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吉州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吉州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吉州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吉州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州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xún)①天道,刚毅坚韧,②,努力奋进。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不论对国家、集体还是个人,自强不息永远是前进的动力。

历代儒客文人大多以君子之道自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活动中去探索、学习君子的涵养与成才的“秘诀”。

(1)(1分)文中加点字“髓"的读音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shuí

B.shuǐ

C.suí

D.suǐ

(2)(1分)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寻

B.循

C.询

D.驯

(3)(2分)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___________

A.任其自然

B.灵机一动

C.持之以恒

D.不落俗套

(4)(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不论对个人还是国家、集体,自强不息永远是前进的动力。

B.无论对集体、国家还是个人,自强不息是永远前进的动力。

C.不论对国家、集体还是个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是前进的动力。

D.无论对国家、个人还是集体,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是前进的动力。

2.(2分)将下面的内容重新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①用事实作论据时,对所运用的事实必须调查核实,每个情节、每个数字都不允许浮夸不实。

②所以,还要充分考虑事实的代表性,对众多的事实进行精心选择。

③用事实作论据,事实必须确凿,有代表性。

④有些事情虽然属实,但只是个别现象,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引用这样的事实作论据,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⑤事实不确凿,论点就站不住脚,事实没有代表性,论点就缺乏说服力。

A.⑤①③④②B.③①④②⑤C.③⑤①④②D.①②④⑤③

3.(2分)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我们国家开启了新的征程。在新的征途中,如果说我们的党是一座傲然挺立的大厦,那么,我愿做一块坚实的基石;______“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于人民”,我虽然不能做到完美,但能努力地做到优秀。

A.如果说我们的党是一条长流不息的河流那么我愿做一丛翠绿欲滴的小草

B.如果说我们的党是一条长流不息的河流那么我愿做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

C.虽然说我们的党生命力非常强劲不息但是我愿做一颗繁殖力强大的细胞

D.虽然说我们的党是一条长流不息的河流但是我愿做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4.(4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2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由小径写到山色,由近及远描摹了绿草如茵,烂漫的野花在阳光下更显得繁茂艳丽的图画。

B.颔联用“纵横"与“高下”相对,经纬交错,构成了一幅谐和匀称的画面,由此可见自由宁静气氛。

C.尾联写自己的感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桃源生活的向往之情。

D.全诗以含蓄隽永之语描摹自然宜人之景,与陶渊明诗的风格相近。

(2)(2分)请从表现手法上对颈联作一赏析?

5.(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在一舍①外,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圆者如璧。长林远树,出没烟霏;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

水数百脉,支离胶葛②,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③容与④若无所为。山有浮图宫,长松数十挺,俨立门左右,历沥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

(节选自王质《游东林山水记》)

【注释】①舍:古代三十里为一舍。②支离胶葛:分散错杂。③夷犹:同“夷由",徘徊不前。④容与:安逸自得的样子。

(1)(3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或

②为

③俨

(2)(3分)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圆者如璧。

②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

(3)(4分)结合选文,说说本文语言的特色。

6.(6分)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2分)《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周边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2)(2分)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两句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2分)《卖炭翁》中表现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反常心理的句子是:,。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7.(16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西湖漫笔

宗璞

①平生最喜欢游山逛水。这几年来,很改了不少闲情逸致,只在这山水上头,却还依旧。那五百里滇池粼粼的水波,那兴安岭上起伏不断的绿沉沉的林海,那开满了各色无名的花儿的广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以及那举手可以接天的险峻的华山……曾给人多少有趣的思想,曾激发起多少变幻的感情。每到名山大川异地胜景,总会被一种神奇的力量震荡着,几乎忍不住要呼喊起来:“这是我的伟大的、亲爱的祖国——”

