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中学2023-2024-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无答案)六安重点中学2023级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保持答题卡卷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木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成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亲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自我主义并不限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杨朱,连儒家都该包括在内。杨朱和孔子不同的是,杨朱忽略了自我主义的相对性和伸缩性。他太死心眼儿,一口咬了一个自己不放;孔子是会推己及人的,可是尽管放之于四海,中心还是在自己。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是很好的一个差序格局的譬喻,自己总是中心,像四季不移的北斗星,所有其他的人,随着他转动。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却格格不相入。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一般的。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摘编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
材料二:
微信是基于熟人关系而连接起来的社交平台,它使得人群在网络社交空间中相互联系,这种联系以不同的微信圈层为代表,形成一个个相互独立又互有交集的“网络社交圈子"。所谓微信圈层.是个人或者组织以现实中的血缘、地缘、学缘、业缘、趣缘等为熟人关系,以“已”为中心,以信息交互、情感沟通等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网络聚合社交空间。微信圈层迎合了人们多样化的社交需求,其呈现了一种公域与私人、现实与虚拟、线上与线下混杂互嵌的“网络差序格局"移动场景,也由此开启了新型社交互动方式。
在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中,社会圈子具有很强的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的社交圈子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社交图子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大小而变化,这种伸缩能力简单概括就是“推"。同样的,在差序格局影响下,微信圈层亦如波纹一般向外“推出”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微信社交圈子"。微信圈层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原生圈层,是对固有传统社会关系进行巩固的圈层,称之“血缘、地缘”圈层;二是拓展圈层,是通过广泛的社交而新组建的图层,称之为“学缘、业缘、趣缘"圈层。
作为圈子中心的“己”通过个人努力和其他影响力而扩大图子,以赢得更多的社会资源,费孝通先生在论述具有很强伸缩能力的“社会圈子"时,特意突出伸缩能力的大小是依据圈子中心,也就是“已”的实力而定,可以说个人图子的范围取决于个人实力的大小,在微信圈层中,人际交往的圈子不再受地域、空间的阻隔,打破了传统社会人口不流动的禁锢,辐射范围大大扩大,“推"的范围随着个人外地求学、异地工作、兴趣相投等机遇而不断向外延伸……这些微信圈层相互交友,不断重叠,但都是以“已”为中心,不断拓展出去,具有很强的伸缩性。
(摘编自方楠《互联网时代的“新差序格局"》,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乡土社会里,“自家人”可以是由生育或婚姻而结成的亲属,也可以包括任何要拉入自己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
B.在乡土社会里,每个人都有一个亲属关系网,但网与网所罩住的人不会重合.更不会完全相同。
C.每户人家除了亲属圈子,还有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在居住地周围划出与其势力相应的地缘圈子。
D.中国人对世态炎凉特别有感触,是因为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人一旦失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会随之淡漠,其社会圈子也会变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信因为迎合了人们多样化的社交需求,所以呈现出一种公域与私人、现实与虚拟、线上与线下混杂互嵌的“网络差序格局"移动场景。
B.微信圈层的出现极大地扩充了公共领域的边界,打破了传统乡土社会相对封闭的局面,其圈层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血缘、学缘等诸多因素。
C.微信是通过熟人关系所连接成的社交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新差序格局”的影响下,这种联系形成了一个个相互独立又互有交集的微信圈层。
D.微信圈层,人际交往的圈子不再受地域、空间的阻隔,它比“差序格局"辐射范围更广,延伸性更大,伸缩性更强。
3.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3分)
A.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弟子规》)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C.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D.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墨子·尚贤中》)
4.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差序格局"和“微信圈层”的相同之处。(4分)
5.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这一情节如何体现“差序格局"伸缩性的特点。(6分)
《红楼梦》第四回“雨村判案”故事的梗概为:冯家和薛家因为争买一个丫头(其实是甄士隐女儿甄英莲)而发生争执,拐子收了冯家钱又把丫头卖给薛家,薛蟠便喝令手下人把冯家公子冯渊打死了。贾雨村正要判案的时候一个幕僚拦住他,给他看“护身符",贾雨村便改了结果,向冯家说薛蟠得病死了,就多赔了点银子给冯家,冯家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贾雨村借此拉拢薛家。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色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蓬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
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
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拦在帐蓬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我们相对坐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泪水打湿。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
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浑身一股逼人的英气,这正是“我"仰慕的英雄气概,遇到心目中的英雄令“我”颤抖不已。
