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桥职业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桥职业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桥职业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桥职业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桥职业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桥职业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

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小题。

⑴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它是从鱼、鳄、蛇和

云、电、虹等一个个具体物象而来,经过由众多人参与的模糊集合,形成一个建立

在各个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新的形象。它的形成过程,是

“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其间渗透着、灌注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⑵图腾(Totem),原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词汇,意思是“他的

亲族”。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

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世界

各国不少学者,都对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做过考察和研究,普遍

认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

到。

⑶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氏一多。闻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凤的文

章中这样说道:“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

元一一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为在‘鲸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

(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人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

始殷人的图腾(我说原始夏人和原始殷人,因为历史上夏殷两个朝代,已经离开图

腾文化时期很远,而所谓图腾者,乃是远在夏代和殷代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一种制

度兼信仰),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

了。”

⑷那么,龙图腾是如何形成的呢?闻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说:龙这

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

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

结果”。

⑸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还成为占统治地

位的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龙图腾说,并出现一些否定性

观点。如:“无论如何,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因为说到底,图腾制体

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因此,如果依据通行的理论和被学界接受的

材料,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阎云翔)

“迄今为止,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

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与融合其他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的氏族部

落的说法更是完全出于臆想。”

⑹学者们还指出,将中国古文物上出现的动物造型或纹饰视作图腾的表现

形式,也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型文化与社会学中某一氏族部落是

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时空范围上讲,前者比后者大得多。因此,某一类型文化

中的某种纹饰与某一氏族的图腾划等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还有的学者从图腾文化

的基本特征提出悖论,如:图腾是氏族群体成员崇敬的对象,是不得损伤、杀害和

食用的,而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龙、辱龙、斗龙、斩龙以及食

龙的载述。(节选自《中华文艺•龙文化》)

1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龙图腾是建立在鱼、鳄等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一种艺

术创造,它的形成渗透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B.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曾经存在于世界上许多民族,其残

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C.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一多,他认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龙同凤一样

是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

D.一般来说,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

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E.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一度成为主流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

代,才被学术界否定。

14、下面对龙图腾的形成过程的猜测,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从鱼、鳄、蛇和云、电、虹等一个个具体物象形成一些图腾崇拜,如蛇

图腾。

B.蛇图腾逐渐兼并与融合了许多其它弱小图腾,如马、狗、鱼、鸟、鹿等。

C.在蛇等图腾基础上形成的龙成为原始夏人的图腾。

D.龙这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

15.请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图腾崇拜”这一文化现象的本质特征。(4分)

16.龙图腾说受到一些学者质疑的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3、(5分)AE(A原文是"龙"而不是〃龙图腾";E龙图腾说遭到一些学者开始

质疑并出现一些否定性观点并不等于被学术界否定。)(答对1个得2分)

14、(3分)D(D是龙图腾特点的说明,不是龙图腾形成过程的说明)

15、(4分)(1)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

氏族的始祖和亲人;(2)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1,2点共

3分)(3)是一种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1分)

(学生共分几点可以灵活处理,不必统一。)

16、(4分)①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却又不存在

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②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

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③将中国古文物上出现的动物造型或纹

饰视作图腾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错误的。④图腾是氏族群体成员崇敬的对象,是

不得损伤、杀害和食用的,而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龙、辱龙、

斗龙、斩龙以及食龙的载述。(答对1点给1分,4点得满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5分)

讲故事的人•母亲

莫言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她的骨灰,于1994年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

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

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

那一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

说。

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

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

来。傍晚,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

骂我也没有打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我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

T,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握了她

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那个看守麦

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

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

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

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

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

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端起她那半碗饺

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

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

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

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

丑在哪里?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一些

很有文化的人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

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很敬重。我们家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要我对她

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

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个说书人。我偷偷

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小油灯为

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

耐烦,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

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

听书。

很快的,我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

醋。我的听众,也不仅是我的母亲了。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

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

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有时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

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的影子。我

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我说故事的能

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后来,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

的素材,书中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书的

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

(摘自《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演讲》,有删节)

17.下列对演讲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莫言讲故事常运用荒诞的叙事手法,开篇讲述“母亲的骨殖已与泥土混为一

