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22诗歌的表现手法
膜揪纸7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蚕妇
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芭麻?
蚕妇
来鹄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如粉色与饥色对比、贫穷和荣华对比。
B.来诗“晓夕”直述采桑时间之长,“多苦辛”表现出作者对蚕妇的同情。
C.两首诗都以养蚕妇的口吻讲述了养蚕过程的艰辛与所得劳动报酬的微薄。
D.杜诗和来诗都形象反映了封建时代劳动者难享其劳动成果的黑暗现实。
2.这两首诗结尾的写法有哪些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LC????2.①杜诗结尾以反问手法,借蚕妇之口进行控诉:都说我年年养蚕辛苦,为什么
穿不上漂亮的丝绸衣服,浑身只穿粗糙的芒麻之衣?鞭挞了封建社会统治者的不劳而获;②来诗大胆
想象,提出假设:如果蚕妇也像那些贵族妇女喜爱繁华热闹,只怕哪些住在“黄金屋里”的人只好
冻死,不平之中表达了对不劳而获者的轻蔑和嘲笑。
【解析IL本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C.“两首诗都以养蚕妇的口吻讲述”错误。杜诗模拟蚕妇的口吻来诉说养蚕之苦与回报之微,充满
了怨愤不平之气;来诗则以作者的口吻假设没有蚕妇的劳作,富人将无衣可穿,语调冷峻而尖锐。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杜诗尾联的意思是:年年都说我养蚕辛苦,为什么身上穿的是芝麻做的衣服?
来诗尾联的意思是:若教村姑了解赏花之类事,便会冻死富家太太小姐们。
①表述口吻上,杜诗模拟蚕妇的口吻来诉说养蚕之苦与回报之微,充满了怨愤不平之气;来诗则以
作者的口吻假设没有蚕妇的劳作,富人将无衣可穿,语调冷峻而尖锐。②句式运用上,杜诗用反问
句,揭示了蚕妇劳而无获的悲惨境遇,将质问的矛头指向了不劳而获的统治者;来诗用感叹句,揭
露了富人生活以穷人劳作的痛苦为代价的事实,表达了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愤慨之情。③修辞手法
上,杜诗以蚕妇自身付出与收获的反差作比,形象地展现了蚕妇遭遇之不公;来诗运用假设或夸张
的手法,揭露了权贵者靠剥削劳动人民而生活的事实。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首句点出了友人的目的地;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
近之感。
B.韦诗前两句写扶桑远得渺茫,而敬龙的家乡在扶桑“东更东”,把敬龙的家乡写得神秘而远不可
及。
C.王诗后两句写青山云雨相同,明月共照两乡,表达了对友人的宽慰;韦诗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
祝愿。
D.这两首诗都是惜别之作,饱含离别的伤感和对友人的思念,相比而言,王诗乐观豁达,韦诗缠绵
诚挚。
4.请分析这两首诗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3.D????4.相同点:
①都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两首诗最后一句都借明月抒发情感,以景结情。
②两首诗最后两句都是通过想象来表现内容,表达情感的。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这两首诗都……饱含离别的伤感和对友人的思念”错,王诗的三四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
何曾是两乡”运用想象,出人意料,不觉有离伤之感在情理之中,表达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厚
情感。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王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意思: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
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诗人表达的意思是:你我虽然分隔两地,但有青山相连,同沐云雨,在
同一轮明月照耀之下,彼此心意相通,就如同身处一地,何必悲伤呢。诗人借明月之景抒情,想象
自己和友人在明月的照耀下,彼此心意相通,抒发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以及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
厚情感。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帆风”,意思:此去谁能与你一起到家乡?唯有一船明月和满帆清
风。韦诗借“明月”和“帆风”等景物,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想象,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
平安抵达家乡的关心和良好的祝愿,表达了诗人对敬龙法师远归的不舍和留恋,以及对其清风明月
般品质的赞美。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园小梅•其一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②,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①林逋,北宋着名隐逸诗人,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
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②暄(xuαn)妍:景物明媚鲜丽,这里是形容梅花。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ʌ.首联,诗人极目骋怀,写百花凋谢时,只有梅花独自开得热烈而美丽。一个“独”字,突出了梅
独特的生活环境和孤傲的品格等。
B.颈联,诗人实写眼前“霜禽”“粉蝶”对梅花的反应,从客观上着重渲染梅花的与众不同,也体
现了诗人对现实事物的细致观察。
