送时刻与SSB的关系

SDT-CG免授权发送方式:类似RO(PRACHOccasion)到SSB映射方法去发送PRACH。

即SSB与PO(PUSCHOccasion)也有映射关系,可以是一个SSB映射多个PO,也可以是多个

SSB映射一个PO。通过SSB的周期和CG的周期,共同决定一个联合周期,联合周期的定义是

所有的SSB都至少有一个PO可以映射。

在一个联合周期下,多个SSB映射一个PO时,可以通过DMRS端口和序列区分开。例如,

8个SSB映射一个PO,其中每两个SSB映射一个PUSCH的DMRS端口,且该两个DMRS的序列

9

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

适配RedCap终端的5G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

是不同的。于是当UE所属某个最强SSB波束时,即可在对应的PO上用对应的DMRS进行

PUSCH免授权发送。

2)SDT-CG免授权传输过程

在确定SDT-CG的传输周期和所使用的DMRS信息后,SDT-CG免授权在无需任何上行动

态授权下,在所属的周期点周期性的发送PUSCH。其中SDT-CG授权的PUSCH的相关的调度

授权信息,如RB/MCS等信息,通过基于Type1的免授权RRC配置确定。

2.2.4终端节能

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是全社会全行业持续追求的目标。终端节能可以降低能耗,延长待

机时间,提升用户体验,是终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5GeMBB终端从诞生之初,由于大带宽、

多天线、峰值速率高,带来的功耗也随之升高。3GPP从R15到R17,针对终端节电特性(UE

powersaving),一直持续进行标准化的设计工作。RedCap终端相对于eMBB终端虽然带宽和

天线数目有所减少,仍对节电有着强烈的需求。

下面给出RedCap终端支持节电特性的建议。

(一)R15的终端节电特性

1)连接态非连续接收(C-DRX)

UE在连接态进行非连续接收可以降低对PDCCH控制信道的监听,使得UE可以进入休眠

态,从而大幅降低UE的功耗。C-DRX特性非常成熟,是UE节电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

2)小带宽BWP

R15的eMBB终端在连接态可以支持最大4个专用BWP。RedCap终端最大带宽20MHz,相

比eMBB终端带宽降低很多。但考虑到RedCap终端也会工作在较低速率的情况下,如果能基

于网络配置工作在更小的BWP带宽(比如10MHz)下,可进一步降低终端耗电,但会增加网

络的复杂度。

(二)R16的终端节电特性

1)UE唤醒信号(Wakeupsignal)

10

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

适配RedCap终端的5G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

处于连接态的UE可以由网络配置唤醒信号从而进一步达到节电目的。对于配置了连接

态DRX的UE,网络可以给其配置唤醒信号。在唤醒信号的指示下,UE可以监听或者不监听

对应DRX激活期内的PDCCH。

对于实际很多业务传输场景下,数据包到达并不是连续的,在数据传输比较稀疏的时间

窗口内,网络可以通过唤醒信号指示UE不需要进入DRX激活期,从而有效降低终端对

PDCCH信道的监听时机。

图2-4唤醒信号(WUS)示意图

2)终端辅助的节能信息上报(UAI)

为了更好地辅助网络为终端配置合适的参数,以达到终端节能的目的,网络可以为终端

配置节能相关的终端辅助信息上报。NRR16标准中引入了多种类型的节能相关的终端辅助

信息,考虑到RedCap终端不支持载波聚合(CA)以及双连接(DC),如下几种终端辅助的

节能指示上报可适应于RedCap终端:

•终端期望的RRC状态转换。

•终端期望的下行最大MIMO层数。

•终端期望的DRX参数配置,包括长短DRX周期,DRX非活动定时器等。

对于每种类型的终端辅助节能信息上报,最终由网络决策配置哪种相应的节能参数给终

端。

3)下行MIMO层数限制

减少终端工作的接收天线通道数目可有效的节省终端的功耗。对于RedCap终端而言,支

持最大接收天线数为2。如果网络判断在下行传输的业务速率不高的情况下,可以指示终端

11

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

适配RedCap终端的5G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

最大传输的MIMOlayer数降为1,这样终端可以关闭掉一个接收通路来降低功耗。R16支持

的下行BWP级别的最大MIMOLayer配置功能,通过DCI触发的BWP切换可以实现动态的

MIMO层数切换,来降低终端功耗。

(三)R17的终端节电特性

1)寻呼提早指示PEI(pagingEarlyIndication)

基于大数据对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的统计,全天24小时中有大约12小时终端是处于空闲

状态下。而终端在空闲状态下主要的功耗是用于定期的进行寻呼消息的监听,因为UE需要

在每次寻呼周期到来时自动醒来,获取SSB信号进行下行时频同步,完成对寻呼消息的接收

处理。R17针对空闲态的终端节能引入了寻呼提早指示(PDCCHDCI2-7),网络侧可以在每

个寻呼周期到来时提前通知UE本次寻呼时机(PagingOccasion)中是否包含对本UE的有效

寻呼,从而降低空闲态UE对寻呼消息不必要的接收。同时,PEI特性可以结合对小区中的待

寻呼UE进行分组(sub-grouping),可以进一步降低UE定时被唤醒监听寻呼的概率,更大程

度降低空闲态下终端的功耗。

图2-5寻呼提早指示(PEI)示意图

2)控制信道监听降低自适应(PDCCHMonitoringAdaptation)

在连接态下的终端节能,R16已经针对C-DRX功能增强了唤醒信号WUS,可以针对业务

量稀疏情况下,降低进入DRX激活期的概率。考虑到未来需要支持例如VR/AR这种数据包到

达比较密集型的业务,UE在业务过程中可能一直工作在C-DRX的激活期(onduration)。针

对这种数据量大且数据包到达间隔短的场景,R17引入了控制信道监听降低自适应(PDCCH

MonitoringAdaptation)的功能,来进一步减少对PDCCH监听和盲检的频率。PDCCH

12

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

适配RedCap终端的5G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

Adaptation又支持了两种方案,分别是PDCCH监听跳过(PDCCHskipping)和搜索空间集合

组的切换(SSSGSwitching)。

图2-6PDCCH监听跳过示意图

PDCCH监听跳过:网络侧基于对下行业务量的预测情况,判断在一段时间间隔内没有

数据包需要调度时,通过PDCCH专用DCI通知UE可以在接下来的若干时隙内不需要进行

PDCCH的监听。

图2-7搜索空间集合组切换示意图

搜索空间集合组切换:网络会给UE配置的不同的PDCCH监听密度的搜索空间的组合,

在业务传输过程中网络侧基于对下行业务量的饱满和稀疏情况,通过PDCCH专用DCI触发

UE对不同的搜索空间的组合进行切换,数据包集中到达时工作在PDCCH密集监听的状态下,

数据包稀疏到达时工作在PDCCH监听放松的状态下。

可见,PDCCH监听自适应包含的PDCCHskipping和SSSGSwitching两种方案技术原理

相同,都是基于业务包疏密来精细化控制DRX激活期的PDCCH监听频度,来实现最大化终

端节能目标。

3)扩展的非连续接收(extendedDRX)

在空闲态,终端周期性监听寻呼是主要的能量消耗。针对RedCap终端而言,很多场景下

对寻呼响应的及时性要求并不高,比如工业传感器和视频监控场景。因此R17RedCap标准化

项目中对非连接态下的DRX周期进行了扩展,延长了终端监听寻呼的周期,使得终端能更长

13

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

适配RedCap终端的5G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

时间处于休眠状态以节能。空闲态(RRC_IDLE)下eDRX周期扩展到最大10485.76秒(2.91

小时),非激活态(RRC_INACTIVE)下eDRX周期扩展到最大10.24秒。可以使得RedCap终端

在空闲态和非激活态下以更低的频率监听寻呼,降低终端待机电流,延长待机时间。

4)RRM测量放松(RRMRelaxation)