B.小说前后“我颤抖不已"和“我打着哆嗦”这两处动作描写,表明了“我"对周瑜的倾心和不舍。
C.“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布衣"代表和平宁静的生活,“鼓角声”“铠甲"代表战争。
D.周瑜“笑了起来”“又一次笑了起来"“不再发笑了”,体现了周瑜心理的转变,对“我"的言论由一开始的不以为然到内心产生了触动。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小说写“我”在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枕着一片芦苇遇见周瑜,首尾呼应,表达了自己对“英雄"的理解。
B.小说第二段中环境描写突出了梦境的素雅、安静、荒凉、开阔等特点,渲染了战前紧张激烈的氛围,为周瑜的出场做了铺垫。
C.小说多次写到“烧艾草”这一细节,营造“我"和周瑜相见的氛围,推动故事的发展;“艾”与“爱"谐音,象征友爱和睦。
D小说采用梦境方式穿越历史时空,通过类似寓言的方式寄寓人生道理,以女性的视角看待英雄人物,表达了珍爱和平这一主题。
8.请以周瑜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5分)
9.联系《念奴娇·赤壁怀古》,探究苏轼心中的周瑜和本文塑造的周瑜各是怎样的英雄形象(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驾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吴竹如近日往来极密,来则作竟日之谈,所言皆身心国家大道理。竹如必要予搬进城住,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可以友事。师友夹待,虽懦夫亦有立志。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辟如未沸之汤,遽用漫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以是急思搬进城内,屏除一切,从事于克已之学。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且书信既详则四千里外之兄弟不啻晤言一室乐何如乎
(节选自曾国藩《劝学篇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有删改)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写出断句处的字母。(3分)
且书信A既详B则C四千里D外之兄弟E不啻F晤言一室G乐H何如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在确的一项是()(3分)
A.须臾,极短的时间。与《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的“须臾”意思相同。
B.假,借助,利用。与成语“狐假虎威"中的“假”意思不同。
C.竟日,从早到晚,一整天。与材料一“吾尝终日而思矣"的“终日”意思相同。
D.古文,唐时称先察两汉之文为古文,后泛指文言写成的文章。
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假于物"。
B.材料一中,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说明了积累、坚持和专注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C.材料二中,朋友认为曾国藩猛火式做学问不妥,建议他搬家到城里,向师友学习。
D.材料二中,曾国藩认为学习要专一,每日都要打起精神,心无旁骛,否则一无所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辟如未沸之汤,遽用漫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
14.两则材料都阐述了状学方法,有哪些共同点请从主要观点和论证手法两方面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听蜀僧溶弹琴【唐】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①绿绮:琴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借名琴“绿绮”和名山“峨眉"写出蜀僧来历非凡,暗示其技艺高超。
B颔联“一挥手”描摹出蜀僧弹琴的潇洒姿态,“万壑松"以松涛声比喻琴声清越宏远。
C.颈联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直接表现了自己通过音乐媒介和蜀僧建立的知己之感。
D.尾联与白居易《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16.诗歌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作者表达写作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古诗词中常用衣服颜色或材质来表明人物身份,如“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长安三万里》以诗人高适的回忆为线索,带着观众一起梦回大唐,呈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数十位大唐“顶流”诗人的群像。观众在“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感受繁华都市.也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穿行大漠边塞;一起在江城五月的黄鹤楼共赏玉笛飞声。也在烟花三月一同徜徉锦绣扬州。有网友评价说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这种“浪漫",包含中国式的视觉表达和审美理念。电影里,李白吟诵《将进酒》的片段被许多观众_______①_____。倏然间出现飘逸的白鹤、激荡的江浪、璀璨的银河,上天入海、白由驰骋,诗仙的想象力通过光影技术的先进展现出来,给观众带来视觉的享受.也蕴舍辽阔的诗心。
这种“浪漫”,离不开古典诗词的魅力和意蕴。据统计,《长安三万里》中出现了48首诗词,有小朋友们能跟着背诵的《静夜思》《春晓》,也有《燕歌行》《蜀道难》等流传千古的名篇。“小时候背的诗,是长大后才懂的人生。"儿时即使是全文背诵,也不过是_②____,只有体会过人生百种况味,才能真正读懂此中真意。短短几行文字,能穿越千年时光,让一代又一代人_____③_____,其间蕴含的追寻理想、不畏艰险、积极乐观等精神气质力透纸背,历久弥新,这正是中国诗歌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阑尾炎术后应用抗生素联合黄藤通腑汤干预的效果
- 初级会计实务-《初级会计实务》预测试卷364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模考试卷312
- 2025版科技创新项目信托借款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产买卖合同履约保证金管理合同模板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环保瓦工力工劳务分包与绿色施工合同9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房产买卖风险评估与管控合同样本
- 自媒体项目方案书
- 路面垫层施工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停车位使用权投资合作协议4篇
- 手术室护士考试题及答案
- 牙膏项目创业计划书
- 浙南名校联盟2025届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1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1000题直接打印版
- 单位食堂供餐方案
- DB42-T 2204-2024 湖沼湿地温室气体通量监测技术规范
- 急性会厌炎的护理
- 四年级口算题大全(全)
- T-902 千分尺内校报告
- 2024公安联考行测题库
- 部编二上语文第四单元美丽中国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