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徙(节选)汪曾祺简师毕业,高北溟先生在“五小”任教。按规定,简师毕业,只能教初、中年级,因为高先生是谈甓渔的高足,中过秀才,声名藉藉,叫他去教“大狗跳,小狗叫,大狗跳一跳,小狗叫一叫”,实在说不过去,因此,破格担任了五、六年级的国文。即使是这样,当然也还不能展其所长,尽其所学。然而高先生教书是认真的。讲课、改作文,郑重其事,一丝不苟。他不吃烟,不饮酒,不打牌,不看戏。除了学校和自己的家,哪里也不去,每天他清早出门,傍晚回家。拍拍白木的板门,过了一会儿,门开了。①进门是一条狭长的过道,砖缝里长着扫帚苗、苦艾,和一种名叫“七里香”其实闻不出什么气味、开着蓝色的碎花的野草,有两个黄蝴蝶寂寞地飞着。高先生就从这些野草丛中踏着沉重的步子走进去,走进里面一个小门,好像走进了一个深深的洞穴,高大的背影消失了。木板门又关了,把门上的一副春联关在外面。高先生家的春联都是自撰的,逐年更换。这年是辛未年,板门上贴的春联嵌了高先生自己的名、字:辛夸高岭桂未徙北溟鹏也许这是一个好兆,“未徙”者“将徙”也。第二年,即壬申年,高北溟竟真的“徙”了。这县里有一个初级中学。新任校长沈石君是想有一番作为的。国文教员,他聘了高北溟。高先生自然欣然同意。他谈了一些他对教学的想法。他要求在部定课本之外,自选教材。他说教的是书,教书的是高北溟。“只有我自己熟读,真懂,我所喜爱的文章,我自己为之感动过的,我才讲得好。”他强调教材要有一定的系统性,要有重点。他也讲《苛政猛于虎》《晏子使楚》《项羽本纪》《出师表》《陈情表》,韩、柳、欧、苏。集中地讲的是白居易、归有光、郑板桥。最后一学期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磨坊文札》。他好像特别喜欢归有光的文章。一个学期内把《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都讲了。他要把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上讲了《卖炭翁》《新丰折臂翁》,同时把白居易的新乐府全部印发给学生。讲了一篇《潍县署中寄弟墨》,把郑板桥的几封主要的家书、道情和一些题画的诗也都印发下去。学生看了,很有兴趣。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初中国文教员中极为少见。他选的文章看来有一个标准:有感慨,有性情,平易自然。这些文章有一个贯串性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人道主义。为了帮助学生将来升学,他还自编了三种辅助教材。一年级是《字形音义辨》,二年级是《成语运用》,三年级是《国学常识》。在县立初中读了三年的学生,大部分文字清通,知识丰富,他们在考高中,甚至日后在考大学时,国文分数都比较高,是高先生给他们打下的底子。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欣赏文学——高先生讲过的文章的若干片段,许多学生过了三十年还背得;他们接受了高先生通过那些选文所传播的思想——人道主义,影响到他们一生的立身为人。呜呼,先生之泽远矣!高先生的家也搬了。高先生用历年的积蓄,买了一所小小的四合院。房屋虽也旧了,但间架砖木都还结实。②天井里花木扶疏,苔痕上阶,草色入帘,很是幽静。任何小城都是有风波的。因为省长易人,直接影响到这个小县的人事。一县的人事更代,自然会波及县立初中。三十几个教育界人士,联名写信告了沈石君。主要的罪名是:“把持学政,任用私人,倡导民主,宣传赤化。”后两条是初中图书馆里买了鲁迅、高尔基的书,订了《生活周刊》,“纪念周”上讲时事。“任用私人”牵涉到高北溟,指摘高北溟的教学是“不依规矩,自作主张,藐视部厅,搅乱学制”。有人把这封信的底稿抄了一份送给沈石君。沈石君看了,置之一笑。他知道这封控告信,不过是制造一个查办的口实。为了给当局一个下马台阶,彼此不伤和气,他自己主动递了一封辞职书。高先生只得再回五小去教书。高先生到教务处看看,教员大半还是熟人。他和大家点点头,拿了粉笔、点名册往教室里走。先前的同事在他身后努努嘴,演了一出双簧。一个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一个说“前度刘郎今又来”。高北溟只当没有听见。(有删改)文本二:我的初中(节选)汪曾祺初一、初二国文是高北溟先生教的。他的教学法大体如我在小说《徙》中所写的那样。有些细节是虚构的,如小说中写高先生编过一本《字形音义辨》,实际上他没有编过这样一本书,他只是让学生每周抄写一篇《字辨》上的字。但他编过一些字形的歌诀,如:“戌横、戍点、戊中空。”他讲书前都要朗读一遍。有时从高先生朗读的顿挫中学生就能体会到文义。“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他讲书,话不多,简明扼要。如讲《训俭示康》:“‘厅事前仅容旋马’,闭目一想,就知道房屋有多狭小了。”这使我受到很大启发,对写小说有好处。小说的描述要使读者有具体的印象。如果记录厅事的尺寸,即无意义。高先生教书很严,学生背不出来,是要打手心的。我的堂弟汪曾炜挨过多次打。因为他小时极其顽皮,不用功。曾炜后来发愤读书,现在是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了。我的同班同学刘子平后来在高邮中学教书,和高先生是同事了,曾问过高先生:“你从前为什么对我们那么严?”高先生叹了一口气,说:“我现在想想,真也不必。”小说《徙》中写高先生在初中未能受聘,又回小学去教书了,是虚构的,事实上高先生一直在高邮中学任教,直到寿终。(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先生撰写的对联,用“高岭桂”“北溟鹏”抒写理想抱负,用“未徙”表现其志不得伸的抑郁和苦闷。B.高先生自选教材、注重系统性和课内外结合的讲授方法,既表现了高先生教书的独到之处,又推动了情节发展。C.“呜呼,先生之泽远矣”一句,在小说的叙述中加入主观抒情,行文自如,使小说体现出散文化的特点。D.“好马不吃回头草”“前度刘郎今又来”,引用俗语和诗句,写出了高先生重回五小后同事对他的嘲讽。7.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徙》中虚构了高先生编写《字形音义辨》,这一创作灵感可能来自高先生曾自编辨析字形的歌诀。B.高先生讲课注意抑扬顿挫,在朗读时让学生体会文义,使其更容易接受文章所负载的情感思想。C.《徙》中引“大狗跳……小狗叫一叫”,体现了作者师从高先生学到的小说描述要使作者有具体印象。D.高先生当年对学生很严厉,尽管使部分学生从中受益,但仍受到曾经的学生刘子平的当面指责。8.文本一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通过文本二可知,文本一采用了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答案】6.B7.D8.