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4免疫调节
(2023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14.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I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l
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过度表达PD-L1,进而排制T细胞的活
化、增殖、迁移并诱导活化的T细胞凋亡,躲避“追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使用PD-I抗体或PD-Ll抗体挽救失去抗肿瘤功能的T细胞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中都会发生T细胞的活化、增殖
C.正常细胞基因突变产生的原癌基因可导致恶性肿瘤细胞的发生
D.过度阻断PD-I和PD-Ll之间的信号通路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PD-I/PD-Ll通路抑制了免疫应答的初始与效应阶段,维持机体的免疫自稳,否则过分免疫应答会
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详解】A、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I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l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
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过度表达PD-L1,进而排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迁移并诱导活化的T细胞凋
亡,躲避“追杀”。若用PD-I抗体或PD-Ll抗体可阻止肿瘤细胞与T细胞的识别,从而挽救失去抗肿瘤功
能的T细胞,激活其对肿瘤细胞的“追杀”,A正确;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中都有T细胞的参与,都会发生T细胞的活化、增殖,B正确;
C、原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存在的基因,其突变后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细胞的发生,C错误;
D、过度阻断PD-1/PD-LI信号通路可能会使免疫功能过强,因而可能会引起自身免疫病,D正确。
故选Co
(2023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一模)15.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可引起两种疾病。
初次感染主要引起水痘,水痘治愈后仍有部分病毒潜伏于感觉神经节内以休眠状态存在。当人体抵抗力下
降时,病毒可在神经节内被激活并再次生长繁殖,侵犯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进而引起带状疱疹。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VZV可在神经节内被激活并再次生长繁殖,说明带状疱疹是自身免疫病
B.VZV初次侵人机体时,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需要抗原和细胞因子这两个信号的共同刺激
C.由于VZV是DNA病毒,不易变异,因此感染过该病毒的个体再次出现水痘的可能性降低
D.患者具有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都能参与特异性细胞免疫
【答案】C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会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病毒侵入细胞后会
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病
毒侵入的靶细胞结合,使得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
【详解】A、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当人体抵
抗力下降时VZV可在神经节内被激活并再次生长繁殖导带状疱疹不是自身免疫病,A错误;
B、VZV初次侵入机体时,淋巴B细胞增殖分化需要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的接触这两个信号的
共同刺激,B错误;
C、感染过该病毒的个体体内含有抗体和记忆细胞,又由于VZV是DNA病毒,不易变异,因此再次出现
水痘的可能性降低,C正确;
D、患者具有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B细胞和浆细胞不参与特异性细胞免疫,D错误。
故选C。
(2023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一模)理综)9.奥密克戎变异株目前已经在全球广泛传
播,其传染力比初始新冠病毒强,但毒性有所减弱。人感染奥密克戎后可能会出现发烧、咳嗽、浑身酸痛
等症状。接种疫苗仍然是目前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
(1)接种疫苗后,仍然可能发生感染,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
(2)发烧初期感觉冷,冷觉形成于,身体通过(至少写两种)等方式增加产热使体
温升高。
(3)体温持续在39℃时•,人体产热散热(填“>”“=”或此时可进行抗原检测以确定是否
感染奥密克戎,抗原检测依据的原理是。
(4)退烧过程中,伴随大量流汗,请写出汗液分泌调节过程的反射弧。
【答案】(1)病毒发生变异;记忆细胞和抗体存在时间有限;疫苗注射时间过短抗体尚未产生等
(2)①.大脑皮层②.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增多,促进细胞代谢
(3)①.=②.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4)温度感受器(热觉感受器)T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下丘脑)T传出神经T汗腺
【解析】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
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
血管舒张。
【小问1详解】
由于病毒发生变异;记忆细胞和抗体存在时间有限;疫苗注射时间过短抗体尚未产生等原因,故接种疫苗
后,仍然可能发生感染。
【小问2详解】
任何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冷觉的形成都在大脑皮层,身体通过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
素分泌增加等方式增加产热使体温升高。
【小问3详解】
体温持续在39℃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此时产热=散热,对新冠病毒进行抗原检测的依据
是抗原能和特异性抗体相结合,二者结合具有特异性。
【小问4详解】
