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题-江苏省南通市10年(2013-2022)中考物理真题按题型分类(解析版)_第1页
实验题-江苏省南通市10年(2013-2022)中考物理真题按题型分类(解析版)_第2页
实验题-江苏省南通市10年(2013-2022)中考物理真题按题型分类(解析版)_第3页
实验题-江苏省南通市10年(2013-2022)中考物理真题按题型分类(解析版)_第4页
实验题-江苏省南通市10年(2013-2022)中考物理真题按题型分类(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6-实验题-江苏省南通市10年(2013-2022)中考物理真题按题

型分层分类汇编

1.(2022•南通)实验小组用图甲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温使用精密温度计测量

(图中未显示)。

(1)安装实验装置时调节石棉网的高度,使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给水加热:

(2)从水温达到90.0C开始每隔Imin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

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1234567

温度/℃92.594.896.998.298.899.099.0

(3)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中描点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观察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水的沸点是99℃;

(5)水沸腾时上升的气泡越来越大,请对此作出解释在沸腾过程中,气泡周围的水

不断汽化形成水蒸气进入气泡,且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减小而减小。

【答案】

(1)外焰;

(3)

(4)不变;99;

(5)在沸腾过程中,气泡周围的水不断汽化形成水蒸气进入气泡,且液体压强随深度的

减小而减小。

【解析】解:(1)酒精灯火焰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用外焰

加热,可以减少燃料的消耗。

(3)图像纵轴为温度,横轴为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描点,再用圆滑的曲线连

接,如图所示:

(4)水沸腾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根据表格可知,水的沸点即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99.0℃,

(5)在沸腾过程中,气泡周围的水不断汽化形成水蒸气进入气泡,且液体压强随深度的

减小而减小,所以水沸腾时上升的气泡越来越大。

2.(2017∙南通)小华利用浮力知识测量橡皮泥的密度。

A.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o。

B.将橡皮泥捏成碗状,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橡皮泥漂浮,用烧杯接住溢出的水。

C.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如图。

D.将该橡皮泥取出捏成团,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橡皮泥沉底,用另一相同的空烧杯

接住溢出的水。

E.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1)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调节,由图可知mi-32g<,

(2)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为p=_ELJ旦β-j0(用mo、mi、m2等物理量的符号表

m2~m0

示)

(3)操作B、D中橡皮泥所受浮力分别为FB、FD,则FB、FD的大小关系是:FB大于

FD,请写出你的推理过程:操作B中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浮力FB等于物体的重力,

操作D中物体沉底在水里,浮力FD小于物体的重力,橡皮泥在这两个过程中形状发生

了变化,而重力不变,所以FB大于FD。

【答案】(1)左;32;(2)m∙l^mθ-p(3)大于;操作B中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浮力

m2-m0

FB等于物体的重力,操作D中物体沉底在水里,浮力FD小于物体的重力,橡皮泥在这

两个过程中形状发生了变化,而重力不变,所以FB大于FD。

【解析】解:(I)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所以左盘高,平衡螺母应

向左移动。

读图可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标尺示数为2g,

则物体的质量为:20g+10g+2g=32g°

(2)将橡皮泥捏成碗状,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橡皮泥漂浮,此时排开水的重力就

是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即G=F浮=G排入=(mι-mo)g,所以物体的质量m橡皮∙3e=m∣-

mo,

将该橡皮泥取出捏成团,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橡皮泥沉底,溢出水的质量为m2-mo.

溢出水的体积V1=EL=.ιπ2%,

P水P水

因为橡皮泥沉底,所以VJII==V橡皮况=-...-.