①处,写出了庭院的荒凉与冷落,烘托出高先生在五小任教的失意与落寞;②处,化用《陋室铭》名句,用语典雅,写出了庭院的清静幽雅,突出了高先生的高雅情趣和文人情怀,表现出高先生调任县立初中后的安适。9.①文本一高北溟编写《字形音义辨》的细节和重回五小任教等相关情节是虚构,教学法等内容则为非虚构。②虚构内容突出了高先生严谨的治学作风和悲怆的人生遭际,拓展了小说内容,使情节曲折,丰富了人物形象。③非虚构内容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再现历史人物和情境,更容易感染人。【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推动了情节发展”错误,“自选教材、注重系统性和课内外结合的讲授方法”并没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但仍受到曾经的学生刘子平的当面指责”错误。刘子平的问话,是想探寻原因,并非指责。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这两处景物描写是对庭院的描写,分析它们对刻画高先生的形象起的作用,应结合高先生不同的任教经历来思考。①处,处于高先生任教“五小”时,此时的他不能展其所长,尽其所学,每天“踏着沉重的步子”,可见这里对庭院荒凉、静寂的描写,意在烘托高先生失意落寞的心境;②处,处于高先生任教县立初中时,此时他的才华得到施展,踌躇满志,“苔痕上阶,草色入帘”的幽静、闲适之景恰是其生活适意的表现。同时,“苔痕上阶,草色入帘”化用名句,亦可见高先生的高雅情趣和文人情怀。【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表现手法能力。首先要阅读文本一,找出文本一中虚构和非虚构的情节,然后分析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这一写作手法的作用。结合“小说中写高先生编过一本《字形音义辨》,实际上他没有编过这样一本书,他只是让学生每周抄写一篇《字辨》上的字。但他编过一些字形的歌诀,如:‘戌横、戍点、戊中空。’他讲书前都要朗读一遍”“小说《徙》中写高先生在初中未能受聘,又回小学去教书了,是虚构的”可知,文本一中,高先生编写《字形音义辨》和重回五小任教等为虚构。虚构内容突出了高先生严谨的治学作风和悲怆的人生遭际,拓展了小说内容,使情节曲折,丰富了人物形象。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让原本平顺的情节曲折起来,从而使高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更丰富,拓展了小说内容。其中“他强调教材要有一定的系统性,要有重点……为了帮助学生将来升学,他还自编了三种辅助教材。一年级是《字形音义辨》,二年级是《成语运用》,三年级是《国学常识》”“高先生只得再回五小去教书……先前的同事在他身后努努嘴,演了一出双簧”等内容,突出了高先生严谨的治学作风和悲怆的人生遭际。非虚构部分则通过客观再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再现历史人物和情境,更容易感染人。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关汉卿(节选)田汉[关汉卿的书斋。壁上悬有琴、剑。[关汉卿对着残烛,时而哦吟,时而构思,时而伏案狂草。关忠披衣服进来。关汉卿:我真的不饿,你帮帮忙,别扰我,睡去吧。关忠:好,不扰你,写完了就早点儿睡吧。明天一早,刘大娘她俩还要来跟您道谢哩。关汉卿:谢个什么呀,明天我有事。(停笔)怎么,你把二妞送去的时候,刘大娘也在啊?关忠:岂止刘大娘回来了,二妞的夫婿周福祥也来了,他们全家团圆,就别提多高兴了。他们哪,把您当祖宗似的感激着。明儿个周福祥说他也要来,就是那个在和大人那儿当差的。二妞就娶过门子了。这次您真是做了一桩天大的好事。关汉卿:别胡扯了。睡去吧!关忠:(走到窗边)瞧,东方都快发白了。关汉卿:哦,给我换吧。关忠:得了,老爷,别换了。就写完这一支蜡吧。(剔去烛泪。)关汉卿:也好。(他正继续伏案辛苦地写下去。)[忽有人叩门。关忠:谁啊?外面人声:我。关忠:你是谁,这么晚的?外面人声:怎么我的声音还听不出?我姓谢,找老关的。关汉卿:快开门吧。是谢老板。关忠:(一面开门)哎呀,谢老板,您真不怕晚啦。谢小山:天还没亮就来奉看,还嫌晚吗?[大家笑了。玉槐跟着走进来,手里提着一个小长布袋,内装箫、笛。关汉卿:(起来招呼)哦,玉梅也来了。快请坐。谢小山:你要我约任四和玉梅。任四被人家邀到通州去了。玉梅有戏,我等到现在才等到他,他想回去睡觉,我生拉硬拽地才把他给拉来了。关汉卿:怎么这么晚呢?玉梅:汝里铁木耳将军家里唱堂会,从昨天下午一直唱到今儿早上,前后点了三出大戏、五出小戏,看的人也困了才让歇。我嘴唇都唱出血来了,这一行真不是人干的。谢小山:玉梅到现在还没有吃夜饭哩。关汉卿:哎呀!(望关忠)有什么吃的没有?关忠:还是煮几个鸡子儿吧。(他倒好茶)对不起,喝杯凉茶。(下去。)关汉卿:你们两位来得真是时候(向小山)我不是跟你谈过《窦娥冤》吗?写到第三折了,碰上一件为难的事,正要请教你们。谢小山:还是你前回跟我谈过的那个吗?挺好嘛,有什么为难的?关汉卿:请你们看看前几折的牌子。谢小山:(接过去与玉梅同看)第一折《点绛》起,使的《仙吕》;第二折《一枝花》起,使《南吕》;第三折《牧羊关》《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还是《南吕》,唔,你用这来写窦娥在公堂上的申诉、受刑、屈招,“婆婆,我怕把你来便打的,打的来恁地。若是我不死,如何救得你”,这尾声好。关汉卿:为难可就在这里。底下我紧接着写斩窦娥,写得悲愤慷慨。她怨天恨地,发下三个誓愿,这样的情感,《南吕》就不合适了。因此,从《端正好》起,我改用了《正宫》。这支《滚绣球》,是我比较满意的。临到最后要开刀了,再起《要孩儿》。这样,《二煞》,《一煞》,这一折戏里头宫调三变,我写是这么写了,又怕不合规矩,你们看行吗?谢小山:有什么不行呢?宫调是随着情感走的,情感变了,宫调当然可以变。(向玉梅)玉梅,你看呢。玉梅:你说得对。我觉得杂剧的规矩就是应该变一变了。平时不显,昨晚上在一个地方一连吹了三个大戏,就觉得有点儿腻了。为什么一个戏只许用四折呢?为什么一折只许用一个宫调呢?为什么全折只许一个人唱呢?这些规矩我看迟早是要打破的,去年在汴京看到有把您的《五侯宴》改成那儿的戏。这些规矩全没有了。关汉卿:真的,改成南戏了?玉梅:可不。我看了,心里还真痛快。(郑重地向关汉卿)您是我们杂剧界领路的人,最好把大家领上阳关大道,别人好走,您自己家儿走起来也舒服;别尽领羊肠小道,别人辛苦,您自己也容易栽跟头。关先生,您说是吗?谢小山:(笑)羊肠小道还是好的,还有人尽领大家钻牛角尖哩。