体”,就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

B.讲故事的人讲述母亲,其中半碗饺子给了“乞讨的老人”的故事,从行动和语

言上真切表现了母亲善良的性格。

C.母不嫌儿丑,在母亲看来,我的“鼻眼不缺,四肢健全”就是美的了。母亲如

此开导我去平和地面对艰难岁月。

D.对我的成长,母亲深陷矛盾中,她不愿我将来“靠耍贫嘴吃饭”,却又支持我

看书,甚至听任“我去集上听书”。

E.这篇演讲,并非“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故事看

似平常,却蕴含着做人的道理。

18.母亲为什么说“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谈谈你的理解。(4分)

19.“母亲泪流满面”,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7.EB(A莫言讲故事运用荒诞的叙事手法,所指是他的小说创作;本文为演讲,讲述

真实的生活,说“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是不恰切的。C在母亲看来,美不仅是

“鼻眼不缺,四肢健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心存善良,多做好事”。D原文是“默许

我去集上听书”。默许:不表明态度,但有许可的暗示,侧重矛盾的心理;听任:任凭别

人愿意怎样就怎样,有放纵的意思。)(5分)

18.(4分)是同一个人,(1分)但眼前的是白发老人,不复是麦田看守人;(1分)母

亲教育孩子忘掉仇恨,学会宽容。(2分)

19.(6分)“我”多算了买白菜老人一毛钱事小,却关乎人品,(3分)一是贪小便

宜,(1分)二是少同情心,(2分)因此母亲痛苦万分。

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13题。(6分)

在未有小说这一文学形式之前,大量个人经验被岁月的风尘淹没了。而以传记形

式出现的对个人的陈述,实际上只能记载一些没有血肉的个人经历。这种类似于简历的传

记,使我们根本无从了解传主的丰富的日常生活以及他的复杂的心路历程。

安?莫洛亚认为,传记有许多局限性。其明显的一点就是它无法进入内心生活。它

只能写人物的外在动作,而无权写人的内心动作-----写,就跌入虚假,而不写这个人物

的内心动作又必定难以真实一一这是传记面临的两难困境。在安?莫洛亚看来,传记与小

说相比,在视点上也有局限。传记作者只能有一个视点,即他本人能够目击的视点。一句

话,他必须写他看到的和别人也确实看到的。他不能超出目击者的身份。

传记作者只能有一个视点,即他本人能够目击的视点。一句话,他必须写他看到

的和别人也确实看到的。他不能超出目击者的身份。而小说作者的视点却可以有两个。他

打了一个比方:“在一场进攻中,有个士兵躲在弹坑里,这时他原可以前进,但稍稍延迟

了片刻,等炮火封锁解除后才赶上战友们……如果这个行为日后被他的传记作者知道了,

他就会作为缺乏勇气的人进入历史……但对我们这个士兵本人来说,他实际上可能满怀勇

敢的希望。他并不是胆小鬼,他想前进,但他的身体不允许他前进,几乎迫使他留在原

地。这种情况,小说家就可能了解……他可以把两个方面都表现出来。”只有小说家才能

听到这个士兵的内心语言,因而,也只有小说家才能公正地写出这个士兵。

历代的传记,往往受一种统一的道德标准的要求,加之相当大一部分的撰写在官

方的组织下进行的,因此这些传记所记无非是一些功名功德的上的事。当然也有一些今天

看来非常个人化的传记。但这种传记毕竟凤毛记麟角。因而大量传记,并未用文字的形式

向我们记载下一个活生生的人,造成个人经验的记载严重缺乏。

而人类社会开始重视个人经验并渐渐有了书写个人经验的风气,是因为人们终于找到

了一种能够呈现个人经验的形式一一小说,从此小说不可抑制地发达了起来。人们发现它

在书写个人经验方面,是无可取代的文体。小说弥补了历史学家的必然性的失误。”它可

以记录潜在于历史学家的不以个人为主的编年史之下的人类经验”。而这些经验可以帮助

说明历史。

(节选自曹文轩《小说门》,有删改)

12、下列关于“传记”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类似于简历的传记对于个人的陈述,实际上只能记载一些没有血肉的个人经历。