P水

橡皮泥的密度P=强蟠==上即∙p水;

πt

V橡皮泥2-m0m2-IU0

P水

(3)操作B中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浮力FB等于物体的重力,操作D中物体沉底在水里,

浮力FD小于物体的重力,橡皮泥在这两个过程中形状发生了变化,而重力不变,所以

FB大于FD,

3.(2016•南通)小红和小芳准备测量一块橡皮的密度。

(1)小红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甲,她应

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测量中,天平平衡时所加祛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则橡皮质

量为16.6g.她继续测出橡皮的体积为IOCm3,橡皮密度为L66X©kg∕πΛ

(2)小芳设计了另一方案:

①把橡皮挂在图丙所示的测力计下;

②测出橡皮重力G;

③将橡皮浸没水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

则橡皮的密度p像的表达式可表示为p攸=上。*。小红认为该方案不能准确测

一G-F

得橡皮密度,理由是橡皮的重力小于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测量出橡皮的重力不准确,

进而测出的橡皮的密度不准确。

【答案】

(1)右;16.6;1.66X103;

(2)ɪp水;橡皮的重力小于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测量出橡皮的重力不准确,进而

G-F

测出的橡皮的密度不准确。

【解析】解:

(1)由图知,指针左偏,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橡皮的质量为m=10g+5g+1.6g=16.6g;

橡皮的体积为V=IoCm3;

橡皮的密度:

33

m=J^6g=166g∕cm3=1.66×IOkg/m:

VIOcm3

(2)橡皮的质量:m=-;

g

橡皮受到的浮力:F浮=G-F,

由F浮=P水V排g得橡皮的体积:

P水gP水g

橡皮的密度:

G

P水g

根据(1)的测量可知橡皮的质量:m=16.6g=0.0166kg,

橡皮的重力:G=mg=0.0166kg×10N∕kg=0.166N<0.2N,

即橡皮的重力小于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这样测量橡皮的重力不准确,进而测出的橡皮的密度不准确。

4.(2014•南通)如图所示,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华用弹簧测力计、量筒、小石块和

细线进行了如下操作:

a、将小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1和量筒中液面对应的刻度Vi;

b、读出量筒中待测液体的体积V2;

c、将小石块用细线悬吊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测力计示数F2。

(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线。

(2)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液体的密度,图中合理的操作顺序应为c、b、a(填对应字

母代号)。

(3)小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重为G=F浮=F2-Fι。

F9-F1

(4)待测液体的密度可表示为PiS=

g(v1-v2)

F

(5)小华还算出了小石块的密度,其表达式为P石=~≤9~-O

一g(V「%)

Λ

H

H

W

3

1

V

O

=-

-

……

-

-

Z

F9-F1F9

【答案】(I)O亥IJ度线;(2)c、b、a;(3)F2-Fn(4)~~1—;(5)—-≤~~

g(v1-v2)g(v1-v2)

【解析】解:(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检查指针是否对准0刻度线,如有偏差,需要

调零。

(2)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液体的密度,图中合理的操作顺序应为:

c、将小石块用细线悬吊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测力计示数F2。

b、读出量筒中待测液体的体积V2;

a、将小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l和量筒中液面对应的刻度Vi;

(3)石块全浸入水中受到水的浮力,F浮=F2-FI,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液体的重为G=F浮=F2-Fi,

(4)小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时,V排=V石块=VI-V2,

_F浮_F2-F1

由Fi7=P«gV#可得p液—''---------------------:

gv排g(v1-v2)

F

(5)石块的质量m=/,小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时,V.=V石块=V∣-V2,

g

F2

小石块的密度理=.g=F]

VV2-Vig(Vι-V2)

5.(2021•南通)篮球运动员传球时,篮球撞击地面后能准确反弹到远处队友手中,小明觉

得好奇:篮球击地面后,反弹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与同学讨论后,他们觉得可以用

弹性小球代替篮球,对小球撞击水平地面后的反弹方向进行探究,并提出了三种猜想。

甲乙

猜想1:与小球撞击地面前是否旋转有关;

猜想2:与小球撞击地面时的入射方向有关;

猜想3:与地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1)对于猜想1,联想到旋转的乒乓球打到球台后,反弹的路线发生明显变化,由此判