[关忠端一碗鸡子儿上来。关忠:哎呀,真对不起,三个鸡子儿,一个给小猫打碎了,剩两个了。怎么办呢?关汉卿:两位客人,一人一个吧。谢小山:不。我不饿,全给玉梅吃。玉梅:那怎么好?谢小山:你就别客气了。[玉梅吃鸡子儿。关汉卿:(向谢小山)小山。趁这工夫,你把三折全给我哼一下,看顺不顺,哪一句绕口。谢小山:行。(他热心地看稿子。)玉梅:(吃完了)嗬!这两个鸡子儿可救了我的命。谢小山:要不怎么说“帮人要帮在这节骨眼上”呢?(他发现了问题)唔。玉梅,你看这一句是不是减去两个字,反而好唱一些?玉梅:哪儿?唔,对。谢小山:喂,老关,这里减去两个字吧。[关汉卿不答。玉梅:哼,他已经睡着了。(节选自《关汉卿》第四幕,有删改)文本二:【正宫】【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忠是戏剧中的配角,这一配角有利于丰富关汉卿的形象,并且推动了剧情的发展。B.关忠叙说二妞一家的事,关汉卿让他“别胡扯了”,主要是因为关汉卿对二妞家的事不感兴趣。C.玉梅叙述唱堂会的事情,一方面说明杂剧在当时很受欢迎,另一方面也说明演出者很辛苦。D.元杂剧一般一折用一个宫调,关汉卿在《窦娥冤》第三折中大胆创新,宫调三变,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7.下列对文本一台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哦,给我换吧”说明关汉卿还要继续写作,展现了其创作的勤奋。B.“您真不怕晚啦”,这么晚了还来探讨戏剧,表明关忠对谢小山的赞赏。C.知道玉梅没吃饭,关汉卿说:“哎呀”,既是惊讶,也暗含对玉梅的关心。D.“哼,他已经睡着了”表面是嗔怪关汉卿,实际是对其精神的赞美。8.戏剧开头画波浪线部分属于舞台说明,请简要分析这些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9.文本一中,关汉卿说“这支《滚绣球》,是我比较满意的”,请从人物、手法、主题角度分析文本二《滚绣球》这折戏。【答案】6.B7.B8.在书斋中挂有琴、剑,表明了关汉卿的高洁的品质和刚正不阿的道德情操;“时而哦吟,时而构思,时而伏案狂草”体现出关汉卿创作时的投入。9.人物:刻画了敢于反抗、内心悲愤的窦娥的形象。
手法: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为善的”和“造恶的”进行对比,将天地本应有的作用和现实进行对比。
主题:写出了窦娥的冤屈以及冤屈不能伸张的悲愤,表达了对现实不公的反抗。
【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奖赏能力。B.“主要是因为关汉卿对二妞家事不感兴趣”错误。关汉卿不让关忠再说二妞一家的事以及二妞一家对他的感激,一是妨碍了他的创作,二是不想听关忠的夸赞。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台词的把握能力。B.“表明关忠对谢小山的赞赏”错误。关忠所言是对关汉卿的关心,担心谢小山的来访影响关汉卿的休息。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舞台说明的把握能力。由原文“壁上悬有琴、剑”可知,关汉卿的书斋中挂有琴、剑,这些事关汉卿这一人物品质的呈现,琴是高洁的象征。而剑因形直而光荣,当然更因为剑的美好而神圣,所以往往被用来比喻刚正不阿的道德情操。所以通过书斋中的挂饰,就可以表明关汉卿的高洁的品质和刚正不阿的道德情操。而“时而哦吟,时而构思,时而伏案狂草”是关汉卿在创作时的表现,通过“时而……,时而……,时而……”这一组排比句,就可以看出关汉卿创作时的投入。【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曲词的赏析能力。这一首曲词的意思为:有太阳、月亮白天黑夜高挂天上,有鬼、神掌管着人的生死大权。天地呀!只应该把清白和污浊仔细分辨,可是怎么混淆了好人和坏人?做好事的受贫穷又命短,做恶事的反而享富贵又寿长。天地呀!做事这样怕硬吃软,却原来也是这样顺水推船!地呀!你不分好坏凭什么做地!天呀!你错判善恶白白地做天!哎,只落我两眼泪水涟涟。《滚绣球》写出了窦娥冲天之冤。她三岁亡母失母爱,七岁抵债做媳妇,成婚两年又亡夫。后又有张驴儿父子招亲的煎迫,公公死后的含冤认罪,被定成死罪。将赴刑场处斩时刻,她所受苦难,所遭痛楚,一定了然于胸;悲愤情怀,不平念头,肯定块积在心,有激愤之词,自在情理之中:她呈冤屈,说无辜,直接控诉没有正义的天和地,所以刻画了敢于反抗、内心悲愤的窦娥的形象。唱词“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是说现实有其固有秩序,人们的命运掌握在天地秩序之中。下面“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一声浩叹,蕴蓄无限感慨:有愤激和委屈,有埋怨和抗争,更有指责和期待。下一句“只合”“可怎生”是对天地强烈的质问:主宰万物、维持秩序的统治者——本应公正无私地廓清世界,却为何是非不分、曲直不明?“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福贵又寿延。”铿锵直指现实的不公:坏人得志,好人受欺,这与应有的公理形成鲜明对比。窦娥一曲《滚绣球》,把所受冤屈之由直接归结到了天的身上,把控诉矛头直指统治者所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端倪,这也是关汉卿借窦娥之口抒一己之愤的载体,写出了窦娥的冤屈以及冤屈不能伸张的悲愤,表达了对现实不公的反抗。安徽省合肥市庐巢八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周秉昆与别的青年不同之处在于,因为曾有一个时期他经常听哥哥姐姐一起分析和讨论小说中的人物,深受影响,不知不觉便也养成了对自己的言行认真分析的习惯。也可以说,文学间接给予了他那么一种后天禀赋,一种从未为人所知的能力。那一天,他站在胡同口的高处,转身望着曲里拐弯的小道,对自己进行了一番比以往都认真而严肃的分析。他不再觉得好玩,而是感到了羞耻。当郑母向他伸手要钱时,他内心里除了理解,其实也生出了几分鄙视。他认为那老妪应该因自己的言行而感到羞耻,并奇怪她何以丝毫没有感到。在对自己进行了一番分析后,方知自己才是最应该感到羞耻的一个人。望着被污雪覆盖的小道两旁原始人洞穴般的土坯房,他心中生出了一种极大的忧伤。如果逐一敲开那些歪斜破朽的门,家家户户也许都有一本苦经吧?人们每一天的日子其实就是别无他法地念着苦经,还绝不许念出声来。那一天,这光字片的青年补上了一堂他对社会的认识课——民间的种种无奈、无助,原来并不在被他和春燕形容为“脏街组合部落”的光字片!那时周秉昆内心里空空荡荡的,然而并不是虚无的状态,他觉得有种类似块根的东西在内心深处开始发芽。