C.尾联,诗人在赏梅中低声吟诗,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别具风情,无须热闹的俗情凑趣,也
把诗人的理想、情操、趣味全盘托出。
02/23
D.全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神韵也是
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6.本诗的颔联与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析。
【答案】5.B????6.①正侧结合:颔联直接写梅花稀疏、横斜的姿态和清幽的芬芳;颈联从霜禽、
粉蝶对待梅的态度中侧面描绘梅花之美。
②虚实结合:颈联上句霜禽欲下是实写;下句,梅花开放时并没有粉蝶,所以用“如”“合”这样
假设猜度的语言,是虚写。
③视嗅结合:颔联上句侧重从视觉角度绘其倒映在清澈水里的横斜、疏淡的梅影;下句则从嗅觉角
度写黄昏月下暗中浮动的缕缕清香,传其神韵。
④拟人:“霜禽”想落下先偷看一眼梅花、“粉蝶”如果知道会销魂失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实写……从客观上着重渲染……细致观察”说法错误。“粉蝶”对梅花的反应是想象的,是虚
写,不是客观描写,也不能说是“现了诗人对现实事物的细致观察”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诗的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历来被诗家所赞颂的名句,意思是稀疏的影
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这是直接写梅花稀疏、横斜的姿态和
清幽的芬芳,属于正面描写;而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的意思是寒雀想飞落下
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销魂失魄。这是从霜禽、粉蝶对待梅的态
度中侧面描绘梅花之美,属于间接描写。所以此两联采用了正侧结合的描写方式。
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实写梅花的形态与芬芳,而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则是通过霜禽、粉蝶对待梅的态度虚写梅花的形态与芬芳,两联构成了虚实结合
的结构。
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是眼睛看到的情景,“暗香浮
动月黄昏”则是写梅花的香气,是嗅觉的感受,所以,颔联采用了视嗅结合的手法来描写梅花。
最后,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还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霜禽”想落下先偷
看一眼梅花、“粉蝶”如果知道会销魂失魄,将“霜禽”“粉蝶”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感情感
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乌栖曲①
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②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注】①乌栖曲: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②银箭金壶:指刻漏,为古代计时工具。
7.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ʌ.”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两句通过具体描绘吴宫的豪华和宫廷生活的淫靡,勾画出
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
B.“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中的“未”和“欲”两字,紧相呼应,微妙而传神地表现
出吴王那种惋惜、遗憾的心理。
C.“东方渐高奈乐何”的结尾意味深长。这一句,既像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所发出的欢乐难继、好
梦不长的叹喟,又像是诗人对沉溺不醒的吴王敲响的瞥钟。诗就在问中陡然收煞,特别引人注目,
发人深省。
D.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显着的特点,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淫靡生活中自日至暮,又自暮达
旦的过程,在形式上也做了大胆的创新。
8.整首诗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7.A????8.(1)对比(反衬):诗人将吴宫昏林暮鸦的幽暗气氛与“吴王宫里醉西施”
的纵情享乐情景形成鲜明对照,又用吴宫歌舞宴乐过程的狂欢极乐与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
日,暮色就要降临了形成对照。
(2)借古讽今(用典):引用吴国因为吴王荒淫纵欲而亡国来讽谏当时的唐玄宗。暗示吴国荒淫纵
欲者的悲剧结局以及借吴宫荒淫来托讽唐玄宗的沉湎声色,迷恋杨妃。
(3)直抒胸臆“东方渐高奈乐何!”“高”是“端”的假借字。东方已经发白,天就要亮了,寻欢
作乐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这孤零零的一句,既像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所发出的欢乐难继、好梦不长
的叹喟,又像是诗人对沉溺不醒的吴王敲响的警钟。
(4)白描: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具体描绘吴宫的豪华和宫廷生活的淫靡”错误,并不是具体描绘。这两句的意思是姑苏台上的
乌鸦刚刚归窝之时.,吴王宫里西施醉舞的宴饮就开始了,写的是晚上很早就开始这样的生活,并没
有具体描绘豪华。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变现手法的能力。
诗歌的前两句写到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诗人将吴宫昏林