B由于写作的局限性,传记对于内心生活常常陷入写与不写都难以真实的两难困境。

C在安?莫洛亚看来,传记的局限性使作者只有一个视点且不能超过目击者的身份。

D在统一道德标准和官方的双重约束下,历代传记多所写的全部是一些功名功德的事。

13、作者为什么说“小说弥补了历史学家的必然性的失误”?(3分)

参考答案:

12、D(“全都是一些功名功德的事”有误,原文有“当然也有一些今天看来非常个人化

的传记”等的说法)

13、小说所书写的个人经验可以帮助说明历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本大题共7题,共3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8〜12题。

刘观传

刘观,雄县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太谷县丞,口荐擢监察御史。三十年迁署左佥都

御史。坐事下狱,寻释。出为嘉兴知府,丁父忧去。

永乐元年,擢云南按察使,未行,拜户部右侍郎。二年调左副都御史。时左都御史陈

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四年,北京营造宫室,观奉命采

木浙江,未几还。明年冬,帝以山西旱,命观驰传往,散遣采木军民。六年,郑赐卒,擢

礼部尚书。十二月与刑部尚书吕震易官。坐事口皇太子谴责。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

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八年,都督佥事费琳讨凉州叛羌,命观赞军事。还,坐事,谪

本部吏。十三年还职,改左都御史。十五年督浚河漕。十九年命巡抚陕西,考察官吏。

仁宗嗣位,兼太子宾客,旋加太子少保,给二俸。时大理少卿弋谦数言事,帝厌口繁

琐。尚书吕震、大理卿虞谦希旨劾奏,观复令十四道御史论其诬妄,以是为舆论所鄙。

时未有官妓之禁。宣德初,臣僚宴乐,以奢相尚,歌妓满前。观私纳贿赂,而诸御史

亦贪纵无忌。三年六月朝罢,帝召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至文华门,谕曰:“祖宗时,朝臣

谨饬。年来贪浊成风,何也?”士奇对曰:“永乐末已有口,今为甚耳。”荣曰:“永乐

时,无逾方宾。”帝问:“今日谁最甚者?”荣对曰:“刘观。”又问:“谁可代者?”

士奇、荣荐通政使顾佐。帝乃出观视河道,以佐为右都御史。于是御史张循理等交章劾

观,并其子辐诸赃污不法事。帝怒,逮观父子,以弹章示之。观疏辨。帝益怒,出廷臣先

后密奏,中有枉法受赚至千金者。观引伏,遂下锦衣卫狱。明年将置重典。士奇、荣乞贷

其死。乃谪辐戍辽东,而命观随往,观竟客死。七年,士奇请命风宪官考察奏罢有司之贪

污者,帝曰:“然。向使不罢刘观,风宪安得肃。”(选自《明史》)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还,坐事,谪本部吏坐:因……犯罪

B.以佐为右都御史以:把

C.遂下锦衣卫狱狱:监狱

D.以是为舆论所鄙鄙:鄙视

9.下列词语按次序填入文中口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口荐擢监察御史(2)坐事口皇太子谴责

(3)帝厌口繁琐(4)永乐末已有口

A.为、而、之、矣B.以、为、其、之

C.以、为、而、其D.以、为、乎、也

10.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

B.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

C.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

D.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观出任嘉兴知府,因父母去世,守丧去职。

B.明仁宗继位后,刘观兼任太子宾客,随即又加大理寺少卿,给两份俸禄。

C.御史张循理等人上奏章弹劾刘观,宣宗大怒,下令逮捕刘观父子,拿出弹劾的奏

章给他看,他立即认罪了。

D.刘观父子入狱后,本来要处以极刑,杨士奇、杨荣请求免其一死,于是将刘辐谪

戍辽东,刘辐独自客死辽东。

12.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4分)

译文:

②观奉命采木浙江,未几还。(3分)

译文

(2)杨士奇和杨荣等所说的“年来贪浊成风”,其具体表现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8答案C

