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中的教育摩梭人成年礼的教育人类学分析_第1页
仪式中的教育摩梭人成年礼的教育人类学分析_第2页
仪式中的教育摩梭人成年礼的教育人类学分析_第3页
仪式中的教育摩梭人成年礼的教育人类学分析_第4页
仪式中的教育摩梭人成年礼的教育人类学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仪式中的教育摩梭人成年礼的教育人类学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对摩梭人的成年礼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背后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摩梭人,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独特民族,其成年礼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仪式,不仅是个体成长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传承和社会整合的关键环节。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和参与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摩梭人成年礼的仪式过程、教育内容、教育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本文概述了摩梭人成年礼的基本情况和研究背景,旨在明确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摩梭人成年礼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接着,本文详细描述了摩梭人成年礼的仪式过程,包括仪式前的准备、仪式中的关键环节以及仪式后的庆祝活动,以展现成年礼的完整面貌。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了摩梭人成年礼中的教育内容,包括社会规范、生活技能、文化传承等方面,揭示了成年礼在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摩梭人成年礼的教育人类学意义,指出了其对于摩梭人文化传承、社会整合以及个体发展的深远影响。通过对摩梭人成年礼的深入剖析,本文不仅有助于增进对摩梭人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也为其他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本文也为教育人类学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丰富了人类学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二、摩梭人成年礼的仪式过程摩梭人的成年礼,又被称为“穿裙子”或“穿裤子”的仪式,是摩梭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标志着个体从儿童期进入成年期,开始承担社会和家庭的责任。这一仪式的举行,不仅是对个体成长的肯定,也是对家族和社区未来的期许。摩梭人的成年礼通常在个体达到一定的年龄时举行,具体年龄因地域和家族而异。仪式通常在家族内部进行,由家族中的长辈主持,参与者包括家族成员、亲友和邻居。仪式的开始,通常由主持人宣布,随后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祖先的祭祀,以求祖先保佑仪式的顺利进行和个体的健康成长;对自然神的祭祀,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对家族守护神的祭祀,以祈求家族的繁荣和兴旺。在祭祀活动之后,是仪式的核心部分——个体的成年仪式。对于女性而言,这通常包括换上成年女性的服饰,如长裙和头饰,象征着她们从女孩成长为女人;对于男性而言,则是换上成年男性的服饰,如长裤和帽子,标志着他们从男孩成长为男人。这一过程中,家族成员和亲友会给予祝福和鼓励,希望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健康、幸福。在成年仪式之后,通常会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歌舞、宴饮等,旨在让个体感受到家族和社区的关爱和支持,同时也让家族和社区成员共享这一喜庆的时刻。摩梭人的成年礼仪式,不仅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体现,更是一种教育的手段。通过这一仪式,个体不仅学习了摩梭人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也学会了如何承担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家族成员和社会公民。这一仪式也促进了家族和社区的团结和和谐,为摩梭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教育人类学视角下的摩梭人成年礼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摩梭人的成年礼不仅是一场社会仪式,更是一个独特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参与和实践,接受并内化社区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完成从儿童到成人的社会角色转变。摩梭人的成年礼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通过参与仪式活动,学习和理解社区的文化传统、历史传承以及社会关系。他们通过模仿和实践成年人的行为,逐渐掌握社会角色和身份,进而理解并接受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成年礼也是一个自我认同的过程。在仪式中,年轻人通过接受社区的认可和祝福,感受到自己作为社区成员的存在感和归属感。