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1页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2页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3页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4页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A.心理过程B.认识过程

C.心理现象D.心理特征

20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

A.认识、情感和意念过程

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C.能力、气质和性格

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自我调节系统

31>反映的最高形式是

A.表象B.想象

C.思维1).意识

4o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

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

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50心理活动又被称为

A.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

C.理性活动D.心理状态

6.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o教育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Do个别化原则

7。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Bo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Do调查法

8.心理学体系的三分法最早可追溯到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冯特

90心理学体系的二分法是把心理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B.情感与意志Co认知与意向D。内容与形式

10.以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

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C.人本主义D.认知主义

Ho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来自人的

A.本我B.自我C.超我D.无我

二、填空题

k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两大部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的总和。

5。个性心理持征包括能力、和性格。

6.个性结构包括和个性心理持征。

7.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

8.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劳动和是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9.黑猩猩利用木棍从竹筒中取到糖块、属于心理发展水平的阶段,

10。科学心理学的创立依赖于哲学、生理学和_______三大基础学科的发展。

11.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华生的行为主义及马斯洛的被认为是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

三大理论流派。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客观性原则

3.调查法

4.测验法

5.自变量

6.内省法

四、简答题

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范围?

2。心理过程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五、论述题

1。试述意识及意识的特征。

2。试述弗洛依德的心性发展理论。

3、试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D4。D5.A6.C7。C8.B9。C10.A11.A

二、填空题

lo1879年

2。个性

30情绪情感

4.心理特征

5.气质

6.个性心理倾向

7。思维

8。语言

9.具体思维

10o物理学

Ik人本主义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客观性原则是拽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

3。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其心理倾向

的研究方法。

4.测验法是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

5。自变量是在实验法研究中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

6.内省法是通过“自我”对其内在经验感受的观察和分析来进行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四、简答题

1.人的心理现象是复杂多样的,主要包括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主要有认识过程、情

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之中。个性是人的整个精

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

心理特征及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

2.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其包括统一

在人的行为活动之中,不可分割的认识、情绪情感、意志三个过程。其中,认识过程包括感

觉、知觉、记忆、想象相思维等;情绪情感过程包括原始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等),

情绪的心境、激情、应激状态,以及高级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意志过

程包括作出决定制定行动计划(或采取决定)阶段与执行计划(或采取行动)阶段.

五、论述题

1。意识是心理的、高级的、完整的形式,它是人的劳动中,和语言一起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人所独有的、凭俗语言实现的心理反映。

意识的基本持征是:①自觉性一一先有正确的动机、明确的目标、周密的计划、具体的方法

和手段,然后再行动.②能动性一一人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朗是积极的、主动的反映,有意

识的、主动的调节和支配实践活动。②社会历史制约性--社会意识与个体意识以及人的自

我意识的发生、发展、变化等都受社会因素制约与影响.④第二信号系统(即以词语为信号

的条件反射活动系统)与抽象逻辑思维活动特点。

2。弗洛依德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过程就是其性本能发展的过程。控制人的性本能的能量

是里必多(Libido),在儿童发展的不同时期,里必多投放的部位不同,这一部位称为“欲带”

或“动欲区”。根据“欲带”的变化,儿童人格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1)口

唇期(0—1岁),婴儿的活动大部分以口唇为主,口唇区域成为快感的中心。(2)肛门期(1-3

岁),幼儿由于对排泄解除压力而感到快感,肛门一带成为快感中心。(3)性器期(3—5岁),

这一时期里必多集中在生殖器上,性器官成为儿童获得快感的中心,男孩子会对母亲产生性

的情感即“恋母情结”,女孩子会对父亲产生性的情感即“恋父情结”。(4)潜伏期(5-12

岁),这一时期里必多处于休眠状态,儿童将上一阶段以父亲或母亲为对象的性冲动转移到环

境中的其他事物上去,如学习、体育、游戏等。(5)生殖期(12—20岁),这是人格发展的最

后阶段,发生在随之而来的青春期,男女儿童在身体上和性上趋于成熟,性的能量和成人一

样涌现出来,异性恋的行为明显。弗洛依德认为,由于“固恋”和“倒退”,很少有人能够

在人格发展方面达到真正的生殖期人格这个理想水平。“固恋”是指由于里必多不能满足或

过分满足而停滞在早期的发展阶段上;“倒退”则是由于里必多受到挫折而退至先前的发展

阶段。

3.(1)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而且随着认识

过程的深化,情感也会变化;另一方面,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它可以提高认识过

程的积极性和认识活动的效率,也可以降低认识过程的积极性。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只有认识了客

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意志活动时正确确定目的、制定计划、预见行动的进程;另一方

面,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使人在认识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不断克服困

难,使认识更加深入。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可

以提高人的活动的积极性,成为意志的动力;消极的情感则会妨碍意志活动的进行。意志可

以调节人的情感.意志坚强的人可以控制消极的情感,相反则会为消极情感左右.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一、单项选择题

1»视觉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额叶B.大脑皮层顶叶

C.大脑皮层枕叶D。大脑皮层颗叶

2.下列哪种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A.眨眼反射B,吸吮反射

C.膝跳反射D.信号反射

3。传入神经元也称为

A.联络神经元B.感觉神经元

C,运动神经元D.中间神经元

4。脑神经属于下列哪一类神经?