解析狱:监禁审理

9答案B

10答案B解析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

11答案C

解析A项是父亲去世,。B项刘观兼任太子宾客,随即又加太子太保衔。D项刘辐独

自客死辽东。原文无。

12答案(1)①当时左都御史陈瑛为人凶暴狠毒,右都御史吴中为人宽和,刘观在二人

之间周旋逢迎,务求让他们双方都满意。②刘观奉命到浙江督办采木,不久还京。

⑵①宣德初年,官员们宴会聚乐,均以奢侈相尚,歌妓满于宴席之上。②刘观私下接受

贿赂,那些御史们也都贪污放纵无所顾忌。

5.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5—7小题。(9分,每小题3分)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北宋]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

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

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

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

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

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

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

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

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筑舍)于其址

B.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C.则或咎(责怪)其欲出者

D.有碑仆道,其文漫(模糊)灭

6、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有怠而欲出者此所以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7、下列句式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当其欣于所遇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不能喻之于怀

参考答案:

5-7BDA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

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

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

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

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

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

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

帝善,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务贯,靡不毕见。其文

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

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

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忌妒

B.平伐其功伐:自夸、炫耀

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恨、痛心

D.其辞微微:微小细微

6.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与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A.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B.信而见疑

C.《国风》好色而不淫

D.皤然泥而不滓者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当,因想争得楚王的宠信而嫉妒屈原的才能。

B.屈原见闻广博,善于交际,深受信任,常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

C.屈原草拟好宪令后,上官大夫想夺过去据为己有,屈原不给遭到诬陷。

D.文段最后一句说屈原的志趣可以和日月争光辉,是对屈原的高度褒奖。

8.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参考答案:

5.D6.A7.C

8.阐明真理和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动荡的规律,无不完全显露出来。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到各选

项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

D项,“其辞微”中“微:微小细微”,解释错,在这句话中“辞”指的是“言辞”,

“言辞微小细微”搭配不当,原文“其文约,其辞微”大意是“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

微”,“微”在这里是形容词,应该解释为“精微,微妙”。

故选Do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意义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

到各选项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

A项,“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中“而”表承接关系;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忧愁伤

感写下了《离骚》”;

B项,“信而见疑”中“而”表转折,解释为“却”,这句话的意思是“忠信却被怀

疑”;

C项,“《国风》好色而不淫”中“而”表转折,解释为“却”,这句话的意思是“《国

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

D项,“皤然泥而不滓者也”中“而”表转折,解释为“却”,这句话的意思是“保持皎

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

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

正确。本类题型设陷阱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

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屈原草拟好宪令后,上官大夫想夺过去据为己有”表述错误,根据原文“怀王使

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可见并非

“拟好宪令后”,原文是“屈平属草稿未定”,即“屈原起草尚未定稿”,选项时态错

误。

故选C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

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

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

赋分点的落实。明:阐明。广崇:广大崇高。治乱:安定动荡。靡:无。见:通“现”,

显现。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

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

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

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

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

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

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

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

在怀王面前诋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

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

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

“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

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

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

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

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

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

远古上溯到帝善,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

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

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

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

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

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

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按照要求将下列词语组成句子。(不能增删词语)(4分)

岳麓书院主题在湖湘文化余秋雨先生的举行是讲座

强调内

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地

点:

参考答案:

余秋雨先生在岳麓书院举行的讲座主题是湖湘文化.

余秋雨先生主题是湖湘文化的讲座在岳麓书院举行.

8.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审美移情”的三种情形。(不超过12字)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说的

都是“情"和''景"的关系,而“雁”意象群的发掘,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

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写景(物)”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言志)”的诗句,但

数量最多的还是写景(物)与抒情(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审

美移情”的情形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审美移情”的情形指的

是:。

参考答案:

偏重景,偏重情,情景互生(意同即可)(3分)。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男足在2018世预赛40强战中输给卡塔尔,节目嘉宾傅亚雨直言:“国足换谁做

教练都比佩兰合适。”对此观点,我不敢随便苟同。

B.从埃及飞往俄罗斯的客机在坠毁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向遇难者家属表示哀悼,并签署

法令,宣布11月1日为全国哀悼日。

C.与会专家一致指出,更为重要的是不仅公车过多影响环保,浪费能源,而且容易衍生

腐败,损伤政府公信力,不利于节能活动的顺利推行。

D.近日,杭州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将蜗牛养到“四世同堂”,俨然成为蜗牛小专家,其爱

心与耐心赢得无数人点赞。

参考答案:

D

【详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