这种自我认同不仅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也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摩梭人的成年礼还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通过参与仪式,年轻人学习和传承了摩梭人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社区的文化连续性,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摩梭人的文化遗产。在教育人类学的视角下,摩梭人的成年礼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它通过社会化的过程,帮助年轻人建立自我认同和文化认同,同时传承和弘扬了摩梭人的传统文化。这种教育形式不仅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也对社区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摩梭人成年礼的教育功能与影响摩梭人的成年礼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在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与影响。成年礼是摩梭人个体成长的重要里程碑。在这一仪式中,年轻人经历了身心的洗礼和转变,从孩童成长为成年人。他们不仅学习了摩梭族群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还通过参与仪式中的各种活动,锻炼了自己的社交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责任感。这一过程对于个体的人格形成和社会化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成年礼对于摩梭社会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一仪式,年轻一代得以继承和传承摩梭族群的传统文化、信仰和习俗。这不仅有助于维护摩梭文化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成年礼作为摩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外界了解和认识摩梭文化的重要窗口。成年礼还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在仪式中,摩梭社区的各个家庭、族群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形成了一个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这一过程不仅强化了摩梭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促进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和融合。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变迁,摩梭人的成年礼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化。一方面,现代教育体系的引入和普及对摩梭人的传统文化和成年礼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随着摩梭社区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环境的变化,成年礼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如何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保护和传承摩梭人的成年礼,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摩梭人的成年礼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教育形式,对于个体成长、文化传承和社会整合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影响。然而,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仪式,仍然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五、摩梭人成年礼在现代社会的变迁与挑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摩梭人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摩梭人的成年礼,使其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迁。摩梭人传统的成年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区和家族的支持和参与。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全球化的推进,许多摩梭人离开了传统的村落,进入了城市工作和生活。这种迁移导致社区规模和家族结构的缩小,使得成年礼的组织和参与变得更加困难。现代教育和就业观念的改变也对摩梭人成年礼产生了影响。传统的摩梭人成年礼强调个体的社会角色和责任,与现代教育中强调的个人能力和职业选择存在一定的冲突。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传统成年礼所赋予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意义。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也对摩梭人成年礼提出了挑战。在传统社会中,成年礼是摩梭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电视、互联网等娱乐方式的普及,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成年礼的兴趣逐渐减弱,更倾向于追求时尚和流行的文化形式。面对这些挑战和变迁,摩梭人需要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寻找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发展路径。