退烧过程中,温度感受器兴奋,并且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因此可以写出相应的反射弧温度感受器(热
觉感受器)T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下丘脑)T传出神经∙→汗腺。
(2023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质量检测(二))21.长期压力往往引起情绪失调甚至产生焦虑,同时免疫功能
有所降低。为探究免疫系统与长期压力导致焦虑之间的关系,我国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动物展开一系列
实验研究,以揭示长期压力导致焦虑的机制,并为开发缓解焦虑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一:科研人员以野生型小鼠(WT)和T细胞发育阻滞的突变体小鼠(RagH-)为实验对象,进行“压
力一焦虑”电击模拟实验[小鼠放置室内2分钟后,进行足部电击刺激(ES),连续8天,每天5次,每次3
秒,共120秒,以模拟长期压力],然后将小鼠置于“旷场”装置中,用跟踪仪器跟踪记录小鼠在旷场中的活
动轨迹,电击模拟实验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WT或RagΓz^
WT活动轨迹
进入中心区域时间
行走距离(In)百分比(%)
4018
6
4
2
0
MNTESNTlES
WTRaglrWTRagl"z"
(注:黑色线条表示小鼠活动轨迹,虚线框代表中心区域)
(1)对对照组小鼠进行的处理是:(NT)o
(2)WT小鼠在经受ES处理后很快表现出焦虑。其具体行为表现为O
a、活动能力增强,愿意运动
b、活动能力减弱,运动意愿减弱
c、身处“旷场”时常常贴着墙边打转
d、身处“旷场”时频繁穿越中心区域
(3)实验结果显示,RagH-小鼠经ES处理后(填“表现”或“不表现”)出焦虑。由此表明,长期压力
导致焦虑与免疫系统的T细胞有关。
实验二:为进一步探究长期压力导致焦虑与哪种T细胞有关,从下列选项中选取所需实验材料和操作,完
善两个实验组的方案。
实验材料和操作:
a、WTb、RagI-''c,NT处理d、ES处理e、静脉注射抗CD4+T细胞抗体f、静脉注射抗CD8+T细胞
抗体
(注:①CD4+T细胞属于辅助性T细胞,CD8+T细胞属于细胞毒性T细胞。②抗T细胞抗体能特异性破坏
相应T细胞。)
实验方案(填写相应字母):
(4)实验组1:→→T跟踪记录活动轨迹及数据处理(同实验一)。
(5)实验组2:→→T跟踪记录活动轨迹及数据处理(同实验一)。
科研人员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压力导致焦虑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CD4÷T细胞。
实验三:科研人员采集ES处理的WT体内的CD4+T细胞,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现细胞膜受
损,绝大多数线粒体高度破碎。
科研人员进一步分别检测ES处理的WT、代谢紊乱非焦虑模型小鼠(TKO)的CD4+T细胞内线粒体代谢
产物变化,以及不同处理的WT血清中的相关代谢产物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血清中黄噂吟相对值
(6)己有研究表明,杏仁核在产生恐惧和持续焦虑中起着关键作用。结合实验一、二、三分析,长期压
力引起焦虑的机制可能是:
(7)基于以上研究,拟开发用于缓解焦虑的药物,请提出一个可行性思路:o
【答案】(1)不进行足部电击(刺激)
(2)b、C(3)不表现
(4)①.a②.e③.d
(5)①.a②.f③.d
(6)CD4+T线粒体中产生大量黄喋吟,细胞膜受损,线粒体破碎,黄口票岭释放到细胞外,(血清中黄噂吟
含量显著增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至大脑(并与脑区杏仁核的神经细胞上的受体结合)。
(7)抑制CD4+T细胞合成黄喋吟;减少CD4+T细胞分泌黄喋吟;阻止黄喋吟与脑区杏仁核的神经细胞上
的受体结合。
【解析】
【分析】实验一的目的是“探究进行足部电击刺激(ES)对野生型小鼠(WT)和T细胞发育阻滞的突变体
小鼠(RagIi)的影响,,,自变量为是否进行足部电击刺激和小鼠的类型,因变量为小鼠在旷场中的活动轨
迹、行走距离、进入中心区域行走的距离、进入中心区域的时间;实验二的自变量为小鼠体内保留的T细
胞的种类,因变量为小鼠在旷场中的活动轨迹、行走距离、进入中心区域行走的距离、进入中心区域的时
间。
【小问1详解】
根据实验及结果图示,并结合题意可知,实验一的目的是'‘探究进行足部电击刺激(ES)对野生型小鼠(WT)
和T细胞发育阻滞的突变体小鼠(Ragl-)的影响”,自变量为是否进行足部电击刺激和小鼠的类型,因变
量为小鼠在旷场中的活动轨迹、行走距离、进入中心区域行走的距离、进入中心区域的时间。对实验组小
鼠进行足部电击,故对对照组小鼠进行的处理是不进行足部电击(刺激)。
【小问2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WT小鼠在未接受ES处理时,小鼠活动轨迹分布较为均匀,身处“旷场”时频繁穿越中心区
域,且行走距离、进入中心区域行走距离、进入中心区域的时间均较长;WT小鼠经ES处理后,小鼠的
活动轨迹紧靠“旷场”的墙边,行走距离有所减少,进入中心区域行走距离、进入中心区域的时间均明显下
降。故WT小鼠在经受ES处理后,b、活动能力减弱,运动意愿减弱;c、身处“旷场”时常常贴着墙边打
转,表现出焦虑的行为。
故选be。
【小问3详解】
由实验及结果图示可知,ES处理对RagrL小鼠的活动轨迹、行走距离、进入中心区域行走距离、进入中心
区域的时间几乎无影响,故RagH-小鼠经ES处理后不表现出焦虑。由此表明,长期压力导致焦虑与免疫
系统的T细胞有关。
【小问4详解】
实验为进一步探究长期压力导致焦虑与哪种T细胞有关,故自变量为小鼠体内保留的T细胞的种类,因变
量为小鼠在旷场中的活动轨迹、行走距离、进入中心区域行走的距离、进入中心区域的时间。由于RagI-
小鼠的T细胞发育阻滞,其体内没有T细胞,故以WT小鼠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组1:给WT小鼠静脉注射适量的抗CD4÷T细胞抗体,以特异性破坏小鼠体内的辅助性T细胞,再对
其进行ES处理,跟踪记录活动轨迹及数据处理(同实验一);
【小问5详解】
实验组2:给WT小鼠静脉注射抗CD8+T细胞抗体,以特异性破坏小鼠体内的细胞毒性T细胞,再对其进
行ES处理,跟踪记录活动轨迹及数据处理(同实验一)。
结果表明:在长期压力导致焦虑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CD4+T细胞。
【小问6详解】
由图示可知,ES处理后,ES处理的WT与TKo的线粒体代谢产物中黄噪吟的值明显高于腺噂吟和次黄
喋吟,血清中的黄喋吟相对值也显著增大,据题意“采集ES处理的WT体内的CD4+T细胞,用显微镜观
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现细胞膜受损,绝大多数线粒体高度破碎”、"杏仁核在产生恐惧和持续焦虑中起着
关键作用“,推测长期压力引起焦虑的机制可能是:CD4+T的线粒体中产生大量黄喋吟,细胞膜受损,线
粒体破碎,黄噂吟释放到细胞外,(血清中黄喋吟含量显著增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至大脑(并与脑区杏
仁核的神经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焦虑。
【小问7详解】
结合以上实验结论,可通过抑制CD4÷T细胞合成黄喋吟、减少CD4÷T细胞分泌黄喋吟或阻止黄喋吟与脑
区杏仁核的神经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以开发用于缓解焦虑的药物。