断猜想1是正确的。

(2)为验证猜想2和3,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每次都让弹性小球从压缩了

相同长度的弹簧的下端,由静止弹出并撞击地面,分别改变地面的粗糙程度和小球的入

射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α,测出小球撞击地面后的反弹方向与地面的夹角。,记录数据如表。

夹角a20.0°30.0°45.0°60.0°70.0°

夹角β玻璃地面25.5°34.7°49.2°63.5°72.8°

木板地面28.6°37.3°51.6°65.4°74.1°

水泥地面30.9°39.2°53.9°67.5°76.6°

①对猜想2,分析数据可得β与a的定性关系是:当地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小球的

入射方向与地面的夹角a越大,小球撞击地面后的反弹方向与地面的夹角B就越大,

说明该猜想是正确的。

②对猜想3,小虎认为:表中a一定时,各次测得的B不等,这是由测量误差引起的,

所以猜想3是错误的。同学们不赞成小虎的观点,理由是如果是由误差引起的,则不

管地面的粗糙程度如何变化,小球撞击地面后的反弹方向与地面的夹角B可能偏大也可

能偏小,但分析表中数据发现,当小球的入射方向与地面的夹角a一定时,接触面越粗

糙,小球撞击地面后的反弹方向与地面的夹角B越大,说明B是受接触面粗程度的影响,

而不是误差造成的。

(3)用每隔工S曝光一次的频闪照相机拍摄到某次小球从地面O位置反弹至D位置的

30

照片,如图乙所示。

①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图乙中小球在0、D两位置时球心间距为3.20cm;小球上标有

“直径4cm”字样,请估测小球从O运动至D的平均速度为3.2m∕s,

②小球是从图乙中的C(选填“A"、"B”或"C”)位置开始入射的。

(4)同学们分析:当α一定时,地面越光滑,β值与ɑ越接近,由此推理,如果地面没

有摩擦,则B与a应相等,请写出一个用此思想方法研究问题的实例探究阻力对物体

运动的影响。

【答案】

(1)正确;

(2)①当地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小球的入射方向与地面的夹角a越大,小球撞击地面

后的反弹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β就越大;

②如果是由误差引起的,则不管地面的粗糙程度如何变化,小球撞击地面后的反弹方向

与地面的夹角β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但分析表中数据发现,当小球的入射方向与地面

的夹角a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小球撞击地面后的反弹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β越大,说

明β是受接触面粗程度的影响,而不是误差造成的;

(3)①3.20;3.2;②C;

(4)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解析】解:(1)旋转的乒乓球打到球台后,反弹的路线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小球撞击

水平地面后的反弹方向与小球撞击地面前是否旋转有关,由此判断猜想1是正确的;

(2)①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地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小球的入射方向与地面的夹角a越

大,小球撞击地面后的反弹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β就越大,由此验证猜想2是正确的;

②如果是由误差引起的,则不管地面的粗糙程度如何变化,小球撞击地面后的反弹方向

与地面的夹角β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但分析表中数据发现,当小球的入射方向与地面

的夹角a-定时,接触面越粗糙,小球撞击地面后的反弹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β越大,说

明β是受接触血粗程度的影响,而不是误差造成的:

(3)①因为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数据记录为3.20cm;

用刻度尺测出图中小球的直径为4mm=0.4cm,则

图中0、D两位置球心间距离大约是3∙20Cm=8个小球的直径,已知小球的实际直径

O.4cm

4cm,

所以O、D两位置球心间距离为:s=8×4cm=32cm=0.32m,

小球从O运动到D位置过程被记录的4次,这个过程所用时间为:t=3X2s=0.1s,

30

从O运动至D的平均速度V=且=S32m=3.2m⅛;

t0.Is

②分忻表中数据可知,小球的入射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α始终小于小球撞击地面后的反弹

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β,由此判断小球是从图乙中C位置开始入射的;

(4)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发现,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在

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远,由此推理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

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实例也用到了科学推理的方法。

6.(2020•南通)学习小组用侧壁扎有小孔的长塑料瓶做“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时,