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社区建设和家族联系,为成年礼的举行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创新和改革,使成年礼更加符合现代年轻人的需求和期望,增强其吸引力和影响力。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摩梭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六、结论通过对摩梭人成年礼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传统仪式不仅是摩梭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深刻的教育实践。成年礼以其独特的方式,将摩梭人的价值观、生活理念、社会规范等传递给年轻一代,塑造他们的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教育人类学的视角为我们理解摩梭人成年礼的教育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一视角强调文化、社会和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在摩梭人成年礼中,这一过程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摩梭人成年礼的教育功能是多维度的。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生活技能的培训、社会规范的教授和身份认同的建构。通过参与成年礼,年轻人不仅学习了摩梭人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还学会了如何在社会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摩梭人成年礼还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年轻人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象征着他们开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这一象征意义使得成年礼成为摩梭人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工具,帮助年轻人建立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摩梭人成年礼的传统形式和内容可能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化。因此,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的让成年礼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为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摩梭人成年礼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实践,具有深刻的教育人类学意义。它不仅传承了摩梭人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还帮助年轻人实现了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和身份认同的建构。通过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过程,并为摩梭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参考资料:中国医学人类学是一门探讨医学与文化、社会、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它通过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们在疾病与健康问题上的行为、观念、信仰和社会结构,从而为医学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本文将探讨中国医学人类学的起源、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中国医学人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一些西方学者开始中国的医疗体系和传统文化,试图通过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中国的医疗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学者也开始自己的医疗文化和传统,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类学。目前,中国医学人类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理论方面,中国学者已经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医学人类学理论体系,包括文化、社会、政治等多个方面。在实践方面,医学人类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管理和服务、健康教育等领域。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未来,中国医学人类学将朝着更加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发展。