秉昆在“上坎”的坡路上遇见了肖国庆、孙赶超等五名木材加工厂的青年工友,都是抬大木或出料的苦力工。他们很亲热地围住他,问他去哪儿了?他说自己到市里去了,闻到了他们口中呼出的酒气。孙赶超说:“国庆,你不是说一旦碰上了秉昆,要当着他的面把你憋闷在心里的话问个明明白白吗?现在碰上了,不许错过机会,问他!”另外三人便安静了,和孙赶超一起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俩。秉昆一时有些神经紧张,他猜不到肖国庆打算问自己什么话,怕他万一问的是一句让自己尴尬的话。他的心情已经很差了,不希望这一天再有让自己不快的事发生。肖国庆说:“问就问!乘昆你诚实地回答我,你跟哥儿几个谁都没打招呼,神秘地被调走了,是不是因为我那天给了你一拳,还发飙要用木板拍你?”秉昆听罢不紧张了,搂抱住肖国庆真挚地说:“你这家伙想哪儿去了!我是那么小心眼儿的人吗?”遂将自己被调离木材加工厂的真正原因一五一十相告。孙赶超又问他,怎么想调走就调成了,而且能走得那么快?肯定有贵人相助嘛。希望他也如实相告,什么时候认识了哪路神仙?秉昆反问:“都想听?”大家异口同声回答:“想听!”同类中若有谁与上层人士搭上关系,受到垂爱,他们不但羡慕,当然还极感兴趣,因为或许会从中学到经验和技巧。依他们想来,能帮周秉昆那么快调成工作单位的人,肯定是上层人士啊!秉昆见他们兴趣那么大,自己不讲明摆着会让他们扫兴,只得半违心不违心地从他姐姐与蔡晓光那种难以理解的特殊关系讲了起来。秉昆没讲几句,他们又都兴趣索然不想听了。周家终究没与上层人士搭上关系,周秉昆终究还是与他们一样的人,只不过由木材加工厂的青年苦力工变成了酱油厂的青年苦力工,这使他们在心理上终究感觉到平衡。人的心理是奥妙无穷的,当受到某类事负面影响开始产生了不平衡之感,却终究还是获得了一种极大的平衡以后,会体验到异乎寻常的愉快。那时的肖国庆、孙赶超们的心里难以形容地暗自愉快着。他们都知道那不怎么道德,却都拿自己内心里那份儿愉快没办法,所以便都以一种严肃的表情予以掩饰,唯恐流露出来。在周秉昆看来,他们的严肃表情是由于心情凝重,而他们心情凝重是由于对他的深切同情。自家的自己的、别人家的别人的一些事在他内心造成的苦闷,终于突破了一个心垒的豁口,流淌般地倾诉、减压一番之后,秉昆也有几分愉快了。与他们分手后,秉昆独自往家走时,想起了一位美国作家小说中的一首诗:蓬松卷发好头颅,未因失恋而痛苦。未曾患过百日咳,亦无麻疹起红斑。寻常人生寻常过,有限快乐胜黄金……他记得姐姐在家中高声朗读时,大家都笑眯眯地看着她。姐姐就有一头漂亮的卷发。他记得自己当时提了一个问题:美国有没有保尔式的青年革命者?哥哥说:“在全人类的历史中,不仅仅无产阶级的伟人才是伟人,无产阶级的英雄才是英雄。如果这种前提是成立的,那么我认为马丁·路德·金……”姐姐大声制止道:“打住!”她从兜里掏出几角钱,朝秉昆一递,板着脸命令:“买冰棍去。”他当时不得不起身买冰棍去了,所以直到那日他也并不知道马丁·路德·金是何许人也。由马丁·路德·金,他忽然想起了那首关于百日咳与麻疹的诗的作者是马克·吐温。这使他的小愉快又多了几分。(选自梁晓声《人世间》,有删改)文本二:时代是动态的。要抒写时代本身的变化,非写几个十年不可;因为中国之发展变化并不是在一个十年内一蹴而成的。凡四十年中,前十年与下一个十年不可能不部分重叠,此中有彼,彼中有此。时代的特征主要是由人的生存特征来体现的。倘要写出时代特征的演变,则必较多地来写人的命运的沉浮。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尽量写出文学性的各阶层分析来。那么,在我这儿,《人世间》不可能不是现实主义风格。关于“现实主义”,历来众说纷纭——在我这儿,无非就是客观一些,再客观一些;全面一些,再全面一些;少些个人情绪色彩,多些理性眼光。不客观些,则不可能全面些。而片面的眼光,是现实主义之大忌。(摘编自梁晓声《“人在现实中应该是怎样的”——关于〈人世间〉的补白》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心理是小说常用的方法,如“什么时候认识了哪路神仙?”反映了孙赶超内心对周秉昆的鄙视。B.文本一后半部分叙写了周秉昆回忆起与哥哥姐姐相处的情景,照应了开篇对周秉昆行为习惯的介绍,丰富了人物形象。C.文本一中“保尔式的青年革命者”“无产阶级的伟人”等有关语句印证了文本二“时代的特征主要是由人的生存特征来体现的”的论述。D.文本一既有严谨的长句,又有活泼的短句,深刻隽永与朴素明净两种风格相互交织,给读者带来别样的阅读感受。7.下列对文本一中肖国庆、孙赶超们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肖国庆、孙赶超们在路上的问话,可以看出他们对周秉昆由木材加工厂调到酱油厂一事充满了好奇。B.肖国庆认为是自己给了周秉昆一拳,还发飙要用木板拍周秉昆一事使周秉昆产生了离开木材加工厂的想法。C.肖国庆、孙赶超们在听了周秉昆解释后心里暗自愉快,因为他们认为周秉昆和他们还是一样的人。D.作者以叙述者身份对肖国庆、孙赶超们的行为发表议论,对以肖国庆、孙赶超们为代表的一类人进行了鞭挞。8.请结合文本一第二段和第三段内容,分析周秉昆当时的心理。9.作者在文本二中说:“在我这儿,《人世间》不可能不是现实主义风格。”请结合文本一,分析作者在选文中是如何践行其“现实主义风格”主张的。【答案】6.A7.D8.①对自己鄙视郑母的心理感到“羞耻”。②对当时人们的贫困生活充满了忧虑。③对光字片人们生活中没那么多无奈、无助而感到庆幸。9.①作者从百姓视角出发,客观地呈现当时光字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如文本中对光字片生活环境的描写。②关注全面,生动地再现社会基层普通大众的心理和情感。如对肖国庆、孙赶超们行为的叙写。③在叙述中穿插议论,充满了作者对人性的理性思考。【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反映了孙赶超内心对周秉昆的鄙视”说法错误,从下文“他们不但羡慕,当然还极感兴趣,因为或许会从中学到经验和技巧”可知,没有鄙视。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小说内容的能力。D.“对以肖国庆、孙赶超们为代表的一类人进行了鞭挞”过于牵强,只是对人性的一种分析,作者并未流露出强烈的情感倾向。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心理的能力。根据“他不再觉得好玩,而是感到了羞耻。……在对自己进行了一番分析后,方知自己才是最应该感到羞耻的一个人”可知,对自己鄙视郑母的心理感到“羞耻”。根据“望着被污雪覆盖的小道两旁原始人洞穴般的土坯房,他心中生出了一种极大的忧伤。如果逐一敲开那些歪斜破朽的门,家家户户也许都有一本苦经吧?人们每一天的日子其实就是别无他法地念着苦经,还绝不许念出声来”可知,对当时人们的贫困生活充满了忧虑。