(2023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19.面对全球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国政府付出了
巨大的努力。科研人员在新冠病毒的免疫应答机制、快速检测、免疫治疗、预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新冠病毒侵入内环境和感染宿主细胞时,会激发人体的免疫过程。
(2)我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快速控制,与对新冠病毒的快速检测能力分不开。除核酸检测外,还可采用
(写出2种)检测方法,其中核酸检测采用的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即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
引物的同时加入荧光探针,探针完整时不发荧光。与目的基因结合的探针被耐高温的DNA聚合酶水解,R
与Q分离后,R发出的荧光可被荧光监测系统检测(图甲),结果如图乙。
010203040
循环数
注:Ct阈值循环阈值层指每个反应管的荧光信号达
■.■到设定阈值时所经历的PCR循环数。
乙检测结果
甲荧光PCR原理
新冠病毒为RNA病毒,PCR反应体系中除应加入TaqDNA聚合酶外,还应加入酶。疾控中心检
测5位新冠病毒感染者(图乙),载毒量最高的是,依据是O若出现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新
型冠状病毒感集,可能产生似阴性的因素有。
A样本中病毒量少,达不到实时荧光PCR检测阈值
B.样本被污染,RNA酶将病毒RNA降解
C病毒发生变异
(3)目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全程接种需要接种多次,首剂次与第2剂次的接种间隔要在3周及以上,
第2剂在首剂接种后8周内尽早完成。二次接种同种疫苗的目的是,形成较好的免疫效果。
(4)我国科学工作者研发的重组腺病毒疫苗己获批上审,腺病毒是常见病毒,人类感染腺病毒后仅产生
轻微的自限性症状(疾病不会无限扩大,在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作下,会逐渐改善),且不整合进入染色体。
与其他重组DNA疫苗相比,可减少多种临床风险,请说明理由_____。
【答案】(1)特异性(或体液免疫和细胞)
(2)①.抗原检测和抗体②.逆转录③.a④.达到荧光阈值所用循环数最小即Ct最小
⑤.ABC
(3)第一次接种产生的记忆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产生更多的抗体
(4)减少载体对身体的伤害,腺病毒载体无插入突变风险,减少癌变和正常基因突变的概率。
【解析】
【分析】PCR技术的原理为DNA双链复制,所需条件有:引物、酶、模板DNA、4种脱氧核甘酸等。
根据题意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原理可知,荧光定量PCR仪能够监测出荧光到达预先设定阈值的循
环数(Ct值)与病毒核酸浓度有关,病毒核酸浓度越高,Ct值越小。
【小问1详解】
当新冠病毒侵入内环境和感染宿主细胞时,人体会产生特异性免疫。
【小问2详解】
当前,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
由于新冠病毒为RNA病毒,因此进行PCR前,需进行逆转录获得cDNA,因此还需加入逆转录酶;
由图乙检测结果可知,a的荧光强度达到Q阈值所用循环数是最少的,可推测a的载毒量是最高的;
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检测原理,样本中病毒量少,达不到实时荧光PCR检测阈值,样本被污染,
RNA酶将病毒RNA降解,病毒发生变异等因素均有可能产生假阴性。
【小问3详解】
二次接种同种疫苗的目的是利用第一次接种引发机体特异性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再次接触到相同抗原时,
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抗体,加强免疫效果。
【小问4详解】
重组腺病毒疫苗与其他重组DNA疫苗相比,可减少载体对身体的伤害,腺病毒载体无插入突变风险,减
少癌变和正常基因突变的概率。
【点睛】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PCR技术的相关知识,识记PCR技术的原理和条件,能从图中提取新
病毒检测过程中的关系信息,并综合分析、准确答题。
(2023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11.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病,其发生与鼻黏膜分泌
的P物质有关,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原初次刺激特异性个体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B.过敏原与浆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刺激其分泌IgE抗体
C.P物质引起鼻黏膜毛细血管扩张会导致组织液减少
D.找出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性鼻炎的主要措施
【答案】D
【解析】
【分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
反应。
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
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
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详解】A、过敏原初次刺激特异性个体产生IgE抗体,发生了免疫反应,A错误;
B、浆细胞不能识别过敏原,B错误;
C、P物质引起鼻黏膜毛细血管扩张会导致组织液增加,C错误;
D、避免再次接触外源性过敏原是预防过敏性鼻炎的主要措施,D正确。
故选D。
(2023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18.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人乳头瘤病毒(HPV)
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因素。HPV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病毒,至今已鉴定出200多种HPV类型。尤其是
HPVI6、HPVI8,其检出率在宫颈癌中达到99.7%,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HPV致癌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研究发现,HPVDNA编码的一种E6蛋白能够和人体P53
基因表达蛋白形成复合物,并且使P53表达蛋白降解,进一步会导致人体bcl-2基因过量表达,进而导致
宫颈癌的发生。据此推测:人类P53基因相当于(用“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作答)、bcl-2基因相当于
(用“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作答)。
(2)首个国产HPV“二价”疫苗“馨可宁”获得成功。制备原理是将HPV16和HPV18两种病毒的衣壳蛋白
基因与连接,导入大肠杆菌表达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这与国外同类疫苗用酵母菌、昆虫等真