暮鸦的幽喑气氛与宫中美人的纵情享乐形成鲜明的对比。诗歌的三四句写到轻歌曼舞,朱颜微配,
吴王的享乐还正处在兴奋之中,却忽然发现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就要降临了,用
吴宫歌舞宴乐过程的狂欢极乐与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就要降临了形成对照。所以
诗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本诗的作者是李白,生活在唐玄宗时期,而本诗却是在描写吴宫荒淫的生活,目的是引用吴国因为
吴王荒淫纵欲而亡国来讽谏当时的唐玄宗,暗示吴国荒淫纵欲者的悲剧结局以及借吴宫荒淫来托讽
唐玄宗的沉湎声色,迷恋杨妃。所以诗歌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
诗歌最后一句写到东方的太阳渐渐升起,寻欢作乐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诗就在这冷冷的一问中陡然
收煞,既像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所发出的欢乐难继、好梦不长的叹喟,又像是诗人对沉溺不醒的吴
王敲响的警钟。所以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
诗歌的一二两句勾画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运用了
白描的手法。
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葬花诗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9.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04/23
A.木芳锦囊收艳骨:比不上B.与今死去他收葬:你,我
C.本4依身何日丧:不知道D.二期春尽红颜老:有一天早上
10.下列对“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有误的一项
是(????)
A.这四句诗描写了“谢了春红”的暮春景色。此处旨在借物起“兴”,引出“闺中女儿”,该传统
来自《诗经》。
B.“花谢花飞花满天”,运用了赋的手法,淋漓尽致地铺排了百花凋零场景,渲染了凄凉的氛围,
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C.“游丝软系飘春燃,落絮轻沾扑绣帘”,意思即柔软的蜘蛛丝儿似断似连,飘荡在春天的亭台楼
阁之间,满天飘的柳絮随风扑来,沾满了那锈着花的门帘,营造了凄美迷茫的意境。
D.“红消香断有谁怜”黛玉将自己比拟成落花,一方面是因为黛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另一方面
是由于黛玉多愁善感,孤傲尖刻。
11.林黛玉《葬花吟》选段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任选两种分析其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答案】9∙D????10.(1)用典,“洒上空枝见血痕"化用娥皇女英哭于九嶷,血泪洒
于青竹之上的典故,表面是在表达对落花的痛惜,实则含蓄深沉地表达了黛玉对自己身世的悲伤。
(2)比喻,“柳丝榆荚”喻别人,“桃李”喻自己,由花及人,以花自喻,表达了她对无情世道的
控诉。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D.句意:等到有一天春天已尽,美丽的少女老去。一朝,一旦、有一天。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D.”黛玉将自己比拟成落花”错误,不是“比拟”,应是“比喻”。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林黛玉《葬花吟》选段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比如“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以花喻
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
力;
比如以花魂鸟魄比喻自己的精神世界,幻想自己肋下生出翅膀,随花飞到那个自由、干净的“天尽
头”,从此完全脱离这个冷酷的世界;
比如“洒上空枝见血痕”使用典故,以湘妃之悲含蓄深沉地表达自己之悲;
比如“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以“桃李再发”衬托自己的命运无常;
比如“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与落花你我相称,生动形象,情感
浓烈。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宋]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①,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②?戏马台③南追④两谢⑤,驰射,风流犹拍古人
肩。
【注】①气岸:意气高昂。②华颠:白头。③戏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刘裕北征,会
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④追:赶得上,比
得上。⑤两谢:即谢瞻和谢灵运。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起句运用生动的描写,“一漏天”“似乘船”写出屋内漏雨积水如塘的艰难处境。
B.下阕以“莫笑”“君看”等词塑造了一个高傲、自大、和世俗格格不入的老翁形象,他要和两谢
比高低。
C.语言表现力强,用重阳天霁渲染心情,以鬼门关的险峻表现作者忘怀得失的傲岸胸襟。
D.本词主要通过重阳即事,表现黄庭坚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
13.这首词下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2.B????13.①反问。“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运用反问的手法,词人借这这种不入