考虑到RedCap终端应用在工业传感器和视频监控场景下,终端大都是固定位置的,并没

有移动性,因此RedCap终端在R16的测量放松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增强。

针对空闲态和非激活态,网络通过系统信息配置UE满足静止(Stationary)条件和非小区

边缘位置(not-at-cell-edge)条件对应的门限和准则。UE通过对服务小区参考信号在一定周期

内的信号强度以及波动情况进行测量,判断满足静止条件,或同时满足静止条件和位于非小

区边缘位置条件时,终端可以放松空闲态和非激活态下的RRM测量,以达到节省终端功耗

的目的。

在连接态下,网络可以通过专用信令给UE配置满足静止条件的RSRP门限和准则。UE在

连接态下进行测量,如果静止条件的准则满足,UE通过UE辅助信息(UAI)消息上报给网

络,由网络决策配置相应的测量参数来放松UE在连接态的下的测量,比如减少测量邻小区

个数,拉长测量上报周期等。

2.2.5覆盖增强技术

对于移动通信,覆盖能力是最重要的关键指标。RedCap终端应用的三个典型场景,有工

业传感器,视频监控,可穿戴设备。其中工业传感器主要应用在工厂的室内场景,可以认为

覆盖问题不是瓶颈。但视频监控类设备虽然是固定安装,但存在着位于小区边缘或者室外覆

盖室内的场景。特别是对于可穿戴设备,一方面是存在移动性,另外可穿戴设备的尺寸一般

比较小,天线效率会随之降低。因此当可穿戴设备类终端工作在较高频段,处于小区边缘位

置时,覆盖增强技术对于RedCap可穿戴类设备是是至关重要。

3GPP在R17开展了覆盖增强项目(CoverageEnhancement),考虑到无线基站的射频天线

单元可以实现大功率和多天线,但终端相比基站的天线数目少,发送功率低,因此蜂窝通信

中都是上行方向的覆盖能力受限,3GPP研究表明上行方向相比下行有11dB的覆盖差异。R17

14

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

适配RedCap终端的5G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

为上行物理信道的传输引入了多个覆盖增强特性,包括增加PUSCH和PUCCH信道的重复传

输次数,多时隙传输一个传输块(TB),PUSCH/PUCCH信道的多时隙的联合信道估计,以

及消息3(Msg3PUSCH)重复传输等。所有这些覆盖增强的功能都是可以结合实际的场景,

应用在RedCap终端中。

(一)PUSCH信道覆盖增强

1)PUSCH信道重复传输(PUSCHrepetition)

为了提高上行业务信道传输的可靠性,在R16的低时延高可靠项目中已经支持了PUSCH

信道的重传传输。R17在此基础上,增强了PUSCH类型A(PUSCHTypeA)的最大重复传输

次数到32次,支持动态调度(DynamicGrant)和半静态资源授权(ConfiguredGrant)两种方

式,且重复传输次数可以被动态指示。通过PUSCH的重复传输,网络侧可以获得时间分集增

益以及冗余信息的译码增益,提升上行业务信道的覆盖信道。

图2-8PUSCH信道重复传输示意图

2)多时隙承载传输块(TBoMS)

多时隙承载传输块(TBoMS:TBprocessingovermulti-slot)功能是将一个大的传输块

映射到多个时隙的物理资源上进行发送。相比于单时隙的数据传输方式,TBoMS可以获得

两个方面的增益。一方面是由于可用的时域资源增加,可以获得更大的信道编码的增益,从

而可以提高接收端译码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是,一次传输一个大数据包相比多次传输几个小

数据包,可降低MACPDU的开销,从而降低了占用的频域资源,等效提高了单位频率资源

上的发送功率。

15

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

适配RedCap终端的5G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

图2-9多时隙承载传输块(TBoMS)示意图

当然,TBoMS也可以应用重复传输的方式来提高传输块的合并译码增益,前提是配置的

TBoMS多次重复传输的总时隙数目要小于等于32。

3)多时隙联合信道估计(JCE)