发现每次小孔中水的流量Q(单位时间内喷出水的体积)不同,水的流量与哪些因素有

关。大家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2:与小孔距水面的深度h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横截面积S有关

甲乙丙

(1)为验证猜想1,他们在三个相同塑料瓶侧壁的同一位置各扎一个小孔,三孔形状如

图甲所示,在小孔处安装阀门和流量计(测流量的仪器)将瓶中均装满水,打开阀门,

测出流量,此步骤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小孔的横截面积相等。

(2)肯定猜想1后,为探究猜想2,他们在同一塑料瓶的不同位置,分别开相同的圆孔。

进行实验。

①下表是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在图乙中描点作出流量Q与小孔深度的平方根五的关

系图线,表格中第3次流量O=45cm3∙s-∖

_1_

序号孔面积S∕cm2孔深度h/cm流量Q∕cm3∙s-1

h平方根在/c1J"

10.2103.228

20.2164.036

30.2255.045

40.2366.054

50.2507.164

②进一步分析,他们认为深度影响流量的原因是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喷出小

孔的水流速也越大。

(3)对于猜想3,大家认为是正确的,为进一步探究流量Q与小孔横截面积S之间的定

量关系,老师画了图丙所示的水柱模型,其中V表示水从小孔流出的速度,1表示时间t

内流出水柱的长度,S表示小孔的横截面积。

①根据流量定义并结合模型,推导流量Q与流速V、面积S的关系式:O=SV;

②通常情况下,喷泉竖直向上喷出的水柱在上升阶段粗细并不均匀,则喷出水柱在空中

上端较粗(选填“粗”或“细

【答案】(1)没有控制小孔的横截面积相等;(2)①如图所示;45;②大;(3)①Sv;

②粗。

【解析】解:(1)由题意,三个小孔的深度相同,形状不同,但没有保持小孔的横截面

积相同,违背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①在乙图中,把表中各数据描点,再连接,如下图:

Qcmj,∙s

70

60

50

40

30

20"UW♦

3.04.05.06.07.0hl2cml2

通过图象可以得出,流量Q和小孔深度的平方根五成一次函数;

取序号2、4的数据(√%是一个精确数值),得出Q=9X√口的函数式,则表格中第3次

流量Q=9×5.O=45cm3∙s-';

②深度影响流量的原因是深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喷出小孔的水的流速越大;

(3)①由题图丙知,流量Q相当于单位时间流出的水柱的体积(水是圆柱体),水柱的

长度V,则流量Q=SV;

②从喷口喷出的水的流量Q=SV是定值,单位时间出来的水的体积不变,随着水柱的上

升,V在不断变小时,横截面积S在不断增大,因此上升阶段的水柱呈现的形态是上端

较粗。

7.(2013•南通)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

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

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

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

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凹

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

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错误的。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简要做法:用焦距相同而直径不同的凸透镜,点燃火柴,测出点燃火柴所需点的时间;

如何判断:如果点燃火柴所需要的时间相等,则猜想3错误;如果点燃火柴的时间不

相等,则猜想3是正确的。

【答案】(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错误;(3)用焦距相同而直径不同的凸透

镜,点燃火柴,测出点燃火柴所需要的时间;如果点燃火柴所需要的时间相等,则猜想3

错误;如果点燃火柴的时间不相等,则猜想3是正确的。

【解析】解:(1)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不能把太阳光聚集在一起而点燃火柴。

(2)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

这说明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无关,则猜想2是错误的。

(3)选用焦距相同而直径不同的凸透镜,分别用它们点燃火柴,测出火柴被点燃所需要

的时间,多次重复实验;

如果点燃火柴所需要的时间相等,说明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无关,则猜

想3错误;如果点燃火柴的时间不相等,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则

猜想3是正确的。

8.(2017•南通)冰壶比赛中,为减小冰壶与冰面间的摩擦,运动员需在冰壶运动路线上的

某些区域刷冰,如图甲。

(1)为探究刷冰长度的影响因素,小明和同学用图乙装置寻找模拟刷冰区域的材料,他

们将木块分别放在长木板、绸布、棉布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

动,发现测力计示数关系是F棉>F木>F纲.若用木板模拟未刷冰区域,则应选绸布模

拟刷冰区域。

(2)他们用图丙装置,将长为1的所选材料M平铺在木板上,让木板从斜面上滑下,经

过M后停在木板上的固定位置P,木板运动到位置P,所需M的长度1与哪些因素有关?