核细胞作受体完全不同,有自己的创新和知识产权。难点是:因大肠杆菌缺乏等蛋白质加工修饰系
统,将表达产物组装成类似天然病毒的类病毒颗粒的技术难度大;优点是:因大肠杆菌_____,适合工厂
化大规模生产,所以价格是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
(3)该疫苗作为抗原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为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医生建议6个月内
三次注射疫苗,原因是。但是某些患者在注射过程中或以后出现了皮肤等麻疹、气管痉挛、呕吐等
症状这是出现了。
【答案】(1)①.其DNA碱基序列不同(遗传信息(物质)不同)②.抑癌基因③.原癌
基因
(2)①.载体##质粒②.内质网、高尔基体③.易于培养、生长周期短
(3)①.浆细胞和记忆细胞②.由于初次免疫可以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再次免疫会则激记忆
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③.过敏反应
【解析】
【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
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
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小问1详解】
HPV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病毒,至今已鉴定出200多种HPV类型,不同HPV致癌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它们的DNA碱基序列不同。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
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据题意可知,P53表达蛋白降解,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即P53能阻止细胞不正常
的增殖,属于抑癌基因,人体bcl-2基因过量表达,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即bcl-2能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
过程,属于原癌基因。
【小问2详解】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本题中是将HPV16和HPV18两种病毒的衣壳蛋白基因与
载体(质粒)连接。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大肠杆菌因缺乏内质
网、高尔基体等蛋白质加工修饰系统,将表达产物组装成类似天然病毒的类病毒颗粒的技术难度大。大肠
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易于培养、生长周期短,适合工厂化大规模生产,所以价格是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
【小问3详解】
该疫苗作为抗原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由于初次免疫可以产生记忆细胞和浆
细胞,再次免疫会则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因此为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医
生建议6个月内三次注射疫苗。过敏反应是指己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
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某些患者在注射过程中或以后出现了皮肤醇麻疹、气管痉挛、呕吐等症状这是出
现了过敏反应。
(2023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第一次综合考试)18.类风型性关节炎(RA)是因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关节受损的
一种疾病。TNF-α等细胞因子有甲、乙两大类,与免疫炎症有关。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
疫应算的稳态。研究人员为研究RA的发生与上述两类细胞因子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
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血
清
中
细
胞
因
子
水
平
相
对
值
(1)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TNFa等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可以分为两类,其中甲类
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促进免疫炎症反应;乙类细胞因子则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通过实
验结果分析,属于乙类细胞因子的有一。
(2)糖皮质激素(GC)属于肾上观皮质激素,正常机体通过下图所示的途径调节GC的分泌。Ge具有免疫
抑制作用,是治疗RA的药物之一。RA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退,因
此最好在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一,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引起严重后果。该过程反映了GC分泌的一
调节。
剌激=>∣下展咽*羲F詈M肾上腺皮质卜A糖皮京激索(GC)
(3)研究人员欲验证中药姜黄挺取物姜黄素具有一定的抗RA作用,现提供生理盐水配制的姜黄素溶液,
生理状态相同的RA病动物模型大鼠若干只,饲养15天的同种饲料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实验结果:—»
【答案】(1)①.自身免疫②.浆细胞和记忆细胞③.IL-4和IL-IO
(2)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②.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3)①.将生理状态相同的RA病动物模型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注射姜黄素,对照组注射等量
的生理盐水。然后进行喂养,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给以同样的饲料进行喂养15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
中甲、乙两类细胞因子的含量。②.结果分析:若结果为甲类细胞因子水平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乙类
细胞因子结果与之相反,表明姜黄素具有一定的抗RA作用。
【解析】
【分析】1、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