A.周围神经B.中枢神经

C.交感神经D.副交感神经

5.下列哪一种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见风流泪D.乐极生悲

C.谈梅生津D.望梅止渴

6.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来、是下列哪种反射?

A.无条件反射B.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

C.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D.本能的反射

7.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A»精神活动B.意识活动

C.反射活动D.技能活动

8。"狼孩''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A.遗传因素B.缺乏营养

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

9.下列哪种属于感应性反映水平?

A.草履虫趋利避害反应B.蜜蜂对花的反应

C.鸟的条件反射D.猩猩的条件反射

二、填空题

1.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即指心理是__________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2。大脑皮层主要分为、顶叶、额叶和枕叶四个区,其中是视觉中枢。

3o人的神经系统是由周围神经系统和两部分构成的;其中周围神经系统又分

为脊神经、脑神经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

4.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练的反射,其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

的。

5.反射可以分为条件反射和两类,条件反射又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两种。

6.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或通路),它是由、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

出神经、等构成的。

三、名词解释

1.反射

2。反射弧

3。强化

4.泛化

5.分化

6.动力定型

7。第一信号系统

8。第二信号系统

9o非条件性抑制

10.外抑制

IK超限抑制

12。条件性抑制

13o消退抑制

14.分化抑制

15.相互诱导

16。反映

17.感应性

四、简答题

1.简答人的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功能?

2.试述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3、简答斯金纳的强化时程表。

五、论述题

1.试分析人的心理的实质。

2。试分析劳动与言语和语言在人的意识形成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B4»A5«C6.B7,C8。D9.A

二、填空题

lo客观现实

2.颗叶枕叶

3.中枢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

4。暂时神经联系

5.无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

6。感受器效应器

三、名词解释

1.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最基本的方式,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

规律的应答.

2.反射弧是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一般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3.强化是指在刺激到反应的联结过程中,通过施加满意刺激或撤除厌恶刺激可以提高反应发

生的概率。

4,任何一个刺激物一旦成为条件刺激物后,在初期不仅本身能引起条件反射,就是和

它相近似的刺激物初次作用时,也会产生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泛化。

5.条件反射形成的后期,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物和与条件刺

激相似的刺激物做出不同的反应,这种现象叫做分化。

6。本来是由一连串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训练巩固以后,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

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依次出现,巴甫洛夫称这种现象为动力定型。

7.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8.用抽象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9.非条件性抑制又称无条件抑制,是有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抑制.

10。额外刺激物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发生的抑制称为外抑制。

IK当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生抑

制,这叫超限抑制.

12.条件性抑制又称内抑制,它是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形成起来的,主要有消退抑制

和分化抑制.

13.条件反射由于没有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抑制叫做消退抑制。

14.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而对与其近似的刺激物不强化,经过若干次后,只有条件

刺激物才能引起条件反射性反应,近似刺激物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这种抑制称为分化抑制。

15o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可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这种现

象称为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16。反映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外界的影响,就以某种状态的改变来回答外界的影响。

17.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

正常进行的能力.

四、简答题

1.人的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是神经元,具有接受、传递和整合信息的作

用。神经元经过复杂连接而构成神经系统,其中周围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

神经构成.实现着中枢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和效应器官的联系.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

构成的,脊髓是低级中枢部位,脑是高级部位。脑又分小脑、脑干和大脑.小脑主要协调骨

伤肌肉的活动,保持身体平衡;脑干主要起传递信息、觉醒和无条件反射的中枢;大脑两半

球和大脑皮层是人的心理活动,特别是高级心理活动的中枢部位。大脑皮层主要分为额叶、

顶叶、题叶和枕叶等四个叶区,额叶是语言、智慧、运动中枢,顶叶是躯体感觉中枢,颗叶

是听觉中枢,枕叶是视觉中枢。

2。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共同之处: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

反射,而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而且都可

以建立初级强化。工具性条件反射也有泛化和分化。

不同之处:(1)无条件反射是否明确.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食物作为无条件刺激很明确;

而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刺激物不明确,只能说是动物身体内部的某些情况。(2)强化是与刺

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同刺激有关,且出现在反应之前:而在

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有关,且出现在反应之后。(3)反应方式不同。经典性条

件反射中,动物被动地接受刺激,反应是先天固有的;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动物通过主动操

作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4)学习的结果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

是学会了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属于刺激替代学习;工具性条件反射是学会了以一种

反应替代另一种反应,属于反应替代学习。

3.简答斯金纳的强化时程表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

的分配.他把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程表,主要分为五种:①正确的反应每次均予以强化。这