根据“那一天,这光字片的青年补上了一堂他对社会的认识课——民间的种种无奈、无助,原来并不在被他和春燕形容为‘脏街组合部落’的光字片”可知,对光字片人们生活中没那么多无奈、无助而感到庆幸。【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根据“望着被污雪覆盖的小道两旁原始人洞穴般的土坯房,他心中生出了一种极大的忧伤。如果逐一敲开那些歪斜破朽的门,家家户户也许都有一本苦经吧”可知,作者从百姓视角出发,客观地呈现当时光字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根据“同类中若有谁与上层人士搭上关系,受到垂爱,他们不但羡慕,当然还极感兴趣,因为或许会从中学到经验和技巧”“周家终究没与上层人士搭上关系,周秉昆终究还是与他们一样的人,只不过由木材加工厂的青年苦力工变成了酱油厂的青年苦力工,这使他们在心理上终究感觉到平衡”“那时的肖国庆、孙赶超们的心里难以形容地暗自愉快着。他们都知道那不怎么道德,却都拿自己内心里那份儿愉快没办法,所以便都以一种严肃的表情予以掩饰,唯恐流露出来”可知,关注全面,生动地再现社会基层普通大众的心理和情感。秉坤讲完被调离木材加工厂的真正原因后,插入了“人的心理是奥妙无穷的,当受到某类事负面影响开始产生了不平衡之感,却终究还是获得了一种极大的平衡以后,会体验到异乎寻常的愉快”充议论性语句,满了作者对人性的理性思考。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哪儿都不去刘庆邦回村时,我路过堂哥的家门口,就顺便拐到堂哥家看了看。小屋门前,是堂哥和堂嫂的责任田。小屋前面没有搭院墙,开门一个跨步,就迈进了责任田。责任田里种了小麦,还开了一小片菜园。麦田是黄的,菜园是绿的。菜园里种了黄瓜、豆角、茄子、辣椒,还有苋菜、荆芥等,想吃什么菜,随时可以到菜园里采摘。在麦田的正中间,是堂叔和堂婶子合葬的坟墓。因坟堆上长有一些桑树、楮树条子,看去也是一堆绿。堂哥只要一开门,就能看到他父母的坟墓。从这个意义上说,堂哥是父母的守墓人。我刚走到堂哥家小屋的东边,从狗窝里窜出一只小黑狗,冲着我叫起来。小黑狗身量不大,叫声却不小,一副拒人的凶恶样子。堂哥闻声从小屋里走了出来,喝住了小黑狗的狂叫。堂哥手里还端着小半碗吃剩下的面条,把面条倒进了狗窝前面的一只粉红色塑料盆里。我说小狗儿的生活不错,主人吃鸡汤面条,小狗也跟着吃。我问堂哥,鸡汤是事先熬好的吗?堂哥说不是,他买了一只褪掉毛的肉鸡,挂在墙上,想吃的时候,用刀子片下一点儿肉,切成肉丝,下油锅一炒,兑上水一煮,鸡汤就成了,下出的面条就有了鸡汤味。说着,他领我到屋里,指给我看他挂在墙上的那只肉鸡。我见那只白里透红的肉鸡个头不小,简直像一头小猪。我说这只鸡够大的。堂哥说,现在的肉鸡都是用饲料催起来的,长肉期间,一天到晚用日光灯照着,不许乱动,只许长肉。一只鸡不到四个月就长满了肉,每只鸡都有十来斤。我说了不得,现在干什么都提速了。别说养鸡了,现在养猪也快得很。过去各家各户养猪,哪头猪不得喂上一年两年。现在可好,养猪场里养猪,一头猪四个月就可以出栏卖钱。我问堂哥:嫂子呢,怎么没看见嫂子呀?堂哥说:你嫂子到城里帮闺女看孩子去了。闺女在哪个城市?山西阳泉。阳泉我去过,那里有煤矿。不错,我女婿就是在煤矿打工,闺女后来也去了。你怎么不跟嫂子一块儿去呢?可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开开眼界嘛!我才不去呢,在家里好好的,我哪儿都不去,一辈子都不打算出去。外面再好,那也是人家的。依我看,开不开眼界都是那么回事,开了,多不到哪儿去,不开,也少不到哪儿去。堂哥接着说了他不外出的三个原因:一是地总得有人种,不能让好好的地荒着;二是他儿子一家都到城里去了,儿子把家里的钥匙留给了他,他得帮儿子看着房子;三是他在本地也能帮人家干活儿,也能挣到现金,何必非要到外面去呢!总的来说,一个人有地种,有钱挣,有饭吃,有衣穿,天底下平平和和的,还有什么不知足呢!我说他是知足常乐。他再次说,反正他哪儿都不去,就算全村的人都走光了,他一个人也要留在村里。我说那好,我每次回来都能看到你。他问我啥时候回北京,他准备送给我几斤黄豆,让我带回北京自己生豆芽儿吃。他说现在街上卖的豆芽儿不能吃,别看又粗又长,里面都是催生素,一点豆芽味儿都没有。我说免了,我现在懒得很,路上什么东西都不愿带。来年夏天,当支书的堂弟打电话向我报告了一个不好的消息,说堂嫂出事了。我问怎么回事儿?堂弟说,堂嫂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一袋麦子,去外村的打面机房打面。骑到村子北面的小桥上,电动车拐弯太猛了,一头扎到了小桥下面小河的泥水里,电动车和麦子都砸在堂嫂身上。等村里人赶过去把堂嫂抬上岸,堂嫂已经软塌塌的,一口气都没了。堂嫂的突然离世,对堂哥的打击可想而知。堂哥要是有手机的话,我会打通他的手机,安慰他一下。堂哥一直没买手机,我无法安慰他。秋天回老家,我再去看望堂哥,见堂哥的身体垮了下来。他先是精神垮塌了,身体很快也跟着垮塌了。他得的是脑梗,整个身体也跟着僵硬了,不灵活了。我看见堂哥时,他正站在他的小屋门口啃一个剩馍。剩馍里夹着一些酱色的咸菜,他双腿叉着,一只胳膊拐着,另一只手在往嘴里送馍。看见我,他停止了吃馍,好像不认识我一样,看了我一会儿,似乎才终于认出我是谁,叫了一声我名字的后两个字。我答应了一声,几乎掉下泪来。我对堂哥说:你一个人在家里不行,还是跟着孩子好一些。堂哥说他还行,能自己照顾自己,饿不死,也冻不死。他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不愿去给孩子们添麻烦。他哪儿都不去,死也要死在家里。说着,他拿馍的手往前面不远处堂嫂的坟头示意了一下,说看见了吧,我将来的位置就在那里。我劝堂哥不要太悲观,赶上了好时候,要好好活着。世上很多事情不能完全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有时要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堂哥到底还是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极不情愿地转移到外地去了。2021年初冬,我回老家,见堂哥家小屋的门被封上了。封门用的东西是一些打成捆的玉米秆子,有个别麻雀在干枯发黄的玉米秆子上面卧着,不时叫上一声。一些干树叶子像冬天的雪一样被风旋到了门口,脚一踩哗哗作响。(节选自《大家》2022年第2期,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堂哥家屋前是种着小麦的田地和种着各种菜的菜园,可见堂哥对土地的依赖和热爱,以及农村生活的淳朴。B.“我”和堂哥关于养鸡、养猪的一番对话,既客观地描述了社会飞速发展的现状,也暗含了一丝感慨和无奈。C.“我”回北京前,堂哥准备送“我”几斤黄豆,而“我”却懒得带,反映了“我”受城市生活的影响内心中对农村传统生活的排斥。D.