②在足迹所到的地方,也有经过很长久的时间,我才能理解,欣赏的。正像看达文西的名画《永远的微笑》,我曾看过多少遍,看不出她美在哪里,在看过多少遍之后,一次又拿来把玩,忽然发现那温柔的微笑,那嘴角的线条,那手的表情,是这样无以名状的美,只觉得眼泪直涌上来。山水,也是这样的,去上一次两次,可能不会了解它的性情,直到去过三次四次,才恍然有所悟。

③六月间,我第四次去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来,已经有九年了,这九年间,我竟没有说过西湖一句好话。发议论说,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论宏伟,比不上太湖烟霞万顷,气象万千——好在到过的名湖不多,不然,不知还有多少谬论。

④奇怪得很,这次却有着迥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想,东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

⑤正像每次一样,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几天中我领略了两个字,一个是“绿”,只凭这一点,已使我流连忘返。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淙淙,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⑥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如同一幅青绿山水画。

⑦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⑧从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远山青中带紫,如同凝住了一段云霞。波平如镜,船儿在水面上滑行,只有桨声欸乃,愈增加了一湖幽静。一会儿摇船的姑娘歇了桨,喝了杯茶,靠在船舷,只见她向水中一摸,顺手便带上一条欢蹦乱跳的大鲤鱼。她自己只微笑着一声不出,把鱼甩在船板上,同船的朋友看得入迷,连连说,这怎么可能?上岸时,又回头看那在浓重暮色中变得无边无际的白茫茫的湖水,惊叹道:“真是个神奇的湖!"

⑨西湖连性情也变得活泼热闹了,星期天,游人泛舟湖上,真是满湖的笑,满湖的歌!西湖的度量,原也是容得了活泼热闹的。两三人寻幽访韵固然好,许多人畅谈畅游也极佳。见公共汽车往来运载游人,忽又想起东坡的一首《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形容他在密州出猎时的景象。想来他在杭州兴修水利,吟诗问禅之余,当有更盛的情景吧。那时是“倾城随太守",这时是每个人在公余之暇,来休息身心,享山水之乐。这热闹,不更千百倍地有意思么?

(选自《宗璞小说散文集》,有删改)

(1)(4分)文章⑤﹣⑧段着重描写了充满绿意的西湖美景。阅读后,请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2)(4分)从全文主旨来看,第①②段与主体部分的关系不够紧密。下列对作者不删去第①②段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第①②段有提挈全篇、引人思考的作用,是全文构思立意的关键。

B.第①②段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

C.第①②段意在表明西湖之美,要深入其中细细体会才能感受到。

D.本文不是单纯的写景记游,作者意在由西湖的美丽可爱写到祖国的美丽可爱。

(3)(4分)作者在第③段中先写西湖的不足,后来却极力赞美西湖,为什么要这样写?

(4)(4分)赏析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

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8.(7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父亲的荣耀

展恩胜

18岁那年,我怀揣着儿时的梦想,离家千里进入边疆军营。“我儿子当兵了!”这是父亲逢人就讲的口头禅。

当兵第三年,我考上了军校,这个消息当天就传遍了老家,消息的散播者就是父亲。为此,他请了几次客,多喝了几次酒,用母亲的话说,记也记不清楚。

当兵第九年,也是我任连长的第二年,父亲第一次到部队探亲。

当时,连队正要外出进行实弹射击,各项准备工作和应急训练处于紧张时刻。我带着连队从炮场返回营区时,父亲已在我的宿舍里等候多时。父亲满脸的期待,望着我漆黑的脸庞,见到我说出的第一句话:要爱兵如子。连队文书告诉我,在我没回来时,父亲拿着扫帚把连队门前的院子打扫了一遍,值班的战士不让他扫,硬是没有把扫帚抢下。多少年以后,我和父亲谈及连队,谈及我带过的兵,父亲还记着那些只见过一面的连队文书、通信员和几个干部、战士的名字,向我打听他们的信息。