种做法不仅不经济,且不强化后会很快消退。②定比间隔强化.即按一定的次数比率予以强

化,它利于保持反应重复频率的平稳,但也容易不强化而消退。③定时间隔强化。即不管正

确反应的次数,而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予以强化。它虽然不容易因不强化而消退,但反应频率

不稳定。④不定比间隔强化.即以次数不定的间隔来强化。它的效果最好,最不易因不强化

而消退,且反应重复的频率也最稳定。⑤不定时间隔强化。即以不定长短的时间间隔来强化。

它也不易消退,且反应重复频率也较稳定。

五、论述题

1。辩证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人的心理实质,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这一命题可从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来表述。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

展的展开,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理解:①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没有神经系统、

没有大脑的心理现象是不存在的。这已被日常生活经验(如睡眠、酒醉、药物麻醉等)、科

学实验(如采用脑切除法、微电刺激法发现支配躯体运动中枢和感觉中枢的脑神经细胞)、临

床经验(发现大脑不同部位的疾病与损伤,会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的失语症)以及“反射说”、

“条件反射说”和“脑髓说”等所证实.从无机物的机械反映,到动物的心理反映、再到人

的意识反映是物质长期演化的结果,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一一大脑的机能.②心理对客观现实

的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源泉和内容。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心理现象、意识的与无意识

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与人的个性等都离不开客观现实。②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

人的心形除依存客观现实外.还受主观的知识经验、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心理水平和个性

心理特征的影响;在实践中,心理反映的主客观性是统一的;人不是消极反映现实与适应环境,

而是能动地改造变革现实*④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人不只是自然实体,更主要是社

会实体,人是积极的活动者,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社会关

系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人类的社会意识、个体意识、自我意识等都是带有社会性特点的具

体表现。

2.劳动在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中有如下作用:①劳动是人类的动物祖先转变成人和人的

意识赖以产生的第一个根本条件。劳动是人按自觉的日的改造自然的社会活动过程。②劳动

是一种自觉地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活动,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意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正是同这个特征联系在一起的。③劳动是一种社会集体性的活动.劳动工具的制造是集体劳

动经验的结晶,劳动经验与技术的传递也是集体化活动的结果,集体关系的形成和社会性意

识观念的产生,也只有在集体劳动中才有可能。

言语和语言在意识发展中的作用:①言语和语言的发展是人类意识发展的最直接的原因.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语言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不依赖于个人而存在的进

行交际的工具。⑦言语和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刺激物,是交流思想的过程及其

交流思想的工具,这种交流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形成和发展不可缺少的。③语言、

词也是个体反映现实的工具,通过第二信号系统活动,人的反映才成为自觉的、有意识的反

映,即成为意识。

第三章注意

一、单项选择题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D.紧张性与选择性

2.注意是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

A.心理过程B.个性心理持征

C.组织特性D.认识过程

3。突然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而分散注意力,属于下列哪种选项的干扰?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D.注意的动摇

4,发现与矫正错误是法意的哪种功能?

A.选择功能B.整合功能

C・维持功能D.调节与监督

5«下列哪种选项不是注意的品质持征

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敏捷

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分配

6.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哪方面的特征?

A.广度B.强度

C.时间I).空间

7.“万绿丛中一点红”易被人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什么特点

A.强度B.活动

C.持续D.对比

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

9“寻人启事”写成“寻丫启事”易引起人们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什么特点?

A强度C.持续

B活动D.对比

10.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不随意注意

Ik学生上课时.边吁、边看、边记笔记是注意的哪种品质特性?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

C注意分配D.注意分散

12。如果客体较复杂,活动任务多.则注意的范围就

A较广B.狭窄

C不变D.极广

13.“一目十行”是注意的哪种品质特性?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

14.注意分配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一种活动必须达到怎样程度?

A熟练B.迁移

C稳定D.兴奋

15.间接兴趣是引起下列哪种注意的重要原因?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不随意注意

二、填空题

1.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或活动的和。

2。注意具有如下功能:选择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

预测与预见功能等。

3.注意的品质特性有:注意广度(或范围)、、、注意转移等。

4。注意的范围也叫,它是在一瞬间(即1/10秒),人能清楚地意识到的。

5。人的注意根据目的与意志努力不同可分为有意注意、、有意后(或随意后)注

意.

6.注意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和.

7»直接兴趣是引起注意的原因之一,间接兴趣是引起注意的原因之一.

8.有意后注意是指有,而不需要的注意。

9.注意范围与紧张性有关,紧张性增强注意范围_____、紧张性降低注意范围_______。

10.注意分配的条件中,同时从事两种活动,有一种应___________,两种以上的活动,只

能.

11.人们在安静环境看书时,会感到桌上的座钟声音时强时弱的“嘀嗒”响声,这是一现象,

它属于正常注意的稳定性品质特性。

12。客观对象颜色相同、大小相同则注意的范围就;客观对象规则排列、集中排列,

注意的范围就.