堂哥最终还是离开自己的家乡转移到外地去了,对此他也无可奈何。在这离乡的无奈之中,蕴含了一种悲剧色彩。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善于以平实的笔触达到真实生动的效果,如写堂哥片鸡肉,寥寥数语中就将生活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B.文中堂嫂没有正面出场,而是在“我”与堂哥、堂弟的对话中提及,但其勤劳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与堂哥形成对比。C.小说中人物的交谈内容,既有直接引述,也有转述,在对话感和叙述感上进行了巧妙的平衡与融合。D.结尾处玉米秆子、麻雀、干树叶子等意象颇具象征意味,既有视觉描写,又有听觉描写,动静结合,描写细腻传神,融情于景。8.小说中堂哥说了三次“哪儿都不去”,请简要分析其含意。9.刘庆邦多年来以“人与自然”为母题进行着现实主义写作,其作品中广泛而深刻地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情感。请结合文本内容对此进行赏析。【答案】6.C7.B8.①第一次体现了堂哥对当下生活的满意,无所谓开不开眼界,宁愿待在家里也不愿意出去。②第二次体现了堂哥对村庄的依恋,不管别人走不走,他都坚持留守在农村。③第三次表达了堂哥不愿给孩子添麻烦,死也要在家乡陪着亡妻的强烈意愿。9.①小说开头对堂哥家周围环境的描述和小说结尾堂哥去外地后仍用玉米秆子封门,交代了堂哥从日常生活到生死都与土地息息相关,体现了人与自然深刻而密切的关系。②“我”与堂哥关于速成鸡和速成猪的对话,包含了作者对现代养殖业背离自然规律的隐忧。③堂哥以务农为生,女婿、闺女在煤矿打工,他们的生存生活资源都源于自然,体现了自然对人的馈赠以及人对自然的依赖。④堂哥对“我”在城里吃的豆芽不放心,反映了他对城市工业文明的抵触和警惕,侧面体现了人对自然生活的追求。【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C.“反映了‘我’受城市生活的影响内心中对农村传统生活的排斥”错误,原文为“我说免了,我现在懒得很,路上什么东西都不愿带”,“我”不想带黄豆只是因为“我”嫌麻烦。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与堂哥形成对比”错误,堂哥与堂嫂的形象各具特色,并未进行对比。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重点语句含义的能力。结合“依我看,开不开眼界都是那么回事,开了,多不到哪儿去,不开,也少不到哪儿去”“总的来说,一个人有地种,有钱挣,有饭吃,有衣穿,天底下平平和和的,还有什么不知足呢”可知第一次体现了堂哥对当下生活的满意,无所谓开不开眼界,宁愿待在家里也不愿意出去。结合“他再次说,反正他哪儿都不去,就算全村的人都走光了,他一个人也要留在村里”可知第二次体现了堂哥对村庄的依恋,不管别人走不走,他都坚持留守在农村。结合“”结合“他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不愿去给孩子们添麻烦。他哪儿都不去,死也要死在家里。说着,他拿馍的手往前面不远处堂嫂的坟头示意了一下,说看见了吧,我将来的位置就在那里”可知第三次表达了堂哥不愿给孩子添麻烦,死也要在家乡陪着亡妻的强烈意愿。【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小屋前面没有搭院墙,开门一个跨步,就迈进了责任田。责任田里种了小麦,还开了一小片菜园。麦田是黄的,菜园是绿的。菜园里种了黄瓜、豆角、茄子、辣椒,还有苋菜、荆芥等,想吃什么菜,随时可以到菜园里采摘”“封门用的东西是一些打成捆的玉米秆子”,小说开头对堂哥家周围环境的描述和小说结尾堂哥去外地后仍用玉米秆子封门,交代了堂哥从日常生活到生死都与土地息息相关,体现了人与自然深刻而密切的关系。“堂哥说,现在的肉鸡都是用饲料催起来的,长肉期间,一天到晚用日光灯照着,不许乱动,只许长肉。一只鸡不到四个月就长满了肉,每只鸡都有十来斤”“我说了不得,现在干什么都提速了”“过去各家各户养猪,哪头猪不得喂上一年两年。现在可好,养猪场里养猪,一头猪四个月就可以出栏卖钱”,“我”与堂哥关于速成鸡和速成猪的对话,包含了作者对现代养殖业背离自然规律的隐忧。“想吃什么菜,随时可以到菜园里采摘”“不错,我女婿就是在煤矿打工,闺女后来也去了”,堂哥以务农为生,女婿、闺女在煤矿打工,他们的生存生活资源都源于自然,体现了自然对人的馈赠以及人对自然的依赖。“他准备送给我几斤黄豆,让我带回北京自己生豆芽儿吃。他说现在街上卖的豆芽儿不能吃,别看又粗又长,里面都是催生素,一点豆芽味儿都没有”,堂哥对“我”在城里吃的豆芽不放心,反映了他对城市工业文明的抵触和警惕,侧面体现了人对自然生活的追求。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姑妈的书[俄]安德烈·马卡罗夫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项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那首《大门前的沉思》。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什么?”儿子把一只耳机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儿子说完又把耳机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只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科利亚的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来过,但名字似乎还记得。第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而且作者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还有一本是爱伦坡的,一位美国作家。他的故事适合夜里读,比任何一部恐怖片都纯净。最后一本是幽默作品,叫《三十只狗崽》,是一个叫米哈伊尔的人写的,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狗的话一句也没有,写的都是形形色色的野蛮人,史前的。这不难理解,不管是电视,还是互联网,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都没有,只有带着一个圆圆的小喇叭的收音机。