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在设计实验时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
【小问1详解】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TNF-α等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
结合后调节免疫应答。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根据题意可知,甲
类细胞因子促进免疫炎症反应,乙类细胞因子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
免疫应答的稳态。柱形图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其中健康人
的TNRa和IL-6含量较低,IL-4和IL-Io的含量较高,而RA患者刚好相反,说明属于乙类细胞因子的有
IL-4和IL-IO0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RA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GC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会导致患者肾
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退,因此最好在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以防止肾上腺皮质
萎缩,引起严重后果。该过程反应了(GC)分泌调节具有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的特点。
【小问3详解】
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将生理状态相同的RA病动物模型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注射
姜黄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然后进行喂养,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给以同样的饲料进行喂养15
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甲、乙两类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分析:若结果为甲类细胞因子水平实验组低于
对照组,乙类细胞因子结果与之相反,表明姜黄素具有一定的抗RA作用。
(2023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19.埃可病毒30型(E30)是一种肠道病毒。科学家研究发现
当DDX3(一种酶)表达量增多时,E30的量也增多。RK-33是一种能够抑制DDX3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
研究人员用RK-33对E30的增殖影响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DE30侵入人体后,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同时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开始分裂、分化,大部
分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_。同时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
识别变化信号,并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加速分裂分化,裂解靶细胞。由此可见
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2)相对于3组,设置1组和2组的目的分别是o
(3)从基因表达角度分析,推测RK-33可能作用于DDX3合成的过程,从而使DDX3合成减
少,DDX3应该是病毒过程中的一种关键醉。
【答案】ɑ)①.B细胞②.抗体③.细胞毒性T细胞④.辅助性T细胞
(2)设置1组是作为空白对照,证明RK-33物质对病毒的效果,设置2组是为了排除溶解RK-33的溶剂
对实验的影响
(3)①.转录或翻译②.复制##增殖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RK-33对E30的增殖影响,1组是空白对照组,对比实验
结果可知,RK-33对E30的增殖为抑制作用,推测可能是RK-33通过抑制DDX3的合成,进而抑制了E30
的增殖。
【小问1详解】
E30侵入人体后,会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即病毒与B细胞的直
接接触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还需要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的作
用。当B细胞活化后,就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
细胞。同时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成为靶细胞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
信号,并在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作用下,加速分裂分化,裂解靶细胞。由此可见,辅助性T细胞
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小问2详解】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RK-33对E30的增殖影响,相对于3组,1组只添加了E30,是作为空白对照,
和3组对比的单一变量为是否添加RK-33,证明RK-33物质对病毒的作用效果,2组和3组对比可以排除
溶解RK-33的溶剂对实验的影响,以确保3组的效果是由RK-33造成。
【小问3详解】
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DDX3是一种醒,RK-33可能作用于DDX3合成的转录或者翻译过
程,从而使DDX3合成减少。由于DDX3表达量增多时,E30的量也增多,当DDX3合成减少后,病毒的
数量也减少,推测DDX3应该是病毒增殖过程中的一种关键醉。
(2023届广西柳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4.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通过仿新冠病毒构
建了纳米颗粒,并开发出一种新型纳米喷雾。该喷雾可激活呼吸道黏膜免疫,使免疫细胞被活化,产生免
疫球蛋白对抗病毒,从而阻止病毒进入体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B.该纳米颗粒的表面存在一些特定结构,能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吸入该喷雾后,B细胞受到有关信号刺激发生活化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D.再次吸入纳米喷雾后,体内的记忆T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1、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它们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入侵人体,而且他们