俗眼的举止,强调了自己不服老的气概。②用典。运用“戏马台”和“两谢”的典故,表现词人意
气高昂的精神风貌。③运用对比。“风流犹拍古人肩”把自己和古人作对比,表现词人“风流”不
逊古人的豪迈情怀。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塑造了一个高傲、自大、和世俗格格不入的老翁形象”错误。从词中看来,老翁精神饱满,意
气高昂,不服输,但这不等于“高傲、自大”。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请看,老翁头上插菊花者有几人呢?这是运用了反问的手法,作者借
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含有自负的口吻,使表达情感更为强烈。
“戏马台南追两谢”吟诗填词,堪比戏马台南赋诗的两谢。结合诗下注释,“戏马台”项羽所筑,
今江苏徐州城南。刘裕北征,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
孔令》一首。“两谢”即谢瞻和谢灵运。可知这是用典的手法,运用了“戏马台”和“两谢”的典
故,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将
其豪迈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骑马射箭,纵横驰骋,英雄直追古时风流人物。这是运用了对比的手
法,把自己和古人作对比,突出了词人不逊于古人的豪迈气概。
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赏牡丹
王建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①皇都。香遍苓菱②死,红烧碑躅枯。
软光笼细脉③,妖色暖鲜肤。满蕊攒黄粉,含棱④缕绛苏。
好和⑤薰御服,堪画入宫图。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⑥,留客赏斯须。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注】①益:满。②苓菱:荷花。红烧:花色红艳如火。那躅:山掷躅,又名映山红、杜鹃花。③
细脉:犹言气脉。④含棱:翻卷的花瓣。缕绛苏:像一缕缕大红色流苏。⑤好和:香味和顺。⑥知
个数:知道花事何时将了,心中有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从牡丹之贵之美,写到牡丹之凋零,描写了牡丹的变化,道出花时难久的怅然。
B.芬芳的苓菱与艳丽的山跳躅在牡丹面前黯然失色,诗人运用衬托手法描写牡丹之美。
C.诗歌第五至八句,从气质、姿色等角度描写牡丹,牡丹的华贵堪比皇家御用之物。
D.诗人用哀愁的新妇和望病夫的女子,分别描写牡丹的将谢与凋零,令人心生怜惜。
15.韩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与本诗都描写了盛景,二者有相同的表现手法。请
结合本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4.C????15.①寓情于景,首联生动的描写了长安城内牡丹花开的盛况,偌大的长安城处
处是牡丹盛开,那繁盛的景象就好似要溢出来一般,牡丹的气质风采风靡了长安。令人深切感受到
牡丹之盛。②使用对比手法,将长安城内牡丹花开的盛景与牡丹凋零对比,表达花时难久的怅然之
情。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诗歌第五至八句……牡丹的华贵堪比皇家御用之物”张冠李戴,“牡丹的华贵堪比皇家御用之
物”是第九至十句所描写的内容,即“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06/23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寓情于景,诗作开篇言牡丹之贵,“名价别”三字直接道出牡丹的尊贵凌驾于诸花之上。随后作者
用一个益字,生动的描写了长安城内牡丹花开的盛况,偌大的长安城处处是牡丹盛开,那繁盛的景
象就好似要溢出来一般。此“益”引申为“满”,如同韩昌黎“绝色烟柳满皇都”,两诗皆非单讲
数量之多,而是从更深层的去讲,韩诗更多的是写春满长安,而王建此句是讲牡丹的气质风采风靡
了长安,令人深切感受到牡丹之盛。
最末,作者用“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道出了花时难久的怅然。开篇之盛艳,末尾之冷清,强
烈的对比让末尾仿佛一幅大留白的画卷,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清风吹过,花亦凋零,这其中是不
舍,是怜惜,是冷清,种种情感由人品读。
“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
“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
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
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
色的特征。
真题缄3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①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2019全国∏,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答案:D
解
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作者的观点态度。A项对应首联,“此身虽贱道长存
”写诗人自己出身低微但对理想信仰坚定不移;“孔门”,孔子门下,借指儒家,表明作者信奉的
是儒家思想。A项正确。B项,“朱门”本指古代王侯贵族的府第漆成红色的大门,后指富贵人家,
本诗代指世俗权贵。“孔门”借指儒家,这里代表对理想的追求、精神的归依。二者形成鲜明的对
比。B项正确。C项对应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是说大丈夫要凭借自己的才华
受恩(意指自己是有才之士),自己平生绝不接受别人平白无故的施舍恩惠。C项正确。D项,“受恩
必报”属于无中生有。”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是表达对别人施加恩惠于己的态度,
并无“受恩必报”之意。D项错误。故答案为D项。
2.(2019全国II,6