13。影响无意注意的客观因素有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等。

三、名词解释

1.注意

2.无意注意

3.有意注意

4。注意的范围

5。注意的稳定性

6.注意的分配

7。注意的转移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注意?注意有何一般特点?

2.注意有哪些功能作用?

3.影响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

4.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5.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有哪些?

6.注意分配有哪些条件?

7.影响注意转移快慢的原因有哪些?

8.人的注意品质有哪些特性?

五、论述题

1.教学中怎样组织好学生的注意?

2.试分析产生分心的原因,怎样克服分心?

3.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0B4oD5«D6.C7.D8°D9°D10.C11.C12.B13.A14.A15.A

二、填空题

]指向集中

2.保持功能对信息的整合功能

30注意的稳定注意的分配

4o注意的广度对象的数量

5»无意注意

6。指向性集中性

7.无意有意

8。目的意志努力

9。较窄较广

10。熟悉有一种生疏

11.注意的起伏(动摇)

12.广广

13。刺激物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变化

三、名词解释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2.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

生的注意。

3.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

的注意O

4。品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同样清楚地知觉出来的对象

的数目。

5。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6。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一定时间之内能够同时进行不同活动的数量.

7.注意的转移是指注意有目的地从一个事物及时地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

四、简答题

1.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注意有下面几个特点:①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人的心理(意识)对复杂的、无限的客观世界的选择性、朝向性、

导向、定向性就是注意的指向性.②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即指人的心理(意识)对注

意对象反映的持久性、清晰性、深刻性。②注意不是心理过程,它本身不能单独存在,也不

反映什么对象,而是伴随心理过程始终,保证心理活动富于积极性并顺利进行的一种组织特

性。

2.注意有如下功能:①选择性功能,即选择指向那些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

动相一致的对象,避开无关的、无意义的、多余的对象干扰;②保持功能,即使注意对象在

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持久而集中的反映;③调节与监督功能,即意识对人所从事的活动

进行监控,这有利于注意的准确与精确,又有利于对错误的调整、修正与纠正;④注意还能通

过想象活动产生对将来的活动进行期待与预见的作用.

3.影响无意注意的客观原因有:①刺激物的新异性,新颖、奇怪、陌生的对象易引起

不随意注意。②刺激物的强度,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较强时都易影响不随意注意,在阈限范

围内,刺激物越强(如强声、强光等)越易引起无意注意.③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对象与背景

差异)明显易引起不随意注意。④刺激物的活动性或变化性,如活动的直观教具、活动的广告

等易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除上述客观原因外,还有主观原因;①凡适合人的需要的刺激,

如小孩子上街碰到好吃、好玩的东西易引起不随意注意;②凡引起人直接兴趣(即直接有趣

的活动与对象)的刺激,易被人注意;③心境愉快、身体健康,人就乐于注意外界事物:过分

忧愁和焦虑则会降低好奇心;④特有的知识经验(即和自己有关联的刺激)等都有助于不随

意注意.

4.引起有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①明确目的任务.目的任务越明确、越具体,意图越强

烈,有关对象或活动越容易引起人的注意.②用坚强的意志力抗拒干扰与排除诱因,可使随

意注意稳定持久。③间接兴趣(即对活动目的与结果感兴趣)是保持随意注意不可缺少的条

件,只凭意志努力,随意注意不会稳定持久,只有意志与间接兴趣结合,随意注意才会集中稳

定。④积极地、主动地组织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与工作习惯,把智力活动与外部操作结合起

来有利于注意的集中与保持。

’5.影响愿意范围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①依赖于客体的复杂程度和客体间的关系,客

体越简单、客体颜色相同、大小相同、规则排列、适当集中排列、有一定联系的对象等,注

意范围广;相反则狭窄。②照明程度与有无干扰因素影响注意广度。照明度强,无干扰因素,

注意范围广;照明度弱,干扰因素强则注意范围狭窄。③活动任务简单、单一,注意范围广一;

活动任务复杂、多样,注意范围狭窄。④个人知识经验也影响注意广度,熟悉对象者的注意

范围广,不熟悉者狭窄。不同职业注意范围不同,飞行员、司机、足球裁判注意范围广,校

对员注意范围狭窄.

6.注意分配的条件:①自动化(熟练)的程度条件。同时从事的两种活动.必须有一种

是熟练的;同时从事的多种活动,只允许其中一种不熟练.②活动之间的联系与系统条件.

同时进行的多种活动,形成一定的联系与系统,如武术、体操动作的系统连贯等,也是注意

分配的一个条件。

7.影响注意转移快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决定于原来注意力紧张与稳定的程度;原

有注意力越紧张、越稳定,则不容易转移,反之则转移就容易。②新刺激对象、新活动的重

要性、趣味性与吸引力的影响,新刺激对象越重要,越有趣味,越新颖有吸引力,则转移就

快,反之转移就慢。③受人的神经活动的灵活性特征的影响,神经系统活动灵活型的人转移

就快,惰性型的人转移就慢.④通过教育训练,也可以培养注意转移的品质.