一方面,它将更加注重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推动中国医学人类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将更加注重本土化研究和实践,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国传统医学文化,推动中国医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国医学人类学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它为推动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医学人类学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幼儿园公共仪式是指在一些重要时刻和特定场所有序进行的集体活动,如入学仪式、毕业典礼、节日庆典等。这些仪式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适应学校生活,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近年来,教育人类学领域开始幼儿园公共仪式的研究,试图从跨文化的角度深入探讨其内在的教育价值和影响。教育人类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强调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和方法等。而公共仪式是指一种具有特定程序和意义的集体活动,它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有序进行,并传达着特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在幼儿园教育中,公共仪式通常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因为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意识。目前,国内外对于幼儿园公共仪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幼儿园公共仪式的价值和作用: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幼儿园公共仪式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如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责任感、团结协作等。幼儿园公共仪式的类型和特点:研究者们根据不同的标准和角度对幼儿园公共仪式进行了分类,并探讨了它们的特点和内在。幼儿园公共仪式与文化传承:研究者们了幼儿园公共仪式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认为这些仪式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接受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幼儿园公共仪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深入探究幼儿园公共仪式的内在价值和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幼儿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通过对幼儿园公共仪式的分类和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为幼儿园举办更加科学、有效的仪式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通过研究幼儿园公共仪式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接受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等。通过文献调查对国内外关于幼儿园公共仪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价。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幼儿园公共仪式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对它们进行分类、归纳和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对幼儿园公共仪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进行深入探究,总结出其内在价值和作用。幼儿园公共仪式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如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责任感、团结协作等。幼儿园公共仪式的类型和特点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仪式有着不同的程序和意义,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和相互影响。幼儿园公共仪式与文化传承密切相关,这些仪式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接受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目前国内外对于幼儿园公共仪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公共仪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探究其内在价值和作用,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摩梭人生活在云南省西北,四川、云南交界处风光秀丽的丽江市泸沽湖畔,人口约五万,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属纳西族一支。泸沽湖以其独特的摩梭风情和秀丽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人口约四万余人。宁蒗境内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泸沽湖畔的永宁坝子。摩梭人的称谓,在浩繁的史籍中,有多种同音异字记载。《史记》和《汉书》称牦牛羌或牦牛夷。古代摩梭为游牧民族,称为放牦牛的人。