多时隙联合信道估计(JCE:Jointchannelestimation)是基站对PUSCH多次重复传输的

时隙中的解调导频参考信号(DMRS)进行联合信道估计,以提升低信噪比条件下的上行信

道估计的性能,从而提升上行业务信道的解调性能。

图2-10多时隙联合信道估计(JCE)示意图

当然,基站侧多时隙联合信道估计功能对终端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即在联合信道估计

的时间周期内,需要终端能保证上行发送的相位连续性和功率一致性,也即对应终端需要具

备导频捆绑(DMRSbundling)的能力,否则基站侧的联合信道估计性能增益就无法保证。

具体的,联合信道估计还包含如下四种PUSCH资源的联合传输方式:

Case1:在一个时隙内的背靠背(back-to-back)PUSCH传输(mappingtypeB)

Case2:在一个时隙内的非背靠背(nonback-to-back)PUSCH传输(mapping

typeB)

Case3:跨多个连续时隙的背靠背(back-to-back)PUSCH传输(mappingtype

A)

Case4:跨多个连续时隙的非背靠背(nonback-to-back)PUSCH传输(mapping

typeA)

对于非背靠背传输,两次传输之间的间隔需要小于等于13个符号,否则就违背了DMRS

bundling的条件。另外,多时隙承载传输块(TBoMS)也可以与DMRSbundling联合应用。终端

针对DMRSbundling,非背靠背传输模式,TBoMS叠加DMRSbundling等,都是有单独的UE

能力上报指示给网络的。

16

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

适配RedCap终端的5G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

(二)PUCCH信道覆盖增强

为了提高上行控制信道覆盖性能,覆盖增强项目也对PUCCH信道进行了增强,包括

PUCCH重复传输,以及支持PUCCH信道导频捆绑(DMRSbundling)功能。

针对PUCCH重复传输增强,仅支持整时隙级别的重复传输,为了提高重复传输资源的利

用效率,可以支持重复传输次数的动态指示。

针对PUCCH信道DMRSbundling功能,与PUSCH信道支持的DMRSbundling功能类似。

但PUCCH信道不支持时隙内的DMRSbundling,仅支持连续时隙间的背靠背和非背靠背的

DMRSbundling传输。同样,是否支持PUCCH信道的非背靠背DMRSbundling有单独的UE能

力上报给网络。

(三)Msg3(消息3)覆盖增强

为了提高随机接入过程中Msg3的覆盖性能,覆盖增强项目支持了Msg3的重复传输功能。

Msg3仅支持时隙级别(PUSCHmappingTypeA)的重复传输,不支持mappingTypeB的时

域资源映射方式。

Msg3是随机接入过程中的公共消息,为了使得终端能向网络发起Msg3重复传输的请求,

网络在广播消息中给UE配置满足Msg3重传请求的RSRP门限值和相应的PRACH专用资源。

终端在初始接入过程测量到的RSRP(从终端侧反映的是路损信息)低于配置的门限值,则

会选择专用的PRACH资源来发送Msg1。网络侧在RA专用资源检测到Msg1后,可以在随机

接入响应消息中(Msg2)指示终端Msg3的重复发送的次数,终端基于网络指示在上行可用

的时隙上进行Msg3的重复发送。网络对多次重复的Msg3消息进行合并接收,从而可以增强

Msg3消息的覆盖性能。

考虑到Msg3的初始重复传输不能保证正确接收的情况,网络还可用通过动态指示

(DCI0_0withCRCscrambledbyTC-RNTI)的方式支持对Msg3的重复传输进行重传调度。

具体的重传调度的MCS等级和重传次数,都在DCI消息中进行指示。基站可以基于Msg3的重

传调度进一步提升Msg3的接收性能。

17

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

适配RedCap终端的5G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

2.2.6网络切片

考虑到RedCap有丰富的业务场景,不同业务对网络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基于QoS的传