8.人的注意品质有如下四个主要特性:①注意的范围(即注意的广度),指在一瞬间(即

1/10秒)内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对象的数量,人的注意力有广狭之分。②注意的稳定

性,指在较长时间内,人把注意力保持并集中在某一种活动或对象上的品质,这是注意品质

在时间上的特性,同稳定性相反的品质特性是注意力分散。③注意的分配,这是在同一时间

内,人把注意力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中去的能力,即指人在一定条件下能做到一心二

用或一心多用。④注意的转移,这是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人有意识地将注意从一种活动或对

象,转移指向并集中于另一种活动或对象上去的特性。灵活而又正确地转移注意力,是人们学

习与工作高效率的基础。

五、论述题

1.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的注意,应做到

以下几点:①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创设响

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建立正常教学秩序与学校常规,

对唤起有意注意也起重要作用。②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教学活动会生动有趣。在教学环境方面,要防止干扰刺激分散注意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

讲授内容要科学、新颖、系统、生动,教师语言要生动形象、简洁流畅,适时呈现教具,用

感性形象吸引学生,教学方式的变化、灵活、启迪性等课堂教学艺术,都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与无意注意。③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有助学生注意的集中、稳定与持久。

2.影响注意分散有客观、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从客观原因来看,无关诱因的吸引、

嘈杂环境的干扰、目标刺激对象或活动太单调、枯燥、乏味都可能导致分化.从生理原因来

看,过分疲劳与困倦,激活与觉醒水平太低,身体有病或不适等容易引起注意分散。从心理

因素来看,学习目的动机不明或不纯;模糊的杂念与牵肠挂肚的思绪;情绪低落或波动;意

志薄弱,抗干扰能力太差;不良的作息、工作、学习习惯等都易使人分散注意力。

要克服分心,保持注意的集中稳定,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①排除无关诱因和嘈杂刺激的干扰,

保持学习和工作环境的安静。②要组织好学习与工作活动,使活动及活动对象、内容丰富多

彩、生动有趣、形式多样,有较强的吸引力.③要有明确的目的任务,提高思维活动的积极

性,把看、听、说、写、想、操作联合起来,有助于注意的稳定集中。④养成良好的情绪体

验,有坚强意志力和抗干扰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习惯,有助于注意的稳定。

⑤要劳逸结合,防止过分疲劳,加强锻炼,保持身心健康.对有多动症的儿童,应根据医生吩

咐.服用利太宁或苯丙胺等镇静药物能暂时缓解分心,15岁以上这种症状会消失.

3.学生良好注意品质与注意力的培养应重视以下几点: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

趣;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

养良好的注意习惯;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

第四章感觉

一、单项选择题

lo人脑对直接作用感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是

A.感觉B.知觉

C.色觉D.统觉

2.当人们看见一面红旗时,立即能知道它是红色的,这是

A.味觉B.视觉

C.听觉D.知觉

30刚刚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B.差别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D.差别感觉性

4。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是什么关系

A.正比关系B.对数关系

C.反比关系D.常数值

5.“人芝兰之室,久而闻不知其香”是下列哪种心理

A.知觉B.嗅觉

C.嗅觉适应D.嗅觉感受性

6o一种感觉受刺激影响,引起了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发生变化,这是

A.感觉的对比B.感觉的相互作用

C.感觉的适应D.感觉的后象

7o感觉主要反映

Ao当前事物的个别属性B。过去事物的个别属性

Co当前事物的整体属性D.过去事物的整体属性

8。人的视觉、听觉、味觉等都属于

A«外部感觉B.内部感觉

C.本体感觉D.机体感觉

二、填空题

1.感觉是人脑对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

2.人能够感觉到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称为

3.视觉的适应现象有和两种。

4。感觉的对比现象有对比和对比两种。

50韦伯定律是指与之间成定比.

三、名词解释

1。感觉

2。外部感觉

3.内部感觉

4.本体感觉

5o感受性

6。绝对感受性

7。差别感受性

8。绝对感觉阈限

9差别感觉阈限

10o适应

IE感觉的对比

12.>后象

13.联觉

14.感受野

15o特征觉察器

四、简答题

1.影响感受性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影响感受性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B3,A4oC5«C6,B7«A8»A

二、填空题

lo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个别属性

2.差别感受性

3.明适应暗适应

4.同时性继时性

5o差别感觉阈限标准刺激(原始刺激)

三、名词解释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外部感觉是人对身体外部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0内部感觉是人对机体内的刺激即身体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反映。

4。本体感觉就是运动觉或动觉,是人对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映。

5.感受性是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6。绝对感受性就是人对最小的客观刺激量的感觉能力。

7.差别感受性是对两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

8。那种刚刚能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

9。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

10o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

11.感觉的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2.后象是指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所引起的感觉还能保留瞬间。

13。联觉是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14.在视网膜上有一些特定的区域或范围,当它受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中与这个区域有联

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这一区域就称为这些细胞的感受野。

15。在视觉皮层上存在一些高级神经元,能对呈现给视网膜的有某种特征的刺激进行反应,

这些高级神经元称为特征觉察器。

四、简答题

1。感受性变化即指暂时性的上升或者下降的变动现象,其主要因素有:

(1)感觉的适应现象,这是时间因素,即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感受性变化现象。嗅、

视、肤、味觉都有明显的适应作用。

(2)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感觉的相互作用,即不同感官之间的相互影响。如闪光刺激能使音响起伏,牙疼时

压迫皮肤可减轻等。

(4)有机体本身的机能状态,如意识倾向性影响.