分)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
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答
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
者的心志。(3分)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干提示了两个答题角度——
“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答题时要从这两个角度分析场景描写的作用。情感表达方面,可以
结合所描写场景的特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内在情感,分析描写代替直接抒情的好处;结构安排方
面,要联系颈联对上下文的作用来分析。情感表达上,“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描写
了“渔乡垂纶”“夜空雁鸣”两个场景。结合“姜尚溪边垂钓等待明主”的典故,垂钓客可以理解
为怀才不遇的隐者;大雁代表鸿鹄之志。“垂纶”和“雁鸣”都是孤高耿介、遗世独立的形象的象
征,作者将•自己的情怀形象化,是一种间接的表达,更加含蓄委婉。在结构安排上,综合律诗“起
、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颈联一般为“转”句,本诗中颈联既承接了前两联的抒情笔调,又领
起后文转入写景,舒缓了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委婉别致。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浣溪沙
姜夔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久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②门
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词人作此词时
恰在吴松,已离家杭州不远。②亚:接近。
3.(2023新编,5分)这首词在结构技巧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在结构技巧上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1
分)首句写出了归雁无声穿过重云时的紧张情状,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引出了对自己回家路途艰
难的描写。(2
分)下片情感却焕然一新,所写之景从狂风恶浪变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变为春波迎桨。词人眼中
的河水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一片温暖,离家久远的词人揣想家门前的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
门齐了。结句写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2分)
解
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结构技巧要从句间关系、行文布局两方面思考,包
括铺垫、抑扬、开门见山等.本词上片的“雁怯”“重云”'‘愁”"浪恶”展现出压抑、恶劣的环
境景象,渲染了紧张沉重的气氛。但下片却笔锋突转,从“春”“绿”“人归”这些词可以看出描
写的是一片生机盎然、温暖的场景。这种变化在结构上属于先抑后扬,作用是渲染气氛,词人历经
重重阻碍终于归家,突显出词人的喜悦心情。
4.(2023改编,6分)下片在抒发感情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案:运用了虚实结合和想象的手法。下片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喜
悦;(1分)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写自己归乡的心切;(1
分)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2
分)词人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
悦。(2分)
解
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表现手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小梅应长亚门枝”中的“应”
字,可以看出这是词人想象自家的梅已经长高,与门齐平,属于虚写。有虚写就要联想到虚实结合
的手法。而下片第一句正是实写,这句写词人即将到家,看到了春水和绿草,因而才有下句想象自
家小梅长高的景象。由此可以看出词人归家之心切。结句提到“灯火”,是词人想象除夕夜一家人
团聚的热闹场景,表现词人不畏险阻、定要归家的心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5题。
08/23
送人游蜀
马戴
别离杨柳陌,迢递蜀门行。
若听清猿后,应多白发生。
虹霓侵栈道,雨雪杂江声。
过尽愁人处,烟花是锦城。
5.(2023新编,6
分)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尾联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点。
答
案:《送人游蜀》一诗中,作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景结情),通过想象锦城的美好春景,劝慰友
人不要因别离和路途遥远、艰险而悲愁。(3
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作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用“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直接劝
慰友人不要因为分别而忧伤。(3分)
解
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本诗尾联“过尽愁人处,烟花是锦城”意思是走过让人忧愁的
地方,繁花似锦的地方就是成都了。诗人借蜀地优美风光,劝慰友人不要因别离和路程险远而忧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