女儿中考结束那年,我们一家驱车前往长白山。窗外是应接不暇的景色,父亲坐在商务车的副驾驶座上,他精神饱满,兴致勃勃。离家时,我和妻子还担心他的高血压、糖尿病、脑血栓后遗症以及心脏病可能带来的不适,甚至还为此悄悄准备了“速效救心九",然而,一切的担心都是多余的。罕见的是,父亲这次竟然没有晕车。我们惊诧,他则调皮似的对着我们呵呵一笑。

上山的那天,山下晴空万里,车开起来后山间慢慢起了雾,有一段还下起了小雨,空气特别的清新。父亲身子挺拔,高扬着下颏,右手紧紧地攥着车把手、目视前方而神情专注,那种兴奋、那种期待、那种好奇、那种庄严是我生活中从未见过的。

下车后,我扶着父亲走过中朝界碑,走向天池。因怕山上温度低,每个人在下车前,在外面套了一件一次性雨衣,因而个个显得身材臃肿,父亲穿的衣服本来就多,走起路来就更为笨拙。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到了天池边,面对清澈碧透的天池,父亲挣脱了我的搀扶,顺势跪了下去,趴在地上开始磕头。待父亲起身,我问他,这地上又潮又湿,怎么磕起头来了?父亲说,你老爷爷当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待了六七年,我在给你的老爷爷磕头。父亲患过脑血栓,说话本身就不利索,竟然给我讲起了老爷爷参加抗美援朝的事。

父亲的精神头为什么这么足?父亲把这次长白山之行,看得神圣、隆重而又充满仪式感。也许,他有过无数次到长白山的愿望,但看到我们工作繁忙,又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这一次,他的愿望实现了,他在怀念老爷爷,在离老爷爷曾经的战场最近的长白山天池边上,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看看天池,看看对面的朝鲜。父亲不是作家,但在他跪下的那一刻,我想肯定有他所理解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父亲也雄,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又亲也一定想到了当年老爷爷爬冰卧雪,舍生忘死。苍茫的长白山,巍巍天地之间,父亲站立在高高的山顶,带着我们追思逝去多年的老爷爷,慎终遥远,感召后人,我对父亲有了更多的敬仰。

有一年,父亲、母亲和岳父三人去辽南某温泉疗养院疗养,父亲却不喜欢在那里泡温泉,他愿意与那里的干部和战士们交谈,山南海北,五湖四海,人缘处得比谁都好。他甚至还和一名退休的将军交上了朋友,没事就去找人家聊天,熟悉得就像老相识,那种自信和坦然就如同邻居间日常的对话。

父亲生命最后的几年,在兄弟姊妹的照顾下,他和母亲过着衣食无忧、安静祥和的生活。

转业那年,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没想到父亲却是一脸的惊愕和茫然。他不理解我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把军装脱掉,他已经适应了我从军28年带给他的荣耀,言谈举止间有淡淡的失落。

我给他解释干部服役管理规定,也分析了我转业安置的优势,父亲默默地听着,面容渐渐舒展,鼓励我既然做出了选择,开弓就没有回头箭,换个环境也许更好。

(来源:《散文选刊下半月》2022年第3期,有删改)

(1)(3分)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我儿子当兵了!"父亲的这句口头禅,表现了他对儿子当兵的自豪之情,照应了标题。

B.父亲第一次到部队探亲,拿着扫帚把连队门前的院子打扫了一遍,这一细节描写凸显了父亲对军人的深厚感情。

C.父亲登上长白山天池后,面对朝鲜磕头,表达了对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爷爷的思念、敬仰和愧疚之情。

D.文末写父亲对“我”转业的理解,表明父亲的开明,顾大局、识大体,通情达理。

(2)(4分)下列对父亲身体不好却执意要登长白山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长白山天池的对面就是朝鲜,老爷爷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B.父亲去长白山天池叩拜、缅怀老爷爷,意在有生之年了却自己的夙愿。