2.感受性发展是指在长期生活条件与实践活动影响下,感受性持续、稳定提高与上升现

象。主要依赖如下条件:①社会生活条件、实践活动和特殊职业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本

条件;如人们对母语语音的分辨能力,及烟、酒、茶品尝技师的嗅觉、味觉感受性特别敏锐;

②有计划地练习与训练可以提高感受性;③感官的机能补偿作用(当某种感官受损伤之后,

其他未受损伤的感官的感受性则大大提高,起到补偿不足的作用)。

第五章知觉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中,人们看远物纹理模糊,这种影响是

A.空气透视B,物体重叠

C线条诱称D双眼柳差

2。人£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于下次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Bo整体性

C.理解性D。恒常性

3.一支白粉笔,在白天看是白色的;在晚上看虽然很暗,但我们仍知道它是白色的。这是

A.颜色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

C.大小恒常性D.亮度恒常性

40下列哪种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

A.线条透视B.空气透视

C.视轴辐合D.运动视差

5.下列哪种选项是情绪对时间估计长短的影响规律

A.正在经历的事件,愉快情绪则过得慢

B.盼望的事件,愉快情绪的事件来得慢

C.已经过去的事件,情绪不愉快则显得长

D.正经历的事件,情绪不愉快则过得快

6o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

A.知觉B.感觉

C.识记D.思维

7.感官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的现象是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D.实践活动影响

二、填空题

1.知觉是以为基础,在_________的参与下,对事物加以认识的过程。

2.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的知觉可以把从中优先区分出来的特性。

3。知觉是人脑对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

4。分析器的结构包括反射弧的前三个环节,即、传入神经、。

5。空间知觉主要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和.

6.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有:、。

7.运动知觉的种类主要有真动、、和自动。

8。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恒常性、选择性和。

9.知觉的恒常性是指__________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10。知觉的恒常性主要有大小恒常性、、和亮度恒常性。

三、名词解释

1.知觉

2。深度知觉

3.似动知觉

4.知觉的选择性

5。知觉的理解性

6。知觉的整体性

7.知觉的恒常性

8.观察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感觉、知觉?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2.知觉分哪些种类?

3。影响深度知觉的单眼与双眼线索各有哪些?

4。影响时间知觉的客观参照标志有哪些?主观因素有哪些?

5。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6。影响知觉选择性有哪些因素?

7.知觉的恒常性有哪些种类?知觉恒常性有何作用?

五、论述题

1.试分析知识经验在知觉和知觉基本特性中的作用。

2.什么是观察?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根据感知规律怎样提高直观的效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A3.D4»C5.B6.A7.A

二、填空题

1。感觉知识经验

2.对象背景

3。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综合整体

4。感受器中枢神经

5.立体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

6.双眼视差双眼辐合

7。似动诱动

8。整体性理解性

9。知觉的条件知觉映象

10.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三、名词解释

k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2。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

映。

3。似动知觉又叫似动运动知觉。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

动态的物体,却同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知觉。

4.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I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对象,

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背景,并将对象从背景中优先反映出来。

5.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

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

6。知觉的整体性是指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

7。知觉的恒常性就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

象仍然相对不变。

8。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双称为“思维的知觉”.

四、简答题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

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

感觉、知觉二者是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从联系来看:①二者都是直接的反映、都是

感性认识过程;②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进一-步发展,二者紧密交织在一起,通

常以感知觉形式出现,除新生儿或婴儿有某些单纯感觉之外,在儿童或成人身上均以交织在

一起的感知形式出现。从区别来看:①感觉反映的是事物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整体;

②感觉的生理机制是单一分析器的活动,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③经验在感觉

中可有可无,只起一被作用,经验在知觉中是必备条件.缺乏知识经验,就没有知觉现象产

生.