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诗人直抒胸臆,劝慰友人。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②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注】①三晋:指古晋国,春秋末期,韩、魏、赵三家分晋,故有此称。②二陵:高大的土山
称陵。据《左传》载,靖山有南北二陵,南陵是夏帝皋的陵墓,北陵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③指
“白衣送酒”的典故,晋代王弘遣白衣使者送酒给陶渊明。
6.(2023新编,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题目点出写作的时间、事件和目的,这是一首登临兼应酬的诗。
B.首联交代了望仙台是由汉文帝修建的,详细描写了在望仙台所见的景色。
C.颔联表面写望仙台景色的变化,实际上是作者在感慨历史的变迁。
D.第五句与李白“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抒发的感慨一致。
答案:B
解
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A项,题目中的“九日”交代了登临的时间是重
阳节,重阳节的习俗是登高望远。“登望仙台”交代事件和登临的地点。”呈刘明府容”交代写作
目的,作者要把这首诗呈献给县令刘容。A项正确。B项,首联写景的语句是“曙色开”,属于白描
,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里写曙色,只用一个动词“开”,就把
朝阳初升的情态描写出来了。而“详细描写”即工笔、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
刻画,此处没有对曙色进行详细描写。B项错误。C项,颔联中“云山皆北向”是写云山的景色,”
风雨自东来”是写天气的变化,所以选项中“写望仙台景色的变化”表述正确。根据注释可知,春
秋末期的三晋,几经分合,已消逝在历史的尘烟里;汉代的皇帝、周朝的文王,当时多么显赫,而
此刻也已不见踪影。所以诗句实际上是作者感叹历史的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项正确。D项,
第五句“关门令尹谁能识”指望仙台所在地的地方长官经过多次更换,人们难以一个个记住他们的
名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描写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晋代的风流人物
也早已化为尘土。两位作者对历史的感慨是一致的,故D项正确。
7.(2023新编,6分)这首诗是如何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①借景抒情。(1
分)登上望仙台见到“曙色开”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登山的畅快之情;借“云山皆北向”“风雨自东
来”,抒发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1分)②借古伤今。(1
分)“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喟: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1分)③用典抒情。(1
分)引用陶渊明嗜酒爱菊的典故和''白衣送酒”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并向友
人寄出了愿与之陶然共醉的愿望。(1分)
解
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首先,明确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
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伤今等)。其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本诗首
联写景,“此日登临曙色开”写作者登上望仙台见到朝阳初升,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朝阳一
样灿烂。颔联写作者登临所见之景,云山、风雨不仅指眼前的自然景物,更象征历史的风云,时间
的变化如同此时所见景致的变化,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颈联指经过多次改朝换代,望仙
台所在地的地方长官也多次更换,人们难以一个个记住他们的名字;当年向汉文帝传授《老子章句
》的河上公已经仙去多年,再也不能回来了。此处借古伤今,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喟。尾联借
用了陶渊明嗜酒爱菊和“白衣送酒”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陶然共醉菊
花杯”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友人陶然共醉的愿望。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哀郢”(其二)
陆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着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②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注】①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在今湖北江陵。②章华:章华台。公元前535年,楚灵王“举国营之”,修建了一座宏伟宫范,以豪
华富丽夸于诸侯,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
8.(2023新编,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二句“徂岁”指逝去的时光,“下阪轮”即下坡的车轮。该句抒发的感慨与曹操在《短歌
行》中的感慨是一致的。
B.颔联写古往今来有多少像屈原这样的忠臣途穷困厄,又有多少节士去国怀乡,放逐江湖,诗