摩梭一名,最早见于《后汉书》第二十三卷《郡国五》在校注定笮(今四川盐源)条里记载:“县在郡西,宾刚缴白摩沙夷有盐坑”。此后,唐称么些或磨西,宋称么些或摩西,元称摩沙或么些,明称磨西或么西,清称摩娑或摩挲。战国时期,羌人部首领中有个叫邛的,为避秦国威胁,率领族人南迁,迁到甘肃,川西北、川西南一带,后又迁移至越嶲---今四川西昌东南等地区,古代牦牛夷或越嶲羌,到了后汉时期,称之为么些。么些居住在大渡河流域的年代很久,其中有的早已迁徙雅砻江一带。后来摩梭人南迁至定笮,即今四川盐源、永宁、泸沽湖一带。据《元史·地理志》摩梭在永宁定居已有1500多年。又据摩梭打巴《归宗引路经》载:蒗渠地摩梭人是从四川瓦汝(今左所区前所乡)迁到蒗渠的,记录着62代祖谱,据此推算,摩梭人定居蒗渠也有1500余年。近代摩梭,大都居住在金沙江上游地带。四川的盐源、木里、盐边县以及云南的宁蒗,则是摩梭人聚居的地区。1950年,丽江专区第二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文件明确记载:“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摩梭族13人”。1956年9月5日,丽江专员公署在给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建立宁蒗彝族自治县的报告》中有五处明确提到“摩梭族”。即在“彝族聚居的宁蒗、凉山并包括摩梭、傈僳、西番、汉等十二个民族”、“全县有彝、摩梭、汉、西蕃、傈僳,藏、白、仲家、纳西、苗、摆依、回等十二个民族……”、“摩梭聚居乡三个”、“摩梭族识藏文”、“摩梭、西蕃信喇嘛教”。这个报告后经省人委转报国务院并获批准在宁蒗贯彻执行。1956年9月20日,宁蒗彝族自治县成立大会上郑重宣布全县有彝、摩梭等十二种民族。1959年,中共宁蒗工委办公室编写的《宁蒗概况》中,多处提到“摩梭族”。但后来,国家有关部门将居住在云南宁蒗等地的摩梭归为纳西族,将居住在四川盐源、木里、盐边等地摩梭归为蒙古族。多年来,广大摩梭干部群众强烈要求解决族称问题,宁蒗县党政机关和摩梭人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历史地、客观地一再进行反映、迫切要求尽快恢复摩梭族称。宁蒗县五届、六届,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曾在全国五届一次人大会议上、全国六届一次人代会议上、全国七届一次人代会议上、全国七届四次人代会议上,多次以关于建立一个摩梭族称为议案向大会进行反映,特别是在全国七届一次人代会上关于建立摩梭族问题被作为云南省人大代表团的几个重要提案之一提交全国人代会。在摩梭人的强烈要求和县委、政府以及其他各族群众的多次反映下,引起了上级的重视。但是由于其在语言,心理素质,地域和宗教信仰上都和当地蒙古族几乎雷同,没有得到批准。摩梭人的原始宗教称为“达巴教”,与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教有密切联系,不过达巴教的发展比东巴教缓慢,其形态亦比东巴教原始,基本上保持着原始部落宗教的特征。达巴教因巫师达巴而得名,它没有系统的教义和经书,也无宗教组织和寺庙,只有几十部(回)口诵经,另有一种占卜经(俗称算日子书),是用32个不同形体的原始图画文字书写的。成人礼是摩梭人一生当中的重要仪式之一。摩梭人于13岁就视为成年,女性行穿裙礼,男性行穿裤礼。未行成人礼的儿童一律以麻布长衫遮身,成年后男女衣饰就有所不同。成年后即有资格走婚,但一般在16岁后才开始走婚,不少摩梭男女更推迟至20岁后才首次走婚。仪式前天晚上就要做好准备,成丁者与少年伙伴一起玩至通宵达旦,雄鸡一鸣,仪式就开始了。还有感谢狗的仪式。仪式由母亲或舅舅主持,如母亲已逝世或无舅舅的,举行成年礼的时间必须请达巴(巫师)占卜而定。仪式由母亲主持,少女踩在猪膘和粮食口袋上,由母亲为少女穿上成年服饰。仪式后,少女要呼唤狗进屋,由她给狗喂一团饭和一块猪膘肉,表达对狗的感谢。成年后的女性要留起发辫。并可佩戴不同的饰物如耳环、戒指、手镯等,亦可拥有自己的花楼。仪式由舅父主持,少男必拿些食物,如粑粑、腊肉,到室外叫狗,给狗吃,作为人成年时对狗的感谢。少年男子手握长矛从正房的屋顶穿越而过,矛相传是摩梭人远古使用的武器之一,长矛头上悬挂一面布旗和一把是舅舅授予甥男的长刀,作为终身携带的武器。少男换上成年服装后,达巴念祷词,然后少男向客人叩头,并用牛角杯向客人敬酒。摩梭人有害羞禁忌,主要见于永宁摩梭。例如绝对不能在火塘前或有亲戚关系的人面前提及任何跟性有关的词汇,甚至连“阿夏”、“阿注”、“处味”、“汗处巴”、“怀孕”、“遗传”、“走婚”等摩梭词也不能。否则会令对方尴尬,也是对老人不敬的行为。而“阿达”一词也不能在其他母系亲属在场时提起,因为这暗示母亲与父亲的性关系,会令母亲尴尬。害羞文化是避免出现乱伦的一个方式,亦是为了维持母系家族稳定和谐。宁蒗摩梭处于汉族与彝族地区,至今也没走婚习惯,亦称父亲为“阿博”,毫不害羞或尴尬。摩梭人能歌善舞,较为流行的是“甲蹉舞”(俗称打跳),“甲”为美好之意,“蹉”便是跳舞的意思,意即为美好的时辰而舞蹈、美丽的舞蹈。摩梭人的民间音乐和舞蹈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摩梭人的音乐,除了丧葬词,一般来说,都是比较高亢豪放的,固定的音乐曲调有《阿哈巴拉》、《玛答打》、《打麦调》、《绩麻调》、《丧葬调》、《摇篮曲》、《赞美格姆女神歌》、《甲搓括》即《打跳曲》等,摩梭人吸收了藏、汉音乐,尤其是受藏传佛教音乐的影响,将本民族的一些音乐曲调有所改变,而有些古老的曲调现已失传。摩梭人的乐器有笛子、葫芦笙、锁呐、鼓、钹、拨郎鼓、手摇铜铃、口弦等。在上述乐器中,较为普遍会使用的乐器,主要是笛子,男子都会吹,七八岁的牧童也会吹,笛子还是永宁赶马人旅途中消解孤独寂寞的不离伙伴。葫芦笙是打跳时少数人会使用的乐器。其它乐器主要有祭师达巴、喇嘛在举行祭祀仪式中使用的乐器。摩梭舞蹈,多姿多彩,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摩梭舞蹈色彩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有句俗话说,是摩梭人就会跳七十二种舞,说明摩梭人的舞蹈种类是丰富的。由于地域上的差异以及与外人接触的程度不同,所以不同地区的摩梭人在婚姻习俗上会有所差异。这是摩梭人最具代表性的婚俗,流行于永宁摩梭。女性和男性均不结婚,除非是家族需要女性继后或男性劳动力才会娶妻或招婿。青年女男日间多为集体活动,透过歌唱、舞蹈向心上人表达心意,具有感情基础后,二人均同意,可以进行“走婚”。走婚时,男方只能在入夜后偷偷潜入(摩梭人称为“摩入”)女方“花楼”(即女方房间),与女方同床后,天亮之前离开(“梭出”)。这种走婚只依赖感情,与经济等一切外界条件均无关。