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毒、细菌)的作用。
2、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
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脾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
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
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
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详解】A、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故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A正
确;
B、该纳米颗粒的表面存在一些特定结构,可以使免疫细胞被活化,产生免疫球蛋白对抗病毒,引起人体
产生特异性免疫,B正确;
C、该喷雾中含有与新冠病毒相似的纳米颗粒,吸入机体后,B细胞受到有关信号刺激发生活化并增殖分
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对抗病毒,C正确;
D、再次吸入纳米喷雾后,体内的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D错误。
故选D。
(2023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22.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病菌感染,主要原因是
伤者的()
A.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B.细胞免疫作用减弱
C.抗体产生的数量不足D,过敏反应增强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
传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非特异性免疫。
【详解】皮肤是人体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非特异性免
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病菌感染。
故选Ao
(2023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32.新冠病毒近几年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请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是由_____细胞分泌产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填
"能''或"不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被新冠病毒感染后,人体内会不会发生细胞免疫?(填“会”
或“不会”)。
(2)某人同时进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检测体内是否有新冠病毒抗体),若核酸检测结果为
阴性而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答出1种情况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和本题信息进行分析,下列认知不科学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对于抵抗新冠病毒感染没有作用
B.如果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呈阳性,也可能是感染普通流感病毒所致
C.新冠病毒易变异,之前注射的疫苗对变异的新冠病毒基本无效
D.青霉素等抗生素对新冠病毒基本没有作用
(4)新冠病毒进入人群之后,经过相互选择、相互淘汰,将与人类共同进化,人类与新冠病毒可能长期
共存,在此过程中,新冠病毒的进化方向是(从毒性和传染能力两个方面分析),人类的进化方向
是(从免疫能力方面分析)。
【答案】(1)①.浆②.不能③.会
(2)该个体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将病毒消灭,则核酸检测为隐性,但由
于抗体有一定的时效性,能在体内存在一段时间,故抗体检测为阳性;
(3)ABC
(4)①.毒性逐渐下降,传染性逐渐增强②.免疫力逐渐增强
【解析】
【分析】注射疫苗是有效的预防病原体措施。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皮肤、黏膜是保卫人
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
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是机体在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
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即非特异性免疫;当病原体突破了这两道防线,机体才会动用第三道防
线即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病毒只有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被新冠病毒感染后,新冠病毒
就进入人体细胞内部,抗体对它就无能为力了,就要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抵御,人体内就会发生细
胞免疫。
【小问1详解】
根据体液免疫的有关知识可知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产生的;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
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因此注射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则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不能治疗新型冠状病
毒感染;病毒只有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被新冠病毒感染后,新冠病毒就进入人体细胞内部,抗体对它就
无能为力了,就要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抵御,人体内就会发生细胞免疫。
【小问2详解】
某人同时进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而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该个体
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将病毒消灭,则核酸检测为阴性,但由于抗体有一
定的时效性,能在体内存在一段时间,故抗体检测为阳性。
【小问3详解】
A、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