人对此深感痛惜。
C.诗人“淋漓痛饮”于长亭薄暮之中,“慷慨悲歌”于华发初生之际,既有对前人的痛惜,又
显出自我的旷达。
D.本诗首尾写景,中间抒情,情因景而发。以盛衰无常之景、慷慨悲壮之语,抒发作者强烈的
爱国热情。
答案:C
解
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A项,第二句是说时间过得很快,就像车轮向坡
下滚动,诗人要表达的是对时光流逝之迅速的感叹。曹操《短歌行》中的“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也是抒发时光易逝的感慨的。A项正确。B项,颔联的大意是:“天地呀,你到底抱着怎样的心思,
为何总是让仁人志士处于途穷困厄之中呢?江湖上自古以来留下的可都是那些去国离乡、被放逐的
臣子的身影。”诗人直接议论、抒情,表达对包括屈原在内的仁人志士的穷途厄运的痛惜之情。只
10/23
要抓住重点词语“何心”“穷”“从古”“着”就可以领悟。B项正确。C项,“自我的旷达”分析
错误。“淋漓痛饮”“慷慨悲歌”直接抒写诗人与古仁人一样心怀追求却报国无门,只能借“痛饮
”“悲歌”消解苦痛。而在长亭下、暮色中,面对已生白发的自己,诗人更深感壮志难酬和孤独怅
惘,因而表达的并非旷达之情。C项错误。D项,从表达方式上看,诗歌中间两联都是抒情,诗歌首
句“荆州十月早梅春”和结尾句“废城霜露湿荆榛”是写景。陆游在这个和暖的十月过荆州,面对
着已废弃的楚国故都,触景生情,由对屈原的怀想而抒发对古往今来仁人志士壮志难酬的愤慨,由
楚国郢都的荒废,怀古伤今,抒发对岁月流逝、人事代谢、盛衰无常的感慨和对当今朝廷的不满。D
项正确。故答案为C。
9.(2023新编,6分)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首联。
答
案:首联第一句写景,描写了荆州(郢都)十月早梅初开,好似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突出这里天气晴
暖,景色优美的特点。(2分)第二句抒情,直接感叹岁月就像下坡的车轮,飞快地流逝。(2
分)以乐景衬哀情,强化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伤情绪,寄寓了胸怀大志、迫切希望报国
效命的志士的感慨。(2分)
解
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情感及表达技巧。本题重在分析首联,首先要分析诗句内容,概括
所写景物特点,再分析其中寄寓的情感。首联开篇先写眼前景,写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荆州
”是地点,是战国时楚国的都城,又称“郢都”;“十月”交代了时间。“早梅”“春”犹如特写
镜头,诗人抓住初春的典型意象“早梅”,只用一个“春”字,就唤起了读者对美好春天的无穷遐
想,可谓一字千金。第二句“徂岁”指逝去的时光,“下阪轮”即下坡的车轮。此句说时间过得很
快,就像车轮向坡下滚动,这是直接抒情,诗人要表达的是对人生岁月流逝之迅疾的感叹。首联上
下句乐景衬哀情,强化了诗人的情感。
提升绥3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惜琼花
张先
汀白,苕水碧。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
别时携手看春色。萤火而今,飞破秋夕。
汴河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
断云孤鸯青山极。楼上徘徊,无尽相忆。
这首词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怀人思归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对比。
词人将昔日故乡春光的艳丽和今日异乡秋色的萧索进行对比,又以昔日的纵情宴游、意气风发与今
日的独倚高楼、落寞消沉进行对比,将怀人思归之情在节序交替和世事变故中层层演绎出来。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天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藁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f6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藁(zhen)藁:草木茂盛的样子。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
比,通过对桃花、桃子、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
睦、多子多孙、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3.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蟾宫曲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
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
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
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
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题]
起因: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
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
表达效果:反衬出山间的幽静。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祷•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题]
①渲染。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
②博喻。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不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
艺术表现力。
二、