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科利亚的妻子看来,他们能够继承姑妈的一套房子是上天给予的补偿,而与姑妈没有任何关系,由此可知她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B.面对姑妈留下的书籍,科利亚坐在旁边,“像个孩子似的”,其原因由下文妻子的话揭示出来: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只能看懂带图的书籍。C.科利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流行事物,他对传统的纸质书籍是排斥、抵触的。D.科利亚的妻子最终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因为在她看来,这些书是没有用的东西,这体现了妻子的追求倾向。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很成功,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体现了科利亚和他妻子的不同形象特点,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小说的主旨。B.小说语言比较有特色,一些语段庄谐并出。比如,科利亚“百思不得其解”“怒吼”是“谐”,他把书“一摞摞地”“塞进”“角落”以及妻子调侃式的“回敬”是“庄”。C.小说具有反讽意味,妻子看不上书籍却标为“传世经典”,五大橱书只换来一只小转角沙发,极具批判色彩。D.小说中多次提到电视,把“影像化”生活与“文字化”生活做对立,彰显两种不同的生活追求的矛盾冲突。8.“姑妈的书”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9.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说“检验一个人物是否圆形的标准,是看它能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据此标准,请判断“科利亚”是否为圆形人物,并阐明理由。【答案】6.B7.B8.①情节方面,“姑妈的书”是小说的线索,文章围绕着如何处理姑妈书的问题展开故事。②人物刻画方面,题目强调“姑妈的书”,姑妈有文化有修养,珍爱书籍,与主人公科利亚、妻子和孩子形成对比,刻画出人物对书籍的漠视。③主题方面,通过“姑妈的书”从继承到辗转各屋一直到最后被卖掉的命运,批判人们重视物质而轻视文化,揭示出没文化的人对文化戕害的主题,ipad、电视等挤压了书籍的存在空间,表达了作者对现代科技冲击传统书籍的忧虑。9.是圆形人物,他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理由:①感到意外:科利亚向往文化,但是在妻子孩子的影响下,步步退让,最终不再想什么文化。②令人信服:符合情节发展,妻子对生活物质化的追求,把科利亚对文化的追求挤压的日渐逼仄;符合人物形象,科利亚对书本的知识认知程度浅陋粗鄙,没有从根本上认识书本的文化价值,对文化的认识和追求只是虚有其表,附庸风雅。【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B.“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只能看懂带图的书籍”错误。“像个孩子似的”,其原因是科利亚迫切希望家里有文化气息。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B.“科利亚‘百思不得其解’‘怒吼’是‘谐’,他把书‘一摞摞地’‘塞进’‘角落’以及妻子调侃式的回敬,是‘庄’”错误。应该是科利亚“百思不得其解”“怒吼”是“庄”,他把书“一摞摞地”“塞进”“角落”,妻子调侃式的回敬,是“谐”。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情节方面,“姑妈的书”是小说的线索,科利亚从姑妈那里继承了这批书,为了放电视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为了放床,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科利亚又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最终科利亚的妻子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文章围绕着如何处理这些书的问题,展开整个关于文化的故事。人物刻画方面,“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可见,姑妈虽然清贫,但是却有这么多的书,说明姑妈爱书,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题目点明“姑妈”,目的是与主人公科利亚(也包括妻子和孩子)形成对比,科利亚一家为了摆放家具而将姑妈的书不断搬移,最后将书卖掉,刻画出人物对书籍的漠视。主题方面,科利亚家中添置了不少家具,却没有地方放置书柜,最终把继承的书全部卖掉,可见在他们的心中,书是没有价值的东西,这反映了社会上的一些人不爱读书、排斥读书、没有文化的现象。通过展示这批书从继承到辗转各屋一直到最后被卖掉的命运,揭示出没文化人对文化的戕害的深刻社会主题,表达对现代科技冲击传统书籍的忧虑。【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由材料“检验一个人物是否圆形的标准,是看它能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可知,科利亚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所以他是圆形人物。“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可见科利亚想让自己的家里也有藏书,也有文化气息,像个书香门第,表现科利亚向往文化。科利亚家中添置了不少家具,却没有地方放置书柜,在妻子孩子的影响下,步步退让,最终把继承的书全部卖掉,不再想什么文化了,这让人感到意外。科利亚从姑妈那里继承了这批书,为了放电视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为了放床,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科利亚又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最终科利亚的妻子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妻子对生活物质化的追求,把科利亚对文化的追求挤压的日渐逼仄。