走婚时摩梭人常以苏里玛酒为饮品。男性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性称男情人为“阿注”。二人走婚生下的子女由女家抚养,男方不需负担,但父亲和子女都知道彼此的亲子关系。走婚的男女分手后,仍可以自由与其他人重新进行走婚。有些摩梭人会与伴侣以正式的婚礼结合,但与父系社会的一夫一妻(摩梭人称为“一妻一夫”)关系有所不同。正式结婚的妻夫大部份为招婿入赘,少数是女方外嫁。丈夫称为“汗处巴”,妻子称为“处咪”。婚后未必会同居,有不少正式结婚的摩梭人仍然居于自己所属的母系家庭,财产亦分别属于各自的母系家庭,女男亦由母系家族成员照顾。即使同住,母系家庭成员亦会帮忙照顾自己的女男,自己亦会帮忙照顾自己或配偶的甥儿、侄儿,经济方面仍然以自己的母系家族为主。这种夫妻关系解除亦较主流社会的夫妻关系自由,大部份没有登记注册,若双方感情转淡,或娶媳招婿的家族已有继承人和足够劳动力,只要经过家族同意就可解除婚姻关系,男入赘时女男归女家,女嫁人时女男归男家,亦有视乎实际情况协商的。婚姻解除后,双方可各自与他人走婚,人们亦不会歧视他们。拉伯的摩梭人与普米族、纳西族、汉族与藏族杂居,受外界文化影响较深,加上村寨间地理疏隔难以走婚,故此奉行一妻一夫。他们“阿伯”称呼父亲,“阿乌”只用以称呼舅舅,并无父亲之意。直到现在,泸沽湖畔仍保留着母权制家庭形式,被人们称之为“神秘的女儿国”,这是让中外学者和游人最感神秘、最感兴趣的摩梭文化现象之一。母系家庭中母亲主宰一切,女性在家庭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家庭里的成员都是一个母亲或祖母的后代。家庭中无男子娶妻,无女子出嫁,女子终生生活在母亲身边。男子夜晚去女阿夏家,清早回自己母亲家生产生活,这叫摩梭人的“走婚”。而女子在家,夜晚等男阿夏来走访,家庭成员都是母性血缘的亲人,没有父亲血缘的成员。财产按母性继承,家庭成员的血统完全以母系计算,家里没有翁婿、婆媳、妯娌、姑嫂、叔侄等关系。家庭里姊妹的孩子都是自己最亲的孩子,不分彼此。母亲的姊妹也称作妈妈,对自己的生父则称为“舅舅”。母系家庭的特点之二是“舅掌礼仪母掌财”,这是母系家庭权力分工的形式。家庭的喜庆祭典,较大的交换或买卖,除婚姻爱情以外的社会交往,都由舅舅或其他有本事的男性成员作主,家庭财产的保管使用、生产生活安排、一般家务及接待宾客则由母亲或家庭中聪明能干有威望的妇女作主。摩梭人有句格言:“天上飞的鹰最大,地上走的舅舅最大”。从格言可看出舅舅的社会地位。摩梭母系大家庭的女男成员是平等的,而且体现了家庭成员的合理分工。他们认为,整个社会的合理分工必然会使社会安定发展,一个家庭的合理分工必然促进这个家庭的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母系大家庭的第三个特点是,摩梭人认为,由于家庭全部成员都是同一母系血缘。加之摩梭人显著的道德意识,即崇母观念的流传弘扬,全部家庭成员亲切和睦,尊老爱幼、礼让为先,宽怀谦恭。摩梭人地方的社会风尚从纵横关系来看,都讲文明礼貌,养成了摩梭人从小就温柔热情,举止端庄规矩,女子豪爽而重义,男子多情而内向,社会团结、和睦。其第四个特点是:母系家庭一般不分家或很少分家,母系家庭一般来说人口较多,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人多了有利于家庭劳动的分工,可以从事各方面的工作,家庭容易富裕。在摩梭人的传统观念中,分家意味着对祖辈老人的不恭,意味着争财产,这是十分耻辱的事,会受到世人训斥。所以,即使是几十人的母系大家庭,也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孩子们有着欢乐的童年,得到众多母亲的爱,老人们安度晚年,无愧地享受天伦之乐。进入21世纪的文明时代,无论外国和中国,不少家庭“舌战”不断,暴力不断,充满家庭“战争”,以至老幼受虐待,生活没有保障。然而,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却仍保留着古老的美好母系大家庭,这里仍然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更无情杀和父系家庭中的暴力,一片和谐祥和的气氛,不愧赞叹是“东方母系文化家园的最后一朵红玫瑰”。阿伯:爸爸、爹爹,对父亲表示亲昵的称呼,摩梭古语为“亲亲脸颊”之意。若曼、姆汗处巴:儿婿、甥婿(女性称姊妹之女婿)、侄婿(男性称兄弟之女婿)若处咪:儿妇、甥妇(女性称姊妹之儿媳妇)、侄妇(男性称兄弟之儿媳妇)男性需要抚养自己的姊妹与其他男子走婚生下的女男。因此,摩梭人最信任的人为自己的舅舅(称呼为“阿乌”),他们称呼自己的生父也为阿乌,以示尊敬。“阿乌”在后辈眼中地位崇高,亦形成独有的“舅权”,就连生父要打女男,也要先得到女男的舅舅同意。因此被称为“阿乌”是男性的荣誉,男性要通过“阿乌”身份来确认“男权”。此外亦避免让母亲、姊妹兄弟尴尬与不和。因为同一家族中的姊妹兄弟往往有不同生父,若对他们的称呼不同,会削弱姊妹兄弟间的凝聚力,统称“阿乌”即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强化人们对母系家族的认同与感情。摩梭人出生后由整个母系家庭的长辈共同抚养,对生母和姨母只有称谓上的不同,而没有亲疏之别,也常常统称为“阿咪”。对家中不同“阿咪”所生的女男,也视为亲兄弟姊妹,而不像汉人那样称为表兄弟姊妹。摩梭人都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孩子摆满月酒时,母亲需要邀请父亲出席并确认亲子关系。在过年、重大节日时,女男必须去父亲家中拜见父亲,父亲亦会送礼物给女男。女男有重大仪式如成年礼等,父亲亦必须在场。但父亲并不负责管教和供养女男,他们只需要管教和供养姊妹的女男,与甥女甥男的关系比亲女男亲密。所以摩梭人是“知父不亲父”。随着摩梭人与外界的接触,一部分摩梭人已经脱离母系氏族制度。除了传统的娶妻和招婿外,文化大革命时就有不少摩梭情侣被强制结为妇夫,一部分摩梭人也已经开始认可并自愿实行固定的一妻一夫制度。另外,有一些与其他民族相恋的摩梭人亦会按照主流社会的习惯结婚,女性若嫁给其他民族的男性为妻,亦会把家婆视为“阿咪”般尊敬。在人类社会中,教育是传递文化、塑造社会成员的核心手段。在这个过程中,过渡仪式作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过渡仪式通常被视为一种转变过程的象征,它可以帮助个体或群体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顺利过渡。本研究将探讨小学过渡仪式在教育人类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