是机体在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即非特
异性免疫;当病原体突破了这两道防线,机体才会动用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因此非特异性免疫对于
抵抗新冠病毒感染有一定的作用,A错误;
B、感冒是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新型冠
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的患者通常存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因其与感冒的病原体完全不同,因此新型冠状
病毒抗原检测阳性通常和感冒没有关系,B错误;
C、新冠疫苗对变异后病毒的作用,与新冠病毒变异后免疫抗原性改变有关。新冠病毒变异性较强,同时
新冠病毒变异后亚型较多,其免疫抗原性与变异的亚型有关。如果新冠病毒变异后,其免疫抗原性变化相
对较小,则新冠病毒疫苗对于变异后的新冠病毒有一定的预防感染效果,但如果新冠病毒变异后,免疫抗
原性变异较大,则现有的新冠疫苗预防感染效果相对较小,C错误;
D、因为青霉素属于抗生素,只能杀灭敏感的细菌,而造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原体为病毒,因此青霉
素等抗生素对新冠病毒基本没有作用,不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D正确。
故选ABC。
【小问4详解】
病毒进化有两个主要方向,其一是传播性;其二是致病性称为病毒的毒力。新冠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寄生,
如果新冠病毒变异导致致病性、致死率下降,那么,它可能成为在人类体内长期存在的病毒,在与人类相
互选择的过程中,与人类共同进化。因为新冠病毒无法独立生存,必须要寄生在有生命活性的细胞内才能
繁殖复制,延续自己的基因,所以在不停地基因变异中,那些可以增加传播性的子代病毒总会更容易传染
给他人,而传播性变弱的子代病毒则被淘汰。因此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病毒的进化方向是新冠病毒的毒性
逐渐下降,其传染性逐渐增强。人类受到新冠病毒的感染后,体内会因为特异性免疫产生特异的记忆细胞
和相关抗体,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人体感染后产生的特异的记忆细胞和相关抗体的种类越多,免疫能力
逐渐增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及免疫学应用的有关知识,并要求学生能结合新冠问题,从进化角度对新冠的
未来走势进行相关预测和分析。
(2023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30.树突状细胞(DC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后,会将抗
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并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抗原侵入人体后引起免疫应答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辅
助性T细胞释放的白介素-4(一种细胞因子)能诱发支气管哮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De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在人体第二道防线中发挥重要作用
B.图中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与神经元间的信息交流方式相同
C.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后,即能激活B细胞
D.服用药物来阻断白介素-4的信号通路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途径之一
【答案】D
【解析】
【分析】I、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到被感染的宿主细胞后,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
和记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
2、体液免疫:病原体可以直接和B细胞接触,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
后呈递至辅助性T淋巴细胞,随后在抗原、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双信号刺激下,B淋巴细
胞活化,再接受细胞因子刺激后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和病原体结合。
【详解】A、T细胞在人体第三道防线中发挥重要作用,A错误;
B、吞噬细胞和T细胞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而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方式进行信
息交流,二者信息交流的方式不同,B错误;
C、B细胞的活化需要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同时还需要T细胞传递的信号的作用才能被激活,且T细胞
产生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过程,C错误;
D、T细胞释放的白介素-4(一种细胞因子)能诱发支气管哮喘,因此,服用药物来阻断白介素-4的信号
通路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途径之一,D正确。
故选D。
(2023届湖北省高三高考第四次适应性模拟测试)22.癌症现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科学家
们一直在研究可以治疗癌症的药物和技术。下图1为普通抗癌药物和单克隆抗体药物作用特点,图2为我
国科学家设计的单克隆抗体偶联药物(ADC)作用机制。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DC
分子标祀治疗药物的
定向导弹式攻击
正常细胞正常细胞
图1抗癌药物和生物导弹作用特点图2单克隆抗体偶联药物作用机制
(1)一般情况下,人体可自行发现并消灭体内的肿瘤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
(2)治疗癌症的“生物导弹”由单克隆抗体和抗癌药物组成,分子标靶治疗药物主要依靠细胞膜上的受体区
分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其中的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有。
(3)请根据图2所示说出ADC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药物进入体内后,抗
体部分与肿瘤细胞表面的靶向抗原结合,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4)2021年8月,120万一针的天价抗癌药(CAR-T疗法)进入大众的视野,国内首例CAR-T疗法治疗
的淋巴瘤患者在上海瑞金医院出院,为肿瘤患者的治愈带来希望。CAR-T疗法是一种免疫疗法,就是将患