从妻子调侃“没有带图的”可知,科利亚平时可能只看一些图画书或书中的插图。科利亚拿着诗集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以前上学时学过的一些零碎的片段。可见科利亚对文化的认识和追求只是虚有其表,附庸风雅;从科利亚对床底下放着的三本书的理解可知,科利亚对书本的知识认知程度浅陋粗鄙,不能从根本上认识书本的文化价值,这些又令人信服。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矿车[日]芥川龙之介小田原和热海之间开始修筑铁路是良平八岁那年的事,良平天天去村外看施工。说是施工,其实只是用矿车推土——这个让他很感兴趣。矿车上有两个土工直挺挺站在土堆后面。因为下山,矿车不用人推,一路自动奔驰。车厢掀动着,土工的短褂底襟张开,细细的钢轨划起弧形——良平有时一边眼望如此光景,一边心想当一个土工多好,至少想跟土工一起坐一次矿车,哪怕仅仅一次。矿车来到村外平地时,自然而然停在那里。与此同时,土工们从车上轻轻跳下,把车上的土掀在路轨的终点。然后推起矿车,开始往所来的山上那边爬去。良平那时心想,坐不上车倒也罢了,哪怕推上一次也好。一天,良平一个人伫立在偏午时分的工地眼望矿车来来去去。这时,除了装土的车,有一辆装枕木的车沿着应是干线的宽轨爬来。推这辆矿车的两个都是年轻人。良平从看见两人时起就觉得他们似乎平易近人。“叔叔,我帮你们推好吗?”其中一个穿格子衫的兀自低头推车,但回答意外爽快:“噢,推吧!”良平钻进两人中间,用足力气推了起来。“好大的力气嘛!”另一个耳央卷烟的人也夸奖良平一句。推着推着,铁路坡度渐渐徐缓起来。良平心里担心得不行,生怕对方道出“行了不用推了”那句话。但两个年轻土工只是腰比刚才直了些,仍默默往前推车。良平终于忍耐不住,胆战心惊地这样问道:“一直推下去好吗?”“好好!”两人同时回答。良平心想两人果真是好人。继续推了五六百米,铁路再次陡了起来。两侧橘林里有好几个黄果沐浴着阳光。还是上坡路好,可以一直让我推下去——良平一边想着,一边用浑身力气推车。从橘林中间爬到顶头,铁路陡然变成下坡。穿格子衫的那个对良平说:“喂,上!”良平立即跳上车去。矿车在三人上车的同时,撩起橘林的香气,沿钢轨一路滑下。坐车比推车舒服得多!良平让风鼓满衣服,心里浮上理所当然的念头。并且这样想到:去的路上推的地段多,那么回的路上自然坐的地段多。来到有竹林的地方时,车静静停止下滑。三人又像刚才那样开始推车前行。不觉间,竹林变成杂木林。上坡路上点点处处积了落叶,生了红锈的钢轨都看不见了。坡路好歹爬完,这回但见高耸的悬崖的对面,一片无边无际的冷飕飕的大海铺展在眼前。这时良平脑袋里忽然清楚觉出自己跑得太远了。三人又坐上矿车,车在杂木林的树枝下——右边就是大海——跑去。可是良平已无法像刚才那样欢天喜地了,他心里盼望快些回去。但不用说,他也十分清楚:不到该到的地方,车也好他们也好,都不可能返回。车在一家茅草屋茶馆前停下,一位土工从茶馆出来时给了良平一包粗点心。三人推着矿车爬上徐缓的坡路。良平手虽搭在车上,但心里想的是别的事。翻过坡路往下走到底,又有一家同样的茶馆。土工们进去之后,良平坐在车上只顾惦记如何回家。茶馆前开放的梅花即将在夕晖中隐去。天快黑了!想到这里,良平再也无法呆坐下去。他踢了一脚矿车轮,明知自己推不动,却呼哧呼哧推了几下,想以此冲淡焦躁的心情。土工们出来后,手扶车上的枕木,若无其事地对他这样说道“你该回去了,我们今天住下不走了”“回家太晚,你家里要担心的”。良平一下子惊呆了。天马上就黑了,再说今天的路走得极远,而现在自己必须一个人走回去——他顿时明白过来这些。良平差点儿哭出来。但他知道哭也无济于事,这也不是哭的时候。他向两个年轻土工不自然地点了下头,沿铁路飞奔起来。良平沿着铁路一侧忘我地跑了一阵子。奔跑时,发觉怀里的一包糕点碍事,遂甩去路旁,顺手把木屐也脱下扔在那里。于是薄袜底直接踩进石子,脚倒是轻快多了。他一边感觉着左边的大海,一边跑上陡急的坡路。眼泪不时涌上来,使得他不由歪一下脸——他拼命忍住,唯独鼻子抽搭不止。从竹林旁跑过之后,衣服也因浸透了汗而让他觉得不便,他边跑边脱下衣服扔在路旁。跑到橘林时,四下已经黑了。只要保住性命……良平一边想着,一边连滚带爬继续奔跑。井边提水的妇人们和从田里回来的男人们看见良平跑得气喘吁吁,都问他:“喂,怎么了?”他一声不吭,只顾从杂货店、理发店和明亮的住房前跑过。跑到自家门口时,良平终于禁不住“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哭声传向四周,父母等人一时围了上来。尤其母亲一边说着什么一边抱住良平的身体。良平手脚挣扎着,抽抽搭搭哭个不停。也许是哭声太厉害了,附近三四个妇人也赶到昏暗的门口。父母自不用说,那些人也异口同声问他为什么哭。但他无论别人怎么问都只管大哭特哭。打那么远的地方一鼓作气地跑来,只要一回想起刚才路上的惊惧,良平觉得,无论自己怎么放开嗓子不停地啼哭,总有一种没法得到满足的情绪在向自己袭来……良平二十六岁那年和妻子一起来到了东京。不知为何。他有时会毫无理由地回想起那时的自己。真的是毫无理由吗?在劳顿疲惫的他的面前,那片暮色笼罩的竹林和坡路至今仍时断时续细细地向前伸展……(有删改)文本二:芥川的作品往往是截取一个时空片断,写一时一地展开的一事。在《矿车》中,作者将人漫长的一生集中表现于乘工地矿车玩耍的一个下午,人一生的心理状态和人生轨迹都随着矿车车辙的延伸和“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作计划大全
- 客服部工作计划
- 中国全自动票据分切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交通台实习报告10篇
- 应届生会计求职信集锦十篇
- 三年级教师述职报告6篇
- 小学教师竞岗演讲稿5篇
- 2022万圣节作文(十五篇大全)
- 参观实习工作报告汇编9篇
- 小额贷款公司各项管理制度
- 交通事故应急处理考核试卷
-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4篇)
- 中建硅墨烯保温板外墙保温施工方案
- 化学概论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东北师范大学
- GB/T 750-2024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
-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邮政行业事故隐患监测与奖励机制
- 分段计费说课稿
-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结构与选型》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法培训
- 派出所考勤制度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