统网络无法按照不同的业务需求进行独立运营和安全隔离,实际也无法为所有业务提供高效

的SLA保障。

为了满足这些业务可保障的SLA(ServiceLevelAgreement)需求,以及独立运营、安全

隔离的诉求,RedCap也需要切片,使得运营商能够在一个物理网络上构建多个端到端(无线

接入网、传输网和核心网)的、虚拟的、隔离的、按需定制的专用逻辑网络,实现一网多用,

以满足不同行业客户对网络能力的不同要求(时延、带宽、连接数、可靠性等)。

端到端的切片解决方案,需要拉通无线接入网、传输网和核心网的网络切片能力。

图2-11端到端网络切片示意图

对于无线接入网,切片的切分对象为无线时频资源,切分方式包含硬切(载波隔离)、

软切(基于QoS调度、基于RB资源预留)等方案。

当前5G网络已普遍支持切片能力,RedCapUE可借助5G网络现有的能力,较低成本地支

持端到端的切片能力。在实现中,网络侧需要综合考虑RedCap的带宽能力、业务需求、网络

负载等因素,综合考虑切片的切分配置策略。

18

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

适配RedCap终端的5G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

3.网络适配RedCapUE方案分析

3.1网络基本参数分析

3.1.1承载频段分析

RedCap目标应用场景多样化,不同业务对于网络有不同的需求,例如,可穿戴业务对覆

盖连续性要求较高,需要保证5G网络的连续性;视频监控业务在多用户并发场景下对网络

有大容量多并发需求,对系统容量需求较高,需要5G大带宽能力提供保障;工业无线传感器

有低时延高可靠业务需求等。RedCap部署承载频段,需要考虑不同频段覆盖、容量对业务体

验的影响。

1、TDD频段(n41/n78/n79等)引入RedCap的影响分析

(1)TDD频段RedCap和NR的终端能力对比

TDD频段RedCap终端和普通NR终端的主要能力对比如下表所示:

表3-1TDD频段RedCap和普通NR终端的能力对比

参数普通NR终端RedCap终端

频段N78(3.5G)/N41(2.6G)/N79(4.9G)等

UE带宽100MHz(273PRBs,30kHzSCS)20MHz(51PRBs,30kHzSCS)

2R(2层DLMIMO)

UE天线能力4R(4层DLMIMO)

或1R(1层DLMIMO)

上行256QAM可选,64QAM必

UE调制上下行256QAM

下行256QAM可选,64QAM必

(2)TDD频段RedCap和NR的单用户峰值速率对比

TDD频段RedCap终端和普通NR终端的单用户峰值速率对比如下表所示:

表3-2TDD频段RedCap和普通NR终端的单用户峰值速率

终端类型制式配置峰值速率

下行:64/256QAM,20M带宽105/140Mbps

19

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

适配RedCap终端的5G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

RedCapTDD

上行:64/256QAM,20M带宽26/35Mbps

双周期

1T2R2.5ms

TDD下行:64/256QAM,20M带宽122/162Mbps

5ms单周期上行:64/256QAM,20M带宽17.5/23Mbps

下行:/,带宽/

RedCapTDD64256QAM20M5270Mbps

双周期上行:64/256QAM,20M带宽26/35Mbps

1T1R2.5ms

TDD下行:64/256QAM,20M带宽61/81Mbps

5ms单周期上行:64/256QAM,20M带宽17.5/23Mbps

TDD下行:256QAM,100M带宽1.5Gbps

NR

2.5ms双周期上行:256QAM,100M带宽380Mbps

2T4R

TDD下行:256QAM,100M带宽1.7Gbps

5ms单周期上行:256QAM,100M带宽250Mbps

下行:,带宽

NRTDD256QAM100M1.5Gbps

双周期上行:256QAM,100M带宽190Mbps

1T4R2.5ms

TDD下行:256QAM,100M带宽1.7Gbps

5ms单周期上行:256QAM,100M带宽125Mbps

(3)RedCap网络覆盖影响

以n78频段规划为例,如以上下行边缘速率5Mbps/100Mbps为覆盖目标,终端能力为

2T4R,以表3-3给出的链路预算参数表为依据,得到一般城区建议站间距规划为353m。

在此规划下,RedCap终端的上下行最大边缘速率为1.6Mbps/43.6Mbps(1T1R),或

1.6Mbps/71.8Mbps(1T2R)。

表3-35Gn78频段一般城区64TR链路预算参数表

参数取值

载频(GHz)3.5

基站天线数64TR

用户天线数2T4R→1T1R/1T2R

帧结构2.5ms双周期

带宽100MHz

基站功率320W设备

基站天线增益(dBi)24.5

终端发送功率(dBm)26

噪声系数(dB)(上/下)3.5/7

20

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

适配RedCap终端的5G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

馈线损耗(dB)0

人体损耗(dB)3

穿透损耗(dB)17

阴影衰落储备(dB)8

站高/街道宽度/建筑物高度/终

30/10/30/1.5

端高度(m)

(4)TDD频段引入RedCap对容量的影响

3GPPTR38.875分析了在城区TDD系统引入RedCapUE的影响,该仿真分别对比了1Rx

和2Rx20MHzRedCapUE(假设DL64QAM),分析了RedCap终端的三种业务模型:

1)非全缓冲(Non-fullbuffer)业务模型:FTP业务模型3

2)非全缓冲(Non-fullbuffer)业务模型:即时信息IM业务模型

3)全缓冲(Fullbuffer)业务模型

表3-4TDD频段容量影响评估的仿真条件

参数FR1配置

单层

拓扑

宏蜂窝层:Hex.Grid

站间距500m

密集城区:

频段2.6GHz(TDD)

4GHz(TDD)

对2.6GHz:

DDDDDDDSUU(S:6D:4G:4U)

TDD帧结构

对4GHz:

DDDSUDDSUU(S:10D:2G:2U)

信道模型3D-UMa

20%室外(车内):30km/h

用户分布

80%室内:3km/h

全缓冲(Fullbuffer)业务模型(可选)

业务模型非全缓冲(Non-fullbuffer)业务模型:参照UE采用FTP业务模型3,

RedCapUE采用即时信息IM业务模型

全缓冲业务模型(可选):共10个用户,包括RedCapUE和参照UE

业务负载

非全缓冲业务模型:低负载(例如<30%)和中负载例如30%-50%)

21

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

适配RedCap终端的5G网络升级方案研究报告

RedCap用户占全缓冲业务模型(可选):0,20%,50%(例如每小区中0,2或5个

比RedCapUE),100%

非全缓冲业务模型:0,25%,50%,100%

通过仿真结果分析得出:

在RedCap终端采用即时信息(IM)业务,eMBB终端采用FTP业务模型3时:由于IM业

务的数据吞吐量小,RedCapUE对小区容量和频谱效率影响较小,1Rx和2Rx的RedCapUE

差别不大;

在RedCap终端和eMBB终端采用非全缓冲业务模型的FTP3业务时:当网络负荷轻载时,

RedCapUE对小区容量影响较小;当网络负荷和RedCapUE占比高时,RedCap2RxUE

(DL64QAM)可能导致TDD频谱效率最高降低30%;RedCap1RxUE(DL64QAM)可能导

致TDD频谱效率最高降低50%;

在RedCap终端和eMBB终端采用全缓冲业务模型时:当网络负荷轻载时,RedCapUE对

小区容量影响较小;当网络负荷和RedCapUE占比高时,RedCap2RxUE(DL64QAM)可

能导致TDD频谱效率最高降低50%;RedCap1RxUE(DL64QAM)最高降低70%。

2、FDD频段引入RedCap的影响分析

(1)FDD频段RedCap和NR的终端能力对比

FDD频段RedCap终端和普通NR终端的主要能力对比如下表所示:

表3-5FDD频段RedCap和普通NR终端的能力对比

参数NRRedCap

频段n1(2.1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