者的T细胞取出来在体外培养、修饰,使其获得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然后在体外大量扩增后重新
输回患者体内,发挥抗肿瘤的治疗作用,即把T细胞改造成CAR-T细胞(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①从上述CAR-T疗法的机理可知,由T细胞改造成的CAR-T细胞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后,其发挥作用的
过程是CAR-T细胞o
②长期情绪不良的人更容易感染或发生肿瘤,这说明o
【答案】(1)监控与清除
(2)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3)肿瘤细胞会将ADC分子内吞(ADC被肿瘤细胞内吞),之后ADC药物会在溶酶体中分解释放出毒
性药物,破坏DNA或阻止肿瘤细胞分裂
(4)①.先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随后由效应T细胞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使
肿瘤细胞裂解死亡②.神经系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解析】
【分析】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
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
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
2、两次筛选: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
体的细胞群;
3、单克隆抗体的作用:①作为诊断试剂:(最广泛的用途)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②用于
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可制成“生物导弹
【小问1详解】
机体自行发现和消灭体内产生的肿瘤细胞主要依靠效应T细胞,属于细胞免疫,这一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
的监控与清除功能。
【小问2详解】
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小问3详解】
根据图2所示可知I,ADC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肿瘤细胞会将ADC分子内吞(ADC被肿瘤细胞内吞),
之后ADC药物会在溶酶体中分解释放出毒性药物,破坏DNA或阻止肿瘤细胞分裂。
【小问4详解】
①T细胞改造成CAR-T细胞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后,先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随后
由效应T细胞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使肿瘤细胞裂解死亡。
②“情绪不良''是神经系统调节的表现,长期情绪不良的人易患各种疾病,说明神经系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
功能。
【点睛】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
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
层次的考查。
(2023届湖北省高三高考仿真模拟测试)19.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导
入动物体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
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如图为针对某种RNA病毒抗原(S蛋白)研制DNA疫苗和RNA疫苗的思
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中的核酸可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体液免疫
B.步骤①中对编码S蛋白的基因进行扩增,需要用到DNA聚合酶和解旋酶
C.进行步骤②时,用DNA连接酶即可构建表达S蛋白的基因表达载体
D.核酸疫苗能在人体细胞中成功表达S蛋白,说明了生物界共用一套密码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核酸疫苗需要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导入动物体细胞内,此过程需要利
用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是: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受
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详解】A、该疫苗中的核酸可以编码抗原蛋白,核酸本身不能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体液免疫,A错误;
B、步骤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图书阅读器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卫生消毒剂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油画布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火灾扑打器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玩具车轨道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小学禁毒教育课件
- 汽车用脚垫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水上自行车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电视机天线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皮肤病用凝胶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文明交通你我同行(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 告别假努力学会真自律
- 《婴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评价》期末试卷及答案 卷3
- 高一政治学科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7篇)
- 《冯谖客孟尝君》
- 共享菜地商业计划书
- 小学期中表彰大会活动方案
- 印刷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宣传印刷品、业务资料等)
- 《第2课: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五年级美术教案
-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 全市一等奖
- 阀门检验试验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