C.父亲带着我们去长白山追思逝去多年的老爷爷,慎终遥远,感召后人。

D.长白山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就像人间天堂,令人向往,因而父亲有过无数次到长白山的愿望。

9.(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有声阅读快速成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下的全民阅读新形态。有声阅读的“有声",主要是指有声语言,也包括音乐、音响等,有声是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最明显的优势。

相关调查显示,2021年,上海市民有声阅读覆盖率76.72%,达到较高水平。59.18%的有声阅读使用者听书日均时长为半小时以下,48.03%的使用者听书日均时长介于11至30分钟之间。46.36%的有声阅读使用者选择在移动中听书,交通工具成为有声阅读的重要空间,有声阅读使用者习惯在开车或乘坐地铁、公交时,打开个人的“听觉空间”,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时间。

(摘编自《2021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

材料二

近年来,有声阅读的兴起和繁荣,有效地推动了社会阅读文明的构建。有声阅读有可听的、与文本相应的音频,许多经典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已纷纷上线,使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切实可感。有声阅读将明确的、认真的、专注的学习型阅读与浏览型、消遣型的阅读有机结合,有效地推动了全民阅读品质的提升。“听"和“看”作为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在阅读的体验上呈现不同的特征。有声语言表达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表达者在创作过程中融进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并且运用一定的技巧把它表达出来。

(摘编自高国庆、马玉坤《有声阅读价值论刍议》)

材料三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微信公众平台有声阅读发文量达230万篇,相关文章的阅读量已达21.9亿次,有声阅读的热点话题热度也不断变化(如图所示)。有声阅读氛围越来越浓,阅读率越来越高。

[注]热度指数:指舆论在公开社交场景中对有声阅读相关话题的讨论和传播,由各平台公开渠道信息传播量综合加权计算并归一化处理后获得,满分100分。

(摘自《“有声"打开全民阅读新格局——2021有声阅读产业调查报告》)

材料四

作为有声阅读的方式之一,听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我们容易在听书时走神,再加上还有言语知觉的制约、情绪感知、反复加工等因素,听书的信息接收效率不如看书高。

所谓言语知觉的制约,是指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声音在20﹣30分贝时,言语的可懂度为50%:增至50﹣60分贝,可懂度达到90%﹣95%;到了140分贝,人就会感到头痛。此外,一些噪声如地铁、飞机的轰鸣等,对言语感知的干扰也会很大。

大家可能没有留意到,在看书的时候,10%﹣15%的眼球运动是有“回溯”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眼睛经常会倒退重看。这个过程很快,我们有时候并没察觉,但这显然能加深我们对书的理解,当然,这也会降低我们的阅读速度,听书却通常不会倒回去重听,所以自然会损失对一部分内容的理解,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书深。

(摘编自唐义诚、池文《听书太被动,看书才有用?》)

(1)(3分)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我国有声阅读氛围越来越浓,已从有声阅读发文量与阅读量中反映出来了。

B.2021年上海市民有声阅读覆盖率较高,但多数人的日均有声阅读时长为半小时以下。

C.我们听书时,音量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有声阅读的效果,降低对所听内容的理解。

D.有声阅读的“有声"主要是指有声语言,也包括音乐、音响等,因而有声阅读是集浏览、消遣为一体的阅读。

(2)(4分)从材料三《有声阅读相关热点话题热度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简要概括。

四、名著阅读(10分)

10.(3分)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记事、记游、状物或表达情感,如《礼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11.(3分)朱自清先生为什么说“现代学生应当读一些古书"?请陈述理由。

12.(4分)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张明同学感悟到:“离开,有时是无奈,有时是理性抉择的结果,而最终都会带来成长。”请结合这部名著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张明这一感悟的理解。

五、写作(50分)

13.(5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凭什么去看看。一个人老去的时候,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你本可以。

上面这段话引发了你哪些感受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记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根据作文书写评定,要求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答案】(1)D(2)B(3)C(4)C

2.【答案】C

3.【答案】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