大家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木块由静止滑下时的高度h有关;

猜想2:与M左端到斜面底端的距离X有关。

①验证猜想1时,保持X不变,将木块从高度将静止滑下,改变L使木块最终都停在位

置P,数据记录如下:

序号123456

释放的高度h/m0.100.140.180.200.220.26

M的长度ɪ/m2.001.601.200.860.800.40

在图丁中描点作出1与h的关系图线;1与h的定量关系是I=3-IOh.

②验证猜想2时,小明改变x,将木块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记录数据,得出结论。

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木块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

正确操作,发现每次只将M前后移动时,木块都会经过M停在P位置。该现象可否定

猜想2的依据是水平木板表面和M的总长度不变,而所选材料M的长度不变,则滑

块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也是不变的;

若在上述正确操作中同时改变X和1,则木块最终可能停在P点左侧或右侧(选填“P

点左侧P点右侧”或“P点左侧或右侧”)。

【答案】(1)匀速直线;绸布;(2)①如上图;3-IOh;②没有控制木块从斜面上同一

位置滑下;水平木板表面和M的总长度不变,而所选材料M的长度不变,则滑块在木

板上滑动的距离也是不变的;P点左侧或右侧。

【解析】解:(1)在探究刷冰长度的影响因素的实验过程中,拉动木块在不同表面上做

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根据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关系,

若用木板模拟未未刷冰区域,则选择摩擦力小的材料模拟刷冰区,故选绸布:

(2)①根据表中数据描出的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

Lm

根据直线方程y=kx+b,将表中数据代入公式,

2.0=k×0.1+b,1.6=k×0.14+b,计算得,

k=-10,b=3;

故1与h的定量关系:1=3-lOh;

②在研究猜想2时,没有控制物块从斜面同一位置滑下;正确操作后,每次只前后移动

M,水平木板表面和M的总长度,而所选材料M的长度不变,则滑块在木板I■:滑动的距

离也是一定的,所以可以否定猜想2,如果同时改变X和1的长度,当X减小,I增大时,

则木块停止在P点的右侧;当X增大,1减小时,木块停止P点的左侧。

9.(2014•南通)如图所示,在探究水平面上长方体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实验中,小明用弹簧

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静止的木块,木块表面粗糙程度相同,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由表

中信息可知,小明探究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当弹簧测力计示数

为4.0N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3.3N,此时木块做加速(选填“匀速”、“加

速”或“减速”)运动,木块开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于(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拉力大小F/N0-3.43.53.3

木块平放静止开始滑动匀速运动

木块侧放静止开始滑动匀速运动

【答案】接触面积;3.3;加速;大于。

【解析】解:由表格记录的数据,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不变,改变了木块的放

置方式,所以小明探究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枳的关系;

用4N的水平拉力时,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

不变。仍为3.3N;拉力大于摩擦力,木块做加速运动;

刚开始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最大静摩擦力,为3.5N,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

力计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为3.3N,所以,木块开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匀速运动

时受到的摩擦力。

10.(2015•南通)一质量均匀分布、正反面相同的长方形木板,以中线MN为界,对比观

察左右两部分,发现粗糙程度可能不一样,Iw一侧更粗糙?同学们进行了研究。

滑块木板

(1)①小华将滑块放木板上,通过细线和固定的测力计相连,如图甲。水平向右拉动木

板,待示数稳定时,记下滑块经过左、右两部分时测力计的示数F左和F右,若F左>F右,

则木板的左侧更粗糙,实验时不需的(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

木板。

②小华左右手戴上同样的手套,木板水平对称地放在左右手上,现左手向左、右手向右,

使两手距离快速增大,若木板向左运动,则木板左侧更粗糙。

(2)小明用图乙实验装置,进行如下操作:

A.将轻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板上MN左右两侧的P、Q点,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

触。

B.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越过MN但不滑离木板。

C.分别测出滑块越过MN后滑行的距离Xi和X2.