2。知觉分类标准和依据不同,其种类划分不同。根据分析器的不同,简单知觉可分视

知觉、听知觉、嗅知觉、触模知觉等不同的知觉形式,这类知觉形式与感觉关联更紧密.根据

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的特性不同,复杂知觉可分如下几种:

(1)空间知觉(即指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的种类有:①形状知觉(个体对二

维空间平面形状特征的反映);②大小知觉;③深度知觉(个体对物体本身厚度与距离的反映),

也称立体知觉;④方位知觉(人对物体所处方向位置的反映)。

(2)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即事物运动的速度、节奏、延续和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空间位置移动的反映。常见的有真动、似动、诱动和自动。

(4)错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除上述运动错觉之外,常见的还有:①图形

错觉;②形重错觉;③大小错觉;④方位错觉等。

3<,影响深度切觉的单眼线索有:(1)物体重叠(即远物被近物遮挡,出现远近层次);(2)

线条透视现象(即同样宽窄线条在不同距离、出现远窄近宽的知觉);(3)空气透视(即空

气厚度因远近不同,而产生对物体知觉的纹理清晰度差异);(4)运动祝差(即人在运动时.周

围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对运动速度不同,近物显快、远物显慢);(5)明暗阴影(即明亮部

分显得近,阴喑部分显得远);(6)水晶体的调节(即看近物水晶体较凸,看远物水晶体扁平)。

双眼线索有:(7)双眼视轴辐合作用(即看远近不同物体,视轴的辐合角度大小不同);(8)

双眼视差(即立体图形或物体的左、右不同部位,在左、右眼视网膜成象有差异,双眼视差提

供了物体的深度信息,产生立体知觉)。

4。时间知觉的客观参照标志有:①自然界周期变化现象,如四季变化、涨潮退潮等;②

人们的活动及活动对象的变化;③人造计时工具,如钟表、日历等;④有机体自身有规律的、

周期性的变化一一生物钟现象。时间知觉的主观因素有:①时间估计有向中倾向,以1秒为

准,高于1秒短估,低于1秒长估;②时间估计受频率影响,有高频高速高估现象;③时间知

觉受情绪因素影响;盼望的事件,愉快的来得慢,不愉快的来得快;正经历的事件则相反,

愉快有趣的过得快,无趣的显得慢。④时间估计受知识经验、职业及训练等的影响。

5。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如下几种:①知觉的选择性,优先把对象从背景中挑选出来的特性;

②知觉的整体性,能将局部特征和个别属性联合为整体的知觉特性;③知觉理解性,利用己

有知识经验解释知觉的对象,并用词语标志的特性;④知觉恒常性,即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

变化、知觉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6.影响知觉选择性有客观和主观多种因素:

(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

择;②对象的活动性,如电影、幻灯等活动的教具及动态广告,易被人们优先知觉;③刺激

物的新颖性,司空见惯的内容不易被选择,新异与新奇的内容易被优先知觉。④刺激物的强

度适当,有利于选择性知觉,太弱与太强超出阈限范围,不会被知觉。(2)主观因素有:①

知觉有无目的任务的影响,明确的目的任务则有助于知觉的优先选择;②知识经验丰富程度

有助于对知觉对象的优先选择;③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不同,则优先选择的知觉

对象不同;④知觉的定势即心向(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不同,其知觉选择性则不同;⑤情绪

状态的影响(如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状态,人们对客观现实的知觉则不同)等.

7o知觉恒常性在视知觉中非常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状恒常性是指观察物体的角度

发生了变化,但我们仍把它感知为一个标准形状;大小恒常性是指物体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

变化,并不影响对该物体大小的知觉判断;亮度恒常性指照明亮度(即黑白程度)在一定范围

内改变,我们对物体表面亮度知觉仍相对不变;颜色恒常性指不同情境(加阳光、树阴、灯光

条件)下,对物体的颜色知觉仍相对不变。此外,还有方位知觉的恒常性现象等.

恒常性在实际生活中有重大意义,它可以使人适应瞬息万变的客观世界,在极其复杂多

变的环境中,按照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反映,有助于人们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改造世界。

没有恒常性人们就不能适应变化的世界.

五、论述题

1。知识经验在知觉中有以下重要作用。客观事物直接作用感官,通常只是事物的部分属性

起作用。由于经验的参加,可以回忆起过去作用过的其他属性,因而便于在人脑中形成对该

事物的整体映像。如在黑夜,人用手触摸到某物体,立即能回忆该事物的其他属性,并能叫

出它的名称。经验还能帮助人区别不同事物或区别事物的不同属性,从而正确理解事物(感

知水平的理解)。例如人凭经验,用鼻子嗅,就能把液化气、汽油、煤油、酒精、白酒等区

别开来.经验也影响知觉的丰富和深化,为理性认识莫定基础。

经验在知觉的基本特性中也有重要作用:在选择性中有助于个体把对象与背景区分开来,

从而优先地选择知觉对象;在整体性中,经验的回忆补充作用,有助于完整认识;在理解性中,

经验是知觉理解的基础;在恒常性中,经验有助人保持相对不变的认识.