L结合上面所讲知识,辨析下面的诗句使用的表现手法,并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答案:联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柳
树形象。(比喻是一种特殊的联想)
(2)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12/23
答案:衬托。用六宫粉黛衬托杨玉环之美。
(3)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闻乐天授江
州司马》)
答案:烘托渲染。通过“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等一系列的凄凉景象的描写和气氛的
渲染,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好友被贬的不平和哀伤凄苦的心情。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答案:对比。将豪门奢侈生活与平民百姓惨境对比,极力表现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
(5)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成梁州。(陆游《诉衷情》)
答案:用典抒情。“觅封侯”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抒发自己报效祖
国、收复旧河山的壮志。
(6)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答案:比兴。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7)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
词》)
答案: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三、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梦寻梅
[宋]方岳①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踹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②侍玉华③。
【注】①方岳:字巨山,号秋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②金貂:汉代的宫饰。③玉华:宫殿名。
也有人认为“玉华”指精美的玉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野径”“隐者家”及“岸沙”“带溪斜”等词语,点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幽美和僻
静,也从侧面表现出梅花高雅脱俗的特质。
B.颔联中“六千里”表明寻梅过程的执着与艰辛,“三四花”则与之形成对照,突出了梅花的可
贵,也透露出梦中人寻梅有收获后的欣喜。
C.颈联写出了作者真实的生活状态,他虽生活在蓬茅下,晚上点着昏暗的油灯,但可以在火炉旁边
烧烤山芋,与朋友谈论农作物种植的事情,抛弃了尘世的纷杂,何不乐哉!
D.尾联中“烟雨蓬茅”和“金貂”“玉华”对举,有“实”和“虚”的对比,也有“取”和“舍”
的对比,其中反映出诗人的志趣追求。
解析:C项,不是作者的真实生活状态,而是作者的梦中所想。
(2)本诗题为“梦寻梅”,而颈联两句却是写“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似乎与
“梅”没有关联,如何理解?
解析:解答本题,应该先明确诗句的含义,然后再与梅相联系,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如梅花的高
洁、脱俗与诗人此时的心态正相契合。
答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罕有人至的幽居之所,诗人闲适自足,以济世救人与围炉夜话为乐
事。诗句中的闲适自足,表面上看与“梅”没有直接关联,却与梅“高洁、脱俗”的内在精神相契合。
这种对闲适别致的生活内容着意刻画,也为尾联抒发对脱俗孤傲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做了铺垫。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送王昌龄
李顾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注],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雨霖铃》词理解点染手法。“点”即点明主旨,"染”即铺陈渲
染。如柳永《雨霖铃》
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点出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是“染”,渲染了离别之悲、冷落之苦。这样,先点明主旨,后用景物渲染,烘托感情,收到
情景相生的效果。具体到本诗也是一样,
第二句“送君多暮情”就是直接“点”出了伤别之情,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饲用原料作物合作协议书
- 租赁地下停车位合同书
- 上海市小区地下车位租赁合同
- 权许可合同音乐著作权使用许可协议
- 企业间年度服务贸易框架协议
- 环保产业绿色制造工艺技术推广应用方案
- 教育行业在线教育课程定制开发方案
- 水处理行业智慧水务系统建设与运营管理方案
- 智能教育市场调研合同
- 企业内外部通信系统建设与服务合同
- 工程伦理分析-切尔诺贝利
- 外墙用水泥纤维板接缝位置开裂问题及处理
- 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首都师范大学)】章节测试含答案
- 《鼻负压置换术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及护理对策研究【论文】3600字》
- 发动机机械系统2.0升ltg-9.66维修指南车下
- 哈尔滨市商品房买卖合同书(最终定稿)
- 信号与系统 西安邮电 习题答案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参考
- 天津工业大学《工程力学》2017-2018-1期末试卷及答案
- 能力素质,胜任力模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