小明想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判断木板的粗糙程度,小华提出疑义。

①为能根据Xl和X2的大小关系作出正确判断,请指出小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不能

确定滑块经过中线MN时的速度相同。

②简述改进方法: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中线MN上,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移

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不滑离木板,分别测出滑块滑

行的距离Xl和X2。

(3)小红使滑块分别从左右两侧滑上木板,测出滑块运动的速度,作出滑块从两端分别

运动至MN过程中的速度V和时间t的关系图线如图丙,则图线b(选填“a”或"b”)

所对应的接触面更粗糙,判断的依据是b图线物块的速度变化快。

【答案】(1)①左;不需要;②左;

(2)①不能确定滑块经过中线MN时的速度相同;

②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中线MN上,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

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不滑离木板,分别测出滑块滑行的距离Xl和X2;

③b;b图线物块的速度变化快。

【解析】解:(1)①如图甲,水平向右拉动木板,待示数稳定时,记下滑块经过左、右

两部分时测力计的示数F年和F“,若F”>F",则说明左侧摩擦力大,即木板的左侧更

粗糙;

实验时,滑块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因此受力平衡,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

②小华左右手戴上同样的手套,木板水平对称地放在左右手上,现左手向左、右手向右,

使两手距离快速增大,若木板向左运动,则说明左侧摩擦力大,即木板左侧更粗糙。

(2)①根据小明的实验过程可知,若依据小明的实验,根据Xl和X2的大小关系判断木

板的粗糙程度并不科学,因为这一实验过程不能确定滑块经过中线MN时的速度相同,

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②对小明的实验可做出这样的改进: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中线MN上,另一端分别与同

一滑块接触,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不滑离木板,

分别测出滑块滑行的距离Xl和X2。

(3)由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a的速度减小的慢,b的速度减小的快,说明b受到

的摩擦阻力更大,则图线b所对应的接触面更粗糙。

11.(2020•南通)小明想测量校园里一块长方体校训石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他找到一些与其

材质相同的小石块,用测力计、烧杯、水、细线和卷尺等进行如下实验。(gmιoN∕kg)

(I)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检查指针是否指在刻度盘的零刻度线上。

(2)由图示操作,测出小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LN。

(3)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p/.ɪ2.5×IO3kg∕m3o

(4)测出校训石的长、宽、高分别为5m,lm,2m,则校训石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_5

XIO4Pa。

(5)校训石与地面接触的右下角是缺损的,则他测算出的压强比实际压强小。(忽

略校训石质量的变化)

二二5

——

L———

【答案】(1)刻度盘的零刻度线上;(2)1;(3)2.5×103;(4)5X104;(5)小。

【解析】解:(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指针校零);

(2)根据称重法,物体受到的浮力Fj=2.5N-1.5N=1N;

43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V5=Vlt=-⅛-=-------------—ɪ----------------=IXIO'm;

P水g1.0×103kg∕m3×10N∕kg

(3)小石块的质量:m石=W=2^L=0∙25kg,

g10N∕kg

025kg33

则小石块的密度:p∙=2.5X10kg∕m;

V石l×10-4m3

334

(4)校训石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p(,gh=2.5×10kg∕m×1ON/kg×2m=5×10pao