总之,由于经验的作用,个体对感觉信息加工对客观对象作出感性的解释相理解的过程

才构成知觉。

2。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观察是一

切知识的门户,是科学实验与科学发现的基础,是智力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注意: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例如在做二氧化碳不助

燃并比空气重的实验时,明确观察目的与不明确目的大不一样,前者会集中注意力观察高低

两只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后者只看热闹(烧瓶中酸碱的激烈反应)。

(2)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①提出观察方法;②制定观察计划;③安排观察的实验程序;

④作好思想与物质准备.周密的计划与准备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必备条件。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观察习惯。引

导学生做到:①必须有浓厚的观察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地、持久地去观察、探究相认

识客观世界的奥秘。②必须有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实践表明,很多的科学发现,都是起源

于高度集中的注意和对细节深入持久的观察。③观察力的发展,还依赖于人们在观察时,能

否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④还必须学会观察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系统

地观察自然与社会现象,观察静态与动态事物。只有在长期的、有计划、有目的、积极主动

的训练过程中,观察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引导学生学会作观察记录,写观察报告、笔记与作文,也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观

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3。直观是在教学媒体直接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认知活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实物、

教具(或模象)、言语等直观形式来增强感性认识提高理性认识水平。

遵循感知规律正确使用直观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直观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②客观刺

激的强度应该适宜;③注意刺激对象与周围背景之间应有一定的对比差异;④采用活动的刺

激物,容易被人知觉;⑤运用直观教学的目的要明确,呈现时机适当,间隔距离得当,保持

宜观映像的整体性;⑥直观时应采用变式方法,区分本质与非本质属性,以便正确理解掌握

概念。

第六章记忆

一、单项选择题

1.记忆的过程包括以下哪几个基本环节

A.识记、保持和遗忘B.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C.保持、再认或回忆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当人们看见“天安门”三个字或其他刺激时,头脑中重现天安门城楼形象是

A.再认B.回忆

C.表象D.想象

3.识记过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叫

A.暂时性遗忘B.永久性遗忘

C.干扰性遗忘D.逆向性遗忘

4.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A.生理性障碍B.心理性障碍

C.提取性障碍D.存储性障碍

5.早晚时间被充分利用,其学习效果优于白天,这是由于

A.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

6.“由骄兵想到必败”是

A.相似联想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D.因果联想

7.开卷考试时,学生的主要记忆活动是

A.识记B.保持

C.再认D.回忆

8.艾宾浩斯使用遗忘曲线来表明遗忘进程的不均衡规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

C.很快D.很慢

9.保持信息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是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D.感觉记忆

10.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3-5B.5-7

C.7-9D»5-9

Ik根据材料内部联系,经过领会,揭示事物意义的识记是

A.有意识记E.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D.机械识记

12.通过"自由联想"或"触景生情”引起的回忆是

A.有意回忆B.无意回忆

C.直接回忆D.间接回亿

13.学生对数学定理或数学公式的记忆,主要属于

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

14.先学习记忆的材料对后继学习记忆的干扰作用称为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

C.延缓抑制D.消退抑制

15.用无意义音节进行记忆研究的首创者和遗忘曲线最先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

C.詹金斯D.弗洛姆

二、填空题

1.记忆从内容性质不同可划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

2.根据信息加工理论,人类记忆可分为(或感觉登记)、、长时记

忆三个阶段。

3.遗忘主要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前者是原因引起的提取性障碍.后者是由消

退原因引起的障碍。

4.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不均衡,有的特点.

5.记忆的过程主要包括识记、、再认或o

6.学习长系列材料时,中间部分记忆效果差是由于受到了.

7.记亿表象的一般特征是和。

8.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有:记忆的敏捷性、、准确性和。

9.先学习的内容对后继学习的干扰是;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干扰

是。

10.100%掌握材料以后的学习称为,其程度达到时效果最好。

三、名词解释

1.记忆

2.记忆表象

3.有意识记

4.无意识记

5.机械识记

6。意义识记

7.保持

8.遗忘

9,遗忘曲线

10。前摄抑制

Ik倒摄抑制

12.复习

13。联想

14.回忆

15。再认

四、简答题

L什么是记忆,记忆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2.什么是表象?表象有哪些特点?

3.遗忘有哪些规律?

4.回忆分哪些种类?

5.简答巴甫洛夫关于记忆的条件反射.

6。简答记忆的定位说。

7。简答记忆的反响回路说。

8.简答记忆的化学分子说.

五、论述题

1.怎样组织复习才能克服遗忘,提高记忆效果?

2。试述联想及其规律.

3。试述记忆的品质及培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C3oB4.C5.C6。D7。C8.A9„B10.D11。C12。B13.B14。

A15.B

二、填空题

1.抽象逻辑记忆动作记忆

2o瞬时记忆短时记忆

3.干扰存储性

4。艾宾浩斯先快后慢

5.保持回忆

6.双重抑制

7o形象性概括性

8。持久性准备性

9.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10.过度学习150%

三、名词解释

1.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是个体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2。记忆表象是指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在人脑中所保存的形象。

3.有意识记是指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的识记.

4。无意识记是指没有自觉的识记目的,不有意采用任何识记方法,也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

识记。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