(5)校训石与地面接触的右下角是缺损的,导致受力面积减小,测算时计算的底面积比

实际的底面积大,忽略校训石质量的变化,由P=工可知,测算出的压强比实际压强偏小。

S

12∙(2017∙南通)某自动豆浆机工作时,电热管加热与电动机打浆过程交替进行,其部分参

数如下表。

(1)空豆浆机放在水平桌面上,接触面积为4cm2,对水平面的压强为5XIO,pa。

(2)不计热量损失,加热管正常工作80s,可使Ikg豆浆的温度升高22℃[取C豆浆

=4×103J∕(kg∙°C)];豆浆飘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电热管通电一段时间后变得很烫,而与豆浆机连接的导线却不怎么热,主要是因为

导线电阻远小于电热管的电阻,产生的热量少;若豆浆机正常打好一次豆浆的消耗

的总电能为0.17kW∙h,加热与打浆的时间之比为3:1,则打好一次豆浆需0.2h。

额定电压220V

电机功率100W

加热功率HOOW

净重20N

【答案】

4

(1)5×10i(2)22;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电阻远小于电热管的电阻;0.2»

【解析】解:

(1)空豆浆机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F=G=20N,

受力面积S=4cm2=4×IO4m2,

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P=E=——20N——=5XlO4Pa;

S4×10^4m2

(2)加热管正常工作80s,消耗的电能:

W=Pt=IIOOW×80s=8.8×IO4J,

4

不计热量损失,Qw=W=8.8×IOJ,

由Q吸=CmZXt可得豆浆升高的温度:

△t=—⅛—=_______8.8Xl04j______=22C;

C豆浆m豆浆4×103J∕(kg∙D×Ikg

豆浆飘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电热管与导线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I和通电时间t相等,因为导线的电阻远小于

电热管的电阻,由焦耳定律Q=l2Rt可知导线上产生的热量少;

由题知,加热与打浆的时间之比为3:1,

设打浆时间为t打泰=t,则加热时间为t加热=3t,总的工作时间为t⅛=4t,

由题知,豆浆机正常打好一次豆浆的消耗的总电能为0.17kW∙h,

由P=IL可得:

t

0.17kW∙h=P加热tta⅛+P打浆t打浆=1.1kWX3t+0.1kWXt,

解得:t=0.05h,

则打好一次豆浆需要的时间:t总=4t=4X0.05h=0.2h°

13.(2018•南通)某大学利用电动巴士提供从学校到火车站的送站服务,两地相距Iokm,

行驶中巴士所受阻力恒为1.2XlO3N.设巴士的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80%,

牵引力F与车速倒数工的关系如图。

V

(I)巴士轮胎表面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2n12,搭

载20名大学生后,巴士对地面的压强约增大6X1()4pa。

(2)由图象可知,巴士的速度越大牵引力越小;当牵引力为2.4XIC?N时,巴士的

速度为5m/s。

(3)提供动力的电池电压为50OV,总容量为120Ah.行驶过程中电池的放电量不能超

过总量的80%.则巴士充满一次电最多能来回跑5趟。

【答案】(1)增大;6×IO4;(2)小;5;(3)5»

【解析】解:

(1)巴士轮胎表面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大学生的重力约为600N,搭载20名大学生后,对地面的压力增加约为4F=20X6OoN

=12000N;

巴士对地面增大的压强:

24

∆p==Aθ,θθK=6×IOPai

S0.2m2

(2)由图象知,牵引力与速度的倒数成JE比,则牵引力与速度成反比,所以牵引力越大,

速度越小;

由图象知,当牵引力为1.2X1()3N时,速度的倒数为0」,所以当牵引力为2.4X1()3N时,

速度的倒数为0.2,则巴上的速度为八-m∕s=5m∕s;

0.2

(3)提供动力的电池电压为500V,总容量为120Ah0

储存的总电能为:

W=UIt=500V×120A×3600s=2.16×108J,

由于行驶过程中电池的放电量不能超过总量的80%。

则实际消耗的电能:

W,=W×80%=2.16×108J×80%=1.728×108J;

由于巴士的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80%,

所以获得的机械能(有用能量):

W有=ηW'=80%×1.728×IO8J=I.3824×IO8J;

总共能行驶的距离为:

S总=2⅛=L3824Xlθ8j=]]52Xiθ5m=i62km;

F1.2×IO3N

巴士充满一次电最多能来回跑的趟数:n=%=U5∙2km=5.76^5趟。

2s20km

14.(2014•南通)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物

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P

J

r

m

T

T

r

n

甲7.

A、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

B、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

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

(1)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b,水面处对应的刻度如图甲所示,则灯泡

b到水面的距离为81.3mm。

(2)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依据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C。

A、是虚像

B、和物体大小相等

C、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

则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灯泡a的深度。

(4)某小组实验时,每次都从灯泡a的正上方观察,测得灯泡a到水面距离U和灯泡a

的像到水面距离V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u/mm30.060.090.0120.0150.0180.0

v/mm23.045.067.090.0113.0134.0

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坐标系中描点作出V-U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知,V和U的定

量关系是v=0.75uO

【答案】(D81.3;(2)C;(3)灯泡a的深度;(4)v=O.75u0

【解析】解:(1)根据图甲可知,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8.13Cm=81.3mm;

(2)因为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并且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所以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故选C:

u60mm

15.(2018•南通)学习小组用图1中甲所示的圆柱形纸质套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

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

(1)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①类比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时,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光斑越大越暗的现

象,可判断猜想1是

正确的。

②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1中乙所示的三个小孔

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孔的大小

相等。

③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圆孔的直径∕mm小于1.01.01.52.02.54.0

像的清晰度清晰清晰清晰清晰较模糊模糊

像的明亮程度---------逐渐变亮f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亮度越亮。

(2)学习小组对像的清晰度与亮度问题作进一步探究,如图2所示:

①在纸筒底部中心开一小孔a,又在a上下等距的位置再开两个小孔b、c,光屏上观察

到三个像。在b、C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移动光屏到图丙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

一个清晰的更亮的像。则b、C两小孔处三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C。

②他们设想在b、C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所成的像都与b、C

两孔处三棱镜所成的像重合,则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

的要小(选填“大”或“小”)

③若开一个大孔,并在大孔处放一合适的凸透镜替代上述所有棱镜后,恰能在图丙位置

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此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若只用a孔替代凸透镜,在图丙

位置光屏上所成的像与该透镜所成的像相比,像的亮度更暗,像的大小相等。

O;I光屏MI0。

甲图1乙

△▽△▽∩一!光屏

ABCD丙

图2

【答案】(1)①正确;②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③小孔越大,亮度越亮;(2)①C;

②小;③放大;更暗;相等。

【解析】解:(1)①类比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时,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

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说明像的亮度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可判断猜想1是正确的。

②要探究:像的亮度与小孔的形状的关系,需要控制孔的大小不变,改变形状,而图乙

中即改变了孔的形状,又改变了孔的大小,此过程中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

③由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

(2)①三棱镜具有偏折光的能力,要想使光都会聚在光屏中心的位置,则在be两处放

置的三棱镜的方式可能是凸透镜的形状,即图C的形状;

②在b、C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此装置类似凸透镜,过光心

时传播方向不变,越靠近光心的光线偏折程度的越小,故则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

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的要小;

③根据图知,物距小于像距,可以判断出此时凸透镜成的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因为

凸透镜和小孔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和像距都相等,所以像的大小是相等的,因为

入射到凸透镜上的光数量较多,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的像点的光线多,所以看起来亮

一些,所以只用a孔替代凸透镜,光屏上所成的像的亮度更暗。

16.(2019•南通)小华用同一个凸透镜进行如下探究。

「IIInnlnnPnlιιιι∣iιιι∣ιιιι∣ιιιι∣ιιιι∣ιιιιlιιι∣ιιιι∣ιιιi∣ιιιι∣hι

010203040506070

斑[L-一I-------------------------------------------------------

甲乙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调节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